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概念股地区生态环境ふ宸桨什么时候发布

& & & & & 正文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定位为中长期规划
核心提示: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京津冀空气质量最差并非是7月单个月的孤例。在实施城市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在环保部发布的每月、半年和全年的空气质量公报中,京津冀的空气质量始终是最差的。
目前,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总体规划下面的一个专项规划,但是它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一位地方环保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正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提升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地位,加速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引起高层的重视和推动。&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规划》主要由发改委和环保部牵头,国土部、水利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林业局等多个部门参与。根据国家的时间要求,《规划》有望在年内编制完成。
这将是我国首个跨区域的综合性环保专项规划。
规划编制思路初定
在京津冀的环境问题中,最受人关注的是雾霾。
根据8月19日环保部发布的7月份空气质量公报显示,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中,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最差。
公报显示,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25.8%~96.8%之间,平均为42.6%,低于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30.5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57.4%,重度污染天数比例高于74个城市4.4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为PM2.5,其次为O3。与去年同期相比,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48.6%下降到42.6%,降低6.0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有所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京津冀空气质量最差并非是7月单个月的孤例。在实施城市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在环保部发布的每月、半年和全年的空气质量公报中,京津冀的空气质量始终是最差的。
&京津冀区域面临的环境形势比较复杂和严峻,既有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阶段性大气复合污染问题,也有该地区固有的结构性、资源性的水环境问题,还有对全国而言都没有完善治理经验的土壤污染问题。&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本文关键词: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郑瑜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To view this page ensure that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10.0.0 or greater is installed.
Either scripts and active content are not permitted to run or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10.0.0 or greater is not installed.
时间代码成交价涨跌幅成交(手)买卖盘
时间段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卖出总家数
1月内000000
标题作者最后更新
后期必有大动作
江西南昌股友
重点关注异常点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方案6月底出台
】 浏览:121次
今天,记者从参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整体方案的专家处获悉,目前整体方案已经初步形成,预计规划将在6月底出台,京津冀一体化,环保、交通将先行。其中,《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方案》已通过内部审议。
据了解,该方案中,京津冀或将统一污染物排放标准。
规划&一体化方案预计6月底出台
上月底,国家发改委就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现在这项工作正在走向深入,前不久发改委组织各个部门按照综合和专题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已经形成了相关的调研报告。目前正根据中央的要求,集中各个方面的智慧抓紧进行规划和文件的起草工作。
而今天,记者从参与规划方案的专家处获悉,目前方案已初步形成,预计规划将在6月底出台,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环保、交通将先行。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民众寄予厚望的还是切切实实的环境的改善。在他看来,京津冀一体化的推手是环保。推进环保一体化,应坚持以环境质量管理为核心,重点保护首都及周边地带生态环境以及重点保护大气和水污染等原则。
常纪文建议,应专门成立京津冀一体化委员会,由国务院副总理负责牵头协调环境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管用,更加权威,有利于规划实施。
措施&京津冀统一污染物排放标准
事实上,京津冀一体化,环保方面已经先行。今年5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指出,要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环境生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率先在大气污染协同防治上取得进展,通过区域协同发展统筹治理大气污染。
目前,京津冀三地的环境质量标准都执行国家标准,有差别的是三地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常纪文表示,京津冀环保一体化,区域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均衡。&在规划制定中,会将京津冀地区污染物排放标准统一。三地应统一限行,统一限排,统一油品质量,统一环保标准。&
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北京市是最受关注的,河北起到的作用最为关键。常纪文建议,应当建立适当的生态补偿和经济帮扶机制。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应适当帮助或补偿污染较大的地区。
常纪文表示,应该在区域内推行污染物排污权交易,鼓励节水,通过&水价递增机制&,推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制度。
此外, 还应该制定一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政策,引导绿色生活方式。比如,在京津冀地区,节假日期间,根据天气情况应采取统一烟花燃放限制措施。
监测&环保部应该统一监测京津冀
常纪文表示,京津冀环境规划,应该任务明确,规划不能太宏观,要具有切实可行的针对性和具体措施。
京津冀环保作为一个区域化的问题那就必须通过区域化、集中化、专业化治理。大力推进水污染集中处理,推进大气和水污染的专业化治理,推进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
&京津冀区域环境监测应该由环保部统一监测。&而对于追究责任,常纪文表示,京津冀环境追究责任不应该按照传统只追究行政责任,应增加公众知情权和环境信息公开。常纪文建议,为防止数据作假,可以交叉检查,成立联合检查小组,由一体化委员会牵头,让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公众和NGO组织都参与进来。
同时,常纪文也表示,京津冀一体化也不能成为地方盲目扩展工业园区的一个借口,也就是说必须利用现有的工业园区进行优化,各地应该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拆旧建新,拆低建高,不能再扩张。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
【】【】【】
海淀分局防诈骗网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经典老照片
0517.net图库
京津冀发展报告:生态环境对北京发展影响最大
作者: 来源:千龙新闻网 添加日期:13年03月20日
  “北京城市综合承载力处危机状态”
  水资源是北京发展的主要短板;土地资源紧缺成为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对北京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生态环境。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专家共同撰写的《京津冀发展报告:承载力测度与对策》称,北京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超过了警戒线,处于危机状态。主要原因是城市承载压力过大,城市支撑力随人口增加而下降。
  水资源只能承载40%人口
  参与报告撰写的、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石敏俊称,京津冀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标准。
  2011年,北京水资源总量为26.81亿立方米,按照2011年末常住人口2019万人加上流动人口约240万人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9立方米,远低于国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重度缺水标准。
  报告分析,北京市的水资源人均需求量约为345立方米,以此推算,北京当地水资源只能承载667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规模的40%。北京社会科学院博士李彦军称,2011年北京全年水资源缺口量为9.2亿立方米,这种巨大差额不得不依靠过度开发地表水、超采地下水以及依靠外来水源的补给。
  近5年年均净迁入近50万人
  北京市的人口密度由1999年的766人/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1230人/平方公里,已超出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该报告作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张耀军称,京津冀地区人口规模超载,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
  至2015年,京津冀地区人口承载力为9800万人,而京津冀区域总人口2010年已经超过了1亿,达到1.04亿,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12亿,2020年将达到1.2亿人口。
  张耀军预计,北京市的劳动人口比例在不断下降,将由2010年的83%下降到2020年的77%,但老龄化速度却在下降,主要是因为迁入北京的人口大多是处于劳动年龄的青壮年人口,劳动力绝对数量是充足的。北京近5年的年均净迁入人口接近50万人。
  张耀军称,到2020年,北京的劳动力供给在1797万到2026万人之间,“可以说,在未来十年间北京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他分析说,这反映出在城市化加速、大量农民从农村转移出来的社会背景下,北京仍可在一段时期内享受劳动力红利。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津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