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作用经济带与道路联通的作用

当前位置: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见&A.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B.人们能够根据需要创造联系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D试题分析:题中材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体现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通过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故B项中“根据需要创造联系”的表述是错误的,不能入选;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故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运动有规律,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运动有规律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运动和静止的含义:
①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提示:辩证法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运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相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全面认识相对静止:①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②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提醒: (1)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2)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3)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为它是不可抗拒的。 (2)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提示: (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对物质含义的理解:
①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②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探究世界的本质:
发现相似题
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72850108835141438108228233927241055首页&&&中国评论&&&综合&&& “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模式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模式研究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期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一经提出,即引起国内和国际政界、商界与学界的高度关注。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落实方案。&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初衷和目标   
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从兴起、繁盛到走向没落,跨越了2000多年的历史。通常人们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西达罗马的大陆通道。丝绸之路作为欧洲文明、东亚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交融点,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上,欧亚大陆充满了血与火的经历,但只有古丝绸之路是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友好之路。为避免外界的不解和误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明确表示,古丝绸之路的价值和理念在于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国之所以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希望发掘古丝绸之路特有的价值和理念,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全球化的今天,把古丝绸之路的价值理念发扬光大,实现地区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中国发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初衷。
“丝路经济带”倡议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首先,它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中国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相对落后。为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减少东西部差距,2000年中央政府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尽管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实施十数年,效果并不尽善,东西部发展差距过大依然是困扰中国现代化全局的最大短板之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解决国内东、西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举措。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将会有大量的资源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在丝绸之路上将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引进产业、聚集人口,从而加快中西部的跨越式发展。目前中西部各省都在积极运筹,希望在建设“丝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带动和促进本地区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简单的升级版,其中蕴涵了更深更远的意义。“丝路经济带”倡议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寻求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前沿,且主要面向西方发达国家。从1999年到2012年,中国的前七大贸易伙伴始终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地区、韩国和台湾地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外部环境均发生巨大变化,发达国家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萎缩,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引起的连锁反应给中国带来了国际政治经济方面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新形势下,要改变以往过于依赖美日韩及东盟市场的被动局面,通过中西部地区扩大向西开放,加强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地区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金融合作,从而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是单纯的国内政策,而是为了促进中国与中亚、欧洲等地区开放合作的总体战略布局。从国际视角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落差巨大,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然而此地有横跨亚欧和与中国接壤的地理优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该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在空间上形成串联中外的轴线,成为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互惠互利、交流合作的纽带。从长期发展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进一步推动欧亚大陆各国的经济合作,促进各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变整个欧亚大陆的经济版图。
&二、丝绸之路计划的国际比较   
丝绸之路蕴涵的巨大精神价值和发展潜力引起域内外国家的兴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不同版本的丝绸之路计划不断被提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联合国的“丝绸之路复兴”计划、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俄罗斯的“北南运输走廊”等。
联合国的“丝绸之路复兴”计划。联合国是最早提出并推动实施复兴“丝绸之路”计划的国际组织。2008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起“丝绸之路复兴计划”。该计划由230个项目组成,执行期限为年,投资总额430亿美元,目的是改善古丝绸之路等欧亚大陆通道的公路、铁路、港口、通关等软硬件条件,使2000年前的丝绸之路重现辉煌。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中国在内的19个国家参加,拟建立6条运输走廊。包括中国至欧洲、俄罗斯至南亚,以及中东铁路和公路的建设体系等。
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日本本不属于丝路沿线,但从自身能源需要出发,早在1997年,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了以“丝绸之路外交”冠名的中亚外交战略。2004年日本重提“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将中亚五国及外高加索三国定为“丝绸之路地区”,并把该地区摆在日本新外交战略的重要地位。根据“丝绸之路外交”的构想,日本将从地缘政治考虑着眼,谋求在中亚和外高加索这个世界战略要地站住脚跟;同时从经济利益考虑出发,抢占这一储量不亚于中东的能源宝库,通过加强政治影响和经济渗透来争取该地区能源开发及贸易的主导权。
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2011年,美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设想以阿富汗为中心,在美国等国军队从阿富汗撤出后,由美国主导阿富汗战后重建工作,希望阿富汗邻国投资、出力而维护美国继续在欧亚大陆腹地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实际是以美国为推手,以阿富汗为中心,连接中亚、南亚,建立一个区域性地缘政治、经济结构,最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里边,要有美国的军事基地,用来围堵遏制中、俄和伊朗。
俄罗斯的“新丝绸之路”。针对美国将俄排除在外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俄罗斯曾多次将正在建设中的、由中国经过中亚和俄罗斯直抵德国杜伊斯堡,并连通欧洲铁路网和港口的“中欧运输走廊”称为“新丝绸之路”,并表示俄罗斯将在“新丝绸之路”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伊朗的“铁路丝绸之路”。2011年,伊朗称开始启动将伊朗铁路线通过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同中国铁路线连通的计划。这条铁路线被外界称为“钢铁丝绸之路”或“丝绸铁路”。
哈萨克斯坦的“新丝绸之路”项目。2012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外国投资者理事会第25次全体会议上宣布开始实施“新丝绸之路”项目。提出哈萨克斯坦应恢复自己的历史地位,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过境中心,成为欧洲和亚洲间独特的桥梁,在哈萨克斯坦主要的运输走廊上建立起统一的具有世界水平的贸易物流、金融商务、工艺创新和旅游中心。
但是,这些计划(除联合国的“丝绸之路复兴计划”外)突出的特点是,制订者本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思路构架蓝图,在很大程度上是强调自己的“连”和“通”,而对其他竞争者而言,却在某种程度上希望“隔”和“断”,目的是一方面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让竞争者边缘化。由于多种原因,这些计划或已停滞,或困难重重。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而言,从中得出的最重要借鉴是,有关各方应努力协调,找到彼此间利益共同点,只有兼顾地区各国的现实和长远利益,立足于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丝绸之路”的全面复兴。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区域合作的新模式   
丝绸之路横跨亚欧大陆,绵延10000多公里,途经近40个国家,辐射人口近30亿。“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应仅仅局限于中亚地区,还应包括南亚、西亚、中东欧和俄罗斯。历史上,古丝绸之路就分为北、中、南三线,将欧亚大陆众多的国家连接在一起。而今天,中国与欧亚大陆国家的合作日益密切,“丝绸之路经济带”可通过灵活的合作方式,将更多的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政治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开展合作顾虑很多,落实多边项目受到资金的制约,需要探索一条各方都能受益的合作方式。与欧盟的“竞争导向的一体化”安排不同,“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更注重依靠区域主体自身的文明特点、发展特征、资源与制度禀赋的优势来形成发展的合力,实践一种“合作导向的一体化”,而不仅仅是通过一套无差异或标准化的市场准入、税制、劳动力与货币规则来挖掘各自的竞争力。“丝路经济带”是一种创新的合作模式和有效途径,提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通过合作与交流,把地缘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的成果。“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充满活力,而且具备充足的制度与利益包容性。其制度上的包容性在于,用丝绸之路的理念和精神把该地区正在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合作整合起来,使他们相互连接,相互促进,加快各自发展。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当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更多的贡献,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领头羊”,在扩大本国经济发展空间的同时,实现与地区国家包括区域内其他大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对接,进而打造一个幅员辽阔的亚欧经济合作带,使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明确表示在经济带中不谋求大国地位,其他国家也不应谋求。“丝路经济带”不是“核心和边缘”的剥削型经济关系,也不是“依附与被依附”的不平等经济关系,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是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中国提倡新的义利观,多予少取,这与霸权国家所力推的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深层目的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必须向周边国家以及其他国家充分阐释这一观点,争取周边国家的更多信任和支持,避免“新殖民论”或者“势力范围论”的反弹。同时,“丝路经济带”是开放型合作带,欢迎区域外国家参与。“丝路经济带”也不排除与美欧大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内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境外建设应以中亚为重点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障碍和关键环节在国外,中亚地区应是现阶段合作的重点地区。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缘战略重要性突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使其成为大国力量和各种政治势力争夺的地区。100多年前,英国地缘政治专家麦金利曾预言,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的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的决胜点。无论从地缘和安全,还是资源和文化角度考察,中亚地区对中国都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亚地区已成为中国的核心利益区,是我国西北边疆的安全屏障和经贸、能源战略合作伙伴。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复杂变化,本地区国家既具备利用经济互补优势实现共同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外部势力渗透干涉以及“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等共同挑战,唯有加强合作,才能营造和平、稳定、安全的环境。进入2000年后,中国与该地区的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3300多公里的边界已全部划定,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不存在任何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2013年,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全面提升至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经贸合作规模增长上百倍,中国成为中亚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尽管“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广阔,包括众多国家和地区,由于中亚是中国向西开放的第一站,对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效应,理应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板块和核心地带。中国与中亚在“丝路经济带”合作的主攻方向包括以下三点。
打造中亚国际能源合作示范区。利用好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领域的互补优势和国家关系优势,抓住中亚国家期望同中国扩大能源合作的机遇,以积极进取、务实灵活的姿态参与该地区的双边能源合作及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能源合作,努力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加快提升石油战略储备水平。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框架下,中国与中亚继续拓展区域内公路、铁路、电力、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合作。双方可制订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单和投资指南,引导企业向重点领域和优先领域投资。
和中亚国家共同打造经贸合作区和开发区,形成相互依存的产业链。这种开发区不一定面积很大,但是它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双方共同需要的,能够引领当地的工业布局,解决当地的就业,并且能够使得财政经济腾飞。中国要像中心城市发挥“溢出效应”一样,让周边地区得益。&
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动手段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其手段是习主席提出的“五通”,即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政策沟通指的是无论是西部地区各省之间,还是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都需要重视和加强政策协调,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形成合力。
道路联通意味着需要更加注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与国家之间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互联互通为先导,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间建成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网、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网络,发展与中亚国家的资金流、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这是促进和帮助区域内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实现大区域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贸易畅通是国家之间深化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是贸易联系的紧密化、扩大化和便利化。贸易畅通需要增进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各国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中不断扩大贸易规模和优化贸易结构,在减少贸易摩擦和降低贸易壁垒中实现互利双赢。
货币流通是对外贸易以外经济联系深化的又一具体表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为中国与沿线各国的投资往来提供广阔空间。各国要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促进各国在经常项目下和资本项目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
民心相通是开展区域合作的民心基础和社会基础。与相关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更需要从软环境角度入手增进交流互信,重要的是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交融、价值观的理解和渗透,需要加强公共外交,推动地区国家间智库和媒体、消费者和企业、人才间的交流互通。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须贯彻务实灵活的合作方针,多种合作形式并举,“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合作深入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六、“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现有一体化组织关系   
“丝绸之路经济带”属于跨国经济带,其规模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带,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丝路经济带”与传统的区域合作模式的区别在于,传统的区域合作是通过建立互惠的贸易和投资安排,确立统一的关税政策,然后建立超国家的机构来实现深入的合作。而“丝路经济带”不是“紧密型一体化合作组织”,不会打破现有的区域制度安排。其实现途径是以战略协调、政策沟通为主的高度灵活、富有弹性的方式。“丝路经济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第一,避免出现“面条碗”效应。“丝路经济带”沿线已有多个区域性合作组织,存在多种区域经济合作方案: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一体化、美国倡导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欧盟的“新中亚战略”、土耳其倡导的“突厥语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合作理事会、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这些地区组织的一体化机制功能相近,却不能互相代替。“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上述地区合作方案的竞争者,而应与区域内已有的制度安排共同发挥作用,同时避免出现“面条碗”效应。
第二,未来中国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处理缺乏主导国与推进制度建设之间的平衡关系。国际区域合作的实践表明,缺乏公认主导国的一体化往往存在内部合作凝聚力不足问题。中国要设计如何在一对一合作的同时,展现多边合作体系下的领导责任的合作机制。从长远发展看,中国有可能成为新的区域合作的主导国,因此要有规则制订意识。不做制度安排不等同于不搞制度建设。国际上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实践表明,制度和法律建设十分重要。从操作层面看,中国可率先着手构建“丝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机制,系统推进该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第三,处理好与地区大国的关系。“丝路经济带”是大国角力的舞台,中亚与俄罗斯、南亚与印度都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政治与安全利益。俄国是欧亚大陆最具影响力的大国之一,印度是南亚大国,没有这些国家的共同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将十分困难。中国在该地区要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加强与这些国家在能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评论 Comments
我们尊重每位用户发言的权利,我们鼓励思想交锋,您的评论是最重要的内容,但请注意语言文明。
评论允许:字;已输入:字;剩余:
用户名:密码:
凡本网站转载的文章,均由原载媒体审核后发表,仅反映原作者自己的观点,不代表“第一智库”网站的观点。
中国-东盟基金·安邦合作项目
中信信睿·安邦合作项目
(安邦集团)北京安邦世纪国际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法律顾问:君合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证110923号陕西开放型经济发展与其丝绸之路经济带作用的思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页¥3.004页¥3.006页免费4页¥3.0031页免费 10页免费4页免费4页7下载券2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6页免费39页免费21页免费312页免费4页免费
陕西开放型经济发展与其丝绸之路经济带作用的思考|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日10:33&&&&&&&&
本报记者 杨光明 胡冰 李林森 吴海峰 杨占忠&&&&&&&&来源:金融时报
  金融助力丝路经济带建设,需具备战略视野和前瞻意识,不是将其简单理解为短期内金融资源甚至仅仅是信贷资源投入的大幅增加,而是基于国家和区域层面的战略规划,深入研究其未来可能在哪些领域带来全新的金融服务需求,还需哪些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基础设施和机构自身战略还存在哪些短板。立足长远,夯实基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抢占制高点。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给了青海难得的赶超发展机遇。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也必须要保护好环境,该如何谋划发展蓝图?青海作出了自己的战略选择:合作开放、绿色发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绿色通道”。民族文化多元、生态环境独特、自然资源富集,都是青海难得的优势。整合金融资源,围绕这些做文章,青海实现绿色发展大有可为。
  充分发挥甘肃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能源和产业基础等优势,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努力把甘肃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
  一系列政策的效应正逐步显现,金融资源加快向宁夏聚集。2013年末,宁夏社会融资规模664亿元,同比增加35亿元;金融生态持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连年倍增。今年上半年,全区金融机构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41亿元,是去年全年业务量的2.5倍。
  在霍尔果斯这个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中国的西部国门,口岸经济的独特优势以及金融创新带来的贸易便利,正吸引着中哈两国的客商在此云集,以此为辐射和带动,被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的伊犁州,进入到了产业布局升级、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本版图片均为丝路采访组摄)
  日,西安市举行丝绸之路电影节入城仪式活动,图为仿古入城仪式。袁景智 摄
  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透过国门从中方看哈方。靳斯慰 摄   制图:张乐
  青海撒拉族循化圣驼民族工艺品公司,传承撒拉族700多年民间刺绣技艺,初步形成了手工刺绣产业化、规模化。图为公司撒拉族员工正在加工刺绣工艺品。 杨光明 摄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并倡议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来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从中国、中亚到西亚及欧洲的区域大合作。随后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这将给沿线地区发展振兴,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丝路经济带中与我国接壤的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且与中国陆路联通,加大丝路沿线国家能源资源开发,既有利于双方合作共赢,也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由于历史、发展模式等因素影响,中亚各国重工业较为发达,轻工、纺织、食品等工业相对落后,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商贸合作方面具有广阔空间。与丝路沿线国家开展商贸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化解我国部分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商贸合作带来的货币流通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途径。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古丝绸之路沿线各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为各省金融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
  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集聚资金,充分发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金融支持作用。在当下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如何趋利避害,发挥金融核心支持作用,既能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又能合理规避风险,实现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丝路沿线各省正在进行着有益的探索。
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
需要合作理念和前瞻思维
人行西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郭新明 青海
要发展也要环境
本报记者 杨光明 胡冰 李林森 吴海峰 杨占忠
  建设丝路经济带新起点为陕西经济带来巨大机遇,将极大拓展陕西金融业的发展空间。随着陕西与丝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活动的活跃,必将对金融服务产生新的需求。
  根据习总书记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陕西省委、省政府在结合省情基础上,确定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定位,这为金融的介入和支持指明了方向。以合作理念和前瞻思维做好丝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中的金融支持工作,提升金融资源配置功效,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是打造丝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重要条件和保障。
  一、丝路经济带将大大拓展陕西金融业的未来发展空间
  打造立体交通枢纽,加快建设“陆空丝绸之路”,是陕西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的重要内容。陕西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区位优势十分突出。“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开行,西安至鹿特丹、西安至莫斯科的国际班列正在积极筹划。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口岸实现“72小时过境免签”,西安航空城实验区获得国家民航局批复,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航空枢纽和内陆空港城市示范区。西洽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农高会也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与投资洽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获得成功。陕西在丝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上取得了良好开局和积极影响。
  陕西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外需贡献度较低,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近40个百分点,2013年进出口总额刚刚突破200亿美元。经济结构决定金融结构,受制于外向型经济的不发达,陕西金融业务中仍然存在明显的外币和国际业务短板。建设丝路经济带新起点为陕西经济带来巨大机遇,将极大拓展陕西金融业的发展空间。随着陕西与丝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活动的活跃,必将对金融服务产生新的需求。同时,金融是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依托金融的支持,也必将为陕西丝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促进这一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二、金融助力丝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应秉持合作与前瞻理念
  一方面,要树立合作理念。丝路经济带连接亚太与欧洲两大经济区域,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巨大,即使在我国境内,各省区的资源禀赋、金融供求状况也各不相同,如果各自为战,则很可能陷入无序引资乃至恶性竞争的境地。金融功能的发挥,也应充分贯彻统筹规划、联动协作的思路。在国际层面,加强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统一经济空间以及海合会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沟通合作,注重发挥上合组织银联体等组织机构和货币互换机制的作用,并进一步开辟欧亚各国政府间金融合作的新领域,同时推动沿线国家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原则开展跨境业务合作。在国内层面,沿线各省区更应按照比较优势,加强行政协调,促进资源流动,营造有利于区域金融合作的良好金融生态。西北地区各金融机构则应在系统内合作、法人间合作、产业链合作等不同层面积极探索,通过银团贷款、委托代理、相互推介等方式,提升金融服务区域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效率。
  另一方面,要具备前瞻思维。金融助力丝路经济带建设,需具备战略视野和前瞻意识,不是将其简单理解为短期内金融资源甚至仅仅是信贷资源投入的大幅增加,而是基于国家和区域层面的战略规划,深入研究其未来可能在哪些领域带来全新的金融服务需求,还需哪些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基础设施和机构自身战略还存在哪些短板。立足长远,夯实基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抢占制高点。
  三、金融支持丝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应找准路径协力共进
  做好全面统筹规划,加强政策研究和平台建设。深入分析陕西金融业全面参与丝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制定金融专项规划,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向国家申请相关金融创新试点。丝路沿线国家在我国境内设置金融机构时,积极争取国家推介西安作为首选地,组建丝路经济带相关国际合作金融组织并将总部落户西安。在推动申报面向中亚的西安自由贸易园区基础上,尽早研究跨境支付结算、信用维护与披露、投资者保护与服务等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支持方案。以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中心建设为契机,打造向西开放的能源交易中心和结算中心。大力吸引金融机构入驻西安,推动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建设。增强欧亚经济论坛金融合作会议和浐灞金融高峰论坛的影响力与务实性,为金融支持丝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提供高端智力支持。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促进区域金融产业聚集。通过对金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增强整个区域金融层面的系统服务能力和稳健水平。加快推进西安以能源、科技、文化为特色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实现省市地方金融资源的整合重组,吸引民间和省外、境外资本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推进金融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成立国家层面丝路经济带战略发展基金,在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大力推广商业性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私募、创投、产业投资基金、互联网金融以及开发性金融等各类融资方式,健全资信、评估、担保、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市场,提高金融业在陕西经济中的占比,强化金融资源的聚集效应。
  找准切入点,推动陕西外向型经济腾飞与发展。围绕文化旅游、高新技术、油气开采、装备制造、基础设施、现代农业、教育培训等互补性、合作性较强的领域和行业,开发设计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风险可控的融资、支付、结算、理财等新型产品。着力打造面向丝路经济带的能源金融贸易中心,研究辐射丝路沿线的西部地区能源期货交易所建设。引进多元投资主体,积极探索“债券+股权”、PPP等共同出资、共同受益的资本运作新模式,推动矿产资源证券化,撬动丝路沿线地区优势资源。创新人民币金融产品,拓宽人民币跨境使用空间,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满足陕企对外贸易和投资、跨境电子商务、国际汇兑中规避风险、保值增值、贸易融资的多元化需求,推动陕西与丝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活动中实现人民币计价,在向西开放战略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地处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拥有“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和流经六国的澜沧江均发源于此。青海既是北半球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又是我国重要的珍稀物种繁衍地和世界高原种质基因库,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十分重大。
  然而,青海同样也是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五分之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在全国倒数几名的欠发达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给了青海难得的赶超发展机遇。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也必须要保护好环境,该如何谋划发展蓝图?青海作出了自己的战略选择:合作开放、绿色发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绿色通道”。
  人行西宁中支调研认为,民族文化多元、生态环境独特、自然资源富集,都是青海难得的优势。整合金融资源,围绕这些做文章,青海实现绿色发展大有可为。
  助力民族用品走出国门
  在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青海伊佳民族用品有限公司一楼厂房里,数千平方米的工作区域记者只看到寥寥可数的巡视工人,而一台台电脑刺绣设备正自动运行,快速地在穆斯林帽原料布匹上绣出各色图案。这是一家拥有资产3.5亿元、员工950名、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的民族用品龙头企业。
  该公司生产部部长马海龙告诉记者,公司1998年从一个小作坊起步,目前已是我国最大的穆斯林民族用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穆斯林民族帽、阿拉伯长袍、礼拜毯等民族系列产品。公司已在沙特、阿联酋、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6个国家设立了经销部,产品95%出口丝绸之路上的穆斯林国家和地区。
  记者了解到,公司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农行青海分行的大力扶持。多年来,农行青海分行累计为公司注入信贷资金2000万元,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火热,同样繁忙起来的还有循化县圣驼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他海日。记者在公司见到他时,他刚从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捧回了优秀传承人展示奖。他告诉记者,公司的撒拉族手工刺绣品在行业内小有名气,产品远销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前几天,公司获得招商银行西宁分行50万元信用贷款,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下一步,公司还打算再贷款300万元扩建厂房。
  地缘优势和历史渊源,使青海这片土地成为中西方文化、农耕和游牧文化的交融地带,在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方面与中亚国家接近,其中青海撒拉族文化与土库曼斯坦相近,70%的语言相通。这些,是架起交流金桥的宝贵资源,也是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民族和文化优势。在金融的大力支持下,藏毯、唐卡、清真食品等特色民族产品正从青海走出国门,走向更多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开发“高原明珠”经济潜力
  青海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高原明珠,流域包括40多条河流,土地总面积接近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早在2008年,青海省就启动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工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然而,一扇门被关上时,一定会有另一扇门打开。青海湖原生态、多样性和独一无二的自然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游者纷至沓来,带来滚滚财源;周边味道鲜美、无污染的高原生态畜牧产品,常年供不应求。青海省明确提出,把环青海湖地区建成全省生态旅游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示范区。
  记者一行从西宁出发,向西北驱车100多公里,来到位于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在这片3.4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湖泊、雪山、草原、丹霞等多种地形地貌,旅游资源丰富;草地畜牧业是当地主导产业和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人行海北州中支行长白建俊介绍,该中支针对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先后出台了《海北州金融支持农牧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金融机构支持海北州文化和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引导金融机构着力增加对饲草基地建设工程、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截至今年9月末,全州累计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畜产品加工等农牧业各类贷款17.7亿元,农牧业地区生产总值达12.1亿元;全州旅游业类贷款余额2.68亿元,其中累计向祁连玉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放贷款7700万元,支持其在旅游景区建设四星级宾馆等旅游服务设施,提升了海北州生态旅游服务水平。
  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九曲黄河第一弯处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同样也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金融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人行黄南中支行长钱光明介绍,当地金融机构积极开发和创新信贷产品,支持热贡艺术品加工集散地发展建设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为拓宽农牧民群众致富渠道创造了条件。
  打造绿色能源战略基地
  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东郊的茫茫戈壁上,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一个接着一个,一望无际。目前,已有26家企业54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在格尔木东郊和南郊建成,全部实现并网发电,一个西部“太阳城”正在崛起。
  格尔木是青海的缩影。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拥有极其丰富的太阳能和水力发电资源,开发好这些绿色能源,对于青海实现绿色发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绿色通道”非常重要。这一点,青海的金融机构看得十分清楚。能源产业投资大,回收期长,这方面的信贷业务,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国家开发银行占据了优势。
  “整个青海光伏产业项目的贷款,80%是我们做的。青海分行的光伏贷款占整个国开行系统光伏贷款的26%左右。”国开行青海分行行长吴江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
  以“家国情怀”浓厚著称的国开行人,对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能源安全问题理解深刻,近几年一直积极支持青海省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产业快速发展。
  在光伏发电方面,该行先后支持了一批典型的光伏项目。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共支持青海省太阳能发电项目72个,装机容量229万千瓦,累计承诺贷款205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46.1亿元,贷款余额133.8亿元。
  吴江表示,未来,国开行青海分行还将继续支持青海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等项目,努力将青海打造成为新丝绸之路上的绿色能源基地。
为“两区”战略提供金融支持
本报记者 冷秋 蒋难 陈伟忠 叶松
  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构想中,宁夏提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战略。这其中金融应如何作为?记者一行带着这个问题来到宁夏采访。
  “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区’建设赋予了宁夏先行先试的优势,金融部门要积极作为,力争使宁夏成为中阿金融合作示范区。”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胡文莲告诉记者。
  在贺兰山脚下一望无际的葡萄园里,在云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的戈壁滩上,在碧波荡漾的沙湖之畔,记者在一路采访中,仿佛听到宁夏金融部门围绕“两区”战略,强化金融政策指引、加大信贷投入、创新服务方式的铿锵脚步。
  强化政策指引
  加强货币信贷政策与区域发展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对于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支持“两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翻开由人行银川中心支行会同宁夏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制定的《关于金融支持宁夏“两区”建设的意见》,其内容涵盖了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深化金融创新、加大信贷投入等各个方面,提出了12条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对接宁夏“两区”建设,为金融机构支持“两区”建设提供了明确而全面的政策指导,得到了宁夏自治区政府的重视和肯定,并被转发执行。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阿经贸论坛搭建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大平台,中阿博览会建立起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大通道。中阿经济贸易投资活动的日益频繁,既为宁夏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提供了条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更好地发挥跨境人民币业务对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2014年,人行银川中支制定了《关于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助推我区向西开放的意见》,提出了丰富跨境人民币业务种类、有效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水平的24条措施,迅即被宁夏区政府批转,进一步充实了金融支持“两区”建设的政策体系。
  一系列政策的效应正逐步显现,金融资源加快向宁夏聚集。2013年末,宁夏银行业资产总规模增长15.5%,社会融资规模664亿元,同比增加35亿元;金融生态持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连年倍增。今年上半年,全区金融机构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41亿元,是去年全年业务量的2.5倍,业务范围覆盖24个国家(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增长,对促进宁夏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向西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大资金投入
  已经是11月初,午后的阳光仍然那么强烈。在中卫市东郊,一辆辆挖掘机、打桩机正在加紧施工,这片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即将竖起一排排厂房。中卫市正华丽转身成为西部的云基地。
  宁夏金融部门持续跟踪云基地项目进展,积极寻找对接点。目前,云基地项目承建公司自有资金较足,尚未向金融机构提出融资需求,但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正式启动后,融资需求预计在100亿元左右,金融机构将予以强力支持。
  近年来,宁夏信贷投放保持了较快增长,截至今年6月末,全区人民币贷款余额4330亿元,同比增长17.9%,同比增幅居全国第九位;上半年新增贷款405亿元,同比多增74亿元,创10年来最高水平。
  据人行银川中支副行长刘艳介绍,金融机构及时跟进“两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对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给予了优先支持。
  如果你夏季来到中卫环香山地区,就会看到这个十年九旱的戈壁滩上,漫山遍野长满了西瓜。宁夏素有“塞上江南”、“西部粮仓”的美誉,农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全区80%的耕地面积、85%的畜禽养殖基地、76%的养殖水面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枸杞产销量占全国60%以上,牛羊肉、乳制品和葡萄酒品质优良。为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人行银川中支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政策工具,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放。截至今年6月末,全区累放支农再贷款91亿元,余额81.4亿元;累计办理再贴现43.6亿元,余额21.68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47倍。
  释放改革红利
  “两区”战略的实施,对金融服务产生了很多新的需求,特别是在建设中阿金融合作试验区过程中,需要深化金融改革,释放更多金融政策红利。宁夏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沈左权认为,目前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贸易额已突破2000亿美元,但金融领域的合作还很少,宁夏在建设中阿金融合作试验区、探索中阿金融合作路径方面有显著优势和发展空间。
  据介绍,建设中阿金融合作试验区,主要构想是引进阿拉伯金融机构,建立中阿产业投资基金;引进阿拉伯国家金融机构在宁夏设立分支机构,并参股宁夏地方银行;鼓励有条件的宁夏金融机构在阿拉伯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在宁夏地方银行设立中国-阿盟跨境货币业务中心,争取国家同意在宁夏注册的银行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允许在银川综合保税区注册的企业设立人民币离岸账户。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人行银川中支和外汇局宁夏分局积极构筑有利政策组合,研究制定了《关于外汇管理支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指导意见》,积极配合做好“两区”建设和中阿经贸交往的相关外汇支持,引导资金重点投向新材料、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在直接投资、企业外债等主要资本项目实现以登记为核心的管理新框架,提升了便利化水平。
  宁夏自2011年首次获批500万美元短期外债余额指标后,指标逐年增加,今年又获得了6000万美元指标,预计可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近500万元。跨境担保外汇管理新规自今年6月1日起实施后,外汇局宁夏分局积极指导企业向境外筹借1.2亿人民币贷款,有效缓解了宁夏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服务贸易外汇改革后,废止了49项行政审批文件,银行业务办理时间由原先20分钟以上缩短为5分钟,国际收支业务实现了网上申报,企业单笔业务即可节约交通费30~50元。今年前8个月,宁夏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4%,已高于去年全年进出口总额。
  金融支持宁夏“两区”建设目前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需要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在完善金融组织服务体系、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允许宁夏在金融领域先行先试。
“口岸经济”点亮丝绸之路经济带
本报记者 李文龙 石润梅 靳斯慰 任爵一
  中哈合作中心是世界上第一个跨境经济贸易区和投资合作中心,国务院赋予了其特殊的优惠政策。合作中心的建设,也为边境线长达2000多公里的伊犁,打开了对外贸易的大门。在中国向西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中,伊犁口岸经济的潜力和优势正在凸显。   
  “错过深圳、错过浦东,别再错过中哈合作中心。”每一个人进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都会看见这块醒目的标牌。
  在霍尔果斯这个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中国的西部国门,口岸经济的独特优势以及金融创新带来的贸易便利,正吸引着中哈两国的客商在此云集,以此为辐射和带动,被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的伊犁州,进入到了产业布局升级、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独具特色与潜力的“口岸经济”
  中哈合作中心坐落在层峦叠嶂的雪山脚下,这块由横跨中哈两国通道相连形成的封闭区域内,分布着免税店、小商品城、购物中心、皮草城等多个国内外商品交易厅。在中方大型贸易商场里,不仅有国内的工艺品、地毯等有民族特色的商品,国外的手表、指南针、法国香水等也随处可见。几个哈萨克斯坦的姑娘在丝绸店和玉器店里流连忘返,不时地与店主讨价还价。免税店的店主告诉记者,因为这里的商品要比合作中心外便宜,所以特别受欢迎,为了吸引国外顾客,他还特地学会了说俄语。
  临近中午,合作中心外仍有很多人和货物排队等候着进入中心进行民间贸易。络绎不绝的人群、满载而归的包裹,霍尔果斯进出口贸易的繁荣从边境互市的活跃中可见一斑。
  在丝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下,霍尔果斯这个通关历史长达133年的百年商埠不断焕发出活力。统计显示,月,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为1617.7万吨,贸易额为130.5亿美元。便利的交通优势无疑是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中哈边境线上的一张示意图一目了然地表明了霍尔果斯的地理位置,其处在亚欧大陆桥我国最西端,在国内既是兰新铁路的终点,又是连霍高速公路的终点,与哈萨克斯坦隔河相望,一个箭头如同满弓的箭一样,直指中亚和欧洲市场。借助“黄金通道”的优势,近年来该口岸进出口货物的种类不断增多,国内的机械机电,马来西亚、韩国的转关过境货物量,均出现了快速增长。
  不仅如此,中哈合作中心还是世界上第一个跨境经济贸易区和投资合作中心,国务院赋予了其特殊的优惠政策。合作中心的建设,也为边境线长达2000多公里的伊犁,打开了对外贸易的大门。在中国向西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中,伊犁口岸经济的潜力和优势正在凸显。该州已确立了以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
  带动产业新布局
  在中哈两国边境交界处,不断有载满集装箱和货物的卡车往来,车辆经过安检之后,就进入了霍尔果斯口岸。口岸连接着国内外市场,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也吸引着产业聚集。
  包括中哈合作中心在内,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近几年来的入驻企业和就业人员越来越多,同时依托中亚市场,其产业形态正由单一贸易向生产、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延伸。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与其他园区是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伊犁州商务局一位人士介绍说,该开发区正在建成面向亚欧市场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发展差别化、特色化的轻纺、棉纺、家纺等纺织产业。在把霍尔果斯建设成为面向中西亚和欧洲地区的纺织服装出口加工区的同时,在配套园区推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园、民生工业示范基地、民生坊、专业合作社等平台建设,以广泛吸收伊犁本地劳动力就业。
  为充分发掘对外贸易的潜力,伊犁州的外贸企业孵化成长工程已开始实施,一批具有国际营销能力、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型外贸企业不断涌现。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伊犁州的进口资源加工、出口产品组装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一批进出口加工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随之出现。
  伊犁州经信委油区办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伊犁州境内民族与邻国民族民俗语言相通,其地缘和人文优势,使得这里的特色轻工、地毯、刺绣等产品在中亚有很大市场,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型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推进,同时促进了就业。在伊犁州围绕对外贸易展开的产业布局中,煤炭、金属冶炼、石油石化、机械装备制造均是重点发展的产业。
  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也围绕伊犁产业布局的需求而进行。“我们重点支持符合中西亚、欧洲市场的食品、轻纺、服装产业为主的轻工制造业。”工行伊犁州分行副行长温勉辉表示。
  经办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
  从外部看,工行合作中心支行的营业点与中心外的网点并无不同,但其安全门上方的屏幕上却显示出特殊之处,不断滚动提示着办理哈萨克斯坦坚戈结售汇业务享受的汇率浮动优惠。目前入驻合作中心的已有中、农、工、建、交5家银行机构,除去日常业务外,它们还承载着一项特殊职能,就是经办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
  人行伊犁州中支副行长高策介绍,试点银行开展的业务种类主要有,吸收境外银行同业存款、吸收境外非居民存款、人民币境外融资专用账户融资业务等。截至2014年9月末,试点银行累计开立人民币NRA账户84个,人民币境外融资专用账户16个,各类人民币账户资金余额78.95亿元。建行合作中心支行已利用境外资金累计投放人民币项目前期贷款9000万元,支持合作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在境外企业人民币NRA账户资金担保下为境内企业发放贷款6400万元。如此合作中心内银行服务已从结算扩展到跨境融资和跨境担保。
  日,建行合作中心支行成功办理了第一笔坚戈外卡收单业务,哈萨克斯坦的居民到合作中心刷本国银行的银行卡,POS机商户就可以直接收到人民币,解决了商户与顾客之间的现金结算和外币兑换问题,这标志着人民币与哈萨克斯坦坚戈DCC货币转换试点成功。日,哈萨克中国银行正式在哈萨克交易所挂牌,开展人民币对坚戈的兑换业务,这是哈国境内第一家人民币清算行,打通了跨境人民币的回流通道,也为该行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提供了便利与支撑。
围绕三大平台 推进六大工程
本报记者 杨光明 李常武 胡冰 李林森 吴海峰 刘音妤
  甘肃地形狭长,区位特殊,东连陕西、通中原腹地,西接天山南北、直达中亚西亚,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今年5月份,为充分发挥好甘肃作为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和商阜重地的作用,推进甘肃与中亚西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甘肃省率先印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这也是全国省级层面出台的第一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方案。
  方案提出,充分发挥甘肃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能源和产业基础等优势,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努力把甘肃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
  为有效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重点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政策支持。研究制定了《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意见》,《意见》涵盖了总体要求、支持重点、外汇管理、融资渠道、基础设施、保障机制共5项内容、21条具体措施,明确提出了六大重点支持行业和领域。要求各金融机构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以三大战略平台为建设重点,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优势,通过增设贷款规模、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及提供银团贷款、新型债务融资、财务顾问等方式,努力做好对交通、物流、能源、旅游文化等重点领域以及兰州新区等区域增长极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工作。
  资金支持。资金不足是制约甘肃段建设的瓶颈。为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兰州中支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及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等手段,督促金融机构贯彻落实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金融机构做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不断增加对交通、能源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兰州新区等重点发展区域的信贷投入,努力满足甘肃段建设的有效信贷需求。前三季度,累计投放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270.97亿元,并对达到考核标准的49家金融机构执行倾斜的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24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执行了定向降准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1740.5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在充分发挥银行信贷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兰州中支大力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研究制定了《扩大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支持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意见》,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商协会、省政府金融办签署了“借助银行间市场助推甘肃省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积极支持辖内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票据等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募集资金。截至今年9月末,甘肃省已有18家金融及非金融企业通过交易商协会注册登记,累计发行债券1380.3亿元,其中仅今年前三季度就有10家非金融企业累计发行债券255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加44亿元,有效缓解了甘肃交通、能源等领域融资难题。
  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大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汇管理 支持甘肃涉外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甘肃省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从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大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大重点涉外经济领域支持力度、强化金融外汇服务和支持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等多个方面,出台了多项具体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金融机构综合运用出口信用贷款、保理、票据贴现、押汇贷款、对外担保等方式,支持省内企业在石油钻采和炼化设备、数控机床、电子产品、特色农产品等方面积极开拓“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市场,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和对外承包工程、农业实用技术转让、农副产品加工贸易。
  为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金融支持工作,全省各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做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开办银团贷款等方式,努力为甘肃段各个重点领域建设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和优质高效金融服务。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向总行额外争取专项信贷规模97.78亿元,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争取到新增信贷规模12亿元。前三季度,各金融机构累计向交通、新能源、仓储物流等领域发放中长期贷款737.3亿元,其中铁路、公路等交通领域发放贷款140亿元。
  为支持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兰州新区发展,各金融机构在增设机构网点的同时,在金融创新、信贷规模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政策倾斜。国家开发银行总行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兰州新区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兰州新区建设的重点内容、融资模式和保障措施。截至9月末,兰州新区已有10家金融机构主体,各项贷款余额达到57.2亿元。
  为解决当地金融人才短缺的问题,省金融办两年前就已经从全国发达地区引进60多名专业人才到地方挂职,今年引进的110名专业人才目前已经到位,从而实现了全省县市高级金融专业人才全覆盖。
  针对当地金融业近几年存在的问题,一些商业银行建议,在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同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增强一盘棋意识,对重大项目可采取联贷、银团贷款等方式。同时,由于当地金融机构服务能力较弱,产品机制创新普遍不足等,要想办法多渠道满足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融资需求。
  人行兰州中支有关人士表示,今后的重点工作是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各项金融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密切关注、研究各方面进展情况,加强监测,及时总结,提升金融服务经济带建设的能力,同时为总行提供有关情况和决策参考。&
相关附件: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