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式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测试技术论文

数字集成电路电流测试技术研究--《湖南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数字集成电路电流测试技术研究
【摘要】:集成电路(IC)被生产出来以后要进行测试。IC测试贯穿在IC设计、制造、封装及应用的全过程,被认为是IC产业的4个分支(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IC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瓶颈。有人预计,到2012年,可能会有多达48%的好芯片不能通过测试,IC测试所需的费用将在IC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的总费用中占80%~90%的比例。
工业界常采用电压测试和稳态电流(I_(DDQ))测试来测试数字CMOS IC。电压测试包括逻辑测试和时延测试两方面的测试内容,前者验证IC的功能是否正确,后者验证IC的时间特性是否正确。电压测试方法可以检测出大量的物理缺陷,而且比较简单,速度较快。但是,由于电压测试所使用的故障模型存在局限性,而且测试常常不能全速进行,因此一般来说,电压测试只善于验证电路的功能。与电压测试相比,(I_(DDQ))测试更善于检测由于生产过程中的细微偏差而导致的一些“小”缺陷,它的最大优点是能大幅度地降低测试数字CMOS IC的费用,提高它们的可靠性。但是,(I_(DDQ))测试除不能检测那些不导致(I_(DDQ))增加的缺陷或故障(如串扰故障)之外,还受到深亚微米技术的挑战。
瞬态电流(I_(DDT))测试是一种从供电回路,通过观察被测电路所吸取的瞬间动态电流来检测故障的一种方法,被认为可以检测出一些经电压测试和(I_(DDQ))测试所不能检测的故障。这种方法作为传统的电压测试和(I_(DDQ))测试方法的一个补充,正逐渐受到研究领域和工业界的关注。
(I_(DDT))测试研究虽然进行了近10年的时间,但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很多,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本研究采用基于积分的平均电流分析法来研究(I_(DDT))测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性工作。我们定义了单周期(I_(DDT))平均值的概念,通过SPICE模拟,分析了(I_(DDT))平均值与输入信号变化斜率之间、与负载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上跳变计数模型,并给出了一个计算,(I_(DDT))平均值的公式;对(I_(DDT))测试在逻辑级进行测试生成的可行性做了初步研究,发现(I_(DDT))测试可以检测开路故障、时延故障,以及冗余故障,约有25%的开路故障是(I_(DDT))可测的;仔细分析了电路中产生冒险的原因,提出了一个基于贝叶斯优化算法的“健壮性”很强的(I_(DDT))测试生成算法,使得逻辑门的实际时间延滞即使在其标称值的±50%范围内任意变化时,所生成的测试向量仍然有效,使(I_(DDT))测试向实用化推进了一大步;设计了一个启发式(I_(DDT))测试生成算法,大大缩短了测试生成所需的时间,但故障覆盖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有待进一步完善;作为(I_(DDT))平均值计算公式的应用,我们估计了数字CMOS IC的峰值功耗,与模拟结果相比,误差小于±15%。
本文所做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的支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5【分类号】:TN407【目录】:
ABSTRACT9-11
第1章 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11-20
1.1 集成电路的发展11-12
1.2 集成电路的分类与制造工艺12-13
1.3 集成电路设计13-16
1.3.1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13-14
1.3.2 现代集成电路设计方法14-15
1.3.3 硬件描述语言15-16
1.4 集成电路测试16-19
1.4.1 测试的作用16-17
1.4.2 测试分类17-18
1.4.3 测试方法18-19
1.5 本文章节安排19-20
第2章 数字集成电路测试技术概述20-29
2.1 测试仪20-21
2.2 测试生成21-23
2.3 故障模拟23-24
2.4 响应分析24-25
2.5 可测试性设计25-27
2.6 测试面临的挑战27-29
第3章 数字集成电路电压测试与电流测试方法29-47
3.1 电压测试29-35
3.1.1 故障模型30-31
3.1.2 逻辑测试31-33
3.1.3 时延测试33-35
3.2 稳态电流(I_(DDQ))测试35-40
3.2.1 I_(DDQ)测试的作用36-37
3.2.2 I_(DDQ)测试的有效性37-39
3.2.3 I_(DDQ)测试方法39-40
3.3 瞬态电流(I_(DDT))测试40-46
3.3.1 I_(DDT)测试试验40-41
3.3.2 传感器及检测电路41-42
3.3.3 测试响应分析42-44
3.3.4 测试生成44-45
3.3.5 全速电流测试45-46
3.4 本文所做工作46-47
第4章 瞬态电流测试可行性研究47-61
4.1 平均瞬态电流的概念47-51
4.1.1 逻辑门的瞬态电流47-48
4.1.2 平均瞬态电流(I_(DDT))48-49
4.1.3 I_(DDT)与信号陡度的关系49-50
4.1.4 I_(DDT)与负载的关系50-51
4.2 I_(DDT)的性质51-54
4.2.1 逻辑跳变51-52
4.2.2 I_(DDT)与上跳变52-53
4.2.3 I_(DDT)与冒险53-54
4.3 故障检测实验54-56
4.3.1 可测试性测度54
4.3.2 故障检测实验54-56
4.4 基于BOA的I_(DDT)测试生成56-57
4.5 实验结果57-60
4.6 小结60-61
第5章 任意时延分配下的I_(DDT)自动测试生成61-74
5.1 测试向量生成准则61-64
5.1.1 时间延滞模型61-64
5.1.2 测试生成准则64
5.2 自动测试生成算法64-68
5.2.1 激活故障64-66
5.2.2 适应度函数66-67
5.2.3 算法描述67-68
5.3 算法初始化策略68-70
5.3.1 逻辑门的概率向量68-69
5.3.2 生成初始向量69-70
5.4 实验结果70-72
5.5 小结72-74
第6章 I_(DDT)自动测试生成算法研究74-90
6.1 瞬态电流通路故障模型74-76
6.1.1 瞬态电流通路74-75
6.1.2 瞬态电流通路故障75-76
6.2 D前沿的划分76-78
6.3 组合可控制性78-80
6.4 对FAN算法的改进80-83
6.4.1 激活故障80
6.4.2 电流差别最大化80-81
6.4.3 减少旁路的影响81-82
6.4.4 减少冒险的影响82
6.4.5 改进的算法结构82-83
6.5 实验结果83-87
6.6 小结87-90
第7章 CMOS数字电路峰值功耗估计90-96
7.1 引言90-91
7.2 计算原理91-92
7.3 估计方法92-93
7.4 实验结果与分析93-95
7.4.1 实验结果93-94
7.4.2 实验分析94-95
7.5 小结95-96
参考文献98-108
致谢108-109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和参加的主要工作109-11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鹏辉;颜学龙;;[J];仪器仪表用户;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田踪;[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温晓佩;[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刘晶;[D];苏州大学;2011年
仲伟杨;[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赵雪莲;[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邵晶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宁康;[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启建,邝继顺,张大方;[J];电子学报;2002年08期
牛小燕,闵应骅,邝继顺;[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年10期
朱启建,邝继顺,张大方;[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2年02期
赵著行,闵应骅,李忠诚;[J];计算机学报;1996年08期
魏小芬,邝继顺;[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生万;王浩;;[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王邦元,王年;[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范生万;;[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裴志军,国澄明,姚素英;[J];半导体技术;2002年11期
张永光,徐元欣,王匡;[J];半导体技术;2005年02期
杨有龙,吴艳;[J];兵工学报;2004年05期
李开灿,耿直;[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许静,郑忠国;[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龙腾,孙亚民,何佩琨,毛二可;[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郑建军,刘玉树,陈立潮;[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鹏;焦慧芳;贾新章;;[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江鹏;蔡惠智;季晓燕;;[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刘振;代进进;王毅;;[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焦慧芳;陈新军;张晓松;;[A];第一届中国微电子计量与测试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李绪志;;[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姜书艳;陈光■;宋国民;刘红;;[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李炜;刘政怡;吴建国;;[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邝继顺;汪昱;魏小芬;;[A];第十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焦慧芳;魏建中;王群勇;罗雯;阳辉;贾新章;;[A];第十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蔡烁;邝继顺;崔昌明;;[A];第四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弥;[D];浙江大学;2010年
王中锋;[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张建华;[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欧阳轶翔;[D];中南大学;2011年
吴铁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缑葵香;[D];天津大学;2010年
莫俊文;[D];天津大学;2010年
汤步洲;[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陈希祥;[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王体龙;[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陈科钻;[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黄海;[D];湘潭大学;2010年
罗嘉;[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刘珍珍;[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刘陶刚;[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高晓利;[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刘鹏飞;[D];吉林大学;2011年
高倩;[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刘哲;[D];西南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成立,王振宇,高平,祝俊;[J];半导体技术;2004年05期
林伟;付昌伟;;[J];微纳电子技术;2008年07期
李杰,谢巍,刘明业;[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陈勇;;[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冯建华,孙义和;[J];测试技术学报;2002年03期
赵宇红;周俊;马共立;;[J];电测与仪表;1997年01期
谭杰·霍夫纳,吴忠;[J];电测与仪表;2001年08期
陈小桥,刘爱荣,亓长军;[J];电测与仪表;2002年08期
马瑞骁;刘道林;于忠得;;[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吴凯,林争辉;[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福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3年
陈志强;[D];浙江大学;2006年
徐勇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王伟;[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朱彦卿;[D];湖南大学;2008年
吴聘奇;[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胡靖;[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启建;[D];湖南大学;2002年
吴正;[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钱立旺;[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牛小燕;[D];湖南大学;2004年
段军棋;[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张国礼;[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李景平;[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马秀莹;[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谢天助;[D];重庆大学;2005年
赵莹;[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郝叶军;詹惠琴;;[J];电子测试;2010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叶军;[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温晓佩;[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王星炜;[D];复旦大学;2010年
佟浩;[D];天津大学;2011年
方刚;[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陈凝;[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窦艳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闵应骅;[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9年02期
李立健,闵应骅;[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东辉,施映,林雨;[J];半导体学报;2002年11期
李万福;[J];半导体技术;2003年03期
玖;[J];电子产品世界;2003年08期
;[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3年03期
;[J];电子质量;2003年09期
强剑锋;[J];电子产品世界;1999年04期
辛鑫;[J];微电子学;1975年06期
吴天宝,陆慧梅,黄建文;[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王东辉,李刚,林雨;[J];半导体学报;2001年12期
;[J];电子质量;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成本茂;鞠艳秋;王红;杨士元;;[A];第四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白玉媛;杨士元;王红;;[A];第三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邝继顺;刘钦;尤志强;;[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逸舟/北京;[N];电子资讯时报;2004年
绿涛;[N];中国电子报;2003年
记者 梁红兵;[N];中国电子报;2005年
赵艳秋;[N];中国电子报;2003年
南通富士通微电子有限公司 曹清波;[N];中国电子报;2004年
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 张东 张生文;[N];中国电子报;2003年
梁红兵;[N];中国电子报;2004年
于凌宇;[N];中国电子报;2002年
;[N];中国电子报;2002年
于寅虎;[N];中国电子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邝继顺;[D];湖南大学;2005年
程绍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王伟征;[D];湖南大学;2011年
黄越;[D];江南大学;2012年
高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远东;[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吴杰;[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曾晓杰;[D];湖南大学;2007年
张鑫;[D];湖南大学;2005年
邓勤学;[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景国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方刚;[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基于PC机的总线式温度检测系统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集成电路测试技术论文-A novel scheme for application-dependent test..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论文-A novel scheme for application-dependent testing of FPGAs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基于PCI总线集成电路测试仪接口设计 (1)
11:31:01&&&来源:21IC
0 引言&&& 如今社会的正常运行已离不开集成电路产品,集成电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诸如,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农林自动化、电力等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集成电路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日趋专业化,逐渐形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独立并举、相互依持、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其中集成电路测试作为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和芯片封装的有力补充,推动了集成电路产业的迅速发展。集成电路测试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保证集成电路性能、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 目前广泛用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设备是由计算机软件控制,通过接口总线与硬件设备通信,能够代替测试人员的大部分劳动,也称为自动化测试系统(ATE)。其工作原理是:在计算机中使用测试软件编写待测芯片的测试程序,编写测试程序的过程就是利用程序语言实现对测试系统硬件资源的调度,将测试图形应用于被测集成电路的管脚;使用测试软件执行测试程序,这个过程需要计算机与测试系统进行通信,调用测试系统硬件电路的驱动函数,将控制命令经计算机的I/O接口发送至测试硬件相应的端口;测试仪硬件接口经过译码电路译码之后驱动硬件动作实现既定的测试功能;测试的数据结果通过计算机的I/O接口返回;计算机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判别,将测试结果进行显示、控制分选机对被测器件进行分选。1 及其接口的实现&&& 自动化集成电路测试系统(ATE)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 本设计的接口总线选用的是PCI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是一种由NI公司于1997年发布的基于计算机测量和自动化平台的一种全新的开放性、模块化仪器总线规范。PCI总线采用32位突发方式传输的局部总线,工作频率可达33 MHz,支持32 b/64 b的数据传输,并支持多总线主控和线性突发(Burst)模式传送,在理论上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32 Mb/s。&&& 目前国内外PCI总线接口实现方案主要有:采用专用的PCI接口芯片。采用专用芯片只需考虑用它来实现自己要求的功能,而不用考虑PCI芯片的内部结构,这样就缩短了设计时间,但灵活性较差,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利用IP核来实现PCI接口,利用基于PCI协议的IP核来实现PCI接口,这种设计开发速度较快,灵活性较好,但是IP核价格昂贵。采用FPGA实现PCI总线协议。采用CPLD/FPGA等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最大的优点在于灵活的可编程性,可以节约系统的逻辑资源,系统设计紧凑,方便系统更新,缺点是开发难度大,周期长,系统检验困难,且不具备通用性。本文设计了一种采用PCI专用接口芯片PCI9030实现PCI总线接口,并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完成复杂的时序逻辑控制和地址译码。该设计的特点是简化了硬件电路的复杂性,缩短了开发周期,通用性较好。其硬件连接框图如图2所示。
编辑:什么鱼
本文引用地址:
本周热门资源推荐
EEWORLD独家CAN总线式汽车组合仪表在线测试系统平台研究[专业:工程热物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CAN总线式汽车组合仪表在线测试系统平台研究[专业:工程热物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成电路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