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下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

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征描述
日 来源: 互联网 【】 【】分享到:
从中国视角来看,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征描述。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们确实面临一个到底以什么方式、围绕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去发展的问题。中研网讯:  ——访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韩保江  新常态是中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特殊描述  记者:你如何看待新常态和过去的老常态?
相关研究报告
  韩保江:从中国视角来看,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征描述。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们确实面临一个到底以什么方式、围绕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去发展的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解决温饱问题。当时是有多大能量释放多大能量,没有考虑到也不可能考虑到这个能量将来可否持续、有没有新能量这个问题。  我们国家解决温饱问题确切地说是在2000年,2002年党的十六大之后,在国家层面就看到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谋求又好又快地发展,这其中已经蕴含着由强调数量扩张到既重视数量也重视质量的发展思路。  当前,有一些人只要提到新常态,就骂过去的老常态。这些人割裂了现在和过去的联系,没有意识到现在的新常态就是过去常态达到一定水平而出现的新要求。换句话说,还没吃饱饭,就开始考虑空气、阳光、PM2.5,这不现实。  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审视新常态  记者:你认为我国为什么会进入新常态?  韩保江: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过去的基础上,审视新时期我们面临的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得出的一个新的论断。  从国际来看:新世纪之初,欧美等发达国家去工业化,大力发展虚拟经济,这给我国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世界市场为我国传统的发展方式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2008年危机之后,欧美等国家意识到完全去工业化、过度依赖虚拟经济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开始了再工业化进程,强化业生产,再加上意识形态的因素,力图减轻对中国的依赖。以出口作为“引擎”的经济发展方式受到限制,“倒逼”我国需要迫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资本的逐利行为使其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的进程加快。据相关资料,2001—2002年,美国70%—80%的生活产品都是由中国制造,现在,大约30%左右的市场被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挤占。出口出现动力衰竭,是我国不得不面临的一种新常态。  从国内来看:第一,传统支持我国发展的要素如环境、资源、人口等红利纷纷衰减。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价值普遍是越南的3倍,人口红利的下降,使得传统的制造业、等密集型产业越来越难以为继。第二,过去我们很多发展是没有底线的,包括土地供给、减费等。过去我们为了填饱肚子,通过廉价提供土地、减免税费来招商引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经济,但是面临着污染、不可持续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规范,尤其是土地红线、环境红线的划定,使得过去政府手里的“政策红利”被大大。第三,获取资本的成本正在逐年上升。过去,我国民众重视储蓄率,总体上融资成本很低,但随着利率上升,资金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趋势,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加大,从而使获取资本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GDP应该保持在6%—8%这个区间  记者:当前我国消费处于一个什么水平?既然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时期,我们经济为什么一定要保持在6%—8%这个区间内?  韩保江:消费是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目前面临消费不足这一事实。经过上一轮对的消费之后,目前对家电的消费基本上处于一种饱和状态,而住房消费当前也很“尴尬”,现在是有钱买房的,正在出手卖房,没钱的也买不起房。消费目前虽然一枝独秀,也很强劲,但它只是一个方面,靠它提升整个消费,还不现实。  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外部需求减弱,内部支撑经济发展的传统要素出现衰竭,唯一能够提振经济的消费需求也不见大的起色。这三个因素使得我国经济进入了中低速或者说是次高速的发展新常态时期。  我认为,未来10—15年,GDP应该保持在6%—8%这个区间内。为什么一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必须保持在6%—8%这个区间内?因为要解决一系列社会矛盾,尤其是就业矛盾,没有7.5%左右的增长速率是没有办法实现的。要通过新的政策手段,使其向相对高位靠拢。因此我认为,不低于7%,贴近8%,甚至个别年份高于8%,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也是向质量转变的基本要求。  把握五个动力以保障经济质量  记者:你刚才提到了向质量转变,在增长速度不低于6%—8%的基础上,应如何做才能保障质量?  韩保江:我认为,要想保障质量,应该把握五个动力:  一是创新动力(310328,吧)。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质量提升的基础性动力。新技术包括新技术、人技术、3D打印技术、移动技术等,这些技术将为经济质量提升提供基础性动力。  二是结构优化动力。传统的“两高一资”(高污染、、资源型)企业终将被淘汰,要在不形成新的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坚决淘汰存量落后产能,使之“腾笼换鸟”。  三是民生牵动动力。过去我们是为了储蓄而储蓄,一方面是分配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社会保障问题。我们的目标不是建立欧洲等国的高福利社会,而是建立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要让每一都活得有尊严。  四是制度支撑动力。这要靠改革来完成。首先是国有企业,例如近期比较受瞩目的国企高管的薪金改革。国企是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工具,还是于人民大众?这要看是否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应该成为国企改革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其次是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如何使之持之以恒、快速发展。客观地讲,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非公有制经济例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而现在由于政策环境、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限制,导致大量私人资本外出。外资也一样,虽然我们引进的外资在增加,但是今年上半年,外资只增长了2.2%,远低于前些年。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红利下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目前我国的法治环境不健全所致。  五是开放的动力。我们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就仍然需要,需要对外继续保持开放。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短板”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短板”?新常态除经济方面的以外,还包括哪些方面?  韩保江:我认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以下几个“短板”:  一是农村发展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深刻道出了农村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没有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农村这块短板不可能补齐。  二是收入分配分化的短板。补齐这块短板的关键是全面推进改革,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平衡社会分配矛盾,对弱势群体加以倾斜。  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当前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最硬最难啃的骨头”。  四是消费这块短板。要逐步提高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作用,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五是技术短板。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是“短技术、缺品牌”,要把技术这块短板补上去,使技术成为经济质量提升的基础性动力。  当前,中国的发展越来越不再只是中国的发展,它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是一个新常态。1978年我国经济比重只占世界的1.8%,2007年占到了6%,现在则是12%,据估计,2025年应该能达到30%左右。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发展,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对中国的妖魔化不可避免,对中国的围追堵截不可避免,这也是我们今后不得不面临的又一个新常态。  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我们将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巨大风险,国内矛盾也在大幅增加。国内矛盾的增加将是我们今后又一个新常态。  总之,我们今后既要面对外部的封堵干扰,也要面对国内矛盾多发的复杂形势,这将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新常态。  “定力”是金  记者: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韩保江: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保持定力。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说“信心是金”,现在我认为应该是“定力”是金。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且国际政治局势动荡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困难和风险不言而喻,“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给我国自身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困难和风险更是不言而喻。下一步怎么办?正确的选择是要有“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  讲定力,我们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巨大潜力有信心。只要我们重视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和全面改革,从根本上转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潜力和后劲将支撑中国经济保持7%以上的速度增长10—2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此外,我们对克服和解决眼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能力、有办法。一方面,我们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空间还很大。当前国家实施加大路等建设规模,推动棚户区改造以及定向降准等“微刺激”政策之后,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另一方面,我们拥有“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协同发力的体制优势,我们有办法实现今年年初中央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同时也有办法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总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坚定用无数教训和代价换来的正确选择,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定力,义无反顾地推动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和全面改革。
本文分享地址:
相关新闻关键词阅读:
玻璃期价难寻反弹动力 将以震荡市为主...
9月2日电 目前银行中报披露已正式收官,从16家上市银行看,上半年普遍经历...
中国-亚欧博览会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峰会9月2日举行,交通运输部、中国2...
龙陵县紧紧抓住云南建设“桥头堡”和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历史机遇,加快...
8月份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下跌0.59%中国指数研究院9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8...
日前,我国东北和黄淮旱区出现明显降雨过程。此次降雨过程对缓解当前旱情非...
甲醇作为车用替代燃料,技术上已不存在大的障碍,但甲醇汽车在实际运行中存...
近日,笔者随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商务局有关人员走访部分家纺外贸企业时发现...
深圳运营中心:深圳市中研普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运营总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中路东风大厦12楼全层 邮编:518031 &&乘车路线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6--5388 客户服务专线:6 06 96
专线:6 29596 专线:6
媒体合作:6 广告合作:6网站合作:6 邮箱: 传真:8
咨询QQ:5336038
Copyright (C)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 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号& 要闻 & 正文
专家系列谈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七大机遇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微信:
核心提示:专家系列谈四:经济新常态让市场主体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董小君:新常态让市场主体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专家系列谈十: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致胜法宝  连平: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致胜法宝 
  陈雨露: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七大机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陈雨露当前的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了可控、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房地产调整及深层次结构变动的力量综合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剧。“新常态”并不是只有困难、挑战和风险,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因此,中国经济“新常态”孕育着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拥抱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发展机遇。第一,大改革与大调整的机遇。第二,大消费、大市场与构建“大国经济效应”的机遇。第三,“大纵深”与构建多元增长极的机遇。第四,“大人才”与构建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机遇。第五,“大创新”与构建技术红利的机遇。第六,大升级与构建升级版中国经济的机遇。专家系列谈二:把握经济新常态需要处理好十大关系  丁文锋:把握经济新常态需要处理好十大关系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 丁文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我们认识、探究和谋划经济发展的总依据和“金钥匙”。如何正确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避免出现片面性、简单化的误读和理解以及借“新常态”为“不作为、懒作为”做“挡箭牌”等不良倾向,笔者认为起码应该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忧患意识和坚定信念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增速趋缓和“第一要务”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市场决定和担当作为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不唯GDP和稳增长的关系;五是要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六是要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七是要处理好“利”与“弊”的关系;八是要处理好“常”与“特”的关系;九是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十是要处理好“务实”与“求道”的关系。专家系列谈三:推进开放新战略 引领经济新常态  胡必亮:推进开放新战略 引领经济新常态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 胡必亮总体来看,目前世界经济发展表现出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尽管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并不令人乐观,但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近年来经济增长不仅表现出明显的回升态势,而且其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金融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另一个是尽管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表现近年来比较差,但新兴市场国家群体崛起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并没有改变。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加大力度实施更加开放的对外战略,既可以争取到与发达国家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好处,也可以从与新兴市场国家日益增强的密切联系中获得更多利益。尤其是如果我们通过深化国际合作从两个不同的世界里都能得到实惠的话,就会在许多方面对于缓解我国目前的压力具有重要作用,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是比较大的。专家系列谈四:经济新常态让市场主体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董小君:新常态让市场主体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 董小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这是在刚刚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的。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让所有市场主体分享金融服务,是符合经济新常态下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改革开放36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体制改革为其提供了一个基本适应的金融制度安排。这种金融体系是基于推行国家工业化内生出来的一种制度安排,而不是基于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题的一般逻辑发展。为了筹措国家工业化资金,动员全国的金融资源,国家建立了服从于经济总量导向的金融体系框架。于是,金融规模随经济总量扩张而扩张,年经济总量增长了139倍,相应地,中国的银行资产总量增长了641倍。在这种金融制度安排下,能够获得正规金融体系支持的往往是重资产的大企业,轻资产的服务业、农业、科技企业等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专家系列谈五:经济新常态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大机遇  李实:经济新常态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大机遇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实在经济新常态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需要全面推进,加大力度,因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虽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收入差距仍处在高位水平上;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有所缓解,但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亟待建立全社会的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助于经济新常态的稳定性。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让低收入群体有更多的收入,无疑会有助于社会消费倾向的上升,从而实现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有效解决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会带社会公众的公平感的上升,会有助于社会稳定,为经济新常态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不能以保持经济增长为借口,延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减轻改革的力度。专家系列谈六:经济新常态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姚洋:经济新常态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姚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为我国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一方面,企业已经意识到,靠廉价劳动力和外延式扩张不仅不可能再获得丰厚的报酬,而且可能导致企业的被淘汰;另一方面,快速工业化为我国积累大量的资金,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事实上,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寻求技术和产品上的更新。在新常态下,互联网焦虑可以转化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德国再一次为我国做出了榜样。为了应对互联网的冲击,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其核心是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让传统产业实现灵活生产、零库存和互联网营销,一句话,就是实现“云端制造”。目前,我们拥有坚实的工业基础,互联网已经开始尝试探索把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结合起来,为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我国的制造和运输等传统产业一定能飞上云端。专家系列谈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经济新常态提供外部支撑  施建军:参与全球治理,为经济新常态提供外部支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施建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执行院长 屠新泉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近年来放慢了脚步,显示出稳定的趋势性,这表明中国经济在超高速运行数十年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轨迹。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适应经济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既要坚定信心,又要调整策略。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够在新常态的条件下,继续保持健康、持续和稳定的增长。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现是中国经济结构的整体性变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主要特点,即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因素的趋势性变化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以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专家系列谈八:经济新常态助力中国再上大台阶  胡鞍钢:经济新常态助力中国再上大台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胡鞍钢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有新的发展特征、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发展趋势,需要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政策,顺其自然,应势利导。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经济、贸易、科技创新和减贫四个对世界产生正外部性与贡献。目前,中国应从全面对外开放、全面参与全球治理、全面做出世界贡献三个方面来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全面对外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外部动力,而全面深化改革则是内在动力,进而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驱动力;全面参与全球治理,既是建立更加民主、公平和均衡的国际经济政治治理结构及机制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国发挥全球领导者作用的必然选择。全面贡献人类发展,既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具体体现;既是符合世界各国共同的长远的根本利益,也是符合中国自己的长远的根本利益。专家系列谈九:尊重经济规律,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  赵振华:尊重经济规律,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赵振华经济发展犹如滚雪球一样,当雪球小的时候,可以很快翻一番,随着雪球体积的增大,必然要减速。世界各大经济体在经济增长中都出现过这种趋势。经济发新常态既是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新特征的科学概括,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战略起点,是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要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新常态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极限,而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新机遇、新天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际,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积极引领新常态,关键是要尊重经济规律: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其次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第三,要看到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最后,要认识到经济改革是有规律的。专家系列谈十: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致胜法宝  连平: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致胜法宝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 连平在新常态的背景下,要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以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而金融领域深化改革,在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必将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金融领域改革,主要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开放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涉外金融方面的改革、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等几个方面。改革伴随着风险,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新常态下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致胜法宝。未来应重点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在牵动全局的金融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新常态下必须把金融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专家系列谈十一:寻找新动力,稳步进入新常态  张卓元:寻找新动力,稳步进入新常态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张卓元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必须深入讨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论述中国经济怎样稳步进入新常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时说的,“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体会,这三点中第一二点同三期叠加中前两期是基本相同的,而第三点则表明中国进入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时期,这是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决定新常态能不能真正摆脱旧的已经走到尽头的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坚持这三个特点走下去,中国经济就必定具有光明的前景。专家系列谈十二:以教育改革和人才广聚引领经济新常态  丁元竹:以教育改革和人才广聚引领经济新常态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 丁元竹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推动发展动力转换,需要更加注重创新,经济增长向更具可持续性的轨道过渡。这些,都要求重视教育,大力培育人才。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大国,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人才大国,进而成为一个人才强国,而要成为一个人才大国和人才强国,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教育大国和教育强国。教育和人才将使中国后发高点起步。适应这种新趋势,中国相应的人才结构必须变革,教育体制必须改革。中国从现在开始就需要考虑新的产业革命对于教育和人才需求问题,并将其视为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内容。借鉴国际经验,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等一揽子的就业发展战略。国家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同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培训。
来源:光明网编辑:程亚争
中国好声音从首月数据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新特征
新华网北京2月16日电(记者王希、陈炜伟)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进出口、物价等宏观数据已相继公布。专家分析,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迎来发展、转型、升级融合的时期,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结构优化效应增强,新的增长动力开始形成,全年有望继续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作为经济运行重要先行指标,1月份制造业PMI收缩至49.8%,当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稳定在53.7%的较高水平,服务业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上升,从业人员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行业活动开局良好。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陈中涛说,制造业PMI指标走弱显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不容忽视,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较高景气区间,显示出其在总体经济中日益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
“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连续两年超过第二产业,这其中固然有工业增速回落的“跷跷板”效应,但服务业自身较快发展、更多发挥经济支撑作用也是客观现实。
他认为,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事关新常态下经济强国目标的实现,而当前面临的工业转型升级、城镇化转型升级以及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三大趋势,为中国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提供了客观基础。
从需求端看,由于依照惯例“三驾马车”中消费与投资数据将与2月份情况一并发布,唯一出炉的首月外贸情况备受关注。尽管进、出口回落幅度有些超出市场预期,但如果将关注重点由数字起落转向效益与结构,这份成绩单仍有亮点。
相对于进口价格指数的大幅下降,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仅下降0.1%,当月贸易条件指数为119.9,这意味着中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近20%的进口商品,对外贸易效益上升。
1月份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虽下降5.4%,但低于外贸总体降幅,而且占外贸总值比重从去年的34.5%进一步提高到36.8%,表明外贸自主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此外,出口增长虽然放缓,但利用装备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和资金输出等优势,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中国有望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保护环境、治理污染会增加成本,但提供生态产品,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则会带来新商机。
“应该看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对外贸易也进入了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为特征的新常态。”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说。
物价起伏反映经济冷暖。1月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5年来首次回落至1%以内,工业品出厂价格则延续了负增长态势。交通银行研究报告认为,物价涨幅较低既有国际油价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淘汰过剩产能、推进产业升级的结构性转变正在进行之中。
专家们表示,年初数据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尚不足以断言全年经济走势,尤其当前经济由旧的发展状态向新常态过渡,对下一阶段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应有所准备。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关键是稳和进相互促进,要着眼于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也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随着经济发展新优势逐步形成,我国存在争取经济中高速增长和高水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现实可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发展新常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