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临危不惧造句的正楷字。一定要大一点。

尚广勇个人博客 | 又一个 瑶海教研博客 站点群 站点
十七大报告读后感
十七大报告概括地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阐述了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会场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堪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发出的政治宣言,我认为本次报告有以下特点
一是中国特色的活教材。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成果,是贯穿整个十七大报告的思想和灵魂,是引领今后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各项建设事业的伟大旗帜和行动纲领。胡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胡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二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福音书。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出现“民生”这一词汇。民生问题的提出,彰显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也是以胡总书记的党中央,求真务实,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直接、最生动、最现实的体现,中国的老百姓从此有福了。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近几年,“民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频词”。从总书记关心灾民的吃饭、穿衣、喝水、住宿、医疗问题,总理“帮农民工讨薪”、“逛市场看肉价”,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随着一系列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出台,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农民不交税了,义务教育免费了,公务员增加工资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农民也有基本医疗保障了……桩桩件件,落在百姓心坎上。一个国家昌盛,人民和谐美满,幸福安康的崭新时代正在到来。教育、就业、分配、养老、医疗保障、社会稳定,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件件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党的大会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措施、办法,必将进一步凝聚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激励、鼓舞人民群众投入更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事业中。
三是维护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白皮书。维护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在十七大报告中,观点更明确,态度更坚决,向世界人民作出了庄严保证,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决不在世界称霸。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其中,四个“决不”,道出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的心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在谈到国际关系问题时,胡总书记指出,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四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动员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新时代,必须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胡总书记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最后强调,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已经发出,伟大的理论需要伟大的实践。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以创新的实践来丰富和完善创新的理论,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人民、回报社会、回报全世界。团结奋斗创伟业,继往开来写新篇。
本条目发布于 。属于
分类。作者是 。
热爱祖国文字,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并有一定的速度,是顺利而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基础。学会了写字,就能用文字表情达意,就能完成作业,这对于学生当前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写字教学应该加强,不应削弱。”把写字教学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联系起来,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写字教学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充分重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语文课程目标,谈谈自己对写字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的认识。
一、 重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打好写字的基础
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是写字教学的重点。郭沫若先生1962年为《人民教育》的题词就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逐渐免除这些毛病的。”这番话肯定了写字对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力、行为习惯、个性及道德情操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一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书写习惯的形成时期,要教育学生认真地专心地书写,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正确使用、细心爱护书写工具。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一点主要指对铅笔的选择和使用。三年级以上就会涉及到钢笔和毛笔的选择、使用和保养,特别是墨汁或墨水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点。我不赞成一、二年级的学生使用自动铅笔,自动铅笔的笔芯太细,经常折断,不仅写不好字,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无论是从环保的还是经济的角度考虑。我也不赞成学生使用水笔(中性笔)。
2,认真写字。汉字形态各异,结构比较复杂且形近字较多。教师在进行写字教学时要对学生强调:写字前要看清楚,想明白,对字形要有十分清晰的识记,不能凭自己的想当然;写字时要专心、细心,不要丢一笔少一画;写字后要认真检查所写字的正误,同时还要和其他同学或字帖比较一下,辨别优劣。要引导学生养成这么一种良好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地速度,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越练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
3,坚持不懈的写字。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帐要勤算,字要勤练”,写字教学是一种技巧的训练。汉字难写,形成技巧更是不易。要想写好字,就得在掌握写字的要领以后,下工夫坚持天天练,就得达到足够的训练量,在练习中逐步掌握规律。同时还要精练,要对练习内容有所选择。坚持“少吃多餐”,也就是说,练习的次数要多,但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一、二年级每天在十分钟以下;三、四年级十??十五分钟;五、六年级十五??二十分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逐步提高。
4,讲究写字过程中的卫生。主要是指写字过程中要保持手指、写字用的本子或纸张以及桌子的卫生。如不用牙齿去咬笔,不用舌头去舔笔尖;认真、细心地书写,不随便使用橡皮和涂改液;在写错字时,不要用手指蘸唾沫去擦除写错的字。特别是在写毛笔字的时候,更要注意墨汁和毛笔的摆放。
5,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用钢笔抄写汉字每分钟不少于20个,这是符合现代要求的。现在不少人写字速度慢,学生不会做听课笔记,听报告不能做记录的比比皆是。这就是由于缺乏快速写字的训练。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学写行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适应快节奏生活的必要措施。现在虽然说信息技术发展很快,电脑打字可以代替手写。但无论到了何时,用手执笔写字还是需要的,所以,应该加强写字速度的训练。
二、 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字方面,对义务教育小学各阶段都有明确的要求:一——二年级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三——四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学习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六年级用硬笔写楷书,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这样的要求充分的考虑到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主要注意的是写字的时候身体的姿势,笔怎样拿,本子怎么放以及字本身的组成,看一笔写一笔,一笔一画地写。没有能力顾及到每一个字的各部分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随着年级的升高,这时学生已经能顾及到整个字的结构,而不是看一笔写一笔,对要写的字属于哪一种结构能有比较清晰的意识。继而写字时能顾及到字是否匀称,字与字之间的排列是否整齐,间隔是否适中等。所以,写字教学的步骤可以是:
1,先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的表现主要是:握笔时,离笔尖太近;胸部离桌边太近;眼睛离本子太近;头向左偏。由于低年级学生手部的肌肉不发达,为了写字时用得上劲,往往握笔时离笔尖太近,这就导致了视线被手遮挡而看不清笔尖是如何在纸上运行的。为了看到笔尖,身子势必向前倾,胸部靠近桌子边,头偏向左侧,以至于眼睛离本子太近。长此以往,眼睛近视、斜肩、驼背等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解决学生写字姿势的问题,我认为首先应从规范执笔姿势开始。让学生握笔时,从手指握笔处到笔尖的距离以自己手掌的厚度为准,进行强化训练,直至习惯养成。执笔姿势解决好了,则胸口离桌边的距离(以放得下自己的拳头为宜)以及眼睛离本子的距离(以从虎口到肘关节的距离为宜)的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同时,在写字指导的过程中,要经常督促学生做到姿势不规范不动笔,明白写字姿势不正确的危害。还需要同其他任课老师和家长联系,请他们在上课或指导孩子时,发现写字姿势出现错误时,及时给予纠正。
2,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写字的基本功主要包括基本笔画、基本笔顺和间架结构三方面。汉字是由十几种基本笔画组合而成,要想组合得好,必须学好基本笔画、基本笔顺和间架结构。
第一步就是掌握好基本笔画。汉字难写,加上儿童手部肌肉尚未发育健全,未经训练更难以掌握分寸,所以提起笔来似有千斤重。写出的字横不平,竖不直,撇两头一般粗,捺没有脚。这主要是基本笔画没有练好。在初步识字的基础上,集合一些基础字学习横、竖、撇、捺、点的写法。如:结合认识“一、二、三”学习“横”的写法;认识“上、土、中”等,学习“竖”的写法;认识“人、大”等学习“撇、捺”的写法等等。基本的简单的笔画,儿童易学易认,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还可以为进一步学写新字打下基础。这样循序渐进,可以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
第二步是掌握基本笔顺。我们在写字教学告诉学生的笔顺规则口诀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但笔顺规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看具体的情况,如“因、田”等是先里后外,而“间、问”等正好相反,“甲、申”等也是最后写一竖。
第三步是掌握字的间架结构。汉字的间架结构是指字的各部分之间相互配合的比例。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对于写好字十分重要。要使写出的字疏密得当、端正匀称,就要掌握一些间架结构的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横要短,竖要长,左边不要升得太高,右边不要降得太低;上下结构的字要横长竖短;独体字在和其他偏旁组成合体字的时候某些笔画要做相应的变化等等。
3,识字与写字分开,识多写少。识字与写字分开是我国传统识字写字教学的宝贵经验,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写字教学的要求之一。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认字3000个,会写2500个左右。其中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个,会写800??1000个。三??四年级认识2500个常用汉字,会写2000个左右。到了五??六年级,才达到小学阶段的最高要求,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会写2500个左右。识字与写字分开有两点好处:一是识字可以不受写字的牵连,保持较快的速度,二是可以更加突出写字的规律,让学生从基本的笔画写起,打好基本功。
三、 重视示范指导,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
写字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写字指导要到位,要加强板书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小学生特别善于模仿,不少学生的字和老师的字相似。所以教师首先要练就一手规范的字。能用钢笔、铅笔、毛笔、粉笔等进行范写。不管是课堂板书还是批改作业,都要做到字迹清楚、正确、工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示范作用。
在重视示范作用的同时,还要重视指导的作用。如果说学生认字可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有时可以“无师自通”,而小学生写字,尤其是初入学儿童一定要“有师指导”。要结合范字,讲清要领指导学生掌握每一个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以及字的各个组成部分。对于写字的姿势、执笔的方法、运笔的要领、书写的格式、每个部件的高矮肥瘦,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等都要交代清楚。写字是小学,特别是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对于低年级学生,每一笔都要讲清要领,边讲边示范。范字写大一点,动作慢一点,让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楚。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
在掌握了写字的要领以后,需要反复的练习,在练中学,逐步掌握书写的规律。低年级每节课都应安排写字,由写字渐渐过渡到写词,每节课三五分钟,细水长流。还要利用每一节的写字课,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把字写对,而且书写规范、端正,进而达到整洁、美观。经常练习会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不管是写字课里的字,还是作业里的字,或是在阅读过程中写字,教师都要认真指导,严格要求,要始终提醒学生认真执行正确的写字、执笔姿势,笔顺等。要求学生每一笔都要认真,每一个字都要端正,每一行都要整齐,每一篇都要整洁。发现了错误,要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随着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要鼓励学生说出写每个字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提高书写水平。
四、重视写字教学的评价
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大多数学生对于书写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规范的写字技能。对低年级学生的写字评价,要特别注重认真的书写态度和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对基本笔画的把握,重视学生书写的正确、端正和整洁。随着年级的升高,还要注重他们书写的是否规范和流利,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应该通过评价来提高学生的书写兴趣和自信心。切不可用大量地、重复抄写的惩罚性措施来对待学生。写字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1,多样化评价。教师对于写字有进步的学生,可以在其作业本上写上激励性的批注,如:“有进步”、“很好,继续努力”、“很认真”等,甚至是一个“好”字或者画上一个五角星。这些都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还可以通过班级或学校的写字比赛、书法展览等,让学生和自己比,和别的同学比,以此充分展示自己。
2,语言激励。这里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差、书写进步比较慢的学生,教师在语言上不能讽刺挖苦,应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多给予鼓励,多关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表扬、鼓励,使他们树立起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他们的书写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向学生传达表示赞许的信息,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来激励学生。
本条目发布于 。属于
分类。作者是 。
课程的价值是多元的,多种价值的融合,特别是人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融合,在新课程改革中都能明显的感受得到。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这是受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影响,即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基本形式”。
《新大纲》首先明确指出,“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 “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作为基础学科,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们正在以全新的学习理念,改变传统的、落后的学习模式。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身实践;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讨论式学习。小学学习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一.对小学数学学习达到“有效”目标的两维界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加里·鲍里奇在《有效学习方法》一书所说的“促成有效学习的五种关键行为”具体是指哪些学习行为?首先,清晰地授课:逻辑的、逐步进行的次序,清晰易懂的授课,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良习惯。第二、多样化学习:多样的学习材料、提问、反馈和学习策略。第三、任务导向:内容导向,而不是过程导向,使内容覆盖面尽可能地大,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多。第四、引导学生投入:限制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机会,使学生就学习内容进行操作、思考和探询。第五、确保学生成功率:把60%–70%的时间,用在能给学生带来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的任务上,控制学习的起点和难度,尤其是在讲解和传授式学习中。
综上所述,我将“有效”概括为:
1.有效的数学学习应当是把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学力。
所谓学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习得的知识、能力,由基础学力、发展性学力构成。所谓基础学力是指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打基础的学力,而所谓发展性学力是指以观察能力、自学能力等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在未来自己能发展自己的能力。重视双基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本次新课程改革中仍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摆在了突出位置,但新课程所强调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有别于以往,它提倡将双基作为一种载体,强调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的培养,而这些则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
2.有效的数学学习应当既强调健康身体、心理,又关注学习方式的培养——关注学习方式。
新课程提倡,我们不仅要关注青少年学生现实生活世界,而且还要关注青少年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关注青少年学生可能生活世界就是关注儿童生活的未来发展趋势,关注青少年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健康体魄与健康心理我们比较重视,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却一直是我们所忽略的。在影响一个人生活方式的心理素质里,思维方式与主体性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学习方式对一个人思维方式和主体性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意义远不只是学习本身,他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
二.小学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三种形式
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协同合作,互为主体和客体的全面育人活动。其实质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认知促发展的过程。传统学习形式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构建的,虽然能够实现知识传授的目的,但却无视学生如何学习这一重要的方法,极大地压抑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新课标中指出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要特别鼓励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习方式与施教方式是构成统一的学习方式的两个子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协同进行,有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的策略、手段和方法。学习要从“重教”向“重学”转化,因此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学习方式有:
(1)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
(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等从而获得发展。
根据以上三种学习方式,教师往往采用的学习形式有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等。这些形式较之传统学习形式有了很大的改革,是在新课标指导下产生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形式。
创设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往往通过小组比赛、填空、口答、动手操作、讲故事、设疑等方法,创设一种“不协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例如,在学习“年、月、日”
时,有老师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童童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理,及时引导他们进入新课。这样就很自然地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了氛围。
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它因为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相互作用,使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通过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合理分组、组织学生讨论,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在小组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急于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同伴分享,很容易产生高度的学习动机。例如有的老师在进行第二册“元、角、分”的学习时,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老师拿着一支标价9元7角4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主探究: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例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先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告诉学生,然后提出:谁能想办法验证这一结论是不是正确呢?多数学生拿起了量角器,用分别测量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的方法进行验证。这时,又一次设疑:“能不能利用长方形的特征和平角的性质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呢?”富有挑战性的设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迫使学生另辟蹊径。这样,学生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材料和信息,通过自主合作探索,验证了规律,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和学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的现象,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还普遍存在。如: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受传统学习观念影响,往往把情境创设只看作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手段,却忽略了“情境”作为学习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数学学习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如某教师在一节公开课学习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机器猫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怪怪的是“机器猫头像+复习题”,其次是“机器猫头像+例题”,再
次是“机器猫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机器猫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机器猫的头像,虽然是一种学习“情境”,但这种学习情境易导致学生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虽然想通过机器猫的出现,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机灵,但一方面把机器猫引入数学课会让学生理解为“变戏法”,另一方面,机器猫一直贯穿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对学生也会产生厌恶情绪,提高不了学习中的“磁场效应”。
在新课改大环境下的学习中常常会发现如此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习形式,细细分析并不难理解。首先,从内容层面上看,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对同一类学习内容,我们仍然需要“体察入微”,不能简单化地选择统一的学习途径,否则,只会使学习陷于低效甚至无效。第二,从学生层面来看,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应该因材施教,这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与此同时,班与班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不同的学习水平、认知风格、经验储备等。第三,我们还可以探讨教师自身的因素。由于个人气质、个性以及学习技艺的差异,每位教师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风格。正因为这样,同样的学习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教师,而应根据教师实际的经验水平、个性特点、学习风格有选择地应用。最后,我们还要考虑到生活环境对学习有效性的影响。
三.小学数学学习的有效形式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有效”没有统一的标准!所谓教无定法,但学习有法。无论何种学习的形式都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目标性原则。布鲁姆指出:“有效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到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所以,有效学习的显著特点是以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作为学习的导向,使整个学习活动始终置于学习目标的控制下进行,使师生双方在学习过程中均有方向感,学习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样就可避免传统学习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制定课堂学习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结构性;目标的三维性;③目标的预设性与生成性。
2.针对性原则。①从师生关系讲: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能力(起点)教;②从学习内容讲:针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教;③从学习过程讲:针对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教。
3.反馈性原则。反馈的作用:反馈的参与使学习过程成为按照预定目标方向有效运转并能够自我调控和纠正的系统工程,这是促使和保证学习目标全部落实的有效措施;反馈的及时性:要强调和坚持反馈的及时性。一方面,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另一方面则能起到防微杜渐、堵漏补缺的作用,从而防止和避免学习中出现缺陷积累现象,确保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4.全体性原则。①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②对每个学生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③我们特别强调的是,
不能让班上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沦为陪读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教师让他们答问要留心为他们创造能够获得成功和自尊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可以回答以往只有好学生才能回答的问题,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四.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有效形式的五点反思
学习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有效学习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实现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随着在学习实践中不断解读新课标,我对于数学学习的有效形式也在不断反思。
1.从教材、学生、教法这三维角度作综合思考,是实施有效学习的必由之路。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千千万,学生的需求更是多种多样,倘若我们的学习活动不能深入体察学习内容的细微差异,不能细腻把握师生的个性风格,不能针对不同的生活环境灵活、有针对性地展开,那么,有效学习永远只能停留于思辨层面,只能是一种符号与口头承诺。于是,我们提出:适合的才是有效的,有效的才是最佳的。
2.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达到有效学习的必要环节。问题意识是学习数学的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改革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本质要求,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教师在学习中,要着力通过好的问题情境、恰当的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3.有效学习的课堂应是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开放生成的课堂一般具备六大特征: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这是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考验,叶澜教授也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们所追求的生成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学习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体验不断加深,师生都焕发着学习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这是数学课堂学习的理想境界。
4.不断总结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手法。学习是需要有心人的,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学习语言;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气氛;用心促成学习高潮;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等等都是可
以提高学习效率的。只有在实践学习中认真总结反思,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5.注重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再创造过程。“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果学习者不进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因此,在学习中要舍得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亲自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自己的思考、想象和思维,自己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条目发布于 。属于
分类。作者是 。
近期读了何炳章先生的教育文选,我感受颇深,书中的教育思想对我的实际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何炳章先生对课外阅读工作一直十分关注。在书中指出:“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生。”提出七个“不(仅)是……而(且)是……” “一、课外阅读不是可为可不为的‘个人行为’,而是非为不可的‘国家要求’;二、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额外负担,而是与课内学习平起平坐的份内任务;三、课外阅读不是可‘正餐’可‘快餐’的阅读,而是让经典书籍先入为主的阅读;四、课外阅读不是可今天读可明天读、可此生读可彼生读,而是每个学生必须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直至终生;五、课外阅读不但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阅读,而且是适时储蓄童年精神的阅读;六、课外阅读指导不单是语文教师的事,也是所有学科的教师的共同使命;七、课外阅读不仅是教师组织、指挥学生的阅读,而且是教师做出表率、与学生共同成长的阅读”。
怎样做到“每天阅读,养成习惯”?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自己的见解。
从激发兴趣入手,促进学生喜爱课外阅读。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常用故事设置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往往在故事紧要之处嘎然而止,告诉学生预知后后事如何,请自读相关读物。这样让学生带着强烈探索欲望进行阅读,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精心制定推荐书目、必读书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教师要在学期初向学生推荐选读、必读书目,在书目的选择上要很下一番功夫,尽可能做到亲自阅读体验,努力做到内容上知识性、趣味性、拓展性有机统一,时空到古今中外兼顾、方法上课外阅读课内渗透。如这学年(一年级)的阅读书目“必读书目《伊索寓言》《上下五千年》《天天爱学习》 ,就比较好的做到了以上几点。
教给方法,读有收获。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3、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摘录批注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等等种种方法教育学生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检查督促,养成习惯。在班级通过评选读书标兵、召开读书会等形式对课外阅读进行检查督促,在小组内设立阅读小组长,日日检查课外阅读情况,认真记录,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养成“日日阅读”的习惯。召开多种形式的读书会,上学期(一上)初,就围绕《我帮妈妈做家务》进行了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不仅在交流会上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去感受人物形象,还进行了一次课外阅读的书面考试,以选择题的方式客观全面地检查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本必读书的情况,对学生提高认识、养成习惯也大有帮助。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一本好书奠定一种品质。让我们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战略高度,扎扎实实做好自己身边最朴素的事!
本条目发布于 。属于
分类。作者是 。
创设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往往通过小组比赛、填空、口答、动手操作、讲故事、设疑等方法,创设一种“不协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例如,在学习“年、月、日”
时,有老师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童童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理,及时引导他们进入新课。这样就很自然地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了氛围。
本条目发布于 。属于
分类。作者是 。
教育孩子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1: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学生要有单独的学习房间,一定到安静,不可面对马路。装饰要简单、明亮、不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学生写作业时要单独完成。
家长不要自旁边讲一题让孩子写一题,应养孩子有自主性。检查,有
错 时也要鼓励孩子自己发现,自己订正。
3,给孩子上课外辅导班并非多多宜善。
给孩子 给孩子上课外辅导班并非多多宜善,应根据孩子的趣, 否
则 会 占用孩子的休息时间。
4,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话要注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传身教的作用,对孩子的影响不言而喻。
5,多和孩子聊天。
和孩子聊天,可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及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
以上几点建议,虽然简单,但实用。希望给家长带来一些有益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本条目发布于 。属于
分类。作者是 。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1.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围一围等操作实践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初步感受到图形间的异同。
  2.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在经历探究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探究事物特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我们是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个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评析: 一个简单的搭积木游戏,既让学生尝试并体验了本节课运用最多的学习形式——合作,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常的游戏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从而为后继的学习活动既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又作了认知上的准备。]
  二、 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1) 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 (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上有好几个面。
  布置操作: 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2) 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你能把这个面的样子在纸上画下来吗?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3) 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你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4) 揭示名称。
  想像: 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 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做长方形。
  (5) 找一找。
  手中的长方体上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评析: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体验的深刻性。这一层次的教学就是试图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对长方形的直观认识体验。同时在揭示概念时,通过对学生自己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比较,也巧妙地丰富了概念的外延,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
  2.自主认识正方形。
  (1) 谈话启发方法。
  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2) 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3) 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 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做什么呢?
  概括: 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4) 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评析: 引导学生把认识长方形的方法迁移到正方形的认识过程中来,学生凭借操作活动的直接感知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能主动地认识正方形,同时也在体验着认识的方法。]
  3. 放手认识圆。
  (1) 引导回顾方法。
  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其中一个面的形状。
  (2) 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3) 集体交流。
  ① 交流方法: 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② 交流图形: 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③ 揭示概念: 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做什么呢?(圆)
  (4) 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评析: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独立地、主动积极地运用刚才认识图形的方法去认识圆,同时也考察了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方法来认识新图形的能力,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让学生对圆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感知。]
  4. 初步辨析。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你能分别说出下面这些图形的名称吗?(出示以上三种图形混杂的多个图形让学生辨认)
  5.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 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 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 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评析: 引导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寻找相应的图形,加强了几何形体与生活的联系,适时地拓展了概念的外延。]
  三、 操作中体验深化
  1. 围图形。
  (1) 围长方形、正方形。
  ① 激趣谈话: 小朋友,想不想亲手来做一个咱们今天学到的图形呢?
  ② 介绍钉子板: 这块板叫做钉子板,上面的钉子横着的、竖着的,都排得整整齐齐。
  ③ 活动说明: 请你们利用钉子板和橡皮筋,两个小朋友合作很快地围出一个今天学过的图形来。
  ④ 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并注意指导。
  ⑤ 交流反馈: 把你围出的图形向大家介绍一下。
  (2) 改图形。
  ① 提出要求: 你们有的围了长方形,有的围了正方形,如果你围的是长方形,你能把刚才围的长方形改成正方形吗?如果你围的是正方形,你能把正方形改成长方形吗?
  ② 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并注意指导。
  ③ 交流反馈: 把你改的图形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改的。
  请组内的小朋友互相检查一下有没有改对。
  (3) 探究为什么用钉子板不能围圆。
  ① 谈话激疑: 刚才老师让大家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图形,你们围的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今天还学了哪个图形?如果要你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来,你觉得可能吗?我们也来动手试一试。
  ② 交流反馈: 谁来说说围了以后觉得怎么样?
  ③ 小结: 在钉子板上可以围出长方形、正方形,但围不出圆来。
  2. 画图形。
  (1) 活动说明: 刚才我们是动手围图形,下面我们再来动手画图形。这是一张方格纸,想一想利用上面这一条条横线和竖线可以画出今天学的什么图形呢?为了画得规范、漂亮,我们要请尺子来帮忙,下面就请你们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 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并注意指导。
  (3) 交流评价: 完成的小朋友请同桌评一评,说说画得怎么样。
  [评析: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实践、合作交流的自主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并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四、 总结延伸
  总结: 小朋友,今天课上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延伸: 看来今天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的确,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特别会解决问题。老师这儿还有个问题,你愿意解决吗?刚才我们用手中的长方体上的这一个面画出了一个长方形(演示),那用这个面(演示)也能画出一个长方形,用这个面(演示)还能画出一个长方形,想一想用长方体上的这些面,能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呢?(根据课上时间让学生在课内完成或者课外探究)
  [评析: 让学生在交流中总结,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到学了什么;让学生在总结中交流,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启发,共同完善。另外,设计的一道开放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诱导他们把探索活动从课上延伸到课外,通过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
本条目发布于 。属于
分类。作者是 。
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2年,能够得到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进步了.谢谢新教育给了我成长的舞台。我喜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本条目发布于 。属于
分类。作者是 。
平凡中绽放美丽
–学习张丽莉事迹有感
日,有一名普通的女教师,她面对失控冲向学生的大客车,奋力推开身边的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她就是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涌现出的中国最美女教师、平民英雄——张丽莉。
张丽莉是普通人,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却展现了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的精神境界。张丽莉展现了教师爱学生的美好师德,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我不想重述那些惊心动魄的细节,也不想探讨他们面对危险时的真实想法,更不想提及事发过后的惨痛结局,因为我相信,当时的行动完完全全源于心中的那份爱,完完全全出自人性的本能,我想,不会为自己救人的行为而后悔,如果再有一次,她依然会如此。
我们学习英雄,就要学习她“舍己救人、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用热血延续他人生命,用义举呼唤人间真情。我们学习英雄,就要学习她“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高尚情操,尊重、珍惜他人生命,视他人生命高于一切,为挽救他人生命可以付出一切。我们学习英雄,就要学习他们“助人为乐、孝老敬亲”的大爱情怀,释放善意,接力爱心,将大爱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把民族传统美德传播到千家万户,在全社会树立鲜明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我们学习英雄,就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工作追求,敢做主人,勇于担当,敢为人先,树一流目标、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我们学习英雄,就要学习他们“笑对人生、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谦虚谨慎,淡泊名利,以乐观的心态和过人的胆识应对困难、迎接挑战。从长期的教育工作可以看出: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以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她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当学生的身心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到践踏和损害的时候,她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学生。张丽莉老师时常把学生放在心上,爱生如子。“丽莉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惦记着她的学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赵鸣雁说,“张丽莉昏迷多天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我作为一名普通人民教师,一定向她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张丽莉老师奋不顾身救助学生。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我们人民教师就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之中,为伟大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学习她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学生是我们的上帝,我们是学生的衣食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关心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冷暖,关心他们生活。恪尽职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一曲爱之歌。用自己的行动唱响一曲爱的奉献。学习她勤奋向上,追求卓越的崇高职业理想。
我们也许成不了“最美”英雄,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做最美的自己。 我相信,这也正是那些平民英雄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但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中尝试寻找最美的自己。每个人心中有爱有温暖,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爱和温暖。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应这些英雄的壮举,让平凡之美处处绽放。
本条目发布于 。属于
分类。作者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由临危不惧联想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