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一个已婚男人的自述述》小段提纲

《中国最后一个“皇妃”:“福贵人”李玉琴自述》
李玉琴(忆述)王庆祥(撰写)
  五十三晚年生活
  
  
  溥仪说我长一副“福相”,并册封我为“福贵人”。然而,跟溥仪在一起的二年多,每天念佛打坐,把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整天关在后宫没有自由,那算得什么幸福呢?接着是离乱的10年,无家可归、寄人篱下,受罪、受气,这又能说是福气吗?与溥仪离婚后还沾他的“光”,背包袱、遭歧视,想求一个“平等待我”而不可得。参加工作后,成立了新家庭,有了体贴、关怀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应当说是幸福的,但总有个阴影跟着,幸福之中有一种酸苦之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切都变了,溥仪四十年代向我许愿的“福”字,在八十年代的新中国终于兑现了,我真正成了有福的人。
  
  并非说有福的人不再受累,受累也觉得幸福。我常想:无论哪个国家,妇女要比男人辛苦些,即使法律上明文规定“男女平等”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富贵人家有众多的女仆,可还是妇女的操心事多;至于缺吃少穿的家庭,妇女就更劳累了。我认为这是天意的安排,女子一旦结婚就成为主妇,要关心丈夫、照顾老人、抚育孩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讲究营养学、多样化,陈设、衣着讲究艺术、美观,亲朋好友的往来也增多了,这些都需要妇女用脑去想、用手去做呀!所以女人的天职就是贡献,贡献很大而索取甚微,本人也觉得很幸福,这就是我——一个宫廷里的“贵人”变成民间的普通妻子和母亲后的个人体会。
  
  从两年前开始我就不上班了,组织上很照顾,对我按在编人员待遇,开全工资。外间传闻我当了某陈列馆的顾问、副馆长,我并没有任什么职,如果国家需要我继续发挥作用,我当然会尽量做,但我对职务不感兴趣。无情的历史几乎剥夺了我当妻子和母亲的权利,现在我要好好品尝一个普通的妻子和一个普通的母亲能够得到的幸福的滋味。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这个三口之家,也有一整套规律的家务劳动。因为童年那次车祸后遗症,我力气小一点儿,但什么活儿都会干。家务活儿无非是吃、穿、住,现在比前些年简单多了。拿住来说,室内暖气、煤气、上下水道样样俱全,每天注意收拾一下就行。穿衣方面也不必多费精神:三人都买现成服装,自然用不着再操针线活儿。衣服脏了丢在洗衣机里一转就成,用不着再使搓衣板。吃的问题上可要费神,在宫里有御膳房伺候,海参、鱼翅、大虾等全是高档食品,现在讲不了这个。丈夫虽是上海人,但饮食并不太讲究,我是东北人,却不像东北人吃东西喜欢大盘子、大碗。我比较喜欢北京人饮食习惯,注意色、香、味。当然,丈夫也有他的饮食习惯。在这种情况之下,要让全家人都高兴,就一定要研究研究,下点功夫。
  
  东北大米是我家的主食,那可是南方人也爱吃又不易吃到的好东西。面食我可以做出好多种,这又得感谢溥修,在他家练的手艺。别看他家时常掉顿,可一有钱马上就摆起谱来。比如北京抻面吧,那种家庭小把抻面我还做得挺麻利,北京打卤面我更拿手:用鸡汤或骨头汤打底,切薄薄的肉片二至三斤,再适量加入香菇、黄花菜、兰片、中海米,以粉面子勾芡,再把花椒用香油炸了往卤上一浇,达到起皮子的程度,最后搅五六枚鸡蛋甩成片片,加盐便成了又香又鲜的卤子;拌面时再撒些黄瓜丝、香椿、刺刺牙、苋菜之类,还可以随个人爱好加蒜酱、陈醋、辣椒油哩!这碗面条吃了这回想那回!吃水饺虽说麻烦一点儿,但有气氛,全家分工合作:丈夫剁馅,儿子擀皮,我一个个包。我是喜欢吃馅的,而我做的饺子确实受到同志们称赞。我包饺子有自己的一套经验:肉最好用两样,猪肉与牛肉或羊肉混合;油也最好用两样,豆油为主、猪油次之,外加香油。来点中海米,泡好切碎入馅,别忘了放姜末。读者朋友不妨试试,保你喜欢。
  
  这些年来丈夫对我操持家务、安排饮食还是满意的。有时他带上十个八个客人到家,我掌勺上菜还能够保住他的面子。我以为这吃吃喝喝的小事对增进夫妻感情很有关系,你把小家庭弄得温温暖暖,吸引着丈夫下班就想回来,那情意缠绵的劲头也就来了。皇宫里的夫妻就绝没有这些感受,御膳房里的高级厨师能做出一道道名菜,但缺少些爱情的味道。
  
  丈夫老黄有一条优点:能容人。举个例子,因为我有一段“皇娘”历史,社会上的传说各式各样,有的是无中生有,故意毁我名誉,而我们夫妻互相信任,丈夫每次都安慰我,不要上别人当,影响感情,别人说你什么我也不信。我相信你,理解你,你千万不要因为不负责任的议论而影响身体。再说他那个所谓的“历史问题”吧,只根据某人的“推测”,说他曾参加特务组织,结果背了30年“特嫌”包袱,其间遭受无情打击。直到几年前才找到有关敌伪档案,确凿地解除怀疑,推翻冤案。他对此没有埋怨,更不指责谁,反而常对我们解释说,组织对他很负责,搞外调花了很多钱,长时期没有搞清那要从整个社会的背景上考虑,不能责怪哪个人。这种容忍精神也带到我们家庭来了,多谢他能容我。我终究是个凡人,能说脾气、习惯一点毛病没有吗?由于个人经历的影响,脑神经不好,有时自己发烦。多亏碰上老黄!他爱跟我开玩笑,出个怪样就自夸起来:“我可是‘四全型’的模范丈夫:工资全交,活儿全干,窝囊气全受,剩饭全吃。哈哈哈……”
  
  “谁评你‘模范丈夫’呀?”
  
  “自有公论嘛!”
  
  老黄并不瞎说,做得差不离:工资一发就全交给我,自己不乱花;由于我饭量较轻,他总是主动“打扫战场”,而绝不让我吃剩的。至于“活儿全干”,我看是吹牛。在单位搞技术、带青年,他还有一套,所以才能当上工程师;在家里干家务活儿可就粗枝大叶了,表现虽然主动,却常常帮倒忙。有一回他唱唱咧咧地帮我洗衣服,等我发现时,已把深、浅各种颜色的全泡在一块儿啦,雪白的衬衫却染得青一块,紫一块,我又急又气:
  
  “这不是糟蹋东西吗?也太马大哈了!”
  
  “小事一桩,夫人息怒。”为了调解气氛,他故意学洋人举动,耸一耸肩膀。
  
  “衬衣成了花的,怎么穿?”
  
  “在下知罪了!夫人莫愁,明天再买一件新的就是了!”老黄说这话用的是京剧过门的腔调,还冲我来一揖。
  
  我真想跟他发发脾气,可上海人聪明,让他看出来了,遂掉过头去冲儿子一笑:“天气预报:有‘雷阵雨’!请注意!”这一通表演弄得我哭不得、笑不得,气儿也全消了。于是他又转向儿子说:“雷阵雨过去了,天空已出现彩虹。瞧,你妈还是笑的时候好看,一发脾气阴了天,不好看,是不是?”
  
  “爸爸观察细致,眼力不错——要不哪能找到妈妈呢!”儿子真是老黄说双簧的好伙伴。
  
  就这样,一场家庭纠纷嘻嘻哈哈地过去了。丈夫不但有好脾气,能容忍我,还善于巧妙地制止我发脾气。
  
  在我们这个三口之家里,儿子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他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欢乐。
  
  老黄不是一个板着面孔的严肃的爸爸,有空就和孩子在一起,主动扮演孩子的攻击对象,如“狼外婆”、“日本鬼儿”等,儿子拿着玩具手枪叫爸爸举手投降。不大一会儿爸爸又成了“大洋马”,心甘情愿地让儿子在他背上当“战斗英雄”。随着儿子一天天成长,爸爸给他讲述过无数的故事,教他识谱、唱歌、弹吉他,也向他讲述人生哲学。在送给儿子的一个笔记本的扉页上,他抄录了这样一段名言:“痛苦对于人类来说何尝不是一笔精神财富?一帆风顺的人常常是浅薄的。”这段话凝聚着丈夫大半生的经历和体会,对这一点儿子是理解的,在自己的一册歌集前面也写上一句话:“对于祖国叫声母亲容易,可是你为母亲承担了什么?”
  
  星期日是我家最热闹也是最快活的一天,我们三口人都在这一天休息。
  
  “注意啊!今天,儿子擦玻璃,爸爸拖地抹桌,我给你们做好吃的。”我安排了任务。
  
  “掌柜的发话了,儿子快干活!”丈夫岁数不小了,可在家照样出怪样。
  
  “遵命!”儿子是“大头兵”。
  
  爷俩里屋一个、外屋一个,一边干活儿,一边演起双簧来。我在小走廊摘菜,欣赏爷俩的节目。
  
  “你妈真行,做完饭就把书本捧起来了,真想活到老,学到老呢!”
  
  “我妈这叫‘抓革命、促生产’!”
  
  “促促自己也行,干嘛还要促咱们爷俩?”
  
  “人家是领导嘛?”
  
  “女人掌权,唉,有什么法子?”
  
  “爸,有办法:咱爷俩可以夺权嘛!”
  
  “对了,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咱们是该夺权了!
  
  “下命令吧,这回我听爸爸的!”
  
  这双簧说完了一小段,该我插嘴了:“给你们权!你们会用吗?生活怎么安排?你们以后买粮、买菜,还有油盐酱醋,你们男人管吧!管不好可不行!”
  
  “嗬,这么重的担子我可挑不动,看来非夫人莫属哇!”丈夫说。
  
  “不麻烦!开工资就买火腿肠、烧鸡,外加啤酒一箱……”儿子说。
  
  “本人对权势向来不感兴趣,还是歇会儿好。”
  
  “对!爸累了,咱俩休息。”
  
  丈夫拿过水果盘里的苹果刚削好皮,儿子把手伸过来了——“啊利嘎豆伍”(日语“谢谢”)。等丈夫削好第二只苹果,儿子又接过去,说“这只该给妈妈吃!”
  
  “那么我呢?我的地位最低?”
  
  “不!儿子现在就给爸爸削,请耐心等待。”
  
  这就是我家生活中的真实一幕,作为这个家庭中的主妇,实在有着伪满宫廷中那个“福贵人”无与伦比的乐趣。
  
  儿子黄焕新今年24岁了。在他5岁的时候,我和老黄都进了“牛棚”;7岁又跟我们插队落户。小小年纪便跟着父亲上山砍柴,和大人一起走在坎坷道路上,孩子也显得早熟了。“四人帮”垮台后焕新考入财经学院,毕业分配到吉林省粮食厅。他喜欢自己的工作,钻研业务,愿意思考,对经济学理论和改革实践中提出的问题都有兴趣,有时为了某一论题和他爸争得脸红耳赤。儿子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是球迷、棋迷,总之是体育积极分子。他对穿戴不讲究,做衣服得动员;每月的零用钱都订杂志、订报纸,《体育报》、《球迷》、《围棋》连续订阅,每日必读,有时间爷俩就摆一局。他们都懂音乐,常有口琴、吉它合奏,更喜欢欣赏歌曲。电视节目喜欢“动物世界”、相声、体育新闻,我则乐意看好的电视剧。孩子是我们的希望。
  
  有了乐趣和希望,我的生活充实了。从身体和年龄状况说,我已经进入晚年时期,但这却是自己一生中的黄金时代。
  
  现在我每天的生活很规律,早起参加晨练。我家离长春最大的广场——人民广场公园很近,那里一到春夏季节,早晨四五点钟就充满了晨练的人,有的击剑舞棒,有的打太极拳、学五禽戏,有的做气功、练长跑,我也是这里的一名积极分子。有位姓苏的古稀老人,常年坚持晨练,能打10多种拳、剑、棍,为人正直,义务教授武术,我也成为他的一名忠实弟子。有时师傅不在,我的师姐、师妹也帮助练拳练棍。我对太极拳和十三棍感兴趣,每日各做一套,然后自己进行全身关节锻炼,做八段锦、跑步、跳绳,活动进行一个多小时。
  
  白天时间除了家务也是怪紧张的,主要用来读书、看报、做些回忆记录,每月参加两次民革学习活动,每月、每季还有政协组织的定期或临时活动。晚上看看电视,与丈夫儿子聚一聚、聊一聊。周末或节假日和邻居打打牌、玩玩扑克,好电影也喜欢看。总之我年岁不小,但还是爱玩,正找机会想和丈夫一起自费旅游。我还有一个爱好,喜欢养花,到外地也最喜欢看花。
  
  丈夫常说,咱家能有今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政策好,也不应忘记关心我们的省、市领导。他说得对,怎么会忘记呢?每当我参加政协会议、列席人代会议,看见周光夫人池精武坐在主席台上,就会想起老省长和吴德书记一起到图书馆看望我的情景;每当我路过陈钟和李承昆的家门,又怎样不想起两位市长对我一次又一次的关照!记得1963年夏天,我抱着不足周岁的孩子上儿童医院看病,医生说孩子“脱水”了,必须立即住院。可我没带住院押金,只好抱孩子回家取,偏巧半路遇雨,我怕孩子病重,便就近到李承昆副市长家暂避。李市长正好在家,他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打电话给医院,让先收下病孩,再补办住院手续。这一幕一幕哪会忘得了?现在,这几位省、市领导,有的已经离开了人世,我却连他们的追悼会也没有参加,想起来很难过。还有许许多多尚健在的领导同志如省顾委委员宋洁涵同志、市政协副主席贺瑛同志、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谷长春同志等,都曾给我许多帮助,把党的温暖送到我的手中。他们不曾接受我一分一厘的酬谢,却应该接受我衷心感谢共产党的一颗诚心。
  
  我这属龙的,正值步入花甲之际,又逢戊辰龙年,感到喜事挺多。
  
  全国人大、政协会议圆满结束,改革开放政策使我们国家开始了新的腾飞。
  
  我家的喜事儿也不少。独生儿子焕新结婚了。虽然我的政治地位、经济情况有了很大提高,但儿子很懂事,没有为婚事提出什么不适当的要求。什么事都是大家商量,最后由我来拍板决定。儿媳妇是个品貌端庄,热爱劳动又尊敬老人的好姑娘。两位亲家更是通情达理的人。因此这是一桩和谐美满的婚姻。
  
  我的中级职称已经通过,工资调到副局级;目前房子还不太宽绰,有关部门正考虑给调整。
  
  这一切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各项政策的春风给我家带来的温暖。从我国传统风俗习惯角度来讲,或者和溥仪的几个后妃作比较,我觉得我这个“福贵人”现在才真正有些福气了。
  
  
  【本馆所有资料(包括文章、图片、网友留言)任何网站、论坛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事先与本馆联系,并请注明转载于“溥仪纪念馆 www.”】&浏览:816
录入时间: 15:56:05
最新文选Top 20网友:(收藏于 15:36:33)网友:(收藏于 15:35:31)中央档案馆 编:(收藏于 12:40:22)中央档案馆 编:(收藏于 12:39:50)中央档案馆 编:(收藏于 12:39:21)中央档案馆 编:(收藏于 19:53:42)中央档案馆 编:(收藏于 19:53:07)中央档案馆 编:(收藏于 19:51:55)中央档案馆 编:(收藏于 15:53:07)中央档案馆 编:(收藏于 15:52:35)1/2页&&
访问排行Top 20李玉琴(忆述)王庆祥(撰写):(访问7660次)王庆祥:(访问6287次)李玉琴(忆述)王庆祥(撰写):(访问5985次)唐海炘:(访问5792次)王庆祥:(访问5704次)网友:(访问5655次)叶祖孚(执笔):(访问4856次)中央档案馆 编:(访问4385次)爱新觉罗·毓喦:(访问4287次)中央档案馆 编:(访问3921次)1/2页&&
本页链接:,欢迎转帖本站链接:,欢迎传播
Powered by ,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
上中国图书网,淘绝版好书!20万种特价书 2-4.9折!
&&全部图书&特价图书
>>>>>>&朱康福自述
朱康福自述
作&&&&者:
出 版 社:
条&形&码:
5 ; 978-7-
I&S&B&N :
出版时间:
开&&&&本:
页&&&&数:
定&&&&价:
一&星&价:
65.3 元(68折)&&
二星价:65.3 元(68折)&&
三星价:65.3 元(68折)
免运费政策:
朱康福自述
引言第一章 家世与家人生日与“妨其尊亲”逃难与疾病差点淹死家世与家庭成员第二章 求学与流亡小学生时期中学生涯逃亡昆明昆明初探大家庭的解体进大学的垫脚石:昆华高中西南联大四年()第三章 出国与归国在恒通公司酒精厂(1942年8月-1943年初)在恒通公司云南制糖厂出国之梦美国的第一年:在路易斯维尔市酒精厂(Louisville,Seagram)攻读硕士学位(1948年8月-1949年12月)红丝远系――恋爱与婚姻威斯康星大学朝鲜战争中的归途到北京:新中国的首都第四章 峥嵘岁月――石油工业艰难起步锦西拆运炼油设备“向党交心”与全国第一届石油展览会政治学习:“三大运动”、“三反”、“五反”及肃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与苏联的援助后勤与打杂总图室与土建室主任负责页岩油二厂茂名厂选址与“反右倾”“拔白旗”石油工业的一次“鹞子风”两次去苏联与“反右”“小土群”与三面红旗“设计革命化”与我的半赋闲第五章 大庆会战的难忘岁月参加大庆会战初期:超声波降凝葡萄花小炼厂开发大庆与余(秋里)、康(世恩)大庆炼厂的设计与建设大庆炼厂二期及扩建工程建厂趣事:大庆精神的例证第六章 炼油技术革新年代炼油技术革新“五朵金花”――五项技术革新体育场万人大会北京院的辉煌时期人大代表与就任北京院院长“五朵金花”之外与“神仙会”加氢裂化联合装置――胜利炼厂三大合成从罗马尼亚引进润滑油生产装置访问阿尔巴尼亚与援外炼厂,附“十来个大庆”,的由来之一保卫首都的炼油厂――东方红炼厂第七章 十年动乱“文革”初期“牛棚”生涯全家团聚与四散五七干校干校的运动与我的政治生活离散家庭的生活插队与干校尾声在荆门搞“情报工作”设计大队回北京在基建指挥部的岁月寻求工作机会:被“挂”的最后两年十年动乱中的石油工业第八章 重新工作处理荆门炼厂FCC改建工程中的问题原油产量徘徊与一亿吨原油包干:上游工业在艰难中前进合理利用一亿吨原油与十大攻关组石油综合利用与石油化工的发展节能技术攻关组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设计标准与规范随团出访比利时对外引进的谈判学会与行业政策研究改革开放的试探第九章 石化生涯中石化组建改革方案一些人事及组织变动关于石化工业发展途径的讨论乙烯热茂名乙烯项目发展模式与生产规模:大乙烯、小乙烯利用外资项目关于含硫原油加工基地与港口码头建设上下游一体化及股份制改组加入WTO关于国际竞争――做大与做强职称评定及其他“当代中国”与“2000年的中国”(附大百科全书)中国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研究会随康世恩出访日本其他短期出国与零星外事活动第十章 助崇筠写《往事》关于《往事》《往事》补遗留给后人第十一章 尾声曹妃甸――新兴工业城市斜阳既西,晚霞渐淡未完成的合传附录朱康福年表朱康福主要著述《往事》――吴崇筠自述人名索引后记
朱康福自述
《朱康福自述》内容简介:正当21世纪开头的时候,湖南教育出版社策划编辑出版一套《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有计划地访问一些当事人,希望他们能将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口述回忆,让采访者整理成文字和音像资料,为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应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口述历史很重要。《论语》就不是孔子(前551-前479)的著作,
>朱康福自述
二姐说“没有呀,人家对他都很好”。她不知道我不愿意的正是那一份“很好”。后来,我去了“镇塘庵小学”。报名时说已念过一年级,插入二年级。一个学期后又升入三年级,因为上学以前我已认得不少字,也会写;至于算术,我早就会背九九表,还会打算盘,所以上学后一直轻松愉快,功课不在话下。四年级就转到明德小学去。这个学校是教会学校,原来叫东吴大学(在苏州)第八附属小学。小时候的事,有些至今记得相当清楚。例如明德小学的~校歌,头几句是“望湖门外二里远,南北交通当冲要,监理公会设立明德小学校,莘莘学子正青年,一心向学精神好”。学校临街的大门是两扇铁门,经过一小段甬道是教堂。星期天要做礼拜,原则上学生都参加,还欢迎学生家长参加。按东吴附小的传统,四年级就开始学英语,而且由美国传教士来教。该校的传教士是单身女士而非修女,以“为主献身”精神,由教会选派。所学英语当然从字母开始,也很简单。回想起来,教学方法却还比较高明,尽管有课本,实际却是口语式的教法。
朱康福自述
朱康福,石油化工设计专家。江苏无锡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1949年获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历任石油部北京设计院总工程师、院长,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设计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学会第二届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第二届常务理事。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主持完成了大庆炼油厂和我国第一个大型联合装置炼油厂――胜利炼油厂的工程设计。参与组织我国第一套30万吨乙烯装置的建设。著有《炼油系列工程》,撰有《2000年的中国石油加工业》等论文。
朱康福自述&&&&&&&&
本类畅销排行
作者:(英)博尔特 著,洪佼宜 译
¥30 ¥7.5
本类五星图书
作者:茅海建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张黎群,张定,严如平 等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50 ¥20.5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视频】早年的青涩小黛妞的一小段采访自述_adelaidekane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37贴子:
【视频】早年的青涩小黛妞的一小段采访自述收藏
视频来自: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请你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选取课文中的一小段,写一写其中的一根手指,如《大拇指的自述》_百度知道
请你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选取课文中的一小段,写一写其中的一根手指,如《大拇指的自述》
提问者采纳
我是一个人手上的食指。我和另外的手指过着群体的生活。我们这个群体里,有五个成员。一位是大拇指,第二位是中指,还有无名指和小指。剩下的一位就是我-----食指啦。我的好朋友大拇指形状虽然不美,身体矮胖,但在我们五兄弟当中呀,是最能吃苦的。比如说拉胡琴,总由我们四兄弟按弦,却叫他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由他摁住,重要的东西翻倒,也是他自高奋勇地用力扳住。很不容易哦。可是,好事情几乎轮不着他。例如招呼人啦,在一旁傻待着。给人搔痒痒,主人舒服了,感谢的是我们四兄弟而他只有羡慕的份。常与大拇指合作的就是我食指了。我的工作虽不如他吃力,却比大拇指的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我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由我去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也是我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扎伤、咬伤,我消受的最多。我具备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拆枪机必须请我,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帮助,但是最终以我—食指为主。我们五兄弟里最好的属中指,他居于中央,有我和无名指贴身左右,像守护者保护着他。每逢做事,名义上是他参加,实际并不出力。每一次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我去买力,他只在旁边助威,观望。无名指,小指虽可爱,但能力能限,没有多大的做用,不过这两手指却是舞蹈演员的手指里扮演的兰花中最美的两瓣。我们五兄弟就是这样,虽然有缺点,但也有优点,当我们成为拳头,就没有缺点,有很强的力量
提问者评价
按照你说的,真的成功了,好开心,谢谢你!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大拇指的自述》我和每个拇指姐妹都是好朋友,和他们都合作过,只是和小拇指生疏一些,我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我却是“棒”的象征!所以,离开我是万万不行的!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一人称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的自述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