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右图为课本上的学生活动,让实验早晨型人更容易成功功的操作是

(2005o陕西)某学生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对课本中的气体发生装置(图A)进行了改进(图B).(1)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进行.(2)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3)将D中的CO2倒入C中做性质实验时,操作方法是沿烧杯壁慢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解:(1)装置改进后的有孔板可以把固体与液体分离开来,当关闭导管时,装置内压强升高而把液体压回长颈漏斗,使得液体与固体脱离接触反应停止,当打开导管,装置内压强减小,长颈漏斗内液体重新流入装置,液体与固体接触,反应继续;(2)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3)将D中的CO2倒入C中做性质实验时,操作方法是沿烧杯壁慢慢倒入,避免迅速倒入时,蜡烛熄灭的先后次序不明显,导致实验失败;正确的观察现象是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体现了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故答案为:(1)便于控制反应的进行;(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3)沿烧杯壁慢慢倒入;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1)对课本中的气体发生装置(图A)进行了改进(图B).添加了有孔塑料板,使得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可以分离;改变了装置A中药品一接触就直接反应的不足;(2)学会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对教材中的图所示的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a.浓氨水;b.固体氢氧化钠;c.湿润的酚酞滤纸条止水夹abc气球
请回答(1)~(3)题.
(1)在小试管中加入2~3片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固体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加快了氨气从浓氨水中逸出的速率
(2)滴入2~3滴浓氨水后,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变红.
(3)改进后的装置除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省时等优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实验在封闭体系中进行,对环境无污染.
解:(1)氢氧化钠固体遇到水,会发出热量,加快了氨气的挥发,故答案为:氢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加快氨气的挥发,
(2)碱会使酚酞变红色,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故答案为:酚酞滤纸条变成红色,
(3)氨气会污染空气,气球会将氨气收集,故答案为:实验在封闭体系中进行,对环境无污染
(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碱会使酚酞变红进行分析,
(3)根据氨气有刺激性的气味进行分析.(2011o永州)如下图所示,图1是教材中水电解实验装置,图2是我市化学老师针对图l实验自创新装置.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开启直流电源至16V,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上述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2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固体氧氧化钠20g(2)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O2&(填化学式),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移到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l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B&(填字母编号).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③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④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1)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乘积,因此氢氧化钠的质量=250g×8%=20g.(2)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能收集到氧气,氧气一般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结合常规的实验及所提供的信息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答案,四个说法中只有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的说法不合理.故答案为:(1)20(2)O2&&用带火星的木条移到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B(1)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乘积.(2)电解水时连接正极的地方能收集到氧气,氧气一般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3)结合常规的实验及所提供的信息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答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材要求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得出如下结论:&br/&(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br/&(2)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br/&(3)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br/&显然教师不应停留在实验几何的水平,请你对上述三个问题给出证明.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材要求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2)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3)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显然教师不应停留在实验几何的水平,请你对上述三个问题给出证明. 5
用三角形相似可以证明
提问者 的感言:你就是当代的活雷锋,太感谢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数学领域专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处于金属钠与金属铝之间的金属为金属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锰的活动性比银强,金属锰可以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由于金属锰位于之前,可以置换酸中的而得到氢气;而金属位于之后,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解:根据金属活动性,位于金属钠与金属铝之间的金属为金属镁;金属中常温下呈液态是汞故答案为:;汞金属锰的活动性比银强,可把银从其盐硝酸银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得到银和硝酸锰;故答案为:;金属位于之前能置换出酸中的,而金属位于之后,不能与酸发生反应;采取向两种金属中加入稀盐酸的方法比较和金属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也可将放入盛有金属的硫酸盐(或硝酸盐,或氯化物)溶液的试管(或烧杯)中,的表面有会有红色的固体覆盖,说明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属强;故答案为:(见下表,解答出其中的一种方案便可)
结论方案一:将和金属分别放入盛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或稀盐酸)的试管(或烧杯)中的表面有气泡出现,金属表面无气泡出现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属强方案二:将放入盛有金属的硫酸盐(或硝酸盐,或氯化物)溶液的试管(或烧杯)中的表面有红色的固体覆盖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属强
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还原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51@@3@@@@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103@@Chemistry@@Junior@@$103@@2@@@@金属与金属矿物@@@@@@14@@Chemistry@@Junior@@$14@@1@@@@身边的化学物质@@@@@@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936@@3@@@@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98@@Chemistry@@Junior@@$98@@2@@@@实验分析与处理能力@@@@@@13@@Chemistry@@Junior@@$13@@1@@@@科学探究@@@@@@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047@@3@@@@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103@@Chemistry@@Junior@@$103@@2@@@@金属与金属矿物@@@@@@14@@Chemistry@@Junior@@$14@@1@@@@身边的化学物质@@@@@@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177@@3@@@@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111@@Chemistry@@Junior@@$111@@2@@@@质量守恒定律@@@@@@16@@Chemistry@@Junior@@$16@@1@@@@物质的化学变化@@@@@@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
@@14@@2##936@@98@@13@@2##@@14@@2##@@16@@2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某研究学习小组经过查阅资料发现,锰(Mn)也能排人到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说明:除Mn外,其他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的排列与课本中的一致):K,Ca,Na,\textcircled{1},Al,Mn,Zn,Fe,Sn,Pb,(H),\textcircled{2},\textcircled{3},\textcircled{4},Pt,Au(1)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中\textcircled{1}的元素符号是___;上述金属中常温下呈液态的是(写元素名称)___.(2)已知锰盐中锰元素显+2价.写出金属锰和金属\textcircled{4}的硝酸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3)请设计一个实验比较Mn和金属\textcircled{2}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图是一块玉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