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黄爱华老师《认识方程教学设计》用的是什么版本教材

关注  粉丝
总访问量:2074
今日访问:0
最后登录: 14:39:00
广西田阳县
山西繁峙县
河南汝南县
黑龙江富锦市
辽宁庄河市
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安徽无为县
宁夏青铜峡市
安徽无为县
黑龙江北林区
安徽定远县
(最近更新:2350)
(最近更新:15)
(最近更新:256)
(最近更新:116)
(最近提问:56)
读《黄爱华的智慧课堂》有感
读《黄爱华的智慧课堂》有感黄爱华的智慧课堂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在这本书里有许多优秀的值得借鉴的课例。细读黄爱华老师的教学专著,走进他的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课堂时,才真正体会到:黄老师把教育工作看作是一种创造性地劳动。黄老师说:“课堂教学中设计的精妙、指导的精确、用词的精辟、教师语言的风趣幽默,语气上的抑扬顿挫,灵活的教学机智等让一节课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地把人吸引住。一个有吸引力的教师何尝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一个充满魅力的人呢?”。他认为创造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不断提升个人魅力,才能经营好一个鼓舞人心的课堂。是啊!教师的个人魅力在课堂上至关重要,但教师的个人魅力从哪里来?我认为成功源于勤奋、源于学习、源于读书。黄老师用他的行动诠释了这一理念。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为我也解除了一些困惑。读后颇有感触。一、教学内容——取之有道&&& 优秀的教师或者说是名师,总是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艺术的加工。或抛开教材选内容,融合学生的经验世界,使学习过程呈现勃勃生机;或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之“容颜焕发”。黄爱华是一位名师,自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或重组上有着独到之处。&(一)从生活中来&&& 数学源于生产和生活,反过来又为生产和生活服务,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非常熟悉的环境里丰富认知、体验成功、发展能力,一步一步地“长大成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黄爱华老师在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吧。&&& 1.在“年月日”一课里,黄爱华老师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奶奶明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子明年过第18个生日,奶奶和孙子今年各多少岁?生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但出现奶奶过得生日数比孙子的少却是极其罕见的(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听都没有听过的)。学生们带着强烈的好奇与急于揭开谜底的迫切心情,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中,自觉自愿地、乐此不疲地展开了讨论与探索,得到了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 从生活中选取教学内容,这源于黄爱华老师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思考力。(二)从游戏和故事中来&&& 游戏和故事是小学生的最爱,也是他们的第一需要,这为教学内容的选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将枯燥乏味的内容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原本并不是“让人生畏、令人生厌”的,而是“其乐融融、美妙之至”的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好事。1.在“角的认识”一课里,黄爱华老师将“角的认识”活灵活现地转化成“踢足球”游戏,在老师的引领之下,学生不仅对“踢足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精准的射门,源于‘角’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样教学,合情合理,堪称绝妙之极。从游戏与故事中选择教学内容,源于黄爱华老师超强的变通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从教材重组中来&&& 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样本或是一种引子。如果原封不动地拿来照抄照搬,不但缺乏新意,而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万里”,在不经意间人为地给学生的学习设置了障碍,失去了数学教学应有的活力。优秀的教师往往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艺术加工与再现,使教材内容变得生机勃勃,以此来营造一种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 1.在“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一课里,黄爱华老师不是一开始就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全盘托出,而是采用了层层递进、娓娓道来的叙述手法,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艺术加工。先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求平均数问题,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变换条件与问题,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情境中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感受变与不变的真谛。& 二、教学方法——取之有理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将其浓缩成一句话:引人人胜的问题情境、激情四射的探索研究、意犹未尽的实践延伸。&&& (一)引人人胜的问题情境&&&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就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并获得一定的发展。&& 在“循环小数”一课里,黄爱华老师用“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谣作为“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听故事、讲故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之中初步感知了“无限…‘不断…‘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含义,起到了分散教学难点的作用。&&& (二)激情四射的探索研究&&&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充满生命力的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1.让学生动手操作。&&& 听过黄爱华老师课的人都会发现,他的每节课中都有大量便于学生操作的内容。如在“游深圳野生动物园”中设计了“价格计算单”;在“三角形的高”中设计了“看谁先摘到花”;在“长方形、正方形”中设计了“涂色、对折”;在“一个数除以分数”中设计了“必须将手中的纸条对折几次之后,才能用手中的尺子一次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等。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黄爱华老师在教学中的“保留节目”。如教学“两位数与11相乘的速算法”,一开始让学生给老师出题,学生发现老师竟然“对答如流”。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要么就是老师把结果都背下来了,要么就是一定有什么秘密。学生通过讨论一致认为:老师不可能把那么多的结果都记下来,老师肯定有“窍门”。在发现了“两位数与11相乘”一定有“窍门”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师生的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步步为营,最后觅得了“真经”——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三)意犹未尽的实践延伸&&& 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行将结束之际,并非宣告学习活动“就此打住”,也并非预示着布置些习题练一练、安排些作业做一做就索然无味地“草草收场”。优秀的教师总是在此时此刻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添上重重的一笔,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持续探究的态势。&&& 在学习完“约数与倍数”后,黄爱华老师面对全班同学,从容地说:“同学们,快要下课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动脑筋离课堂’,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你就可以走出教室了。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再走出教室。你说的这一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新颖有趣的游戏,巩固了知识,检查了效果,还进行了纠正错误和个别指导,一举多得。这比简单地布置一些习题或作业,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培训学习心得-读黄爱华老师的专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有感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读黄爱华老师的专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有感
读黄爱华老师的专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有感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 9:51:42&&&& 阅读:次
心服口服。黄老师的评价语没有充满激情却充满了真诚,让人得到真实的激励和有用的指导。正是黄老师的“平淡中见神奇”让我们领略了数学课堂的无穷魅力。这种创新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 老师们说:“听黄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听黄老师的课,确实感到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学生们说:“我们最爱上黄老师的课。” 恩师邱学华鼓励黄老师:课堂趣、活、实,路子是对的。 还有专家评价黄老师的课说:课堂让人耳目一新,令人陶醉。课堂过程不是预设生成,而是互动生成,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 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听了黄老师的课后评价说:“师生精彩”、“新课程倡导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体现到位”、“特级教师实至名归”。 教学艺术是教学规律性和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是教师思想、业务、文化、人格、能力和方法的综合体现。也是我作为教师一生所追求的艺术。 .面对新课标三个目标”的思考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是一名数学教师,深知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这段话,我反反复复思考了很久。怎样才能实现三个目标呢?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应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商场购物,妈妈带了100元买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 其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再次,教师必须有新的学生观。过去,衡量学生好坏之依据成绩的高低。现在我们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努力的学习了,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步了(可能成绩还不够优秀),我们都要认定该学生是个好学生。 二.有感于“拓展学习空间,学习就是生活”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的第二章,作者阐述了“拓展学习空间,学习就是生活”这一观点。在讲述教学方式的综合化拓展时,作者谈到的“教活教材,用教材来教”的观点我非常赞同。 我从事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工作已经多年,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了,教材编排的内容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就教材而言,其知识、技能的覆盖面是有限的,但是,如果用创新的观念和手段来对待教材,教材的外延可以说相当广泛。围绕教材,我们可以做数学史、数学信息、先进教学手段乃至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准备,在课堂上做到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是教材由死变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的每个章节当作一个系统,每到立体看作一个课题,每一个定理、原理看作是蕴含哲理的智慧结晶,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才能使数学教学变成培养创新的天地。教材是知识与思维的载体,它蕴含着大量可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素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好好把握并灵活运用它。这不正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才只能作为新课的依据,要做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吗? 三.谈“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 我感觉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不如语文课生动、有趣。因此,课堂教学中对数学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学生之所以还要强打精神,甚至十分努力的学习数学实在是为了好的分数,教师的教学无疑也已经离开了数学的真谛。素质教育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创造性的学习。&&&&&[2]&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多数人还同时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赞助商广告
培训学习心得栏目导航
培训学习心得最近推荐
培训学习心得最近热点四月反思_人生如戏_南通教育博客
阅读(623)&&
发表于 21:06:24&&
window.frames["myEditor"].document.frames["editor_body_area"].document.body.
window.frames["myEditor"].document.frames["editor_body_area"].document.body.innerHTML =
$(id).value = comment_
function storeCaret(textEl) {
if (textEl.createTextRange)
textEl.caretPos = document.selection.createRange().duplicate();
博客分类……
&&友情链接
@2005-.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南通市教育局 &&
承办单位: &&
技术支持 &&我们是这样成长的……
  ——《认识方程》磨课故事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南头部 高雅【课前研讨篇】突降大任——从忐忑不安到暗自庆幸2012年4月,我有幸成为了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黄爱华工作室成员。4月6日,工作室成员相互认识,黄老师不怒而威地提出了在工作室研修的计划和要求。4月13日,聆听陈洪杰老师的讲座——《数学论文写作》;4月27日,工作室研究课题“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开题,张梅玲教授和深圳市教科院的多名专家现场指导点评。同日,聆听张梅玲教授“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与思考”专题讲座。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的工作因为跟这些专家的近距离学习和对话而突然变得新颖而充实,我预感自己教学生涯中最专业、最系统的培训将由此开始。正当我努力地去思考、消化“大问题”的相关理论并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上实施“大问题”教学的时候,我接到黄老师要我承担课题研讨课的通知,忐忑从那一刻开始。黄老师是全国众多数学老师的偶像,在进入工作室之前,我远距离地欣赏着他幽默风趣、游刃有余的课堂;进入工作室之后,我近距离地感受着他为人的谦和、治学的严谨以及对工作近乎完美的追求。我怀疑对“大问题教学”理解尚不透彻的我不能担此大任,我担心工作室的第一堂公开研讨课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我害怕自己竭尽全力也达不到黄老师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而当我将选好的课题《认识方程》报给黄老师时,我立刻收获了意外的惊喜,首先我收到了黄老师的《方程的意义备课笔记》,然后我接到了廖华老师约我集体备课的电话,而当黄老师跟我约试教时间的时候,连我的同事都惊讶的感叹:“黄爱华要来听你试教!”是啊,能得到我们心目中大师级的人物的亲自指导是一件多么庆幸的事!我就在这众多的关爱中开始了备课!试教研讨——在各抒己见中豁然开朗5月29日下午是约好的试教时间,黄老师带着工作室其他几位成员如期而至。听完课后,大家围绕对方程文本的解读以及大问题如何问、如何导等话题展开了研讨。对《方程》我们有了如下深刻清晰的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是教材中给出的关于方程的定义。能根据这个定义顺利地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能流利地说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个定义就是理解方程思想了吗?用这个定义来判断,类似x=1, x-x=0等这样既含有未知数又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到底是不是方程呢?带着这些疑惑我们从本质上认识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描述的是方程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本质特征。·方程的本质特征是等量关系,它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关系的过程。·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建模、化归----让学生接触现实的问题,学习建模,学习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等价地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到方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设计了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问题的环节,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梳理,并把梳理的“什么是方程?” “为什么要学习方程?” “方程就是等式吗?”这三个大问题当作教学的主线。除此之外,黄老师还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多细节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从理念的认识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从导学的艺术到理答的语言,真是“听君一席话,甚读十年书”!我想不仅是我,所有参与研讨的老师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受益匪浅的感觉!【课堂回放篇】日,第三次“以‘大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活动以研讨课《认识方程》开场。首先,教师“以问导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调控并将学生的雏形问题引向本课的教学目标上,生成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三个“大问题”即“什么是方程?” “为什么要学习方程?” “方程就是等式吗?”写在黑板上,然后带着孩子们一起展开了对那三个问题的研究和分享:一、回顾“比轻重”,感受平衡与相等师:首先我要请大家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一年级。请看,这是一年级数学课本里的两幅图,能看懂吗?看懂什么了?生:4只虾的质量等于一只蟹的质量。师:是吗?凭什么说是等于呢?生:因为天平保持平衡。师:哦,天平保持平衡,我们就知道左边4只虾的质量(伸出左手)等于右边一只蟹的质量(伸出右手)。你们能用这样的手势表示天平的意思吗?师生共同用手势和语言一起表达天平的左右两边的平衡关系。设计说明:“穿越时空”旨在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引导学生用双手表示天平的平衡旨在让学生通过肢体参与的活动,建立模型,建立等价的关系。二、交流分享,初步感悟方程。在图中加入数据,如下图:300克300克200克师:现在你还能看懂吗?生:能!师:把你看懂的意思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下来。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师: 真厉害!3个同学的表达都各不相同,你看懂了吗?你觉得他们写的都对吗?生1:我觉得第三种不对,别人会看不清楚,要交待一下x表示什么。生2:x就表示一只虾的质量,4x就表示4只虾的质量。设计说明:“你看懂了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将自己原有的探究结果与展示的探究结果进行对照,提醒学生关注学生,关注别人的思维过程,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又恰恰对展示结果进行了合理和必要的解释,帮助学生澄清了思维。师: 现在清楚了吗?站在你的角度比较一下这三种表达方式,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跟你旁边的同学说一说。生1:我最喜欢第三种,因为最科学、最简洁有力。虽然第二种也比较简洁,但我感觉第三种更有方程的感觉。生2:第1种和第3种我都喜欢,因为第三种跟我们以前学的知识用字母表示数有联系,看起来很简洁,一下子就能把所有的意思表达出来,就是3只鸡的质量等于两只鸡的质量。第一种用文字说明了什么等于什么,也很好。生3:我比较喜欢第三种,因为第一种那么多文字我感觉更像语文课,数学课应该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设计说明: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他们的表达也带领全班同学逐渐深入地理解知识,在喜欢与不喜欢的对比中,方程的特点和方程的简洁性呼之欲出。师:喜欢第三种的人举手!这么喜欢它,那还不赶紧写在你原来表达方式的旁边。老师也把它写到黑板的上面来。怎么样?写起来是不是很方便简洁?师: 老师悄悄的告诉你们,你们最喜欢的这种简洁方便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方程哦。师:喜欢方程吗?(喜欢!)有什么好处?(简洁、方便)学懂了吗?(懂了,有点懂了……)现在假如隔壁班还没有学方程,他们班有个学生走进来了,你要告诉他什么是方程?你会怎么讲?和你同桌一起准备准备。生1:方程是用字母代替未知数,方程代表相等的关系。比如天平左边等于右边。生2:我补充,我觉得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生3:我来举个例子说,比如:天平左边4只虾,我们就写成4x,天平右边是200,我们就写成200,天平平衡,我们就用等号连接,4x=200就是方程了。生4:我觉得方程有点像搭桥,只有在两边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中间的桥才能平,汽车才能过去。师: 对,方程就是把左右两边相等的两件事情搭座桥,用等号连起来。教师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师: 方程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在问题后面打上√)设计说明:认识方程从用手势表示天平的平衡手始,再用喜欢的方式记录天平平衡,然后比较不同的记录方式,再谈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最后书写方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独立思考、比较优化的过程,而这个经历都是在“什么是方程”的大问题的导向下一路走过来的。经历了这个过程后,再驻足回品:“如果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学方程,你准备怎样告诉他什么是方程呢?”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形成整体印象,而学生有准备的表达对整个教学起到画龙点睛、提炼升华、延伸拓展的作用。三、读写方程,对比认识方程让学生看上图带着手势读出方程,体验天平两边质量一样重。会读了,也就会写了。进而引导学生对等式、方程、不等式进行对照、比较、辨析,不仅三者之间的关系得以明确,而且方程的概念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四、生活拓展,深刻领悟方程通过两个生活事件(如左图),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分析生活事件,在头脑中建立天平,帮助学生建模、化归。最后提出了“方程究竟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呢?”的后续研究问题。【课后反思篇】给孩子一个舞台,他能演绎无限的精彩。“提出问题”给孩子搭建了一个主动思考的舞台。“大问题”教学鼓励孩子对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想象和思考,自由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梳理生成课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学生的提问中我们既可以感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问题”的质量,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得更热情积极,而学生对“方程,方便?”这一问题的舍弃和对“什么是方程?”“方程有什么用?”等问题的保留,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真正有点“当家作主”的味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令,我想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就会得到增强。“展示分享”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思考与思考碰撞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有了“我觉得第三种不对,别人会看不清楚,要交待一下x表示什么。”这样的大胆质疑,“我比较喜欢第三种,因为第一种那么多文字我感觉更像语文课,数学课应该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经典认同,“我觉得方程有点像搭桥,只有在两边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中间的桥才能平,汽车才能过去。”这样形象而稚气的描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样规范的概括等等。作为上课的教师,我好欣喜、好感谢,欣喜他们有如此精彩的表达,感谢因为他们的表达而让课堂变得灵动而不死板。教学是有形的,教育是无痕的黄爱华老师在听课后特别指出:“因为大家都喜欢第三种方式,那另外两个孩子辛辛苦苦在黑板上写了半天,结果他们的表达基本上只成为被呈现的对象,而没有成为讨论的话题,如果我是那两个孩子,我的心里一定会有些失落!”多么细腻而深刻地观察!真是惭愧,我们更多地关注着教学技巧的有形,却忽略了教育的无痕!虽然第二天我特意在操场跟那两个孩子进行了个别沟通,但黄老师的提醒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如何处理好“展示分享”中呈现与交流的关系,兼顾每一个上台展示的孩子的情感体验?在这节课上,我想教师应该继续追问:这几种表达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三位同学都清晰地表达了天平左右平衡的关系,都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而这三种表达中,第一种表达更多的是用生活语言,第三种表达是数学语言,而第二种表达恰恰是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之间的桥梁。通过追问“这几种表达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既能帮助学生建立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的联系,又能通过对比感受数学语言比生活语言更简洁,同时还能避免厚此薄彼,兼顾到用生活语言表达的孩子的心理感受。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从进入工作室那天起,尤其是在接到上课任务之后,几乎每一天我都收获不一样的感动,为黄老师花周末休息的时间与我备课而感动,为廖华老师在我忐忑时不断鼓励我而感动,为骆奇老师不断将自己的思考与我交流而感动,为刘传祥老师在网络不畅的情况下花两三个小时也要将评课录音传给我而感动,为春兰老师课后因深入思考而想要再上《方程》的研究热情而感动,……想至时,念至此,心中涌动着温暖。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和谁在一起。这些“谁”已然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我欣赏他们的热情、仰慕他们的学识,敬佩他们的研究态度,我庆幸与他们结识、与他们相处!从他们身上,我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快乐,收获了成长!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安徽明光城西小学--
您现在的位置: && 信息阅读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次  编辑录入:
&&|&&&&|&&&&|&&&&|&&&&|&&
& 2005 版权所有:明光市城西小学
建议使用:分辨率,IE5.0以上版本,16位以上颜色
地址:明光市城西街道办事处城西小学   您是本站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识方程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