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对莫迪亚诺获奖作品的研究现状

> 你该认识他了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你该认识他了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来源:华商晨报]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北京时间昨日19时,万众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如期公布,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由现年69岁的法国文学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摘得。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曾数度被认为是热门的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再度与诺奖失之交臂。莫迪亚诺的名字也从未出现在任何一张诺奖获奖热门名单中,算是沿袭了诺奖一贯的“冷门传统”。
  不过认真了解一下他的“履历”,你会发现,这位“新人”离我们中国读者并不遥远。
  他参与编剧的电影夺得奥斯卡大奖
  他是王朔远在法国的一位老师
  他可能给《花样年华》的梁朝伟夺影帝投过票
  他被公认法国最有才华作家
  昨晚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谁?
  “新寓言”派代表&总写“寻根”和“记忆”
  法国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年出生于巴黎西南郊的富商家庭。
  他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文笔纯正、完美、锋利、自制,语言简明流畅、优美稳健、诙谐幽默、富有寓意。发表了近20部小说,代表作品有《星形广场》《夜巡》《环城大道》《暗铺街》《青春咖啡馆》《缓刑》等。&
  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
  在莫迪亚诺文学生涯的头十年里,他有六部小说连续得奖。其中1972年的《环城大道》荣膺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5年的《凄凉的别墅》获书商奖,1978年的《暗铺街》获龚古尔文学奖。
  莫迪亚诺的小说主题大多和“寻根”还有“记忆”有关。这和莫迪亚诺的本人经历有关,他父亲是犹太人,而他母亲是比利时表演艺术家路易萨库佩恩,曾为德军效劳过。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很多人物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他也希望借助写作来解开自己的困扰,或者说是舒解那种永远不知道真相的焦虑情绪。
  莫迪亚诺还曾与法国新浪潮重要导演路易马勒,一同合作了《拉孔布吕西安》的电影剧本。这部电影后来一举夺得了第4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还曾在第53届戛纳电影节(2000年)担任评委,当时的评审团主席正是法国大导吕克贝松。华语电影在当届戛纳收获颇丰,杨德昌凭借《一一》斩获最佳导演奖,影帝则由梁朝伟(《花样年华》)获得。
  ■诺奖怎么评价他?
  他捕捉到了二战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颁奖词称,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除此,有不少媒体也曾评论他。《世界报》书评人皮埃尔阿苏利纳就表示:“莫迪亚诺已经赢得了超凡的地位,他创造了一个新词,‘莫迪亚诺式的’。他在用写作这个方式,和‘遗忘’进行着悲壮的斗争。”
  昨晚有网友评价其为“一个专心把遗忘、失忆、寻找的主题写到极致的作家”。还有网友透露王朔曾提到自己受到过莫迪亚诺的影响。
  ■他的作品你读过吗?
  有作品已卖断货&或再掀诺奖文学热
  有媒体在莫迪亚诺获奖之后,特别登陆各大电商网站,发现关于这位作家的作品数量寥寥,显示出其在国内影响力十分有限。但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获奖消息传出后的短短数十分钟内,莫迪亚诺的作品已经显示出强劲的受关注势头。
  记者首先登陆某商城,发现该商城上本有3家书商有该作家作品,但仅仅在30分钟后,该书的销售状态就纷纷改为预定或无货,截至发稿时,仅有一家书商仍显示有货。而在另一家老牌图书电商的网站上,记者发现莫迪亚诺的作品《缓刑》销售状态从宣布伊始的仅剩5本转变成有货,表明该网站已经注意到这一消息,或许做出了紧急调配,而该作家最近引进中国的作品《青春咖啡馆》则已经显示断货。可以想见的是,未来几天,这位作家的名字必将会传遍网络上各个角度,再度引起一场诺奖获奖作品“文学热”。
  本报综合
  刘铁:
  村上春树是“汪峰”式人物
  越不获奖可能名气越大
  ■专家解读诺奖现象
  这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这位作家并没有在欧洲爱尔兰博彩公司列出的榜单中出现,而高居榜单首位的村上春树再次陪跑。
  对于本次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记者昨日采访了文化学者刘铁。
  无阅读准备必然感到获奖者冷门
  在谈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方式时,刘铁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总共有18个评委,而这18个评委中都是轮流作为5位核心评审。在这种情况下,最近几年都是冷门。”
  谈及为何会出现冷门时,刘铁坦言,“瑞典著名诗人,谢尔埃斯普马克曾在1987年至2004年担任过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他来到中国时曾经说过诺贝尔文学奖有颁奖目的,第一个目的是要把奖项颁给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学大师作为表彰,这类作家比如马尔克斯,他的获奖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争议。”刘铁还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有另一个功能目标:“另一个功能是寻找和推荐原来在国内就很有名气,但并不广为人知的优秀作家。”
  刘铁举出法国获奖作家的例子进行证明:“你看法国作家的获奖名单中,从1901年到2000年,很十多位作家,但仅有5位可以说是名声逸散到国际,就是罗曼罗兰、纪德、加缪、萨特等人,而本次获奖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个人来讲显然是个冷门。”
  刘铁还提到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门罗:“比如说加拿大作家门罗,她在欧洲就有些冷僻,到了东方更是绝对冷门。去年诺奖,门罗这个名字出来后,国内第一波反应就是杂志《世界文学》,从当时他们庆幸过自己是最早刊登过她两篇文章的事,就能看到冷到什么程度。”
  刘铁还表示这种规律的存在,证明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经常让人不清楚获奖作家具体信息。“当地不断地向世界文坛推送本国族的作家,但在国际上没有太响的名号,这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准备,研究者和读者必然会感到获奖作家名字冷僻。”
  国内研究世界文学的目光应放远
  谈及如何弥补这种感到名字冷僻的缺憾时,刘铁建议要追踪评奖机构和人士。他认为:“被广泛熟知的作家是隔三差五才会获奖,而每年的奖项还是要颁给一些当地知名但国际上还是不太有名的作家。”
  刘铁还透露,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的研究名单中少有莫里亚诺,却常有米兰昆德拉是不够的。“米兰昆德拉的名气和研究性远大于莫里亚诺,但并不代表莫里亚诺就不会获奖。”他还提醒国内研究世界文学的人士,“研究世界文学的目光不应该只锁定在当下该国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二号人物,还要寻找在写作水平和当地名气可以与他们比肩的作家。”
  村上春树未来还有获奖机会
  对于村上春树连年陪跑的现象,刘铁认为村上春树是个“汪峰”式的人物,永远上不了头条,但刘铁还是很看好村上春树,“我看好村上春树有两点,第一点是,这么熬下去名声还会更大,第二点是目前他的创作未见萎缩。近些年他还连续创作,去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这本书不但在国内卖得很好,在英国也很火。”
  刘铁还表示村上春树目前处于尴尬境地,“他说自己在日本文学界被抛弃,这是他的自我解嘲。没得奖不意味着不是好作家,个别获奖作家也未必是大师级作家。”
  获得诺奖也不能决定书的销量
  近些年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有些作家,作品销量并不好。对于这一现象,刘铁认为这看似是水土不服的因素,其实背后是因为作品没有得到读者认可,没有引起读者共鸣,“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门罗的作品在国内的销量增长了1500倍,这是作品出版和读者口味接近,一本书销量火不火,不是因为作家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桂冠能控制得了的,文学价值是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自己。”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杨超
  关于诺奖你还可以跟别人谈谈这些
  延伸阅读
  现在流传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所以,如果作为一枚文化人,只知道哪位作家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就显得太low(低水平)了,如果能够在聚会场合或者众人面前滔滔江水般地谈起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花边逸事,一定会有人看到你头顶上闪闪发光的“有文化”光环!
  你需要知道鲁迅曾拒绝提名
  1927年,有一位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叫斯文赫定,他在上海听说过鲁迅的名字以及他在中国文坛上的影响,于是就想提名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对比如今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无比热情,鲁迅当年可是低调并冷静着。他当时在回信中对自己将要被推荐表示感谢,但却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他在信中写道:“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文学奖赏金的人。”
  有人拒绝提名
  还有人拒绝领奖
  诺贝尔文学奖一直被批评有授予导向的问题,但是欧洲的三位作家被授予文学奖项后,却拒绝领奖。
  拒绝领奖第一人是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不过他是被迫拒绝诺贝尔奖的。当时他是在国外出版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然后获知自己将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无比激动和感激,深感光荣、惶恐和羞愧……”不过后来因为各种因素,他拒绝了领奖。
  第二位是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因他的作品《词语》引发热议,1964年瑞典皇家文学院把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给他。理由是:“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萨特却以公开声明表达他拒绝领奖,理由是要保留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也有传言说,因为法国作家加缪比萨特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萨特与他不合,自然不愿与其为伍,所以拒绝领奖。
  第三位拒绝领奖的事件发生在2004年。奥地利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曾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我不会去斯德哥尔摩接受该奖项。”耶利内克解释是身体健康原因,她同时认为自己没资格获得这一大奖,她“不是高兴,而是绝望”。
  诺贝尔文学奖不是终身成就奖
  曾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埃斯普马克曾说过:“有人说,我们只把文学奖颁给那些老人,可是我们也常常颁给一些相对年轻的作家,把一些作家介绍给全世界,比如莫言,当然我们会错过一些很伟大的作家。也有很多作家,他们是在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后,创作了更多的优秀作品,比如叶芝、托马斯曼。福克纳在1949年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可是在此之前,没人听说过他,甚至可以这么说,是诺贝尔文学奖发现了福克纳,然后把他介绍给了读者。而在之后的几十年中,福克纳影响了那么多伟大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颁过
  四次“双黄蛋”
  诺贝尔文学奖不同于诺贝尔其他奖项,经常会出现两三个人共同获得一个奖项的情况,但历史上的诺贝尔文学奖却出现过多人分享的情况。
  在所有颁奖中,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和何塞埃切加赖、1917年卡尔耶勒鲁普和亨利克彭托皮丹、1966年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和奈莉萨克斯,1974年埃文特约翰逊和马丁逊,都共同分享过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再不争取诺贝尔奖,奖金就越来越少了
  2012年前,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是1000万瑞典克朗,如今缩减为800万克朗,因为瑞典克朗在不断贬值,2012年莫言获得的800万瑞典克朗诺贝尔奖金,在当时折合人民币是749万,而现在缩水为690万。当时莫言说所得奖金要花费在北京买套大房子上,有人为莫言计算过,如果每平方米50000多块钱的话,他的奖金仅够买个120平方米的房子。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杨超
热点标签:
版权所有辽B-2-4-号 电话:024-       
欢迎订阅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至。 上 手机登录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该奖项。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祖籍是佛兰德尔的犹太人,六十年代的西方世界,人们为了填补日益加深的精神空虚,曾兴起一般追“根”热潮。
国际在线消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该奖项。其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祖籍是佛兰德尔的犹太人,六十年代的西方世界,人们为了填补日益加深的精神空虚,曾兴起一般追“根”热潮。在法国,这股热潮至今方兴未艾。
感谢您阅读: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 更多
[责任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闻热搜词
来源:360新闻
扫二维码关注华龙网官方微信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320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法国作家莫迪亚诺摘诺奖 系“新寓言”派代表
图说:2014诺贝尔评委会宣布,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新网
  中新网10月9日电(唐云云)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于瑞典当地时间10月9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10月9日晚7时)揭晓,法国作家帕特里克o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获此殊荣。
  帕特里克o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帕特里克于日出生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母亲为比利时籍演员。父母经常不在家的成长环境让他与哥哥吕迪相依为命,不幸的是,吕迪在10岁时患病去世,这宣告了他孩提时代的结束,而他因此心里一直存在着明显的怀旧情节。
  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十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该小说于当年获罗歇o尼米埃奖。1969年,他的作品《夜巡》获钻石笔尖奖,《环城大道》于1972年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4年他与名导演路易o马尔合作创作电影剧本《拉孔布o吕西安》,它搬上银幕后摘得奥斯卡金像奖,从而在当代法国文坛上为莫迪亚诺奠定了当之无愧的第一流作家的地位。1975年他的作品《凄凉的别墅》获书商奖,《暗店街》于1978年获龚古尔文学奖。2010年他获得了法兰西学会颁发的表彰其终身成就的奇诺o德尔杜卡世界奖。
  他被认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他的小说多表现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前期小说大都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运用大量的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文笔纯正、完美、锋利、自制,语言简明流畅、优美稳健、诙谐幽默、富有寓意。
  他的主要作品有《夜半撞车》、《暗店街》、《青春狂想曲》、《环城大道》、《八月的周日o缓刑》、《寻我记o魔圈》、《一度青春》、《青春咖啡馆》等。
新民网茶馆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newteahouse无节操、有道理最麻辣,最有趣的时事脱口秀!你今天脑补了吗?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xinminwangshi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网编辑:陈长凤)
更多关于的新闻
&/&&人已评
数据加载中……
黄金周后,上海劳力士大师赛迎来第五...
世界规模最大的乐器展会——中国(上...
今年,国内的著名旅游景点门票纷纷涨...
10月5日,26对新人在黄浦江上许...
十一长假,全国各景区人流爆棚,12...
在上海近郊佘山脚下,有一口天文“大...
今年10月2日,既是国庆节,又是重...
上海是国内除香港特别行政区外首个用...
【看4D大片,玩科技馆!】 最近,小侬给小朋友们的福利一波接一波。报名时间:5月23日—5月27日
新民网友: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
点“看微博”查看您的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莫迪亚诺作品的魅力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时,相信大部分人都瞠目结舌地在心中盘算:他是谁?上世纪90年代,由柳鸣九先生主编的《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就曾第一次将莫迪亚诺的作品大规模译介进中国,当时他本人也撰写过研究莫迪亚诺的文章,此文由柳鸣九先生写于1990年。
该文从语言、背景、主题、隐喻、人物等诸多方面,对莫迪亚诺的文学魅力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全面剖析,指出其作品里的二战阴霾和身份缺失的犹太人元素赋予了他独特的艺术样貌,更为重要的是,这位法国“新寓言派”作家,有关现代人“自我泯灭、寻找母体”的主题隐喻是20世纪文学中最耐人寻味的悲情寓言。
文句简练传神、没有流于平淡
莫迪亚诺的笔下总是尽可能地避免从句,而经常用状语、补语与分词句,这就使他的文句简练到了几乎是最大的限度。过份简练,就得防止平淡、单调与贫乏。莫迪亚诺可没有陷入这种危险。他的语言很有涵量,很有弹性,很有表现力,很是传神。
请看:这是写战争时期萧条的巴黎:“街上空空荡荡,是没有巴黎的巴黎”,“parisabsent”这一个只带有一个形容词的名词,意味何其丰富!
这是写疲劳时的感觉:“疲劳就像是一只老鼠,把我周围的一切都啃得模模糊糊”,原文只用了十多个字就把一种难以言状的感受,传达得如此生动!
这是写对城市的感情:“我喜欢这个城市。她是我的故乡。我的地狱。我年迈而脂粉满面的情妇”。这三个简单的比喻,包含了一个人在这个城市里多么复杂的经历与感情!
不同于侦探小说的独特悬念感
莫迪亚诺的小说还具有一种情趣的魅力,使你一拿起来就放不下。在《夜巡》里,一个青年人充当了双重间谍,同时为法国的盖世太保与地下抵抗组织效力,危险的差事使他的生活与精神无时不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而读者也提心吊胆地看着他将有什么样的遭遇、他最终将如何解脱。
在侦探小说家那里,导致悬念解决的,是一个个高度戏剧化、高度偶合的具体情节与行动,而在莫迪亚诺这里,导向悬念最后结果的,则总是一个个平常的细节、淡化的场景,决不会有枪声、血迹、绳索、毒药瓶,倒是在这些平淡的场景细节中,充满了当事人自己即自我叙述者本人充满感情色彩的思绪,甚至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声。这样,在他的小说里,就有了评论家所指出的那种“紧扣人心弦的音乐般的基调”,而到最后,与所有侦探小说中悬念都有具体答案的结局完全相反,莫迪亚诺小说的悬念答案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夜巡》中那个处于危急与困顿的双重问谍将如何结束他这种尴尬难堪的存在状态?《魔圈》中叙述者“我”所深情追踪的父亲仍是一个谜,《寻我记》中的“我”总算挖出了一段被埋葬的生活经历,然而对自己前半生绝大部分的回忆仍然是一片空白。
“象征主义”式的二战梦魇
莫迪亚诺在自己的小说里,很少对这个时期带历史标志的场景现象进行描写,只有《星形广场》有点例外,在它作为题词的小故事里,的确表明了“1942年6月”,还有“一个德国军官”也闪现了一下。
这表明,莫迪亚诺绝无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摄取历史生活场景的意图,他只满足于使用这个时期的名称与这个时期所意味的那种沉重的压力,这种压力直到战后很久还像噩梦一样压在法兰西民族的记忆里。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背景,在莫迪亚诺小说里,所具有的意义就只是象征主义的、而不是现实主义的了,而象征,正是最能包含寓意的形式与框架。
那些身份缺失、寻求存在感的犹太人
从小说的人物形象来说,莫迪亚诺几部主要作品的主人公几乎都是犹太人与飘零的流浪者,他们无一不承受着现实的巨大压力。《星形广场》中犹太人主人公拉法埃尔·施勒米洛维茨,在法西斯反犹太主义的阴影下,惶惶然从法国躲避到以色列,最后在幻觉中被处决在巴黎的凯旋门前;《魔圈》中的犹太人“父亲”,一直过着暗无天日、东躲西藏的生活,甚至不敢与自己的儿子相认,最后仍然落进了魔掌;《寻我记》中的彼德罗·麦克沃伊也无时不感到环境中危机四伏,夜晚,他经常灭了灯,躲在窗帘后面察看街上警察的动静。
在全面了解了莫迪亚诺笔下人物的存在状态之后,我们就逐渐接近莫迪亚诺的寓意。面对着黑沉沉的、看不见的压力与周围那种令人不安的气氛,面对着自己的存在难以摆脱魔影这一可怕的现实,这些人物无不感到自己缺少存在支撑点、存在栖息地的恐慌,无不具有一种寻求解脱、寻求慰藉、找寻支撑点与栖息处的迫切要求,无一不具有一种向往“母体”的精神倾向,似乎是尚未满月的婴儿忍受不了这个炎凉的世界,仍然依恋着自己的胞衣,他们的向往与追求无一不遭到悲惨的失败。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迪亚诺获奖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