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著名导演有哪些山地有哪些

一是来源不同。血竭来源于棕榈科麒麟竭果实表面鳞片分泌的树脂,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龙血竭来源于百合科剑叶龙血树的树干木质部经提取制得的树脂,产于云南、广西、海南等;二是外观性状不同。血竭表面铁黑色,断面有光泽或无光泽而粗糙;龙血竭表面黑紫色,断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三是化学成分不同。血竭含有血竭素、血竭红素、苯甲酸等,龙血竭不含以上成分,只含脂肪烃、脂肪酮和酯类化合物;四是紫外最大吸收不同:血竭于276nm有最大吸收,龙血竭于284nm有最大吸收。
人们知道,一般树木,在损伤之后,流出的树液是无色透明的。有些树木如橡胶树、牛奶树等可以流出白色的乳液,但你知道吗?有些树木竟能流出“血”来。这种红色的树脂是珍贵的中药才——血竭。这种树脂还是著名的防腐剂,古代人曾用它作为保存人类尸体的高级材料,也有人用它作油漆的原料。 血竭在中药中,鼎鼎有名,各种本草书籍或中药书记录颇多,许多内容是大家熟悉的,但也存在疑惑和未知的内容。首先,血竭历代记载,概而括之如下:
《雷公炮炙论》:凡使,勿用海母血,真似骐驎竭,只是味咸并腥气。骐驎竭味微咸甘,似栀子气是也;
《唐本草》:骐驎竭,树名渴留,喻如蜂造蜜,斫取用之;
《吴录》谓之赤胶者;
《开宝本草》:别本注云,紫矿、骐驎竭,二物同条,功效全别。紫矿色赤而黑,其叶大如盘,矿从叶上出。骐驎竭,色黄而赤,叶如樱桃,三角,竭从木中出;
《本草图经》:骐驎竭,今出南方诸国及广州。
【资源分布】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婆罗洲,印度、马来西亚、伊朗等地。我国台湾、广东有栽培。
【植物形态】麒麟竭,多年生常绿藤本,通常缠绕在其它树木上。它的茎可以长达10-20m。茎被叶鞘,并遍生尖刺。羽状复叶在枝梢互生,在下部有时近对生;小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约20-30cm,宽约3cm,先端锐尖,基部狭,上有三条纵行的脉;叶柄及叶轴具锐刺。肉穗花序,开淡黄色的冠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6,排成2轮;雄花雄蕊6,花药长锥形;雌花有不育雄蕊6,雌蕊1,瓶状,子房略呈卵状,密被鳞片,花柱短,柱头3深裂。果实核果状,卵状球形,径约2-3cm,赤褐色,外有光亮的黄色鳞片,果实内含深赤色的液状树脂,常由鳞片下渗出,干后如血块样。种子1颗。
【性味】性平;味甘;咸;小毒。(《雷公炮炙论》:"味微咸甘。";《唐本草》:"味甘咸,平,有小毒。";《本草蒙筌》:"味辛咸,气平,有小毒。") 【归经】归心、心胞、肝经、脾经。(《纲目》:入"手足厥阴。";《本草经疏》:"入足厥阴,手少阴经。";《本草新编》:"入肾。")
【化学成分】麒麟竭果或藤茎所分泌的树脂主要含血竭红素(dracorubin),血竭素(dracorhodin),
【药理作用】 1.抗真菌作用:血竭水浸剂(1:2)在试营内对堇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止血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本品能显著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从而增加其凝血作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血竭水煎醇沉液(1:1)0.5ml/kg肌内注射连续3周,使兔血红细胞压积减少,红细胞及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但对全血粘度比值及血浆粘度比值无明显影响。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血竭水煎醇沉液(1:1)0.1ml体外试验,加于0.5ml富血小板血浆内,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功效】消肿止痛;止血;生肌敛疮;活血祛瘀。
【考证】出自《雷公炮炙论》:凡使,勿用海母血,真似骐驎竭,只是味咸并腥气。骐驎竭味微咸甘,似栀子气是也。 1.《唐本草》:骐驎竭,树名渴留,喻如蜂造蜜,斫取用之,《吴录》谓之赤胶者。 2.《开宝本草》:别本注云,紫矿、骐驎竭,二物同条,功效全别。紫矿色赤而黑,其叶大如盘,矿从叶上出。骐驎竭,色黄而赤,叶如樱桃,三角,竭从木中出。 3.《本草图经》:骐驎竭,今出南方诸国及广州。 4.《纲目》:骐驎竭是树脂,紫矿是虫造。按《一统志》云:血竭树,略如没药树,其肌赤色,采法亦于树下掘坎,斧伐其树,脂流于坎,旬日取之,多出大食诸国,今人试之,以透指甲者为真。独孤滔《丹房鉴源》云:此物以火烧之,有赤汁涌出,久而灰不变本色者为真也。 5.《增订伪药条辨》:血竭色要鲜红有光,质体要松,试之以透指甲者为真,以火烧之,有赤汁涌出,入纸无迹晕,久而灰不变本色者为骐驎竭,最佳。色紫黑,质坚,外竹箬包裹者为鞭竭,略次,伪者以松香火漆做成,入火滴纸有迹晕,宜辨之。
【主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及痔疮。1.用于金疮或折跌痰血凝滞作痛等症。本品能袪瘀行滞、止血定痛,治刀伤或跌扑损伤、瘀滞疼痛等症,常与儿茶、乳香等配合应用。自然铜和血竭,均能活血散瘀止痛,同为外伤科的要药。但血竭兼可止血生肌敛疮,为金疮出血,疮疡不敛必用之品;而自然铜长于接筋续骨,为筋骨折伤的常用之药。2.用于疮口不敛等症。本品外用有收敛防腐保护疮面的作用,能促使疮面愈合,对疮口不合,可以同儿茶、乳香、没药等配合研末外敷。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五脏邪气,带下,心痛,破积血,金创生肉。 2.《海药本草》:主打伤折损,一切疼痛,补虚及血气搅刺,内伤血聚,并宜酒服。 3.《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者,敷。此药性急,亦不可多使,却引脓。 4. 王好古:补心包络,肝血不足。 5.《纲目》:散滞血诸痛,妇人血气,小儿瘛瘲。 6.《纲目》:骐驎竭,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其味甘咸而走血,盖手足厥阴药也。肝与心包皆主血故尔。河间刘氏云,血竭除血痛,为和血之圣药是矣。乳香、没药,虽主血病,而兼入气分,此则专于血分者也。 7.《本草经疏》:骐驎竭,甘主补,咸主消,散瘀血、生新血之要药。故主破积血金疮,止痛生肉,主五脏邪气者,即邪热气也。带下者,湿热伤血分所致也。甘咸能凉血除热,故悉主之。苏恭主心腹卒痛,李珣以之治伤折打损,一切疼痛,血气搅刺,内伤血聚者,诚为此耳。 8.《本经逢原》:血竭,助阳药中同乳香、没药用之者,取以调和血气,而无留滞壅毒之患。
【选方】 1.七厘散(《良方集腋》),活血散瘀,止痛止血,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积压,并治一切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 2.麒麟血散(《圣惠方》),主治伤损筋骨,疼痛不可忍者。麒麟血一两,没药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白芷二两,赤芍药一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二钱,日三、四服。 3.血竭散(《圣济总录》),主治一切恶疮,年深不愈。血竭一两,铅丹半两(炒紫色)。上二味,捣研为散,先用盐畅洗疮后贴之。 4.血竭散(《杨氏家藏方》),主治痔漏疼痛不可忍。血竭,为细末,用自津唾调涂,频为妙。 5.治腹中血块:血竭、没药、滑石、牡丹皮(同煮过)各一两。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服之。(《摘元方》) 6.治产后败血冲心,胸满气喘:真血竭,研为细末,温酒调服。(《朱氏集验医方》血竭散) 7.治鼻衄:血竭、蒲黄等分。为末,吹之。(《医林集要》) 8.治瘰疬已破,脓水不止者:血竭(炒)二钱半,大枣二十个(烧为灰),干地黄半两(别为末)。上三味,都细研如粉,以津唾调贴疮上。(《博济方》血竭散) 9.治臁疮不合:血竭末敷之,以干为度。(《济急仙方》) 10.治嵌甲疼痛:血竭末调敷之。(《医林集要》) 11.治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麒麟竭一两,硫黄一两(细研)。捣罗为散,研令匀,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12.血竭散《沈氏尊生》:血竭、大黄、自然铜。治皮骨破折。
【用药禁忌】凡无瘀血者慎服。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入膏药内敷贴。《雷公炮炙论》:"麒麟竭,欲使,先研作粉,重筛过,勿与众药同捣,化作飞尘也。"
【药物配伍】 1、配没药,其活血破瘀之力增强,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2、配乳香,活血生肌,又敛疮,伸筋,故可用于恶疮痈疽,久不收口,金疮出血,创口不合等症。
【备注】(1)《全国中草药汇编》——商品血竭的植物来源复杂,除前述外,尚有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植物柬埔寨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龙血树属植物龙血树Dracaena ombet Kotschy(东非洲);豆科紫檀属植物龙血紫檀Pterocarpus draco L.(美洲);大戟科巴豆属植物龙血巴豆Croton draco Schlecht.(墨西哥);同属木槿叶巴豆Croton hibiscifolius Kunth(西班牙新格拉纳达产)及流脂巴豆Croton gossypiifolius Vahl[C. sanguifluus H. B. et K. Nov.](新安达拉西亚产)等。(2)《中药大辞典》——我国云南发现一种山铁树,又名:柬埔寨龙血树,其树脂与上述品种作用相同。植物形态参见"山铁树叶"条。
【出处】《中华本草》、《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
总之,血竭(Dragon's Blood)为传统中药,味甘、咸;性温、平;归心、肝经;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敛疮、补血之功效,常用于内外诸科及妇科的各种血症。如:跌打损伤、瘀血、出血、痈疽溃疡、疮面久不愈合、胃肠炎症、肢体麻木、闭经痛经、血瘀、瘀阻等病症。血竭历来是许多中医古方和经验方的重要组成药材,被喻为“和血之圣药”(《本草纲目》)。 作为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血竭在我国传统医学上沿用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所用血竭一直靠从东南亚和非洲进口,价格十分昂贵,每年要耗去国家大量外汇。苏敬、李勣等著《唐本草》载:麒麟竭原产植物为藤本。而苏颂《本草图经》中写道:血竭原植物,“今南番诸国及广州皆出之,木高数丈,婆娑可爱。叶似樱桃而有三角。其脂液从木中流出,滴下如胶饴状,久而坚凝,乃成竭,赤作血色,采无时”。实际上,血竭的另一个植物来源是龙舌兰科龙血树。非洲用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的植物树干割取血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用棕榈科植物黄藤果实提取血竭则要晚许多。
血竭的历史与传播
血竭的使用历史应追溯于古希腊、古罗马和古阿拉伯称之为Dragon's Blood的传统药物。公元前78-77年希腊学者Dioscorides所著的《De Maleria Medica》(药物学)一书最早记载了Dragon's Blood。该药物的基原为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的数种植物,如龙血树(Dracaena draco))和产于也门Soktra岛的索科特拉龙血树(D.cinnabari)等。相传,在古老的非洲西部的加那利群岛上,生活着一群大象,而凶恶的巨龙想称霸世界,要消灭大象群,于是双方发生厮杀,由于实力相当,最后以血撒大地而告终。后来在交战的地方,生长出一种树,这种树受伤后会流出殷红的像血一样的树脂,当地人称其为“龙血树”。实际上在希腊神话中,血竭是由守护天国的巨龙的血溅到龙血树上形成的。龙血树属的拉丁属名Dracaena就是依据Dragon's Blood tree而来的。Dragon's Blood为龙血树属植物树干产生的红色树脂,既作药用,也是珍贵的红色涂料,作为阿拉伯文化和传统药物的象征,不仅在欧洲和北非广泛流传,并在隋唐时代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据考证,红杉、猴面包树、澳大利亚桉树均可活到4000多岁,而“世界爷”巨杉已活了5000多岁,但这些都还不是植物中年龄最大者。1868年,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A·洪堡德在非洲俄尔他岛考察时,发现了一棵被风暴折断了枝杈的大树,这棵树高18米,主干直径近5米,距地面3米折断处的直径也有1米。洪堡德根据年轮推断,这棵大树的年龄至少有8000岁。它比世界著名的“世界爷”还大,是植物界的超级“老寿星”。可惜它已毁于1868年的风灾。这种长寿的树叫做“龙血树”,原产,生活在热带森林中。全世界共有150多种,我国南方的热带森林中有5种。它的生长十分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棵树,几十年才开-次花,因此十分珍贵稀有。 血竭虽然最早用于西亚和北非的古希腊、古罗马和古阿拉伯民间,但很早就为西方所接受,并成为常用的草药。
血竭在我国的应用
在我国,血竭始载于南北朝时代的《雷公炮炙论》,又名麒麟竭、骐麟竭、渴留渝(《唐本草》),海蜡(侯宁极的《药谱》),血竭作为传统中药使用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南北朝至唐朝的本草均称为“骐麟竭”,如《新修本草(唐本草)》(公元659年)、《海药本草》(唐)、《南越志》(宋,沈怀远)等。宋朝时期开始称为血竭,如《图经本草》等。明清时期多称“麒麟竭”,如《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得配本草》等。近代多用“血竭”一名。 虽然我国历代史籍都没细致描写产血竭的基原植物,但均记载为“木高数丈”,并将血竭描述为“木之脂液”,不“溢果外”。《太清伏炼灵砂》称“麒麟竭,出于西胡”,表明血竭最初应来源于西域。宋代苏颂撰《本草图经》称:“旧不载所生州土,今出南蕃诸国及广州”。明代以后,均多记载“出南蕃”,并常与紫铆相混。 棕榈科麒麟竭作为血竭资源在我国使用,应追溯于宋朝,发展于明清。是时南方海上交通日渐发达,著名航海家郑和从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起,7次航海,历经东南亚,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随着大量华人涌入东南亚,当地盛产的棕榈科黄藤属植物果实富含的红色树脂逐渐替代来源日渐枯竭的以龙血树属植物为原料的西域血竭,成为我国传统中药血竭的主流品种。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商品血竭的主要来源,均为进口的“苏门达腊血竭”(Sumatra Dragon's Blood),其主要基原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产的棕榈科黄藤属植物麒麟竭果实产生的树脂。 故此,可以说血竭本不产我国,但作为药物在我国的传播历史悠久,其来源自古以来就有西来和南来二说,且西来者在先,南来者在后。我国最早认识的“出于西域”或“大食诸国”的麒麟竭,以及南宋《诸藩志》记载由西域输入的药物血竭,应该就是产于西亚和北非的以龙血树属植物为原料的Dragon's Blood。随着时代的推移,海上交通日益发达,穿越沙漠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逐渐萎缩,南来者逐渐取代西来者。明清以来,东南亚棕榈科黄藤属植物产的麒麟竭已成为我国进口血竭的主流。 历代的医药史籍几无有关国产血竭的记载。仅500多年前《旧云南志》称云南有“树高数丈,叶类樱桃,脂流树中,凝红如血,为木血竭”。明代兰茂著《滇南本草》认为麒麟竭“出元江界”。对麒麟竭的描述与宋代《图经本草》相似,所指麒麟竭的基原不明,难以考订,但“今俱无”。
龙血竭的发现 谈到国产龙血树,得从一位传奇式的人物说起,这就是著名植物学家、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创始人蔡希陶教授。蔡希陶在20世纪30年代就到云、贵、川采集植物标本,为了进大凉山,他和黑彝头人饮血结盟,为了到滇南,他不顾瘴气和匪患的危险,拉着马尾巴走过无人区。蔡希陶热爱大自然也酷爱文学,他在云南采集植物标本时写的小说,受到鲁迅先生的称赞。蔡希陶在文革中遭到迫害,吃尽苦头。70年代,美国侵略越南,“同志加兄弟”的中国给予越南无私的援助,全国上下都在寻找止血药。当时蔡希陶刚被“解放”,恢复工作,他以博大的胸怀,不计较个人恩怨,投入寻找血竭资源的工作。蔡希陶教授根据对历代本草的详细考证,确认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植物树干产生的红色树脂应为中药血竭的正品,根据青年时代采集植物标本的回忆,通过不懈地努力,带领科学工作者于1972年首次在云南盂连、勐腊、沧源、耿马等县发现蕴藏量极为丰富的血竭资源一一龙血树,估计约有数万株之多。他分析了龙血树属植物的分类、分布及其生理生态特性,发现剑叶龙血树(D.cochinchinensis)(=D.cambodiana)能够分泌出红色的树脂,认为可能就是《滇南本草》所指的麒麟竭。并研究了树脂提取方法,成功开发了国产血竭,称为龙血竭(Chinese Dragon's Blood)。国产龙血竭与我国本草最早记载的由西域来的血竭最为接近,可以作为正品血竭的国产替代品。这一发现不仅成功开发了国产龙血竭,为传统中药血竭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而且正本清源,澄清了长期以来血竭基原不明,品种混乱的历史悬案。剑叶龙血树分布于云南南部热带地区,与《滇南本草》中麒麟竭“出元江界”的地理分布范围大致相符,或许就是云南史籍记载的“木血竭”或“麒麟竭”。从此、国产“血竭”诞生了,打破了“血竭产国外”、“中国不产血竭”的传说。蔡希陶教授逝世后,他的骨灰有一半埋在西双版纳葫芦岛他亲手种植的龙血树下,另一半埋在昆明黑龙潭昆明植物研究所里他亲手种植的水杉树下。
我国龙血竭的植物资源
据初步统计,目前世界各地生产的Dragon's Blood来源于4科4属约20余种植物。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索科特拉龙血树(Dracaena cinnabara Balf. f.),龙血树(D.draco L.)为血竭最早的基原植物。豆科植物Pterocarpus draco,棕榈科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以及来源于大戟科巴豆属(Croton)的多种植物作为血竭的代用品在部分地区使用。各种血竭Dragon's Blood,由于来源不同,化学成分差异甚大,不宜混淆使用。 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植物全世界共约40-6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龙血树属植物是Dragon's Blood最早的基原,我国龙血竭与原产于西亚和北非的血竭来源于同科同属植物,自1970年以来,广西、海南亦相继发现龙血竭资源。 我国原产该属植物约8种(有说5种、6种者)。龙血树是我国二或三级濒危保护植物,目前公认国产龙血竭的资源植物为剑叶龙血树(又称交趾龙血树)。分布于北纬21.5-23.6°5地区,包括云南南部和广西南部海拔250--1700m 的热带亚热带石灰岩山地。越南、老挝等亦有分布。广西称山海带,云南金平、勐腊、景洪、思茅、普洱、孟连、沧源、镇康、耿马等地通称为岩棕。基诺族称“雅波德”,傣族称“埋嘎筛”,爱伲族称“来筛”。 国产龙血树属植物的分类及剑叶龙血树的种的界限,目前还有诸多疑问。有人将柬埔寨龙血树(又称海南龙血树或小花龙血树)(D.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归于其中。在剑叶龙血树的分布区范围内,还有三花龙血树(D.terniflora Roxb.),细枝龙血树(D.gracilis Wall. ex Baker),狭叶龙血树(D.angustifolia Roxb.),D.ensifolia Wall.(亦称剑叶龙血树)等种类,而在实践中很难进行明确的区分。在植物分科上,也有多种描述,如百合科(Liliaceae)、龙血树科(Dracaenaceae)、龙舌兰科(Agavaceae)和假叶树科(Ruscaceae)。在显然,无论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还是从资源学的角度,对国产龙血树属植物的分类均有必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澄清。 龙血树
龙血树属其拉丁名称来源于希腊语(δρακαινα),意为“雌龙”,包括约40-60种植物,有乔木(有树干和扁平的革质叶,被通称为“龙血树”。 )、灌木(细茎,带状叶,通常作为观赏栽培植物。)和肉质植物(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叶片退化,肥厚的茎或叶的一部分组织,贮有大量水分。),根据APG II 分类法,将其并入假叶树科,也有单独列为一个龙血树科或并入龙舌兰科的分类方法。 假叶树科不被以前的分类学家所承认,叶退化成鳞片,叶腋内生叶状的小枝;花被片6,合瓣。以前都被列入百合科(Liliaceae),或分成三科—铃兰科(Convallariaceae),龙血树科(Dracaenaceae)和玲花蕉科(或叫酒瓶兰科,Nolinaceae),即使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也没有承认本科,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起单独分为一科,但认为可以选择性地与天门冬科合并。 如此,龙血树应归纳入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天门冬目(Asparagales)、假叶树科(Ruscaceae)或龙血树科(Dracaenaceae)或龙舌兰科(Agavaceae),龙血树属(Dracaena)。 收集有关我国龙血树种类的相关描述有: 剑叶龙血树
又称交趾龙血树,也有人称小花龙血树。 拉丁名 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 S. C. Chen (=D.cambodiana) 中文名 剑叶龙血树 中文科名 百合科(Liliaceae)、龙舌兰科(Agavaceae)、龙血树科(Dracaenaceae) 保护级别 2或3 分布 分布于广西西南部靖西、龙州、凭祥、大新、宁明和云南西志部镇康、孟连、普洱等县。在桂西南一般生于海拔400米以下,稀可上达750米;滇西南在950-1700米之间。越南,老挝也有分布。 现状 渐危种。剑叶龙血树在我国仅见于北热带干热的石灰岩地区,为微幅分布的稀有植物,树脂提取要药“血竭”。长期以来只利用野生资源,未经栽培,加之产区植被不断破坏,将有绝灭的危险。 海拔下限(米) 在滇西南950 海拔上限(米) 在桂西南400,稀可上达750米;滇西南1700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它的生长十分缓慢,几百年才长成一棵树,几十年才开一次花,因此十分稀有。龙血树虽属单子叶植物,它茎中的薄壁细胞却能不断分裂,使茎逐年加粗。树高5一20米;主干异常粗壮,直径常达1米以上 。树上部多分枝,树态呈Y字形。树皮灰白色,光滑,老时灰褐色,片状剥落;幼枝有环状叶痕。叶聚生茎或枝顶端,互相套叠,像锋利的长剑密密地倒插在树枝顶端,剑形,薄革质,长50一100厘米,宽2一3厘米,向基部略变窄而后扩大,包茎,无柄,基部和茎、枝顶端带红色。圆锥花序顶生,花序长40厘米以上,花序轴密生挛、突状短柔毛;花两性,每2一5簇生,乳白色或白绿色花;花梗长3-6毫米;花被片长6-8毫米,基部合生;花丝扁平,近线形,宽约0.6毫米,上部有红棕色瘤点,花药长约1.2毫米;子房3室,花柱细、长丝状,柱头头状,3裂。浆果近球形,直径约8一12毫米,桔黄色,具1一3种子。 花期3月,果熟期7--8月。 保护价值 龙血树的茎干上的树皮如果被割破,就会分泌出深红色的像血浆一样的粘液,也有些像松树所分泌的树脂,俗称"龙血"或"血竭"。血竭是一种名贵的南药,被誉为"圣药",有止血、活血和补血等三大功效,是治疗内外伤出血的重要药品,也可治疗尿路感染、便秘、腹泻、胃痛、产后虚弱、跌打损伤、心慌、心跳等等,与传统的"云南白药"并称为"云南红药"。 树态美观,能适应石隙生境,可作庭园观赏及石山绿化植物。
小花龙血树 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   又名 海南龙血树;别名:山海带、柬埔寨龙血树(广东海南)、山铁树、剑叶木、乌猿藨(广西) 分布 分布于海南西南部,崖县、乐东,广西龙州。云南仅产于孟连。越南、柬埔寨也有分布。海拔下限 900 海拔上限 1500 热带季雨林或石灰岩山季雨林中。生于背风区的干燥砂土上。 现状 本种在我国分布极窄,濒于绝灭。它的树脂可作“血竭”代用品。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状,高3-4m。形态特征和“血竭”很近似,但叶基部和茎、枝顶端不带红色,花序轴无毛或近无毛,花丝无疣点等易于辨别。叶聚生于茎和枝顶,几呈套叠状,长约70cm,抱茎,无柄。圆锥花序长约30cm,花序轴无毛或近无毛。花期 2-3月,果期 7-8月。 功效:散瘀止血。用于各种出血病证的治疗,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性味归经,苦淡,平,无毒。肺、肝、心三经。 考证 始载于《海南植物志》。出处 《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1992年)《中国植物志》 濒危等级 国家二或三级保护濒危种。本种在我国分布极窄,濒于绝灭。海南龙血树,又称山海带,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植物,原生种一般生长在海南石灰质地区。海南龙血树叶姿优美、叶色明亮,观赏价值较高,日常养护简单。通常可作园林造景、树桩盆景、盆栽植物来栽培,深受人们喜爱。海南龙血树的根可提取“血蝎”,有止痛功效,药用价值较高。
柬埔寨龙血树 ( 岩棕 ) Dracaena cambodiana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茎不分枝或少分枝,树皮灰褐色,有叶痕形成的环。叶聚生于茎,枝先端,剑形,叶革质,无明显主脉,向基部略变窄而后扩大,抱茎,革质,无并柄。 大型圆锥花序腋生,分枝很多,花序轴无毛或近无毛,花淡黄色,簇生。浆果球状。 常生于石灰岩山石缝中,常成群生长为优势种,是耐干燥、喜钙植物。 产于勐腊、孟连、普洱、镇康等县的石灰岩山地。具较高经济价值植物,渐危种,国家II级保护。
又: 【龙血树】(D.draco):为观叶植物中的大型品种,也是龙血树中的最高大的一种,常绿乔木。稍有分枝,叶剑形,深绿色,簇生茎顶,长40~60厘米,宽3~4厘米。 【狭叶龙血树(D.angustifolia):小灌木,株高1~4米,树皮灰色。叶多集生于茎顶部,无柄,宽条形至倒披针形,长10~35厘米,宽1~5.5厘米,基部扩大抱茎,中脉在背面下部呈明显的肋状。圆锥花序大型,长达60厘米,花白色,芳香,浆果球形或2裂,黄色。
【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is (Lour.) S. C. Chen),乔木状,高可达5-15米。茎粗大,分枝多,树皮灰白色,光滑,片状剥落,幼枝有环状叶痕。花每2-5朵簇生,乳白色。浆果直径约8-12毫米,桔黄色,具1-3颗种子。花期3月,果期7-8月;产云南南部(孟连、普洱、镇康)和广西南部。 【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乔木状,高3-4米。茎不分枝或分枝,树皮带灰褐色,幼枝有密环状叶痕。花每3-7朵簇生,绿白色或淡黄色。花期7月。产海南岛乐东、三亚。生于林中或干燥沙壤土中。也分布于越南、柬埔寨。 【长花龙血树】又名狭叶龙血树,(Dracaena angustifolia Roxb.),灌木状,高1-3米。茎不分枝或稍分枝,有疏的环状叶痕,皮灰色。花每2-3朵簇生或单生,绿白色。浆果直径约8-12毫米,桔黄色,具1-2颗种子。花期3-5月,果期6-8月。产于海南、台湾(高雄、台南)和云南(河口),生于海拔较低的林中或灌丛下干燥沙土中。东南亚广泛分布。 【细枝龙血树】(Dracaena gracilis Wall. ex Baker),大灌木状,高1-5米。茎常具许多分枝,分枝较细,具疏的环状叶痕。花通常单生,据记载可达2.2厘米。产广西南部,具体地点不祥。分布于东南亚,从越南至印度尼西亚都有。 【矮龙血树】又称三花龙血树,(Dracaena terniflora Roxb.),小灌木状,高不到1米,具粗厚的根。茎不分枝或有时稍分枝,有疏的环状叶痕。花每1-3朵着生,据记载长约2厘米。浆果直径10-13毫米,具1-3颗种子。花期不详,果期8月。产云南南部(允景洪)。生于海拔1050米的密林下。也分布于孟加拉、印度和马来西亚。 【岩棕】(Pleomele ochinchinensis) 另: 我国云南发现一种山铁树 Pleomele cambodiana (Pler.ex Gagn.) Merr. et Chun,又名:柬埔寨龙血树,其树脂与上述品种作用相同。原植物参见“山铁树叶”条。 【山铁树叶】 (《广西中草药》) 【异名】剑叶木、乌猿蔗。 【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山铁树的叶。 【植物形态】山铁树 常绿灌木。叶互生,聚生于茎顶;叶片披针形,革质;无叶柄。花两性,成顶生的圆锥花序;小花具细弱的花柄,基部有膜质小苞片3枚;花冠管状,裂片6;雄蕊6,花丝丝状,花药背着;子房3室。浆果球形。花期夏季。 栽培或野生。分布广西、广东、云南、台湾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味甘淡,性平,无毒。 【功用主治】止血。治咳血、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哮喘,痢疾,小儿疳疾,跌打外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鲜者1~5两)。外用:捣敷。 【宜忌】孕妇慎服。 【选方】①治大小便出血:鲜山铁树叶五两。煎汤,白糖调服。②治咳血、吐血、衄血:山铁树五两,龙芽草、白茅根各二两。水煎,日分二次服。
国产龙血竭药理研究
龙血竭为剑叶龙血树的含脂木材经提取得到的树脂 其主要功能为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主要用于跌打损伤,淤血作痛,妇女气血凝滞,外伤出血,脓疮久不收口,现代临床还应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子宫肌瘤,子宫出血,促进愈合。 1 对血液流变学的双向调节作用 可明显降低其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缩短红细胞及血小板电泳时间,提高血浆中CAMP水平,降低( MP的含最;并能使纤维蛋白分解酶活性提高,缩短优球蛋白的浓解时间,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临床上用树脂提取物(血竭)或其复方制剂治疗冠心病、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 能明显缩短创面的出血和凝血时间,并具有抗肝素的作用。临床上用其树脂提取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妇科子宫出血、鼻、口腔出血和拔牙术后出血等出血性疾病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2 对心血管的影响 剑叶龙树树脂(血竭)注射液能明显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流量,并使缺氧心肌细胞的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减少,降低心律失常律;剑叶龙血树果实中的gracillin具有刺激心肌细胞搏动和钙的摄取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等症。 3 镇痛、抗炎及促进表皮修复作用 剑叶龙血树树脂悬浮液或乙醇液外涂能明显抑制慢性炎症和急性炎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可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前列腺素的释放;剑叶龙血树脂尚具有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游走作用,而角质形成细胞的游走在表皮创伤愈合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作用与中药血竭“祛诸痛、敛疮生肌”的功效相吻合。临床上用于痛经和消化道溃疡、子宫颈炎性糜烂、口腔溃疡、褥疮、肛门炎性疾病等均得到了优于常规治疗的疗效。这表明龙血树树脂在治疗体表性炎症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抗菌作用 剑叶龙血树树脂悬浮液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等10种常见的致病细菌及絮状表皮癣菌等5种常见的致病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树脂中已发现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有7,4 _二羟基一3 甲氧基黄烷、4 羟基一2,4一二甲氧基二氢查耳酮、7,4一二羟基黄烷、7一羟基4 甲氧基黄烷、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等;龙血村DCh础条中的9种甾体皂苷也具有抑菌活性;果实中发现的抑菌成分有尚有显著抗利什曼原虫和疟疾的作用。 5 抗肿瘤作用 从龙血树属植物中提取的afromontoside体外试验有抑制鼻咽癌KB细胞的活性;从龙血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9种甾体皂苷对白血病HL一6O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从海南龙血树果实中提取的gracillin对子宫颈癌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并可抑制促癌剂TPA的活性。 6 增加免疫作用 用剑叶龙血树树脂悬浮液,给大鼠用药,雌性大鼠脾重明显增加,脾脏滤泡生发中心扩大,髓索中浆细胞明显增多,多核巨细胞及网状细胞明显增加。 7 其他作用 剑叶龙血树树脂中的degluoo rLks cin和果实中的gracillin对环AzMP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剑叶龙血树树脂治疗糖尿病和乳腺增生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文由内视界[]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本站文章涉及到您的隐私或版权,请联系QQ:
最后编辑于:作者: 水之极
该用户很懒,还没有介绍自己。
2014 年 11 月 5 日
2014 年 10 月 11 日
2014 年 10 月 1 日
2014 年 9 月 30 日
说点什么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地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