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都在撤地改市,撤乡建镇改镇,这些对经济发展,对地方得到好政策,得利益有什么好处?

改革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及其应然走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改革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及其应然走向
改​革​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及​其​应​然​走​向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市委召开这次常委扩大会议,主要是研究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稳定工作,部署安排下半年的经济发展任务。会上,德新同志通报了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并对做好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祝安同志通报了“6.26”事件善后处置情况,各县区、九华山、开发区和市直有关综合经济部门发了言。刚才,各位书记又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大家讲的我都赞成。会议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开得很紧凑。这是一次分析形势、统一认识的会议,是一次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的会议,也是一次自我加压、狠抓落实的会议。会议的召开,必将有力地推动下半年各项工作的开展。我刚刚来池州工作。以前对池州有所了解,但了解得不是很全面,还有一个不断熟悉、深入了解的过程。我到池州来,今天正好是第15天,来了以后主要精力放在“6.26”事件的善后处理上,但我还是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加紧了解池州、熟悉池州。这里,综合大家讲的,结合这段时间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再谈几点意见。一、上半年的经济工作是积极的有效的对当前的经济工作,我有以下几点印象和认识:一是发展态势总体向好。池州撤地设市以来,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特别是最近几年,加速推进工业化,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一届九次全会的部署,围绕目标,狠抓落实,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预计上半年全市GDP增长12.3%,〖JP3〗财政收入增长22.9%,外贸出口额增长53.4%。〖JP〗这些指标都是积极的、向上的,表明了上半年的经济工作是富有成效的,也标志着池州的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势头。二是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从通报的情况看,上半年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加速推进。今年以来,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公路池州段、合铜黄高速公路池州段,这些池州未来发展奠基性的交通项目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二是经济结构在加速调整。在一产稳步发展、二产巩固提升的同时,三产发展迅猛,特别是交通运输等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在提速。三是重大项目特别是“861”重点工程在加快建设。比如,九华发电、禄思伟耐火材料等,这些工业大项目的建设都在向前推进。进入5月份以来,我市投资增速开始回升。四是财政收入继续快速增长,上半年财税形势较好。这些都为我们做好下半年工作打下了基础,增添了信心。三是各县区发展的步伐都在加快。来池州后,匆匆忙忙到各县区走了走,充分感受到各地那种浓厚的发展氛围。各地也和市里一样,都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比如贵池的加工制造业和水产养殖业、东至的沿江开发和山区综合开发、石台的特色农业和旅游经济、青阳的园区建设和非金属矿深加工都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可以说,各地在谋发展上都在出新招、见实效。四是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进展。新年伊始,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要求,我市扎实开展了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明显。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已经启动,进展顺利。各地各部门抓住先进性教育这个契机,增强“两情”,改进“两风”,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整改落实上下功夫,在推动工作上见实效,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可以说,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池州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全市上下人心思上,人心思快,人心思发展。从会上大家分析的情况看,在发展上和工作上,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投资强度问题、项目进度问题、发展速度问题、工作作风问题。对这些问题,希望各地各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研究,加以解决。二、始终保持加快发展、奋力追赶的强劲态势今年是池州建市五周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至关重要。上半年的态势虽然总体向好,但困难和问题也不少。特别要看到,与去年同期相比,与在全省的位次相比,上半年我市发展的速度和位次在下降,全市上下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发展经济的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第一,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劲。“6.26”事件给池州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是一起突发性的群体性事件,也是一起性质恶劣的事件。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迅速平息了事态,把影响尽可能地减小到了最低程度。作为一个事件已经过去,但这个事件对池州稳定和发展工作的深层次影响不可低估。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要把稳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池州要稳定,池州更要在稳定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发展始终是池州第一位的任务,发展也是消除“6.26”事件负面影响的最有效、最积极的办法。全市上下必须尽快把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和加快发展上来,奏响发展的最强音。要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确保本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确保市一次党代会和“十五”计划目标任务的完成。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和园区建设的力度,加速推进池州的工业化进程。要继续推进改革,完善机制,改进服务,优化环境,重塑池州对外良好形象,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加快发展。第二,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池州近年来的发展确实比较快,尤其是地改市以后,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迈大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艰难爬坡之后,池州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增速较快的上升期。这是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不懈探索、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全市上下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我市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池州实际、体现池州特色的发展思路。那就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打“生态牌”、“九华牌”、“长江牌”,整体推进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战略的实施,在夯实基础中实施追赶,在壮大实力中争先进位。这一好的思路,我们要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我们既有好的工作思路,也有好的工作基础。池州的干部群众有一股知难而进、积极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自强不息、敢于争先的气魄。各级班子民主团结,开明开放,事业心强,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这些都是我继任的宝贵财富。我到池州,没有新招。要说有什么招数的话,那就是与大家一道,在以前良好的基础上,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丰富、充实、提高,在推进的力度、深度、广度上下功夫,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考核奖励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市委的凝聚力,进一步形成强大合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第三,自我加压,奋力追赶,在东向发展中奋发有为,在沿江开发中奋勇争先。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东向发展的重大决策。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在宣城宁国和马鞍山召开了加快毗邻苏浙地区发展座谈会、马芜铜宜沿江四市加快发展座谈会,推进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全省各地各部门特别是沿江各城市都在积极谋划、加紧研究、抓好落实。800里皖江,池州占了162公里。池州是东向发展的前沿阵地,理应属于沿江第一方阵。当然,从发展的基础看,相对于马芜铜,池州在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工业化、城市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决不能因为发展相对滞后就丧失了参与竞争的勇气。全市上下要充分看到我们的优势、潜力、空间,深刻认识自身区位的特殊性,切实增强促进东向发展、参与沿江开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积极有为的姿态,在东向发展中奋发有为,在沿江开发中奋勇争先,为池州的加快发展和安徽的奋力崛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呼应省委东向发展战略,市委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着重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加紧研究对策,推进落实。第一,关于速度问题。必须超常规地发展,加快追赶步伐。省委要求,沿江城市群要发挥脊梁作用,首先要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池州经济总量小,更需要我们尽快缩短加快追赶的过程。沿江的其他城市,无论是总量还是速度都比我们快得多。因此,必须进一步促进经济提速,能搞多快就搞多快,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全市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尽可能快地赶上沿江城市的平均水平,使人均指标尽可能快地提升到沿江城市的前列。第二,关于产业问题。没有产业支撑,形成不了竞争优势。加快产业发展,有一个定位问题、布局问题。在东向发展中,必须加大沿江开发力度,推进沿江、沿线的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聚集。必须加强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建设和培育,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资源的深度系列开发。必须进一步培育壮大能源、建材、化工、冶金、轻纺以及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也就是说,我们既需要“顶天立地”,也需要“铺天盖地”,即要有“若干明月”,也要有“满天星星”。总之,要尽快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工业经济集群,以支撑池州参与沿江的开发。第三,关于对接互动问题。加强对接互动,关键是要增强承接能力。要推进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做好发挥特色优势,承接苏浙沪地区产业转移,参与分工协作和配套服务的文章。要勇于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充分利用皖江内部这个区域空间,加强与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包括与黄山等周边旅游区的联动合作,重点是加快大渡口经济区与安庆、池州东部沿江地带与铜陵、九华山与黄山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第四,关于市与县区同步发展问题。县区发展是池州做大总量的基础,加快池州发展,空间在县区。目前县区总量只与市本级相当,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各县区处在靠后的位次,这与池州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极不相称,与池州东向发展、奋力崛起的要求不相适应。各县区要抓住东向发展的机遇,做强县域经济,促进全市的跨越发展。九华山、开发区是市本级一体两翼中的两翼,做强市本级,潜力在两翼。要推动两翼的加快发展,壮大市本级自身的筋骨。促进市与县区共同发展,重在政策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要想办法、出主意。三、扎扎实实地抓好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的推进关于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德新同志已经作了全面部署,这里,我就几项重点工作作以强调。第一,要进一步做好“6?26”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们仍然要把“6?26”事件处置和稳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要加快专案的依法处置,确保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这是消除影响、促进稳定、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刻反思,吸取教训,改进工作。主要是,推进依法治市、文明育市的进程,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抓好市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调处和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工作预案,提高对突发性事件的发现、控制、化解和处置能力;关注弱势群体,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利益调整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创造健康文明、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这里我要着重强调对“6.26”事件反思问题。市委、市政府要反思,区县要反思,有关职能部门更要反思。为什么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这里有体制问题、问题、装备力量问题、素质问题、能力问题。要按照整改、完善、调整、加强的路子进行反思,把坏事变成好事,把包袱变成财富。要全方位地整改,决不能得过且过,搞下不为例。要严格考核,追究责任。第二,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任务留下了欠账,必须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如期完成年初确定的40亿元的招商目标。要围绕东向发展,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小分队,深入苏浙沪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招商。要加强园区招商,提高招商项目的集聚度。要注重改制企业的招商,促进存量资产与外来资本对接。要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投资环境,改进对外来投资的服务,真正营造出亲商、安商、富商、稳商、和商的氛围,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落户池州。第三,要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要加大投资强度、项目建设力度、园区建设进度、中小企业发展的速度,促进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大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力度,尽快使旅游业成为池州的支柱产业。九华山是池州旅游的龙头,要加快二次创业的步伐,增强自身实力和影响力,在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要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用地紧张、用电紧张、融资困难。在用地指标紧张的情况下,用地指标的分配要与项目挂钩。要研究荒坡地、微林地、非耕地的利用,使用这类土地一定要注意把握政策,处理好老百姓的利益。要继续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积极为企业解决融资难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搞好服务。要加强对电力供应的综合协调,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搞好迎峰度夏。当前,还要密切注视天气变化,根据雨情、水情及时分析汛情,切实做好防汛抗旱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第五,要加快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要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沿江高速公路、合铜黄高速公路和铜九铁路的施工进度。要加大投入,解决好出境公路、干线公路、旅游线路的提升改造以及县乡公路与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建设。要加快主城区市政工程建设,妥善解决好工程建设中的拆迁难问题,既要讲政策讲程序,敢于依法依规地推进,也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争取被拆迁单位和拆迁户的配合和支持。[HTK]第六,要抓紧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HT]“十一五”规划涉及到池州的长远发展,制定发展目标和奋斗目标,既要符合池州实际,又要兼顾到东向发展的要求,总的要求是,目标不能低于全省和沿江的平均水平。要在规划制定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永续利用。要加快县区规划进度,做到市县(区)规划相同步。第七,要认真开展好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涉及面广,教育对象相对集中在基层,要加强领导,分类指导。要注重运用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先进性教育是否取得实效的衡量标准。要通过先进性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发挥基层组织在促进池州加快发展、奋力崛起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人民群众的满意工程。四、振奋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年内只剩下5个多月的时间,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全市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振奋精神,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确保年度目标的全面完成。第一,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池州建市迟、总量小,属于经济后发地区。在这样的地区工作,我们要深感发展任务的艰巨,深知发展责任的重大。能不能尽快把经济总量搞上去,使人均水平尽快赶上全省和沿江第一方阵,这是全市人民的渴望,也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期望。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发扬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奋发有为、争先进位的气概,积极做好工作。要提倡奉献精神,打破常规干事业,以成败论英雄。广大干部群众是带着这股精神气干过来的,还要带着这股精神气继续干下去。第二,要进一步改进作风。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着眼于改进“两风”、增强“两情”,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要巩固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各部门各单位改进作风、提高效能。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锤炼严谨细致、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要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高效的工作,服务于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三,要建立责任机制。要建立敢于负责、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来想事、干事,在干成事上下真功夫,静下心来,扑下身子,深入一线抓工作。要建立压力传递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建立责任考核机制,每项任务提出来都要抓好分解,落实到人,责任到位,通过一项一项地落实,一件一件地推进,确保全年各项任务的完成。同志们,池州的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要抢抓东向发展的战略机遇,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几套班子密切配合,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就一定能把池州的事情办好,就一定能把池州的发展搞好,就一定能开创池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阅读:人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培训超市& (5000多套光盘)很多地方都在撤地改市,撤乡改镇,这些对经济发展,对地方得到好政策,得利益有什么好处?_百度知道
很多地方都在撤地改市,撤乡改镇,这些对经济发展,对地方得到好政策,得利益有什么好处?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市里会考虑其它地方不会上报,以前在市里批准的,现在自己县里就可以批准,等等,以前要经过市 里向国家要项目,现在自己就可以上报主要是权利扩大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城镇化是对地方政府的挑战——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佐军
作者:吴琪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不断加大,但政府收入却在减少,表现在工商业税收因中小企业不景气在减少,土地财政因房价下跌在减少。“中速增长阶段”的到来,将地方政府从巨大的GDP增长竞赛压力中部分解脱出来,使之更多地从事社会管理,这也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的环境。
城镇化是对地方政府的挑战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佐军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不断加大,但政府收入却在减少,表现在工商业税收因中小企业不景气在减少,土地财政因房价下跌在减少。&中速增长阶段&的到来,将地方政府从巨大的GDP增长竞赛压力中部分解脱出来,使之更多地从事社会管理,这也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的环境。
经济增速正在下台阶
三联生活周刊:你提到从中国经济的短期走势来看,2013年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李佐军:我认为2013年的经济走势会出现前高后低、震荡前行的趋势。这里边既有市场自身周期的调整,也有政府的主动调整。只有经济发展降速才能真正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前高&的原因有这么几个:第一,2012年底的经济反弹余威还在,&路径依赖&使这种增长持续一段时间。第二,新领导班子上台,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信心。第三,中央提出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在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之后,地方政府、资本市场、房地产企业都受到鼓励,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第四,国际经济形势好转,特别是美国经济继续复苏,欧盟经济企稳,日本经济短期好转等,拉动中国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三联生活周刊:为何会呈现&后低&?
李佐军:关于经济呈现&后低&的原因,我认为:一方面,去年5月份我国采取了稳增长措施,这是一定程度的刺激政策,这种刺激政策带来的效果一般持续时间只有一年左右。例如,2009年初的4万亿投资,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反弹,持续时间也就是一年左右。实际上从2010年的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就已经出现下行趋势,GDP增长从2010年一季度的12.1%一直跌到2012年三季度的7.4%。可见刺激政策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短期措施,一旦刺激政策停止后,经济就可能进入下行通道。这次稳增长措施带来了2012年四季度的明显反弹,但实际上2013年一季度就没有延续反弹态势,没有达到上次持续的时间。
另一方面,从目前中央的表态也可以看出,政府容忍GDP增速下行的勇气在增强,进一步推动改革的决心很大。最近中央政府在给金融体系挤泡沫,这些都会牺牲眼前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对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是很必要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提到中国经济的增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年增速是6%~8%;年是4%~6%;2030年之后是2%~4%。也就是说,眼下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的一个转型期。你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李佐军:一是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速增长阶段&。这两年正在下台阶,过去30多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二是我国开始进入经济调整时期。要进行持续若干年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消化经济中存在的泡沫和矛盾。这种调整要在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下进行。
三是我国进入到&中等收入陷阱&敏感期。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收入超过4000美元后即进入这一时期,我国目前正好迈入此敏感时段。事实上,我国已出现了一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曾出现过的问题,比如收入差距增大、社会矛盾激化、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
四是我国正进入&高成本时代&。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知识产权成本等都越来越高,使得我国原有低成本竞争优势不再明显。
五是我国工业化开始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和&重化工业阶段下半场&。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重化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交融发展。重化工业阶段上半场是重化工业量的扩张阶段,下半场是质的提高阶段,经济增速相应下降。重化工业阶段结束后,就进入到&后工业化社会&,因此我国2020年后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滑。
六是我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到加速阶段的下半场。根据国际经验,城市化率30%~70%时是城市化的加速阶段,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是52.6%,正处于加速阶段上半场向下半场的过渡阶段。与工业化一样,城镇化加速阶段上半场也是城镇化量的扩张阶段,到了下半场,尽管速度还是比较快,但已过渡到质的提升阶段。进入到这一阶段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规模就会相对减少,导致经济增速下降。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我们自身发展阶段的原因,是不是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李佐军:外部因素确实起了作用,比如我国外需下降了。国际经济危机过去后,我国的部分外需会有所回升,但也有部分外需永久地消失了。因为美国等国家也在反思国际金融危机,反思其过去的以&高消费、超前消费、负债消费&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是他们今后不再搞这么多的高消费、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了。这意味着即便是国际经济危机结束,有一部分中国的出口需求永久地消失了。
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了。这是各种资源环境和生产要素能够支持的最优增长率。过去由于资源环境约束不是太大,加上制度变革释放的生产率较多,所以可以保持那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但现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制度变革释放生产率的空间也相对缩小了,因此潜在经济增长率也下降了。
&挤泡沫&与&软着陆&
三联生活周刊:前几年当学者开始呼吁中国在全球的竞争优势会大幅下降时,提到的是&人口红利&的减少。&人口红利&的变化,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重要因素吗?
李佐军:人口红利只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关于我国客观存在的经济增长动力,涉及的面比较广。包括需求动力,即大家常说的&三驾马车&;二是结构优化动力,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升级等;三是要素投入的增加;四是要素升级,即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加、信息化等;五是制度变革,通过制度变革可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增长;六是扭曲尤其是压低生产要素价格;七是压低福利保障支出、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八是采取经济刺激政策;九是通过政府的企业化,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
现在来看,其中六个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只剩下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个动力是我国今后的主要动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度变革,因为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都依赖于制度变革。
三联生活周刊: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用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手段、保持自己低价竞争的优势都在消失,压缩掉的福利支出以后也要弥补。剩下的只有在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个方面做文章,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发展。那以后我们做宏观经济分析,是不是应该更注重这三个因素的变化?
李佐军:我认为我们分析宏观经济的视角应更多元一些,过去我们太依赖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架构,实际上存在很大的缺陷。
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架构过分强调出口、投资、消费这三大需求的作用,相对忽视供给的作用,而实际上经济发展是供给与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供给因素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加、结构升级甚至制度创新等。
我们过去过分强调短期的分析,相对忽视中长期的分析。我们还过分强调经济因素的分析,相对忽视非经济因素的分析;过分强调政府的作用,相对忽视市场的作用。在过去几年反危机过程中,政府明显运用了凯恩斯理论:危机来了,经济增长下滑了,失业率增加了,就开始强调政府的作用,通过政府进行大规模投资,大规模建设,大规模印钞票。这就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方面,经济快速复苏和反弹,立竿见影;另一方面,经济已经开始出现或即将出现大规模资产价格泡沫、大规模通货膨胀、大规模银行坏账、大规模债务负担、大规模产能过剩和大规模市场化倒退。
另外,我们过分强调宏观总量的分析,相对忽视微观个体行为的分析,而实际上经济发展往往是宏微观相融合的,宏观总量是建立在微观行为基础之上的。
三联生活周刊: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我们很怕提经济下行的说法,经济下行实际上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挑战?它是我们能够从容应对的吗?
李佐军:经济下行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它包括:通胀长期化、经济泡沫累积、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增加、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恶化带来挑战等等。问题与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它在哪里。认清了问题和挑战之后,我们完全可能应对好挑战。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很多人关心,我们经济中积累的泡沫会不会突然破掉?
李佐军:如果政府运用高超的宏观调控技术,将泡沫一点点地挤掉,又不至于引起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同时又适时地培育起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就算是&软着陆&了,泡沫就不会破。2013年6月底发生的所谓&钱荒&,中央政府在处理过程中就表现出了挤泡沫的决心。中央政府希望通过改革使得房地产成为一般性行业,并给其他实体经济更多公平竞争的环境,这其中涉及垄断特权改革等一整套体制改革问题。
至于怎么会发生&钱荒&,钱去哪里了?除了表面因素外,说到底是钱被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吸走了。如果政府以GDP为导向的考核制度不改变,很多经济问题就难以解决。
三联生活周刊:有些人看到经济增速和通胀下降,认为是&软着陆&的必然表现。
李佐军:问题可能没有这么简单,经济增速和通胀下降并不意味着完整的&软着陆&。&软着陆&必须是安全着陆,安全着陆就是随着经济增速下滑,经济结构得到了顺利调整,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如果不是这样,就会造成企业亏损破产增加、债务负担加重、金融风险增加,这就是&硬着陆&。而新增长点的形成,要靠制度变革、要素升级和结构优化这&三大发动机&(而不是短期的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这需要一个过程。
三联生活周刊:过去政府提到保持经济增速,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只有GDP增速在8%以上,才能解决好就业问题。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了,就业的挑战是不是加大了?
李佐军: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意味着需求要减少,订单要减少,市场要萎缩;很多企业可能要亏损,要破产;就业岗位要减少,工作更难找。现在我们的经济再追求高速增长难了,今后的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西方国家那么发达,也很难解决就业问题,失业率还很高,所以今后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就业压力确实会加大。
三联生活周刊:但这种压力以后主要靠市场来调节了,而不是靠政府简单的调控就能够解决。
李佐军:转变发展方式之后,由原来主要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到今后更多地靠社会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但社会投资是用自己的钱投资,投资者会很谨慎,要判断投资的收益大不大、风险高不高。如果投资者感觉到风险较高、回报不够多,就不愿意投,宁愿选择观望和投机。
原来我们主要依靠一般要素(如资源、劳动力等),今后要主要依靠高级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本等)来拉动经济增长。一般要素我国具有一些优势,但高级要素则相对稀缺。要转到依靠高级要素来拉动经济增长,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与发达国家形成了正面的竞争。要利用高级要素,我国的激励机制特别是产权保护,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地方政府的改革挑战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说改革说了这么多年,每个阶段改革的主要问题不一样。现在增速下行,所谓改革要趟深水区的阶段,改革的对象有什么变化吗?
李佐军:新阶段的改革对象已主要不是计划经济体制,而是&过渡型扭曲体制&。它表现出一些特征,比如&特权或权贵市场经济体制&(权力搅入买卖)、&垄断市场经济体制&(垄断行业强大)、&优惠市场经济体制&(优惠政策广泛影响市场的公正性)、&城乡分割市场经济体制&(城乡户籍、土地、福利制度不统一)、&泛市场经济体制&(教育、医疗、宗教等公共品过度市场化)、&价格福利市场经济体制&(电力、水、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资源价格被人为压低,成为一种变相的福利)等。
三联生活周刊:要改革的问题这样广泛,你认为改革最应该从哪些方面切入?
李佐军:金融机构方面,要减不良资产,去杠杆,找到新投资领域;地方政府层面,着力减轻债务负担,去土地财政依赖,找到新经济增长点;企业层面,要减轻负担,去产能过剩,找到新盈利点。
三联生活周刊:说到地方政府这个层面,大家对&土地财政&的批判也好些年了,但是这点始终难以改变。说到底,是因为不能很好地解决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问题吗?
李佐军:地方政府确实面临很多问题,负债重、收支缺口压力大,从去年&两会&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都在强调地方债的风险,说明中央对这个问题是高度重视,国际机构也因为中国的地方债风险而降低我们的评级。如果地方债风险持续放大,下一步就有引发财政系统性或局部性风险的可能。
&土地财政&是个老问题,地方政府那么少的钱干不了那么多的事情,在以GDP为考核指标的时候,卖地是最现实的方式。可是我们的土地所有制并不完善,农村的土地并不是真正的集体所有,存在很大的法律漏洞,政府可以拿过来高价倒卖。
三联生活周刊:卖地的政策在今天有些难以为继了。
李佐军:确实难以为继,今天一方面高房价造成很多社会问题,一方面地方政府存在巨大的债务风险。财富过于向政府集中,带来了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要想深层次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有土地制度本身的改革,让农村集体真正拥有土地,与城市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地方政府不能以地生财。另外,财税制度需要改革,让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相统一。目前有些财政支付转移效率比较低下,造成了浪费;再者,中央政府的考核制度要变,目前我们很多政府成为企业化的政府,政府主要应该靠企业和老百姓的税收作为财政收入来源,而不是政府直接去赚钱。今后如果我们的考核制度能成为360度的考核,下级政府能够考核上级、老百姓能够考核政府,这样政府的目标就会更往民生、就业等方面去努力。
三联生活周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这种转变中,也存在着博弈。
李佐军:目前很多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不断加大,行政事业费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保障性住房建设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维稳支出等都在增加。但政府收入却在减少,工商业税收因中小企业不景气在减少,土地财政因房价下跌在减少。&中速增长阶段&到来将地方政府从巨大的GDP增长竞赛压力中部分解脱出来,使之更多地从事社会管理,这也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的环境。
国家有国家的考虑,地方有地方的担心。有些地方本来就是煤炭、钢铁大省,你要调结构,经济增长大头就没了。所以地方政府从自身GDP、财政收入和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出发,调结构的阻力就比较大。所以,不管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要从大局出发、长远出发。
三联生活周刊:那现在即将大规模展开的城镇化建设,会是地方政府的一次新机会吗?它们会借此逐步摆脱债务风险,找到新的增长点吗?
李佐军:近期城镇化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即扩大内需,培育新增长点。各地、房地产商和资本市场投资者闻风而动,都纷纷拉起城镇化大旗。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新型城镇化本是好事,若不注意引导,将可能在大投资、大拆大建、&造城运动&、房地产开发中误入歧途,带来难以估计的后果。
我们之前的城镇化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土地城镇化代替了人口城镇化,城镇等级化代替了城镇公平化。与多数国家城市不分等级、公平竞争、自治不同的是,中国城镇是分等级的,有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副地级市、县级市、建制镇、乡镇等多个等级。级别高的城镇可以通过非市场交易的方式,从级别低的城镇抽取资金、资源、人才等。这样导致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规模与城镇行政等级成正比,而不是与公平竞争力成正比。生产要素不是按经济区域分布,而是按行政区域和权力配置分布,扭曲了资源配置,降低了国家区域整体竞争力。在不打破城市等级制度的情况下,让小城镇升市,可能变成创造官位的手段。
三联生活周刊:也就是说,新型城镇化是需要地方政府进行补贴的一块?
李佐军: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给地方政府带来的反而是挑战。新型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能独立前行,需要处理好与市场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因为政府需要解决农民变市民的问题,现有城市居民的蛋糕要分配给农民了,房价也不能这么高了。地方政府的核心是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城镇化应该是工业化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没有产业怎么能解决进城人口的就业?现在户籍制度成为农民们享受福利待遇的拦路虎,所以我们从根本上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福利保障制度。
三联生活周刊:你提到城市化的根本是要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可是现在产业发展遇到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这样是不是增加了产业发展的难度?
李佐军:低碳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在这方面不能过分相信阴谋论者的鼓噪,若我们死抱着阴谋论不放,当世界上多数国家已步入或适用了新的低碳发展规则和秩序时,最终吃亏的一定是我们。低碳发展实质是通过低碳发展解决地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是一种普世价值。但我国推进低碳发展面临几个特殊挑战。
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已基本完成,已进入低碳阶段了。在这个时候强调二氧化碳减排,对我们来说是砍在脖子上,对发达国家来说是砍在尾巴上。而且,我国的资源禀赋是一个高碳结构。我国多煤、缺油、少气,新能源比重也偏低,目前只有9.8%左右。煤炭开采和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多煤资源结构不利于推进低碳发展。
另外,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我国处于加工制造的低端环节,不利于低碳发展。在国际分工中,搞加工、组装碳排放相对较多。实际上这意味着发达国家把很多碳排放的环节移到了中国,导致&碳排放国际转移&问题等。
三联生活周刊:但总体上你对中国经济未来表示乐观,认为我国在未来20年内保持4%~8%左右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中国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李佐军:在工业化发展阶段,我们还是一个青壮年。我国的结构生产力还将大释放。所谓结构生产力就是指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所释放的生产力,因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处于中期阶段,而西方国家已基本完成,这就是我国的优势所在。
我们制度变革的生产力也将大释放,过去我们重点推进经济制度方面的改革,将来还要推进政治、文化、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五位一体的改革。另外,我国的要素升级生产力还将大释放,即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信息化等还有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增速正在下台阶
&三联生活周刊:你提到从中国经济的短期走势来看,2013年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李佐军:我认为2013年的经济走势会出现前高后低、震荡前行的趋势。这里边既有市场自身周期的调整,也有政府的主动调整。只有经济发展降速才能真正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前高&的原因有这么几个:第一,2012年底的经济反弹余威还在,&路径依赖&使这种增长持续一段时间。第二,新领导班子上台,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信心。第三,中央提出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在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之后,地方政府、资本市场、房地产企业都受到鼓励,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第四,国际经济形势好转,特别是美国经济继续复苏,欧盟经济企稳,日本经济短期好转等,拉动中国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三联生活周刊:为何会呈现&后低&?
李佐军:关于经济呈现&后低&的原因,我认为:一方面,去年5月份我国采取了稳增长措施,这是一定程度的刺激政策,这种刺激政策带来的效果一般持续时间只有一年左右。例如,2009年初的4万亿投资,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反弹,持续时间也就是一年左右。实际上从2010年的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就已经出现下行趋势,GDP增长从2010年一季度的12.1%一直跌到2012年三季度的7.4%。可见刺激政策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短期措施,一旦刺激政策停止后,经济就可能进入下行通道。这次稳增长措施带来了2012年四季度的明显反弹,但实际上2013年一季度就没有延续反弹态势,没有达到上次持续的时间。
另一方面,从目前中央的表态也可以看出,政府容忍GDP增速下行的勇气在增强,进一步推动改革的决心很大。最近中央政府在给金融体系挤泡沫,这些都会牺牲眼前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对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是很必要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提到中国经济的增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年增速是6%~8%;年是4%~6%;2030年之后是2%~4%。也就是说,眼下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的一个转型期。你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李佐军:一是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速增长阶段&。这两年正在下台阶,过去30多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二是我国开始进入经济调整时期。要进行持续若干年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消化经济中存在的泡沫和矛盾。这种调整要在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下进行。
三是我国进入到&中等收入陷阱&敏感期。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收入超过4000美元后即进入这一时期,我国目前正好迈入此敏感时段。事实上,我国已出现了一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曾出现过的问题,比如收入差距增大、社会矛盾激化、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等。
四是我国正进入&高成本时代&。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知识产权成本等都越来越高,使得我国原有低成本竞争优势不再明显。
五是我国工业化开始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和&重化工业阶段下半场&。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重化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交融发展。重化工业阶段上半场是重化工业量的扩张阶段,下半场是质的提高阶段,经济增速相应下降。重化工业阶段结束后,就进入到&后工业化社会&,因此我国2020年后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滑。
六是我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到加速阶段的下半场。根据国际经验,城市化率30%~70%时是城市化的加速阶段,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是52.6%,正处于加速阶段上半场向下半场的过渡阶段。与工业化一样,城镇化加速阶段上半场也是城镇化量的扩张阶段,到了下半场,尽管速度还是比较快,但已过渡到质的提升阶段。进入到这一阶段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规模就会相对减少,导致经济增速下降。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本期杂志: |
版权声明:凡注明“三联生活周刊”、“爱乐”或“原创”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三联生活周刊或爱乐杂志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刊、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或“来源:爱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撤乡建镇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