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皮肤问题有哪些些

浅析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_文档下载_文档资料库
当前位置: >>
浅析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析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 也 从客观上影响环境的改善。本文介绍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状况、特点,并在此基 础上讨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而资源环境又是 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托, 因此,经济发展的模式必须与特定区域的资源环境的具体 状况相适应, 否则,资源环境问题的困境将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明晰资源环境 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及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协调资源问题、环境问 题、区域经济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这将时解决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一、引言(一)选题背景 自人类出现以后,为了维持自身的持续生存,人类不断从自然系统中获取资 源,同时也向环境系统排放废弃物。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低 下,.还有大片的土地未被利用,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很快就被自然界净化, 因此,人们视地球认为的净化和容纳量无限大。 但工业革命以后,现代技术以惊人 的速度发展,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断加剧。由于人们固有的无限世 界和人定胜天的思想,以及资本家对高利润, 政府对 GDP 的盲目追求,使得人们并 未注意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并未意识到有限地球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转型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突 飞猛进。 但经济的增长需要丰富的资源作为后盾,需要考虑环境的承受力,需要注 重国内各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 需要选择与国家资源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 式。当前中国经济依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制约中国经济增长势头的瓶颈已经 开始出现, 中国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现有经济模式发展的需要,中国相对脆弱的 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错位导向严重制 约了拉动中国持续高速发展的增长点。 (二)研究意义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 经济发展是人类生活水 平高低的问题, 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是否能生存发展的问题。 资源环境是经 济社会发展必要的物质条件, 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能性、规模、速度、可持续 性。 西方发达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候, 世界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许多资 源还没有开发, 环境也相当好, 尽管他们在发展的历程中也出现过一系列的环 境公害, 但是他们借助殖民经济, 大量掠夺殖民地的资源,度过了经济发展对环 境压力曲线的顶点,经济发展的结构和水平达到了与环境比较协调的阶段; 但是 发展中国家现在不可能再有发达国家的历史条件,尤其是中国, 作为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面临的自然资源缺乏、 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 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和谐 社会的任务更艰巨。二、资源现状与环境形势(一)资源消耗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 国内自然资源已经难以支撑传统经 济发展模式。生命之源的人均淡水仅为世界的 27% ,财富之母的人均耕地相当于 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40%, 地球之肺的人均森林面积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 20% 。 石油、 天热气人均剩余探明储量占世界储量的 7.7% 和 7.1%, 即使是储量相对丰 富的煤炭资源仅占世界储量的 64%。工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45 种矿产资源, 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同时资源供需缺口持续增大,对外依存度 高, 进口量不断攀升。1990 至 2006 年, 石油消费由 1.18 亿 t 增加到 3.4 亿 t, 煤炭由 10.55 亿 t 增加到 23.7 亿 t,粗钢由 5100 万 t 增加到 4.2 亿 t,铜 由 51.2 万 t 增加到 372 万 t,铝由 86.1 万 t 增加到 865 万 t,16 年间能源矿产 消费翻了一番多, 金属矿产消费增加了 8―10 倍。2006 年我国石油、铁矿石、 铜和铝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 44% 、56% 、61.5%和 21% 。总体看, 我国多数重 要矿产资源储量总量不足,人均占有少;大宗矿产禀赋不佳,开发利用成本高; 国 内后备资源不足,供应能力增长困难; 重要矿产品特别是石油储备不足,难以应 付突发事件,资源安全缺乏保障。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经济增长以重 化工为主导、城市化加速发展、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 再加上技术水平低、增长 方式粗放、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管理落后等种种原因使得每吨能耗实现 GDP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30% 。以 2006 年为例,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 5. 5%, 然后, 我们消耗的标准煤占世界消耗总量的 15%, 粗钢占世界的 30%, 而水 泥的消耗量更高, 占世界的 54% , 与此同时, 我国的能源效率比世界平均水平 低 10 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机动车能耗与先进指标相比明显偏 高, 我国单位 GDP 的能耗是日本的 7 倍、美国的 6 倍, 甚至是印度的 2. 8 倍。 工业生产消耗的能源增长依然较快。 (二)环境问题形势 能源开采和利用, 工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环境, 涉及空气污染、 水污染和 生态恶化等环境问题的所有方面。 根据世界银行估计, 每年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造成的损失与 GDP 的比例高达 10%。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 中国经 济增长中有 2/3 是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基础上实现的。由煤炭燃烧形成的 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 1100 亿元人民币。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 20 个城 市我国占了 16 个。2006 年全国流经城市的河流中,70% 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 3 亿农民无法喝到安全的饮用水, 75% 的湖泊出现了负营养化问题。工业固体废物 产生量是 1995 年的 2 倍, 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较上年有所好转,部分城市污染依 然严重, 1/5 的城市人口居住在污染严重的空气中。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怪病 流行、气候变暖、台风热浪等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中国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从系统工程理论的 角度来看, 资源环境问题决不是孤立的一个问题, 而是世界范围内各种问题相 互作用所引起的,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包括以下四点: 1、民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 加工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名列世界 前茅, 钢材、彩电、摩托车等约有 100 种产品的产量是世界第一位的,但是我们 自己的核心技术极少, 我们的专利只占世界总数的 1.8% , 其中有世界影响的发 明专利只占 0. 2%,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我们不得不将每台手机售价的 20%、计算 机售价的 30%、数控机床售价的 20% ~ 40%付给国外的专利拥有者。试想,为什么 目前中国只能是世界加工厂而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是中国制造而不是 中国创造?为什么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么多年,资源环境问题还依然很突 出? 等等一连串的问题, 都有一个根本核心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现在国际 企业向中国转移的只是产业链上的两端附加值低的制造部分,而产业链两端附加 值高研发和品牌、 市场销售他们依然保留自己来做。因此, 我们的产品在世界市 场上没有相应的销售网络、品牌和定价发言权, 生产靠订单、销售靠外商、技术 靠引进。 因此貌似强大的中国制造, 实际就是我们在为发达国家打工, 间接地出 口我们资源, 赚了一点劳动力的辛苦钱, 而且还污染了国内的环境。 2、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不可逾越 从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看,产业结构演进大致经历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再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变的三个阶段, 也 就是产业结构呈现出轻工业、重工业、新兴工业渐次演进的规律性特征。世界各 国在工业化初、中期,几乎无一能避免环境污染的问题。当代世界上发展中国家 和欠发达国家正在遭受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严重破坏的双重压迫,几乎没有一个 国家能在工业化过程中做到治污与发展同步或先发展不污染;严酷的事实是贫穷 与生态环境恶化形成恶性循环。目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了重化工时代, 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可以肯定的是我 国产业结构重型化的发展趋势在未来二十年仍将持续, 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阶 段。由于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带动, 产业结构迅速地向重型化转变。以钢铁、房 地产、汽车、建材、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投资加速推动了重工业化发展进程。这 些门类工业从资源开发, 原材料加工、产品制造都会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和破 坏。作为人口大国, 为了自身的经济安全,国内强烈的市场需求, 不可能大部分 靠通过国际交换来满足,我们必须有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个 庞大的污染体系,这一过程对于发展中的中国, 是不可超越的。所以一些学者提 出找出一条通过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绕开重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直接进入新型工 业领域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也是行不通的。目前我国产业结构重型化的发展趋势 正是体现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更是我们国家现代建设必经的发展阶段。 重化工工业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我们为此付出了能源资源消化 的急剧增加和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的沉痛代价。 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就是重化工 业的持续扩张与资源承载和环境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现实就是这样,我们的重 化工业还要继续发展,我们现在不能就扼住经济发展的咽喉单单去做环境保护的 工作。因此,我们当务之急就是既能保持经济的较快发展, 又能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环保经验未充分借鉴 我国很多重要资源或者资源性产品价格主要是政府行政干预和企业垄断同 时存在,使得资源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既不反映要素稀缺程度,也不反映市场 供求关系, 从而造成能源的过度消费和能源利用的低效率。例如,我国的水价只 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3。我国的原油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同,我国的原油价格已 经与国际市场接轨, 随国际市场价格而动; 但是成品油价格却没有与国际市场 接轨, 仍然实行政府指导价( 成品油供应价严重偏低) ,从而导致成品油价格与 原油价格倒挂。 土地征地补偿价格过低, 刺激了城市的盲目扩张, 同时侵害了农 民权益。 在国际市场上, 我国产品的国际的低价优势其实是资源环境在国内的低 成本优势的显现。 总之, 资源或者资源性产品价格长期受管制, 严重低于市场真 实价格, 无法反映出真实的供求关系和使用成本, 导致了不少企业、个人对资 源、 能源的滥用和浪费, 而没有积极性去采用节能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 达国家环境污染的严重期出现在 20 世纪 50~ 60 年代,之后工业技术、新兴产业 的兴起, 大大改善了工业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 资源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水、 能、原材料、土地的消耗都降低了。作为一个比发达国家工业化滞后几十年的中 国, 本可以利用先进国家的新技术、新产业代替污染重、效益低的产业、产品、 技术, 达到降低资源消耗、 降低污染负荷的目的。 遗憾的是中国几乎从头到开始, 重复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从手工作坊,到工业化初期的小企业、小矿山之类的乡 镇企业遍地开花,到工业化中期的低技术、高产量、高污染的模式,在中国重蹈覆 辙。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 如污水处理、火电厂的脱硫,煤炭的洗选等环保措施 很长时期都没有在中国使用, 致使环境污染问题不断积累并凸现。 4、环保法律制度不完善, 考核监管体制不健全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资源环境法律法规, 但是还存在规定软、权力 小、手段弱等不完善之处,甚至有些方面尚有缺失,导致环保部门执行能力不足。 法律规定软,主要体现在现行的有关环境保护单行法规过于宏观,难以体现环境 具体法、 实施法,往往要求或禁止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实施某种行为规定很多,但是 却没有对应的法律责任条款, 致使环境执法机关面对违法行为常常束手无策, 难以查处。权力小,主要体现在环保部门只有限期治理、停产治理的建议权, 在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地区, 环保部门缺乏查封、冻结、扣押、强制划拨权等行政 强制手段, 环保工作实在是无能为力, 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往往难落实。 东北某 市提交法院强制执行的 31 起案件无一执行。手段弱,主要体现在环境处罚的主 要手段就是罚款, 处罚额度除对拒缴排污费可按 3 倍处罚外,罚款额度标准过低, 对企业没有威慑力。政府在政绩考核、监管、审计方面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没有形成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强有力的激励约束作用。 中央提出科 学发展观后, 仍有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政绩, 和一些追求暴利的企 业勾结起来, 不顾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 乱上煤电、化工、钢铁等重化工项目, 用人民的健康换取极少数人的特殊利益。 在环保监管上, 我们国家的环境保护涉 及包括人大环资委、环保部、发改委、水利部、建设部、林业局、海洋局、财政 部等部门, 为了顺利开展一个环保项目, 环保部往往需要与其他部委进行不断 的协调, 以期得到理解与合作。在资源环境审计上,自 1983 年以来, 我国政府 审计机关先后开展了排污费、运用外资等环境专项资金的审计。1998 年被明确 赋予环境审计的职能后, 又先后开展了对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 草) 、重 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青藏铁路等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和重点环境保护区域的审计。 但是环境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存在环境审计体系不健全、 环境 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经验积累等, 与环境审计的专业要求还有差距。对环境审 计风险的降低与防范关注度不够等许多现实问题。三、区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一)区域经济 谈到中国经济就不得不谈到区域经济的问题,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资源环 境状况有很大的差异, 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当不平衡。因此,这种差异的存 在, 我们就不得不根据中国各地区域资源环境的实际状况研究相应的经济发展 模式, 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的内在联系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 而 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得出一定范围的系统。 经济区 域是从区域的视角抽象的经济发展概念, 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以经济发展类型 相对一致性为标准划分的经济区。前者说是包括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的自 然、文化、社会等因素在内的综合性区域。而区域经济是从经济发展的视角抽象 的空间发展概念,指在特定的地理资源环境的空间区域内,与其内部资源环境相 适应的特征相对统一的经济类型以及相互关联的经济模式。 其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以区域内一定资源环境的禀赋优势为依托。国土资源的分布在地域空间上是 不均等的。 因而, 就 “优势” 的相对性而言, 区域系统都有一定的票赋资源优势。 2. 区域经济是对与该区域资源环境禀赋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的定位。3. 区域的发展同周边环境有高度的关联性。 这也是区域经济是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 经济类型所决定的。系统有序发展要求与外界有大量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构成区域系统的子系统之间有机的循环嵌套。 区域系统和周围环境之间多层次的 循环嵌套,使得区域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区域系统和周围环境之间具有高度的 依赖性和关联性。 4.区域经济结合人力资源优势与自然资源禀赋结合的经济模式, 本身也具有经济宏观调控定位的内涵。 5.区域经济内部子系统同样具有多种不平 衡性。 6.区域经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划分, 所以区域经济内部也存在经济子系统, 区域系统内各子系统也存在多方面的差异, 使得其在内部也存在平衡发展与非 平衡发展的问题。所以也必须针对各种不平衡性进行综合评价分类,进行相应的 社会经济发展选择。 因此区域经济实质上是对各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的定位与选择。 中国地域广阔, 自然资源的囊赋, 环境的自然容纳力和承载能力 存在诸多差异, 因此在资源环境领域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与模式的差异。 同 时由于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上还存在“两个大局”的分别以及东部地区与 中西部地区的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区域划分, 因此中国区域经济可以说存在自 然禀赋比较优势上的区域划分与政治发展战略区域划分的协调的问题, 其实也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把自然规律与社会经济规律结合在中国区域经济发 展中的吻合性。 (二)区域环境 前面我们谈到了各区域的资源存在自然禀赋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资源储量, 资源品位, 资源开采难易度及利用成本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在对经济发展模式 的选取与定位上各个不同自然系统区域间就存在比较优势, 从发展模式的理性 选取方面看, 这种比较优势决定了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的选取, 因为经济 发展是一个包括劳动力、 劳动对象(自然资源)、劳动工具的人力资源与自然禁赋 的系统, 同时由于特定区域对当地人力资源的特征发育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也就是说在人力资源上也存在区域特征差异造成的比较优势, 所以对经济发展 模式的定位上必然是选取与该区域内最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会最有市场效率。 此外, 各区域的环境特征差异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也存在重大影响,区域环境 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环境的吸纳、 消化、 自净能力以及环境对污染的承载力等方面, 这种差异将决定该区域对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经济发展模式通常可以分为非持 续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前者的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是粗 放型,通常是伴随着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对环境的高排放高污染, 但通常与相 对低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它不要求过高的经济技术投人, 要求的集约化成 本也比较低。 后者的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是集约型, 通常是对资源是指投人高效利 用, 对环境低排放低污染, 是一种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但通常是与相对发达的 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要求相对高的集约化成本的前期投人。但如果区域环境 的消化、 自净能力比较强, 资源相对丰富, 但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资金投人不足, 技术水平, 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则可以在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非持续性发 展模式。因此,对经济发展模式的选取与环境状况存在重要的内在联系。四、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影响中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的现有资源环境状况密切相关, 而且在中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状况下,对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对环境造成了 巨大压力, 资源尤其是关系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的匮乏与短缺, 在中国 当前经济增长方式未完成模式的转轨的情况下, 粗放式发展依然占很大比例, 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 “瓶颈” 问题。 一般认为中国地大物博, 其实中国的战略性资源相对短缺, 以石油、 铁矿石为例, 中国目前石油资源比较 紧缺,大庆、中原、胜利油田都接近枯竭的程度, 中国内陆上己探明的石油储量 已经开采得差不多了, 而中国海上石油的开采量严重不足从而无法满足我国经 济的发展需求,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而且中国铁矿石的品 位比较{氏, 严重影响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因此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 要素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将会严重抵消经济增长的正效应。 此外, 中国是一个行政色彩相对浓厚的国家, 行政区划的区域观念产生的 行政地方保护主义可能打破自然资源生态区域的自然分划, 造成人为的分割不 能实现完整的生态区域系统的整体价值, 不能在尊重生态区域的自然分划的前 提下形成真正的区域经济, 传统行政区划的利益差异将会使整个资源生态区域 的经济发展的整体功能被打破, 无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所带 来的整体经济板块的效益最大化。 因此, 在中国发展区域经济必须协调好资源环 境的区域与行政区划的区域之间的矛盾。 资源分布的区位与市场分布的区位的内在联系是当代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 要课题。经济学在解决稀缺与效益之后加人了地理空间的区域视角,使得资源环 境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在中国, 当前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形 成的瓶颈效应和中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不同地理区域造成的发展水 平差异化, 使这个问题在中国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中国的经济重心主要分布在 东部沿海地区, 然而资源分布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在资源与市场区位上形成 一个天然的错位, 同时东部经济发达, 西部经济落后, 东部经济的后劲在西部, 而西部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支持在东部,东西部有一种互为要素的关联性, 但是 中国西部虽然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却很脆弱, 环境再生与自净能力差, 中国地 理环境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状, 且中国的气候以大陆季风气候为 主, 雨量分配不均, 容易形成洪涝与千旱并存的局面。 西高东低的地势与季风气 候也容易将西部的环境破坏的不利影响扩散到东部地区, 使得西部经济发展面 临着资源开、 发与环境保和西部破坏殃及东部的双重困境。所以中国现有的资源 环境状况对中国传统区域经济划分有密切联系又构成了悖论似的矛盾。 中国似乎 应该对传统的带有一定政治发展战略的区域划分进行以资源环境意义上的划并 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五、区城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要求经济发展与现有资源的生产能 力及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其必要条件是不断发现和扩充非再生资源保有 数量, 不断提高再生资源的生产力; 而其充分条件则要求尽可能地节约利用资 源, 积极整治生态环境,提高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负反馈能力。从更为全面的意 义上讲, “可持续发展” 还包含着发展目标的全面性, 发展模式选择方面的非曲 折性, 排除盲目发展和跳跃, 避免发展出现中断和倒退等问题。 传统的社会经济 发展观念是非可持续的, 通常以社会经济规律作为构建社会发展的经济秩序, 而忽视了自然生态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在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发 展观下, 社会经济规律背离了自然生态规律, 资源的稀缺性与环境压力下的抵 消性使传统经济模型下发挥经济规律的平台发生了改变, 从而使社会经济规律 反过来加剧了资源环境问题, 同时传统经济模式是能源、 物资单向流动的运作模 式, 是资源环境呈现一种非循环、非持续的利用状态。可持续发展战略修正了传 统发展模式只注重单一规律、单向流动的弊端, 要求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与 经济协调发展, 兼顾自然规律与社会经济规律的统一,注重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 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化, 循环化, 注重区域的生态资源循环, 环境减负的并 举。 区域发展对资源环境产生的不良效应与区域的资源开发规模及经济发展速 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与整治措施的前提下,区域的生态 环境问题将会随资源开发规模的加大和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而变得愈趋严重。 而 一定的资源环境背景控制下的区域生态环境对这种开发和发展所引致的不良效 应有一定的承受能力“闭值” (在环境污染中表现为环境容量)。因此, 区域资 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必须以此“闭值”作为规模与速度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 一个区域来说, 资源的利用是有一个限度的,保持其生态完整性和环境相对稳定 的资源利用限度, 借助科学手段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和经 验,是可以确定的。这就为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客观评判标准对人类行为提供了基 本价值尺度,例如由于生产活动“楔人”自然系统的实践力量影响区域生态的整 合性, 在流域范围内可以防止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从而为在发过 程中治理环境问题, 尤其是水土流失, 防止环境影响在空间上的扩散和避免由 此造成的空间上外部不经济性提供了可能, 全球或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是在发展中维护所有区域的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和和谐的状态。 由此可见, 区 域经济发展与治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实践可持 续发展的基本地理空间单元。 因此, 资源环境问题必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状况 确定经济发展的模式, 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经济,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协调 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防止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下, 盲目追赶发达地区的经 济水平, 破坏区域资源环境, 将资源环境问题的负面效应扩散, 以至于破坏全 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全局。 所以, 经济发展的区域观与资源环境问题的一体观应当 兼顾协调,共进双赢, 才能真正实现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陈雪莲.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J].2010(8): 247-249. [2]范连颖.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可借鉴的日本经验[M].贵州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年第五版. [3]金瑞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陈颐.循环型社会和城市现代化,江海学刊[J].2009(5):93-98. [5] 任勇. 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演进[ J].环境保护. . [6]潘岳.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N] .21 世纪经济报道. 2006(5):12-16. [7] 银温泉, 刘强.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发展之路: 和平发展的中国[ M] . 新世界出版社. 2006 年 1 版. [8] 徐永模.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材工业,坚持靠新出强战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J].中国建材. 2007(9): 31-34. [9] 简新华. 自主创新是克服资源环境制约的重要途径[N].中国改革报. 2007(5):8-27. [10] 刘新颖. 加强环境审计促进生态建设[J] . 生态经济. 2007 [11] 国家环保局监管司.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M]1 北京: 化工 出版社, 20001 [12] 张剑.当代中国经济概述[ M]1 广东: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91 [13] 孙炳彦.九十年代初期中国污染损失估算与思考 1 环境与可持续 发展论文集[ C]1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 61 [14]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M]1 北京 1 19971 [15] 宋瑞祥.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总的思考[ J]1 环境 保护, -111 [16] 岩松茂.环境的思想( 韩立新等译) [ M] 1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年 1 版. [17]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萧琛等译) [ M ]1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9 年 第 1 版. [18] 程远, 吴敏辉.排污权市场交易理论研究[ J] 1 环境保护, -281. [19] 王玉振.美国的环保产业政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 C]1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 81 [20] 夏光,中国的环保经济政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 C ]1 北京: 气 象出版社,1. Abstract: Environment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strength, but also affec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objectivel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on this basis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s the basic suppor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a specific area as the basis, therefore,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ust be adapted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a specific area of the resource environment, otherwise, the plight of 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will be seriously constrained economic development. Clea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inner contact and impact, will help us to better coordination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this is the tim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a positi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境问题都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