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组曲现代诗派的基本特征形式及特征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佐罗塔耶夫六组《儿童组曲》的风格特征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佐罗塔耶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巴扬作曲家、演奏家,六组《儿童组曲》是佐罗塔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套作品历时七年完成,体现了作曲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新民族主义、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浪漫主义风格的体现,使得这套作品与众不同。而各种风格的运用,都是作曲家表现自我的手段。 中国论文网 /5/view-2053206.htm  关键词:佐罗塔耶夫 《儿童组曲》 风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J624.3 文献标识码:A      佐罗塔耶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巴扬作曲家、演奏家,是近现代巴扬手风琴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俄罗斯著名的手风琴作曲家,佐罗塔耶夫才华横溢、名声远扬,他的作品在国际大赛和音乐会上深受演奏者的青睐,而且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手风琴比赛。而这位日生于俄罗斯军官家庭的作曲家,却在日开枪自杀,年仅33岁。佐罗塔耶夫在短短十四年的创作生涯中,凭着卓越的音乐天赋和对手风琴的热爱,谱写了大量优秀的手风琴作品。他的作品不仅体裁广泛、风格各异,在创作手法上亦有独到之处。无论是活泼单纯的六组《儿童组曲》,气势磅礴的《西班牙狂想曲》,还是被誉为生命终曲的《奏鸣曲3号》等等,不同体裁与风格的作品,都有标志性的旋律代表着佐罗塔耶夫的创作。这种标志性既是人们在听觉上辨别佐罗塔耶夫作品的先端,也是作曲家独特旋律创作手法的表现,更是佐罗塔耶夫作品风格的展示。   六组《儿童组曲》作为佐罗塔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近几年得到了更多的青睐。不仅因为它的优秀,更重要的是这套作品形象生动,旋律优美,创作过程长,历时七年完成。因而这套作品既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在音乐风格上又是他一生创作的浓缩。六组《儿童组曲》分六组三十一首:第一组五首,创作于1968年;第二组七首,创作于1969年;第三组四首,创作于1970年;第四组五首,创作于1974年;第五组五首,创作于1974年;第六组五首,创作于1974年。整部作品的前四组突出现实中的想象,表现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后两组则更多表现了回忆之中的悲伤忧郁心情。从整体看,作品的创作经历了从具体向抽象、从传统向现代的发展,体现出作曲家创作手法和风格上的变化。      一 民族主义风格      在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发展的基础上,20世纪的民族主义风格有了新的发展。它除了具有面向民间,选用民间题材,发扬本民族音乐文化等特点外,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音乐更加突出“对民间音乐本身的兴趣,对民间音乐特征与形式的挖掘”。“作曲家不再企图将民间乐汇吸收在传统的风格中,而是利用民间乐汇创造新的风格,特别用于扩大调性的范围。”自19世纪30年代格林卡带来俄罗斯音乐的黄金时代以来,经过达尔戈梅日斯基、柴科夫斯基等人的继承和发展,其民族主义风格一脉相传,贯穿始终,直至20世纪的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在他们的创作中,俄罗斯的民歌、节奏、织体等方面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民族性,推动了俄罗斯的民族音乐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探索处理民族传统,运用民间创作的新方法,成为时代的课题。”佐罗塔耶夫作为一名俄罗斯作曲家,其作品的创作素材必然离不开本民族音乐的汲取。在六组《儿童组曲》中,有传统的俄罗斯民歌、民间乐曲、民间舞蹈音乐等形式。例如,第六组的第三首《轮回舞曲》,就是一种典型的俄罗斯民间舞蹈形式,这些都赋予了作品浓厚的俄罗斯风格。而作曲家独特的创作手法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运用,使这部作品展现出区别于传统的现代派俄罗斯风格。   首先,在自然小调的应用上:在俄罗斯音乐中,自然小调的应用不是西欧古典音乐中的偶尔使用,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调式被普遍运用的,几乎所有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中都存在大量的自然小调应用的范例。在佐罗塔耶夫的六组《儿童组曲》中,自然小调的运用也占到了作品的一半。而且,越是后期作品,现代创作手法运用越多,自然小调的运用就越频繁。仅在第五组、第六组作品中,就有七首乐曲运用了自然小调。这种调性的应用与现代创作技法的结合,使作品在传统的表现中融合了现代因素,表现出新的“传统特点”。   其次,在独特和弦结构的应用上:俄罗斯音乐中的和弦结构与和音,具有丰富的旋律意义和表现意义。其中,以不完全和弦、四六和弦运用较多,且各声部进行自由。在六组《儿童组曲》中,有些乐曲的低音旋律是在四六和弦的分解中进行的,如第二组的第二首《慢步》的创作,就采用了这种形式推进作品发展,和弦似乎也像慢步一样悠闲的进行;有些作品中和声经常出现同度或八度进行,如第四组的第一首《剧场的回声》、第六组的第一首《冬天的早晨》等作品的创作,运用这种方式给作品带来了厚重感。可见,佐罗塔耶夫在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中,一直渗透着民族因素。   最后,在自由句法结构的应用上:在俄罗斯传统音乐中各种自由的、不对称的、不断变化的句法结构形式被广泛使用,而那些方整的、等长的结构形式并不被常用。在六组作品中,佐罗塔耶夫在句法结构上运用很自由,各种对称的、不对称的,统一的、变化的、方整的句法构成都在作品中有所使用。三十一首乐曲的图示结构可以看出,佐罗塔耶夫并没有拘泥于传统创作,而是将其进行了现代的发展,综合的加以利用。   另外,还有一些乐曲在结合作曲家独特创作手法的同时,以俄罗斯的传统音调为主题,例如第六组的第一首《慢步》。以独特的旋律进行为基础,例如第五组的第一首《KARABAS-BARABAS》。俄罗斯伤感风格的四度六度跳进、音阶走向等,也在作品中运用较多。这些都充分展示出佐罗塔耶夫创作的民族性,体现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民族风格。      二 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产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突变有关。一战后,残酷的现实改变了人们的音乐观念,人们厌倦了晚期浪漫主义过于浮华的语言,更不屑于印象主义虚幻的描写,开始追求一种简朴、理智的风格,并从古典主义音乐中找到了根源。这一时期在作曲家的创作中,一方面采纳新鲜的因素,一方面又保持从前的特点。因此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要求艺术整体的匀衡与稳定;情感的适度与普遍;提倡复调;节奏匀称等等,而这些特征在古典主义早期就已经具备了。   20世纪的作曲家采用它们时,总是或多或少地结合当代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现代作曲技法,相当于对古典音乐的二度创作。在俄罗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当属斯特拉文斯基,其主要表现为作品中有模仿或暗示过去作曲家的音乐素材,并加入了一定的感情因素。而同为俄罗斯人的佐罗塔耶夫在六组《儿童组曲》的创作中,也融入了这种风格以表现主题的单纯。   在佐罗塔耶夫六组《儿童组曲》的三十一首乐曲中,每一首都有匀称而严格的节奏,绝大部分作品都有明确而单一的调性,规整而娇小的结构,清晰而单纯的和声配置,人们甚至可以从听觉上感觉到乐句进行中的半终止与终止、完全终止、回归主音等一些传统和声效果。这种整体均衡、节奏匀称、配器清晰、调性明确的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增强了作品的可听性。同时,佐罗塔耶夫又赋予了这种古典美“新”的特点,即各种20世纪新创作手法的运用,使整部作品在现代中孕育出古典的美,在古典中暗含着现代的流行。      三 表现主义风格      表现主义风格产生于一战前夕的德奥,最早用于绘画,常与印象主义相对立而言。印象主义音乐通常以一瞬间看到的、感受到的外界事物为表现内容,体裁多为自然的、历史的、文学巨著的描绘。表现主义通常从主观出发,强调内心感受的表达。因此,“表现主义艺术的特点是绝对强烈的感情和革命化的表达方式。”其中,表现主义风格音乐最大的特征就是无调性,以此手法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冲突、紧张、焦虑等不安的情绪。此外,表现主义音乐还有“零碎的、急剧跳动的旋律进行;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力度变化;尖锐的不协和和弦;不对称的节拍;不清晰的结构等”特点。这就使表现主义音乐“缺少浪漫主义的抒情,缺少古典主义的逻辑力量,缺少印象主义的精美音响,显得怪诞、不协和、不悦耳”。
  这种表现主义风格在六组《儿童组曲》的后期作品中表现得比较突出,例如在第五组的第一首《KARABAS-   BARABAS》中,贯穿全曲的半音进行使作品的调性不确定,音响尖锐,旋律跳动大;在第六组的第五首《TARARUSHKI》中,作曲家借用零碎、急剧跳动性、极端力度变化、不协和、不悦耳的特殊音响,结合表现主义音乐善于描述紧张、恐惧内容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儿童五彩斑斓的梦境。作为整部作品的最后一首,在表现主题的同时,作品也表达出作曲家内心的烦躁不安。梦终究会醒的,美好的回忆终究不是现实,残酷的生活终究是要面对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作品创作完的第二年,佐罗塔耶夫就以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虽然作品的题材与体裁相对单纯、简洁,不足以承载作曲家内心的挣扎,但仍能反映出作曲家的心境。      四 新浪漫主义风格      在六组《儿童组曲》中,第六组的第五首乐曲《TARARUSHKI》比较特殊一些。这首乐曲比较注重感情的表达,和声以传统结构为基础,旋律即便是在模糊不清的情况下,也能辨别出调性的存在,这些也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产生的新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新浪漫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出现的一个新流派,它的音乐一般有调性,传统和声功能运用较多,但又不同于19世纪的浪漫主义。19世纪的浪漫主义在经历了古典主义之后,作品创作仍会存在某些逻辑性的、内在的联系。而20世纪的新浪漫主义中,传统的和声、调性只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运用,作曲家在创作中更广泛地使用新的语言和手法。作为整部《儿童组曲》的最后一首,不经意地包含了两种音乐风格,既给了作品一个完满的结局,又是整部作品的一个亮点。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1970年,推荐佐罗塔耶夫进入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学习的罗季昂?谢德林(R?Shehedrin)教授,亦是新浪漫主义流派的一员。以罗季昂?谢德林当时的地位和声誉,佐罗塔耶夫在创作中借鉴“伯乐”的风格特点亦不足为奇。   新民族主义、表现主义、新典主义、甚至是新浪漫主义的风格在这套作品中的体现,表现了身处20世纪的佐罗塔耶夫在创作上音乐风格上汲取的多样化。这种的多样化一方面表现出作曲家高超的、富于特点的作曲方式,另一方面,在这些风格特征下的作品,是佐罗塔耶夫内心、性格、情感的最好宣泄。六组《儿童组曲》在这种多样化风格的创作之中,显示了与众不同的特征,也显示出了作曲家的心路。       注:本文为2008年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参考文献:    [1] 许勇三、陈世宾:《20世纪音乐结构因素的主要特征》,《音乐研究》(季刊),2001年第3期。    [2] [苏]M?勃鲁克,郁文译:《苏联音乐生活》,《国外音乐资料》(第三十五辑)。    [3] 蔡际洲:《音乐论文的分类考察――音乐论文写作研究之二》,《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4] 邹建平:《谢德林〈24首序曲与赋格〉中赋格曲写作的语言与结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5] [苏]M?里季赫,尹子译:《赫连尼科夫》,《国外音乐资料》,第27期。    [6] 伊文译:《苏联的音乐、舞蹈和舞剧》,《国外音乐资料》,第38期。    [7] 唐永葆:《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创作倾向初探》,《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第1、2期。    [8] 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    [9] 许贤绪:《20世纪俄罗斯诗歌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    [10] [美]库斯特卡,宋瑾译:《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11] 于润洋:《西方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12] [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汪启章等译:《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       作者简介:王德聪,女,1979―,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手风琴演奏与教学理论,工作单位:临沂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的巴洛克音乐特征研究(毛玲灵)
  一、巴洛克音乐  
  1、巴洛克音乐发展的历史背景
  人类文化史将自1600年至1750年的150年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的本义是一种奇形异状的珍珠。由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打破了对刻板、严肃的宗教式音乐的盲目崇拜,对文艺复兴晚期统治者所制定的繁复的清规戒律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冲破了贵族式音乐的藩篱,逐步接近民众生活,反映出了一定的世俗思想的特点。因此,在那个宗教高于一切的社会中这无疑会被视作排斥、打击的异类。因此,以“巴洛克”所代表的作品受到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期间的深受宗教思想影响的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抵触和贬斥,由此引发的争议和讨论不绝于耳。1888年,H·韦尔夫林在其所编撰的《文艺复兴运动与巴洛克》中,对“巴洛克”和“巴洛克风格”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此作出了系统的论述,最终将“巴洛克”确定为“一种艺术风格”的概念,从而为这一论题定下了基本论断的性质。随后的研究,人们虽然对“巴洛克”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在原有基础上再次赋予了它更新的内涵,但H.韦尔夫林的论断始终占据了主导地位。
  2、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在同一个乐章之内的感情色彩都较少出现变化,而其具有对比的感情色彩的音乐情绪通常会出现在不同的乐章之中。而其音乐作品中的力度多以层次分明的“阶梯式力度”为主。由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其和声体系已羽翼渐丰,形成了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完整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因此,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多以大小调调式取代曾经风靡一时的“教会调式”,表现出旋律华丽、复杂、乐句长度不规整、乐曲中夹杂大量的装饰音和模进等音型、其旋律中体现出鲜明的和声属性的色彩等特点。该时期的音乐曲调承袭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征,即在音乐中塑造了或影射出一定的音乐形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性意义。这一时期如宣叙调、托卡塔、前奏曲等音乐作品多使用自由节奏,而咏叹调、赋格、舞曲等音乐作品则采用律动鲜明规整的节奏。此外,在宣叙调、咏叹调、前奏曲、托卡塔、赋格等音乐体裁中,自由节奏与律动鲜明规整的节奏经常会被作者交替使用,使之同时出现在同一作品中。
  在此时期,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也被称作数字低音basse
chiffr&e)被广泛运用于音乐作品的创作中。其主要方式表现为: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演奏者在合奏性的乐曲中按照通奏低音进行演奏,重复其最低的声部。这一特殊的作曲技法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运用推衍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特点的形成。
复调是巴洛克音乐织体的主要形式,其写作技术所达至的颠峰高度,即使是在今日也令后人无法比拟和逾越。它在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技术较之文艺复兴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该时期的音乐创作者也大力拓展了主调织体的运用空间,形成了主复调织体并存的发展形势。
  随着该时期音乐作品大型化、戏剧化、华丽性的发展趋势,器乐在音乐领域中的地位逐日递增,不仅加速了当今乐坛中最重要的乐器——小提琴家族制作技术的改良和演奏技术的完善的进程,还出现了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赋格曲、变奏曲、组曲、奏鸣曲、协奏曲等多种体裁。而该时期的声乐作品主要体裁为: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及各种独唱、合唱曲。
  3、巴洛克时期音乐人才辈出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人才辈出,从蒙特威尔地、 拉莫、 F·库泊兰到巴赫和亨德尔、
D·斯卡拉蒂,这一时期杰出的音乐家俯拾皆是,他们所创作的经典佳作流芳千古,为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的巴洛克音乐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在继承前人的音乐硕果的同时,也不断以新的方式、新的模式和新的途径传播、学习、理解和演绎着不同时期的经典的音乐篇章,这其中不断反映出现代人的思维模式、世界观、审美标准,也不断运用到现代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先进的科技设备。由现代人所演绎的巴洛克音乐也不例外。
  首先,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的巴洛克音乐的特点体现在音乐演奏乐器具有创新性。科技进步使人类驾驭电子技术的能力不断提升,以电子途径制作声音由梦想转化为现实。功能齐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设计精巧的双排键替代了巴洛克时期的最重要的乐器——体积庞大、功能单一、制作程序繁琐的管风琴。越来越多的现代音乐表演者使用电子乐器来演奏巴洛克时期的乐曲。
  其次,现代化背景下的人基于当前的社会生活、社会文明特征的影响,对整个音乐领域的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巴洛克音乐的二度创作过程。巴洛克时期的部分的音乐作品被现代人加以体现着现代音乐风格的节奏、旋律、和声,而出现了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巴洛克音乐。其节奏表现更为自由,和声色彩更为丰富,力度一改往昔的稳定,而频频出现显著的强弱对比,同一乐章中的音乐情绪也屡屡出现鲜明的变化。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的华丽性在现代化背景下得以延续,甚至有的作品的炫技性特点被进一步放大,装饰音的使用频率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进而演变为更为精彩、华丽的多连音形式。
  第三,现代化的经济和社会形态也直接影响着巴洛克音乐的再度登场。在世界工业化时代所产生的的录音录像设备,将人们欣赏音乐的场所从音乐厅、教堂转入了录音带、CD和DVD。一成不变的,受人为预定影响的,既定电子环境之内。这一环境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巴洛克音乐的临场即兴性效果。
  第四,由于现代音乐十分注重表现形式,追求个性化的音响范围,和毫无约束的音响组合形式,是一种科学化的结构学与物理声学技术的综合体,表现出的是一种音响的艺术。其中所透出的个性化色彩和理性思维直接左右着音乐作品的情绪、发展方向和表现模式。这一音乐特性影响了注重感性和形象思维的巴洛克音乐,注重抽象表达的音乐本体,其中浓厚的感情的色彩与现代化音乐的音响艺术特征逐步交融贯通于一体,充分体现出了现代化背景下的巴洛克音乐特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安杰列斯手风琴作品《音乐会组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奏技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安杰列斯手风琴作品《音乐会组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奏技术研究
【摘要】:弗朗克·安杰列斯是一位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法国当代手风琴作曲家。他创作了大量题材广泛,风格迥异的自由低音手风琴作品。他的作品被广泛选用于音乐会演奏和国际大赛的参赛曲目。《音乐会组曲》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将对《音乐会组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奏技巧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作品深刻的音乐文化内涵,向人们展示作品的深层结构,把握作品的创作精髓。
全文由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语组成。绪论主要介绍作曲家与作品概况,并阐述论文的论述宗旨。第一章介绍了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先从概述法国现代手风琴音乐的发展入手,进而对作曲家的创作进一步介绍,对《音乐会组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详述,为具体研究做铺垫。
第二章深入剖析作品的音乐特征。以作品的曲式结构为线索,对各乐章在和声,调式调性以及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乐曲中特定的音乐语言作出详细的论述。接着对各个乐章的音乐特征,变音器的音色表现以及三行记谱法的运用,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总结出多样性音乐风格的一系列表现手法,以此帮助我们加深理解现代手风琴音乐的创作理念。
第三章,以作品的演奏技巧为主,从演奏者的角度对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难点分别讲解。从手指技巧的运用,节拍多变的把握,和风箱处理等演奏技巧上,做了详尽细致地分析。期待更多的手风琴演奏者能对作品进行娴熟的演奏,更好的驾驭安杰列斯的手风琴作品。
第四章,着重阐述了《音乐会组曲》对我国现代手风琴音乐发展带来的启迪,以更加立体化的角度分析了作品的创作格局,将作品中独特的音乐语汇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挖掘出其中的艺术价值,为现代手风琴音乐的研究思路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J624.3【目录】:
摘要3-4ABSTRACT4-6绪论6-7第一章 安杰列斯及其主要作品7-10 1.1 法国现代手风琴音乐的发展及特点7-8 1.2 安杰列斯及其主要作品8-9 1.3 《音乐会组曲》的创作背景9-10第二章 《音乐会组曲》的音乐特征与分析10-24 2.1 曲式结构10-16 2.2 多样性的音乐风格16-21
2.2.1 古典与流行的交织16-19
2.2.2 浪漫色彩的彰显19-20
2.2.3 现代风格的融合20-21 2.3 变音器音色的表现21-22 2.4 三行记谱法的运用22-24第三章 作品的演奏技术24-28 3.1 多声部旋律的协调24-25 3.2 节奏多样变化的准确把握25-26 3.3 手风琴抖风箱技巧的运用26-28第四章 《音乐会组曲》对我国现代手风琴音乐发展的启迪28-31 4.1 《音乐会组曲》创作格局28-29 4.2 对我国手风琴音乐发展现状的启示29-31结语31-32参考文献32-33致谢3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车绍留;[J];保山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林翔;[J];保山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常柳;[J];美与时代;2003年08期
王采;[J];音乐天地;2003年08期
王双杰;;[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刘晓静;;[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孙非;[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年16期
贾娜;[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员苗苗;[J];美与时代;2004年11期
金春梅;[J];艺术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鹏;;[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孟茜;;[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余继卿;[N];音乐周报;2012年
冉晓昱;[N];音乐周报;2002年
张萌;[N];音乐周报;2004年
张蕾;[N];音乐周报;2006年
新疆经济贸易技术学校
于红;[N];新疆科技报(汉);2004年
高洁;[N];音乐周报;2002年
记者 孟绮;[N];音乐周报;2009年
;[N];音乐周报;2009年
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 张晓莉;[N];音乐生活报;2010年
本报记者 赵小雅;[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洁;[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单建鑫;[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雅琳;[D];西南大学;2009年
张冰冰;[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刘天龙;[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张晶;[D];河北大学;2010年
朱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莫祎;[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高洁;[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翟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白卓灵;[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祝莹;[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试析佐罗塔耶夫《第二儿童组曲》的创作特点与艺术表现形式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试析佐罗塔耶夫《第二儿童组曲》的创作特点与艺术表现形式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14:11:0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试析佐罗塔耶夫《第二儿童组曲》的创作特点与艺术表现形式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