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课堂语言儿童数字歌歌的教案

登录后才能保存观看记录哦^-^
登录后才能上传哦^-^
围棋课堂(三)__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75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官子小结2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官子小结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81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81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80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79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78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77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76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75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74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73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72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71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70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69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67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66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65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64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63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62
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61
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3:20
已有人关注该栏目
分享给站外好友:
HTML代码<input type="text" class="share_input" id="playUrl_3" type="text" value=''>
通用代码<input type="text" class="share_input" id="playUrl_4" type="text" value=''>
扫描二维码 随心看视频:
手机瞄准我,惊喜不间断,您可以:
1.在手机或平板上继续观看本视频
2.发送给您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正在观看:围棋课堂(三)__方天丰中级围棋教室官子基础:收官技巧75
简介: 天元围棋频道日播出量达18个小时,主要栏目有《赛事直播》《赛事精选》《每周棋谈》《弈海方圆》《天下围棋》《围棋课堂》(初、中、高级教程)等。频道依托强大的电视专业条件,在直播方面优势巨大,平均每月直播围棋赛事多达12场次以上。天元围棋频道尤其关注重大国际赛事的直播,从2007年开始,推出赛事直播日概念,即从直播日前一周开始进行宣传铺垫,悬念预告,热点导视。赛事当日与比赛同步直播,以演播室为主串,赛场特派记者及时播报,赛事回顾、赛场赛况、研究室评点相交织,多视角展示赛况,同时设计多种互动方式使观众参与进来,
暂无微博信息普九义务教材通用教案设计精编 中学卷 中学英语通用教案设计精编之一
&&&&&&&&&&&&&&&&
/ 普九义务教材通用教案设计精编 中学卷 中学英语通用教案设计精编之一 
最佳外语教学程序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多任务、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构成的运动过程。最佳教学程序就是把教学目的 作为整体,使教学的各种任务、层次、要素能有机结合,相互协调,以使学 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取得最佳教学效率的目的。而传统教学过程的精神则与此不合,需要改革: 其一,是孤立地研究一节课、一篇文章的教学,不去研究教学的全过程,不去研究全过程中节与节、章与章、年级与年级以及各学段之间的联结(link),不去研究各个阶段的特点,这是只抓环节没有抓住整个链条。一 节课、一篇文章,一个语法现象的教学,对学生掌握一项知识,虽然也经过 由不知到知、由知到用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但这对整体来说只 是一个系统。我们必须把教学过程作为整体来研究,看清它们为什么是造成 学生起始阶段英语学习的两级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是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也就是说教师在制订教学程序时,只注意一节一节地安排,而不从整篇课文 出发拟定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制定出知识、能力、品德的要求,有时虽然 一节一节地也提出知识目的,但不具体而缺乏整体要求,这样,知识、能力 的培养就得不到保证。虽然知识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能力在学习 知识、运用知识过程中形成,思想品德也是以知识为基础。但掌握了知识不 等于自然有了能力,不等于自然形成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品德三者不是 同步的。一种能力的培养、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比知识、技能的掌握时间 要长得多。一节一节孤立地教,不仅掌握不了整体知识,更难进行能力和品 德的培养。当前学生学习英语死板,大面积两极分化,即使少数高分学生不 少也是低能。这主要是由这种对教学过程认识的片面性造成的。设计依据与步骤  最佳教学程序的设计是以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Glaser 提出的教育心 理学上的四个环节为理论依据,其步骤有:1.分析教学内容  要对某一课教材进行教学,首先要弄清楚完成这一任务的基本心理过程 是什么,任务分析后,要制定出总的教育目的,在制定总的教育目的时应考 虑到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及完成这一任务应采用的方法和时间。在 此基础上分别制定出在整体教学目的的支配下各节子系统的教学程序。各节 以重点或难点形式完成总目的的某一项要求。各节依次类推一一完成整体总 目的的要求。其模式即:“整体——部分——整体”。2.诊断和测量学生起始能力教学总是从学生最初的知识技能开始的。起始阶段的语言学习,特别是对国际音标掌握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单词和句子的拼读能力等基础技能要了解 清楚,只有对学生的起始水平有了正确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采取恰当的 教学措施,做到对症下药。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       起始能力水平是指一个学生对英语教材现有的了解水平和进一步学习新 知识的技能水平。通常用三种方法来考察学生的起始能力水平。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能力和智力测验来预报其学生成绩;第二种方法是从英语补课计划中来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第三种方法是关于准备的评价和训练,主要是评价学习英语词汇、语音、语法、阅读所必需的某些知觉和语言能力的准备情况。 这三种方法既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三种方法分别可测得一般的和特殊的能力,知识的准备和发展水平。以下只谈能力和智力的测验。 近年来,在学习和认知理论发展的基础上,许多有名望的心理学家力求把能力、学习和教学结合起来。Glaser 反复强调了这一点,并把这种能力研 究称之为“新能力”研究。所谓“新能力”研究就是从现代学习理论和认识 理论出发,把智力也看作是一个学习过程、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任务分析是 探讨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客观进程和顺序,而“新能力”研究是探讨信 息加工的个别差异、学习方式不同、认识风格的不同。认识风格是指感知、 记忆、思维方式的个体表现或接受、存贮、转化、利用信息的不同方式。在 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是使用他自己特有的信息加工方式来掌握、记忆和使 用教材内容的。3.制定教学程序  这个环节就是根据任务分析和学生起始能力水平的测量,制定出促进学 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办法,使一个学生从初学者的起始水平发展到熟练 者的较高水平。前两个环节是描述性的。这种描述性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它 为了解教学对象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过程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因此是教学 程序设计的基础。  最佳教学程序的模式是“整体—部分—整体。”整体设计一课书的最佳 教学程序对,首先要从该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和精神心理)出发,在 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总的教学目的(知识内容)和要求(能力培养等)。 其次是完成目的和要求应采取的具体手段,如教具、教法、总课时以及各节(period)的具体分配。整体的另一层次就是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intuition think)能力出发,创造性地选用启发式(heuristic)和发现 法(discovery method)在较少的时间内通过师生的相互交往取得最佳学习 效果。部分是指整体要求要通过多个子系统来完成。即其总的教学目的和要 求分别以重点形式在各节完成,而后再回到整体来检查通过每一节的重点是 否完成了该课书的总目的和要求,这样又由部分回到了整体。具体体现在各 册的最佳教学程序的设计中。4.评价教学效果  总的目标是把评价与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评价检验所制定的最佳 教学措施的效果。把评价中所得到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设计中来,便于改进 设计和其他教学措施的施行。  为了正确地评价教学效果,用标准参照测验代替了常模参照测验。那就 是说,评价首先要考虑学习了什么,其次才考虑学习中的具体差异。而不是 象传统的评价测验那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这又一次反映出教学设计的 诸环节是以现代的学习理论和认知科学为其理论基础的。  关于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最常引用的是 Glaser 和 Nilko(1971)的定义: 一个标准参照测验是精心编制而成的,以便根据指定的作业标准做出可直接 解释的测量。作业标准一般是通过规定个体应当完成的任务种类和范围来体 现的。测量采用了这个范围内有代表性的任务抽样,而这个规定是直接作为 这个范围内每个个别测验的参照。标准参照测验用完成测验作业的认识过程 来解释教学效果,这就把评价标准与学生取得进步、提高能力的客观过程联 系起来了。标准参照测验能帮助教师正确地判断出一个学生何时达到预期的 能力水平。  上述四个环节还仅是一个理论的框架,它有待于心理学的理论工作者和 外语教学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携手努力,进行不懈地探讨和实验,在提高教 学质量、开发智力这块园地里去获得丰硕的成果。程序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  按照系统论来说,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多任务、多层次、多要 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运动过程要达到的目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既要使学 生获得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想品德,又要进行体育、美 育、生产劳动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使这些任务全面地、和谐地发展的过程。 就知识、能力、品德等任务来说,每个任务又是一个子系统,也是由多要素 组成的。如能力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构成。从内容上 看,它包括认识、情绪和意志的发展过程,是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 过程。所以最佳教学程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每段课文的全局 和部分的关系。从整体出发就是把教学目的和任务作为整体,全面安排每一 节课的教学与总的目的和要求做到有机结合,即整体——部分——整体。 总之,在备课时要考虑到系统的整体是由许多局部的子系统组成的。2.统一性原则  教学程序是由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构成的。教学程序的设计首先必须正确 处理教学系统中教与学的关系。在教与学的关系处理方面,应该看到,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经验的累积依赖于学生本身的活动,并非教师灌输的结果, 由此必须确定教必须依赖于学的观点。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安排,必须 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也即把学生学习的规律作为采取教的措施的依据。  此外,还应该看到,教的措施对于学习的成效具有重大的影响,学生的 学习有赖于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因为学生并非是一种一切学习装置全已具备 的自动学习机。学习也不是学生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学习是在主客体 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能动反映活动而实现。学生的能动反映动作并 不是先天就固有的,而要靠后天学习过程中有关经验的积累。为此,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提供达到某种教学目的的教材以外,还应对这些教材本 身的接受过程进行引导与指导,使获得相应的经验。这是促进学习所不可缺 少的外部条件。  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原则要求教依靠学而又对学起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 师充分了解与应用学生学习的规律来指导学生的学习。3.多样性原则  教学程序是从实现教学目标出发,改变学生的已有水平,从而达到预期 的成就的过程。为此,教学程序设计将因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水平而应灵活 多样。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学习,具有不同的过程与条件,所以, 其教学程序应有区别。此外,在知识与技能学习方面,在不同的阶段上,也 有不同的目标,因此,同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必须依据不同的具体目标, 设计出合理有效的不同程序,总之,教学程序应切实反映各种学习规律,不 宜形式化与一般化,否则就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4.连贯性原则  程序的连贯性要求构成程序本身的每个步骤及各个步骤之间的次序,均 能体现某种学习的规律,而不是任意的、人为的。为此,程序的连贯性本身 应是学生接受学习过程本身及其内外条件的反映。程序的连贯性的最终目的 在于保证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定的成就和水平。5.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原则要求构成程序的各个步骤不仅要列出各步的教学任务,同时 要列出各步实现任务的动作,因为任何经验的积累,总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 过程中、在反映对象的基础上实现的。为此,程序本身必须列出各步的动作 要求。这种动作可以是外现的操作,也可以是内潜的动作。可以是由教师引 导来完成的,也可以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这是保证完成学习任务所不可 缺少的关键。外语教改实验成果的模型化及其方法1.模型化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中小学外语教师与教学研究人员一道,为提高 教学质量,通力合作,运用实验这一科学研究方法,对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 进行了全面探索,推出了不少有鲜明特色的外语教学新方法,取得了大量第 一手资料。因此,总结、利用、推广十余年来教改实验的成果便成了首要任 务。教改实验的成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在中国现有条件下运用实验法研究外语教学的经验和教训;②众多经实验验证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外语教学方法。 本处所指成果即第二方面。面对众多的外语教改实验,以什么样的方式加以总结、研究才能实现其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价值呢?即既能对理论工作者 发展适合我国的外语教学法体系有益,又能对更多的中小学教师选择运用这 些成果于自己的教学之中有所帮助呢?四川外语学院赵勇老师作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当前比较流行的作法是从众多实验成功的方法中寻求共同遵循或使用的原则与方法。这种寻求共性的作法能从一定的高度对大量的经实验验证的方 法加以概括性的总结,从而找出各实验共同的成功之道,对设计新的方法确 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这种总结方法也有颇多不足之处:  首先,历时十几年的外语教改实验成果的作用绝不仅仅在于为设计新的 方法作铺垫。因为很多实验所使用的方法本身就是非常成功的方法。如果忽 视这些方法本身的教学价值,那将是对广大实验者劳动和这笔宝贵财富的浪 费,对这一学科的发展是不利的。  其次,十几年来,国内已开展的教改实验多彩纷呈,推出的新方法也各 具特点。如果为了寻求“共性”而以几条原则或作法来概括,难免导致一些 有特色的方法被排除在“共性”之外。  再次,抽象出来的“共性”往往以高度概括的理论性原则出现,许多中 学教师常常难解其意,无法加以运用。这正如一些教学法教材所列的教学原 则一样,只有理论工作者或原则制定人才能了解其真正含义。  对此,也许有人会认为,各教改实验报告已对各自的方法进行了描述, 其“个性”已得到充分展现,具体方法也有所体现。因而不必再费力气,多 此一举了。但稍稍翻阅一下已发表的实验报告便会发现上述想法与事实不 符。事实是,很多实验报告对自己方法的描写是不系统、不全面的。多数实 验总结拘于汇报成绩,谈体会,或阐释理论,具体方法只以举例的方式呈现。 要么失于繁琐的几条措施,要么失于简单的几条原则。致使理论和实际工作 者都不能了解其全貌。  有鉴于此,有必要用模型化方法对教改实验的成果进行总结。即首先建 立一个描写模型,然后根据这个模型对各个方法进行描述,最后得出一套完  整的有关各个方法的理论基础、使用范围、操作行为的措施性的模型。这个 模式能反映一个教学方法的全部特征,而且简单明了,易于推广、应用。  模型化方法起源于自然科学,近年来开始用于社会科学之中,已取得了 重大的成果。模型化方法在外语教学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在 60 年代,Anthony 曾以路子(approach)、方法(method)和技巧(technique)的三层次模型来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流派; Mackey 也建立过 一个四级过程模型来研究教材;到了 80 年代, Richards 和 Rogers 又以一 个改造了的三层次(路子 approach、设计 design、过程 procedure)模型为 框架来对比分析研究历史上教学法的各大流派,著成 Approachand Methodsin Language Teaching 一书。 模型化方法的优点在于,只要建立的模型合理,便能对客体(在此是教改实验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依据这种描述,理论工作者能很容易对 比观察出各种方法间的异同,而又不至于忽视一些方法的特殊之处,从而能 计量出各种方法的共同之处,预测理论发展的方向,提出新的理论。实际工 作者也可以很轻松地将整套模型化了的操作程序运用于教学之中,因为它对 方法的各种特征的描述是具体的、外显的、易于摹仿的。2.模型化的内容及方法  模型化成败的关键在于其所依据的模型或框架是否完备。因此,模型化 的首要问题是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模型。  目前国内外用于描述教学方法的模型一般采用 Anthony 的三层次模型或 Richards 和 Rogers 修正之后的模型。此外,日本人 Kaichi Ito 也建立了一 个模型,从八个方面来描述一种教学方法。这些模型均着眼于教学方法的内 部特征,忽略了其使用的外部环境。因而用于理论研究时较为合适,但作为 为实践提供指导时则嫌不足。为此,在参照上述模型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 一个内外部照应的“环境—过程模型”,用以总结分析我国教改实验成果, 即经验证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环境—过程模型从外部环境和内部过程两个方面对教学方法加以描述。 这两个方面又各有若干因素用以描写其具体特征,现分别加以论述。一、环境  环境是指一种教学方法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时所要求的外部条件。在教 改实验总结中,主要指该实验所设定的运行条件。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学 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最有效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 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含义。因此,对一种教学方法的描述必先对其适用的 环境加以限定,方能避免其被误用或滥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教学目标。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有的方法 首先强调培养口头能力,认为阅读能力是次要的,且可能以通过口头能力转 化而来。而有的方法则强调语法和词汇的掌握。还有的方法侧重于所谓交际 能力,即听懂别人和让别人听懂的能力,不太重视语法的正确性和发音的准  确性。目标的特定性使教学方法具备目标选择性,即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的 方法。例如一种着重培养口头能力有效的方法不一定能有效地用于要求笔头 能力的教学。因此,描述教学方法所要求的条件,首先应考虑其适合的教学 目标。中学外语教学中,一个方法适合的外语教学目标可描述为:  ①知识型或能力型。以传授语言知识为目标的方法侧重于语音、语法、 词汇知识的传授,强调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词汇的积累;并认为知识是能 力的基础,有了知识,能力自会发展起来。而能力型教学法的目标是运用外 语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对准确性则不太强调。  ②口头型或笔头型。口头型教学法追求听、说为主的口头接受或表达技 能,并且以听、说为主要途径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认为听说能力可以转化为 读、写能力。笔头型方法则正好相反。  此外,也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过程型或产品型,过程型以培养学生 的学习能力为主,认为学习过程本身即教学的目标,而产品型则重在学生的 语言水平。  (2)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起点水平的学生要求不同的教学方法。 所以在描述一种外语教学方法时,也应对有关学生的因素加以限定。对学生 的描述主要包括学生的年龄、现有外语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 学习需要往往应与教学目标一致。  (3)教师。教师是教学的具体执行者。教师条件与教学目标的匹配程度 直接影响该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一种以听说为主的教学方法在一个本身听说 能力不强的教师身上就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描述教学方法应对其所 要求的教师素质作详尽陈述。对教师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对教师所应具备的外 语语言水平和特殊的教学能力,如表达、表演能力等方面。  (4)教学条件。教学条件指教学设备,班级大小,教学时间等因素,在 描述教学方法时也必须加以说明。  当然,决定教学法效果的还有其他许多环境因素,但以上所列为最主要 的,是我们在对实验成果进行模式化总结时必须加以详细描述的内容。二、过程  所谓过程特征即教学方法本身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可以通过对以下几 个因素的描写体现出来。这些因素是由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排列的。  (1)教学思想。在本模型中教学思想是指一种教学方法所依据的理论基 础。任何一种方法都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只不过有时明显,有时不明 显而已。外语教学的基本理论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语言本质的语言理论, 说明教什么。另一是关于外语学习本质的外语学习理论,说明怎样学。一种 教学方法要么依据一个方面的理论,要么同时依据两方面的理论。①语言理论 总结起来,外语教学法可依据的语言理论至少有三种。A.结构论 该理论认为语言是由互相联系的成分按一定结构组成的表意系统,由此而产生的外语学习理论认为外语学习就是掌握这个系统中的各个成分。一般 认为这些成分包括语言单元(如言素),语法单元(如从句、短语、句子), 语法操作单元(对成分进行增加、改动、连接或转换)。听说法是这一理论 的典型代表,还有全身反应法(TRP)和沉默法(the Silentway)。B.功能文化论。 这一理论主张语言是表达功能意义的一种载体。该理论强调语言的语义和交际范畴,而非语法特征。因此依据该理论产生的教学法在选择、组织教 学内容时,以意义和功能为基础。功能法即是这一理论的代表。C.交互作用论。 该理论将语言视为个体实现社会交往、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的工具。交互作用论强调语言行为、协商模式等。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法认为教 学内容应根据交换式交互作用的模式进行,或者根本就不加以确定,而由学 习者在交互作用中形成。②外语学习理论 语言理论提供了一种公理式的理论框架,主要用于界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但对于怎样让学生掌握这些教学内容,却不能给出合理的指导,为 此,我们求助于外语学习理论。因此,外语学习理论也是描述一种外语教学 法时必须陈述清楚的内容。  外语学习理论说明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回答“外语是怎样学会的”这 一类问题。外语学习理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选择和安排上。  外语学习理论是人们对人类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和程序的假设。对它 影响最大的要算来自普通学习理论的行为主义学习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前者 认为语言是一套熟练了的行为模式,可以通过“刺激—反应”的方式加以训 练。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大量的重复句型练习和及时的反馈是绝对必要而且 应经常进行的;后者认为语言是一套规则,外语学习就是通过与目的语材料 的接触来内化这些规则。因此,认知学习十分强调规则的学习和内化。  当然,Krashen 对“习得”和“学习”两个概念的区分对外语学习理论 的影响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无意识的“习得”与有意识的“学习”在外语学 习过程中的作用应是我们在设计或描述一种新的方法时特别注意的内容之一。  (2)母语与外语的关系。母语对外语学习有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但影响 的性质则是一个长久争论的、仍无定论的话题。这也引起了人们在教学过程 中对母语态度的不一致。认为母语是一种有用的、不可多得的资源的人们主 张在课堂中多用母语,甚至要求进行母外对比或互译教学。而坚持母语有碍 于外语学习的人们则坚决要求将母语排斥在外语课堂之外。当然,今天多数 教学法专家主张在“恰当时候利用母语”。但什么时候利用?在多大程度上  利用?在总结我们实验出来的教学方法时应予以回答。  (3)师生关系。“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这句结构主义者的口号 引起了人们对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和角色的重新考虑。我国教学界主张 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一条处理外语课师生关系的良好准则。但教师 什么时候主导?主导什么?学生怎样“主体”?每种涉及改善师生关系的新 教学法都应予以准确的回答,方能使推广者(借鉴者)得以进行合理的操作。  (4)教材。教材是体现各种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材料,是进行外语教 学的基础。教材实际上是前述语言理论、学习理论的具体体现。在此应着重 描述的是教材和大纲。A.大纲 不同的教学方法设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路子、教学内容都应在大纲中反映出来;因此对大纲的描述主要着重于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即明确教什么。 如结构主义大纲侧重于教授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主义大纲则注重语言交际 功能的传授。描写时应尽量具体详细说明教学的哪些结构或哪些功能。此外, 大纲还应准确陈述教学内容的顺序,哪些结构或意念在前,哪些在后,或直 线式,或圆周式,或集中或分散;都应有明确的交待。B.教材 严格按照大纲编写,内容应设定每次课的教学目标,规定特定语言项目应用的时间,和利用何种练习形式保证所教项目的掌握。同时还应说明教材 的使用方法及程序。  (5)四项技能的顺序。对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教学顺序的确定也体现在大 纲中,但应单独予以陈述,因为在许多时候,由于教学目的不一致,不少方 法只求发展其中一项或两项技能,而大纲也只规定了这一内容。而且教学思 想也会对四项技能的教学顺序产生影响。对技能教学顺序及目的的描写应结 合教材和课堂教学进行。  (6)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直接反应一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模式。所以在描 写一种方法时,应对其典型的课堂结构加以描述,主要包括:教学程序 教材使用方式 教学设备的利用师生互动的时间及方式 以上仅对教改实验成果的模型化方法进行抽象的理论探讨,没有对某一具体方法进行举例性的描述,而且本模型内各个要素间的关系及重叠性有待 进一步实验和计算加以证实,因此欢迎广大同行对此模型进行研究和实践。 此外,本模型也可用作设计实验的参考模型,从而使我们在实验之始便能对 整个实验的框架有一个比较总体的把握。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结构的改革和设计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对未来人才的期望,无锡地区开设了小学英语并把它看作学校教育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英语教学不 仅要充实学生的英语知识,培养他们的英语能力,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得到改 善,而且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提高。  江苏无锡市教育学会北塘区教研室高树森、鲍敏芝等老师通过教学将英 语知识、能力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从而构成了融教学原则、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为一体的战略体系——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结构法。教学原则与方法1.培养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是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外因,它最终需 要取得学生内因的协同才能内化为素质。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 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呢?  (1)培养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爱学”的程 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佳诱因。因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 征、个性爱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模拟表演、语言交际游戏等教学方法激发 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引进竞争机制,组织英语比赛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 投入表演对话(Acting dialogue)、猜测(Guess)、两人练习(Pair work)、 连锁操练(Chain drill)等比赛活动。在活动中诱发兴趣,在活动中运用语 言,进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2)提高学习能力,增强成功体验。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持久的兴趣, 形成学习主动性,必须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法改革的同时,很重视学法指导,启发学生及时总结学习 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①用迁移规律记忆生词。  A.词音迁移。例如:记忆 here,同时记忆 hear。同样的还有 no—know; I—eye;sun—son 等。  B.词形迁移。在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单词后,指导他们利用词形迁移记 忆单词。例如:all—ball—wall;you—your—yours;air—chair 等。C.词义迁移。例如:pencil?pencil ? box,box ?eye ?,foot ? ,exercise ?eye ? exercisesball ?footballblack ? 等。board? blackboard②指导积累知识。 教会学生自制词卡、句卡。 A.词卡分词性卡、语音卡。 例如:  词性卡分别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性建卡;语音卡分别根据 单词中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建卡,建卡后每教一个新词,学生就 按它的读音规则和词性分别记在词卡上。由于经常翻阅、归类,久而久之记 忆积累的词汇就会越来越多。B.句卡。 按课本内容出现的句型建立句卡。 例如:  to be 句型的句卡,有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等形 式,句卡上随着主语人称的变化,be 动词也随之变化;句型转换的规律在句 卡上也呈现得一清二楚,便于学生总结规律、掌握和积累知识。其它句型建 卡方法同上。  ③用尝试回忆法记忆课文及对话。在教师组织下按座位就近结伴看图(不 看文字),用问答形式回忆课文内容。  通过学法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学习,脑子变聪明了,听 说读写的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各类学生均体验了成功后的愉悦,学习主动 性进一步得到加强。  (3)创造民主、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可能在压 抑的环境中产生。有关资料证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活跃,会自 在地展现自己的才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很重视教师的教态。教师上课 应和颜悦色,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语言简明,略带诙谐性,并多用鼓励语。 通过教师和颜悦色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唤起学生友好、愉快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学习气氛。2.交际性实践原则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离开交际应用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重视交际性实践。贯彻这条原则的具体做法如下:  (1)课堂教学练习充分。一堂课 40 分钟,70~80%的时间用于学生语 言操练,操练的密度(density)尽可能达到一堂课人均 2~3 次;操练的内 容多,学生参与面宽度(Width)大,尽可能把必要的旧知识组织到新授课的 操练内容中去,同时让 100%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操练的内容有一定的深 度(depth)。要做到这样,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好三个层次 的语言操练材料,即①Revision 是由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组成的复习性操练材料;②Drilling 是以新知识为核心的操练材料;  ③Practice 是由新旧知识混合、体现新旧知识之间广泛联系和体现实用 意义的发展性操练材料。  (2)练习充分体现交际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交际实 践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例如:新授课开始前安排 Duty Report,Everyday English 或TwoMinutes’Talk;在新授课教学中安排 pair work,demonstration pair,group work,促使学生用学过的日常用语和词汇即兴地问候、介绍同 学、交流信息等;在复习巩固操练中安排 Acting,Competition, EnglishPlay 等教学活动;在课外活动中组织交际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模 拟商店购物、接待顾客、在电影院找座位、寻找物主、借用东西等。3.巩固与发展的原则  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能在巩固中求得发展, 在发展中加强巩固,并充实和完善他们的认识结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理解记忆的成份。机械记忆主要靠重复,理解记忆是通过思维, 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记忆。机械记忆比较枯燥,理解记忆比较有趣味, 也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智力的发展,特别是记忆力的发展。因此要求教师尽 可能地赋予记忆对象一定的意义,挖掘其可理解的因素,化机械记忆为理解 记忆。例如:教学方位介词,教师发布指令,学生根据指令做动作,在活动 中理解介词的意思,在理解中进行记忆;又如:背诵课文时可通过看幻灯、 图片、根据图示记忆课文等。  (2)适时归纳小结。学生初步的语言实施过程中会有综合、分析的心理 活动,但这种综合、分析活动往往是尝试性和猜测性的,还不完全肯定和完 善。教师适时地进行归纳小结,或通过分析比较,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揭示 规律,能使知识得到巩固,并为扩展知识创造条件。例如:学习 to be 句型 时,在大量操练的基础上,适时用儿歌归纳“我用 am,你用 are,is 跟着他、 她、它,复数人称都用 are”,或者列表归纳出 be 动词的基本用法。  (3)精心设计独立操作的作业。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业要有巩固性、趣味性、启发 性和实用性。例如:布置学生用“看”归类造句,学生造出了以下句子:①Look at the blackboard,please②Don’t look out of the door.③Sometimes I watch TV in the evening.④I often read picture—books.⑤Let’s go and have a look.⑥I can see with my eyes.⑦A cat can see in the dark.⑧I don’t often go to the cinema. 通过以上归类造句,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分清了 look at,watch,read,see 等不同的用法,趣味性强,印象深刻。4.科学性与思想性原则。  就是在教学中要按照知识的体系、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 学,要发挥语言教学的教育性,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注意学生的身心  健康。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使教与学同步。教 学中重点突出,难点巧练,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程序; 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程序;遵循由未知到知、浅知到 深知逐渐演化的认识规律和由生疏到熟练、熟练到熟巧的技能发展规律循序 渐进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的发展特点灵活地调整教学 进度,使教学负荷适度。  (2)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志向等非智力心理因素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 具有始动、定向、保持和调节的作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能促进智力的 发展,甚至可以弥补其不足。为此,我们谙熟这样两个公式:智力+非智力心 理因素=才能,知识+才能=成功。在教学活动中密切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善 于激起学习高潮,让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3)注意传授知识的正确性。如:语音、语调、语法和语言应用等方面 的正确性,避免科学性的错误。又如:注意创设的教学情境的正确性,不犯 “指东说西”的错误,避免产生错觉。  (4)重视挖掘和善于利用语言教学中丰富的德育内容。例如:在语言操 练活动中根据教材中出现的 Greetings(问候语),Introductions(介绍 用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文明礼貌的语言习惯。  上述四个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的, 任何一个原则贯彻得好与坏,对其它原则的贯彻都会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所以我们力求全面贯彻原则,发挥其良好的整体效应,使外语教学达到素质 化的预期目标。课程结构  无锡市小学英语从五年级开始开设(五年制试验班从四年级开始开设), 通过两年的学习要达到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就必须贯彻好前述的教学 原则,必须对小学英语的课程结构进行系统的改革,因为课程结构是贯彻教 学原则、达到教学目的的时空保证。我们的构想与做法是:改革教法,优化 课学教学结构;落实和用好活动课程(课外活动);加强外语气氛,开辟环 境课程,形成小学英语学科的课程系统。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小学英语课型主要分综合型新授课和单元复习课两种。我们对这两种课 型做了以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1)小学英语综合型新授课的教学结构是根据五要素(准备、感知、理 解、应用、反馈)的结构理论构建的。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学校的教学条 件,分别要求,分类指导。  ①我们要求具有较好的电化教学设备的学校,以电视录像为主要教学手 段进行教学,使教学更为情境化,操练的密度、广度、深度得到更大的提高、  扩展和深入。其教学流程为 9 个环节。 A.准备教学  这一环节主要是创造浓厚的英语气氛和和谐的学习环境,为新课学习做 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主要方法:学生随录音唱英语歌曲或放英语 OK 录像带, 学生视唱,或学生自由谈话(Freetalk),值日生汇报(Dutyreport)等。B.复习检查 主要检查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应用能力以及为学习新课做好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复习的主要内容大多选择与新授内容有联系的旧知识。常用 方法有:Listenandact,Competition,Lookandsay,Lookandread, Chaindrill,Pairpractice,etc.C.介绍新课 放电视录像,介绍教学内容。  主要方法:播放一遍录像,让学生整体感知学习内容。由于电视录像画 面生动、色彩鲜艳,尽管有生词新句,但学生根据画面人物体态动作、面部 表情和周围的物态变化,基本能理解教材内容。教育心理学指出:“一切与 旧知有冲突、有联系的新知识,最有吸引力,最容易引起兴趣和激发学习主 动性。”提供这种可理解的视听材料,学生最感兴趣、注意力最集中,最能 引起学生的学习意愿和积极性。D.新授课教学 在学生产生了较强的学习意愿和积极性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新词新句的教学,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学法,为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扫 清障碍,最为有效。我们常用卡片、实物、简笔画、幻灯、录音机等教具, 进行 pairwork,games 等教学活动。E.情境记忆 利用录像能进、能停、能退、多次重复的特点反复强化学生的记忆、巩固知识。这种方法形象生动,饶有趣味,适合小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学生 边看边记,记得快、记得牢,效果很好。F.配音巩固 播放只有画面没有声音的录像,要求学生为录像配音,促使学生进入角色,进行交际性操练,在生动的操练中掌握课文。最后翻开课本阅读,沟通 语言与文字的联系,巩固课文。G.活用性操练 在巩固的基础上再播放替换操练的录像片断,创造情境,拓宽知识面,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有关实境中去,体现学以致用,强化对英语学习意 义的认识,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H.教学效果检查 经过多样而广泛的口头操练后,进行教学效果检查。一方面使学生看到进步,增强信心,巩固和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否有不足之处,从而引起注意。我们常用部分活用性操练材料,进行看情节写句 子,看图像写单词,或听录音填空、听录音写词、句等,检查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程度。和正确性以及应用能力。  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进一步巩固、发展新知识的重要一环,也 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布置的作业具有趣味性、 启发性和实用性。每天的口、笔头作业量基本上为 15 分钟左右。口头作业有 朗读、背诵、听录音、根据教材自编对话等;笔头作业有抄写、趣味拼写、 填空、句型转换、看图写话等。  运用电视录像等电化教具进行教学,优化了教学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教 学效果。这不仅体现在学习质量上的提高,而且录像中生动的人、物、情、 景以及抒情的音乐、优美的语音语调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情趣,使他们的左 右脑功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同时录像教材通过人物的形 象美、语言美、心灵美,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使学 生的个性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实践证明,运用录像教学是英语素质教育新 的有效途径。  ②对教学条件一般的学校,我们则强调用实物、实景和两片(图片、卡 片)两板(大、小黑板),有条件的还要用录音机、幻灯机等常规教学手段, 努力创设情境,优化教学结构。其教学流程一般为 8 个环节。  A.准备教学的主要方式除不用电化教具(有录音机的要使用)外,基本 同前述。  B.复习检查的常用方法是出示卡片进行 Look and read,Look and act; 出示图片(或打幻灯)或实物进行 Look and say;教师或让学生发指令进行 Listen and act,Competitinn,Chaindrill,pair Practice etc.  C.介绍新课主要采用出示挂图和利用实物、实景、有条件的用幻灯,教 师用自问自答或师生交谈式,或教师富有表情的叙述,有条件的用录音等方 式进行。实践证明,由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实景或挂图(或幻灯),再 加教师的体态动作和富有情感的语音语调(或标准的录音),学生也很容易 理解新词、新句,感知整体内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新授课教学常用卡片、画片、实物、实景、简笔画(有条件的也用幻 灯机)等进行 pairwork 等操练活动。操练到一定程度即进行各种方式(包括 运用录音机)的课文朗读,全面掌握新课。
E.巩固性操练主要采用挂图或简笔画(有条件的也用幻灯机)或用小黑 板出示 key words 进行 recite the text;ask andanswer 等操练活动。 F.活用性操练常用实物或实景,或在虚拟情境中进行 group workdialogue,ask and answer,act 等活动。 G.教学效果检查常用方式有听写单词或句子,听读句子或短文后做完形填空(有条件的可用录音机读或说),看图或简笔画(有条件的用幻灯)写 句、写话。H.布置家庭作业基本同前述。 要教师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本,即吃透教材,掌握好重点、难点;目中有人,即吃透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手中有法,即科学合理 地用好教具,善于创设情境,教法多样,控放适度、点拨到位,趣味性浓, 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要选用的图片、卡片(幻灯片)制作精良,教 师板书整洁美观,全身心地投入主导角色,就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良好 品质的培养。  (2)改单元复习课为“兴趣活动课”。原来单元复习课的任务只是通过 复习使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因此课上主要是重现新授课的 各种操练内容。这样的复习虽然也能达到巩固的目的,但机械式的复习易使 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把复习课改为“兴趣活动课”,采用小学生喜 爱的活动方式复习本单元的语音、词汇、句型、课文和训练听、说、读、写 的技能。实践证明,这是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寓教于乐”的一种新颖的课堂 教学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具体的过程是①组织教学;②明确兴趣活动的目标;③明确本节课的基本形式和要求;④围绕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语言点开展活动;⑤围绕本单元所学的课文开展小表演活动;⑥“让我来告诉你”活动;⑦教师归纳小结。 由于教师将口、笔头复习内容寓于饶有趣味的练练、猜猜、赛赛的小游戏、小表演、小对话之中,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兴趣盎然。 在活动中学生们运用知识的才能得到展现,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得到增 强,既达到了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同时由于教 师在活动中既是示范者、指挥者,又是组织者、参与者,因此增进了师生感 情,进一步优化了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2.构建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知行结合,是启迪智慧、发展能力、使学生积极能动地体验 学习英语的乐趣,身心得到协调成长的自然而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弥补当前 小学英语课时少(每周 3 节)的不足,实现教学目标的好办法。为此,我们 在学校整体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构建英语课外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主要是每 周一次的课外活动与定期的专题活动。  (1)课外活动课侧重于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所采用的方式有学学玩玩、 听听画画、讲讲写写、练练赛赛等。内容主要取材于教材,适当拓宽知识面, 在活动中复习,在活动中应用。活动课的计划与教学计划基本配套。例如:五年级起始阶段利用课外活动课教唱英语歌,做字母接龙游戏,字母音素归类游戏,开展“Do you know?”活动;收集用英语字母表示的路 标、商标、国家城市名称,观看英语课本剧录像,表演对话等。随着英语知 识的增加,在学习了“Go—Wait—Stop”后,运用句型“Who am I?Where’ s???”进行猜测比赛游戏,看哪一组的代表在规定的 1 分钟内猜到的人 多;又如学习了人体各部位名称的单词后,进行听听做做的快速反应游戏(指 鼻子、指耳朵);或者组织听听画画比赛,教师在黑板上预先画 4 个同样的 不完整人体图,教师发指令(有条件可用录音机),每大组从 1 号桌到 6 号 桌的学生进行接力画,当听到“I have amouth。”就画一张嘴,“I have two hands。”就画两只手等活动。  (2)定期专题活动课。每学期开展一次英语专题活动和每年一次的圣诞 节文娱活动。专题活动课除了发展学习兴趣外,侧重展现学生的英语才能。 这样的活动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有英语游艺活动,有唱歌、舞蹈、课本剧 表演,有英语朗诵、英语木偶戏等等。英语游艺活动由师生共同出题、共同 布置游戏室,一道参与活动;文娱活动主要由各班的各个小组自己讨论决定 节目内容、形式,自己排练(五年级教师参与商量,六年级基本放手),先 在班里预赛,挑选好的节目参加圣诞节英语文娱会演。在活动中人人是观众, 个个是演员,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展现才能。这种活动也列入班主任的 工作计划。3.开辟环境课程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能起到陶冶 心情、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提高兴趣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利用语言学科 本身的优势,见缝插针,开辟物态环境课程,让学校的宣传橱窗、墙报、班 级黑板报都“说话”,增强校园、课堂的英语气氛,为英语教学服务,也为 锻炼学生服务。主要做法如下:(1)使学校教室内的标语逐步达到汉语对照;(2)学校的宣传窗和墙报开辟英语栏目,定期出英语小墙报和专刊;(3)班级黑板报开辟英语角或英语小辞典,定期登出英语小知识。 小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很有限,有些材料主要靠教师提供。有些内容还需要教师有计划地逐步教授。 例如学校和班级的标语,由教师译成英语,请美术教师帮助书写,五年级的学生由教师在适当的时间教其词意与读音;六年级可让学生自行查词 典,教师在课余指导。再如学校的宣传窗和墙报的英语栏目,由各班轮办, 圣诞节的英语专刊教师参与共同选择、编排、美化;黑板报的英语角、小辞 典等栏目,五年级学生主要靠教师指导,六年级逐步放手。实践证明,学生 对环境课程的开发兴致很高,求知欲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同时由于许多 内容都要师生共同商量、合作,因而师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也随之增 强,对教好和学好英语很有裨益。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结构,经过这样的改革,为英语教学素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实践的时间还不长,活动课程的构建和环境课程的开 辟仅在起步阶段,还很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特别是环境课程,还只是 在校园的物态环境方面进行了一些开发,还未向人际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 开发。我们将继续努力,使之逐步完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五种设计常式  所谓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的较为稳定的有机组合。根 据不同的模式,教师则起调节和引导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情绪既可因教学模 式安排得体而高涨,也可因运用不当而低落。譬如,几个教师同教一个年级, 使用同一种教材,但学生反映的效果却不一样。为什么呢?主要问题是教学 模式单一化,教师未能充分依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模式。上海曹 杨二中伍雨钱老师就中学英语几种教学模式作了如下分析:1.翻译式  这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种较为传统的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靠母 语、教学内容以掌握英语的知识为主,学生得到较多发展的是语法能力。此 法便于在复习的时间内,系统讲授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语法规则和一 定量的词汇,但容易形成满堂灌,在很多情况下,一旦离开课本,任何技能 几乎不可能运用得上。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往往学得相当被动,对教 师的讲解有明显的依赖心理。2.听说式  其特点是认为可以用有限数量的句型来描写无限数量的句子,把英语学 习过程看成是养成习惯的过程,也就是对有限数量的句型养成自动反应的能 力。这是模式,对学生的模仿和记忆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学生的“自动反应” 跟不上,听课就会发生困难。由于整个过程翻译是要回避的,教师几乎不作 明晰的语法解释,可以缩短讲课时间,克服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学生非常 认真地上课,有大量的实践活动机会,个个干劲十足。但学生的听说能力参 差不齐,教师如果对学生的情况不熟悉,每课下来,师生往往感到疲惫不堪, 基础稍差的学生往往食而不化。因此,运用此法教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 生实际,确定听说要点,注意使用日常的、使用频率高的词汇和接近学生水 平的日常口头的语言,使学生在模仿与记忆和句型练习的基础上自然地深入 下去。3.答疑式  教师对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包括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 题),讲课时围绕学生提出的共同性的、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 的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对学生提出的一般性问题只作口头的或书面的个别 辅导。这种教学便于因材、因人施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防止 两极分化。但这种模式他受到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制约,如果学生课前没  有系统地、自觉地预复习,或自学时提不出问题,教师无以下手,授课质量 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4.网络式  这种模式要求师生共同归纳选择具有共性且富有意义的知识点,让学生 通过联想把新旧信息编织起来,运用图解、线卷方式,使学生把提问题、看 书、思考、解疑、讲评等环节结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 则更应提供合理有效的思维原料,这样不仅可以成为提高教学可接受性、严 密性、系统性的有力杠杆,而且在教学程序上可以较好地解决语言知识独立 传授的问题。5.交际式  在课堂教学中,这种模式着重于从用途到意义、到形式。交际式是与听 说式对立的语言训练模式。听说式的根据是结构语言学,它局限于语言结构 即句型模式之内,而不顾及交际行业的实际需要,交际式的根据是社会语言 学和功能语言学。简言之,交际教学模式,不但要让学生懂得一定的形式表 达一定的内容,而且要让他们学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形式。  譬如,按照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教师讲授现在进行时时总是自己边表 演边用进行时造句。(或学生表演。)教师边在看书边说:I am reading an English book.或对着学生说:I am speaking to you and youaer listeningto me.等。这种教学方法是脱离实际的,有时甚至显得十分荒诞。以交际教 学语法模式要求,我们可以创造这样一个环境来教现在进行时:电话铃声响, 你拿起话筒,却又听不清楚对方在说什么。这时则可用进行时造出很多句子 来说明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原因:I am sorry I can’t hear you clearly. You see, the baby is crying,thedog is barking and?。 交际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引起重视的,在具体运用方面是否能成功,涉及到教材的安排和内容的选择,而且还涉及到教学方法。有很多问题还有待于 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上述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其长处和局限性。实践证明, 充分发挥各种模式之长处,使之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不断地变更模式,学 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他们的智力和能力也愈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外语新课引入设计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明确 了一堂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了重、难点,安排了合适的教学步骤以后,还必 须考虑采用何种引入手段,怎样尽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上来,激 起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使之主动地参加学习。如果呈现方法单调死板、千 篇一律,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对老师上课时的三步曲感到索然 无味。因此引入或呈现的方法是否得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    新课引入的设计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要利 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好奇心理,还要根据新的语言材料的特点进行。不同题 材的语言材料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有时开门见山,有时 顺藤摸瓜,有时画龙点晴。1.看图提问法  展示教学挂图、图片或画简笔画,围绕图形提问,引入新课。这种方法 多用于初级阶段和故事题材的课文。展示和提问的方式要根据新课内容和教 师的意图而定。如在教《猴子和鳄鱼》一课时,根据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 首先在黑板上几笔画出了一只猴子和一条鳄鱼,并写出单词和音标。画得快, 画得滑稽可笑,一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趁着学生兴趣正浓,提出如下 几个问题:  Do you like the monkey or the crocodile? Can a monkey climb trees? Can he
How about a crocodile? Who is cleverer, a monkey orcrocodile?  接着拿出两幅教学挂图,用讲故事的方式简述故事大意。学生听得津津 有味。而在教 Look Carefully and Learn 时,由于这课的主题是教育学生在 学习时要注意仔细观察,拿出了两张非常相似的图画,让学生看 1 分钟后拿 开。问学生这两幅图画是否完全相同。很多学生因没有仔细观察而答错了。 于是就因势利导用学生观察不仔细的切身体会说明观察的重要性而引出新 课。学生感到很有趣。2.自由交谈法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和学生进行自由交谈,或顺着值日生的 DailyTalk 进行交谈,这样不知不觉地引出新课。这种方法过渡自然,能把学生从 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对新课的印象。此法多用于中、高年级。因为 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听得懂,答得出,如在教 after 和 before 引导的状 语从句这一新内容时,在问了值日生天气、日期等情况后,随意地问道:What time did you get up this morning?学生答后又问: What did you do after you got up?为引起注意, 把 after you got up 又重复了一遍。学生很容 易地答道: After I got up, I washed my face.将这句话板书并在 after 引导的从句下划上横线,接着又问:Did you doany running after you washed your face? What did you do after you didsome running?如此下去,一 直问到到校上课。然后问另一个学生:Whatdid you do before you wentto school?并将句子板书,学生很容易理解,又从 before 从句反过来问到 学生起床为止。这种“随意”交谈使他们为自己能用英语和老师交谈感到兴 奋。兴奋之余,待老师点出新课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新课已经开始了。 随后,让全班的同桌同学成对,用 before/after 从句谈昨天晚饭后到睡觉 这一段的活动,进行巩固性练习。在教 shall 的用法时,利用这是开学的第 一天,和学生谈。从询问暑假生活开始问到新学年的打算,自然而然地引出shall,再点破,加以说明。这样引入,学生也兴致很高。3.讲述故事法  顾名思义,这种引入法常用于故事题材的课文。且多用于初、中级阶段。 学生喜欢听故事,尤其当他们听懂了老师用英语讲的故事时,更加乐不可支。 讲故事时要用他们以前学过和词语,浅显易懂。如能借助挂图及老师的表演, 学生的注意力便被牢牢地吸引注了。4.情景法  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听觉灵敏等特点,在新课开始前设计 一种情景来引入新课。能使学生把看到的情景与听到的英语之间建立起直接 联系,形象具体、生动、真实感强。在教 Good Manners 这课时,事先安排 两个学生假装迟到,一个“破门而入”,另一个则向老师道歉,经同意后才 走上座位。抓住这两种鲜明的对比,问全班学生: Who is the student with good manners?Who is the student with bad manners?(板书 good/bad manners 用英语作简单解释) Do you like the person with good mannersor with badmanners?Can you tell good manners from bad manners?Let’s judge thefollowing facts.于是顺势引入了新课。5.问答讨论法  在新课开始前提出几个和新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式回答,引 出新课的主题和课中的主要词句。由于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学生很有兴趣, 常常七嘴八舌地说出多种回答。教师则有意地把问题引向新课。这种方法很 重要的一点是提出讨论的问题要问得精、问得巧、问到点子上,并能引起学 生的积极思维。有时老师对新课中出现的生词作适当的提示是必要的。在讨 论过程中,要对学生能灵活运用刚学到的知识及时表扬。在教 Once a Thief, Always a Thief 一文时,首先提了一个问题 What’s a thief?学生一听, 都笑起来了。不少同学答道 A thief is a person who steals something from others./He breaks intohouses and takes things away./He picks pockets.又问:What do youthink of a thief?有的说: I hate him./ He’s a bad man./He does harmto people.再问: What dp you think ofa thief if he says he wants tocorrect his mistakes?有的学生说:I don’t believe him./We must helphim. We can give him a chance./I thinkhe can become a good man if hereally wants to correct his mistakes./We shouldn’t look down uponhim.最后问:Do you believe″ Once a thief,always a thief″, why?略加讨论后就正式转入新课课文。6.听说模仿法  通过让学生机械地模仿教师范例,直接引出新课。在机械操练之后,再 作点破和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初、中年级句型和语法教学。如在教过去完 成时这一语法项目时,利用一学生上课迟到这一事例,说出例句并板书:Whenhe entered the classroom,the class had begun.在 had begun 下划一条线,然后要学生用他们所看见的周围的事情尽可能多地照例句造句。如: When he entered the classroom,
the teacher had come in(the bell had rung/we had sat down/we had opened our books/we had finished.our Daily Talk).通过造句练习学生对过去完成时的概念就基 本清楚了。7.直转法  新教材的编写起点高、坡度大、内容广、操作性强。因此,在讲授新课 时,导语设计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通过新旧对话、课文、句型的对比逐步 展现新内容。导入时,尽量使用同学们易懂的语言来导入,由简入深,由易 到难,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这样反复多次,逐步扩展、加深,多做替 换操练来突出新的语言点和知识点,使学生感到每一点新知识都建立在旧知 识的牢固基础之上,新知识会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的脑海中,随后的操练和 练习就相当顺利得体,课堂气氛也显得活跃、自如。  例如,初二册第 41 课,在学一般过去时 What day was it yesteday? 句型时,就可利用复习 the days of a week 和 What day is it today?Whatdayis it tomorrow?来引入 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句型,通过 Todayis?, Tomorrow is?, Yesterday was?句型的回答,学生能够很快 猜出 yesterday 的意思,然后再进行 Yesterday was Tuesday. I was nothere. I was ill.But today is Wednesday. I am better. I am here now.等句型训练。使学生在对比的基础上领会 Yesterday 句中的 is/am 要 变成 was,are 变成 were 的形式。8.悬念法  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着重表现在好奇心强、好知心急、好表现心盛 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心理特点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有意识 地设疑置难,制造矛盾,产生疑问,以激发其追根溯源的兴趣,达到教学目 的。例如:初二册第 34 课,学问路,指方向。首先老师给出条件来引入这课: Whenyou come to London,you want to go to
the hospital.But you don’t knowthe way. How do you ask the way?借以上发问引入①Excuse me, whereis the hospital?②Excuse me,is there a hospital?③Excuse me, whichis the way to the hospital?等句型,用这些问题再做连锁性发问来 引入指方向的练习。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牢牢吸引 着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表达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贯穿课文的全 部内容,大大增加了课文的透明度。特别是在一问一答的对话中,可以直接 以问带答,引入新课并做反复练习,调动学生踊跃参加教学活动,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以创造真实的言语交际情景来运用语言 自由表达思想内容来体现语言的实用性。9.趣味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饶有风趣的故事,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表达的欲望,诱发其情趣。  例如初二册第 31 课,通过教师简洁明了的表达,要求学生做出符合其意 的动作,然后进行操作、练习,让学生边说边演示。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课 文内容,并且也训练学生的听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能利用真实的语言环境运用英语,充分体现了乐中学这一特点。10.疑问法  这种方法是最通常用的,大部分课文内容都可以设置疑问。如上初中第 五册第 8 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If one of your friends once madea mistake, what’s your attitude to him? To be asfriendly to him as before or to look down upon him?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一般会选择 to beas friendly to him as before。这时教师对其回答加以肯定,然后告诉他 们,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做的。于是就引出了 Bob 这个人物,课文教学由 此展开。又如上第五册第 5 课时,首先问一位家住龙潭(本地村名)的学生: Could you tell us why your village is called Longtan?他感到无法回答,这也给其他学生造成一悬念,急切想知道下文。于是就解释道,也 许在很久以前,那池潭内有条龙,后来龙飞走了,而龙潭村就由此得名。这 故事尽管不真实,但听起来有趣。告诉学生,实际上国内外很多地名都和它 周围的人和事物有关,如北美西部的盐湖城,就得名于它附近的一个大盐湖。 这样就自然、有趣地过渡到课文内容的教学。11.实验法  一些科普文章教师可模仿理化教师,采取做实验的方法导入新课。如上 初中第六册第 4 课时,教师可带上一小块冰,进行演示,教师发问: Look, there is a small piece of ice in my hand. Please payattentionto What Will happen to it.然后教师在冰变成水、水变成气的过程中,启 发学生将课文内容表述出来。12.直观法  用幻灯、投影仪等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无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习兴趣。但由于条件限制电教器材还不能普遍使用。尽量利用实物、 图片等设计导语进入新课。初中课本里有插图但不多,内容丰富的课文两三 幅图画是不够表达的。因此,在上新课前常用简笔画勾出课文中的人物轮廓 和活动状态。13.表演法  表演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以最生动的形式使信息直接输入大脑。初中教 材中有很多内容生动、故事性强的课文,可以改编成对话或短剧,用表演的 方式引导课文教学。如初中第二册第 13 课,改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  表演者可以是老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人人都可能当“演员”。所 以学生情绪高昂,练习积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新课教学。  14.音乐法  初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唱歌。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除了及时教唱 课本中英语歌曲外,还经常教唱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英语歌曲,引起了学生 极大的兴趣。如上初中第一册第 7 课前,教唱 Yellow Song(《颜色歌》), 上第 9 课前教唱 Number Song(《数字歌》)。学生唱会了歌,也记住了一 些有用的单词和句子。又如教初中第六册第 2 课前,先教唱 The Song ofJoe Hill,由于歌曲感染力很强,学生学唱兴趣浓,同时也渴望知道有关 Joe Hill 的故事,接下来进行课文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15.图片或实物法  以图片、实物进行直观教学,能马上导入课文,还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理,引人入胜。如教高一册第 10 课时,展示一幅彩色的古老长城画片,学生 看到巨龙似的长城,还有巍巍的山脉,宽广的沙漠,幽幽的峡谷,广阔的天 空,蔚蓝的海洋等景色。通过教师的引导,配以相应的形体语言,用简单的 英语讲解介绍后,学生对“It windsits way from west to east,across deserts,over mountains,through valleys,till at last it reaches the sea.”这样句子的理解便很形象了。之后,便可以顺水推舟,就长城的历史、 修建、作用等方面与学生交谈。再如,教高一册第 16 课时,展示一幅世界地 图或一个地球仪便可进行导入讲解,学生既能把复杂难记的地理名词,地理 概念记在地图上,又能把地图印在脑子里。用这种方法导入,不仅能培养学 生的英语形象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到不单纯为学英 语而学英语,而是把学英语作为一种获得更多知识的手段。16.课文线索法  有些课文篇幅长或结构繁杂,或时间空间跨度大,学生难以把握,这就 要求教师事先在整体上找出课文结构的内在联系或线索,用适当的方法归纳 并板书,给学生以整体概貌。如教高一册第 5 课时,就可以 Mathilde 为线 索,围绕她谈到项链,回忆她 10 年前参加舞会时打算买项链,因为不富裕而 去借项链,后来丢失项链,寻找项链,不得不借钱买项链去还,结果债台高 筑,最后知道真相等情节,用箭头式板书这一线索,再简述其梗概。  在分段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用这种导入方法贯彻整体教学原则,如教高 一册第 6 课 3—4 段时,就可以理清其内在的联系、矛盾和经过,再用比较简 单明了的形式板书,让学生会分析文章的结构,掌握大意。其板书设计如下:  17.问题法  设置一些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疑问,有意识地促使学生自己去急 于发现问题并找出答案。如针对课文大意或主题句设计几个关键性的疑问, 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主题句,把握课文大意。同样,如果能针对一个段 落设计出一连串的问题,就能让学生根据课文句序,步步为营,循序渐进一 个个攻破。如高一册第 6 课第 3 段讲到 The American Civil War 时, 就 可以设计:①When Was Lincoln elected president?②Then, howdid he do about it?③Soon, what happened?④What did they do?⑤Why did theydo that?⑥What did Lincoln say?⑦What happened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⑧What is the end?这样连珠炮式的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板 书答案,最后复述一遍。这样使学生对美国内战这一历史背景心中有数。当 然,象这样连珠炮式的问题设计,一般要求简单明了,易答,而且答句要尽 量能与课文的句型、表达法以及顺序相吻合。这样做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 说能力。英语教学情景设计三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教学内容的讲授,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 能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 者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深刻体会到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所谓情景教学,是置学生于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是 learn English 而不是 learn about English。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 诱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教师要以自己自然、形象的表演,靠身体语言, 包括多变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去设计语言环境,使学生如 身临其境,能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并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最后教与 学都能和谐地达到预期效果。1.游戏教学  教初中英语第二册第 4 课人体各部位名称时,让学生做“摸五官”的游 戏。先叫几个学生上台表演,当教师说:“Touchyour nose.(摸鼻子)”, 他们马上做出判断,用手摸鼻子。教师再说:“Touch your eyes.(摸眼睛)”, 他们又迅速做出反应,用双手摸眼睛。反复几次。如果有人做错了,下面的 同学就会喊:“×× is wrong.”做错的同学就得当场用英语来纠正自己的 错误。以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做这个游戏,并以获分数的办法交换进行,看 哪组得分最多。这样,课堂上既紧张又活泼,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英语口语 知识,很快地掌握了 ear,nose,leg,eyes 等生词。这种游戏也促使学生做 好每节课课前预习工作。此外,还时常有目的地让学生一起做英语猜词游戏、 填词游戏以及英语歌咏比赛等活动。2.短剧表演  初中英语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可改为短剧让学生表演。如 Mid—Autumn Day,Shall we go to the park?,Who has the eraser?等。初中英语第 二册第 58 课如何进行电话会话,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分配好角色,在课堂 上表演。表演时,用笔盒充当电话,闹钟充当电话铃响,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没有什么不自然的感觉,全班同学都兴致勃勃地去看、去听、去说。学生在 表演中得到很大乐趣,增加了学英语的兴趣,许多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Letme try!”争先恐后要扮演角色。3. Duty Report  情景教学,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教学中,要求当天 值日生除了要进行 Everyday Duty Report 外,还得在课前准备一小段英语故 事讲给全班同学听。由于经常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会话能力得到提高,也 懂得了礼貌待人用语。在课后经常听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向同学借东西,如 May I have a pen, please?, Excuse me,?,I’m sorry?等。很好地 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  当然,情景教学法还有如:实物演示法;图画展现法;简笔画;趣味语 言;魔术;音乐;动作手势等。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优点,千方百计创设 情景,使教材内容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和逼真。加强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逐步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对话。  总之,要开创生动活泼的课堂局面,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定 要多采用情景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才能生动活 泼,教与学的质量就会得到提高。如我校初二年级的一个学生,原来对英语 不感兴趣,每次考试成绩都在中下水平,经过一年多情景教学,对英语学习 逐渐感到兴趣,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教学交际情境的设计九义教材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正在由语言结构教学法为主走向以语言实际运用为主的功能法,即交际法的轨道。而传统教学方法却往 往忽视了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这两个特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教学要着 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法理论认为:“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种能 力只有在大量接触英语,沉浸在使用当中去才能较快地培养起来,??外语 教师应创造条件,力争用外语和各种直观手段教外语。千万不能依赖本族语 上外语课那种方法。”(《英语教学法》)P.47)。  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必须遵循交际化这一原则,实现英语课堂交际化。 那么如何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呢?在交际化课堂教学当中,英语教师要 精心设计,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其想象力,活跃课堂 气氛,使学生产生美的愉悦,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练习, 掌握结构和规则,理解功能,发展智力。在智力发展中,学生体会到成功地 运用语言的快乐,又会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交际化教学课堂结构审美情感而加 倍努力,使整个交际化教学进程始终是在一种美的环境中进行,学生既学习 了英语,也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毫无疑问,这将是一种良性循环。  交际化教学要求从一开始上课,就创造一种和谐自然的交际环境、浓厚 的外语气氛,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他们积极投身到言语交际活动中去。 例如五步教学法,第一步:复习(Revision),教师要动脑筋想办法,精心 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复习所需要重温和巩固的内容。比如唱英语歌 曲、做游戏、值日生报告以及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自由对话等等。  如初中第一册第 33 课学了教师与值日生之间的对话,那么上第 34 课前 的复习步骤,可这样设计:  T:Good morning, Class. Ss:Good morning, teacher.T:Sit down, please.Who’s on duty,today?S1—4:We are.T:Are you all here? S1—4:Yes.然后叫 1 个值日生到讲台上来,让另外 3 个学生藏起来,教师向全班说: T:Class,it’s your turn to speak now。× iS a teacher now. Youarethe students on duty today. 扮演教师的学生开始与扮演值日生的全班学生对话。  s1:Who’s on duty today?Ss:We are.s1:Are you all here?Ss: No.(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反应。) S1: Who’s not here?Ss:S2、 S3and S4 are not here.S1:Where are they?Ss: Sorry,we don’t know. 这时藏起来的学生用兴奋的语调说:“We are here.”并出现在同学们 面前。就这样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 从导入新课时的情景录像到模仿语音语调,从小组活动到看图说话、角 色表演,教师应充分运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手段以及现代化的声、光、 电创造一种氛围,展示出崭新的课堂节奏美。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编辑的录像  以及自制的具有色彩美、活泼有趣、人物栩栩如生的投影画面,再加上录音 交替出现,增添了教学过程的动态的美感,因此它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产生愉悦,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快其反应,引起其兴趣,从而 完成了一种在美的环境中运用语言的学习过程,并达到英语课堂交际化的最 佳效果。  如果教师想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可以运用简笔画教学,因为其趣味性强, 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比如第一册 Lesson36 第 1 部分开始正式进行 音标教学。元音音标/ei/可以这么引出: 首先在黑板上画一个蛋糕:  接着说:“In this word the letter A is pronounced/ei/。这时学 生会很自然地与教师齐声发出/ei/音。教师在蛋糕上方示范如何写元音音 标/ei/,学生跟着练习。其它的音标以此方法一一引出。map pen bike boat bird  运用简笔画教学,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又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可 谓一举两得。  英语学习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我们还可创造性地设计许多洋溢着 乐趣的游戏,创设愉悦的情境。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游戏在任何课上都适用,不论是高年级还是 低年级,每课的教学都包含游戏成分。”  例如在教英语数词时,可做课堂教学游戏“What’s the number?”, 学生情绪会十会高涨,能很快把数词 1—100 掌握得滚瓜烂熟。游戏可以这么 设计:先出一个领玩者(L),他(她)写下一个数字,比方说 45,然后开 始依次与全班同学对话:L:What’s the number? S1: Thirty. L:More. S2:Fifty. L:Less. S3:Forty. L:More. S4:Forty—five. L:Yes, you’re right. 然后优胜者将继续领玩这个游戏。  当学到时刻表达法时,可设计“What’s the time?”游戏,这时,提 示词改为 later,earlier 即可。再比如,起始阶段教学英语 26 个字母时, 我们可设计做 “Bingo”游戏。给学生发下 Bingo Cards,学生在 9 个空格 内填下 9 个不同的字母。当学生听到教师念到他所写下的字母,便在这个字 母上打×,等有 3 个×在一条线上时,便大声说“Bingo.Finished.”这样 的游戏还可设计成数字或单词游戏。依此类推,触类旁通,教师可充分发挥 想象力、创造力,设计出许许多多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游戏。  课堂教学交际化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在备课时,要求教师不仅备知识, 备教学内容,而且要创设情境,设计训练程序和方法。上课时,要求教师要 有语言知识,还要有教学艺术,包括流利、地道的口语,能制作幻灯、投影 片等,能绘画、能唱歌,能编辑制作录像片和录音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文件中提出这样一个公式:外语教学质量 = [学生 + 教材 + 环境 + 教法]×教师(1分)(2分) (4分) (3分)  这个公式提示我们:教师的素质分值越大,乘积就越大,教学质量越高。 因此我们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应视教学艺术为教学生命。作一个导游, 引导学生在语言海洋中漫游;作一个画家,用斑斓的色彩为学生展开生动的 画面;作一个导演,导演一幕幕生动的戏剧,让学生充分施展表演才能,最 终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作一名歌手,用歌声与学生交际,沟通感情,师生 共同营造活跃而美好的学习氛围。但这又非一朝一夕之功。正可谓“台上一 现,台下三年。”它凝结着教者多年的心血。只要我们教师勤思考,处处做 有心人,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就能美化我们的课堂,使其成为一个强 有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自然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从而达到九义大纲为“交际”培养运用英语能力的总体教学目标。英语教学习题设计六式《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教学要着重能力培养。” 解题能力强弱是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学生到了高三年级,已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习惯用法,具备了一定的解题能力,但这种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容易出现失误,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受负迁移的影响大。所谓“迁移”即先前已经掌握的某种解题方法 和技巧,在环境不变时,学生加以继续运用从而能够迅速解题(也就是“正 迁移”);但情境变化后,它则会妨碍学生采用新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也 就是“负迁移”)。  如:Charles Babbag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first computer.(A.to invent;B. inventing; C.to have invented;D.having invented.)本题众多学生误选 B 或 D,而正确答案应为 C。是其原因在于受  consider doing sth.(考虑做某事)的影响,然而这道题的难点在于结构 作了调整,若将原题改成主动语态则容易得多:people generally consider Charles Babbage the first computer.  二是辨微能力差。学生缺乏一定的观察辩别能力,不能觉察出不同语言 现象间的细微变比,在解题时往往失之偏颇。如:A poet and artist
invited to the meeting held last Sunday.(A. havebeen;B.were; C.has
been;D.was.)正确答案应为 D。但由于平时多次接触句型 Husband and wife are searching for the lost child.和句型 A man and a woman are waiting for you.没有弄清″ a poet and artist″和″ husband andwife″.″ a man and a woman″之间的真正差别而误选 B。 三是受汉语干扰。学生不能从英语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常常受汉语表达法的干扰而不能准确解题。如:″I’m sorry to take your umbrella by mistake.″″
″(A.You are welcome;B.That’s allright;C.It doesn’t matter; D.Nothing serious.) 正确答案为 B。但众多学生由 于受汉语表达法“没关系”的影响而误选 C,问题的关键在于不理解 matter 的真正含义 be important.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精心设计习题来指导学生的解 题实践,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觉地防止上述错误的发生,从而达到培养 解题能力的目的。究竟什么类型的习题训练达到这一效果呢?徐荣秀老师在 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下列几种类型:连环式  某些语言现象之间的差别可谓维妙维肖,教师往往难以简单明了地解释 清楚,纵使解释清楚了学生也难以掌握。如 search 与 searchfor 的用法区别 可通过下列这些连环题的训练,让学生自己悟出其差异。具体做法是:教师 先列出下列 A 组句式,然后分别提供 B、C、D 组中划线部分内容,让学生自 己完整列出 B、C、D 三组。  A.(They found a map.)They searched the map.They searched forthe village. They searched the map for the village. They searched for thevillage in the map.B.(After finding the village.) They searched the village They searched for the house.They searched the villageforhouse.They searched for the house in the village.C.(After finding thehouse.)They searched the house. They searched for thebox. Theysearched the house for the box. They searched for the housein thevillage.D.(After finding the box.)They searchedthe box.Theysearchedfor the stolen money.They searched the box for the stolenmoney. Theysearched for the stolen money in the box.另外, stop todo sth.与 stopdoing sth.等也可仿用此法:(Seeing the teacher coming)They stopped fighting.They stoppedto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