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学术泡沫越吹越恋上大我7岁漫画集国音乐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现状面面观

研究生教育“泡沫”为何越吹越大-中国网专家博客 - 中国网专家博客
研究生教育“泡沫”为何越吹越大
已有 2306 次阅读 04:58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584416人,其中硕士生517200人,博士生67216人。而在2003年,我国研究生招生总数还仅为26万多人,十年间翻了一番儿。来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显示,2005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自此,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和2010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生。(7月16日中国广播网)
如果再往前推算,根据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当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7.23万人,以此计算,过去15年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了6倍多。研究生培养规模如此快速发展,其代价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总体看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有如下原因:
其一,一些高校以举办&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在学校办学者看来,要成为研究型大学,就应该研究生招生规模大于本科招生规模,学校的办学于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至于质量如何,似乎不是这些学校所关心的。
其二,我国大学普遍追求&高大全&,在985高校、211院校宣布自己要办成&研究型大学&时,一些教学型大学,甚至职业院校也不甘落后,纷纷申报硕士点、博士点,并以硕士点、博士点的多少,来评价办学水平。有些大学没有举办硕士点的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具体包括公关政府审批部门,以及聘请大量兼职教授,等等。
其三,在大学本科生就业难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和高校,把研究生扩招作为就业难的&蓄水池&。我国研究生的大扩招,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几乎是同步的,为了给本科生&出路&,硕士研究生扩招就成为十分便捷的方式&&按照目前的就业率统计,考研学生也是作为已就业学生统计的。当然,扩招带来的是学历的迅速贬值。
其四,部分高校借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走研究生培养产业化道路。近年来,针对研究生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教育部门要求各高校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到2015年,力争做到学术性硕士和专业硕士的比例为1:1。本来,这应该在研究生总体招生规模不扩大的背景下进行,可一些高校却借机增加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继续扩招。因为根据国家的政策,专业硕士是要收费的。这被一些考生和家长解读为花钱买学位。
分析以上原因,大家不难发现,我国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并不是从研究生教育本身出发考虑,追求的是办学的规模、办学的政绩和现实的利益,按照这种教育发展思路,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研究生就业前景不佳,是预料之中的。
不少高校在考虑研究生教育时,并没有充分被考虑如何保障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调查显示,在一些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大的学校,一名导师同时带几十甚至上百研究生的情况并不鲜见。这样的培养规模,令研究生导师制形同虚设,导师根本无暇对这么多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加之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所以大多数学校给研究生开设大致相同的公共课,一刀切地要求研究生在求学期间撰写、发表论文,其结果是,不少研究生想方设法炮制论文,再托人发表论文,催生学术不端。
因此,要治理研究生教育规模膨胀过快,质量严重下滑的问题,必须针对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需要加快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基本上是在行政主导下进行的。一方面,大学之所以重视研究生规模和本科规模之比,在乎硕士点、博士点的多少,这是因为这些是行政机构评价大学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最近几年来,高校研究生培养结构的调整,也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一些高校本来不希望扩大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或者没有为调整做好充足的准备,但不得不按照主管部门的计划安排行事。
另外,高校内部在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由行政主导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由行政主导配置,教授在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决策中没有发言权;&导师&不导,从招生到培养、再到学生的管理和毕业,导师的权力十分有限,为此,导师也用不着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负责。
只有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真正发挥导师制的作用,才能避免研究生培养的行政化、功利化,也才能给所有攻读研究生的学子合理的教育回报。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您(@)目前可用积分:147552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原创]中国房市危机重重 泡沫越吹越大
1586 次点击
22:48:17 发布在
中国房市危机重重 泡沫越吹越大周阳敏阳民管理咨询公司,中国反垄断(门户)网(www.ampoc. Ampoc.)[说明]:本文根据阳民管理咨询公司独家策划的学术专著《危机应对战略》(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的第四章的第二节内容(P81~P89),并进行大量修改而成,如需《危机应对战略》一书,请与郑州大学出版社或者与阳民管理咨询公司联系(Ampoc.)!本文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于“中国反垄断网:www.ampoc.org” 近日,中国许多地方重新出新了新的地标和地王,而且许多国有企业卷入其中并充当了地王角色。某房地产专业网站给出的2009年的房地产指数一直在回升(如图1所示),但是,众多的网友也都很清楚地知道,这是4万亿救市计划硬拉的结果,其实质意义并不大。更重要的是,我们担心会重蹈海南房地产的覆辙。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是引发本轮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导火索,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下滑也被看做是中国经济走向危机的标志之一。可以说中国房地产业现阶段正处在一个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已成为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乃至中国命运的大事。对此,诸多媒体都非常关注,在他们采访笔者时,笔者几乎每次都要详细阐述中国房地产市场与本轮经济危机之间的多重逻辑。很显然,自2008年初的各界就中国房地产业是否进入拐点之争到现在,这个房地产业的拐点出现事实已经不再容许争辩了。1 本轮经济调整中房地产业衰退的事实描述自从1990年国务院55号令对土地交易的法律承认,标志着我国房地产商品化的开始,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至今已经有18年的发展历史了。根据2007年和今年以来我国房市的实际运行状况和走向来看,我们认为,我国的房市目前已经进入了长时间的调整期,步入了此轮房地产周期的下行阶段,也就是一些媒体朋友时尚称呼的开始步入“拐点”。从房市的运行层面来看,我国房市目前的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泡沫成份开始收缩,市场价格在高位运行的同时面临较大的下降压力,一些城市的房价开始下降 2007年末以来,在紧缩政策调控下,我国的房市的泡沫成分开始收缩,一些城市的房价虽然仍然较高,但面临着较大的下降压力,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深圳、广州、上海、北京、东莞等城市的房价从2007年四季度开始下调。其中深圳房价在2007年11月环比下跌13.5%,此后逐步下跌,至2008年5月,新建商品住宅均价11014元/平米,回落至2007年初的水平,与2007年10月高峰期的17350元/平米相比,下跌了36%;而且据业内人士预测,深圳的房价还会进一步探底。广州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2008年3月,商品住宅均价为9316元/平米,与2007年10月相比,下跌了19.5%[1]。北京、上海虽然价格仍然较为坚挺,但销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显示其价格坚挺的基石并不牢固。而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继多个月份出现涨幅回落之后,今年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的环比涨幅又分别回落0.6和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万科、招商、和记黄埔地产等地产商为加快资金周转纷纷调低价格、打折销售。同时一些炒家为尽快脱手、回笼资金,也大幅降低房价进行抛售。1.2、成交量萎缩,空置率上升 与房价下调相对应的是,购房者观望情绪严重,房市成交量大幅萎缩,房地产商空置率大幅上涨。根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5月,上海月平均成交面积为83万平方米,而2007年月均成交面积为17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其中今年5月成交量为100.89万平方米,虽然环比4月份增长8%,但同比去年4月则下降了57%。7月上半月上海一手商品住宅的成交量仅33.62万平方米,环比下滑22%,只相当于去年同期成交的三成。 1.3、紧缩政策下房地产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房地产金融风险加大 目前,我国房地产商目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据相关经济学家分析,目前我国房地产商面临5000亿元以上的资金缺口。一些中小地产商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同时,近年来,房贷一直被我国银行界视为优质贷款项目,各大银行为了争夺此项业务展开恶性竞争,不断降低门槛,导致房贷规模成倍扩大。房贷业务“一枝独秀”的繁荣背后,是潜在的巨大风险。据统计,我国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银行贷款,而个人通过按揭贷款买房的人,占全部购房总数的比例高达90%,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绝大部分风险系在金融机构身上。并且,由于房价下跌,一些购房者将拒绝偿还银行贷款。而这些风险最终无疑都会转嫁给银行,从而导致我国的银行业面临巨大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剧我国经济波动。1.4、市场开始走向分化,一些实力较低的房企正在被洗出市场 一是土地制度方面监管的加强,实力较小的房地产很难拿到地,即便拿到地,也要及时支付地款。二是,信贷紧缩,使得房地产资金缺乏有效的资金来源,一些中小房地产又不能通过股市发行股票来获取资金。三是,房价下跌和成交量紧缩使得房地产资金周转困难。四是,由于利率提高,一些中小房地产无力支付巨额的房地产信贷的利息。五是,一些中小房地产不具有品牌竞争力。六是,大型房地产更具有实力进行价格战,通过价格战来清洗市场。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会使房地产市场走向分化,一些实力较低的房企将被清洗出市场,从而提高市场集中度。1.5、房地产中介经营困难 由于房市不景气,成交量急剧下降,加上来自房市的竞争加剧和规范性制度约束增强,一些房地产中介出现了经营困难和倒闭。去年以来,随着“中天置业卷款逃逸”事件和“长河地产关门倒闭”事件的发生,房地产业内一时风声鹤唳。今年1月11日,创辉租售上海所有门店一夜之间全部关门。而在东莞,创辉租售在最近两个月内关闭了近130家店面。创辉租售在广州的100多家门店已张贴《公示》,声称因股权调整需要暂时停止营业。在北京,地产中介巨头中大恒基关店50家,一些小中介也提前关店。 这些从2008年9月份的房地产行业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来。以下图表显示了今年9月份房地产行业的详细情况:1、房地产开发综合景气指数继续下滑,景气度低于2005年的水平;全球经济动荡,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信心受到重创,近期难以恢复,房地产市场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环境。 2、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的大幅下滑动摇了开发商的投资信心,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快速回落。3、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对资金量的需求下降,但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筹集的资金量的回落速度快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这表明房地产企业资金趋于紧张。从筹资渠道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更加依赖于企业自筹部分,而银行贷款、定金、预付款、按揭贷款等筹资难度加大。4、房地产市场投资步伐逐步放缓,其中,土地的购置与开发已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明年商品房的供给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商品房的新开工面积等指标保持同比正增长,意味着近期商品房供给仍比较充足。5、房地产市场景气度、销售额同比继续下滑,低迷的市场没有丝毫起色;多数大中城市房价开始动摇,房价下跌的预期浓重,各地政府积极采取救市政策,银行贷款也有所松动,但过高的房价超过了多数人的承受能力,房屋需求很可能进一步萎缩。6、全国房价与上年同月相比仍表现为上涨,与上月相比有所下降;70个大中城市中,仍有近半数以上的城市房价较上月有所上涨。数据资料来源:阳民管理公司根据中经网(www.)统计数据库整理 2 我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自从1990年国务院55号令对土地交易的法律承认,标志着我国房地产商品化的开始,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至今已经有18年的发展历史了。从我国房市的发育和发展过程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主要有以下问题: 2.1、强势政府垄断,土地的供应不规范政府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育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政府的强势和对土地的垄断,使得土地真正的所有者――农民,失去了和房地产开发商面对面的联系,以及谈判和交涉的机会。这也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一是为了赢得岗位政绩,把以GDP为纲的发展理念操作成为以钱为纲的发展战略,卖掉一块土地就取得一块土地的收入,并且可以纳入GDP的计算范围,因此导致土地价格的迅速上涨。二是在土地转让和使用过程中地方政府为了增加收入,或某些官员一己私利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以低价从农民手中圈得土地,然后以高价转让给地产开发商。并且在与地产开发商的交易中不能履行契约或随意更改契约。三是政府在土地交易中黑箱操作,腐败严重。据我们了解,地产开发商从拿地到房屋建设完工总共需要盖章的程序多大100余项,这为黑箱操作和腐败行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立起一个公正、公平、高效、廉洁的土地交易市场。2.2、市场发育不良,泡沫化程度较高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市场化发育时间较短,而且在发育过程中,受到许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如官商勾结、房地产商炒作等,导致了其发育不良、利润率太高而不可持续发展。国际上房地产利润率一般维持在5%左右,高的有6%-8%,而中国房地产的利润率高达30%-40%。而按国家统计局计算,中国房地产利润率增长每年都在30%以上,2001年增长41%,2002年增长56%,2003年增长32%。在国外人们购一套适于居住的房屋仅是年工资的3-5倍,而国内工薪阶层购一套房的费用多是年工资的10倍-20倍。由于在前期获取了巨额的暴利,使得多数房地产商未能摆正其定位和心态,以为暴利会一直延续下去,拒绝接受价格下降的现实。并人为将房价炒高,致使我国房价远偏离其真实价值和居民收入水平,出现了较严重的泡沫。 2.3、房地产业对金融依赖程度较高,蕴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我国的房地产对金融业的依赖程度很高,远远超出发达国家对金融业的依赖程度,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房地产信贷增长过快。2007年10月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达4.69万亿元,同比增长30.75%;比年初增加1.01万亿元,占同期商业银行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的28.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192亿元,同比增长35.57%。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10月末余额达到4502.2亿元,比年初增加960亿元,同比增长34.87%[2]。 二是房地产商自有资金比重低。我国的房地产的开发建设,投资商多数欠缺资金,例如上海,房企的自有资金2001年仅为18.84%,2002年为17.53%,2003年为16.94%。据统计,我国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银行贷款,而个人通过按揭贷款买房的人,占全部购房总数的比例高达90%;同时,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负债率远高于世界公认的50%举债的警戒线,多数企业达到75.8%,个别地产超过80%[3]。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绝大部分风险系在金融机构身上,使得我国的房地产金融面临着较高的金融风险。 三是商业银行过度竞争。目前,房地产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仍是各银行的优质资产,商业银行间的业务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部分商业银行基层行采取变通、变相或违规做法,降低贷款标准,减少审查步骤,放松真实性审核,严重影响银行资产安全。2006年有关部门对16个城市的住房贷款抽样调查发现,平均22.31%的借款人办理贷款时未曾与银行直接见面。郑州、北京、杭州、广州等城市该比例分别高达46.31%、35.4%、32.83%和32.2%[4]。
3 房地产市场步入下行阶段分析综合来看,我国的房市目前已经进入了长时间的调整期,步入了此轮房地产周期的下行阶段,此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有着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我们认为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3.1、房价过高,涨速过快是行业调整的内在原因从2004年初,我国的房地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周期,伴随着住房市场化、货币化的深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使得我国住房方面的需求极大被释放,进而使我国的房地产投资额、建设面积和房价也大幅上升。其中2004年-2007年投资额增长率分别为29.6%、20.9%、25.3%、30.2%。而房价的涨幅也是过大过快,2004年-2007年全国平均房价的涨幅分别为14.4%、6.5% 、5.5%、9.7%;而一些城市的房价的涨幅则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涨幅,2007年,北京、深圳的房价涨幅分别达到了44.5%、51.2%,其它不少城市也出现了大幅上涨情况,这样的上涨速度显然难以持续。参考我国1992年-1994年海南房地产的走势以及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可以判断出,目前的房价已普遍偏高,超出了居民的可承受能力,集聚了一定的泡沫成份。 另外,从中国房地产的结构来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可以按照房产价格,所属区域以及所有权结构分为三个大的板块。一是按照房产价格高低进行分类:高端市场;中端市场;中低端市场和低端市场。二是按照所属区域进行分类:一线城市市场;二线城市市场;三线城市市场和四线城市市场。三是按照所有权结构进行分类:完全产权房;小产权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这样的分类有利于满足不同阶层人士的需求,也容易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消费替代。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消费很容易从高端市场转向中端市场;从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从完全产权房转向小产权房,甚至经济适用房。如此局面也必然导致房地产行业的价值重估和价格的下跌。3.2、对房市的专项调控政策和宏观紧缩政策是导致此次调整的直接原因 2006年-2007年,房价快速上涨使投资、投机需求迅速增加,而这又进一步造成了房价的暴涨,土地价格也出现了飞涨现象。为此,2007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针对房地产的专项调控政策。其中,以“二套房贷”为标志的银根紧缩政策使资金泛滥的房地产市场突然缺血,投资、投机需求遭到重大打击,不少资金离场,需求开始萎缩。与此同时,银行开始惜贷,作为银行优质客户的房地产开发商在一夜之间被银行冷落,开发商的资金开始紧张,囤积楼盘和土地的成本加大,加快周转速度成为众多开发商的选择,房地产供应在短期内增加,供求关系发生反转。在调整初期,因高房价下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使行业表现出明显的销量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的博弈,价格开始调整。另外,我国为防止经济增长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由结构性通货膨胀转向全面的、较高的通货膨胀,同时为调整房市结构、防止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和挤压房市的泡沫以避免出现大的资产泡沫化和减轻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紧缩政策。央行主要采取了提高准备金率的手段来紧缩银根、对付通胀,从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8.5个百分点,总计冻结存款44650亿元。并多次提高利率,使房地产企业每月要支付的还贷额大幅增加,同时使居民对住房的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下降。3.3、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改变了我国房市的预期自月份开始,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此后,次贷危机向全球蔓延,引起了很多国家房价的下跌、全球金融金融动荡的加剧和经济增速的下降。次贷危机的爆发在某种程度上也传导至中国,增加了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加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房市的预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改变了政府的预期。次贷危机使我国政府意识到房地产泡沫和房地产领域集聚的金融风险及房地产金融危机会给我国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会危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社会稳定,因而有必要采取紧缩措施,加大挤压我国房市泡沫,使我国房市能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此,我国政府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开始警觉起来,并采取了多项紧缩政策来调控房市。 二是改变了金融机构的预期。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信贷风险是一个很好的预警,使我国银行意识到重视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审查至关重要。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几乎是立竿见影的,为降低风险,银行采取了多项针对房地产的措施。三是改变了投机者的预期。次贷危机使我国的投机者认识到市场不会只涨不跌,当房市集聚的泡沫很大的时候,总有一天会破灭,而泡沫的破灭将不仅仅给市场和经济运行带来极大的创伤,也会给投机者带来灭顶之灾。因而,投机者们开始意识到我国目前房市的巨大风险,开始加速抛售手中持有的商品房和加快对银行的还款。 四是改变了房地产开发商的预期。次贷危机使房地产开发商认识到房市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市场,房市因为泡沫破灭而衰落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使他们认识到如果将价格炒得很高,不仅使购买者无力购买或承担极大的还贷压力,从而形成巨大的金融风险;而且会使房市丧失其造血功能,阻碍房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房地产商也认识到暴利的时代可能已一去不复返,而且短期的暴利的获取将会导致长期利益的受损。 以上预期的改变都会改变我国房市的供求状况,使得房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有向下调整的明显趋势。事实上,笔者在接受多家媒体专访或采访时,都着重强调指出,当前各地的房地产价格下滑只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危机的一个前兆,因为房地产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资金链是房地产企业的命根子,全世界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所使用的资金都是借贷资本,因此,房地产企业一定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并在苦苦挣扎之后而大面积破产。 参考文献与注释--------------------------------------------------------------------------------[1]参见:唐志军 徐会军,《透析我国房市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金融时报2008-9[2]参见:央行副行长刘士余讲话,《财经》杂志,2007-12[3]参见:唐志军 徐会军,《透析我国房市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金融时报2008-9[4]参见:刘士余,《加强商业房贷管理 调整结构防范信贷风险》,人民银行网站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06:57 &&
=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本版块主题总数:226547 / 帖子总数:1968049
今日论坛共发帖:2255 / 昨日发帖:34087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中国房市危机重重 泡沫越吹越大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热门推荐:
博宝艺术网推荐
博宝油画火热销售中..您好,分享的企鹅
功利的考与任性的招 研究生扩招泡沫越吹越大
工人日报于忠宁
明天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日子,今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比去年略有小幅下降,不过人们对名校、热门专业的追捧依然高热不退。就在前两年,教育部对大学本科扩招踩刹车,同时又摊大了研究生教育的“大饼”。据教育部官员透露,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培养总数的一半。前不久,教育部官员讲到,“我国大学生规模超过其他国家,但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自身需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博士生毕业总数为5.6万人,约为美国的40%;硕士生毕业总数为56万余人,不到美国的70%”,这一番言论,被不少专家视为继续加大研究生扩招的信号。面对旺盛的考研热,高校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有充足的“底气”。不过,当前大学教育质量下滑,形成了“一蟹不如一蟹”的贬值链,研究生培养泡沫已经出现,也是不争的事实。人们不由得想问:研究生不断扩招,是所谓的教育成就吗?我们的人才培养,如何才能越来越好?功利的考与“任性”的招在北京海淀区一处小区做出纳的王霖霖提前请了一天假放松心情,她报考了中央民族大学的民商法方向。在北京,将有近7000名考生和她一样报考法律硕士,尽管法律相关专业近几年连续登上各种就业难排行榜,报考的热度并没有降温。王霖霖本科就读于民大的法学专业,去年毕业时找工作屡屡碰壁,她的好多同学最终选择了和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王霖霖则选择了一份物业出纳工作,住在小区的地下室,一个月三千元工资,她看中的是这份工作清闲,有空备考研究生。“现在想的是能考上就好,将来有什么样的发展,心里也没有数。不过,总比本科毕业时好找对口的工作吧。”在幽暗的地下室中,谈及将来,她的眼中充满迷茫。当下,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对于很多人来说,就业已代替学术成为考研的主要目的。近日,一份调查显示,大学生考研的最普遍目的是圆名校梦(42.8%),接下来是逃避就业压力(33.7%)、重新选专业(33.1%)和进入理想城市(32.0%)。仅25.6%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大学生考研是因为对学术研究有兴趣。研究生扩招始于2003年,2005年以后出现了研究生数量大于本科生的情况。我国高校曾在2009年前后,降低研究生扩招的幅度(控制在5%以内),但近年来借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增加专业硕士,在2015年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比例达1:1,一些高校还在增加研究生招生。近几年,985高校、211院校纷纷宣布自己要办成“研究型大学”,一些教学型大学也不甘落后,纷纷申报硕士点、博士点,并以硕士点、博士点的多少,来评价办学水平。在许多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录取数量早已超过了本科生。面对日益增长的研究生数量,高校资源捉襟见肘。如今年北大、北师大等高校均在招生简章写明,部分专业型硕士生均需自理住宿等费用。一些导师变身“老板”就读北京某理工类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姜鹏,签约了一家大型国企的科技部门,现在他天天盼的是拿到毕业证,早点去工作。一想到不用给“老板”(导师)打工了,姜鹏心里就泛起隐隐的快意。由于当初在本校保研,从大四起姜鹏已经给“老板”打了三年半工。几年来,姜鹏及其同门帮导师完成了不少项目,每个月导师给他们发几百到两三千元不等的酬劳,“大头都被‘老板’赚去了”。姜鹏对记者讲道,在他们学校不少导师都会经常在外边接项目,并把项目分解给门下的博士、水平突出的硕士,由他们再带领“老板”门下的一些研究生形成一个小团队工作。与姜鹏有着类似烦恼的在读研究生不在少数。到研究生层次,有的师生关系已经异化为一种赤裸裸的“雇佣关系”,学术水平根本就难以提高,这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事实。12月22日,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谈到导师常常以“老板”自居的现象时,忧心忡忡地指出,“现在很多导师把学生当作劳力用,不当学生来培养。这是很大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阎光才则讲到,导师不导,很重要的原因是导师太忙。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教师把科研排在时间分配的第一位,只有将近30%的老师选择将教学放在第一位,“导师资格审定需要加强,自身责任意识也要强化”。在扩招形势下,高校教学资源出现紧张。在一些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大的学校,一名导师同时带几十甚至上百研究生的情况并不鲜见。这样的培养规模,令研究生导师制形同虚设,导师根本无暇对这么多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高校忙着扩招学生,却并没有增加教师资源,扩招的压力都转嫁到了导师头上。有的导师手底下带着二三十个学生,都不知道该怎么给学生弄课题。”北京一所高校的博导对记者说。在导师越来越“忙”的同时,研究生的论文也越来越“水”。在教师层面,他们共同的感受是很多研究生无心向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撰文称,“无论是设计,还是论文,都是糊弄,而且已经糊弄很长时间了”,“很多答辩会,就变成恭维大会,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研究生质量与数量成长不成正比,除了因为扩张带来高校教学资源紧张之外,不少专家指出,也源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刻板和固化。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与所长在哪儿,只是被动地“导师研究什么,就跟着打点什么杂”。“如果学校教育从7岁上学到26岁博士毕业都在被动形式下进行,那培养创新人才是不可能的。”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认为。就业压力下的定位之惑我国研究生的扩招,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几乎是同步的。扩招带来的是学历的迅速贬值。然而,提高学历就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吗?这一点,就业市场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没有与学历相匹配的真实能力,最终会让学历贬值。现在不同行业对学历都有了明确的个性化评价体系,硕士学历笼统地优于本科学历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招硕士干以前本科生干的活,招博士干以前硕士干的活,尽管近几年新人学历高了,技术水平却并没有上升一个层次。”一家IT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于研究生,高校培养人才的定位摇摆不定。是按市场规律办学,还是按教育规律办学?培养学术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两种办学思路一直在打架。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这几年,高校纷纷开始招收专业硕士。学者熊丙奇指出,眼下,教育部门和学校所做的,只是简单地减少学术性研究生规模,调整为专业硕士,而对专业硕士的课程、培养模式和师资并未进行任何调整。甚至出现由于调整为专业硕士,导师所带学生更多、课程要求更低、上课规模更大的情况。从本科生13年扩招之路来看,扩招不是提高人才素质、缓解就业压力的灵丹妙药。大学本科生扩招之后,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开始出现,高等教育走上了粗放型发展的路子。如今,研究生扩招似乎正在重复着本科扩招的老路。的确,如果大学不做好内涵提升,还无限扩大在校生规模,这就偏离了大学的原来意义。不少学者呼吁,高校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不能片面追求数量,研究生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bluepine]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胸大我来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