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千牛火箭名字旁边的火箭啥意思

质子-K运载火箭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质子-K运载火箭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俄语:Прото?н-К)苏联家族中的三级型号。对这种火箭的代号是“SL-13”,的谢尔顿命名法(用于识别火箭的衍生型号)则称其为“D-1”。此火箭主要用来发射空间站。
在切洛勉的UR500(即两级型质子号)基础上发展三级火箭的计划在1964年就已经决定了。当时为这种新火箭安排的任务是发射“金刚石”军用空间站和LK-1载人环月飞船(此飞船后来被取消)。但火箭的发展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可靠性一直达不到要求。第一枚带有第三级的质子号于日发射,但这是一枚带有“D组级”上面级的四级火箭;不带上面级的质子-K于日首次发射,将质子4号科学卫星(重达16吨)送入太空。质子-K运载火箭礼炮号系列:,礼炮2号,礼炮3号,,礼炮5号,礼炮6号,礼炮7号;
TKS空间舱系列:宇宙-929,宇宙-1267,宇宙-1443,宇宙-1686(注意这些舱段通常是对接到礼炮号空间站上作为后者的组件);
和平号空间站的6个组件:,天文物理舱,气闸舱,,光谱号遥感舱,自然号地球观测舱;
国际空间站的两个组件:和。
截止2000年,质子-K共发射31次,其中失败4次。所属国家/组织
苏联/俄罗斯
礼炮设计局
赫鲁尼切夫机器制造厂
日(不带上面级)
(4个发射台,81号和200号发射阵地各两个)
8847千牛(海平面)
芯级最大直径(不含贮箱)
芯级最大直径(含贮箱)
693810千克
450510千克
不含推进剂质量
推进剂质量
419410千克
7.4米(含贮箱)
6台RD-253环向布置
1474千牛(海平面)
8847千牛(海平面)
267秒(海平面)
167828千克
不含推进剂质量
推进剂质量
156113千克
4台RD-0210
不含推进剂质量
推进剂质量
1台RD-0212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英文:Long March 5 Series Launch Vehicle[1]),又称“大火箭”“冰箭”[2],是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要[3] ,并弥补中外差距[4-6]而在2006年立项研制的一次性大型低温液体,也是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长征五号系列由研制[7] ,设计采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思想[8]。系列由二级半构型的基本型(代号:CZ-5)和不加第二级的一级半构型(代号:CZ-5B)组成,运载能力将分别达到13吨,23吨[1]。中国未来的建设、三期工程及其它[9]的实施都将使用该火箭系列。长征五号系列的研制已经进入到试样阶段并突破全部关键技术[10]。基本型长征五号预计于2016年年底在中国首飞外文名Long March 5 Series Launch Vehicle外&&&&号大火箭、冰箭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目前状态研制中首飞时间2016年年底(预计)GTO运载能力13吨箭体长度56.97米起飞质量867吨起飞推力10565千牛可靠性98%生产基地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发射场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和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大型运载火箭需求的提高,中国原有的“长征”系列火箭所用的推进剂、发动机和箭体直径越来越显得过时,越来越不能适应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不能不能适应国际航天商业发射市场的需求。[4]
研制的质量已经达到了5.1吨,下一代的通信卫星将达到6.5~7吨,这已经远超中国现阶段(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GTO)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5.5吨的运载能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2017年后将进行大型空间站的建设,核心舱质量将达到20吨级别,这更远超现有9.2吨的(Low Earth orbit,LEO)运载能力;在完成一期的绕月,二期的落月后,采样返回的三期工程也需要更大运力的火箭才能实现;再往后10年在深空探测方面,对火星,木星,近地小行星和小行星带探测也需要更大运力的运载火箭。因此发展大推力火箭是迫在眉睫。[3]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上主要航天国家均发展研制了大型、重型火箭或提高现有火箭的运载能力。比如欧洲空间局广泛投入市场的阿丽亚娜5号运载火箭、美国的德尔塔4号、宇宙神5号运载火箭、俄罗斯的安加拉号系列和日本的H-IIB号运载火箭,其特点包括大直径、大运载能力、高可靠性、无污染、低成本、适应性强和易操作,而发射成本也在逐步降低。[4][5]
反观长征系列火箭,与国外火箭发展相比差距日趋加大,主要表现在:
型号偏多,型谱重叠 中国航天业发展之初,火箭一般为不同卫星“量体定做”,火箭品种不少,但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而国外主要通过采用不同上面级、不同助推器、不同整流罩,满足不同载荷发射需要,有较大的选择性和灵活性。[5]
可靠性有待提高 在世界10种主要运载火箭中,长征系列的发射成功率列第七位(2003年统计),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6]
发射准备周期长 长征火箭的发射准备周期几乎高出国外火箭的一倍。[6]
中国长征系列还有运载能力低、安全性差、使用的和推进剂毒性大且价格昂贵等问题,如果不赶快改进,将被挤出世界航天市场。[4]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6]
实现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设计,形成高可靠、低成本、无污染、好使用的新型运载火箭。[6]
坚持独立自主开发,争取国际合作。[6]
既继承又创新,力求整体优化,不追求过高的单项技术性能。[6]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5] 即不是为某一特定的任务设计火箭,而通过不同模块的不同组合形成覆盖各个运力区间的火箭系列。一个系列[5] 即长征五号系列及其衍生的长征七号系列和长征六号(见“衍生型号”一节)。
两种发动机[5]即120吨级YF-100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及50吨级YF-77液氧液氢火箭发动机(见“动力系统”一节)。
三个模块[5] 即5米直径模块、3.35米直径模块和2.25米直径模块(见“布局结构”一节)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分为六种构型,用字母A-F表示,分别对应其下属的六款火箭。其中构型A、B、C为带助推器的一级火箭结构(即“一级半”),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航天器;构型D、E、F为带助推器的二级火箭结构(即“二级半”),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航天器。其中构型D为基本型。
长征五号采用模块化设计,火箭各组成部分对应不同的模块:芯一级对应5米直径火箭芯级模块,芯二级对应5米直径火箭上面级模块,3.35米直径助推器对应3.35米直径火箭助推级模块,2.25米直径助推器对应2.25米直径火箭助推级模块。[11]四种基础模块根据不同方式搭配再加上整流罩等火箭部件就可以形成六种不同构型火箭。基本型总体构型[4]长征五号基本型(即构型D)包含了上述所有4个模块,涵盖了系列火箭所有关键技术项目,结构具有代表性,下面以它为例进行火箭总体布局介绍。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基本型为带助推的两级火箭。火箭由顶至下依次为卫星整流罩、子二级(上面级)、子一级、2个3.35米和2个2.25米直径助推器。
卫星整流罩采用冯·卡门气动外形泡沫夹层结构和横向线性分离装置。
在芯一级配置2台50吨级以液氢液氧为燃料的,第一级燃料箱旁捆绑了四个助推器,3.35米和2.25米直径助推器交替排列。3.35米直径助推器配置2台120吨级以液氧煤油为燃料的,2.25米直径助推器配置单台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芯二级(即上面级)采用改进的长征三号甲三子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YF-75D作为主动力。[12]每个助推器上有一个稳定尾翼。芯长征五号首个箭体总装进入收尾阶段[13]一级采用5米直径火箭芯级模块。5米直径模块采用全新的大直径技术,使用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使用2台50吨级YF-77发动机双摆,以及相应的新的增压输送系统和伺服机构等。[4]
为了简化操作、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芯级采用独立结构的贮箱,而不采用共底结构。[6]
长征五号一级氢箱生产中运用铣焊一体技术、内撑外压技术和辅助支撑技术等手段。[14]长征五号在箭体加工上使用了先进的技术。[15]
推进剂液氧液氢
总长度31.7米[16]
液氧加注量
133.3吨/117.28立方米[4]
液氢加注量
24.7吨/350.69立方米[4]
推进剂加注总量158.3吨[16]
结构质量17.8吨[4]
加注后总质量175.6吨[16]
发动机两台YF-77氢氧发动机
海平面推力2×510kN[16] 真空推力2×700kN[16] 海平面比冲3085m/s[16] 真空比冲4179m/s[16] 发动机工作时间480秒[16]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首件一级氢箱研制成功[2]
5米直径储箱内观[17]
进行低温静力试验的长征五号芯级一级氧箱[18]
长征五号火箭尾段静力件[19]
    助推器与芯级的捆绑连接采用成熟的静定连接方式,为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并改善结构的动特性,采用前支点传力方式,前支点设在箱间段。为降低分离过程中的冲击、提高可靠性,火箭的分离系统采用线性分离装置。助推器与芯级相同采用独立结构的贮箱。[6]长征五号火箭推进剂储箱使用2219铝合金。[14]
1、3.35米直径助推器
3.35米直径模块3.35米助推器模块在震动试验塔中[20]继承中国长征二号等火箭芯级已有的3.35米直径技术,使用液氧和煤油推进剂,安装两台120吨级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再加上与发动机配套的增压运输系统和伺服机构等。[4]
27.6米[16]
煤油加注量
97.5吨/85.78立方米[4]
液氧加注量
37.5吨/44.83立方米[4]
推进剂加注总量
144.0吨[16]
加注后总质量
155.7吨[16]
两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海平面推力2×1200kN[16] 真空推力2×1340.5kN[16] 海平面比冲2942m/s[16] 真空比冲3286.2m/s[16] 发动机工作时间180秒[16] 2、2.25米直径助推器
2.25米直径模块继承长征二号等火箭助推器已有的2.25米直径技术,使用液氧煤油推进剂,安装一台120吨级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再加上与发动机配套的增压运输系统和伺服机构等。[4]
25.0438米[4]
煤油加注量
45.5吨/40.03立方米[4]
液氧加注量
17.5吨/20.92立方米[4]
推进剂加注总量
加注后总质量
发动机一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
海平面推力1200kN[16] 真空推力1340.5kN[16] 海平面比冲2942m/s[16] 真空比冲3286.2m/s[16] 发动机工作时间150秒[16] 注:以上表格数据分别来自《世界航天运载器大全》和《神剑凌霄: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历程》两本书籍,数据可能有矛盾之处。芯进行低温静力试验的长征五号芯级二级氢箱[21]二级采用5米直径火箭上面级模块。同样作为5米直径模块,其采用全新的大直径技术,使用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采用改进的长征三号甲三子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YF-75D作为主动力,2次启动,发动机双摆,以及相应的新的增压输送系统和伺服机构等。另外芯二级采用无毒、无污染辅助动力系统,配有气氧煤油姿控发动机。[4]
芯二级的液氢箱采用与芯一级氢箱相同的结构形式,液氧箱则采用直径3.35米悬挂贮箱。[6]
10.6米[16]
液氧加注量
19.1吨/16.54立方米[4]
液氢加注量
3.8吨/53.95立方米[4]
推进剂加注总量
17.1吨[16]
加注后总质量
22.2吨[16]
发动机两台YF-75D氢氧发动机
真空推力2×81.3kN[16]真空比冲4340m/s[16]发动机工作时间700秒[16]  长征五号卫星整流罩长征五号首个整流罩在211厂成功下线[22]是中国直径最大、质量最大的整流罩,直径5.2米,长度根据不同的下属型号而有所不同(详见“系列型号”一节)。
该整流罩首次采用了冯·卡门外形泡沫夹层结构和横向线性分离装置等新技术。[23]
整流罩将与有效载荷一起垂直整体运输、吊装。YF-100模型主条目:
YF-100是一种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是中国1990年代中期研发的八十五吨推力发动机的挖潜型。在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中它将被安装在火箭的助推器上。YF-100采用先进的富氧预燃分级燃烧循环。YF-100发动机地面推力约120吨,地面比冲约300秒,真空推力约136吨,比冲约335秒,喷口直径约1.4米,可以65%节流以调节推力。[3]YF-100可以回收重复利用,指一台发动机在台架试验阶段可以进行多次试车,而且试车后仍可用于发射,以减少研制成本。[24]YF-77示意图[25]主条目:
YF-77是一种液氧液氢火箭发动机,将被用于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芯一级。YF-77采用双涡轮分别驱动液氢泵和液氧泵工作方式,具有混合比和推力调节功能,地面推力约52吨,比冲约310秒,真空推力约70吨,比冲约419秒,喷口直径约1.45米。[3]YF-75D示意图[25]主条目:YF-75D
YF-75D发动机是中国新一代氢氧上面级发动机,采用膨胀燃烧循环。YF-75D发动机性能现有的YF-75发动机相近,均为真空推力约80千牛和真空比冲约440秒,但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还可能具备更多的启动次数,将用于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上面级。[26]长征五号电气系统采用电气系统一体化设计。箭上电气系统包括控制、测量、能源以及附加等模块。其中控制模块主要完成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姿态控制、制导以及时序控制等功能,并且采用GNSS/ 惯性测量复合制导与激光陀螺捷联冗余控制系统;测量模块主要完成箭上飞行参数的测量以及安控等功能;能源模块完成箭上仪器设备的供电功能,附加功能模块则完成火箭的推进剂利用、故障监测等功能。采用总线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信息综合、统一供配电。[6]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六种构型[11]
或 长征五号*
(CZ-5E / CZ-5)
其它名称CZ-522[27]CZ-504[27]CZ-540[27]CZ-522/HO[27]CZ-504/HO[27]CZ-540/HO[27]对应火箭构型构型A构型B构型C构型D(基本型)构型E构型F5米直径芯级模块数量/个
3.35米直径助推级模块数量/个
2.25米直径助推级模块数量/个
5米直径上面级模块数量/个
整流罩直径/米
整流罩长度/米
起飞推力/千牛
10780吨[29]
起飞质量/吨
发动机台数/台810610128运载能力/吨
LTO:10[4]
火星探测轨道:6[4]
应用 执行中国的舱段、超重型应用卫星[8]等低地球轨道任务  发射、深空探测器、超重型应用卫星[8]、北斗导航卫星[29]等中高轨道任务 注*:约在2011年后,官方报道中停止出现长征五号甲、丙、丁、F,而同时长征五号E被称为长征五号。(可参考《神剑凌霄: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历程》[4]和《201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30]的不同)
注:本表来源于2006年发表的《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展望》[12],但至少在2008年时火箭的设计经过多轮优化调整[2],故上表中援引2006数据时均添加“约”字,数据仅供参考。上表中“起飞推力”一栏数据由该型火箭发动机海平面推力简单累加算得。CZ-5DYCZ-5DY示意图[31]
CZ-5DY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其论文《关于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31]中为中国载人登月(火箭名称中“DY”即“登月”的汉语拼音缩写)而设想的一款基于长征五号技术的超大型运载火箭。
火箭技术指标为:5米芯级捆6个3.35米助推器;芯级4台、助推各2 台YF-100发动机;二子级4台YF-77发动机;5米直径整流罩;起飞质量约1600吨,全箭长约72m;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约50吨。[31]
CZ-5DY被用于龙乐豪设想的中国载人登月一期工程中。工程的目标是2025年前后将2~3 人安全送上月球并返回地面。一期工程登月方案为:由CZ-5DY三次发射,分别将奔月变轨级一子级、奔月变轨级二子级、登月飞行器+减速舱段送入近地轨道,三者对接后,变轨级和减速舱段将登月飞行器送入月球环绕轨道,登月飞行器中的登月舱完成登月,登月舱上升级负责月面起飞,登月飞行器中返回舱将宇航员送回地球。[31]
CZ-5A或CZ-5MCZ-5A示意图[31]
CZ-5A(不同于规划型号中的长征五号甲运载)或称CZ-5M[29]同样是《关于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中龙乐豪为载人登月设想的一款基于长征五号技术的大型载人运载火箭。[31]
该型火箭与规划型号中的相仿,但为了发射载人舱段,改变了整流罩形状并增加了。[31]
CZ-5A被用于龙乐豪设想的中国载人登月二期工程中。工程的目标是在二十一世纪30年代使4~6人较长时间停留月面并安全返回,以满足未来建立月球基地和载人登火星的需求。方案是由CZ-5A发射载人舱,重型火箭(可能为论证中的)发射转移和货物舱段,采用近地轨道交会,完成登月和返回。[31]衍伸型号示意图[4]在早期的长征五号规划中,3.35米直径芯级的中型运载火箭与小型运载火箭作为其衍生型号包含在长征五号系列之下,[4]之后,两种火箭独立形成的长征七号系列和长征六号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与长征六号在技术上和长征五号有明显的继承关系,是新一代火箭“系列化、组合化”思想的体现。
早期规划中的长征七号
衍生型1:三级半构型,芯一级采用3.35米直径模块;助推器采用2个或4个2.25米直径模块;芯二级采用4台15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芯三级采用长征五号基本型的二子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3到6吨。[4]
衍生型2:早期拟定长征五号衍生型号示意图[4]二级半构型,芯一级采用3.35米直径模块;助推器采用2个或4个2.25米直径模块;芯二级采用4台15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8.2到14吨。[4]
衍生型3:二级构型,芯一级采用3.35米直径模块;芯二级采用2台15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约4.3吨。[4]
早期规划中的长征六号
衍生型4:三级构型小型运载火箭,一级3.35米直径,安装一台YF-100发动机;二级2.25米直径,安装一台15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三级采用小变轨级,安装4台980牛双组元发动机。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1吨。[4]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效果图[32]长征五号的生产任务将由位于的完成。2007年,国防科工委与天津市签约,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落户天津滨海新区。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虞列贵在开工仪式上说,该基地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工程的基础保证,也是后续批量生产和产业化、军民结合的航天高科技重要基地。基地建成后,将满足中国未来30~50年发展空间技术及和平利用空间的需要,实现运载技术跨越式发展和航天可持续发展。[33]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一期工程包括铸锻造、钣金、机加工、表面处理、部段生产、总装测试、静力试验等厂房。长征五号的大部分部件将在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生产,而火箭发动机和3.35米直径助推器分别由西安和上海负责生产。[2]长征五号火箭部件运输线路[34]发动机和3.35米直径助推器由西安和上海生产后运送至天津,进行组装、集成和测试,之后运送至发射场准备发射。[2]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突破3.35米直径的限制,芯级直径达到5米,要将其箭体运送至发射场,原本常用的铁路运输由于隧道直径不足等问题无法使用,于是海运成为了最好的选择。海运由专门的运输船完成,这时长征五号的大直径将不成问题。而海运,也成了长征五号将发射地点选择在濒海的的原因之一。
长征五号在产业化基地完成后将被运送至天津港,装入专门为大火箭准备的大型集装箱长征五号专用集装箱和转载平台车[35],由新型运输船远望21号运输。经渤海、黄海、东海“远望”21号下水[36]、台湾海峡、南海、琼州海峡等海域,经过五至七天时间,航行约一千八百海里,到达海南省西码头,再通过公路运往发射场内的火箭水平转载准备厂房。[37]
火箭搭载的航天器将空运至海口美兰机场,经公路运往航天器总装测试厂房。[37]长征五号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的发射场选择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附近北纬约19度19分0秒,东经约109度48分0秒,原是中国以前的一个发射亚轨道火箭的测试基地。经过扩建改进,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38]该发射场具有纬度低和临海的天然优势,并且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很高。[39]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下船后到达发射场组装中的长征五号活动发射平台(下部)[40],在综合测试大厅进行测试后,进入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进行起竖、对接、综合测试;[37]
航天器完成总装测试后,以垂直状态运送到加注与整流罩装配厂房,进行航天器的推进剂加注和整流罩装配;[37]
然后以航天器/整流罩组合体形式通过发射平台垂直转运至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与火箭对接安装;[37]火箭、航天器联合总检查以及相关转场准备工作后,将长征五号发射工位与活动发射平台垂直整体运输至发射工位,实施燃料加注,火箭点火发射。[37]火箭发射使用牵制释放装置以提高发射可靠性。[12]总设计师:李东[41]火箭总设计师李东(2007年)[42]
副总设计师:朱曦全[34],杨虎军[34],马佳[43],刘站国[44],王维彬[45]
总指挥:王珏[8]
副总指挥:马佳[43],李斌[46]1986年11月中国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中的第二个重要的高技术领域航天技术领域主题项目之一为大型运载火箭和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主题(简称为204主题项目)。[47]
90年代朱森元院士[48],担任863计划火箭发动机和大型运载火箭专家组组长的[48]提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必须是低成本、高可靠、无污染、模块化研制、积木式发展的。该建议在经过论证和完善后,成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的基本原则。[49]
2001年中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研制计划正式立项。这一时期,火箭研制专家组确定了两条火箭模块确定原则:一是以火箭发动机推力来确定模块,包括助推模块,推力为120吨力(正负20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和箭身模块,推力为50~70吨力(地面推力50吨,真空推力70吨,正负20吨),采用液氢液氧发动机;二是以火箭箭身直径为模块,包括2.25米、3.35米和5米箭身模块。[49]
动力系统方面,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院士就提出发展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的设想,经过其努力863计划将液氧煤油发动机列入规划。1988年他率领队伍开始研究性试验,到1990年全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1990年从前苏联引进了2台RD-120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进行原理研究,此后1995年进行全系统发动机试车。以此为基础中国开始开发国产YF-100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1998年动力部门取得涡轮泵联试的成功,为开展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铺平了道路。[3]2000年9月YF-100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通过研制和技术保障条件国家立项,2001年10月转入初样研制阶段,2005年12月转入试样阶段。[50]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3]最终YF-77于2001年12月研制立项获得批复,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展开。[51]2006年10月国防科工委、财政部联合批复了新一代运载火箭基本型工程研制的立项进入工程研制。[52]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通过方案转初样阶段评审,进入初样研制阶段。[53]
2011年,一级半最大构型长征五号乙立项进入工程研制。[53]
2012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进入大型地面验证最后阶段。[54]
日,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首件一级氢箱研制成功。[14]
2012年2月,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顺利完成初样第二轮全箭数字样机模装协调工作,在中国火箭史上首次实现了全型号数字工程化应用。[14]
日,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在天津顺利完成助推器大型分离试验,这是初样研制阶段最重要的大型地面试验之一。[55]
2012年6月,长征五号火箭芯级二级氢箱全面展开液氢状态低温静力试验。[21]
2012年12月初,长征五号系列火箭首个整流罩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11厂成功下线。[22]
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全箭振动试验拉开了序幕。[56]
2013年3月,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贮箱首次声发射技术试验成功。[57]
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级氧箱完成了低温静力试验。[18]
日,完成5.2米直径整流罩分离试验,是迄今为止中国进行的最大直径的整流罩分离试验。[53]
日,长征五号在北京成功进行助推器动力系统试车。[58]
动力系统方面,2009年12月,YF-77转入试样研制阶段。[51]
日,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项目通过国家国防科工局验收。[59]
日,YF-100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在西安成功进行了极限工况热试车。[60]
日,YF-77氢氧发动机500秒长程热试车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2014年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发动技术状态已经确定。[51]
长征五号研制顺利完成助推器大型分离试验[61]
YF-100发动机成功进行了极限工况热试车
YF-77氢氧发动机试车成功[51]
长征五号贮箱首次声发射技术试验成功[57]
3.35米直径助推器热试车箭转入垂直状态
长征五号成功进行助推器动力系统试车[58]
长征五号火箭整流罩成功进行分离试验[23]
    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通过初样转试样阶段评审,进入试样研制阶段。[53]
日,长征五号首个箭体总装进入收尾阶段。[13]
2013年10月,长征五号芯一级箭体装载用大型集装箱成功研制。[62]
日,长征五号全箭振动特性试验全面展开。[63]
2013年10月,长征五号火箭助推模块超大尾翼研制成功。[64]
2014年03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成立了新一代运载火箭联合指挥部,统筹管理协调长征五号、长征五号乙、长征七号和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65]
动力系统方面,月,长征五号火箭芯二级氢氧发动机YF-75D进入验收阶段。[66]
日,YF-100通过了工艺鉴定试车,进入工程应用阶段。[67]
2014年7月,YF-75D完成高空模拟校准试验。[68]
长征五号全箭振动特性试验全面展开[63]
长征五号火箭助推模块超大尾翼研制成功[64]
长征五号同时期世界大型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同时期世界大型运载火箭对比(截止)  型号H-IIB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宇宙神五号运载火箭551安加拉号A5运载火箭/微风M质子M运载火箭/微风M阿丽亚娜五号运载火箭ECA德尔塔四号重型运载火箭国籍
火箭高度/米
62.2(长整流罩)
54.7(长整流罩)
起飞质量/吨
芯级直径/米
运载能力/吨
19.0(200*300,30.4°)
23(200*400,42°,无第二级)
18.85(200*200,28.5°)
24.5(200*200,43°)
23.0(200*200,51.6°)
28.37(200*200,28.5°)
成功率(发射次数)
发射价格/百万美元
在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和位于的海南问世后,中国将具备将1.2吨至2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1.8吨至14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能力。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发射质量更大、功能更全的卫星,如20吨级长期有人照料的、大型、返回式、、超重型等,并可以进行一箭多星的发射,提高卫星的发射效率和组网的速度。[8]“如果长征五号进入应用,我国火箭的低轨道运载能力将由原来的8吨提高到25吨。在一段时间内,我国运送航天器入轨的能力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很可能就是世界最高水平。”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郝照平说,“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几十年航天科技发展的积淀,也符合我国航天事业的长远发展需求。”[69]
长征五号研制成功以后,5米直径系列火箭涉及的所有技术均得到掌握,在大幅度提升中国进入空间的能力的同时为后续衍生型火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2]
长征五号火箭实现数字工程化应用,也标志着中国火箭研制水平提升了一大步,并大大推动了航天产品数字化的进程。[70]
长征五号的研制不仅能够进一步满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需求、保持中国运载火箭在世界航天界的地位,而且该火箭的研制和生产将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产业的发展,带动多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33]1986年11月,中国启动实施,项目之一为大型运载火箭和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主题。[47]
2000年9月,YF-100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通过研制和技术保障条件国家立项。[50]
2001年,中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研制计划正式立项。[49]
2001年12月,YF-77氢氧发动机正式立项。[51]
2006年10月,新一代运载火箭基本型工程研制的立项进入工程研制。[52]
日,中国国务院审议通过了《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新一代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重大科技工程。[71]
2007年8月,中国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获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39]
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一期工程开工建设。[32]
日,长征五号转入初样研制阶段。[53]
2010年11月,长征五号的模型在珠海航展中登场,是其首次公开亮相。[72]
2011年,一级半最大构型长征五号乙立项进入工程研制。[53]
日,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YF-100项目通过中国国家国防科工局验收。[59]
2012年9月,中国最大推力高达70吨的电动振动试验系统研制成功。[73]
2012年9月,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天津产业化基地一期投入使用。[74]
日,YF-77氢氧发动机500秒长程试车成功,标志着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发动技术状态确定。[51]
日,远望21号下水。[36]
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制转入试样阶段。[53]
日,中国研制出70吨级的世界最大推力的振动台。[34]
2015年1月,长征五号乙火箭整流罩分离试验。[75]
2014年(预计),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竣工。[39]
2015年年底(预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76]
长征五号模型进行风动实验
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一期工程开工建设[32]
远望21号上的长征五号专用集装箱[31]
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整流罩[75]
长征五号构型B首飞效果图[77]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千牛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