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论文知识教学《治水必躬亲翻译》

诵读学文——《治水必躬亲》导学--《初中生世界》2014年02期
诵读学文——《治水必躬亲》导学
【摘要】:正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代学者日诵不辍,以致有"口舌生疮"之说,可见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法宝之一。《治水必躬亲》篇幅短,易于理解,大家可以采取诵读的方法来学习。在诵读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读,读准音。朗读课文时,我们首先要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同时,还要注意读准没有注释的字的读音和句子节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4.3【正文快照】: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代学者日诵不辍,以致有“口舌生疮”之说,可见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法宝之一。《治水必躬亲》篇幅短,易于理解,大家可以采取诵读的方法来学习。在诵读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读,读准音。朗读课文时,我们首先要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钱雪英;;[J];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04期
王吕兴;;[J];考试(教研);2010年08期
连劭名;;[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连劭名;;[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鲁俊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23期
包素茵;;[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08期
徐海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5期
刘元明;;[J];语文天地;2008年20期
邢香月;;[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15期
李朝国;[J];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4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世杰;;[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于大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伍新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丁玉波;;[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陈振湘;徐慎初;钟金水;董继扬;蔡聪波;钱兰英;高国强;;[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朱立禺;;[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程雨琴;;[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宋泽滨;梁春义;;[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曹启坤;肖建华;李喜林;;[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胡朋;张素贞;;[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支舜;[N];韶关日报;2008年
潜江市龙湾中学
关成慧 王棠碧;[N];学知报;2010年
杨洪芹;[N];莱芜日报;2010年
张俊杰;[N];学知报;2010年
浦江三中 谢稼芸;[N];学知报;2010年
苏培坤;[N];苏州日报;2005年
阚德云;[N];大连日报;2008年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
李艳举;[N];学知报;2010年
王六;[N];中华读书报;2011年
河南商丘睢县董店高级中学
张翠霞;[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春阳;[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张言梦;[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邓娟;[D];武汉大学;2004年
彭军;[D];中南大学;2005年
祝一虹;[D];浙江大学;2005年
翁智刚;[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王桂敏;[D];山东大学;2004年
张家兴;[D];浙江大学;2005年
凌兴宏;[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宏伟;[D];内蒙古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爱;[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李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肖格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赵秀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陆薇薇;[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孙艳丽;[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陈燕;[D];苏州大学;2002年
刘旭;[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姚磊;[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蒋艳;[D];西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文言文教学也可以诗意芬芳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积累实词的意思、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就行了,就可以去应付考试了。结果现状是,教师喜欢串讲古汉语知识,而对挖掘文章中的精巧构思和人文内涵、美学熏陶等,采取淡化甚至抛弃的态度,从而导致学生对繁琐的字词句意的积累感到畏惧甚至厌恶,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中学教材中的文言选文经过了编者的千挑万选,是古文典范之中的典范,是课程标准思想的载体,它对学生人文思想的濡染与美学熏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中国论文网 /9/view-57475.htm   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教学文言文时应创造性地选择与运用多种教学设计,重视它的精神文化内涵。笔者试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说理性文言文《治水必躬亲》为例,从深入品味词汇、充分体现文体特征、恰当拓展文本等角度,谈谈让文言文教学诗意芬芳起来的几点看法。    一.精会字意    《治水必躬亲》是一篇说理性文章,学生阅读此文时首先就需要抓住要领,即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论点。此文对海瑞治水进行了具体描述,即“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这个句子形象地表现了海瑞治水的亲力亲为、不辞劳苦的工作作风。我把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作为全课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朗读课文后寻找这个句子。当学生找出此句后,我这样设问:这种工作作风可以浓缩为一个字,这个字也恰恰是文章的题眼,请同学们根据字形来会意。把身子弯下来(弓下来),引申为亲自做事,这是哪个字?学生们迅速推断出此字为“躬”。我随后向学生介绍――《说文》中这样解释“躬”: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引申为亲自做某事。再问:同学们知道与“躬”相关的成语或者诗文吗?短暂思考后,同学们所想到的成语、诗文接踵而来:(成语)鞠躬尽瘁、躬体力行、躬先士卒、事必躬亲;(诗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词句与理解文章中心恰恰密不可分。有“会”才有“意”,学生们对于“躬”字的理解过程,是提高文言文学习兴趣的过程,是对本文蕴含的汉语言文化进行深刻认识的过程,是充分认识到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过程,也是对海瑞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理解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也就显得自然妥帖。    二.精品论据    《治水必躬亲》在结构上也充满了美学意蕴。文章先从治水之法容易出现的不良现象,写到治水要躬亲的原因,从而归纳出中心论点:“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而后,运用事实论据,从正反两方面再次证明了论点。作为一篇说理性议论文,此文实实在在体现了环环紧扣、步步为营、条理清晰、结构谨严的特点。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颠覆了常规的由首到尾的分析理解字词句的教学思路,在遵循学生思维习惯的前提下另辟蹊径,设计了精巧的教学思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论据的作用。    首先分析作者所提供的事实,从事实中看出道理。事实论据在议论文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也最容易吸引阅读者的眼球。笔者启发学生找出正反两种治水法,从而得出“事可举”、“事不举”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而作者写两种表现和两种结果,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治水必躬亲。    议论文中阐述观点而使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就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笔者接着引导学生从理论角度去思考:治水为什么要躬亲呢?学生不难发现,文章第一段的四个“有”、两个“非不”的句式揭示了“治水必躬亲”的根源。具体品味时,我引导学生抓关键字反复品读。“高低,缓急,浅深,曲直”这一组组反义词表现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制定治水的具体措施就不可“执一”,需要因地制宜,真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学生就认识到了本文的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交融一体,互相支撑!我在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从形象材料中提炼出思想观点,从感性具体走向理性抽象的思维能力。如此,学生就会认识到这篇文章绝不仅仅是让自己积累几个文言词汇的短文,而是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深刻的哲学思想的精美文章。有了这样的认识,他们的课堂收获就比较大了。    三.精拓文本    文言文教学落实于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这一根基的把握是需要的。但课本所选文言文是古代典范文本的代表,对其文学内涵、思想情怀的品味绝不可忽视。《治水必躬亲》这篇文章,许多老师的课堂拓展仅是围绕海瑞其人,在其治水亲力亲为的基础上添加了清廉为官、仁政为民的高尚品格,使得海瑞的形象是更为丰满了。但这样的拓展其实是将课文引申为关于海瑞的一篇人物传记了。这与作者以海瑞治水作为例证证明自己观点的本意相差甚远。    课文教学的拓展设计,应紧扣文章主旨,联系单元教学目标,这样的拓展才不孤立,也不会离题万里、相差甚远。设计《治水必躬亲》的教学拓展要与单元主题即“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研究性问题:关于治水,历史上有些著名的人物,大家熟悉的如鲧、大禹。他们的治水有什么异同点?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相关材料。学生在分析异点时能较容易抓住方法和结果这两个方面:鲧采用以堵为主的方法,结果失败;大禹改堵为疏,从而取得了成功,改写了历史。两者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想治水,也亲自深入实地考察,做到了亲力亲为。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辩论:他们(包括海瑞,包括作者)都提倡治水,这个“治”与今天我们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是否矛盾?    在学生激烈地辩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我顺势归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不意味着人类屈服自然,不能忽视人的利益和创造力。当然也不能认为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和统治者,凌驾于自然之上,任意地支配、利用和控制自然。正确的认识应该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应该尊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只有真正实现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维系优良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地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笔者认为,这样的拓展与辨析紧紧围绕单元与课文教学重点,真正地将课本与生活进行了有效地链接,有助于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思考问题,也开启了学生在传承与创新道路上求索的一扇窗。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课,它同时还是基本道德、思想、生活观念的启蒙引领课。作为教者,我们有责任用智慧来精心设计文言文教学,在继承与创新中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绽放文言文课堂这朵奇葩,让其诗意芬芳!       张玉蓉,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东。本文编校:舒 坦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治水必躬亲》的中心句是什么?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治水必躬亲》的中心句是什么?
《治水必躬亲》的中心句是什么?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是中心论点,《治水必躬亲》是议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试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培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50
&&¥3.00
&&¥3.00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试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培养
构​建​一​流​课​堂​,​精​品​ ​探​究​合​作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水必躬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