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设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范课程有什么感想,有何作用

本类热门热门群组
需要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有关文章,请加QQ群:
办公文秘1群
办公文秘2群
办公文秘3群
办公文秘4群
办公文秘5群
写作交流1群
写作交流2群
写作交流3群
中学生交流群
小学生交流群
教师交流1群
教师交流2群
48小时热门上海市第一中学“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评审汇报发表时间:14-01-04浏览【135】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是学校基础工作,上海市第一中学着眼于培育身心健康的都市新人,始终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视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实践。2008 年我校第二次被评“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以后,学校传承以往,提出以校本“居敬致远”理念为引领,积极探索和开拓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效载体和途径。将校本“五敬精神”作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精神内核,糅合静安区两个道德示范项目,以环境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为路径,建构“居敬致远”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以课题为引领,科学有序地推进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提升品质,形成了具有上海市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婷婷志愿者精神”两大市一育人品牌。学校先后还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婷婷志愿服务队”获上海市中小学德育优秀项目、国家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心理健康辅导示范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和静安区文明单位,华师大教育实践基地和上海博物馆文博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具体情况如下:一、更新理念、完善管理保障机制1 、创新育人制度建设( 1 )规划引领,“居敬致远”统筹富有时代气息的市一行为规范教育在《上海市第一中学 2009 —— 2012 学年办学规划》中,学校提出“居敬致远”的核心校本教育理念(新校训),将原来的办学思想“注重基础,加强规范,发展特色,开拓创新”定义为治校方略。“注重基础、加强规范”原本更多地囿于行为的范畴,强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基础性,强调师生的遵守执行,如规范管理、规范教学、规范行为等。在办学理念上,新规划将“注重基础、加强规范”升华为“居敬”,既受启于孔子“修己以敬”和“行笃敬”的思想、有感于当今学生“敬”的意识的亟待加强,更意在将范畴和要求升华为精神上的、内在的、自发的信念与责任;将“发展特色、开拓创新”浓缩为“致远”,寓含远大志向之意。办学中,想要知识、能力、思想等各方面目标达到“致远”,工作无特色、无开拓创新是绝难实现的。学生要成为家、国的栋梁之材,师生都需心存高远。“修敬教育”是一种高品位的人格教育,“五敬精神”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行为规范教育的总目标是:贯彻“居敬致远”的校本核心教育理念,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和谐发展,让学生在愉快健康的中学生活中,增强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学会恪守社会法规、遵循自然规律;懂得珍爱生命、感恩社会。&( 2 )细化制度,“项目管理”落实市一行为规范教育的目标。学校在礼仪教育校本课程中明确了《市一中学一日常规》,其中包括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在家一日常规等内容;政教处从新生入学开始,就通过“目标管理”方式认真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各年级则阶段递进;通过晨会班会宣讲、值周岗检查、卫生与文明礼仪流动红旗的评比、温馨教室建设、班级特色项目建设、校园之星的评比与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等一系列的活动,形成了学校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监测和评价的完整流程。&( 3 )架构网络,“立体育人”护航市一行为规范教育&&&学校深化保障制度,力图在更优的层面上完善市一“立体育人”体系。建设社会、学校、家庭的互动机制,实现无缝育人;建设师德培养机制,优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涵养教师的职业精神、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准、提升教师的职业品位,促进人人育人的实效;通过整合校本课程、社团组织、社会实践、学科活动等教育载体,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礼仪、社会公德、集体意识的形成。&2 、紧抓组织管理运转&三贯齐下,促进落实( 1 )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能将行为规范教育管理与教学管理进行有效整合。&&&&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政教处、教导处、工会相互协作,在团委、学生会、大队部共同努力下,年级组、班级、心理室、各教研组认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将行为规范教育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蕴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于每时每刻,形成了行为规范教育管理与教学管理进行有效整合。&( 2 )学校重视全员育人,全体教职工在行为规范教育方面能形成合力。&&&&学校心理&“双全互动”&特色一直保持,也在行为规范教育中体现着,也涌现出许多先进事迹,每年都表扬信寄到学校;师德标兵、优秀党员、市区优秀园丁不可枚举。&( 3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行为规范教育管理格局。&&&&学校以加强家校互动的方式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运格局,每到节假日都开展丰富的活动,使教育管理更具实效性,如“八个一家庭服务活动”、学生行为规范量化表的自我评价后的家长评价等。&3 、软硬兼施打造校园环境市一中学重视校园绿色文化、厅堂文化、墙面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的塑造,现代化配置心理中心、科技中心、校史馆等育人设施,并与学校的节庆文化、体育文化、艺术文化、社会实践文化等相结合,厚实学校的校园文化。( 1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校园深红色的建筑给人以稳重、凝重的感觉,假山流水鱼池演绎了清水也有鱼的理念,不息的瀑布声潜移默化的荡涤人的心灵。校园内四季树木绿意盎然、人车井然有序、师生和谐有礼,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民俗文化节、春游实践等活动,节目内容丰富、格调清新高雅、学生参与面高,体现出市一学子较高的行为能力和艺术素养。学校利用校安工程之际,重新整修了校园,并选取优秀学生书法、绘画等作品展示在走廊,在校园大堂中,则由我校教师的书法作迎接各方嘉宾,使校园环境安全、整洁、有序,具有文化内涵,能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2 )各班教室环境整洁、美观,教室的布置与各班的班级特色项目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显现了浓厚班级文化氛围。( 3 )师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群体形象文明、健康,师生、生生关系融洽。&二、科学有序、践行“居敬精神”育人1 、序列化、系统化育人目标内容学校围绕、辐射“居敬精神”教育,以“超越差异,关注品质”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针对不同时期的时代特点、年级特点、学生特点 , 差异性实施适宜的多样化活动 , 使得我校的常规教育活动常抓常新 , 从而达到了科学育人的目的。学校坚持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开展行为规范的基础训练、拓展训练和提升训练,多途径地提高学生自主、自理和自律的能力,推行“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的作用,并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校本“五敬精神”教育内容紧密联系,从学习行为和道德行为两方面分年级、分层级制订了行为规范训练项目与目标:&分层训练年级&&&&&基础行为训练行为拓展训练行为提升训练预备按时交作业、文明休息侧重礼仪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文明意识初一课前准备充分、出操有序侧重笃敬生命教育培养热爱自然、快乐向上的健康心态初二作业高质量、主动与人打招呼侧重青春期教育增强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初三提高效率、积极锻炼侧重诚信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敏而好学的精神和安全意识高一独立思考,交友真诚谨慎侧重国防教育和互敬乐群教育增强爱国和互尊互重意识高二探究学习,自主管理深化学工、学农教育和礼仪教育提高服务社会意识高三调适良好考试心理,树立科学人生目标侧重恪敬法则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促进公民意识的养成&&&我们的思考是: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需要大致经历思想意识阶段、行为呈现阶段、辩别辩识阶段、自我纠偏阶段,是一个不断螺旋提升的过程,实施序列化、系统化的教育,使教育不偏颇、更具有针对性。&2 、人性化、特色化教育方法践行“居敬”精神,建设和谐校园是市一中学的追求,我校通过环境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等路径,创新实施具有鲜明市一特色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1 )糅合区示范项目,注重基础,养成习惯日常值周制:学校从学生的待人接物的礼仪、交通安全的习惯的细节方面,全面落实两个道德示范项目的教育、检查、评比、宣讲、示范;每周一个班级的值周岗对全校学生的文明礼仪情况进行评分,每个月汇总后评比出文明礼仪流动红旗,使同学们能时刻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自己作为集体人对班集体形象的影响;值周岗的班级还要在学校门口设立交通文明检查岗,关注同学们过马路的情况,督促家长与其它行人遵守交通法规。三会联合制:利用晨会、班会、校会时间对学生进行两个道德示范项目内容进行宣传、点评。学生不仅上街宣传文明交通的知识,许多班级还根据法规自编、自导、自演,拍摄了一些DV ,在参加区里比赛的同时,还在学校播放;也有班级拍摄了交通安全与文明礼仪的照片,编成宣传的连环画,虽然稚嫩,但充分体现了同学们交通安全与文明礼仪的理解。起始规范制:对起始年级则从暑假军训开始,严格要求,明确目标,在教官训练学生意志品质的同时,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市一中学一日常规》,并在开学之初制定班级文明公约;预备年级还开展目标管理,通过学生中长期目标的设定,以及各个小目标的完成,促进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学校还常抓课堂礼仪、作业规范、敬老爱家、老师在学生问候时的回礼等工作,使学生的行为规范能从细节中表现出良好的素养。( 2 )丰富校“居敬”内涵,树立典型,培育文化评价育人,有一种育人,是学校从育什么人理念出发,寻找学生中的行为示范的优秀学生,给予肯定与表彰,形成向心力。市一采取的是树立行为示范榜样的方法育人。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在新的四年规划中提出“居敬致远”的校本理念,为了落实“五敬精神”(尊敬国旗、笃敬生命、孝敬长辈、崇敬科学、恪敬法则)的教育与宣传,2009 年始开展“每周一星”和“我们的班集体”的评比与展示; 2011 年学校通过全校海选、年级初评、全校选举、德育小组评审,分高初中评比出了
明德至善之星、好学尚知
。高中分别为李旭松、张昊、黄祺明、高文轩、吴漪伟,初中分别吴梦雨、陈健怡、刘爽、郁婷、许哲维。通过校园之星的评比过程,让学生接受了“五敬精神”的教育,
与时俱进的新的
这样不但丰富了“婷婷”精神的内涵以及延拓了其外延,还
氛围 细化行动:每到假期,学校认真开展以“敬老爱老,学会担当”为主题的“八个一”家庭敬老活动,其内容为:学一道菜,同父母分享;洗一次衣,与家长分担;拖一次地,为家庭付出;读一份报,和长辈交流;捶一次背,替老人服务;逛一次公园,陪家人放松;送一份礼,给家人欢欣;看一本相册,与家人回忆。在家长会上,各班请自己班级的家长交流“与孩子同成长”系列活动的感受,及孩子思想教育与习惯培养方法。形成效应:学校努力从学生的人文素养角度,促进学生勇于践行,将内在的美表露出来。通过长期的正面引导与宣传,学校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生。 2011 年 11 月 18 日,我校高二学生钱圣豪、赵乾、周小枫同学见义勇为,抓获小偷,维护了社会和谐治安,受到区检察院来函表扬,展现了 90 后青年学生的风采; 2012 年 6 月,我校少先队员李安琪,当选为首届上海市中小学生“道德实践风尚人物奖”的百佳,她的尊老爱幼的事迹,她在“ 11.15 ”火灾后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学校中传颂,同学们立志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小公民。高二( 2 )张昊同学也因他的身残志坚、活跃开朗、乐于助人,被评为首届上海市中小学生“道德实践风尚人物奖”的百佳。(3) 结合市特色项目,志愿服务,展现风采礼仪不是一种标准 , 更应该是自身气质的外显 , 它表现出一个人自己的自身文化的修为、思想道德水准、家庭教育的氛围和自己的实力与自信程度;同时礼仪必须在实际的待人接物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基于此,学校将行为规范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精神文明单位共建、社团活动等特色教育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婷婷精神”是我校长期坚持并具有辐射效应的德育教育品牌,“婷婷精神”品牌也通过学校多年的实践,已形成“倡导学生道德体验,树立典范个体,形成道德实践示范群体并产生辐射效应”的工作格局。引导和组织师生志愿者走进社区,深入居委会,向周边的学生、居民们发出倡议,一同开展各具特色、富有实效的“圆老人一个心愿”的志愿服务活动:陪老人过一次生日、逛一次公园、参观一次市容市貌、看一场演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提供一次生活护理服务、给老人讲一次故事等。“婷婷服务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上海市第一中学,她更属于整个社会。在迎接上海世博会的日子里,学校将“婷婷服务”与“世博宣传”相结合,每一位“婷婷服务队”的队员争当世博宣讲员。“婷婷服务”倡导关心他人,“奉献精神”主张追求高尚。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也得到了深化与拓展,显示出恒久的生命活力。学校将“婷婷服务队”服务的内容进行拓展,志愿者们不仅仅是敬老服务,他们投入更多的活动中。如到梦清园、“二大”会址和宋庆龄故居接受志愿者讲解员培训,成为梦清园、“二大”会址和宋庆龄故居的志愿者讲解员,或到孙克仁老年福利院敬老服务,到静安区“阳光之家”助残,对老劳模、老革命后代采访,与新四军老战士结对活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如在学校的各项重大活动中,组织、设计、交流、联系,使同学们在与同伴、教师、他人等人员的沟通中,表现他们的礼仪和交流的技巧,学校的民俗文化节、艺术节、英语戏剧节、体育节、科技节等,都能看见志愿者们在接待、组织、沟通中的风采。2011 年 12 月我校的“婷婷志愿服务队”品牌作静安区唯一的项目上报为上海市中小学德育优秀项目, 2012 年 1 月学校被评为“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 4 )兼顾学生个性、特殊教育,帮助转化学校对行为有偏差的同学随班跟读,进行人性关怀,实施个别化教育,平时关心,主动交流,防患未然,心理介入;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党员帮教活动,对行为有偏差、学业有不足、家境有困难的学生送去关怀和帮助,近三年来出现了行为有偏差的同学不成团、人数急剧减少的现象。此外,我校虽然原有两名随班就读的学生(分别在预备和初三),但随班就读工作都能科学而细致地开展,每学期都参加有关随班就读的研讨、讲座、听课、信息采集、交流、总结等活动,任课教师也从各方面帮助他进步,虽然他的成绩进步不明显,但在知识难度加大的前提下,我们认为他是有进步的,而且他也能较正常地融入班级群体中。&科学化、项目化实践推进&&&&课题研究可以引领各项教育活动科学有序的推进,&学校先后在《“ 80 ”后班主任优势教育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项目的学习 (PBL) 在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实践研究》、《中学“关心下一代”培育与工作途径拓展的案例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中学教学中推广的实验研究》、《初中生学业情绪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和《注重教学效能背景下教师心理素养提高的实践研究》等课题,在学生养成教育的各个领域开展实践研究、案例研究,用项目推进,规范教育实践,有效提升学校行为规范教育水平。案例:班级特色项目建设是学校新四年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班级开展各项工作的抓手。通过班级特色项目的建设创设与发展,能充分调动班级同学的积极性,挖掘班级内部潜力;在班级特色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同学们&“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得到了培养,促进了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和“温馨教室”的建设;同时也使学生的通过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到“N 项活动”中来。从 2008 学年开始,学校初步落实班级“特色项目”申报,并指导项目开展的具体活动内容及每学期进行设施的方法与步骤。“上海市第一中学班级特色项目”的设计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来设定,项目的设定主题比较小,同时有操作性,政教处给班主任列举了内容参考如下:课堂笔记特色、广播操特色、眼保健操特色、晨扫劳动特色、主动与人打招呼特色、自修课自主管理特色、黑板报设计特色、教室布置特色、环保特色、家班互动特色、班级日志特色、安全教育特色、课外社会实践特色、敬老服务特色、互助学习特色、科技研究特色等。在近几年来,项目实施的经验正渐渐形成,涌现了一些较好的班级特色项目 ,, 如 : 王璇班级的环保特色项目 , 肖朵朵班级的与家长同读《弟子规》活动,产生了优秀学生赵艾伦,王蓉蓉班级黑板报特色项目则将“做最好的班级,做最好的自己”内化为每一个同学的信念,原高二 (5) 在原有的敬老服务为孤老送午饭基础上更进一尺 , 推广到每位班级同学都为所在社区积极服务上,邓金宇班级从班级布置的“水喻班”到班级文化建设,卫光班级的“飞信
联系你我他的特色项目 , 张婷班级的英语歌曲特色项目等。班主任们一方面认真在班主任会议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一方面在实践中认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并将自己的班主任特色项目建设的经验写成个案, 2009 年我们班主任的个案汇编成第三期《上海市第一中学德育论坛》(班级特色项目建设专辑);在上海市第一中学德育工作交流会上,田路、陈申、肖朵朵、陆静嫣、王瑞良、丁奇峰、王璇等七位班主任,围绕班级特色项目建设的经验与思考向全体班主任介绍。 2010 学年上学期张婷、王晓静、周华、邓金宇、卫光、赵英、陈佳颖等七位老师,分别从学唱英语歌、班级自主管理、班级家校互动、班级温馨教室布置、班主任寄语、契约精神、环保等方面的班级特色项目建设的过程,下学期举办了“走进学生的心田——上海市第一中学班级特色项目建设交流会”&&高敏、查菲、王瑞良、李洁驰等老师在会上发言。 2011 年的班级特色研讨会的主题会上,肖朵朵、张婷、张冬梅、王欢、周嫒嫒、卫光、杨文捷等七位老师,分别从班家互动、班级文化建设、书信沟通、名人名言、“企业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个别化辅导等方面,对班级特色项目建设的过程、收获与思考进行了交流与介绍;会议中杨校长作重要发言,陶凯副主记作了总结发言,前来参会的区德育科管科长作为点评与指导。班级特色项目的实施,充分说明了:一个集体需要有共同有信念、共同的目标。“上海市第一中学班级特色项目的申请与实施”活动以“目标管理”、“活动引领”为班级管理的切入点,& 提高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意识 , 学校深入开展“班级特色项目”的建设与评定,从而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更科学、更具实效性,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 , 用有趣、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同时 , 落实了学校“居敬致远”的教育理念。&4 、专业化、市一化教师影响“专业化”是我们培养教师从育人的专业视角出发,提升修养、学养,形成自觉发展自我的意识,“市一化”就是学习“修敬”精神,树立敬畏生命、尊重个体、人际和谐的市仪教师。教师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
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是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为此,学校围绕“居敬·和谐”,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树魂立根,营造师师和谐、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的校园氛围;采用多种培养模式,聚焦课堂,培养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平,营造“阅读&省思&沟通&践行”的学习氛围;以“教职工身心健康发展特色项目”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和谐,营造乐观健康的工作氛围。分两条线推进实施。第一条线&&&培养师德,内炼修养09 年以来,我校除开展常规教育活动外,师德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开展学校和年级组两个层面的研修。学校确立“学人文,蕴内涵,促发展”研修主题,邀请大学专家、教授、社会知名人士,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向广大教师全面介绍当前各领域的人文热点、上海地域文化、丰富教师的人文知识,培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内容包括《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观察》、《理论中国与纯美中华》、柏万青《和谐社会的建设》等,仅09 年就安排了八场讲座。&确立“居敬致远,加强师德建设”为研修主题,开展年级组研修,通过年级组研修的方式,让广大教师了解“居敬致远”的内涵,自觉弘扬“五敬”精神,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务实求新。每个年级组根据年级特点,设置研讨侧重点,每位教师完成了一份总结。通过活动,提高了教师人文素养以及对“居敬·和谐”的认识。二是立足教师学科研讨,按照“两纲”的要求,结合我校承担的上海市教委实施“两纲”与二期课改学科德育的攻关课题《民族精神教育在高中文科教学中推进的研究与实践》的推进,组织高中语文、历史、政治、地理、艺术等相应学科教师,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无痕推进、隐性渗透民族精神教育要素,因地制宜地协调高中文科教学推进民族精神教育的目标,全方位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并尝试通过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发,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与文化认同感,健全学生的公民人格。撰写完成了70 余万字的《民族精神教育在高中文科教学中推进的研究与实践(上下册)》一书。本书收录了我校《民族精神教育在高中文科教学中推进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报告、高中文科课程内容与民族精神教育整合的学科教案、相关书籍介绍与社会实践方案等。本项目在静安区两纲教育推进会上做了主题汇报,该书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较好的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范式。目前该课题成果已在学校初高中课堂中推进。第二条线&&“进修、科研、实践”多项联动,提升专业水平我校通过特色职后进修培训、教育科研引领、搭建实践平台等多项机制的联动,推动了“居敬·和谐”的教师队伍的形成。例如,在职后校本研修方面,聚焦课堂,我们注重特色培训,主要有导师团、导师制、“同伴互助沙龙”、现代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培训、青年班主任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各类培训进修等。近年来,学校共选派8 位教师参加区骨干班教师培训, 11 位英语和理科教师参加出国英语进修, 4 位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09 年又派了 2 位教师参加北美硕士班学习(目前已毕业)。其中“同伴互助沙龙”就是以“阅读&省思&沟通&践行”为主题,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每学期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和推荐阅读书目,以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梯将教师分为适应型、成熟型、精专型三类,由各组组长主持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读书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之一,沙龙活动增加了教师间交流的机会,教师在倾听同事的心声、分享同事的经验、述说自己的体会过程中,收获着专业上、能力上的进步。部分教师的读书笔记,参加了区“为人、为师、为学”读书征文活动,有 10 位教师获得了二、三等奖, 5 位教师获得了鼓励奖;目前读书沙龙已进行五期,教师读书笔记也已装订成册。在教育科研引领方面,结合教育的发展形势与要求,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此提高教育教学质效。近年来,我校教师参与完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中学教学中推广的实验研究》、《构建中学中青年教师阶梯式专业发展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及校本培训的研究》、《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班主任班级经营的实践研究》等 17 个市、区级教科研课题,其中,科研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中学教学中推广的实验研究》还在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教育改革实验评奖中获得了二等奖。通过科研引领,有效提升了初中教师的专业品质。目前学校又成功立项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注重教学效能背景下教师心理素养提高的实践研究》,又成功申报了一项创新项目,一项推进项目。在搭建实践平台方面,推动教师积极参与二期课改,开展
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校级学科带头人展示课
中高级教师展示课
教研组学科教学研究课
等系列教学展示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静安区教学能力大奖赛(即
)和市级、国家级各种单科教学比赛。通过以上多项机制的联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目前有 51% 的教师为硕士学历或研究生课程班结业 ( 其中硕士生占 30.36% )。& 2 位教师在全国评优课中获得一等奖; 10 位教师在上海市教师评优课中获得一等奖;& 1 位教师获得静安区名师称号;& 9 位教师获得静安区明星教师称号; 18 位教师获得静安区优秀青年教师称号。&5 、日常化、多元化学生自主管理日常管理:学校运行推行“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的作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自主管理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行为规范教育、评比活动,且学生参与面广。学生会的自主管理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它主要分管学生会各部门的招新工作,同时对社团部、宣传部、常规检查部等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值周工作则是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以班级值周形式对每天的晨扫、眼保健操、早操、红领巾、团校徽、教室卫生、出勤、黑板报、大扫除等项目进行量化评比,是学校评选“卫生流动红旗”和“文明礼仪流动红旗”的主要依据。校园文化是学校构建“居敬·和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搭建多个学生活动平台,学生自主参与使校园文化活动更具有生气、更具有活力,构建了我校活化的特色校园文化另一道风景。以下为两个主体平台。平台一:“四结合”开展社团活动,使活动品质化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广大学生拓展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智慧才华的广阔舞台。近年来,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在“居敬·和谐”的工作理念引领下开展活动。活动中注重“四个”结合,即: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延伸学习领域;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与示范群体建设相结合,培养一批优秀学生干部,从而使我校的社团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促进学生个体和谐发展、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作出了贡献。截止 2010 年 10 月,我校共有各类学生社团 23 个,初步形成了实践类、公益类、文学类、文艺类、体育类、外语类、心理类、媒体类八大类,先后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各 1 名、三等奖 2 名,上海市一等奖 14 人次、二等奖 14 人次、三等奖 30 人次,静安区一等奖 26 人次、二等奖 17 人次、三等奖 18 人次、优胜奖 2 人次。平台二 : “多样化”搭建舞台,让学生过上自己的节日我校立足于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搭建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民俗节等校园文化活动舞台,尽显学子风采。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和娱乐活动,包括“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班班有画展”比赛、动漫绘画大赛、摄影比赛、工艺作品比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中文歌曲卡拉OK (包括戏曲卡拉 OK ,不包括英语卡拉 OK )演唱比赛、舞蹈比赛、世界名人演讲片断、名著作品片断英语朗诵比赛、诗词朗诵比赛、器乐(包括键盘)比赛、历届学生书画作品展示、优秀文化艺术影碟播放周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广,充分体现了艺术节是学生的节日、是学生能力锻炼、才艺展示的平台。 09 年艺术节,我们还邀请了上海民乐团,为全校师生进行了“乐和万家”民族精品音乐会。同时,每年艺术节我们还在云峰剧场进行优秀节目汇演,把艺术节活动推向高潮,学生的激情与可爱让我们的老师也刮目相看。“点亮灵感,科技让校园生活更美丽”等主题的校园科技节活动使每年的科技节更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科技诗歌朗诵比赛”、“科技知识竞赛”、“趣味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解题速度竞赛”、“科技英语竞赛”、“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未来校园生活’漫画”等二十多项科技类主题活动,让学生有学习的平台、交流的空间、展示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们获得了情感体验,增强了科技意识,提高了科学素养。我校体育节是以体育周的形式出现的,它是学生青春飞扬的舞台,是学生热情奔放的场所,传统踢毽子、跳绳比赛让学生生活充满童趣,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联赛引发场边的呐喊,运动会赛场上更是激起同学们拼搏的斗志。民俗文化节是我校在各种传统节庆活动的基础上创建的又一个学生节日, 2010 年我们就是以“欢欢喜喜闹元宵,热热闹闹迎世博”为主题的。内容包括民间故事演讲、猜灯谜、画年画、剪纸、民乐演奏、包元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比赛。民俗文化节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课余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同时,学校还为学生搭建了许多温馨的平台。“温馨教室”设计,营造了班级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利用班级黑板报这块主阵地
营造班级读书的氛围,构筑了同学们的书香人生。“每周一星”、“优秀班级”展示,发挥了先进示范作用,培养了学生集体的意识。四、锻造品牌品质,形成示范辐射上海市第一中学 2008 年再次被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以来,一直努力以实际行动确实加强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并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婷婷志愿服务队”的示范特色。( 一 ) 依托区心理教育中心,借助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是我校在行为规范示范校建设中的特色之一,给我校德育工作注入一股强劲、科学的活力。我校是上海市最早挂牌的市级心理辅导示范校之一;十几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品牌常抓不懈,并在实践中,创设了以班主任心理辅导为主体的“双全互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2011 年 10 月,在区教育局、区文明办的领导下,学校建成了静安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暨静安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建筑面积为 691.21 平方米,包括接待室、心理咨询室(两个)、团体活动室、沙盘室、减压室、训练反馈室、音乐放松室、运动放松室等多个功能室;心理健康中心的建成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设备硬件上的保障。心理健康中心以为中小学生提供专业、细致的心理健康服务为主要宗旨,致力于实现“教育、咨询、支持和研究”等服务功能。心理健康中心以专业化、规范化、公益性为主要原则,面向静安区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方面服务。为进一步发挥品牌优势,创新特色,提升品牌内涵,增强区域辐射和影响,学校立足四个“聚焦”,全面打造此创新品牌项目。四个“聚焦”分别是:聚焦区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整合各方社会资源,积极建设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静安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暨静安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和影响;聚焦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以积极心理学为切入点,探索校本提高教师心理素养的方法和途径,以个案形式反思教师心理素养对课堂教学效能的影响,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聚焦家庭教育的需要,将“心理辅导”引入家长会,科学介绍青少年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让家长在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理解孩子,建立更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孩子幸福、健康的成长保驾护航;聚焦学生发展的需要,持续开展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相关工作。1. 用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优良的行为学校在“双全互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心理中心的优势,从心理健康层面积极推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为点、以班主任工作为线、以学校大德育工作为面,点线面结合,大范围地对学生进行各类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年级组研修、温馨教室建设、课堂内外活动设计等有针对性的活动,引导教师关注改善行为,探讨改善行为的途径,改善学生学业情绪,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学校还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如:为高一学生和初一学生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团体活动的过程中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利用学校广播平台,开展“心灵之约”广播,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接待学生个别咨询,为有困惑的同学提供规范的心理咨询服务,具体包括学习方法指导、生涯规划指导和人格发展指导、青春期成长困惑、人际交往困惑和情绪问题等;开展班级心理委员的组建与培训,搭建同伴互助平台;利用心理专业软件系统做好学生心理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利用拓展选修课,发展新一届心理社团,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共建学校和谐心理环境。2 、用家校的合力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行开设家庭教育心理辅导,提升学生家庭教育的品质。
,学校在盘整以往家庭教育的资源与做法的基础上, 2011 学年正式将“心理健康辅导讲座”系统引入家长学校,避免了原先的零散现象,分初中、高中两大块,根据各年级学生的成长规律共性和特性问题,从不同层面向家长科学介绍青少年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让家长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理解孩子,建立更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孩子幸福、健康的成长保驾护航。我校的家长学校也形成了校本特色。第一块——初中层面:青春期是人生发展阶段中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身体的发育很多都是突飞猛进的,孩子很容易由于身体发育的特点而带来很多的心理发展需求。家长如能在孩子青春期发展过程中给予积极影响,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有所裨益的。讲座内容聚焦于青春期,以及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所面临的情绪、情感、学习等各个方面。内容系列为:年级内容 1 (上学期)内容 2 (下学期)主讲人时间六年级和孩子共同适应初中生活当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心理教师20-30 分钟七年级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家长如何了解孩子,如何倾听孩子心声心理教师20-30 分钟八年级家长如何教会孩子管理情绪家长如何指导孩子的问题解决以及培养独立心理教师20-30 分钟九年级帮孩子调适升学压力带来的心理、情绪问题为你的孩子喝彩、加油心理教师20-30 分钟第二块——高中层面:学生向成人转变的重要阶段,孩子的各种观念、各种行为等都逐渐趋于稳定,内容则较多关注孩子进入成人社会所需的一些心理准备及优秀品质,如人际交往、责任心等。内容系列为:年级内容 1 (上学期)内容 2 (下学期)主讲人时间高一&和孩子共同适应高中生活指导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刘诗薇20-30 分钟高二&指导孩子学会与异性交往指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刘诗薇20-30 分钟高三&指导孩子调整心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与孩子一同树立理想,规划未来刘诗薇20-30 分钟学校还重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让家长能厘清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责任,改变“教师忙家长的事,家长忙教师的事”这一怪现象,学校根据家庭教育出现的关键问题,多次邀请各方面的专家来学校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专业指导。以
“从《侵权责任法》视角
从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界定、处理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法律依据、预防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感想等方面,为全校家长作了系统而专业的分析与讲解,让家长意识到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提高了家长的安全意识,使家长懂得了家庭教育过程中规则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与防范意识培的一些方法与策略,转变了部分家长认为安全教育只是学校的事务的观点,纠正了校园安全事故的误区;
鸣院长为预备与初年级的家长作了题为“家长需要家庭教育的智慧”的讲座。顾院长从如何学会保护孩子的梦想、在孩子错误时如何学会发现合理的一面、要学会接纳孩子、学会和孩子沟通不能指责、要学会“疏”而不能“堵”、如何修复与孩子的关系等方面,告诉家长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接纳孩子和尊重孩子”,使家长充分意识到,“好孩子需要好父母,好父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把孩子的成长权利还给他,并欣赏他们的成长;9 月份请来心理专家廖丽娟为新预备和高一的家长和班主任作了《起始年级学生的心理调适》专题报告,其它兄弟学校的教师和家长也与会听讲,为新生家庭的科学教育作好了铺垫。与此同时,学校还为两个年级以及其他年级的家委会成员购买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 3 、用科学的研究指导行规工作的开展此外,学校以课题促教师教育素养的提升,提高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效。以区教育局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提高中小学生学业效能:“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证研究》的子课题《初中生学业情绪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和《注重教学效能背景下教师心理素养提高的实践研究》(此课题也立项为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为抓手,关注学校层面能影响学生学业情绪的因素,探索注重教学效能背景下的教师心理素养的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个持续、系统、细致的工作,学校将会进一步秉着继承与创新的思路,不断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提供更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抓住学生行为的心理规律,提升行为训练的质量,提高学生心理素养和行为品质。(二)传承深化“婷婷志愿精神”,高尚学生的心理与言行我校在行为规范示范校建设中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主题活动。“婷婷精神”是我校长期坚持并具有辐射效应的德育教育品牌,“婷婷精神”品牌也通过学校多年的实践,已形成“倡导学生道德体验,树立典范个体,形成道德实践示范群体并产生辐射效应”的工作格局,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也得到了深化与拓展,显示出恒久的生命活力。&&&&理性分析:“婷婷精神”营造了一种服务文化——婷婷的服务价值指向人的高尚追求,它是一种体验式教育活动。一般它的服务流程分为四步:接受培训、模拟上岗、上岗、反思总结。在过程中实现行为向善的变化:接受培训--- (更讲究)规则、专业、服务(意识与能力);模拟上岗 ---- 演练提升认识,包含修整礼仪、言语、举止、眼神、演讲方式、演讲内容、交往;上岗实践 ---- 在兴奋中进入角色,在规范中锤炼自我,在服务中追求崇高、在反馈中赢得幸福。我们的思考是“意识引领行为、行为生发情感、过程丰富经历”,由此参与服务的学生在三方面发生了变化:行为意识的改善、行为习惯的表现、服务情感的丰富。学生通过参与服务全过程,学生的行为发生多方面的改善,这些行为表现涉及: 1 自觉学习(学习服务能力、学习服务知识)、 2 积极助人、 3 主动招呼、 4 举手投足、 5 语言文明、 6 语调幽雅、 7 真情流露、 8 待人接物、 9 注视交流、 10 热爱自然、 11 珍惜文物、 12 合作共赢。教育内容涉及意识的提升,具体为以下十五意识: 1 爱国意识、 2 生命意识、 3 敬老意识、 4 科学与人文交融意识、 5 规则意识、 6 感恩意识、 7 服务意识、 8 身心健康意识、 9 榜样意识、 10 责任意识、 11 资源意识12 传承意识、 13 创新意识、 14 实践意识、 15 经历意识。&“婷婷服务”它是品牌又是一种文化,它服务领域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服务的方式日益丰富,为更好的开展,我们的三大策略是一是资源整合(家庭、学校、社区居委、科普基地、高校、文博单位、部队、敬老院等、物的资源、人的资源、部门资源、历史的资源、文化的资源);二是分层服务(学生----- 依据学生年级年龄特点、教师、服务对象、机构等分层分类服务);三是全面育人(含思想意识、行为习惯、服务能力、敬老精神、高尚人格等)。在此指引下,学校基于“婷婷服务”,搭建学生行为改善五大平台: 1. 学生礼仪交往的平台(培训、上岗服务中), 2. 师生互动共育(行为规范)的平台(活动、沟通参与中),& 3. 社会、家庭、学校形成合力的平台(策划、资源共享中),& 4 学生行为与意识互哺的平台(执行、实践调整中), 5 辐射散发学校育人特色魅力的平台(联动、创新实践中)。&&&&&“婷婷服务”具体的服务形式不断丰富,主要有 10 种形式: 1 讲解志愿 2 敬水送饭 3 文艺汇演 4 言语疏导 5 指导学习 6 捐款助人 7 讲座演讲 8 大手牵小手 9 资源完善 10 结对访谈。如今的“婷婷服务”活动开展逐渐形成五个特点: 1 多样性 2 持续性 3 创新性 4 实践性 5 育人性。&&&&具体阐述:薛婷婷虽已考入华师大,但学校“婷婷服务队”长期与孙克仁老人福利院、永乐居委结对以及周边敬老院结对,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慰问老人,教老人学外语、学电脑,给老人表演节目,与老人谈心,已成为敬老院老人欢迎的项目。同时,学校又与时俱进,积极拓宽思路,整个资源,不断争取与完善学校“志愿者”服务的平台,给学生身体力行进行实践的机会与经历,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亲身经历中将民族精神的国家意识、文化认同与公民人格落实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结合上海市关工委“关心下一代”有关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与上海市各类青少年实践基地、校外教育机构精神文明共建结对工作。截至目前,已与上海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梦清园、二大会址纪念馆、华师大历史系团委、宋庆龄故居等十几家共建单位签约,聘请了静安区新四军讲师团成员、大学教授、研究所研究员等十六人担任校外教育顾问委员会顾问,通过班级结对,开展了同读一本书、“你我共成长”主题班会、新四军为我讲故事、团队干部主题培训、主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学生寒暑假参加上海博物馆、纺织博物馆、梦清园、二大会址纪念馆等体验活动,组织英语教师将梦清园讲解稿译成英文,解决了梦清园的英语讲解员缺乏的问题。2008 年学校还承担了上海市关工委课题《中学“关心下一代”培育与工作途径拓展的案例研究》,该课题已于 2009 年 12 月结题,其中收录典型案例十几个。 2010 年 3 月,学校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基层“五好关工委组织”;&“深化德育品牌,构建双向互助工作模式”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示范特色项目”;《关心下一代成长,共建和谐社区文化,开设“老少同乐”课程的实践研究》荣获 2009 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课题研究三等奖。 2011 年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我校在会上作了专题汇报。学校在与二大会址纪念馆、梦清园、宋庆龄故居共建过程中,一方面邀请二大会址讲解员走进校园,开展&“享世博盛会,看红色经典”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巡展进校园活动,组织同学们利用课间时间观看展板,聆听纪念馆讲解员声情并茂的宣讲,并积极参加征文活动,抒发自己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邀请二大会址纪念馆、梦清园、宋庆龄故居为我校培养义务讲解员,在寒暑假和双休日组织学生担任义务讲解员。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开阔了视野。尤其是组织义务讲解员为我们自己的学生讲解,更增添了学生的自豪感,激励了学生参与的热情。2012 年 2 月,学校的课题《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列为
,以此为契机,我校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寒暑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将学生的暑假活动与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志愿者服务紧密结合起;学生根据兴趣等组成一个团队,确定调查研究主题,开展实践研究活动。同学们以小组志愿者的身份走进各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敬老院、福利院等场所,开展“中学生德育社会实践项目活动”和“中学生德育课题探究项目活动”,改变以往参观者、听众、价值观被动接受者的身份,在教育者、引领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中,因着对细节的了解、对历史的理解,达成价值观的认同;在与社会接触或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注重交流的方法、技巧和礼仪,举止也更为端庄。创设示范特色,发扬婷婷志愿精神,旨在丰富学生行为规范的内涵,融合民族精神教育,提升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层次。同学们在实践中感知礼仪,感悟生活,升华情感,提升素质;2011 年 12 月我校的“婷婷志愿服务队”品牌作静安区唯一的项目上报为上海市中小学德育优秀项目, 2012 年 1 月学校被评为“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12 年 6 月,李安琪和张昊两位同学当选为首届上海市中小学生“道德实践风尚人物奖”的百佳,就是对“婷婷志愿精神”的最好诠释。我校在行为规范示范校建设中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主题活动。“婷婷精神”是我校长期坚持并具有辐射效应的德育教育品牌,“婷婷精神”品牌也通过学校多年的实践,已形成“倡导学生道德体验,树立典范个体,形成道德实践示范群体并产生辐射效应”的工作格局,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也得到了深化与拓展,显示出恒久的生命活力。薛婷婷虽已考入华师大,但学校“婷婷服务队”长期与孙克仁老人福利院、永乐居委结对以及周边敬老院结对,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慰问老人,教老人学外语、学电脑,给老人表演节目,与老人谈心,已成为敬老院老人欢迎的项目。同时,学校又与时俱进,积极拓宽思路,整个资源,不断争取与完善学校“志愿者”服务的平台,给学生身体力行进行实践的机会与经历,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亲身经历中将民族精神的国家意识、文化认同与公民人格落实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结合上海市关工委“关心下一代”有关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与上海市各类青少年实践基地、校外教育机构精神文明共建结对工作。截至目前,已与上海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梦清园、二大会址纪念馆、华师大历史系团委、宋庆龄故居等十几家共建单位签约,聘请了静安区新四军讲师团成员、大学教授、研究所研究员等十六人担任校外教育顾问委员会顾问,通过班级结对,开展了同读一本书、“你我共成长”主题班会、新四军为我讲故事、团队干部主题培训、主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学生寒暑假参加上海博物馆、纺织博物馆、梦清园、二大会址纪念馆等体验活动,组织英语教师将梦清园讲解稿译成英文,解决了梦清园的英语讲解员缺乏的问题。2008 年学校还承担了上海市关工委课题《中学“关心下一代”培育与工作途径拓展的案例研究》,该课题已于 2009 年 12 月结题,其中收录典型案例十几个。 2010 年 3 月,学校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基层“五好关工委组织”;&“深化德育品牌,构建双向互助工作模式”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示范特色项目”;《关心下一代成长,共建和谐社区文化,开设“老少同乐”课程的实践研究》荣获 2009 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课题研究三等奖。 2011 年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我校在会上作了专题汇报。学校在与二大会址纪念馆、梦清园、宋庆龄故居共建过程中,一方面邀请二大会址讲解员走进校园,开展&“享世博盛会,看红色经典”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巡展进校园活动,组织同学们利用课间时间观看展板,聆听纪念馆讲解员声情并茂的宣讲,并积极参加征文活动,抒发自己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邀请二大会址纪念馆、梦清园、宋庆龄故居为我校培养义务讲解员,在寒暑假和双休日组织学生担任义务讲解员。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开阔了视野。尤其是组织义务讲解员为我们自己的学生讲解,更增添了学生的自豪感,激励了学生参与的热情。2012 年 2 月,学校的课题《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列为
,以此为契机,我校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寒暑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将学生的暑假活动与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志愿者服务紧密结合起;学生根据兴趣等组成一个团队,确定调查研究主题,开展实践研究活动。同学们以小组志愿者的身份走进各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敬老院、福利院等场所,开展“中学生德育社会实践项目活动”和“中学生德育课题探究项目活动”,改变以往参观者、听众、价值观被动接受者的身份,在教育者、引领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中,因着对细节的了解、对历史的理解,达成价值观的认同;在与社会接触或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注重交流的方法、技巧和礼仪,举止也更为端庄。创设示范特色,发扬婷婷志愿精神,旨在丰富学生行为规范的内涵,融合民族精神教育,提升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层次。同学们在实践中感知礼仪,感悟生活,升华情感,提升素质;2011 年 12 月我校的“婷婷志愿服务队”品牌作静安区唯一的项目上报为上海市中小学德育优秀项目, 2012 年 1 月学校被评为“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12 年 6 月,李安琪和张昊两位同学当选为首届上海市中小学生“道德实践风尚人物奖”的百佳,就是对“婷婷志愿精神”的最好诠释。&&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开设的课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