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商业高尔夫球赛事赛事的论文

大型职业高尔夫赛事的场地准备和操作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大型职业高尔夫赛事的场地准备和操作
给​高​尔​夫​爱​好​者​的​分​享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论文】慢动作EVS在亚运高尔夫赛事的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1.00
&&¥2.00
&&¥2.00
&&¥3.00
&&¥1.00
&&¥2.00
&&¥0.50
&&¥1.00
&&¥1.00
&&¥0.5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慢动作EVS在亚运高尔夫赛事的应用
为​迎​接00​年​广​州​亚​运​会​,​及​未​来​广​州​台​大​型​电​视​节​目​的​转​播​与​制​作​,​广​州​电​视​台​自​主​设​计​了​一​辆6​讯​道​高​清​转​播​车​,​其​中​包​含​一​套​E​V​S​慢​动​作​系​统​,​采​用​E​V​S​最​新​产​品​,​合​理​配​置​,​来​满​足​精​彩​赛​事​节​目​制​作​的​需​要​。​本​文​介​绍​了​广​州​电​视​台​高​清​转​播​车​E​V​S​慢​动​作​系​统​在00​年​亚​运​高​尔​夫​赛​事​中​的​应​用​。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世界及中国知名高尔夫度假区发展现状、格局及价值提升.ppt4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2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Largo的“聚会级”高尔夫物业更加注重室内动线的组织的非唯一性 Largo的独栋别墅,建筑面积363平米,四房; 为家庭度假或朋友聚会设计。 每个套间设计两个以上的出口,分别通往过道和灰空间。 大尺度的共享空间和灰空间开放共融。 Mauna Lani是夏威夷首屈一指的海景高尔夫球场,少量度假别墅成为奇货可居的豪宅 Mauna Lani酒店是夏威夷著名的黑沙滩所在地,出售的别墅很少,是富人们梦寐以求的珍品。 Mauna Lani高尔夫物业和海景结合得更加紧密,强调的景观面优先考虑在海景上作文章 在高尔夫景观和海景之间,Mauna Lani的别墅更多选择了海景作为主要的景观面。 别墅灰空间外的无边界泳池将外部景观尽收眼底。 大空间、无隔断的公共空间强调每一个位置对海景的占有。 室内、灰空间和庭院无处不强调对精美景观的占有 作为顶级度假别墅的Mauna Lani别墅在泳池、庭院和建筑内部空间的融合上下足了功夫。 大尺度、奢侈的室内空间,多动线的设计,力争每个房间都零距离占有景观 套间采用多门、多落地窗设计,将庭前院后的小景观纳入卧室的实现。 室内空间强调大尺度、无间隔。 对主人套房来说,享受级的卫浴空间是提升整个别墅舒适度的关键。 案例借鉴点――国外度假高尔夫别墅产品打造的关键是景观利用和度假氛围的营造,且在细节上相对更加极致 高尔夫别墅产品要点 1 2 3 4 规划层面――海景和景观面的价值高于高尔夫景观 景观价值最大化并不是Noosa追求的点,但正是这些点的不足导致部分物业价值上的损失。 从Bay Harbor和Mauna Lani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度假别墅对景观面的追求更大,在海景和高尔夫的选择中,高尔夫景观的价值稍次于前者。
单体户型层面――强调室内和室外空间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新闻热线:021-
试析我国高尔夫赛事开发的制约因素与策略
原标题:试析我国高尔夫赛事开发的制约因素与策略
  试析我国高尔夫赛事开发的制约因素与策略
  高尔夫是一项极具魅力,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比较广泛的体育运动项目,成为继足球、网球之后世界公认的第三大运动。随着1984年中国建立第一个高尔夫球会,我国的高尔夫运动发展迅速,高尔夫消费人群快速增长,高尔夫相关产业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涌现出张连伟,梁文冲,曾雅妮,张娜等一批优秀职业运动员,吸引了许多的国际大赛进驻中国,如欧巡赛,亚巡赛,世界杯等国际级的大型赛事,这些赛事对于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的高尔夫赛事起步较晚,相关研究较少,理论基础薄弱。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高尔夫赛事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何克服这些瓶颈对推动我国高尔夫赛事的发展和高尔夫运动的推广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尔夫赛事的发展历程
高尔夫赛事的起步阶段 (1984年―1995年)
  1984年,我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成立,并在次年建立了由9名男生和9名女生组成的中国第一支高尔夫球队;日至26日,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性高尔夫球赛――“中山杯”职业/业余国际邀请赛在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举行;1995年,VOLVO赛事管理公司首次将国际职业高尔夫赛事引入中国,举办了VOLVO中国巡回赛和VOLVO中国公开赛,标志着中国职业高尔夫赛事迈出了第一步。同年,第41届高尔夫世界杯在深圳观澜湖球会举行,为我国高尔夫赛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总体而言,我国在这一阶段尚处在高尔夫赛事发展的起步阶段,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很少举办国际级别的大型赛事,即使有少量的赛事,其影响力也较小,效果不甚明显,但是对于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意义深远。
高尔夫赛事的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2003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高尔夫球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也发现了高尔夫运动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各地的高尔夫球场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1995年至2000年更是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见图一)。高尔夫运动和球场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高尔夫赛事的快速发展,各类赛事的举办逐渐增多,如1999年,BAT中国职业联盟杯巡回赛产生,第1年共举行了六站;2001年的中国业余高尔夫球巡回赛在中山落幕,业余赛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一阶段,高尔夫运动和高尔夫赛事的快速发展,刺激了整个高尔夫行业的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当时高尔夫运动与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不健全,行业也缺乏规范的管理,该阶段高尔夫球运动及相关赛事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带有强烈的非理性色彩,高尔夫也为此在国内引来了一片骂声,中国高尔夫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图一
资料来源:《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
高尔夫赛事发展的高潮阶段(2004年--至今)
  随着高尔夫运动及相关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高尔夫赛事的发展到了一个高潮阶段。该阶段国内的高尔夫职业赛事虽然从2005年至2010年职业赛事的场次统计数据看(见图二),国内职业赛事处于不稳定发展状态,表现平平。与之相反,我国的高尔夫业余赛事,包括专业性业余赛事(如中信业巡赛、FGT巡回赛和别克俱乐部联赛)、商业赛事(如“沃德天翼杯”高尔夫邀请赛,“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杯”高尔夫邀请赛、方圆杯铜业精英高尔夫邀请赛等)、青少年赛事(如2010汇丰全国青少年高尔夫冠军赛、2011汇丰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公开赛、2010汇丰全国青少年高尔夫队际锦标赛等)则愈发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的加大了对国内举办的职业赛事、业余赛事和青少年赛事的监督管理,赛事总量逐年提升,赛事体系已基本搭建。然而,我国高尔夫赛事体系尚不完善,职业球手的生存状态和青少年球手的培养机制仍需要引起业界关注以及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
  (图二
资料来源:《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
高尔夫赛事开发的积极意义
高尔夫赛事开发对球会发展的意义
  我国高尔夫球运动始于1984年,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高尔夫运动发展迅猛。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高尔夫球场打球人数迅速增加,近年来每年平均增长为20%左右,而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尔夫人口年均增长35%左右[1]。经济学家迟福林[2]认为:中国潜在的高尔夫消费人群是2000万,2020年可能达到5000万。高尔夫消费人群的快速增长同时,如何提高球会的品质和影响以吸引广大的消费者成为各大球会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举办高尔夫赛事无疑是高尔夫球会提升品牌,整合球会资源的一个主要途径之一,在组织赛事的过程中,球会的软、硬件品质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如上海佘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作为一个2004年刚刚建成的年轻俱乐部,在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世界顶尖的高球赛事――汇丰冠军赛之后为世界所瞩目。2009年,俱乐部在《高尔夫大师》杂志08-09年度球场竞选的活动中,荣膺“十佳俱乐部第一”及“中国百家高尔夫球场第三名”的头衔,成为亚太区最佳锦标赛级球场(冠军)和“上海地标球场”。不难看出,通过“汇丰杯”的举办,已经让佘山高尔夫俱乐部从一个年轻的球会转变成一个能举办国际标准的锦标赛球会,其自身的球会品牌形象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高尔夫赛事的经济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型体育赛事的社会经济功能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高尔夫赛事也不例外。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高球赛事搭台,经贸交流唱戏”,这是高尔夫赛事经济功能的一种集中体现,举办赛事是在促进高尔夫运动普及和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还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高规格的赛事往往能吸引众多知名品牌的商业赞助,除直接服务于高尔夫运动的服饰球具厂商外,银行、汽车、奢侈品、保险公司等商业机构也慷慨解囊赞助高尔夫赛事,仅美国PGA的冠名权要价就已经超过了800万美金。除此之外,高尔夫赛事的电视转播对高尔夫产业的推动也是巨大的,如NBC、CBS和ESPN美国三大电视网为取得转播权每年向主办者支付的费用都高达数亿美元,两者联姻使得高尔夫赛事的经济效益达到了最大化。同时,举办高尔夫赛事对第三产业,如餐饮业、宾馆、旅游业和航空业等有极的促进作用。由于举办高尔夫赛事能带来巨大的综合经济效应,因此不仅是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频繁地举办大规模、高规格的高尔夫赛事,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开发城市,甚至一些内地城市也不遗余力地争取举办高尔夫赛事。
高尔夫运动对促进人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当今社会的工业化、信息化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疏远和隔离,给人们带来抵触、恐惧、烦闷和焦虑等心理障碍,各种“现代文明病”随之产生,如不及时有效遏制,“文明病”、“亚健康”将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2003年10月,全国范围内爆发了“非典”疫情,在“非典”期间,大多数公共娱乐场所被强制关闭,人们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高尔夫球场成为“非典”狂潮中的生命绿洲,成为那个特定时期内人们相互交往、放松身心的不多的几个去处之一。高尔夫运动是一项健康、阳光、文明的运动,具有抚慰身心、放松心灵、促进人际交往等功能,它不但让每一位参与高尔夫这项运动的人领悟高尔夫运动的精髓,并将高尔夫的“礼仪、自律、诚信、公平、友谊”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这一项运动的阳光、健康、文明的特性,并将其很好地融入社会文化和交往中,对促进人体健康、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社会都有积极的作用。
制约我国高尔夫赛事开发的因素分析
  3.1宏观因素
政府对于高尔夫发展采取的制约政策
  在我国高尔夫运动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对高尔夫运动及行业的管理政策法规尚不健全,出现了一些占用耕地、破坏生态和资源环境、球场运营不良等现象,针对这些不和谐的现象,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以制约。2004 年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 1号文件)《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指出:“我国高尔夫球场建设将暂缓立项和审批”。此项文件下达之后,我国各个城市很多球场的建设予以搁浅[3];在税收方面,日,国家开始征收奢侈品消费税,其中包括高尔夫球具和用品;国家对高尔夫球场按娱乐业征税,总税率达23%,而体育产业税是8%[4]。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认真落实新修订的禁止类和限制类项目用地的规定,特别要禁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高尔夫球场、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建培训中心等项目用地。”这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强硬的措施对于引导和规范我国高尔夫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在一定的程度阻碍了我国高尔夫赛事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高尔夫赛事发展的制约
  高尔夫是一项集健身,娱乐,交际于一体的体育运动,往往与当地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有关,经济发展的水平是高尔夫运动发展的基础。据《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统计,我国有一半以上的球场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省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中广东省是中国拥有18洞球场最多的省份,数量超过全国总数的20%。高尔夫赛事举办方和赞助商处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高尔夫的赛事往往在世界和国内一线品牌云集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举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相比之下,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高尔夫球场及球会的规模,以及一线品牌的数量都远远不及上述城市,主办大型的、高规格的高尔夫赛事自然就少,使得我国高尔夫赛事的举办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对于扩大高尔夫赛事的效应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高尔夫歧视”使大部分人对高尔夫误解
  中国的高尔夫产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且该项目的推广尚未能普及,普通大众对高尔夫的认知度不高。因为不了解高尔夫的乐趣和魅力所在,民众普遍对难以涉足的高尔夫球场充满了神秘和好奇,尤其许多影视作品一般将高尔夫球场作为反映奢侈、腐败的场景,致使人们或多或少地会将高尔夫球运动误解,如“腐败的温床”、“贵族运动”、“有钱人的游戏”等等,高尔夫运动精神和高尔夫文化尚未能深入人心,加之民众普遍认为参与高尔夫运动的门槛较高,导致了中国人传统观念中,还不太认可这一项运动,甚至对高尔夫运动产生诸多误解,这些观念的存在对高尔夫运动和赛事的推广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球会自身的规模
  高尔夫赛事的举办需要很多的前提条件,比如球会的硬件设施、球会的赛事运作能力、球会的承办水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等,尤其对于高端赛事的举行,其要求极为苛刻。赛事举行过程中,不但要求球会要有足够的球车和举办赛事的基本设施,而且要求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熟悉比赛的流程和提供高标准的服务。另外,还要求有足够数量的和能够熟悉高尔夫规则的球童,以帮助参赛队员提供规则上面的帮助。这些要求对于球会的运作能力是一个大的考验,高尔夫球球会自身的规模对于赛事的开发有一定的影响。
行业组织机构的职能存在局限性
中国高尔夫界缺乏协调高尔夫赛事发展的有效机构。目前唯一合法的与高尔夫有关的行业协会是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但因受到自身主管部门业务的局限,对赛事发展的指导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在本质上是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附属机构,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和部门特征,作为行业组织的职能被削弱,无法全方位为高尔夫企业发展服务;其次,现有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尽管在赛事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职能的局限使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很难真正代表高尔夫球会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利益,其结果是球场建设标准、产业发展所涉及到的政策等缺位;再次,高尔夫产业发展需要与各个不同行政部门(如国土资源部门、农林业部门、环保部门、地方政府)政策法规的相互协调。目前的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无论从对等原则还是代表行业的权威性,显然难以与产业发展所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协调。
高尔夫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
  2010年,朝向集团对高尔夫球场工作的从业者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高尔夫行业的快速发展引起的高级管理人员缺乏、人员流动性增大、管理人员被‘拔高’使用以及其他行业人员直接进入球场管理层等问题,需要引起行业的关注。”[5]高尔夫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如果一个球会的服务人员受教育水平较低,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从图三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尔夫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庞杂,基本都不是科班出身,甚至部分根本就没有专业,也就是说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如图中“其他类”(占比28%)。自2002年深圳大学首开国内高尔夫教育的先河,近年来,国内相继有92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高尔夫教育,如深圳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中国林业大学等,“我国高尔夫教育经过近10年的探索,基本上形成了从基本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到学历教育的多层次教育结构和从高尔夫运动管理、球场运作管理到草坪管理等专业的多学科的体系。”[6]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高尔夫教育仍然十分落后,表现在专业的游离和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大,培养模式单一等,很难系统的培养出高素质的高尔夫人才,最终也成为我国高尔夫赛事的发展一大瓶颈。
  (图三
资料来源:《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
我国高尔夫赛事开发的策略
利用“奥运效应”的契机,推动高尔夫赛事发展
  随着高尔夫这项体育运动的重归“奥运会”,我国对于高尔夫的发展逐渐重视起来。高尔夫进入奥运大家庭是个契机,对于我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例如在政策方面,2009年高尔夫被确定为下两届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后,国务院也随后以国发〔2009〕41号文的形式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细心的人发现,对高尔夫一贯使用的“禁止、严禁、限制”等词汇已经改换为“规范发展”了,这是“入奥”以来中央政府首次以正面的,积极地姿态提及高尔夫,对于我国的高尔夫运动而言,这是重大的利好信息。另外在竞赛方面,全国每年纳入中高协赛事体系的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大幅度增长,涵盖了国际、职业、业余、青少年等各个层次,创新推出“全国高尔夫球俱乐部联赛”、“中国女子职业巡回赛”、“中国男子职业巡回赛”、“业余系列赛”、“汇丰青少年系列赛”等,2009年赛事总奖金将近2300万美元。各类赛事的蓬勃发展和成功举行在加强项目普及、提高技术水平、增强项目的凝聚力、提高球会管理水平、发挥协会在项目发展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高赛事运作的市场化水平
  与国外许多赛事的举办相比,国内赛事的举办都是由中高协和球会等直接参与和决定的,而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高尔夫赛事的举办也应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中间商参办体制,这样既可以形成良性竞争,又可以使赛事的举办更加趋于规范化。目前以中信朝向高尔夫管理有限公司为主要代表的中国本土公司, 管理水平正在向世界优秀体育赛事管理集团靠拢, 正以积极的姿态推动中国高尔夫赛事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机构不但输送了高尔夫专业人才,还为我国高尔夫赛事的发展起到指导的效果,通过这些中间媒介的作用,推动中国高尔夫赛事的发展。因此,积极建立诸如此类的高尔夫赛事策划、管理机构等中间机构,将高尔夫赛事的运作放到市场环境中,辅以中高协等机构的协助,才更有利于赛事在中国的举办,使其逐渐走向成熟化,符合长远考虑。
积极探索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是一个产业健康发展的支撑力量。目前国内大型高尔夫赛事的举办,基本都是靠国外的专业机构进行运作。因此,培养高尔夫本土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高尔夫球场的维护、赛事的管理、运动技能的培训,包括高尔夫理论的研究,这些都需要有专门的人才进行研究。为此,我们要加快高尔夫教育研究,规范高尔夫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针对高尔夫教学的特点,进一步加快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探索我国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培养模式,即学校根据球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校企结合”培养模式,即学校与球会联合培养,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理论,球会则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和机会,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3+1”培养模式,即学生3年在学校学习,第4年则为实习或实践,如此等等。学校和球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肩负起为我国高尔夫的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责任。
  综上所述,高尔夫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虽然时间短,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国内的高尔夫赛事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我国高尔夫运动与管理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着高尔夫赛事的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利用高尔夫运动发展的有利因素,规避高尔夫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尔夫运动发展之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强我国高尔夫赛事组织的管理,大力开发高尔夫赛事资源,提高国内高尔夫赛事的影响力并树立其品牌效应,加大国内高尔夫赛事组织、策划、运作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尔夫赛事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国高尔夫运动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迟福林.高尔夫需要的不是审批是规划[N].南方体育报,.
  [2]安铁民.理性看待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09(3):151.
  [3]黄焱,李天保.高尔夫营销大误区[J].研究论坛,2007(2):3-6.
  [4]张新雄.旅游与球场联姻:中国高尔夫旅游市场成为投资热点[DB/OL]. .cn/golf//.shtml. 2003年 9月19日.
  [5] 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简本)[R].2011:10.
  [6]吴克祥,张弛.中国高尔夫高等教育的基础建设与实践[J].特区经济,2006,(2):375.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试析我国高尔夫赛事开发的制约因素与策略
日 15:13 来源:新浪博客
原标题:试析我国高尔夫赛事开发的制约因素与策略
  试析我国高尔夫赛事开发的制约因素与策略
  高尔夫是一项极具魅力,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比较广泛的体育运动项目,成为继足球、网球之后世界公认的第三大运动。随着1984年中国建立第一个高尔夫球会,我国的高尔夫运动发展迅速,高尔夫消费人群快速增长,高尔夫相关产业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涌现出张连伟,梁文冲,曾雅妮,张娜等一批优秀职业运动员,吸引了许多的国际大赛进驻中国,如欧巡赛,亚巡赛,世界杯等国际级的大型赛事,这些赛事对于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的高尔夫赛事起步较晚,相关研究较少,理论基础薄弱。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高尔夫赛事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何克服这些瓶颈对推动我国高尔夫赛事的发展和高尔夫运动的推广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尔夫赛事的发展历程
高尔夫赛事的起步阶段 (1984年―1995年)
  1984年,我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成立,并在次年建立了由9名男生和9名女生组成的中国第一支高尔夫球队;日至26日,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性高尔夫球赛――“中山杯”职业/业余国际邀请赛在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举行;1995年,VOLVO赛事管理公司首次将国际职业高尔夫赛事引入中国,举办了VOLVO中国巡回赛和VOLVO中国公开赛,标志着中国职业高尔夫赛事迈出了第一步。同年,第41届高尔夫世界杯在深圳观澜湖球会举行,为我国高尔夫赛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总体而言,我国在这一阶段尚处在高尔夫赛事发展的起步阶段,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很少举办国际级别的大型赛事,即使有少量的赛事,其影响力也较小,效果不甚明显,但是对于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意义深远。
高尔夫赛事的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2003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高尔夫球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也发现了高尔夫运动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各地的高尔夫球场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1995年至2000年更是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见图一)。高尔夫运动和球场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高尔夫赛事的快速发展,各类赛事的举办逐渐增多,如1999年,BAT中国职业联盟杯巡回赛产生,第1年共举行了六站;2001年的中国业余高尔夫球巡回赛在中山落幕,业余赛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一阶段,高尔夫运动和高尔夫赛事的快速发展,刺激了整个高尔夫行业的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当时高尔夫运动与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不健全,行业也缺乏规范的管理,该阶段高尔夫球运动及相关赛事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带有强烈的非理性色彩,高尔夫也为此在国内引来了一片骂声,中国高尔夫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图一
资料来源:《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
高尔夫赛事发展的高潮阶段(2004年--至今)
  随着高尔夫运动及相关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高尔夫赛事的发展到了一个高潮阶段。该阶段国内的高尔夫职业赛事虽然从2005年至2010年职业赛事的场次统计数据看(见图二),国内职业赛事处于不稳定发展状态,表现平平。与之相反,我国的高尔夫业余赛事,包括专业性业余赛事(如中信业巡赛、FGT巡回赛和别克俱乐部联赛)、商业赛事(如“沃德天翼杯”高尔夫邀请赛,“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杯”高尔夫邀请赛、方圆杯铜业精英高尔夫邀请赛等)、青少年赛事(如2010汇丰全国青少年高尔夫冠军赛、2011汇丰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公开赛、2010汇丰全国青少年高尔夫队际锦标赛等)则愈发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的加大了对国内举办的职业赛事、业余赛事和青少年赛事的监督管理,赛事总量逐年提升,赛事体系已基本搭建。然而,我国高尔夫赛事体系尚不完善,职业球手的生存状态和青少年球手的培养机制仍需要引起业界关注以及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
  (图二
资料来源:《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
高尔夫赛事开发的积极意义
高尔夫赛事开发对球会发展的意义
  我国高尔夫球运动始于1984年,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高尔夫运动发展迅猛。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高尔夫球场打球人数迅速增加,近年来每年平均增长为20%左右,而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尔夫人口年均增长35%左右[1]。经济学家迟福林[2]认为:中国潜在的高尔夫消费人群是2000万,2020年可能达到5000万。高尔夫消费人群的快速增长同时,如何提高球会的品质和影响以吸引广大的消费者成为各大球会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举办高尔夫赛事无疑是高尔夫球会提升品牌,整合球会资源的一个主要途径之一,在组织赛事的过程中,球会的软、硬件品质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如上海佘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作为一个2004年刚刚建成的年轻俱乐部,在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世界顶尖的高球赛事――汇丰冠军赛之后为世界所瞩目。2009年,俱乐部在《高尔夫大师》杂志08-09年度球场竞选的活动中,荣膺“十佳俱乐部第一”及“中国百家高尔夫球场第三名”的头衔,成为亚太区最佳锦标赛级球场(冠军)和“上海地标球场”。不难看出,通过“汇丰杯”的举办,已经让佘山高尔夫俱乐部从一个年轻的球会转变成一个能举办国际标准的锦标赛球会,其自身的球会品牌形象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高尔夫赛事的经济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型体育赛事的社会经济功能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高尔夫赛事也不例外。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高球赛事搭台,经贸交流唱戏”,这是高尔夫赛事经济功能的一种集中体现,举办赛事是在促进高尔夫运动普及和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还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高规格的赛事往往能吸引众多知名品牌的商业赞助,除直接服务于高尔夫运动的服饰球具厂商外,银行、汽车、奢侈品、保险公司等商业机构也慷慨解囊赞助高尔夫赛事,仅美国PGA的冠名权要价就已经超过了800万美金。除此之外,高尔夫赛事的电视转播对高尔夫产业的推动也是巨大的,如NBC、CBS和ESPN美国三大电视网为取得转播权每年向主办者支付的费用都高达数亿美元,两者联姻使得高尔夫赛事的经济效益达到了最大化。同时,举办高尔夫赛事对第三产业,如餐饮业、宾馆、旅游业和航空业等有极的促进作用。由于举办高尔夫赛事能带来巨大的综合经济效应,因此不仅是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频繁地举办大规模、高规格的高尔夫赛事,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开发城市,甚至一些内地城市也不遗余力地争取举办高尔夫赛事。
高尔夫运动对促进人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当今社会的工业化、信息化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疏远和隔离,给人们带来抵触、恐惧、烦闷和焦虑等心理障碍,各种“现代文明病”随之产生,如不及时有效遏制,“文明病”、“亚健康”将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2003年10月,全国范围内爆发了“非典”疫情,在“非典”期间,大多数公共娱乐场所被强制关闭,人们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高尔夫球场成为“非典”狂潮中的生命绿洲,成为那个特定时期内人们相互交往、放松身心的不多的几个去处之一。高尔夫运动是一项健康、阳光、文明的运动,具有抚慰身心、放松心灵、促进人际交往等功能,它不但让每一位参与高尔夫这项运动的人领悟高尔夫运动的精髓,并将高尔夫的“礼仪、自律、诚信、公平、友谊”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这一项运动的阳光、健康、文明的特性,并将其很好地融入社会文化和交往中,对促进人体健康、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社会都有积极的作用。
制约我国高尔夫赛事开发的因素分析
  3.1宏观因素
政府对于高尔夫发展采取的制约政策
  在我国高尔夫运动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对高尔夫运动及行业的管理政策法规尚不健全,出现了一些占用耕地、破坏生态和资源环境、球场运营不良等现象,针对这些不和谐的现象,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以制约。2004 年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 1号文件)《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指出:“我国高尔夫球场建设将暂缓立项和审批”。此项文件下达之后,我国各个城市很多球场的建设予以搁浅[3];在税收方面,日,国家开始征收奢侈品消费税,其中包括高尔夫球具和用品;国家对高尔夫球场按娱乐业征税,总税率达23%,而体育产业税是8%[4]。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认真落实新修订的禁止类和限制类项目用地的规定,特别要禁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高尔夫球场、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建培训中心等项目用地。”这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强硬的措施对于引导和规范我国高尔夫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在一定的程度阻碍了我国高尔夫赛事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高尔夫赛事发展的制约
  高尔夫是一项集健身,娱乐,交际于一体的体育运动,往往与当地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有关,经济发展的水平是高尔夫运动发展的基础。据《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统计,我国有一半以上的球场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省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中广东省是中国拥有18洞球场最多的省份,数量超过全国总数的20%。高尔夫赛事举办方和赞助商处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高尔夫的赛事往往在世界和国内一线品牌云集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举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相比之下,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高尔夫球场及球会的规模,以及一线品牌的数量都远远不及上述城市,主办大型的、高规格的高尔夫赛事自然就少,使得我国高尔夫赛事的举办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对于扩大高尔夫赛事的效应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高尔夫歧视”使大部分人对高尔夫误解
  中国的高尔夫产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且该项目的推广尚未能普及,普通大众对高尔夫的认知度不高。因为不了解高尔夫的乐趣和魅力所在,民众普遍对难以涉足的高尔夫球场充满了神秘和好奇,尤其许多影视作品一般将高尔夫球场作为反映奢侈、腐败的场景,致使人们或多或少地会将高尔夫球运动误解,如“腐败的温床”、“贵族运动”、“有钱人的游戏”等等,高尔夫运动精神和高尔夫文化尚未能深入人心,加之民众普遍认为参与高尔夫运动的门槛较高,导致了中国人传统观念中,还不太认可这一项运动,甚至对高尔夫运动产生诸多误解,这些观念的存在对高尔夫运动和赛事的推广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球会自身的规模
  高尔夫赛事的举办需要很多的前提条件,比如球会的硬件设施、球会的赛事运作能力、球会的承办水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等,尤其对于高端赛事的举行,其要求极为苛刻。赛事举行过程中,不但要求球会要有足够的球车和举办赛事的基本设施,而且要求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熟悉比赛的流程和提供高标准的服务。另外,还要求有足够数量的和能够熟悉高尔夫规则的球童,以帮助参赛队员提供规则上面的帮助。这些要求对于球会的运作能力是一个大的考验,高尔夫球球会自身的规模对于赛事的开发有一定的影响。
行业组织机构的职能存在局限性
中国高尔夫界缺乏协调高尔夫赛事发展的有效机构。目前唯一合法的与高尔夫有关的行业协会是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但因受到自身主管部门业务的局限,对赛事发展的指导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在本质上是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附属机构,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和部门特征,作为行业组织的职能被削弱,无法全方位为高尔夫企业发展服务;其次,现有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尽管在赛事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职能的局限使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很难真正代表高尔夫球会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利益,其结果是球场建设标准、产业发展所涉及到的政策等缺位;再次,高尔夫产业发展需要与各个不同行政部门(如国土资源部门、农林业部门、环保部门、地方政府)政策法规的相互协调。目前的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无论从对等原则还是代表行业的权威性,显然难以与产业发展所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协调。
高尔夫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
  2010年,朝向集团对高尔夫球场工作的从业者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高尔夫行业的快速发展引起的高级管理人员缺乏、人员流动性增大、管理人员被‘拔高’使用以及其他行业人员直接进入球场管理层等问题,需要引起行业的关注。”[5]高尔夫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如果一个球会的服务人员受教育水平较低,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从图三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尔夫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庞杂,基本都不是科班出身,甚至部分根本就没有专业,也就是说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如图中“其他类”(占比28%)。自2002年深圳大学首开国内高尔夫教育的先河,近年来,国内相继有92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高尔夫教育,如深圳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中国林业大学等,“我国高尔夫教育经过近10年的探索,基本上形成了从基本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到学历教育的多层次教育结构和从高尔夫运动管理、球场运作管理到草坪管理等专业的多学科的体系。”[6]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高尔夫教育仍然十分落后,表现在专业的游离和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大,培养模式单一等,很难系统的培养出高素质的高尔夫人才,最终也成为我国高尔夫赛事的发展一大瓶颈。
  (图三
资料来源:《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
我国高尔夫赛事开发的策略
利用“奥运效应”的契机,推动高尔夫赛事发展
  随着高尔夫这项体育运动的重归“奥运会”,我国对于高尔夫的发展逐渐重视起来。高尔夫进入奥运大家庭是个契机,对于我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例如在政策方面,2009年高尔夫被确定为下两届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后,国务院也随后以国发〔2009〕41号文的形式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细心的人发现,对高尔夫一贯使用的“禁止、严禁、限制”等词汇已经改换为“规范发展”了,这是“入奥”以来中央政府首次以正面的,积极地姿态提及高尔夫,对于我国的高尔夫运动而言,这是重大的利好信息。另外在竞赛方面,全国每年纳入中高协赛事体系的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大幅度增长,涵盖了国际、职业、业余、青少年等各个层次,创新推出“全国高尔夫球俱乐部联赛”、“中国女子职业巡回赛”、“中国男子职业巡回赛”、“业余系列赛”、“汇丰青少年系列赛”等,2009年赛事总奖金将近2300万美元。各类赛事的蓬勃发展和成功举行在加强项目普及、提高技术水平、增强项目的凝聚力、提高球会管理水平、发挥协会在项目发展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高赛事运作的市场化水平
  与国外许多赛事的举办相比,国内赛事的举办都是由中高协和球会等直接参与和决定的,而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高尔夫赛事的举办也应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中间商参办体制,这样既可以形成良性竞争,又可以使赛事的举办更加趋于规范化。目前以中信朝向高尔夫管理有限公司为主要代表的中国本土公司, 管理水平正在向世界优秀体育赛事管理集团靠拢, 正以积极的姿态推动中国高尔夫赛事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机构不但输送了高尔夫专业人才,还为我国高尔夫赛事的发展起到指导的效果,通过这些中间媒介的作用,推动中国高尔夫赛事的发展。因此,积极建立诸如此类的高尔夫赛事策划、管理机构等中间机构,将高尔夫赛事的运作放到市场环境中,辅以中高协等机构的协助,才更有利于赛事在中国的举办,使其逐渐走向成熟化,符合长远考虑。
积极探索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是一个产业健康发展的支撑力量。目前国内大型高尔夫赛事的举办,基本都是靠国外的专业机构进行运作。因此,培养高尔夫本土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高尔夫球场的维护、赛事的管理、运动技能的培训,包括高尔夫理论的研究,这些都需要有专门的人才进行研究。为此,我们要加快高尔夫教育研究,规范高尔夫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针对高尔夫教学的特点,进一步加快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探索我国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培养模式,即学校根据球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校企结合”培养模式,即学校与球会联合培养,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理论,球会则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和机会,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3+1”培养模式,即学生3年在学校学习,第4年则为实习或实践,如此等等。学校和球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肩负起为我国高尔夫的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责任。
  综上所述,高尔夫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虽然时间短,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国内的高尔夫赛事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我国高尔夫运动与管理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着高尔夫赛事的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利用高尔夫运动发展的有利因素,规避高尔夫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尔夫运动发展之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强我国高尔夫赛事组织的管理,大力开发高尔夫赛事资源,提高国内高尔夫赛事的影响力并树立其品牌效应,加大国内高尔夫赛事组织、策划、运作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尔夫赛事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国高尔夫运动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迟福林.高尔夫需要的不是审批是规划[N].南方体育报,.
  [2]安铁民.理性看待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09(3):151.
  [3]黄焱,李天保.高尔夫营销大误区[J].研究论坛,2007(2):3-6.
  [4]张新雄.旅游与球场联姻:中国高尔夫旅游市场成为投资热点[DB/OL]. .cn/golf//.shtml. 2003年 9月19日.
  [5] 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简本)[R].2011:10.
  [6]吴克祥,张弛.中国高尔夫高等教育的基础建设与实践[J].特区经济,2006,(2):375.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尔夫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