怎样开发想象力写想像力教材?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不停息”。在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素材,文章来源于生活、升华于生活,首先我们知道习作的资源它不会枯竭。但作为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把习作当成一件十分快乐的事呢?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
一、立足生活,培养兴趣, 激发写作欲望。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文离不开生活,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表面上看,农村小学生每天从学校到家里,两点一线,上课、下课、作业、考试,如此循环,颇有单调乏味之感。但他们的生活同样是丰富多彩的。因此,要真正搞好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勤于动笔的欲望是关键。
1、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是作文教学的前提。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创设情境的途径有: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想像、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
2、写实际生活,激发兴趣。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发愁没材料可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小事,去写一写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丰富多彩,小学生作文如能在交际生活中派上用场,他们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作文的重要,认识到作文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情景,结合班队活动,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布置学生写竞选演说辞、儿歌、童话、笑话、广告词等等,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又将大大激起学生写作和创造的热情。
3、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还能全方位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比如组织学生春游——写游记,演讲——写演讲稿。当小记者采访家长、老师、同学——写消息等等,让学生养成勤观察、善思考、多动笔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由于有话可写,感到作文并不困难,逐渐也会熟能生巧,“下笔如有神”了!
二、认真观察,细心感悟,丰富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的习作具有特定的素材优势。拥有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景观,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现代农村乡土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用耳朵听、用手摸、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山山水水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曾指出:“写作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品悟生活,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留心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物、景,养成眼看、耳听、心想、笔记的好习惯。做到见中有感、闻中有思、勤于笔耕,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文教学要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学习习作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深入实际、真切体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愉快参与。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能写。例如描写景物的文章,就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在自然中观察、体验,感悟春、夏、秋、冬四季的灵动性及景物变化特点,贮存写作素材。留心观察还应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哪怕是一缕阳光、一滴露珠、一朵鲜花、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只要用心感悟,都会有与众不同的体验。
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随时记录见闻、感受和想象等内容。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对于习作能力的提高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情感人,唤起说的兴趣,以说带写,自由表达
自由表达”就是鼓励、引导学生解脱“命题”作文的束缚;“自由”使得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自由”使得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自由”使得学生成为学习习作的主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在教学中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即愿说。为写作打下基础。
2、领略语言教材美的情感。语文教材,篇篇佳作都是情感的结晶,情文并茂,反映出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意境中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感情。只有走入了作品的意境,使学生的、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并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情感,养成愿说的好习惯。到学生自己写作时才能够有真情实感。
3、从生活见闻引说。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一周来的所见所闻、奇闻异事说给大家听,不仅能提高说话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再把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写下来,写时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4、从自我体验中引说。体验是一个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发强烈的表达欲望。如:过生日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且大多经历过,让学生以模拟打电话的形式互谈过程、谈感受,这样就把学生的生活和说话训练有机的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说,而且还善于发挥。那么如果把这件事写出来就变得很容易了。
很多时候不会写的原因,是他们首先不会说或不敢说,那么如何完成“写”这个环节呢?我们可能会忽略了“说”的重要性。“比如在观察小河的时候,我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说一说。学生们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畅所欲言,有这样的语言“清凌凌的河水”“三五成群的鸭子”“在风中摇曳飘舞的落叶”……当然也有“鸡屎成堆”这样的语言。这个时候就要学生学会汲取有利于习作表达的语言,从而丰富自己的习作内容。最后,就把这类语言综合表述,在不知不觉讨论的快乐的氛围中文章就水到渠成了。
四、立足教材,拓展习作空间,进行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历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是勿庸置疑的,我们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有很多课文给我们留有习作练习的广阔空间,如果我们教师好好地挖掘、利用这些教材资源,根据阅读教学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既可以使学生学到充分的习作技巧,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学完《草丛的村落》一课后,让学生感受到了小动物的情感世界,我让学生们仿照课文也写一写。有的同学写了昆虫王国的勇士螳螂;有的写了团结协作的蚂蚁;有的写了翩翩起舞的蝴蝶……多么真挚的情感呀,我读了特别受感动。在教学了《詹天佑》、《十六年前的回忆》等课文后,我们可以在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写人记事的写作训练。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能将习作方法的指导渗透于其中,从而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在学了《元日》这首古诗后,我指导学生对这首古诗进行改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然后回想自己过年的景象写成一篇习作。这种做法,学生既得到了习作的训练,又加深了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很多课文言虽尽,韵味却无穷,给人余音缭绕、三日不绝的美感。这时,指导学生把这些“余音”写一写,学生往往热情高涨。如学了《穷人》,我让学生续写结尾,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桑娜拉开帐子以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渔夫和桑娜会怎么说?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这几个孩子的命运将会怎样?……有的同学写:渔夫和桑娜齐心协力,辛苦维持家人的生活;有的写:劳累的渔夫和桑娜积劳成疾,而死去了;还有的写:孩子长大了一起推翻了黑暗社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习作训练,既训练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又使学生们在习作中受到了人文教育。
有的课文在关键情节处用词语点明后并没有做细致描述,此时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恰好可以利用这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扩写。如文言文《学弈》一课中只写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教学中抓住“专心致志,三心二意”等词,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展开想象把具体的情景用白话文写下来……这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5、写读后感
我们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都很强。对学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深刻人生的启迪。学习完一篇文章后就要求学生写写学后的感受,比如我们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联系到自己,学生是感慨万千,于是写出来的感受是非常的真挚感人……这不仅增强了对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发出对可怜孩子的爱心援助,感悟到自己的幸福,倍加珍惜。&
6、想象作文
善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从课文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如让学生写《假如我是……》《20年后,我……》,选材很宽泛,学生可以进行大胆想象,自由抒发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学生在写这些作文时,兴趣盎然,再也没有以往那种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的样子了。可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意识地拓展习作空间,必然会引发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从而具有书面表达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习作效果。
五、自我修改 ,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研究的项目。”《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1、学生自改。要学生自能修改文章,首先要教给方法。要从基础抓起。一看语句是否完整;二看语句是否通顺;三看语句表达是否明白;四看用词是否得当。从文章的立意、选材、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等方面来评价修改文章。要把好文章的标准告诉学生,让学生改起来有据可依。还应逐步教给学生学会使用修改符号,要做修改笔记。
2、学生互改。重视互改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修改别人的文章是向别人学习的极好机会,即使别人文章不如自己写的好,但帮助别人修改本身就是提高,别人文章中的优点我们可以学习,别人文章中的错误和缺点,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引导学生互改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读自己的文章,请大家评价,帮助修改,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也要讲究策略,要尽量发现别人文章中的优点,特别是对学困生,找文章中的缺点不要太集中,每次提出一两点要求改正就行了,修改的目的是提高,是为了以后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因此,每次批阅学生的习作后,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使小作者通过面对全体同学朗读优秀习作或优秀片段,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写作的主人。
总之,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利用现有的条件,把握住有利的时机,认真琢磨科学的指导方法,给学生营造起适合其乐于表达的作文平台,让他们以正常的心态,愉悦的情感,足够的勇气与信心,步入人生书面作文表达的第一道门槛,为其今后健康成长,进一步学习各种知识,与社会各类人群、媒体进行广泛交流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上一篇】
【下一篇】如何引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7页免费5页免费5页免费1页¥0.503页¥3.004页免费2页免费3页免费4页免费1页免费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象力训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