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中3Mg3Co3Ni参考文献是什么意思思、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378套总数:5042314套专访:2693部会员:522491位
当前位置:
& 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增分策略训练:专题05 离子反应
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增分策略训练:专题05 离子反应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81次
资料类型:专题资料
文档大小:591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考纲要求] 
考点一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三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依据离子反应原理,分清类型,总结方法技巧。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题组一 滴加顺序不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AlCl3溶液和NaOH溶液
①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
Al3++3OH-Al(OH)3↓,
Al(OH)3+OH-AlO+2H2O;
②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直至过量
Al3++4OH-AlO+2H2O,
3AlO+Al3++6H2O4Al(OH)3↓。
(2)NaAlO2溶液和盐酸溶液
①向NaAlO2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溶液直至过量
AlO+H++H2OAl(OH)3↓,
Al(OH)3+3H+Al3++3H2O;
②向盐酸溶液中逐滴滴入NaAlO2溶液直至过量
AlO+4H+Al3++2H2O,
Al3++3AlO+6H2O4Al(OH)3↓。
(3)Na2CO3溶液和稀盐酸
①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过量
CO+H+HCO,HCO+H+H2O+CO2↑;
②向稀盐酸中滴入Na2CO3溶液
CO+2H+===H2O+CO2↑。
(4)AgNO3溶液和氨水
①向AgNO3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直至过量
Ag++NH3·H2ONH+AgOH↓,
AgOH+2NH3·H2O[Ag(NH3)2]++2H2O+OH-;
②向氨水中滴加AgNO3溶液直至过量
Ag++2NH3·H2O[Ag(NH3)2]++2H2O,
[Ag(NH3)2]++Ag++2H2O2AgOH↓+2NH。
提醒 (1)上述反应滴加顺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产生的现象也不同,常见于不用试剂离子的鉴别。
(2)在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反应中,也可以用KHSO4或NaHSO4溶液代替稀盐酸。
题组二 定量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HCO3溶液分别与①少量澄清石灰水,②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①2HCO+Ca2++2OH-CaCO3↓+CO+2H2O
②HCO+OH-+Ca2+CaCO3↓+H2O
(2)NH4HCO3溶液分别与①少量NaOH溶液,②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①HCO+OH-===CO+H2O
②NH+HCO+2OH-===CO+H2O+NH3·H2O
(3)NaHSO4溶液分别与①少量Ba(OH)2溶液,②过量B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①2H++SO+Ba2++2OH-===BaSO4↓+2H2O
②H++SO+Ba2++OH-===BaSO4↓+H2O
(4)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溶液:①使SO完全沉淀,②使Al3+全部沉淀。
答案 ①Al3++2SO+2Ba2++4OH-===AlO+2H2O+2BaSO4↓
②2Al3++3Ba2++3SO+6OH-===2Al(OH)3↓+3BaSO4↓
(5)向一定量的FeBr2溶液中分别通入①少量Cl2,②过量Cl2,③等量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①2Fe2++Cl2===2Fe3++2Cl-
②2Fe2++4Br-+3Cl2===2Fe3++2Br2+6Cl-
③2Fe2++2Br-+2Cl2===2Fe3++Br2+4Cl-
1.“少定多变”法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所谓的“少定”,即将量少的反应物的计量数确定为1,而“多变”即过量的反应物的计量数根据反应的需要确定,不受化学式中比例制约,是可变的。量少物质产生的离子数之比符合化学式。
2.判断离子反应顺序的方法
(1)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同一氧化剂(或还原剂)可能与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解此类题应抓住三点:①确定氧化剂或还原剂强弱顺序。如还原性I->Fe2+>Br->Cl-,氧化性Ag+>Fe3+>Cu2+>H+>Fe2+>Zn2+等。②根据强弱规律,判断反应顺序。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还原性强的还原剂优先发生反应;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反应,氧化性强的氧化剂优先发生反应。③分步计算。先判断过量,后计算。
(2)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判断反应产物与其他成分是否能大量共存。例如,某溶液中含有Al3+、NH、H+,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先发生反应:NH+OH-NH3·H2O,则生成的NH3·H2O与H+、Al3+都不能共存,会发生反应:NH3·H2O+H+NH+H2O,Al3++3NH3·H2OAl(OH)3↓+3NH。因此,OH-应先与H+反应,再与Al3+反应,最后与NH反应。判断离子反应先后顺序的总规则是先发生反应的反应产物与其他物质能大量共存。
题组三 高考试题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分类汇编
3.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类型一 常见“陷阱”设置型
(1)Cu溶于稀硝酸:Cu+2H++NOCu2++NO2↑+H2O(×)
(2014·江苏,7A)
(2)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
(2014·江苏,7C)
(3)Cl2通入NaOH溶液:Cl2+OH-Cl-+ClO-+H2O(×)
(2014·四川理综,3A)
(4)NaHCO3溶液中加入稀HCl:CO+2H+H2O+CO2↑(×)
(2014·四川理综,3B)
(5)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AlO+4NH+2H2O(×)
(2014·四川理综,3C)
(6)Fe2(SO4)3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SO+Ba2++3OH-Fe(OH)3↓+BaSO4↓(×)
(2014·安徽理综,8C)
(7)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2Fe3++3H2↑(×)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0A)
(8)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CO+2H+CO2↑+H2O(×)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0C)
(9)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2Na++2OH-+O2↑(×)
(2013·江苏,8C)
类型二 定量书写判断型
(1)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CO2+2H2O+AlOAl(OH)3↓+HCO(√)
(2014·江苏,7D)
(2)(NH4)2 Fe(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制Fe(OH)2:Fe2++2OH-Fe(OH)2↓(×)
(2014·江苏,7B)
(3)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HCO+OH-+Ca2+CaCO3↓+H2O(√)
(2013·江苏,8D)
(4)0.01 mol·L-1 NH4Al(SO4)2溶液与0.02 mol·L-1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H+Al3++2SO+2Ba2++4OH-2BaSO4↓+Al(OH)3↓+NH3·H2O(√)
(2012·四川理综,9C)
(5)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Fe+3NO+6H+Fe3++3NO2↑+3H2O(×)
(2012·四川理综,9D)
(6)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CO2+3H2O2Al(OH)3↓+CO(×)
(2011·江苏,6D)
(7)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OH-CO+H2O(×)
(2011·新课标全国卷,12B)
1.常规“陷阱”设置
(1)原理错误;(2)拆写错误;(3)配平错误;(4)符号运用错误。
2.定量型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的审题要求
(1)依据选项,看准“少量”、“过量”或“等量”。
(2)根据反应类型,判断优先反应的离子,后续反应的离子以及反应后的离子与原离子是否还能继续反应,如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由于HCO+OH-CO+H2O,而Ca2+和CO不能大量共存,Ca2++COCaCO3↓,即HCO+Ca2++OH-CaCO3↓+H2O。
考点二 警惕“陷阱”设置,突破离子共存
在离子共存问题上,常常设置一些“陷阱”,做题时应引起注意
1.警惕“颜色陷阱”
若限定溶液无色,则Cu2+、Fe3+、Fe2+、CrO、MnO等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
2.警惕溶液酸、碱性的几种表示方法
(1)表示酸性溶液的是①pHc(OH-)或c(OH-)=10-(8~14) mol·L-1(25 ℃);②能使pH试纸显红色的溶液;③能使甲基橙显红色或橙色的溶液;④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的溶液。
(2)表示碱性溶液的是①pH>7或c(H+)<c(OH-)或c(H+)=10-(8~14) mol·L-1(25 ℃);②能使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显蓝色的溶液;④能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
(3)既表示可能为酸性溶液又表示可能为碱性溶液的是①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注:不能是相当于HNO3形成的酸性溶液);②由水电离出的c(H+)=1×10-n mol·L-1或由水电离出的c(OH-)=1×10-n mol·L-1的溶液(常温下n≠7)(说明:n7加酸或加碱抑制水的电离);③与NH4HCO3或(NH4)2CO3等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
3.警惕几种隐含情况
(1)含有大量Fe3+的溶液,隐含是酸性溶液,并具有强氧化性。
(2)含有大量NO的溶液,隐含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3)含有大量AlO的溶液,隐含是碱性溶液。
(4)含有大量S2-、SO的溶液,隐含不是酸性溶液。
4.警惕相互促进水解的几种情况
(1)NH与CH3COO-、CO,Mg2+与HCO等组合中,虽然存在相互促进水解情况,但水解程度较小,在溶液中仍然能大量共存。
(2)Al3+与CO、HCO、AlO、HS-、S2-,Fe3+与CO、HCO、AlO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沉淀或气体,不能大量共存。
题组一 题干中有限制条件的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
1.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NO、K+、SO
B.CO、NO、HCO、Na+
C.Na+、ClO-、AlO、NO
D.Cu2+、K+、Na+、SO
解析 pH=13的无色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因此A、B选项中NH、HCO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选项中Cu2+有颜色且也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所以只有C正确。
2.将足量CO2分别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Al3+、SO、H+
B.Na+、CH3COO-、C6H5O-、HCO
C.Na+、ClO-、SO、Cl-
D.K+、AlO、Cl-、NO
解析 B项,C6H5O-和CO2反应生成C6H5OH;C项,CO2和ClO-反应生成HClO;D项,AlO和CO2反应生成Al(OH)3沉淀。
题组二 选项中有限制条件的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
3.(2014·山东理综,12)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Cl-、S2-
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I-
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
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
解析 A项,Al3+和S2-可以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该选项错误;B项,酸性溶液中,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I-氧化,该选项错误;C项,弱碱性溶液中,Na+、K+、Cl-、HCO能大量共存;D项,Fe3+在pH为3.7的溶液中就可沉淀完全,则在中性溶液中生成Fe(OH)3沉淀,该选项错误。
4.(2014·江苏,3)25 ℃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Na+、K+、MnO、CO
B.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Mg2+、Cu2+、SO、NO
C.0.1 mol·L-1 NH4HCO3溶液中:K+、Na+、NO、Cl-
D.0.1 mol·L-1 FeCl3溶液中:Fe2+、NH、SCN-、SO
解析 A项,pH=1的溶液显强酸性,CO与H+因生成CO2、H2O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c(H+)=1×10-13 mol·L-1的溶液pH=13,溶液显强碱性,Mg2+、Cu2+分别与OH-反应生成Mg(OH)2、Cu(OH)2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0.1 mol·L-1 NH4HCO3溶液中,题给四种离子与NH、HCO均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项,Fe3+、Fe2+均能与SCN-反应,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Fe(SCN)3、Fe(SCN)2而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共存问题审题“五大”注意
1.应注意判断离子共存的情况:“能、不能”,“一定、可能、一定不能”。
2.应注意题干中提示的溶液酸碱性:酸性溶液应考虑H+的存在,碱性溶液应考虑OH-的存在。
3.应注意题干中提示的溶液颜色:溶液无色时,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
4.应注意题干中提示的水的电离程度:当由水电离出的c(H+)或c(OH-)小于1×10-7 mol·L-1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当由水电离出的c(H+)或c(OH-)大于1×10-7 mol·L-1时,水的电离受到促进,溶液可能为弱酸盐溶液或弱碱盐溶液。
5.注意正确理解“透明溶液”,如:NaCl溶液、KOH溶液为无色透明溶液,CuSO4溶液、FeCl3溶液是有色透明溶液,不能认为“有色”就不透明。
考点三 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推断
该类试题通常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出现,题目中给出每步实验的操作及现象,要求根据现象推断所含离子。推断时要仔细分析每一步所发生的反应,并注意思维的严密性,解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有颜色的离子与溶液的颜色是否一致。
2.根据某现象推出含有的某种离子,该离子是否为前面的操作引入的。
3.注意离子共存问题
(1)离子是否能存在于溶液中,要特别注意溶液的性质(如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与离子的性质。
(2)推断结果中的离子是否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3)离子是否会隐蔽转化,如Al3+遇到过量的强碱转化为AlO,AlO遇到过量的强酸转化为Al3+。
题组一 定性推断离子
1.(2013·浙江理综,13)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制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
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C.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
D.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
解析 加入NaOH溶液后观察到黄色火焰,不能确定试液中含有Na+,A项不正确;由于葡萄糖酸根中不含醛基,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现象2不能说明任何问题,B不正确;Mg2+与NH3·H2O反应会产生沉淀,显然C项正确;用H2O2氧化之前未检验是否含有Fe3+,D项不正确。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突破离子推断问题
1.肯定性原则:结合实验现象推出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或离子。
2.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存在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
3.进出性原则:注意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4.电中性原则:溶液中既要有阳离子,也要有阴离子。
题组二 定量推断离子
2.(2013·上海,17)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CO、NH、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 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 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 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 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  )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4 mol·L-1
C.SO、NH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CO、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解析 根据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 mol气体,说明有NH,为0.02 mol,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有Fe3+,而且为0.02 mol,则没有CO,根据不溶于盐酸的 4.66 g 沉淀,说明有SO,且为0.02 mol,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一定有Cl-,至少有0.04 mol,B正确。
电荷守恒法确定离子
定量推断最后一种离子存在的方法:如果多种离子共存,且只有一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未知,可以用电荷守恒来确定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即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专题突破练
1.(2014·大纲全国卷,11)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2OH-+2H++SOBaSO4↓+2H2O
B.酸性介质中KMnO4氧化H2O2:2MnO+5H2O2+6H+2Mn2++5O2↑+8H2O
C.等物质的量的MgCl2、Ba(OH)2和HCl溶液混合:Mg2++2OH-Mg(OH)2↓
D.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阳极反应:PbSO4+2H2O-2e-PbO2+4H++SO
解析 A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正确;B项,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且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正确;C项,H+和OH-也会发生反应生成H2O,错误;D项,铅蓄电池充电时PbSO4在阳极失电子,生成PbO2,正确。
2.(2014·北京理综,9)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测0.1 mol·L-1氨水的pH为11:NH3·H2O??NH+OH-
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2O2NaOH+H2↑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Cu2++2Cl-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3H2↑
解析 A项,若NH3·H2O完全电离,则0.1 mol·L-1氨水的pH应为13,测得其pH为11,则NH3·H2O部分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OH-,正确;B项,钠是活泼金属,投入水中会与水反应生成H2,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正确;C项,用作导电实验的CuCl2溶液,CuCl2发生了电离,其方程式为CuCl2Cu2++2Cl-,灯泡发光,CuCl2发生了电解反应,其方程式为Cu2++2Cl-Cu+Cl2↑;D项,Al可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H2,正确。
3.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
B.向0.1 L 5 mol·L-1亚硫酸氢铵溶液中逐滴加入0.1 L 7 mol·L-1 NaOH溶液:2NH+5HSO+7OH-2NH3·H2O+5SO+5H2O
C.FeI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I-+2Cl22Fe3++I2+4Cl-
D.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I2+2OH-
解析 A项,Fe3+把I-氧化成I2;C项,应为2Fe2++4I-+3Cl22Fe3++2I2+6Cl-;D项,应为2I-+H2O2+2H+I2+2H2O。
4.(2014·大连一模)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Al3+、Cl-、AlO、SiO
B.H+、Na+、S2-、ClO-
C.K+、Mg2+、SO、MnO
D.Fe3+、Ca2+、SCN-、NO
解析 A项,Al3+与AlO或SiO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项,H+与S2-或ClO-反应生成H2S或HClO不能大量共存;D项,Fe3+与SCN-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5.下列有关离子组的评价及相关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离子组 评价及离子方程式
A H+、Fe2+、NO、Cl- 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发生反应:Fe2++2H+Fe3++H2↑
B Na+、K+、HCO、OH- 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发生反应:HCO+OH-H2O+CO2↑
C Ca2+、NH、CO、Cl- 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D Na+、NH、SO、Cl- 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解析 A项,评价错误,因为NO(H+)氧化Fe2+;B项,评价错误,因为发生反应HCO+OH-CO+H2O;C项,不能大量共存,因为发生反应Ca2++COCaCO3↓。
6.(2014·石家庄高三第一次调研)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室温下,pH=1的溶液中:Na+、Fe3+、NO、SO
B.含有0.1 mol·L-1 Fe3+的溶液中:K+、Mg2+、I-、NO
C.加入铝粉有气泡产生的溶液中:Na+、NH、Fe2+、NO
D.在AlCl3溶液中:K+、Na+、SiO、SO
解析 B项,Fe3+氧化I-不能大量共存;C项,在OH-存在下,NH、Fe2+不能大量共存,在H+存在下,NO(H+)氧化Fe2+;D项,Al3+与SiO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7.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NO
B.b点对应的溶液中:Al3+、Fe3+、MnO、Cl-
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Cl-
D.d点对应的溶液中:F-、NO、Fe3+、Ag+
解析 A项,在a点存在HCO,OH-与之反应;B项,Al3+、Fe3+与HCO发生双水解反应;C项,c点正好生成NaCl溶液;D项,Ag+与Cl-、F-与H+均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Ba2+、SO、I-、S2-。分别取样:①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解析 因为样品溶液显弱酸性,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H,NH水解显酸性:NH+H2O??NH3·H2O+H+;样品中加入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说明原溶液中不含I-和S2-,则溶液中的阴离子含有SO,无Ba2+,不能确定的是Na+。
9.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I-、NH、Cu2+、SO,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呈无色,则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肯定不含I- ②肯定不含Cu2+ ③肯定含有SO
④可能含有I-
解析 由于还原性SO>I-,滴加少量溴水,只氧化SO,所以无法确定I-是否存在。
10.固体A的试剂瓶签已部分被腐蚀(如图所示)。已知固体A只可能是Na2CO3、Na2SO3和Na2SO4中的一种。若取少量固体A配成稀溶液进行实验鉴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用盐酸一种试剂就可以确定该固体A的成分
B.依次加入Ba(NO3)2溶液、盐酸,若有白色沉淀,则固体A为Na2SO4
C.滴入酸性KMnO4溶液,若KMnO4溶液褪色,则固体A为Na2SO3
D.用pH试纸检验(常温),若pH>7,则固体A可能是Na2CO3
解析 A项,若放出无色无味气体则是Na2CO3,若放出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则是Na2SO3,若无现象,则是Na2SO4;B项,在酸性条件下,NO可氧化SO,所以固体A也可能是Na2SO3;C项,KMnO4(H+)能氧化SO;D项,SO、CO水解均呈碱性,所以A可能是Na2CO3或Na2SO3。
11.有一无色透明溶液,欲确定是否含有下列离子:K+、Mg2+、Al3+、Fe2+、Ba2+、NO、SO、Cl-、I-、HCO,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几滴甲基橙溶液 溶液变红色
②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铜片和浓硫酸,加热 有无色气体产生,遇空气可以变成红棕色
③取少量该溶液,加入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取③中的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 有稳定的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稀硝酸
⑤取少量该溶液,加入NaOH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当NaOH过量时,沉淀部分溶解
由此判断: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确定其他离子,应该补充的实验及对应欲检验离子的名称(若为溶液反应,说明使用试剂的名称,不必写详细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⑤中所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O、SO、Mg2+、Al3+ Fe2+、HCO、I-、Ba2+
(2)K+的检验可以用焰色反应;Cl-的检验:向溶液中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硝酸银溶液,再加稀硝酸,若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
(3)H++OH-H2O、Mg2++2OH-Mg(OH)2↓、Al3++3OH-Al(OH)3↓、Al(OH)3+OH-AlO+2H2O
解析 原溶液无色,则其中不含有Fe2+;实验①说明溶液呈酸性,所以HCO不能大量存在;实验②说明溶液中含有NO,因为I-能被HNO3氧化,所以I-不能大量存在;实验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则肯定不含Ba2+;实验④无法说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因为实验③引入了Cl-;实验⑤说明溶液中含有Mg2+和Al3+。
12.某地环保部门取一定量某工厂所排废水试样分成甲、乙、丙、丁四份,进行如图所示探究。
已知废水试样中可能含有下表中的离子:
阳离子 Na+、Mg2+、X
阴离子 Cl-、SO、Y、N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离子X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离子Y是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能证明该阴离子是否存在的简单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废水试样中滴加淀粉-KI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H SO
(2)Cl- 取少量废水试样,滴加足量的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存在Cl-;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不存在Cl-
(3)6I-+2NO+8H+===3I2+2NO↑+4H2O
解析 由甲组实验中溴水不褪色,说明废水试样中不含SO;由丙组实验现象可确定废水中含NH,即X为NH;由丁组实验现象说明其含NO;由乙组实验现象说明其含SO,即Y为SO。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阴离子为Cl-。废水试样中滴加淀粉-KI溶液,酸性条件下,NO有强氧化性,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3.常见的五种盐A、B、C、D、E,它们的阳离子可能是Na+、NH、Cu2+、Ba2+、Al3+、Ag+、Fe3+,阴离子可能是Cl-、NO、SO、CO,已知:
①五种盐均溶于水,水溶液均为无色。
②D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③A的溶液呈中性,B、C、E的溶液呈酸性,D的溶液呈碱性。
④若在这五种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NO3)2溶液,只有A、C的溶液不产生沉淀。
⑤若在这五种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氨水,E和C的溶液中生成沉淀,继续加氨水,C中沉淀消失。
⑥把A的溶液分别加入到B、C、E的溶液中,均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盐中,一定没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所含阴离子相同的两种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D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A和C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和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检验B中所含的阳离子,正确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u2+、Fe3+ (NH4)2SO4、Al2(SO4)3
(2)Na2CO3 CO+H2O??HCO+OH-
(3)Ag++Cl-AgCl↓ Al3++3NH3·H2OAl(OH)3↓+3NH
(4)取少量B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是否变蓝色
解析 由于盐溶液没有颜色,所以没有Cu2+和Fe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A、B、C、D、E分别为BaCl2、(NH4)2SO4、AgNO3、Na2CO3、Al2(SO4)3;检验NH,常用的方法是将铵盐与浓NaOH溶液共热,看是否能够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4.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
②Al3+在pH=5.0时沉淀完全;Mg2+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
Ⅰ.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
Ⅱ.用铂丝蘸取少量Ⅰ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Ⅲ.向Ⅰ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
Ⅳ.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Ⅴ.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1)Ⅰ中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由Ⅰ、Ⅱ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________。
(3)Ⅲ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Ⅳ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淀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6)若上述n(A)∶n(B)∶n(C)=1∶1∶3,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O2 (2)钠、硅
(3)Al3++3NH3·H2OAl(OH)3↓+3NH
(4)Al(OH)3+OH-===AlO+2H2O
(5)Mg(OH)2 (6)Mg3Al(OH)7CO3
解析 根据Ⅲ可知Ⅰ中所得溶液中含有Al3+,由Ⅰ、Ⅱ可判断化合物X中不含有钠元素,即X中不含NaHCO3;根据Ⅴ可知化合物X中含有镁元素;由Ⅰ可知化合物X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不含硅酸镁铝。综上所述,A为CO2,B为Al(OH)3,C为Mg(OH)2,故根据n(A)∶n(B)∶n(C)=1∶1∶3 及“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则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Mg3Al(OH)7CO3。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献中doi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