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田径理论课教案基础与欣赏的感受和启示

收藏本文到:更多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启示
作者:章宁&&来源:浙江省宁波市第十五中学&&点击数:5552&&更新时间:&&8:40:45
保护视力色:
&&&&&&&& &&&&&&&&
&&&&&&&&&【字体:
[摘要] 本文从初中学生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上册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了新课程标准制定以后对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以及其他影响到该问题的因素,从而提出一些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目标,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启示 一、引言
&&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策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是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编写理念,力图把基于生活任务的语言教学模式引入到我国的英语教学领域中来。该教材以话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它要求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式和行为。“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的学习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同时也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要求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自主学习的研究背景
&&&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自主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 “自主学习”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到1981年为止,Holec将自主学习定义为“控制自我学习的能力”,1985年,他又将自主学习表述为一种概念工具,从而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定义。Kenny则认为“自主学习不仅是学习上的自由,而且是‘成人(变成人)的良机’”。Higgs(1988:41)认为自主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或活动,而老师则担当项目经理和资源的角色。Little(1991:4)认为这本质上是一种“独立、批判性反思、决策的能力”。学习者需要培养学什么,怎么学的意识。 &&&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余文森等,1999)。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标准;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三、有关《英语(新目标)》自主学习情况的一些调查与个案
2005年是新教材在浙江省全面铺开的一年,新教材《英语(新目标)》图文并茂,话题丰富,活动新颖且有趣。然而,在新教材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许多教师和学生也感受到了挑战和压力,有时甚至感到困惑。 1.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机
Pintrinch & Roeser (1994)研究了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和他们自主学习的关系。结果发现,那些对学科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高自我效能感,使用的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更多,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更好。而且,他们的学习动机与认知活动存在交互影响关系,认知活动的水平、成就越高,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也越强。笔者研究了227名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与他们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通过他们的学习反思发现,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主动自学的愿望更强,他们对学习做出了更多的自我调节活动,课堂成就水平也明显优于低自我效能感的同学。 “我要设计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首先在听力方面,我不仅要坚持听读,还要自己去找磁带听,这样更能有效提高听力水平,在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认真听,还要把它当作考试,懂得它在讲什么,并作出反应;其次在语法方面也需要下许多功夫,最主要的方法是多做题目,理解并会运用语法;在阅读方面,要自己买一些英语阅读书籍,每天读一遍,这样日积月累,不仅可以掌握一些语法,还能补充一些词汇。我坚信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并认真完成,一定能够提高成绩。”
“这个学期,我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了,英语是我最喜爱的科目,上课时我能认真听讲,作业内容能够认真完成,对成长记录袋中的作文每次都会用心去完成...”
(――摘自学生的学习反思,2006)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也受到学业任务的特征的影响。当课堂上能够给他们提供选择任务的机会,教师允许他们与别人合作时,他们的学习动机会明显增强,会表现出更多的掌握定向。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价值观和内在学习目标还不稳定,还不是一种稳定的特质(Pintrinch &Roeser,1994) &2.学习时间的分配与记录 &&& 奥德曼(Alderman,1999)指出,学生使用学习时间通常是基于习惯,而不是基于计划。笔者在新学期开学初采用如下策略来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地使用时间:以自己的课时计划为例,向学生说明如何计划时间;让学生每天都记录自己的时间运用。 图I是一份学习时间自我记录表:
&注:该表要求学生每天写上日期,如:Thursday(星期四)September& 1st (9月1日),听读不得少于20分钟,每天不间断,听写成绩每周4次,单元测验成绩每周1次,家长监督并签名,学校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反馈。通过五个月的实施与执行,对初一年级组586名学生的抽查反馈,得到如下结果:完全认真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的(包括填写任何一个信息点)同学占73.46%, 每次抽查都有拖欠2-5天的记录的同学占12.39%,每次抽查都拖欠10天以上的同学占9.73%,已经遗失该表格并且未听读的同学占4.42%,另外,虽然有家长签名,但是未填写其他信息点的同学占6.19%。&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有点懒散,不肯读,不肯写,不肯背,而且小学英语基础不好,以致在大大小小的听写和考试中,均没有取得好成绩,今后我会全力以赴,发扬坚韧不拔的精神,努力过关。”
“我小学英语很差,所以越差越不听,越不听越差,每天做完作业就想睡觉,心里却一直在想:算了算了,明天再听吧!到了第二天,还是不听磁带。二是我自己没有自信,老认为初中的英语是和小学的英语衔接的,认为我自己学不好。我准备在新学期从头再来,多读,多背,争取进步。”
(――摘自学生的学习反思,2006)
在时间的自我管理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自我监控。如果学生没有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就不可能作出时间规划;如果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就不太可能计划完成这一任务的时间。因此,要想有效地管理学习时间,学生应该设置具体的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相信自己有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为了有效地管理学习时间,学生还应该注意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使自己在每天预定的时间内的学习成为一种习惯(Zimmerman,1996)。 3.自主学习的自我监控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的年龄,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能持久保持,许多学生还离不开教师对他们的严格管理;在家里离不开父母的督促、帮助,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限。他们自觉主动的学习要求往往经不起引诱和干扰。完成家庭作业是初中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许多初中生难以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在这其中,除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和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缺乏知道和反馈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二是他们抵挡不住体育运动、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一些活动的诱惑。而且,学习能力不足的初中生在成人提醒做作业时,会表现得有些怨怒,他们要求独立地决定自己是否、何时做作业,不希望他人的帮助,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能力局限,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Trammel, Schlos & Alper, 1994) “我觉得英语很简单,在小学时每次考试前都没复习但成绩都在中偏上,期中考试跟90分只差了半分,只要再多检查一遍就可以了,于是就更不认真了。但是在期末考试前发现自己退步了许多,很想认真学习,但在游戏的诱惑下我被打败了,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开始对学习更加厌烦了,有时候还想不去上学,在家里待着玩上一天的电脑,还有时想快点生病就可以一两天不去学校在家里看看电视,玩玩电脑,累了睡上一大觉。到现在我才感觉到要认真学习英语,不要一心想着看电视,打电脑。在第二学期我打算每天坚持多听,多读,多写,上课时不去想别的事情。”
&“我学习上比较懒散,家庭作业虽然能按时完成但是常常作业的质量不高,看起来我每天坐在书桌前,但其实一点也没用心。在下学期希望我能改掉这些毛病。”
“上了初中,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父母管着我学习变成了我自主学习。可是我上课每回都要开小差,与同学讲话,上课走神,虽然老师提醒了我好久,可我这个毛病却总是改不掉,我希望在下学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点,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摘自学生的学习反思,2006)
4.自主学习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察哈拜吉和考克斯(Chaharbaghi&Cox,1995)指出,学生在下述条件下容易达到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1)当学生感到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执行任务时,他们采用深度理解的学习方法;(2)当学生通过“做”而不是通过观察和被告知思考什么时,这时的积极参与最容易引发深度学习;(3)鼓励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时,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4)当先前的知识和经验与新概念相适合并且课程的内容是完整的而不是分离的时候,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5)同伴群体活动能够使学生方便地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新的概念,交流意义和操作观念。显然,自主学习基本上符合深度学习的特征,因而可以看成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 Henry是一位学习较勤奋自觉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数一数二,但是在期中考试时发挥不佳,所以他的母亲要求笔者给他额外布置一些课外作业,由家长督促其完成并批改。笔者同意了,并给了Henry一本竞赛书,Henry感到非常荣幸。每天都在完成作业以后进行自主学习30分钟左右,包括看语法知识,做竞赛习题,记忆单词等等。所做的作业每周上交一次,上面还有他母亲的批改与英语评语,我也在收到作业以后及时给予答复与评价,有时还给Henry一些五角星贴纸和麦当劳优惠券作为奖励。从交谈中得知他母亲毕业于浙江大学英语系。令我更为惊讶的是,有一次Henry的父亲生病住院,他母亲既要照顾父亲又要照顾孩子,不得不两头跑,而且一天晚上Henry自己也发了高烧,他请求母亲给老师打电话,要求第二天缓交作业。第二天英语单元检测,他居然还得了全班最高分。此外,Henry还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并且参加了学校的田径训练。他无论在训练时还是在学习时都能吃得起苦。这对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
Fanny是一位班长,平时在班级里始终是top student,上课从不开小差,从不受别人干扰,不需要他人督促,除了周末以外不看电视,不玩电脑,有时去新华书店买一些感兴趣的书。她将作业与考试看得同样重要,失败了也不气馁。自己设立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自己还建立一个“错误档案”,专门收集一些错题,可以说,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样的学习,而且该怎样去做到自主学习。
&(――摘自笔者的教学日志,2005)
学习兴趣对学习动机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习兴趣越高,个体的学习愿望就越强;学生对任务内容的兴趣还会影响学习策略的应用(Renninger,1992;Scheifele,1991)。 四、启示 启示一:教师观念转变的必要性 新目标英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有用的语言操练,有助于学生对新语言建立自信心,教师应给学生设计各种场景,安排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使用并提高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心理和年龄特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交流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主动性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竭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明白掌握学习技巧才能令他们终生受益,让他们在语言的真实运用中感受、领悟。事实证明,“语言是无法教给的,语言是自我成长的认识过程(knowledge is growing)”。 启示二:争取有效的家长督促与配合 家庭与学校是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一个民主的家庭,可以用民主的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气氛,根据笔者对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家长面谈的结果显示,他们都具有以下的特征: (1)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父母子女间彼此尊重。 (2)接受子女的退步现象,并及时地与老师商讨学习策略。 (3)家长启发而不管制,更不强迫子女应有与他们同样的价值观念。 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越多,学生越能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当家长密切地和老师、孩子合作时,学生就会认为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事实上,如果家长参与教学的话,那么整个学校都会从中得到相应的好处。从家长这方面来说,他们也能体会到在合作过程中的乐趣。 “我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学校的学习气氛中能十分积极地学习,而在家中,少了这种十分好的气氛,我就有些懒散,导致作业拖拉,在学完课内知识以后,没有什么时间去学习课外的知识,我十分没有自信和勇气,对于老师的提问,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敢举手回答,所以不能和老师在课堂上十分好地互动学习。”
(――摘自学生的学习反思,2006) Mike的家庭较特殊,父亲在三年前病故,母亲在一所乡中学教英语,与一个收养的小孩一起住,而Mike则在城里与他的阿姨住在一起,大部分的时间需要靠自己照顾自己,做作业时独立完成,无人督促,Mike是一个聪明的男孩,可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丢三落四,学习行为越来越出现偏差,作业有时极不认真,上课爱做小动作,由于缺乏有效的家长督促,Mike在学习上逐渐呈现滑坡的趋势。(――摘自笔者的教学日志,2005)
此外,笔者还认为,还有其他种种家庭因素如父母之职业,父母对学业之关心与教导,也会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家长的有效督促与配合,对初中学生在起始阶段培养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启示三:教师的评估方式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 教师在注重教学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参与学习的每个环节,每次的作业和小任务都要认真评分,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教学检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同时使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包括最后的结果,在更多情况下展示的是最后的学习结果,而形成性评价能够提供及时的、定期的反馈,它包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结果,它还可以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帮助学生决定是要继续复习还是要进行新内容的学习。 此外,新课程标准也包括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使用真实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可使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做出更积极、肯定的评语;它可使学生锦上添花,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积极的学习经历;通过真实性评价实践,可以激励学生树立世界观、信念、能力、兴趣和个人目标。由于真实性评价包括多种指标,因此要帮助学生认识并欣赏自己所能做好的事情。在真实性评价实践中,所评价的是学生实际的表现而非对他们潜在能力的抽象假设;真实性评价同时包括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这种实践尊重多种学习方法的使用,并可以预防消极的压力。教师可使用成长记录袋(Portfolio)、小团体活动(Small-group activity)等多种方法,将学生的进步与具体目标相联系,从而进一步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David Gardener & Lindsay Miller. 2002.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01.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有y. 2002. 创造心理学第三版&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董奇. 2003.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有效的学 生评价&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庞维国. 2003.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吴宗杰, 黄爱凤等. 2005. 英语教师发展丛书: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RICH教育视野. [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目前暂时没有相关内容!
&|&&| &|&&|&&|&&|&&|& |
&&&&宁波市教育局主办&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承办
Copyright &
All Right Reserved.&&
最佳使用效果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7.0及以上青奥会的理想及其对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启示研究--《扬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青奥会的理想及其对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启示研究
【摘要】:青少年体育是中国当前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战略的重要指标,也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发展的战略内容。着眼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办,尤其是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到来,将给中国青少年体育事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Youth Olympic Games, YOG)是国际奥委会专门为全世界14-18岁(年出生)青少年设立的一项全新体育盛会,融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内容,并将为推进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起着无可取代的催化剂作用。作为一项新型的国际体育盛会,它不再把“更快、更高、更强”作为口号,而更看重“参与、交流和成长”。它给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搭建了一个展示竞技能力的舞台,让他们在同龄人的竞争中挖掘潜能,树立自信,更让他们建立正确的胜负观,并让成功和挫折都成为体育生涯的财富,学会在过程中体悟体育的真谛,享受体育的快乐。青奥会是仅次于现代奥运会的国际体育活动,但正如罗格所说:“青奥会不是传统奥运会的‘翻版’,举办青年奥运会的目的不是为了创建一个类似奥运会的小型奥运会,它不是全部意义的体育比赛,而是通过体育比赛教育青年,为青年提供一次感受奥运精神的机会。”创立青奥会,显示出当代奥林匹克运动领导人高度的前瞻性和责任感。
作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新生儿”,青奥会无疑肩负着其母体百年奥运的梦想,肩负着保护奥林匹克理想,并将其发扬到人类社会更广阔领域的神圣使命,对于历经百年沧桑洗礼的现代奥运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异化现象而言,也是一次绝好的改革和创新契机。那么,青奥会的理想是什么?她的理想是否就等同于奥运会的理想?肩负着神圣理想的青奥会创办,尤其是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到来将为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启示?我们该如何提出颇具创新性、建设性的建议?就这些真问题即所谓的“实然”问题和“应然”问题的发问和思考,对于体育社会学研究尤其是奥林匹克研究领域和学校体育研究领域而言,颇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鉴于此,笔者拟选择从“青奥会”这样一项寓教于体的新兴国际体育赛事和“青少年体育”这一学校体育学研究视点交叉处展开学术思考和学问探究,从青奥会的溯源及其宗旨、理念、青奥会与现代奥运会在观念层面上的区别等方面做出系统梳理,初步探讨青奥会理想的内涵,并从中寻找青奥会的理想与青少年体育这两者相互的关系,探询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到来对中国青少年体育尤其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从青奥会理想这一理论高度探索和归纳启示。在此基础上,对2014年南京青奥会契机下中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从体育文化宣传与渗透、人才利用与培养、树立青奥学习典型以及制作文教互动卡片、利用新媒体开展互动、建立青奥纪念馆这几方面等提出建议。一方面,为当前渐成热点但还未成体系的青奥会研究及其理论体系提供补充,丰富奥林匹克研究;另一方面,也力求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尤其是学校体育开展的实践体系,做出有益的探索。以期透过理论的前瞻性研究和反思特质,立足中国本土实际,为我国青少年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战略依据,为世界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提供可行的中国范本,达成以国际视野,发中国声音。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青奥会理想内涵可以界定为:以奥林匹克主义为奋斗目标,以青少年为本,对其身心健康进行教育,注重运动员之间的交流和全世界青年的互动,旨在青少年中进一步推广“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核心价值,讲述和谐、公正、公平的奥林匹克理想,表达人类对真、善、美的向往,以平衡现代奥运会浓厚的体育竞技色彩,弱化金牌意识,并且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赋予全新精神内涵的一种永恒追求。
2、青奥会理想与中国青少年体育的关系在于:两者的追求是一种默契——以青少年为本;以参与为核心;促进人的沟通和交流;创造更美好的社会。南京青奥会对江苏学校体育改革的影响在于:南京青奥会给江苏学校体育改革带来理念启示、南京青奥会为江苏学校体育提供向世界展示形象的窗口、南京青奥会为江苏学校体育提供教学资源、南京青奥会推动江苏学校体育现代化;江苏学校体育改革对南京青奥会的影响在于:江苏学校体育为青奥会搭建了一个尝试和实验的平台、江苏学校体育为青奥会文化全球化和多样化发展提供基地、江苏学校体育是培养选手的重要渠道等。
3、青奥会对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启示可以概括为:理念层面:不主张奢华,倡扬节俭办赛、淡化比赛成绩,注重体育参与、寓教于体,实现教育功能统一、增进沟通与友谊,追求卓越与和谐、为了青年、基于青年这5个方面;实践操作层面:切实加强组织与领导,加大监督职能、构建青少年体育发展体系,紧抓学校体育工作、加强社会联动,为青少年体育发展夯实基础、营造青少年体育舆论氛围,弥补认识缺位、为青奥会造势、建构体育人才支持系统,为青奥会保驾护航、完善基本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弥补短板效应,推进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鼓励和引导青少年体育与世界的交流,推动世界青少年体育的融合、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育产业化水平,构建青少年体育良好的发展环境这7个方面。
4、2014年青奥会契机下,建议从体育文化宣传与渗透、人才利用与培养、树立青奥学习典型以及制作文教互动卡片、利用新媒体开展互动、建立青奥纪念馆这6个方面推进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G812.2【目录】:
中文摘要4-7ABSTRACT7-111 前言11-14 1.1 选题依据11-12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1.2.1 研究目的12
1.2.2 研究意义12-13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13-14
1.3.1 研究对象13
1.3.2 研究方法13-14
1.3.2.1 文献资料法13
1.3.2.2 逻辑分析法13-14
1.3.2.3 比较分析法14
1.3.2.4 个案分析法14 1.4 研究思路142. 文献综述14-20 2.1 国内学者对青奥会问题的研究15-18
2.1.1 针对青奥会赛事本身的研究15-16
2.1.2 关于青奥会理想的研究16
2.1.3 关于青少年体育的青奥会研究16-17
2.1.4 对青奥会文化教育价值的研究17-18
2.1.5 其他相关青奥会研究18 2.2 国外学者对青奥会问题的研究18-203. 研究结果与分析20-45 3.1 青奥会理想的内涵界定20-24
3.1.1 青奥会20-21
3.1.1.1 青奥会溯源20
3.1.1.2 青奥会的产生20-21
3.1.1.3 青奥会的发展21
3.1.1.4 青奥会评述21
3.1.2 青奥会的宗旨21-22
3.1.3 青奥会的理念22
3.1.4 青奥会的理想22-24
3.1.4.1 关于“理想”的概念22-23
3.1.4.2 关于奥林匹克宗旨23
3.1.4.3 关于奥林匹克理想23
3.1.4.4 关于青奥会的理想23-24 3.2 青奥会的理想与青少年体育的关系分析24-32
3.2.1 青奥会理想与学校体育之契合24-28
3.2.1.1 以青少年为主体,注重增进身心健康24-25
3.2.1.2 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25-26
3.2.1.3 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26-27
3.2.1.4 倡扬全员参与,快乐至上27-28
3.2.2 南京青奥会与江苏学校体育的互动关系28-32
3.2.2.1 南京青奥会对江苏学校体育改革的影响28-31
3.2.2.2 江苏学校体育改革对南京青奥会的影响31-32
3.2.2.2.1 江苏学校体育为青奥会搭建了一个尝试和实验的平台31
3.2.2.2.2 江苏学校体育为青奥会文化全球化传播和多样化发展提供基地31-32
3.2.2.2.3 江苏学校体育是培养我国青奥会选手的重要渠道32 3.3 青奥会的理想对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启示32-42
3.3.1 理念层面33-38
3.3.1.1 不主张奢华,倡扬节检办赛33
3.3.1.2 淡化比赛成绩,注重体育参与33-35
3.3.1.3 寓教于体,实现教育功能统35-36
3.3.1.4 增进沟通与友谊,追求卓越与和谐36-37
3.3.1.5 为了青少年,基于青少年37-38
3.3.2 实践操作层面38-42
3.3.2.1 切实加强组织与领导,加大监督职能,构建青少年体育发展体系38-39
3.3.2.2 紧抓学校体育工作,加强社会联动,为青少年体育发展夯实基础39
3.3.2.3 加强媒体宣传,弥补认识缺位,营造青少年体育舆论氛围39-40
3.3.2.4 倡扬人才强体,建构青少年体育人才支持系统40
3.3.2.5 完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弥补短板效应,推进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40-41
3.3.2.6 鼓励和引导青少年体育与世界旳交流,推动世界青少年体育的融合41
3.3.2.7 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育产业化水平,构建青少年体育良好的发展环境41-42 3.4 对南京青奥会契机下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建议42-45
3.4.1 加强体育文化宣传与渗透42-43
3.4.2 加强人才利用与培养43
3.4.3 积极树立青奥学习典型43-44
3.4.4 创新性地开展青奥文教活动44
3.4.5 积极应用新媒体开展互动44-45
3.4.6 建立颇具纪念意义的公共场馆454. 结论与后续研究建议45-47 4.1 结论45-46 4.2 后续研究建议46-475. 参考文献47-526. 致谢52-54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54-5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金华;张惠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王成;吴明;;[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高力翔;王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蒋荣;颜月乔;;[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赵利;田雨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夏成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裴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曹晓东;;[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东芬;;[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潘绍伟;;[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葆丽;[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刘勇;[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侍崇艳;[D];扬州大学;2007年
王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革;潮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刘会平;;[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3期
孔繁敏,李岩;[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宋玉芳;[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宋贵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龚明波,田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苏长来,聂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喻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李湘浓,付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叶东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长红;吕赟;;[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刘宁;盛宁宁;;[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传友;[D];苏州大学;2010年
牛奔;[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白红义;[D];复旦大学;2011年
刘旭东;[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周丽萍;[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卢娜;[D];辽宁大学;2011年
刘亚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董杰;[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宋玉芳;[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王军;[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曾秋月;[D];南昌大学;2010年
宋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王惠敏;[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李丽;[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翁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蒋祖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刘婷;[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魏玉峰;[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毕郅卓;[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广茂,张爱平;[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尚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徐松亭;[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S2期
吴国盛;[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孙葆丽;[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任海;[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孙葆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李跃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季传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胡勇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评论员;[N];南京日报;2009年
朱永超;[N];南京日报;2009年
钱江;[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勤;[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张美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孙葆丽;[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宁兆锦;[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张立天;[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柳东哲;;[J];体育学刊;1991年02期
王涌涛,杨长馨;[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杨毅;[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孙力;[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尹诚;王生友;;[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杨忠伟;;[J];体育学刊;2005年06期
李梅月;;[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郝琪;;[J];宜春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李鸿涛;李玉峥;张晓炳;;[J];山西体育科技;2002年02期
陆绍中;;[J];体育科学;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俊辉;孙思哲;;[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李建军;;[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徐刚;;[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何玉秀;张海峰;;[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A];中国老教授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王春香;;[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于学岭;王军;;[A];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C];2010年
李晓宪;;[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高超 孙成娟;[N];延边日报;2010年
特约通讯员
马宣建;[N];大众科技报;2000年
刘德佩;[N];中国体育报;2001年
马宣建;[N];大众科技报;2000年
郑道锦?黄勇;[N];人民日报;2007年
马波;[N];科技日报;2007年
;[N];人民公安报;2008年
贺林平;[N];人民日报;2007年
刘小萍;[N];中国文化报;2008年
黄心豪?曹彧;[N];中国体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雷;[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李翔;[D];苏州大学;2013年
何斌;[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李蕾;[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吴春霞;[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彭庆文;[D];清华大学;2009年
孙革;[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周在平;[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罗乐;[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蒋国勤;[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费国静;[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张天晔;[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黄思洁;[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曾莉莎;[D];沈阳体育学院;2012年
韩玉娟;[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冯婵娟;[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沈军秀;[D];鲁东大学;2014年
王先润;[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董彦斐;[D];苏州大学;2014年
齐晓姣;[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平理论的管理启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