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试卷有关跑的动作分析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 第8章 动作分析[运动解剖学]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 第8章 动作分析
作者:tian&&&&
来源:运动解剖学课程网站&&&&
点击数:12825&&&&
更新时间:&&&&
文章录入:
&【学习目标】掌握骨骼肌力量性练习和伸展性练习的解剖学依据,掌握肌肉工作的规律及影响肌力和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掌握多关节肌理论、环节受力分析法、动作分析理论。能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学习和体育实践。授课方式:网络多媒体课件&【基本要求】1基本掌握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和肌肉工作性质分类。 2了解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和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3了解环节受力分析法。 4掌握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5基本会对体育动作进行分析。 【基本概念】 1原动肌: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动力作用的肌群。 2对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 3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附着骨的肌群。 4动力性工作:肌肉收缩能引起运动环节的位置发生变化,而肌肉的长度亦有所变化的这种肌肉工作。 5静力性工作:可使身体各环节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的这种肌肉工作。 6克制工作:动力性工作的一种,又称向心收缩。此工作的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大于阻力矩,肌肉缩短,动点向定点*拢。 7退让工作:动力性工作的一种,又称离心收缩。此工作的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小于阻力矩,肌肉紧张,但是渐渐的被拉长,动点与定点逐渐分离。 8单关节肌:只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 9多关节肌:其肌腹或肌腱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 10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其中一个关节发挥作用后,对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这种现象。 11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多关节肌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动拉长后,其余关节就不能被充分拉长的这种现象。&【重点难点】 1肌肉在运动中的不同作用。 2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的特点和相互作用。 3肌肉工作的分类。 4确定原动肌的方法。 5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训练方法。&【思考练习】 1根据肌肉在动作中的协调关系分为哪几类肌群?概念如何?并举例说明 。 2按肌肉工作性质分为哪几类工作?概念如何?并举例说明。 3单关节肌与多关节肌的概念如何?各有何特点?并举例说明。 4动作分析一般分为哪几个步骤?试详述之? 5试详述环节受力分析法。 6试分析原地侧向推铅球推球出手阶段,持球上肢和躯干的动作(以右手持球为例)。 7试分析排球正面屈体扣球击球阶段,击球上肢和躯干的动作(以右手击球为例)。 8试分析引体向上时引体阶段上肢的动作,并比较正握和反握的效果,并说明原因。 9试分析立定跳远蹬地时下肢的动作。 10试分析正脚背踢定位球,将球踢出时下肢的动 作 。&课 程运动解剖学授课对象 四年制本科 体育教育专业教 师 田振军职 称 教& 授讲授方式 理论课大 班学 时 54学时实验课小& 班学 时18学时使用教材 《运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动作分析 【基本内容】
肌肉的工作分析&一、肌肉工作及协作关系 每一个动作,都是在许多肌肉的参与下完成的。这些肌肉在运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的成为原动肌,有的成为固定肌、中和肌或对抗肌。 (一)原动肌 & 在完成某一动作中起动力作用的肌肉称为原动肌。它们的收缩是完成动作的原动力,是分析研究动作的主要内容。根据原动肌所起作用的主次,又可分为主动肌和副动肌。如伸肘关节 的主动肌是肱三头肌,副动肌则为肘肌。 (二)对抗肌 &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成为对抗肌。例如,作屈肘关节(弯举)运动时,肱二头肌是原动肌,而起伸肘作用的肱三头肌则为对抗肌。 & 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动作的改变而变化的。例如,在做伸肘运动(俯卧撑)时,肱三头肌又成为原动肌,而肱二头肌则成为对抗肌。如果原动肌和对抗肌同时收缩,则可使关节固定。 (三)固定肌 & 当肌肉收缩时,其拉力可使该肌所附着的两块骨发生相向运动。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动点骨(运动骨)的作用,就需要有其他肌肉来固定原动肌的定点骨(支撑骨)。这些 对支撑骨起固定作用的肌肉称固定肌。例如,在做负重弯举(屈肘)时,就需要固定上臂,那些 固定上臂的肌肉就是固定肌。 (四)中和肌 & 如果原动肌对动点骨具有多种功能,为了有效的发挥其中的某种功能,就需要有另外的肌肉来抵消那些不必要的功能。这些用来抑制原动肌多余功能的肌肉就是中和肌。 例如:髂腰肌有使大腿屈和旋外的作用,其屈的作用可使大腿向前迈。而外旋的作用,则可产生“外八字” 脚的步态。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就需要大腿的内旋肌(如臀中肌前部) 来抑制髂腰肌的旋外作用,此时的臀中肌前部就起着中和肌的作用。 二、肌肉工作的分类 & 肌肉工作可分为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两大类。 (一)静力性工作 & 静力性工作也称支持工作,这类工作可使身体各环节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如燕式平衡、马步站桩等动作。 & 静力性工作的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等于阻力矩。肌肉紧张但长度不变,又称肌肉的“等长收缩”。 (二)动力性工作 & 肌肉收缩能引起运动环节的位置发生变化,肌肉的长度亦有变化。动力性工作又可分为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两种。 1克制工作: 又称向心收缩。这种工作的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大于阻力 矩,肌肉缩短,动点向定点*拢。绝大多数体育动作属于此类工作,例如,负重弯举的上举 阶段。 2退让工作: 又称离心收缩。其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小于阻力矩,肌肉紧张,但是渐渐的被拉长,动点与定点逐渐分离,例如,负重弯举的下降阶段。 三、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 根据肌肉跨过关节的数量,可分为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一)单关节肌 & 单关节肌只跨过一个关节,一般比较短而粗,作用力集中在一个关节、收缩力大,如三角肌、胸大肌、臀大肌等。 (二)多关节肌 & 多关节肌的肌腹或肌腱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节,一般较单关节肌长。如果多关节肌只对一个关节起作用,则比较有利,发力大,关节运动幅度也大,这是它比单关节肌优越的地 方。但是,多关节肌也有其缺点,主要是“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1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 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其中一个关节发挥作 用后,对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主动不足。例如,在髋关节处于后伸位时,再做小腿屈的动作会感到困难,屈的幅度大减,这是骨后肌群主动不足的表 现。再如,在屈腕的情况下,再屈指就会很困难。因此,在单杠大回环时,当身体摆向前方 时,腕关节屈度就会增大,如果不及时调整握杠手腕的角度,就会脱手掉出去。原因是当腕 关节屈的角度大了,由于前臂前群肌的主动不足而使手指松开。在训练新手时要特别注意这 个问题。 2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 当多关节肌已在其中一个关节被拉长后 ,在其余关节就不能被充分拉长,这种现象称多关节肌“被动不足”。例如,当膝关节伸直时,大腿 在髋关节处屈的程度就会大幅度减小,这是骨后肌群被动不足的缘故。 了解了多关节肌的特点后,在设计体育动作时和运动实践中,应尽量避免多关节肌的“主 动 不足”和“被动不足”问题,使多关节肌的力量或伸展性集中在一个关节上,以取得较大的 运动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的情况下训练肌肉,以提 高肌肉的工作能力。 (三)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的协作关系 & 在一个关节周围,往往同时配布有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它们互相协作,取长补短,以 利于完成动作。比如,单关节肌发力集中,效率较高,但收缩幅度有限。而多关节肌一般较 长,在运动幅度方面可以弥补单关节肌的不足。 四、确定原动肌的方法 (一)方法介绍 找原动肌最精确的方法是肌电图或动态应变仪法即用电子仪器―肌电仪或示波器把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生物电流及其变化描记下来,不但可以确定完成某动作的原动肌群,还可明确它们收缩持续的时间和收缩强度。 另一种方法是观察肌病患者的动作,患肌做不出的动作,可以反证正常肌肉的功能。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正常解剖学中有关肌肉功能的知识(三角肌可以使肩关节外展;大收肌可以使髋关节内收等)。 不过在运动实践中往往有这种情况,即同样是髋关节屈曲,不一定都是髋关节屈肌在收缩用力,例如跑步时髋关节屈,是屈髋肌在收缩用力;在落地缓冲时髋关节屈,却是伸髋肌在收缩用力。同是髋关节屈曲,原动肌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群,是由于环节受力情况不同,所以要正确分析动作,需要掌握环节受力情况。 (二)环节受力分析法 环节运动是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环节的力可分为内力和外力两大类。内力主要是肌力;外力包括重力、摩擦力、器械弹力、介质阻力和来自他人(对手)的肌力等。内力总 是与外力一起作用才能引起环节运动的。所以,只有分析环节的受力情况才能找出原动肌。环节受力分析法分两步: 第一步指出完成动作时的关节活动状态,必要时可采用录象机、电影机甚至光电摄影法记录下来。例如做正握单杠引体向上时,肩带做下回旋、肩关节做伸、 肘关节做屈、桡尺关节做旋前、腕关节和指关节做屈等。 第二步是分析环节受力情况即肌力和外力(重力)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1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 环节本身的重量或其他物体作用在环节上的力都 是外力。它与肌力相抗衡时即作用方向相反。此时,环节运动方向若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而 与肌力方向一致,就说明肌力大于外力。这时完成动作的原动肌是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的 肌群。即环节做屈的运动,屈肌是原动肌;环节做外展运动,外展肌是原动肌。例如举重中的起立,环节的运动方向向上,杠铃和体重的作用方向向下(图8-2举重),则起立时的原动 肌 是臀大肌(伸髋)、股四头肌(伸膝)和小腿三头肌(足跖屈)。又如投篮(图8-1投篮)也是这样。 2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 又有两种情况: (1) 环节运动速度快,原动肌 是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同侧的肌群; (2) 环节运动速度慢,原动肌是位于环节运动方向反侧的肌群。 例如打锤(图8-3)是肩胛骨下回旋、肩关节内收和伸,锤和手臂的重力也是使肩胛骨下回旋、肩关节内收和伸,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由于打锤的动量要大,环节旋回的速度要快,即锤的下落速度超过它的自由下落速度,因此原动肌是肩带下回旋肌(菱形 肌、胸小肌、肩胛提肌)、肩关节内收和伸的肌(背阔肌、胸大肌、肩胛下肌)。又如乒乓 球的正手向下削球,也是这样。 图8-3打锤时的原动肌(肩部) && 图8-4双杠支撑慢落下成屈臂撑的原动肌 再如在双杠上做双臂屈伸身体缓慢下降时(图8-4)是肩关节做外展和伸、肘关节做屈 的运 动,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这时的原动肌是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相反侧的肌群, 即使肩关节内收(上提躯干)的胸大肌和背阔肌、伸肘的肘三头肌。又如落地缓冲中(图8 -5)原动肌是伸髋肌、伸膝肌和足屈肌。 图8-5落地缓冲 。&第二节 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一、运动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目的和任务 (一) 分析的内容 运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涉及的内容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在完成动作中的特点与规律。但主要是分析人体各部分运动环节之间的机械 运动规律,即骨、关节、骨骼肌的运动规律。 (二)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对运动动作的分析,能了解和掌握正确动作姿势的关节、肌肉运动的机械规律,确立动作的规范,并运用其理论去指导教学和训练,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教 学和训练水平,为鉴别合理的技术动作提供形态学依据,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技术动作的辅 助练习手段。 二、动作分析步骤 (1)根据关节运动变化划分动作阶段,并描述身体姿势。 (2)分析各阶段中各个关节的运动变化。 (3)分析使各关节运动的原动肌、固定条件及肌肉工作性质。 (4)对动作作出评定并提出改善的方法。 三、整体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举例 (一)俯卧撑 (图8-6) 1动作阶段的划分: 两上肢伸直,手和足共支撑于地面,身体伸直俯卧成一直线,臀和腰不得蹋陷或弓身,可 分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 图8-6 俯卧撑 2各阶段关节的运动,原动肌肌肉工作分析 (1)上升阶段:肩带前伸,前锯肌、胸小肌在近固定条件下完成动力性向心工作,肩关节屈 ,肘关节伸,桡腕关节屈,则由胸大肌、肱三头肌、前臂屈指、屈腕肌在远固定条件下完成 动力性向心工作。 (2)下落阶段:肩带后缩、肩关节伸、肘关节屈、桡腕关节伸,上述各肌在远固定条件下完成动力性离心工作。 & 在各阶段中,颈、腰、背、髋、膝保持伸直,踝关节背屈,是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髂腰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完成静力性工作。 3分析讨论: (1)此练习可发展前锯肌、胸大肌、肱三头肌的力量,还可以训练夹肌、腹直肌、髂腰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的控制能力。 (2)此练习是利用人体的重力进行训练的,体重由手和足两处支撑点来承担,因此采用不同姿势加高手或足的支撑高度,调整手和足承担体重的比例就可减小或增大俯卧撑的难 度,以适应不同对象的需要。 (二)途中跑(图8-7) 跑是一项周期运动,进行解剖学分析时,主要分析半个 周期腿的动作。 1动作阶段:可分为蹬地、摆动、着地支撑三个阶段。 2关节运动和原动肌工作分析: (1)蹬地:以左腿为例,当重心线超越支撑面开始到脚尖蹬离地面为止,原动肌有臀大肌,股后肌群,股四头肌、小腿后群肌,在远固定条件下从上而下依次收缩,使骨盆后 倾,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跖屈、跖趾关节屈,完成向心工作,在骨盆后倾的同时,左侧臀中 肌等在远固定条件下收缩,且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共同使骨盆绕支撑腿髋关节垂直轴向左回 旋,即完成“送髋”动作。 (2)摆动:从蹬离地面开始到大腿下压前止,腾空后依*下肢蹬伸的惯性,下肢继 续后摆,并屈膝、髋关节屈肌被拉长,为大幅度前摆作准备。之后屈膝前摆大腿,髂腰肌、 股直肌、缝匠肌等在近固定条件下使髋关节屈,完成向心工作,同时右侧腹外斜肌、左侧腹 内斜肌在上固定条件下使骨盆绕腰骶关节垂直轴向右回旋。 (3)落地支撑: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准备着地和着地支撑。 & 准备着地:是大腿向前上方摆到最高点起到足着地止。要求大腿积极下压,小腿顺势自然前摆,踝关节背屈,并使脚沿弧线加速扒地,着地点在离重心投影点不远处。原动肌是 臀大肌、胫骨前肌,在近固定条件下完成向心工作。 图8-7 跑的连贯动作 着地支撑:是从足着地起到重心线将超越支撑面止,这时髋关节屈、膝关节屈,踝关节背 屈,但不强调膝关节缓冲。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在远固定条件下完成离心工作。 3分析讨论: (1)后蹬的目的是获得较大的水平速度,因此蹬离角要小,要求踝关节灵活性要好。 (2)落地支撑时髋、膝微屈,蹬离时伸髋、伸膝幅度也不大,这样可以保持重心起浮小,基本在一水平线上。蹬地的原动肌中主要起作用的是小腿后群肌和股后肌群,因此可采 用半蹲负重起立练习等。 (3)摆动阶段有两个技术关键,即“屈膝前摆”和“积极下压”。“屈膝前摆”时髋关节伸、小腿伸、但不强调小腿前摆,因为过早前摆会使足着地远离重心垂线,支撑反作用 阻力大,减小水平速度,因此要在这一阶段后二分之一左右,以翘足尖的形式,边下压边拉 小腿;使脚沿弧线加速下扒着地。 (4)摆臂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提高两腿的摆动频率和幅度,前摆时上臂屈稍 内收,由胸大肌、三角肌前束在近固定条件下完成向心工作;后摆时上臂伸稍外展,由背阔肌、三角肌后束在近固定条件下完成向心工作,摆臂时肘关节始终保持屈曲位,是肱肌、肱 二头肌等完成的静力性工作。 (5)跑是全身性运动,对心血管系、呼吸系都有较高的要求,通过跑的练习可以增强这些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跑的过程中要求呼吸与动作很好的配合,有节律地进行呼吸。 (三)原地纵跳 (8-8) 图8-8原地纵跳 1动作阶段:可分下蹲、蹬离两个阶段。 2关节运动原动肌工作分析: (1)下蹲:脊柱屈,两上肢伸直后摆,是腹直肌、背阔肌等在近固定条件下完成的向心工作。脊柱伸肌、肩关节屈肌被拉长,为蹬离时脊柱伸、上臂上摆准备条件,同时在重 力作用下髋关节、膝关节屈、踝关节背屈,使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被拉长,为蹬 离时原动肌作大幅度收缩做好准备。 (2)蹬离:脊柱伸,两上肢伸直上摆,是竖脊肌、胸大肌等在近固定条件下完成向心工作,由于环节向上运动,增加了对地面的压力,因而人体可以获得较大的支撑反作用力 ,与此同时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后群肌依次收缩,并依次使髋关节伸、膝关节伸、踝关 节跖屈、跖趾关节屈,它们是在远固定条件下完成的向心工作。 3分析讨论: (1)体操、跳高、跳远、篮球、排球等许多项目都要求有较强的弹跳力,原地纵跳正是发展它们弹跳力的有效手段。 (2)不同专项,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运动幅度不同,原动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例如体操空翻的弹跳力是足跖屈起主要作用,原动肌以小腿后群肌为主;而抢篮板球的弹跳力是伸髋、伸膝肌起主要作用,原动肌以臀大肌、股四头肌为主,所以不同专项在使用纵 跳训练弹跳力时,应注意改变形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页面执行时:0.344 秒访问统计: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
nginx/1.4.7点击:6237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中国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课件,欢迎大家下载!其他有关课件下载:运动解剖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运动解剖学---第十章
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高校篮球专项学生技术动作运用中肌电变化与膝关节损伤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高校篮球专项学生技术动作运用中肌电变化与膝关节损伤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分析各个动作的运动学特征以及主要肌肉用力特征,找出各动作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肌肉,从而找出造成膝关节损伤的原因,针对各种原因制定相关专项训练方法。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调查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男性膝关节损伤率高于女性;髌骨劳损和软化、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和十字交叉韧带损伤是损伤的主要类型,性别之间损伤类型无差异;导致损伤的主要技术动作类型有突然变向、突然制动、冲抢篮板和急停跳投等;从运动员场上位置来看中锋队员膝关节损伤的比例较大,前锋队员次之:运动疲劳、准备活动不充分和训练比赛时的冲撞等是造成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
2.运动员在篮球运动不同动作中膝关节周围起主要作用的肌肉各不相同,男子运动员在变向跑动作中为股内侧肌、臀大肌中部和股外侧肌,女子运动员为阔筋膜张肌、臀大肌上部和腓肠肌内侧头;男子运动员在后转身动作中为臀大肌上部、腓骨长肌和股直肌,女子运动员为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和臀大肌中部;男子运动员在急停跳投动作中为股内侧肌、臀大肌中部和股直肌,女子运动员为臀大肌中部、阔筋膜张肌和股外侧肌;男子运动员在侧身切入上篮动作中为腓骨长肌、腓肠肌外侧头和腓肠肌内侧头,女子运动员为股内侧肌、腓肠肌外侧头和臀大肌上部。
3.运动员在篮球运动不同动作中膝关节周围各肌肉的激发速度也有所不同,在变向跑动作中激发速度较快的肌肉为股直肌、腓骨长肌、腓肠肌内侧头、阔筋膜张肌和股外侧肌等;在后转身动作中为腓肠肌外侧头、半腱肌、股二头肌、臀大肌中部和股内侧肌等;在急停跳投动作中为股二头肌、半腱肌、阔筋膜张肌、腓肠肌外侧头和腓肠肌内侧头等:在急停跳投动作中为股外侧肌、半腱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等。
4.在变向跑、行进间后转身、急停跳投和侧切上篮四个动作中男运动员膝关节最小角度为86.72±20.05°,最大角度为129.88±15.72°,女运动员膝关节最小角度为86.13±16.74°,最大角度为145.13±12.65°,与最佳伸膝角度45.4°-56.7°之间有较大差距,因此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5.改善下肢肌肉力量,预防膝关节损伤的力量训练方法主要有静力性练习、动力性练习、等动收缩练习、超等长练习以及电刺激训练方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G841;G807.4【目录】:
摘要5-7ABSTRACT7-111 前言11-12 1.1 选题依据11-12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2 文献综述12-21 2.1 有关膝关节损伤方面的理论研究12-20
2.1.1 膝关节的损伤类型12-13
2.1.2 篮球运动员场上位置的不同与膝关节损伤的关系13
2.1.3 体重与膝关节损伤的关系13-14
2.1.4 性别差异与膝关节损伤的关系14
2.1.5 膝关节损伤的内在原理14-16
2.1.6 导致膝关节损伤的技术动作类型16-17
2.1.7 膝关节损伤的时间特征研究17
2.1.8 训练年限对膝关节损伤影响17-18
2.1.9 关于膝关节损伤原因的理论研究18-20 2.2 膝关节解剖图20-21
2.2.1 膝关节周围韧带解剖图20
2.2.2 膝关节周围肌肉解剖图20-2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22 3.1 研究对象21 3.2 研究方法21-22
3.2.1 文献资料法21
3.2.2 问卷调查法21-22
3.2.3 专家访谈法22
3.2.4 实验法22
3.2.5 数理统计法224 结果与分析22-53 4.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22-29
4.1.1 膝关节的损伤情况调查结果22-23
4.1.2 膝关节的损伤类型调查结果23-25
4.1.3 导致膝关节损伤的主要技术动作25-27
4.1.4 不同场上位置篮球运动员的损伤统计27-28
4.1.5 导致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原因的统计结果28-29 4.2 实验计划29-32
4.2.1 实验目的29-30
4.2.2 测试对象30
4.2.3 实验仪器与设备30
4.2.4 测试动作30-31
4.2.5 测试程序与方法31-32 4.3 篮球运动几个动作过程中各肌肉的肌电变化情况32-44
4.3.1 变向跑动作过程中各肌肉肌电变化情况33-35
4.3.2 后转身动作过程中各肌肉肌电变化情况35-38
4.3.3 急停跳投动作过程中各肌肉肌电变化情况38-41
4.3.4. 侧身切入上篮动作过程中各肌肉肌电变化情况41-44 4.4 篮球运动几个动作过程中各肌肉的激发顺序44-47
4.4.1 男女运动员变向跑动作中各肌肉的激发顺序44
4.4.2 行进间后转身动作中各肌肉的激发顺序44-45
4.4.3 男女运动员急停跳投动作中各肌肉的激发顺序45-46
4.4.4 男女运动员侧身切入上篮动作中各肌肉的激发顺序46-47 4.5 膝关节角度与膝关节损伤的关系47-48 4.6 针对膝关节损伤制定的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方法48-53
4.6.1 肌肉力量训练方法的问卷调查结果48-49
4.6.2 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49-50
4.6.3 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50-52
4.6.4 等动收缩练习方法52
4.6.5 超等长收缩训练方法52
4.6.6 电刺激训练法52-535. 结论与建议53-55 5.1 结论53-55致谢55-56参考文献56-59附录59-63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立君;魏朝晖;付凯;;[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6期
史清钊,姚鸿恩;[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马明非;黄泰源;牟春蕾;;[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王奎,刘建红,周志宏,方芳,宋刚;[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孙浩;[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朱宏伟,孙幼君;[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李亮;杜世锋;;[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2期
仇雅英;[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沈黎明;万宇;;[J];红河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李希水;[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华立君;[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占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韩学民;申海军;郑兵;;[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叶菁;周志辉;冷波;;[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宫兵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宋元平,储庆桂,王淑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鲁建仁;曹宜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王艺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黄静珊,马宝林;[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汪云星,左从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庞毓恩,屈红林;[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霍子文;郭义军;;[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谢云;;[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张莉清;刘大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王三保;刘大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林莹晓雪;;[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李竹青;;[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郭义军;刘大庆;张莉清;张斌南;;[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胡法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张霞;许奎元;徐玄冲;董德龙;;[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杜建辉;;[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阮青松;[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崔冬冬;[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舒盛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漆振光;[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韩夫苓;[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冯瑞;[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郭芳;[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袁芳;[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张莹;[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松;[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解进;[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青;[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张苗;[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刘岩;[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杨文明;[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周国魁;[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赵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李圆圆;[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李晖;[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静宜,孙卫星,王伟平,陆一帆,周英男,李国盛,谭赓,赖柳明;[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卢鼎厚,韩世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王力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年S1期
李建设,王立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孙守正,白二宇;[J];体育教学;1989年01期
王保成,李鸿江;[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姚鸿恩,荣湘江;[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史清钊,姚鸿恩;[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刘贵宝,严力,杨春怀,刘宪国,孙若渔;[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陈上越;[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浩;;[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04期
卫永军;;[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S2期
王春明;;[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7期
庞俊鹏;;[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年01期
董如豹;杨兴龙;;[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1期
郎健;王长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罗丽娜;;[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叶献丹;[J];浙江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徐伟宏;汪学红;;[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8期
,苗凤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善芬;雷咏时;周继和;李宁;;[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付强;邹亮畴;朱征宇;;[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王富鸿;;[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张秀丽;刘卉;刘学贞;;[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邵岩;;[A];山东体育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李继辉;;[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许俊君;郭俊人;;[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金赟;沈富麟;孙正卫;;[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许启明;方瑞祥;将建成;叶飞;陈树生;高传安;;[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王誉燕;;[A];贵州省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潮安县凤塘中学
苏少华;[N];潮州日报;2010年
河南油田第十中学
王延文;[N];中国体育报;2001年
福如海;[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赵栋;[N];健康报;2006年
济南工人医院 张乾;[N];大众卫生报;2005年
玄勇;[N];河北日报;2006年
陈凌馨;[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程飚;[N];健康报;2006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黄学超;[N];健康时报;2006年
刘平;[N];中山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鉴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胡宗祥;[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程志山;[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王向东;[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叶伟;[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马莉;[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仰红慧;[D];上海体育学院;2005年
周兴龙;[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赵焕彬;[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马祖长;[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辛初明;[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陈绪林;[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武志东;[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何杰;[D];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
李泊霖;[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徐小敏;[D];苏州大学;2010年
春潮;[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梁浩;[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王珂;[D];首都体育学院;2013年
张海军;[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耐久跑动作要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