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省道298公里位置3-136k位在哪个省哪个位置

四川最新违章记录
四川违章高发点排行榜
四川违章行为排行榜
共139018次
机动车违反规定停放、...
在划有道路中心线或划...
机动车违反禁令标志指...
在高速公路上超速不足...
机动车违反禁止标线指...
机动车通过有灯控路口...
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
机动车不按交通信号灯...
机动车违反规定使用专...
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
四川违章车辆排行榜
热门城市8月天气
乐山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违章记录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到5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到5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10%未达2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到5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到5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10%未达2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到5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10%未达2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到5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到5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未达2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到5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未达2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到5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到5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到5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未达2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未达20%
省道103线136公里000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到50%
乐山车辆违章查询说明:
查到自己的汽车车辆有违章记录的车主请尽快到乐山交警支队接受处理,逾期不缴纳罚款的将会每天加收3%的滞纳金,乐山交警车管所将停办车辆的年审、换证等等一切业务,所有后果由车主承担。输入汽车车牌号码等相关信息,即可查询汽车在乐山的违章情况。
如果无法查询或打不开网页,可能乐山交警网暂时无法访问,请稍后再尝试查询。
本车辆违章查询系统可以查全国各省市两百多个地区的车辆违章记录,部分地区交警还没有开通网上查询功能,只要该地区交警部门开通网上车辆违章查询功能,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收录,谢谢你的关注。如果你知道更好的乐山车辆违章查询网址,请提供给我们,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为车主们提供最好的乐山交通违章查询服务。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地理位置】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东接兴宁、五华,西南连和平、东源两县,北界江西。龙川地处北纬23&50&57&~24&47&03&,东经115&03&13&P~115&3&18&P之间。全县境域东西宽54公里,南北长103公里。境内有梅河高速公路,205国道穿县而过,京九、广梅汕铁路在县城老隆交会,为南北交通枢纽之一和客货流集散地。县城老隆与省会广州距离300公里、距离深圳280公里、距离河源市区104公里。
【面积与人口】龙川县总面积3089平方公里。2010年有耕地面积2.91万公顷,全县设24个镇,315个村,36个居委会,总户数254262户,年末总人口97.09万人,其中男性49.39万人,女性47.7万人;农业人口80.81万人,非农人口16.28万人,县城老隆镇约16万人。
【地形与气候】龙川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南北高、中间低,似马鞍形。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其中最高峰是位于东南部的七目嶂,海拔1318米。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县年平均气温20.6℃,年平均降水量1697.3毫米,年平均光照数1839小时,2010年平均气温21.2℃,年降水量1608.5毫米。
【建置沿革】有史记载,新石器时代龙川已有人类活动。周初,县境属藩服,春秋属南越,战国属楚,号百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始置龙川县。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龙川、五华、兴宁、东源、源城、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乌(江西省)等县(市)的部分地域。东晋咸和六年(331年)至明正德十三年(1518)间,龙川先后分置兴宁、河源、雷乡、新丰、和平等县。自明嘉靖至今县境疆域基本稳定无大变化。1949年5月,龙川解放,隶属东江行政委员会,1952年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59年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1963年恢复惠阳地区专员公署,龙川属之。1988年,设立河源市,龙川属之。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龙川有铁、钨、锰、铜、锡、瓷土等矿产20余种,分布于全县24个镇,其中铁矿储量1500万吨,世界五大名石之一的黑色花岗石储量1500万立方米,钨矿早有开采利用。2010年在开采的矿藏有贝岭上盘铁矿、上坪回龙铁矿、黎咀小地瓷土等。
水力资源&&&&龙川地处东江和韩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年平均径流量为23.3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开发潜力大,蕴藏量41.39万千瓦,境内建有广东第二大水力发电厂&&枫树坝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6万千瓦。县属较大的水力发电站还有枕头寨电厂和位于东江流域黎咀镇的龙潭水电站以及黄石镇的稔坑水电站。
森林资源&&&&龙川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雨量充足,森林资源丰富,境内有坪山林场、红星林场两个市属林场和一个县属鹤畲林场,林场总面积7200公顷,森林蓄积量14.3万立方米。2010年底,全县林地面积20.5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5%,活立木总蓄积量480.6万立方米。龙川植物品种繁多,有木本植物500多种,以优良乡土树种壳斗科(杉、松、樟、山茶、大戟、柿、漆树、蔷薇、金缕梅、杜英、楝、竹科等)为主。陆地野生植物有700多种,主要有山苍子、黄端木、猴耳环、乌药、春花、桃金娘、野牡丹、紫金牛、鸭脚木、五加皮、了哥王、毛冬青、岗茶、女贞、算盘子、葫芦茶、山芝麻、半枫荷、映山红、羊角扭、土茯苓、玉叶金花、鸡屎藤、巴戟、野葛、鸡血藤、金银花、过山龙及芒箕、铺地松、铁线蕨、乌毛蕨等。龙川野生动物主要有兽类、飞禽类和两栖爬行类。多产于该县细坳、上坪、贝岭、麻布岗、新田、岩镇、黄石等山区。兽类有野猪、野山羊、山牛、豪猪、黄猄、狐狸、猫狸、野兔、松鼠、黄鼠狼、野鼠、穿山甲、果狸等;飞禽类有麻雀、禾花雀、山雀、喜鹊、长毛鹊、燕子、乌鸦、鹞、老鹰、猫头鹰、啄木鸟、布谷鸟、伯劳、杜鹃、黄莺、斑鸠、八哥、画眉、翡翠、米鸡、鸬鹚、白头翁、公雕、鹧鸪、野鸭、白鹤、雉鸡、竹鸡、屎缸鸟、五色鸟、赤哨、回归鸟等;两栖爬行类有甲鱼、乌龟、金钱龟、螃蟹、青蛙及各种蛇类。
矿泉温泉&&&资源位于龙川黎咀梅子坑,天然矿泉年流量27万吨,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品质可与法国维希矿泉媲美,是中国稀有的碳酸型天然饮用和医疗矿泉。全县有温泉资源4处,分布于佗城、贝岭、郑马、上坪4镇。其中佗城塔西温泉和贝岭咸水温泉已开发利用,发展成为旅游度假区。
【旅游资源】&龙川山川锦绣,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4500多年历史的坑子里文化遗址,有建于秦朝南宋时期的越王井、正相塔、佗城学宫、考棚等一批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有嶅湖秋月、嶅峰雪霁、太乙仙岩、东山暮钟、龙潭飞瀑、梅村横舟、龙台晚眺和合溪温泉等老八景。今境内有国家旅游总局评为&AAA旅游风景区&的霍山、枫树坝青山湖以及新开发的九龙潭瀑布、七峰山、明骏知青村等一批生态休闲旅游区。2010年,龙川县投入重金改造历史文化名城&&佗城,修缮了佗城古城墙、考棚、商会、姓氏宗祠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佗城景区品位得以显著提升。
佗城景区&&&佗城是岭南最早设置的古县龙川县城,又是广东省首批公布的十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原称龙川城,后称循州城。民国30年(1941年)为纪念龙川首任县令赵佗,教育会通过改名为佗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南平百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设县治于今佗城。自秦代至民国,佗城都为龙川县治所,同时又是五代南汉至明初循州(路)治所。佗城历经2000余年沧桑,曾为粤东北部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古城初为土筑,方形,城东至老城街,城南至县前街,城西至城东,城北至北角塘,城垣周长约800米。民国28年(1939年)拆毁老城墙时,发现刻有&循州砖石使白&、&循州造&、&甲寅&等字样的城砖。&甲寅&为宋神宗赵项熙宁七年(1074年),据此可证,熙宁年间曾改建县城。改建后,老城街东扩至小东门、大东门,县前街向南扩至南门街的南门,北角塘向北扩至北门,城垣周长增至约2400米。城池外围增辟护城河。明嘉靖年间,佗城又扩筑上五里城、下五里城、下廓城和新城等4个附城,以保护主城。佗城商业颇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保持完整的仍有县前街、南门街、大东门街、小东门街、百岁街等,店铺300多间。佗城至今仍留下众多古迹和古建筑,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坑子里、牛背岭;秦时古城基、越王井、赵佗故居、马前岗等遗址;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循州治所;明清时代的城隍庙、越王庙、孔庙、东河、仙塔桥、新塔、考棚等旧址及古建筑。
霍山风景&&&&霍山位于龙川县城的东北方,距县城40公里。以奇岩秀石、险峻挺拔和丹霞第二著称,素有&第一罗浮,第二霍山&之美誉。霍山方圆7.6平方公里,名胜颇多,有险峻峰峦三百七十二,著名者有四十八峰、二十七岩、十三奇石、十一泉池、八大洞府,&皆鬼斧神工,非假人力&。霍山自古至今为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学士、高僧老道登临游乐之地,有秦霍龙,晋葛洪,唐轩辕集、何二娘,诗人曹松、宋蓝乔、苏轼、苏辙、张本正,明通衢驿丞李中、翰林学士钱司礼、岭南大家屈大均,清时邑令潘好骧、清潘耒。
景区于1998年8月开始开发,同年10月下旬(重阳节)开始试业,实现当年开发当年营业。2002年评定为AAA级旅游风景区。主要景点有:岭南第一门、酒瓮凌云、太乙岩、登高岗、一线天、横岩傲雾、吊谷上棚、地下花园、姐妹石、砻盂石、玉麟洞、船头石等。
&岭南第一门&即霍山景区大门,于1998年8月始建,于1999年建成,由湖南省韶山古建筑队黄半耕承建。整座大门宽55.5米,高16.8米,顶为七顶,飞檐翘角,结构精巧,古色古香,颇具古代建筑风格,整座大门古朴自然,稳重大方,雄伟壮观,因岭南所见园林景区大门没有比它高大宽阔雄伟,故称之为&岭南第一门&。门前有一大广场,用于停车及游人休息和瞻仰大门雄姿。
&酒瓮石&亦名&酒瓮凌云&,酒瓮石孤峰拔地,亭亭独耸,形似酒瓮倒置,直刺蓝天。草木葱茏其上,若云蒸霞蔚。峰高约451.5米。据《霍山志》所载,其下由石罐仄身攀藤而上半峰可蹑其峰,最称奇绝。龙川、兴宁、长乐(今五华)、永安(今紫金)、程乡(今梅县)、和平地界皆可见,故其高不易测。相传,峰腰原有一小洞,泉流如酒,日满数斗,游者饮之,可驱劳累。后有一乡民,嫌洞口小,酒流缓慢,将洞口凿大,欲其多出,结果弄巧成拙,酒泉被塞。有诗为证:&酒瓮峰头石,涓涓出醴泉;愿同鲸吸者,长伴白云眠。&1993年,田心镇东江村旅台同胞杨桂标出资在酒瓮石下建有&思乡亭&一座,以表对家乡的思念。
&太乙岩&又称&狮子吼风&,此是霍山最大的天然丹霞石室。西向,内计深约23米、宽约37米、高5米。其岩上覆盖皆石,仰视之,其平如掌,有石子累累然或如拳如卵者,每遇阴雨时,时脱陨然,从不中人及毁裂诸器物。冬不寒、夏不暑、清幽可人,传说此岩日张夜闭。又洞内原有一井,深邃无底,据说与汕头大海相通,时闻海啸,在此井倒入谷壳,会在汕头海边浮出。岩内昔为青华观、岩前建灵山寺,春秋之时,参拜者若市,邑地名士及远方骚雅,竟趋游焉。传为吕洞宾旧游。灵山寺在元代时兵焚逐废,青华观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被毁。苏东坡咏龙川八景中的&太乙仙岩吹铁笛&就是指此。灵山寺于1993年夏,在河源市、龙川县及田心镇人民政府的重视下,进行重建,并于1994年夏开光。
&一线天&亦称&一线曙光&,相传,昔时天仙旧游,此处两旁石山壁立,相峙仅隔一线,石径逐级下伸。立于石径之上,一股六月生寒的凉风习习吹来,让人心旷神怡。人在涧底,仰首张望,昭昭一线,长可半里(长约100米,宽3~6米),高约80米,平直深幽,光天一线,给游客以奇特的感受。此处还有&仙人跪膝&和&仙人床&等景观。
&横岩&又称&横岩傲雾&,太乙岩之东,半壁开焉,悬崖之上,栈道铺连,峭石危崖,势雄剑阁,另一洞天。云雾缭绕,烟雾霏霏,冬无严寒、夏无溽暑,春光似锦,秋月如银,岩下飞泉潺潺,长流有声,鸟鸣和音,不逊管弦迭奏。昔时曾在此建书院。岩中一石,出地数尺,大数围,许人偶轻撼之则动,及力撼之则不动,真一奇也。
&吊谷上棚&旧时亦称&百二断&,为通往峰巅&船头石&的必经之路。百级台阶,拾级而上,两旁山崖,绝壁万丈,陡峭如削,怪石嶙峋,瑞气蒸腾,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开发景区时在此建了天门,天门左侧是明进士巫三祝的采云书院。
&砻盂石&又称&大佛迹峰&,此峰与济公楼并体,上有佛迹14处,迹有黄牛浆,甚清澈。侧有澄泉,清且甘。下有二岩洞,曰&东塘岩&、&犁壁岩&。相传,文殊菩萨曾到此游,故有佛迹。遥望此峰,形似砻盂,故名&砻盂石&。昔时此砻有米出,乃供&酒瓮石&酿酒所用。另峰上有&七井仙泉&,井列如七星,各大如盆,深数尺,其泉清澈,随汲随盈,不汲不盈,最为奇异。
&玉麟洞&亦叫&玉麟玩月&,又叫别有洞天,此峰形似麒麟,耿耿双眸,遥望船峰。峰腰有石涧为径,两旁如壁,直通石穴,半涧为天然的峭壁屏障石门,并于1917年筑成玉麟洞,洞门上书&别有洞天&,并有一对联&清土无须扫,空门不用关&。悬崖绝壁,坚固如城,峰腰石室,宽敞清幽,石穴正中,有一眼清泉,长流不竭。岩内历为庵堂,现仍有之。寺院门外,古树参天酷似人间仙境。有诗为证:&玉麟玩月耿双眸,月影船峰海上浮。更有岩中仙境致,清泉咽出万年流。&
&船头石&亦称&船头峰&,船头石是霍山的主峰,海拔570米。古人云:&不到船头峰,等于一场空。&此峰丹崖如削,横空屹立,峰近云霄,势若船头,故名船头石。每值雾至,则见云烟在下,峰露石尖,隐见天表,疑似天船在海洋之中,云气往来,山与鼓摇动,诚天下之奇观也。若置身其中,则见云烟在下,峰石在上,烟云往返,忽上忽下,云缠雾绕,急聚急散,气象万千,如入仙境。立于峰顶远眺,天高地阔,茫无涯际,万山隐隐,千山叠翠,田畴村野,炊烟缭绕,好一幅赏心悦目的田园风光。难怪当年苏东坡游后,诗兴大发,吟道:&霍山佳气绕葱茏,势压循州第一峰;石径面尘随雨扫,洞门无锁借云封;船头昔日仙曾渡,瓮里当年酒更浓;捷步登临开眼界,江南秀色映瞳瞳。&船头石峰顶,1998年开发时建有1座古色古香的双层式六角凉亭,名为&观日阁&,此亭2004年冬拆毁。原因是此亭有碍船头石的自然风光。
【土特产】&龙川县主要特产有牛筋糕、天然矿泉水、柿饼、茶叶、茶油、竹席、米酒、客家黄酒、香菇、木耳、柑桔、腐竹等,其中老隆牛筋糕已有300多年历史,名扬海外。
【经济】2010年,龙川县围绕建设&富裕、人文、和谐、秀美&龙川的战略,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拉动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12.9%、10.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8.7∶50.5∶30.8。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县外贸出口81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5%。新签外资协议5宗,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510万美元。县本级财政收入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在岗职工年均工资241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68元,比上年增长12.8%。但全县社会经济仍存在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竞争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够协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财政自给水平低等问题。
【工业和建筑业】2010年,龙川县委县政府立足&工业园区建设年&,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全县以电子、五金、塑料、化建、冶炼、制衣、制药、制鞋等龙头企业为主产业,加强发展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化的产业,积极培养技术创新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全县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指数上升。完成工业总产值158.8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2.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1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46.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2%和26.5%。建筑业健康发展,中小户型商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稳步推进,汇龙花园、怡和苑、新龙花园、兴泰花园、泰华城等商住小区工程顺利推进。全县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12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6.57万平方米,增长4.2%,房屋竣工面积38.08万平方米,增长25.6%,完成总产值5.49亿元。
【农业】&2010年,龙川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41万公顷,其中水稻面积3.61万公顷,有国家级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点3个、大豆优质高产示范点1个,新增茶油种植面积2000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26.2万吨。加强粮食储备工作,在市粮食安全生产责任考核中获第一名。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3%。大力培育&霍山&牌丝苗香米、&千家欣&牌茶油、&赵佗&牌枫深腐竹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获得&全国特色农业加工基地&称号。至2010年底,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19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17个)。积极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措施,各级投入扶持资金5820多万元,帮助贫困村和农户解决大量实际困难。投入资金10570万元,完成2349户、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年解决4个镇5.6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畜牧业产值提高,全年肉类总产量2.86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08万吨;农林牧渔以及服务业产值0.62亿元。
【全国特色农业加工基地】&近年来,龙川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初步形成优质米基地、蔬菜基地、金桔基地、柿子基地、油茶基地等农业功能区。2010年,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科学谋划,积极举措,掀起油茶产业发展高潮,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油茶示范县&。县委县政府采取&以地换园&的模式,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首期开发3平方公里的农产品加工基地,该基地涵盖&农产品商贸物流、油脂和肉类加工、农产品研发、农产品展销、农家乐和生态观光旅游&等五大功能。
【第三产业】&2010年,龙川县打造龙川&客家古邑,人文龙川&文化品牌,加大旅游开发力度,着力打造自然生态游、客家古邑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业,进一步开发佗城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明骏知青村旅游度假山庄建成并试业,霍山景区、佗城景区等景点接待游客人数增长。全年接待游客126.3万人,旅游总收入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6%和16.7%。商贸服务业发展加快,社会消费市场繁荣稳定。落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补贴等扩大群众消费需求政策,销售各类家电9554台(件),实现销售额4263.1万元。落实&全民创业&战略和推行&满意服务&,市场主体尤其是个体工商户快速发展,个体工商户比上年翻一番,一批个体户升级为企业。全年新发展市场主体2784户。其中企业145户(含私营企业92户)、个体工商户262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户,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879户。至2010年底,全县有市场主体12670户。其中企业1299户,注册资金117.8亿元(含私营企业582户,注册资金11.8亿元);个体工商户10429户,资金数额35407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63户。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全县有民营企业510户,注册资金9.35亿元。全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7.79亿元,增长10.5%。
【招商引资】2010年,龙川县进一步完善优商制度和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为落户的企业提供人力保障。注重营造重商亲商氛围,积极宣传推介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组织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大型招商会、洽谈会;主动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组织小分队到珠三角等地招商,推介项目,利用外出乡贤推介引荐外商前来投资办厂兴业。全年新引进外资项目5宗,资金总额26458万美元。其中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510万美元,境内资金24948万美元。
【财政、金融、保险】2010年,龙川县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深化,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财政资金监管进一步规范,财政质量进一步提高,非税收入比重下降,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财政收支平衡,金融平稳运行。全县财政总收入15.06亿元,本级财政收入2.8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15.1%;全年完成一般财政预算支出15.05亿元,财政收支相抵,净结余100多万元。全年完成税收总收入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国税本级收入1.56亿元,地税本级收入2.40亿元。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融资力度加大,贷款涨幅创新高。全县金融系统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3.5亿元,比年初增长1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金融系统年末贷款余额48亿元,增长15.9%。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县保费收入9965万元,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906万元,人寿保险公司8059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龙川县公路交通、农田水利、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供电供水等市政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交通公路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完成国道205线龙川过境公路改造和东江大桥扩建工程;进一步推进省道二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县道丰稔至四都、牛屎坳至鹤市、鹤市至紫市、赤光至新田等通镇公路改造工程建设,珠霍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完成县道改造19公里,自然村道路硬底化108公里;新建农村客运候车亭16个。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首期工程和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已投入使用;新城自来水厂首期工程竣工并供水,老城自来水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泰华城、新城地下管网等工程顺利完工。东江两岸防灾减灾工程(南段)和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推进;东江梯级电站龙潭、稔坑电站建成发电,苏雷坝电站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投入农网改造资金5200万元,加大城乡电网改造和输变电工程建设力度,电网结构进一步完善。专项整治工业污染减排治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加强矿产资源规范开发管理,保持森林植被良好状态,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全优水平。
【工业园区建设】2010年,龙川县深入开展&工业园区建设年&活动,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接纳能力明显提升。多方筹资完成4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开发建设,完善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排污、道路、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幸福工业新城的开发建设,&两园四小区&提质增效,服务管理得到加强。新签约项目12个,签约资金24.8亿元,实际引进项目5个,引进外资2.65亿美元;实现工业园区总产值75亿元。
宝龙工业园&&&&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平方公里,落户的企业有威达绝缘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蓝添塑胶模具加工厂、金禾丰运动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基霸实业有限公司、风采彩色印刷有限公司、耀宇科技(龙川)有限公司、雅丽皮具制品有限公司、俊领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俊丽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泛亚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等10家。
宝塘工业园&&&&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0.5平方公里,落户的企业有宏霖电子(龙川)有限公司、永龙柏时计实业(龙川)有限公司、南发织造有限公司、兴宝实业有限公司、瑞龙实业有限公司、科腾电子(龙川)有限公司、雪儿胶袋制品厂等8家。
枫深工业小区&&&&规划面积0.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0.3平方公里,落户并投产的企业有腾达特钢有限公司、兴王再生燃料有限公司、枫深副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
航辉工业小区&&&&规划面积0.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0.5平方公里,落户的企业有航辉钢业有限公司和天隆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2家。
新城工业小区&&&规划面积0.4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面积0.4平方公里,落户的企业有兴莱鞋业有限公司、宝元制鞋有限公司、福泰电子有限公司、中泰毛织厂等4家。
梅村工业小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平方公里,落户的企业有帝闻电子(龙川)有限公司、广东国医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龙林(龙川)科技有限公司、忠联电子(龙川)有限公司等5家。
幸福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2010年完成首期2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的平整以及&三通&工程。
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园
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建设面积4平方公里。至2010年,落户的企业有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宗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滨海外加剂有限公司、美捷新型螺丝制品有限公司、冠铝型材有限公司、利焯铝型材有限公司。
【&双到&工作】&龙川县是全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据2007年底统计,全县有各类贫困村95个(其中省定贫困村67个,市定贫困村8个,县定贫困村20个),有贫困户27569户,贫困人口118758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为13.8%。其中67个省定贫困村有贫困户11726户、贫困人口58089人。2009年6月省委、省政府召开&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会议,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帮扶龙川县各类贫困村的单位有:1.省直单位:有团省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民政厅、省出版集团公司、广州海关、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管局、广东画院、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广州分公司、中国水产科研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等10个,负责帮扶10个省定贫困村,1156户贫困户和贫困人口5654人;2.深圳宝安区:沙井、石岩、福永、新安、龙华、民治、观澜、大浪、西乡等9个街道办事处,帮扶40个省定贫困村,8839户贫困户和贫困人口43293人;3.市直单位39个,负责帮扶9个省定贫困村(贫困户869户,贫困人口4480人)和8个市定贫困村(贫困户442户,贫困人口1944人);4.县直单位122个,负责帮扶8个省定贫困村(贫困户862户,4662人)和20个县定贫困村(贫困户357户,1831人)。
2010年,全县筹措帮扶资金5822.06万元(含物资及办公用品折款),启动帮扶项目241个。其中省直单位1551.88万元,宝安区2417.55万元,市直单位859.77万元,县直单位992.86万元;发动9家县内企业筹集善款143万元帮扶县直单位挂扶的8个省定贫困村。其中县腾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筹资85万元、县育茗实业有限公司筹资23万元、县霍峰水泥有限公司筹资20万元;发动670多户个体工商户筹集资金17.4万元投入到&双到&帮扶。并于6月30日举行&广东省扶贫济困日&动员大会暨捐款仪式,各界人士踊跃捐款,筹得捐款1412.6万元(到位893.18万元)。其中企业家捐款1128.33万元(含认捐款),县直单位干部职工捐款186.32万元,各镇干部职工捐款97.95万元。通过实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全县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逐步减少,取得初步成效。到2010年底,全县有贫困村95个(其中省定贫困村67个、市定贫困村8个、县定贫困村20个);有贫困户20939户,比2007年减少6630户,下降24.05%;有贫困人口82208人,比2007年减少36550人,下降30.78%,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为10.54%,下降3.26%。其中67个省定贫困村有贫困户5096户(比2007年减少6630户)、贫困人口21539人(比2007年减少36550人)。
日,由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科技部和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网、中国农村网等主要新闻媒体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十大新闻&和&十大新闻人物暨第八届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该基地被认定为&全国特色农业加工基地&,县委书记段邦贤被授予&2010年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特殊贡献奖&称号。
【教育事业】&2010年,龙川县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义务教育进一步得到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提前一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86%,通过市普高验收组的考核验收。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阶段学校1.45万人,升学率94.1%。抓好职业技术教育,县职业技术学校、黄石职中、龙母职中3间学校招生622人(其中一年制学生319人)。向市属中职技工学校输送生源1800人,向珠三角中职技工学校输送生源3200人。筹资600多万元,新建电脑语音室(人机对话)15间,多媒体教室30个。2010年普通高考再创新佳绩,在全县考生比上年少近千人情况下,高考入围率比上年增长6%,全县高考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居全市各县区之首。全县高中在校生18281人,初中在校生43604人,小学在校生719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88%。
【交通、邮电、通信】2010年,龙川县继续实施&三纵六横&的交通建设规划,加快国道、省道改造建设步伐和县道上等级的改造。完成县道改造19公里,村级道路硬底化里程108公里,改建乡村公路桥梁4座,维修加固省、县道桥梁2座,修复水毁公路10公里、桥涵1座,建成8.6公里珠霍旅游公路和1.5公里佗城景区旅游公路。
交通运输&&&&2010年,完成铁路运输货运量458万吨,货运周转量38468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436万人,客运周转量51165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2010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78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39万元,通信业务收入2.22万元。全年固定电话交换机总量16.1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2.49万户,城乡固定电话普及率1285部/万人;移动电话用户17.78万户,宽带网用户2.53万户。
【水利、电力】2010年,龙川县继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东江两岸防灾减灾工程(南段)和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推进,完成除险加固工程10宗。东江梯级水利开发的龙潭、稔坑电站建成发电,苏雷坝电站工程在建设中。投入农网改造资金5200万元,城乡电网结构和输变电设备进一步完善。完成一批镇级变电站和工业园区变电站建设,实现全县用电与全省&同网同价&。
【医疗卫生】2010年,龙川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设备进一步更新,县急救中心和疾控中心大楼建成使用。镇级薄弱卫生院改造建设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对麻布岗、铁场、鹤市、上坪等4间镇级卫生院进行改造,全县医疗卫生环境明显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7%,比上年增长3%,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继续加强中医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专科骨伤科通过省级评审,&中医名院&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58个,病床位1899张,卫生从业人员2467人。
【环境保护】2010年,龙川县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投入专项资金整治东江水环境和东江生态林的建设,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和沼气建设,改善农村脏乱差现象。严禁乱砍滥伐,加强森林保护,推进生态林建设,森林覆盖率65.4%;县城绿化覆盖率45%;东江河段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1个;&三废&综合利用产值392.3万元,实际利润215.8万元。万元GDP能耗0.7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
【文化广播】&2010年,龙川县文化事业以迎接第23届世客会为契机,加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佗城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全力开展文化旅游景区改造升级工作。完成佗城的考棚、古城墙、越王井、南越王庙、正相塔、龙川商会、佗城影剧院、西门码头等文物景点的修缮工作,完善考棚、龙川商会、南越王庙、学宫等的室内陈列设施,并完成赵佗文化广场建设。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龙川县田野调查阶段,公布全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56处。加大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开发,筹集400万元完成东征左路军指挥所&&福建会馆的拆迁征地工作。完成&中央苏区县&的申报工作。进一步推进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先后组织春节、元宵、&三八&、&五一&、&七一&、中秋、国庆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10多场次;组织露天广场群众文化活动100场次,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览10多场次;新建农家书屋233家,完成农村电影放映1000多场次。组织县山歌剧团、县杂技团、山歌队等团队&送戏下乡&和赴珠三角地区及江西、梅州、揭阳、河源等地演出累计300多场次。进一步清理整治文化娱乐场所及有害出版物市场,整治打击黑网吧和不健康的电子游戏产品、电脑软件,全县文化娱乐场所得到净化,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有线电视光纤网络覆盖全县24个镇、315个村,有线电视总户数6.74万户。广播电视播出新闻4466条,被省、市台录用新闻604条,电台播出量、省市台录用量均列全市各县(区)之首。
【科技体育】2010年,龙川县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全县组织申报科技计划项目47项,立项实施22项,其中有9个项目通过省、市科技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或结题验收,推荐7个项目参加河源市科技进步奖评选,获奖3项。组织1家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认定。结合建设&全国油茶百强示范县&,举办油茶丰产技术骨干培训班,培训上千人次;编写印发《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辅导教材,为全县各镇、村干部和群众发放1万册。全年引进示范新技术成果13项,推广6项。其中引进应用的无性系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优化县油茶品种结构,并采用该技术,培育优质油茶苗15万株。大力推广水稻控释肥技术,以及高抗粤油13号花生、87号广薯等新品种。举办科普宣传咨询活动3场,发放科普图书资料16000本(册);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30期,培训2800人次;举办科普图片展2场;举办科普报告会5场;举办千会服务千村活动4场,有4个学会26人次参加活动,解决技术难题11项次。
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在全县24个镇建立文化体育指导站(中心),各级各类体育协会28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56%。每天清晨傍晚,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3万人次以上;全县中小学生锻炼达标率98%,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积极开展老年门球、太极拳、剑、扇和气排球、健身操、舞等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做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竞赛机制,开展每年度领导干部篮球赛、周末篮球赛、节日男子篮球赛等。成功承办广东省首届万村农民篮球赛河源市龙川赛区比赛,并参加河源赛区总决赛,获男子项目第二名、女子项目第二名。县代表队参加一年一度的河源市青少年锦标赛,获金牌总数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二名。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龙川籍运动员获得2枚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创历史最好成绩。在广东省残疾人运动会上,龙川籍运动员获1枚金牌、5枚银牌、5枚铜牌。在市第二届运动会上,实现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数&三个&第一。全年向省、市体育专业学校,输送近10名专业体育苗子,向各类高等学院输送近60名体育人才。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事业】2010年,龙川县社会保障体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困难群众和五保户全部按标施保,按自然增长机制提高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70.61万人,参合率98.7%。完成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99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345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61400万人,失业保险37450万人,医疗保险35700万人,工伤保险36650万人。退休人员工资及时发放。全县社保基金总支出1.89亿元。其中退休费1.17亿元,医疗保险费6723万元,工伤保险金12万元,失业保险金421万元。
是年,龙川县有社会福利院(含敬老院)27个,收养人数584人。全年拨款给特困户5399万元。全县有6068人享受城镇低保政策,有63356人享受农村低保政策。
【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年,龙川县根据新修订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省、市有关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人口计生工作年&活动,实施&六个五&战略措施,全县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至2010年底,全县人口97.09万人,出生12079人。其中一孩出生8805人(计内8763人),二孩4021人(计内3151人),多孩153人(计内74人),人口出生率13.60&,计划生育率92.36%。计生宣传品进村率100%,入户率100%,育龄群众计生基础知识、&五期&教育知识知会率89.7%以上。全县完成四术16833例。其中结扎7951例(二女户结扎1610例),一孩上环7969例,人流引产913例。计划内出生人数12001人,计划生育率92.0%,自然增长806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55&。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2010年,龙川县以迎接第23届世客会和第16届亚运会为契机,以&我是客家人,处处讲文明&为主题,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全县文明程度。组织开展敬老助残、扶困助弱、抗灾救灾、医疗卫生、环保宣传、心理疏导、法制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构建和谐校园&教育活动,在各社区、村(居委会)、团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主题活动,群众精神文明生活日益丰富。推进县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佗城镇枫深村、丰稔镇成塘村分别被市评为生态文明示范村和生态文明村。开展&迎亚运、迎世客、创&五优&&文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县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心、县地方税务局城区税务分局、县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3个单位被市评为文明示范窗口,文明行业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年全县创建文明镇6个、文明单位76个、文明窗口32个、文明村25个,105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民主进程。深入社区、企业、厂矿、学校、农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初步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的氛围。
【老隆镇】地处县境南部、东江上游,为龙川县城,广东省首批中心镇之一,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全镇面积119.7平方公里,现辖14个村委会和9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15.27万人,总人口约18万人。2010年,实现地区总产值32.37亿元,其中工业27.02亿元,第三产业5.2亿元。全年实现税收收入1.61亿元,镇级财政收入701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7320元。至2010年,全镇引资兴办的企业有庆兴针织厂、保丰针织厂、根业塑料厂以及引资兴建两渡河中高档商业小区、下泡水新农村示范区等。
【佗城镇】位于县境最南端,龙川秦代古县城,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客家人始祖地之一,解放以前历为龙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治所在地。全镇总面积218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人口43468人。佗城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设施完善,毗邻东源县,距县城、铁路编组站(广梅汕、京九铁路)仅8.5公里,河梅高速公路龙川西出口距镇区仅1.5公里,东江、205国道、河梅高速公路在境内经过,佗城历史悠久,古迹颇多,现存赵佗故居、越王庙、越王井、考棚、正相塔、孔庙、姓氏祠堂、坑子里文化遗址等一批历史文物,其中孔庙(龙川学宫)修缮开放以及合溪温泉服务区建成以来,旅游业不断发展,第三产业经济收入不断提高。该镇自然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锌、石灰石、稀土矿等;水力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现有小型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2150千瓦。201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GDP)3.81亿元,其中工业2.3亿元,农业1.5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6441元,实现税收收入923万元。
【四都镇】&位于龙川县中部偏西的东江河上游,东与丰稔镇接壤,西与和平县东水毗邻,南与老隆、义都两镇交界,北与黄石、黎咀相邻。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面积80.57平方公里,全属丘陵地带。土地面积81平方公里,京九铁路穿镇而过。下辖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人口2万人。该镇有&柿子之乡&之称,种植柿子面积670公顷,年产量2000吨以上;种植油茶0.15万公顷,年产茶油100吨。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花生、大豆,农副产品主要有茶油和柿饼。全镇水稻种植面积540公顷,产量16000吨,年产柿饼80吨。主要矿产资源有稀土、锰铁、瓷土等,未探明具体蕴藏量。全镇有丰塘、半田、冷水坑三个镇属电站,总装机容量710千瓦,年发电量100万千瓦时。2010年,调减耕地面积20公顷,用于发展蚕桑、蔬菜和养殖业生产,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水产养殖面积逐渐增加,优质稻占总种植面积的100%,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镇GDP为9600万元,工业总产值290万元。
【义都镇】位于龙川县西南部,北与和平县相邻。距县城老隆17公里,人口2.8万人,面积107平方公里,有山地面积8500公顷,耕地面积900公顷,辖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80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83万元,实现社会总产值12727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11527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809元,税收收入192万元。
【鹤市镇】位于龙川县东南部,距县城1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龙川县东南五镇的经济、文化、商贸、物流中心,是省政府确立的首批中心镇之一。面积51.8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和1个街道居委会,人口3.2万人。全镇耕地面积1011.33公顷,其中水田781.27公顷,人均水田耕地面积0.08公顷。山林面积3108.8公顷。2010年,成功引进玮帝电子厂、祥泰电子厂、合旺家具有限公司、&双到&牌肉制品加工厂、深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机食用菌培植基地、富邦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土包子农产品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其中有机食用菌项目将打造全国最大秀珍菇培植基地。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1亿元,实现全镇国民生产总值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工业总产值4.5亿元,增长15%;农业0.91亿元,增长8%;完成税收547万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6032元,增长9.5%。
【通衢镇】&位于龙川县东南部,东北与五华县双头、岐岭镇毗邻,总面积100.7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委会,人口35814人。全镇耕地面积1219.87公顷,主要种植水稻、番薯、黄豆、花生等作物,旺茂的果蔗、水萝卜、儒南村生姜、玳瑁菊花远近闻名。镇内辟有工业园地近3万平方米,主要企业有红砖厂、染料厂和鑫丰电子化工厂等。深圳南山(龙川)工业产业转移园位处该镇辖区梅城、梅东和华城村,占地3平方公里,已完成第一期建设工程。2010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0.2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1548吨。农业总产值11332万元,全年实现税收收入267万元。
【登云镇】&位于龙川县东南部,东邻五华距岭,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67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人口2.3万人。该镇以农业经济为主,全镇有林地面积4900公顷,其中水果面积480公顷。盛产沙田柚、柑桔、板栗、柰李等。耕地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小麦、番薯、玉米、花生、黄豆等作物。自然资源丰富,有储量可观的金矿和石灰石;建有4座小水电站,总装机605千瓦。主要民营和外资企业有新街针织厂、天云刺绣厂、旭威电子有限公司、泡花碱实业有限公司等。2010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0.1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6873吨。农业总产值6366万元,实现税收收入333万元。
【紫市镇】位于龙川县最南端,总面积112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52个自然村)和1个居委会,有8643户,人口32098人(农业人口30876人)。是龙川、五华、东源3县边境农村商品集散地。镇内交通便利,距离龙川县城28公里,完成全部村道硬底化,开通至县城的公共汽车,每天有班车往返广州、深圳等地。镇内通信便捷,移动电话基站5个,信号覆盖全镇范围,拥有固定电话用户3400多户,有线电视用户3200多户。2010年,紫市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施完成秀田、民乐东、新民等村亮化工程、9个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建设,启动县道X151线改造工程,开展民乐片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规划前期工作。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业总产值8303万元,增长16.3%;工业增加值10640万元,增长2.7%;税收总收入197万元,增长26%;镇级财政收入48万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5361元,增长8%。
【黄布镇】&&&&位于龙川县南部,东邻鹤市镇,西连佗城镇,南临东源县叶潭镇,北接通衢镇。总面积56.144平方公里,人口32415人,有耕地面积846.6公顷,水田面积610.9公顷,山地面积366.4公顷。下辖6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镇政府距县城27公里。主要资源有金属矿、瓷土、石灰石、滑石等。2010年,全镇杂交水稻播种面积1258.27公顷,粮食总产量9465吨,稻谷总产量约8069吨,亩产498公斤。全镇有民营企业384户。其中手套加工企业有69家,年手套加工总产值0.41亿元,是河源市唯一的手套专业镇。是年完成坡头水圳建设5座,修建灌溉水渠27公里,完善机耕道1.4公里,改造中底产田33.33公顷。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实际利用外资60万美元。各村、自然村道路基本实现硬底化,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全年有29173名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占全镇农业总人口的90%。2010年,该镇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亿元,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54亿元,工业总产值2.14亿元,农业7517万元,完成税收346.4万元,人均纯收入6972元。
【丰稔镇】&位于县城北郊,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街道居委会,人口3.95万人。有耕地1600公顷,其中水田1200公顷,主产稻谷、木薯、花生、黄豆、烟叶等农产品;林地1.07万公顷,其中松林6700公顷、油茶1500公顷、柿子林222.87公顷,是柿子、油茶基地之一。境内高品位萤石储量丰富。2010年,实现社会总产值3.41亿元,其中工业520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213元,实现税收收入269万元。
【铁场镇】位于龙川县中部,距县城43公里,东面毗邻兴宁市、五华县。广梅汕铁路横贯全镇9个村,并设有三级火车站,省道228线经圩镇连接兴宁、五华境内的205国道,村村通公路。全镇总面积23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56万公顷,耕地240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腐竹、板栗、三华李等。全镇辖30个村和3个居委会,人口80657人,是全县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镇。2010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0.4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1313吨,农业总产值19415万元,实现税收收入323万元。
【田心镇】位于龙川县境中部偏东、韩江上游,东连兴宁市大坪镇。距县城42公里。全镇面积8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6100公顷,耕地面积1400公顷。辖16个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3.9万人。全镇有小(二)型水库12座,水面面积133.33公顷,总养鱼面积60公顷。旅游景点有岭南第一的霍山风景旅游区、塔丰下塔(千年古塔)、陂角文笔塔、甘陂畲族风情等。主要特产有八宝鱼生、霍山甜茶、甘陂棕床、长坑斗笠、东坑米酒。2010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0.29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3840吨。农业总产值13398万元,实现税收收入234万元。
【龙母镇】&位于龙川县中部、韩江上游,距县城28公里,省道隆江线公路纵贯全镇,是龙川县中部地区的商贸中心。全镇总面积149.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00公顷。辖1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人口5.43万人。2010年,镇内主要企业有10余家针织厂、3个综合养殖场及洋田、赤塘、小庙3间水电站和大庙矿泉水厂。建有333.33公顷优质稻示范基地1个;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3个,良田受益面积53.33公顷;成功引进龙川县森林源油茶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发展油茶种植4000公顷,首期发展种植油茶1300公顷。扶贫&双到&工作实现贫困户脱贫360户。全镇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9678人,参保率98%。2010年实现社会总产值3.94亿元,工业生产总值1.02亿元,农业1.58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495元。
【赤光镇】位于龙川县中部,距县城47公里,面积1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60公顷,山地面积9240公顷。全镇有1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2010年末乡镇户数为7612户,人口42074人。其中农业人口35088人,非农业人口4500人。赤光地处隆江公路、赤枫公路、甘赤公路交会处,16个村实现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水力资源丰富,建有石子岭、红光、南龙、再香、再森5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600千瓦时;矿产资源有铁沙、稀土、石灰石等;山林资源以松、杉、油茶、油桐、毛竹为主;旅游资源有天洋山庄、五合径度假村、青龙湖、彭坑旅游码头等景点。主要土特产有高山茶油、绿茶、柿饼、红枣、腐竹等。2010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3.6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2540吨,农业总产值11790万元,实现税收收入331万元。
【回龙镇】位于龙川县中部,东北面与兴宁市相连。面积8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84.07公顷,水田806.67公顷。农作物主要以水稻、花生、玉米、大豆、木薯、番薯为主,山地种植油茶、毛竹、松杉木等。全镇辖14个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人口30261人。2010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0.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9188吨。农业总产值8263万元,实现税收收入268万元。
【黄石镇】地处东江上游,龙川中西部,南临四都镇,东接黎咀镇,西临和平县东水镇,北靠车田镇,全镇面积118平方公里,辖10个村和1个居委会,89个自然村,人口17500人。全镇有耕地700多公顷,林地9300公顷,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小镇。2010年,推进农房改造有50多户农民搬进新居,完成五星村冯田自然村道硬底化建设、长洲柳峎头水库加固工程、五星、长洲、黄石等村农田水利建设3公里。大力支持茶农种植油茶,对油茶种植给予补助,成功引进星汇山林开发有限公司种植油茶66.67公顷。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01万元,实现社会总产值7027万元,工业生产总值331万元,农业492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655元,完成税收110万元。
【黎咀镇】位于龙川县中北部,东江上游河畔,距县城48公里。全镇面积137平方公里,有山林面积1.04万公顷,耕地面积1200公顷。辖18个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人口3.2万人。黎咀为龙川矿泉水产地,年流量27万吨。该镇主要企业有小地瓷土开发公司、玻璃纤维厂、清溪水电站、兰胜坑水电站和装机容量1.4万千瓦的龙潭水力发电站等。2010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0.2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0447吨。工农业总产值(GDP)3.25亿元,其中工业2.45亿元,农业9173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000.9元,实现税收收入336万元。
【车田镇】位于龙川县境西北部,毗邻和平县长塘、贝墩镇。总面积312.02平方公里,辖23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人口6.1万人。2010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0.6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0526吨。实现社会总产值3.96亿元,其中工业1.18亿元,农业1.97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394元,实现税收收入394万元。
【岩镇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东江上游,北与兴宁市罗浮接壤,东西南三面为省属枫树坝水库所环绕,辖区总面积121.56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19217人。主要企业有霍峰水泥岩镇分厂,川东工艺厂岩镇分厂,新益源实业有限公司(落户县工业园)等。2010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0.1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6174吨。农业总产值5934万元,实现税收收入216万元。
【新田镇】位于龙川县东北部,东与兴宁市罗岗、罗浮镇为邻,距县城老隆64公里。全镇辖6个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17135人。总面积6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8.93公顷,山地面积2306.67公顷,森林覆盖率85%。水力资源丰富,建有雷公畲等5个小水电站,装机容量4240千瓦。主要土特产有油茶、托里茶、蜂蜜等。2010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0.08万公顷,粮食总产量5262吨。实现社会总产值9195万元,其中农业4781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817元,实现税收收入136万元。
【麻布岗镇】位于龙川县北部,距县城76公里,东连兴宁市罗浮镇,是全省270个中心镇之一。总面积179.06平方公里,辖16个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38371人。该镇为龙川县上半县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建有建筑面积分别为9800平方米和1500平方米的宝光市场、供销市场两个大型农贸市场,引进外资兴办有上规模的腾天百货超市。水力和矿产资源丰富,建有小水电15个,总装机容量8590千瓦,建有110千伏的变电站1个。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矿、钨矿、铅锌矿、萤石矿、稀土矿等。2010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0.3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5361吨,农业总产值15046万元,实现税收收入603万元。
【贝岭镇】&地处县境北部,是一个集移民区、老区、山区的农业镇。全镇面积107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人口17598人。2010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0.1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5825吨,农业总产值6951万元,实现税收收入1560万元。
【上坪镇】地处龙川县北部,毗邻江西省定南县、寻乌县及广东省兴宁市。全镇辖区面积243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人口3.1万多人。上坪镇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全镇建有水电站17个,总装机容量7008千瓦,年发电量3200万千瓦时;建有铁矿厂3间,铅锌矿厂1间,年产量分别为10万吨和1000吨。全镇种果面积1965.67公顷(其中金柑1160.4公顷、温州桔216.67公顷、椪柑170.67公顷、脐橙143.33公顷、杂果274.6公顷),年产水果13000多吨,产值1080多万元。2010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0.2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1414吨,农业总产值8341万元,实现税收收入347万元。
【细坳镇】位于龙川县北部山区,地处东江上游河畔,西与和平县相连,北与江西省定南县天九镇毗邻。面积142.59平方公里。全镇有12个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人口2.1万多人。该镇属&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镇,山多地少,有山林面积1.57万公顷,其中毛竹山面积10000公顷。矿产、林业、水力资源丰富,现有建好水电站9座,有2座在筹建之中。外资企业有泰凡工艺品(河源)有限公司、盛源矿业有限公司、三门前铁矿、棉地岗毛竹拉丝厂等。2010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0.1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6628吨,农业总产值6454万元,实现税收收入525万元。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14省道298公里位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