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建成的国家级新区有哪些再生资源工业园区有哪些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 洞庭湖经济区 中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京ICP备号-1 主管: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 联系电话:11 法律顾问:湖南国纬律师事务所 地址:湖南长沙市八一路59号省科技厅大院产权交易楼四楼421室统计:
&&>&&>&&>& 赴重庆、成都、内江市等地考察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荆门商务信息2010年第36期) 发布机构:市商务局 生成日期: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索&引&号:/ 文&&&&号: &&&&&&&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国办发[2005]22号)文件精神,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2005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六部委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2006年商务部在4个直辖市和20个省会及省辖市开展了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试点工作。2007年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建设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等六部委印发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2007年第8号令),2009年商务部又在全国29个城市、11个集散市场开展了第二批试点工作。今年商务部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意见》(商贸发[号),拟启动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规范建设50个区域性集散市场,使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达到80%以上。我市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应该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尽快启动,全面展开。为学习借鉴第一、二批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方式和政策、措施等,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5月19日至26日,市商务局组织相关科室和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公司负责人等一行6人,赴重庆、成都和内江市考察了当地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庆、成都、内江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经验   在重庆、成都和内江市考察期间,通过座谈会、听取商务部门情况介绍、现场参观和实地考察,我们感到:上述地区在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以及规范市场管理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已经形成了以城市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分拣中心)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他们的具体作法对我们很有启发,许多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基本情况和具体作法   1、成立机构,强化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统一领导,重庆、成都和内江市按照各自的实际,均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和市商务局局长(商委主任)为副组长,市法制办、建委、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国土房管局、规划局、交通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环保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当地再生资源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领导、政策制订、工作推进、考核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为加强行业管理,三地均成立了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制定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规约》,参与行业发展规划和标准制订,增强了行业自律。   2、制定政策,加强指导。重庆和成都都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意见》。成都市政府转发了市商务局《关于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标准》和《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规范》等文件。重庆市公安局、市商业委员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废旧金属收购业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内江市政府出台了《内江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暂行办法》,并编制了《内江市再生资源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上三市还分别制定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培训创业就业计划,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对合格学员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3、部门配合,形成合力。重庆、成都和内江市都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成都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商务部门会同规划部门统一规划再生资源市场布局;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工作的指导。规划部门将再生资源市场纳入城市规划,负责再生资源市场的规划、选址定点工作,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市场点位。国土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市场用地指标的落实和土地报征工作,按规定组织市场用地指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公安部门负责对市场、回收网点经营户的日常治安检查,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工作中出现的收赃、销赃、窝赃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对再生资源回收专用车辆的通行给于支持。工商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经营的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经营秩序。城管部门负责查处再生资源市场、回收网点出摊占道经营等违反城市市容市貌管理规定的行为;加强对再生资源市场、回收网点周边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市场、回收网点建设项目的环评工作;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管。各职能部门按照市政府赋予的职能,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较好地形成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合力。   4、周密规划,强力推进。重庆、成都和内江市政府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制定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居民,培育市场,规范管理&的原则,实行了&五统一&(即统一网络标识、统一社区回收亭站制式、统一流动回收车辆样式、统一从业人员培训、统一市场建设标准)。在体系建设过程中,按照职能要求,把清理非法经营和不符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标准的回收站和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分拣中心、社区回收站亭等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并制定工作进度表,明确完成市场清理整顿和网络体系建设的时间和标准要求,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落实奖罚制度,强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在内江市我们还了解到,该市城区周围10公里过去被废旧回收大军包围,仅城区就有废旧回收经营户330户,主要从事废旧塑料、废旧金属、羽绒及毛发收购和粗加工,收购分拣后的废弃物随地燃烧,成天臭气熏天,粗加工场地周边污水横流,严重影响城区居民饮水卫生,几届政府均进行过整治,但治标不治本,成效不明显。近两年,内江市委、市政府转变工作思路,由单纯的整治转向引导规划产业发展,通过主动联系&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到该市建设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中心,把内江市再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再生资源产业打造成内江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此,他们对城区内无证的经营户采取了关、停、并、转的方式进行了整顿,对重新审核发证的80家废旧回收经营户实施了严格的规范管理措施,在市中心城区以外原已形成的再生资源回收集中区域征地5000亩,拟分期投入32亿元,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集散基地。在市场建设过程中,全市上下高度统一,各个部门通力协作,把该市场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对市场内200多户居民在18天内就全部拆迁完毕,市财政先期垫付的1000万元拆迁款全部发放到位,无一拆迁户上访。目前,该项目第一期工程800亩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在今年8月份建成投入使用。   5、强化管理,循序渐进。一是加强规划备案和《营业执照》的发放管理。在市区内经营再生资源回收的单位及个人按市商务局规划,由市工商局统一发放《营业执照》,再到市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二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在市区内从事再生资源经营收购网点统一由市供销社回收公司统一到市工商局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从业人员由市供销社回收公司统一招聘,并实行&五统一,四规范&管理。三是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作用,开展信息指导和咨询服务,搞好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   重庆市在推进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管理规范化进程中,主要采取了&清、管、堵&三管齐下的办法。&清&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前期市场清理整顿。重点清理无照流动摊贩和收购摊点;清理乱搭乱建收购摊点;清理偷盗和销赃摊点。&管&指强化经营管理力度,重点做好&五统一&。&堵&指强力堵塞收购点从事销赃、窝赃、收赃违法行为。较好地保证了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的规范有序化。   6、资金扶持、市场运作。重庆、成都和内江三地都始终坚持以&社区回收为基础,集散市场(分拣中心)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按照&统筹规划、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原则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坚持&改革、创新、开放&指导思想,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循序渐进&的原则,实行&四多&即: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投资主体、多种经营业态并存、多个部门参与的运作模式,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出台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建立了有利于该体系建设的公益事业引导扶持资金;对建设用地给予特殊照顾,并在信贷方面给予免息或财政贴息;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落实税收返还政策,享受有关税费优惠,在免征增值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免征地方所得税;鼓励相关企业进入再生资源行业,对长期使用再生材料的企业,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成都市规定:(1)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用地先租用,以后由各区、县(市)政府统筹后优惠租赁给投资建设业主。(2)各区、县(市)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专项促进资金。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竣工验收投入运营后奖励投资建设业主50万元,以场地租赁方式设立的社区网点验收合格投入运营后,租金每月补贴按中心城区、近郊区县、远郊区县分别为500元、400元、300元,补贴期限二年,每半年兑现一次。   (二)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重庆、成都和内江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作为加快当地建设新一轮发展的总抓手,从地域、产业、企业、社会四个层面全面推进。实践表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是促进科学发展的最重要途径,是促进调整结构的最有效方式,是增强发展后劲的最大亮点,是抢抓政策机遇的最佳手段。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四大变化&上:   1、思想观念之变。对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为了解决认识问题,当地市委、市政府着力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家庭,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画报、互联网等多种手段,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印发宣传品等培训活动,广泛宣传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先进典型,大力普及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知识,收到良好效果。目前,全社会共同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发展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动、人人行动的局面。   2、主导产业之变。重庆、成都、内江市立足本地城市,依托当地再生资源主打产品,形成了废塑化工、家电回收、废旧汽车、废金属、小五金、新能源(沼气)等支柱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了综合利用工、农业废弃资源和社会废旧资源等多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链条。   3、发展方式之变。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发展模式,发展方式逐步实现了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效益型转变,对当地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龙头效应、以点带面、依托社区、规范管理,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4、卫生环境之变。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为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而是城市环境卫生的优化、美化、人文化巨变。重庆、成都、内江市委、市政府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倡导垃圾分类收集和再生资源废弃物回收利用,对影响城区卫生环境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进行专项治理,近年来再生资源回收做到&无流动收购,无出店经营,无露天堆放&,城市卫生环境明显改善,成效显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重庆、成都、内江市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体会。我们认为尤其是以下几点十分重要:   一是政府重视,加强领导,是搞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强有力保证。当地市委、市政府切实地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及其规范管理提高到了作为民生、民心工程来抓,并把它纳入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市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网络体系建设现场调查研究,组织召开有关会议,批示、指导工作,所有这些,对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和规范经营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部门配合、支持,是搞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前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及其管理,是一个综合工程、系统工程、复杂工程,涉及面广,必须通过综合治理。因此,法制、商务、公安、工商、环保、国土、规划、城管、税务以及街办(社区)等有关部门,必须各司其职,发挥作用,紧密协作,齐抓共管,形成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及其规范管理的强劲合力,才能最终实现目标,获得成效。   三是全社会的参与是搞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管理工作也是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过程中,要广泛宣传其重要作用、战略意义,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良好氛围,保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是龙头企业带动是搞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示范效应。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公开向社会招标有资质、有技术、有资金、有购销渠道的龙头企业建立再生资源回收集散中心和旧货调剂中心,配套市场服务设施,充分利用旧货调剂中心和废旧物资交易平台功能,促进再生资源有序流通,在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和发展中,积极引导社会投资,鼓励不同经济成份的投资者参与集散市场和回收网点建设,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和多元化投资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   二、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现状   初步调查,我市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约553家,从网点分布情况看,荆门城区约有264家,其中东城区和南城区约有143家;各县(市)区约有289家。这些经营网点中,95%以上属于民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约2590人,绝大多数是外来流动人员。2009年累计回收经营废旧钢材22万吨,废旧有色金属近3.3万吨,报废汽车1200辆,废旧塑料2.6万吨,废纸29万吨,回收再生资源总价值约11.1亿元人民币。   我市目前已具备了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有利条件:一是拥有荆门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格林美公司拥有电子废弃物、废旧电池循环利用方面80项核心专利(包括多项国家级专利)、50余项国家标准,目前在武汉、深圳等10多个城市建设了15000余个废旧电池回收箱、30多个电子废弃物回收超市,覆盖了7000万人群和10万平方公里,首次大规模、大范围地对中国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进行集中分类、规范收集,年回收废旧电池与小型电子废弃物5000吨以上。公司目前打算利用其领先的技术、充足的资本,以湖北荆门等6个城市为中心,投资20亿元在国内建设世界先进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绿色拆解工厂和低碳资源化产业基地。格林美公司在荆门的发展壮大为我市构建再生回收利用体系提供了其它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基础。二是拥有一批本土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市国资委所属的荆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公司、供销社所属的金城集团再生资源公司都是荆门本土成长起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荆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公司是荆门市唯一一家从事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的企业,公司年回收(拆解)报废汽车1300多辆,回收、销售废旧金属15000多吨,具备一定废旧金属回收、加工能力;金城集团再生资源公司主要从事废钢、生铁、废旧有色金属、旧货调剂等经营业务,年废钢购销量30万吨,位居省同行业榜首。此外,还有荆门德胜钢格大市场和从事废旧金属、塑料、玻璃、废纸回收等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企业61家,这些本土成长起来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是我市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重要生力军。三是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基本形成。根据社区街道、居委会和居民反映,当前90%以上社区居民废旧物资购销比较方便。供销社系统以前布局的专业回收点、自然形成的社区废旧回收点及大量的固定或流动摊贩,已基本可满足社区居民的废旧物资销售需求。四是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是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重要保障。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将带来家电升级换代高峰,电子废弃物的回收量大增及国家对电子产品回收拆解的相关政策支持将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国家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及相关循环经济发展支持政策都为我市构建新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秩序混乱,无照经营现象严重。   我市各类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进入门槛低,缺乏成本和资质要求,无证经营的回收点达三分之一,且多为外地流动人口开办,规模较小,流动性强,为了多收废品,收购人员往往走价格路线,抬高收购价格,互相压价、杀价,竞争激烈。其结果导致进一步降低了行业利润,使许多正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经营举步维艰,使该行业陷于低层次、低水平竞争,行业组织化程度低,行业资质始终难以提高。一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经营户为抢生意,坑蒙拐骗,欺行霸市,不正当竞争和垄断地区收购市场情况时有发生。此外,分散的回收摊点已成为流动人口的聚居点,给管理工作造成很多盲点,给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大了难度。   2、环境脏乱、影响市容。   目前,我市还没有制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专项规划,在网点布局、经营标准、政策导向、宏观调控、行政管理及发展推动等方面没有明确规定,再生资源回收交易站点和交易市场大部分设施简陋,加工、利用以手工分拣为主,从业人员多处于&脏、臭、累、毒&的工作环境之中。现有的回收(站)点总体上存在&规模小、分布散、管理乱、档次低&的情况,经营户多为外来人员,流动频繁,素质良莠不齐,主要以摊群式市场、家庭式作坊经营为主,设施简陋、环境脏乱,容易孳生蚊蝇虫鼠,传播疾病,给卫生、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拾荒群体进驻的许多地方成为垃圾场,水源被严重污染。在废品经营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往往在收购、运输、拆卸、加工过程中,排放有害废水、废气,废酸,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安全隐患严重,危及社会治安。   有的回收(站)点电线乱接乱拉,人员物质混杂居住,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容易酿成火灾,由此引发的与周边居民的矛盾纠纷在荆门市已发生过多起。加之部分经营户法律意识不强,违规违法收购时有发生,出现了&你敢偷、我敢收&的现象。还有些不法分子以废品回收为名在小区偷窃,严重影响小区居民生活安全。有少数不法分子以收购站为掩护实施盗窃,地下电缆以及通讯等设施频频被盗,有的回收(站)点成了销赃的窝点,加大了社会治安的管理难度。   4、资源浪费严重,存在税收流失情况。   荆门目前存在大量未经批准的小型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这些市场小则占地5、6亩,大则占地几十亩,严重消耗浪费了城市土地资源。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无序,导致大量个体收购人员只是从经济利益出发,只收取价值较高的废品,对价值低的废品则视而不见,城乡垃圾中大量的废玻璃、废塑料、废纸都被填埋,&白色污染&现象严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企业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不彻底,对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采取丢弃的办法,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由于许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和网点都属无照经营,主动缴税的企业不多,导致大量税收流失。   此外,由于涉及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有关管理部门众多,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合力不足的问题,加之国家目前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方面,综合性法规仅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部门间的协调以及具体操作等还需要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因此,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执法方面也存在一定难度。   三、对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设想和建议   根据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现状和外地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规范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迫在眉睫,发展我市再生资源产业大有可为,推进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正当其时。因此,一定要抓住国家财政对新建规模型再生资源交易集散中心补贴1000万元,每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补贴5000元,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并根据商务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意见》(商贸发[号),努力争取把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纳入第三批试点市,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舆论宣传,理顺行业发展环境   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要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再生资源行业主管部门要会同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技术和信息,建设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活动。利用每年的节约周、地球日等活动,宣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资源节约意识、环保意识。通过舆论宣传,让全社会都接受循环经济、低碳环保、再生资源可利用的理念,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和参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二要在改善行业发展环境上有所突破。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切实抓好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清理整顿和规范管理,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形成政策引导、政府扶持、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便于联合协作、有利共同发展的经营机制。要以再生资源回收公司、龙头企业和经营大户为依托成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组织、沟通、服务、协调&的功能。要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管理能力和法律法规意识的培训,对合格学员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并分步实施&三证一资格&认证制度(即市场准入证、废旧金属经营资质证、废旧物资流动人员收购证、职业资格证),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业人员实行规范化管理。   (二)立足本地实际,制定行业发展规划   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要按照有利于分流城市垃圾,减少排放量;有利于废弃物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规范管理,提升城市形象的总体思路,本着&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市场化运作&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出台我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规划。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市场建设和经营;乡镇、社区再生资源网点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方式进行运作。一是由市商务局负责制定我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设置规划方案,以建设&社区回收、市场集散、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开放&指导思想,实行&四多&即: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投资主体、多种经营业态并存、多个部门参与的运作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过二至三年的时间,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行业特点,易于操作的经营管理体系和网络体系;培养一支遵纪守法、熟练掌握技能、精通专业知识的回收队伍;树立既可创造经济效益,又能造福社会,倡导绿色环保型生活方式的全新行业形象,加强对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全面整治,结合外地经验,按照&方便市民,利于回收,集中分拣,治理环境&的要求,在整合利用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基础上,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按先中心城区、后县(市),先城镇、后乡村的的步骤,在清理整顿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及流动收购人员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再生资源综合市场进行达标规范,完善市场功能;同时加快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的建设,对各回收站(点)送来的废旧物资进行聚积、分拣、加工、交易,促进废旧物资再生利用。实现我市95%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5%以上村居、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从而尽快形成集回收、集散、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二是由市政府委托相关部门或招标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组建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并在资金及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利用和产业化示范上给予重点扶持和指导,大力推进回收服务体系建设。   (三)狠抓市场清理整顿,健全行业管理机制   再规划市场方面,要根据商务部等六部委印发的《办法》和《意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公安、工商、税务、城管、环保等职能部门,对市城区和工业园区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以及各回收站(点)进行全面整治,对符合规定、达到标准的回收经营企业、站点,纳入新组建的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规范管理范畴,对不符合规定的回收站(点),坚决予以取缔。   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要按照决策者、监督者、执行者三个环节分开的模式去管理,各自履行监管职责。由主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部门牵头定期交流、通报情况,及时研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把建立我市市区及工业园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作为一项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经济发展战略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纳入到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发展战略中,加快推进。二是由市政府统筹协调,成立由相关部门为组成单位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规划设置方案的审定、批准实施、回收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及工作指导,同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能动作用。三是根据《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由市政府制定出台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同时,建立相应的督办检查制度,以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站(点)规范其经营行为,实行&五统一&、&四规范&,即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从业人员培训、统一网络标识、统一从业人员服装、统一收购指导价格;规范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标准、规范服务用语、规范服务地点。市区及工业园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站(点)的回收物,统一由新组建的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收购并集中分拣处理。   鉴于现阶段我市再生资源回收量不断增多,而交售集散地分散、规模小,不利于环境保护和难以形成强劲市场带动能力,为构建完善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培育龙头,健全市场服务功能和打造规模经营服务平台,有效发挥市场带动作用。在推进我市再生资源产业化的进程中,应该积极培育一批以废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等再生资源回收、拆解、集散、处理、再生利用为主的示范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支持龙头企业创新运作模式、开展跨区域连锁经营、对低效再生资源加工处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进技术进步。可以考虑利用格林美废旧电器处理平台为主导,公开招标建设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大市场,吸引多种经济成份、社会资金以及外资,规划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处理中心,负责对市区和工业园区企业的废旧物资以及各回收企业、站、点收购的回收物进行分类和处理。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再生率和加工处理水平,加速推进回收利用行业的产业化经营,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工业园区改造,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完善扶持政策,健全市场服务功能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也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对垃圾减量、保护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应研究建立有利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促进体系,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以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条件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单靠市场的调节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市政府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一是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示范工程以及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二是用于支持发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政策研究、项目建设、技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工作。三是支持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技术依托科研单位和高校,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技术;支持企业实现产学研结合,建立创新平台。四是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同时,税务部门要切实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机构对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应给予积极的金融支持。 湖北省荆门市人民政府主办 市长专线:12345  荆门市电子政务运行维护中心承办 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