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考试题的观点及陈述

德国军事理论_百度知道
德国军事理论
本人是大一新生,对军事理论颇感兴趣。有意以后可能的话,赴德国留学。我知道德国军事理论强,但不知道具体的关于德国大学的信息。希望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朋友能予以指导点拨。在此感恩不尽。
提问者采纳
建议你看一看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2条回答
在德国历史上军事传统对于德国的方方面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远的不说,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开始算,历经几次重大战争,如滑铁卢之战、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一战、二战,伴随着军队建设的完备和成熟,德国一步步登上历史舞台,并在二十世纪初期大唱主角。可见从某种意义而言,对德国军事理论代表性思想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更深刻的理解有关德国的很多事情,这其中就包括足球。
本文无意探讨复杂的军事理论,也无意分析军事思想的构成。只是希望能够通过对德国军事传统积淀的探讨,找寻德国足球精神所在,从而更好的理解、欣赏德国足球。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踊跃补充、指正。
文中个别部分对理论和历史的讨论可能暂时无法与足球发生联系,但都是为后面作铺垫陈述,还望大家耐心。谢谢!
为方便大家阅读、赐教,将一篇较长的作品根据时代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既独立成篇,有都贯穿着整体思路,从而既可单独阅读,又可汇总理解。
第一部分:克劳塞维茨的防御观
克劳塞维茨认为,进攻和防御是战争中的两种基本作战形式。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整体为防御,局部可能为进攻。进攻中含有防御因素,防御中也含有进攻因素。进攻可转变为防御,防御也可以转变为进攻。“防御决不是单纯的盾牌,而是由巧妙打击组成的盾牌!”这是克劳塞维茨对攻防转换关系的名言,也是积极防御的精髓。一般来说,采取防御的一方处于力量对比的相对劣势,为了有效的进行战斗,达到最终目的---击败敌人,获得胜利(与足球比赛的目的完全一样),所采取的作战方式便是如上所述的积极防御。而这反映的也是战场上最朴素的一个道理,即生存第一,首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毋庸质疑其对日后德国军事理念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运用克劳塞维茨的防御观点来看德国足球,一直以来德国足球被媒体称为难看的足球,缺乏艺术和欣赏的足球,但德国足球在欧洲和世界赛场上所取得的辉煌历史战绩,实在令人瞠目结舌,所以便冠以“实用足球”来形容德国。这也恰恰说明德国足球理性的一面,不追求华丽的场面,不卖弄花哨的技艺,我只为成功和胜利踏踏实实的努力!在“胜则王侯败则寇”的足球圈里,首先要让自己不败。战争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踢球的目的就是要拿冠军。
克劳塞维茨尤其强调精神要素即精神力量及其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认为精神要素占据首位,影响战争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战争始终。“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从这也就不难理解德国球员为何拥有超强的意志和坚韧的耐力。贝肯鲍尔不就为此自豪的炫耀,“德国队的意志和精神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第二部分:提尔皮茨的海军建设理论和德国造舰理论
1897年 6月任德意志帝国海军发展部大臣的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伯爵是德国海军一个极有胆魄的人物,他领导德国海军向“日不落帝国”的神话提出了挑战。为了与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在未来的战争中一决高下,他以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和勇气,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使一艘艘崭新的军舰滑下船台,从而使德国海军跃居为世界第二大海军。与英国的超级战列舰相比,德舰在航速和主炮口径上有一定差距,但德舰显著的特点是侧重防御,宁肯牺牲航速和火炮口径也在所不惜。除此之外,根据提尔皮茨的建议,建成的德舰全都舱室狭窄,重重设置水密门,水线以下的一切隔板都不开联络门,以防区域进水后脆弱的联络门被压破。德舰的贮煤舱尽量设计在舰体两侧,起防护作用。可见德舰的设计目标是追求舰艇在战斗中的浮航生存性。
参考《北海怒涛——日德兰海战》,《世纪档案》
日德兰海战对德国和提尔皮茨的海军建设理论进行了检验。德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是,这次海战证明了德国提尔皮茨伯爵造舰理论的正确性。德舰在防火设计上,采用了舰内通道垂直设计,即使炮弹直接在炮塔内爆炸,火势也不会下窜到舱下的弹药库,不会引起进一步的损害。
还有德舰的水密结构设计也相当完美,当德舰“塞德利茨”号拖着24处大破口和已灌进5308吨海水的躯体驶入修船坞时,人们无不强烈地感到,在海战中,只有注重生存力的战舰才能存活下来。
同样引申到足球上,只有战斗到最后的球队(尤指锦标赛一类的淘汰赛制)才能有问鼎冠军的可能(此道理显而易见,但并非每支球队都能意识到)。世界杯七次进入决赛,三冠四亚;欧洲杯五次进入决赛,三冠二亚。德国队在这方面做得最好。最最重要的是存在。只有存在着,才是合理的。
(至于巴西同样世界杯七进决赛,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同早期足球水平低下以及近三界杯赛FIFA的刻意安排有关---当然也要承认94年佩雷拉和02年斯科拉里注重防守所取得的卓著成效)
第三部分:鲁登道夫的总体战和“有生力量论”
鲁登道夫成名之作的便是运用有效防御和积极进攻所取得的“马祖湖战役”(又称“坦嫩贝格战役”)的大捷。之后在鲁登道夫的精心安排下,德军在1915年一年中发动了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的全面攻势,德军择俄军薄弱之处,以突袭的方式,打得俄军失城市丢地,伤亡、被俘多达170万,使德国东线形势大为改观。
鲁登道夫认为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是获取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按照这一战术,德军将所有无军事价值的阵地统统放弃,把军队撤了回来,从而有效地保存了有生力量,形成强有力的拳头,待机反击。
在《总体战》中,鲁登道夫认为总体战的基础是民族的精神团结,要在战斗中充分唤发民族精神,以此对坚持战斗给予充分和积极的支撑。
德国足球的辉煌就是建立在极高的防守效率和强劲的进攻上,这与鲁登道夫的想法和军事理念不谋而合。而鲁登道夫提到的民族精神可以说在德国球队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此就不再赘述。
第四部分:二战后期德军的两大防御专家---莫德尔元帅和舍尔纳元帅
二战初期,德军因使用“闪电战”并拥有一时的优势,进攻、进攻、再进攻。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军和盟军力量的对比此消彼长,德军局势转入战略防御,在恶劣的情况下,德国军人骨子里所拥有的防御性和才能得到充分施展。虽然对整个战局而言,没产生扭转乾坤的效果,但盟军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
莫德尔元帅和舍尔纳元帅就是二战后期德军的两大防御专家。
1941年莫德尔临危授命,解除了疲兵久战的第9集团军在莫斯科被苏军包围的威胁,被誉为“转危为安的人物”。
1943年,他甚至敢于向希特勒呈上报告,指出后者指挥上的重大错误,并亲自来到**的统帅部面陈意见。希特勒竟然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因此称之为“东线的救星”。
1944年元月,当苏军在列宁格勒南方和西南突入德军阵地时,德军在列宁格勒前方曾面临一次危机,但莫德尔在短时间内就巩固了德军的防线,救出了被围部队,并击退了深入阵地后方的苏军。
6月,中央地区苏军突破了德军阵地,并歼灭了德军2个集团军,突入了德军阵地西侧很远的地方。莫德尔奉命来到这一地区,在艰难困苦和伤亡惨重的战斗中,他制止住了部队的溃退,并集中残部建立其一条新的防线,还歼灭了突入德军阵地纵深的苏军第3装甲军。
舍尔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不怕危机”的人物,他勇敢、顽强,他所指挥的部队也是纪律严明的。他是希特勒心目中的“中流砥柱”。1944年7月,他被任命为库尔兰集团军总司令。在战斗中,他受到苏军优势兵力的强大压力:要以22个疲惫和溃败中的德国师,对抗苏军一百个装备精良的满员师;以一辆德国坦克对抗十辆苏军坦克,炮兵和弹药的比例悬殊更大。审时度势的舍尔纳没有硬拼,毅然决定全部撤出了部队,保存了有生力量和作战实力。在1944年年底到次年初的第三次库尔斯克大会战中,舍尔纳以其卓越的指挥挫败了苏军的攻击,并因此获栎树叶钻石勋章。
1945年德军各条战线崩溃,舍尔纳每次在经过周密的部署后,都毫不犹豫的指挥撤退,他的宗旨就是为德国尽可能保存有生力量。他的目的仍是为了拯救德国军民,使之不致落入苏军手中。
(以上均参考《希特勒的元帅》)
德国人的防御特长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二战末期在全线崩溃的局面下,将领如莫德尔、舍尔纳,以及众多士兵,充分发挥德军防御的专长,最大限度的降低因各种不利因素所带来的损失。虽然战争摧毁了德国本土几乎所有的陆地建筑,但建筑者---人,则被尽可能的保护、生存下来,为战后德国的重建和崛起留下最为可贵的财富。
以上两位元帅的事迹,很难会与足球联系上。确实,任何人都无法穿凿附会的,硬把没有直接关联的事扯上关系,笔者也无意这么做。通过列举了两位元帅以及其领导下的德国士兵出色的防御战绩,只是希望能使读者更可能的理解,防守应该是德国人相对所擅长的,即使是处于非常恶劣的条件下,打起防守的德国人会表现的极为出色。
第五部分: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的一个小花絮
在美国积极筹备对伊拉克作战的过程中,老布什曾对科尔发出邀请,希望德国能派一支装备豹II坦克的装甲师参战。德国议会以基本法婉拒了这一要求,而以出资百亿美圆为替代。事后,美国军方透漏,邀请豹II参战的目的是希望获得其卓越装甲护卫能力对美军侧翼的防御。
拥有世界最强武装力量的美军都如此看重德国坦克的装甲防御能力,由此对德军重视防御的传统可见一斑。
你是问的德国普通大学的信息吧,我知道一个网址:去网上查查一般都会有的,至于德国的军事理论,当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有兴趣的话买本好好读下,还有古德里安的《坦克——前进》(国内好像没卖的,我也想看- -)等,古德里安是闪电战的鼻祖。德国的军事理论是西方军事理论的典型代表,德国人注重防御,也就是尽可能的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更好的打击敌人,这一点很好的体现在武器装备的特点上,与前苏联/俄国的军事思想有着鲜明的区别,个人认为俄国人就要更注重兵力的优势,进攻的强度和持续性了,虽然装备性能要差些,不过老毛子的东西耐用且便宜适宜大量制造,坦克40吨左右却很适合运输作战略机动。武器装备的属性体现的是其背后对战争的不同理解认识和作战打法的不同,所以不要单纯看性能评价武器的优劣。现在的军事思想西方的是主流,德文好的话可以直接看德文版书籍的哈。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M2科学事实与观察内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1.004页免费16页1下载券2页¥2.003页¥1.00 23页2下载券16页免费3页2下载券1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59页1下载券21页免费13页免费34页3下载券4页免费
M2科学事实与观察内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军事理论1.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事理论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