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得技巧很不错!双板滑雪技巧视频

我国自由滑雪空中技巧优秀运动员的体能诊断_教育学习-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我国自由滑雪空中技巧优秀运动员的体能诊断我国自由滑雪空中技巧优秀运动员的体能诊断(原作者:范凯斌)摘 要:对我国优秀自由滑雪空中技巧队进行了体能诊断,研究得出我国自由滑雪空中技巧优秀队员基本体能模型;影响我国自由滑雪空中技巧队体能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女队员为腿部反应力量、腹部力量、腿部缓冲能力;从影响体能的主要因素来看,该项目国家队体能结构并不完善;男队员为四肢力量、背部力量、腿部反应力量和腿部缓冲能力;男女队员均分为3类,3类女队员分别重视腿部缓冲能力、腿部反应能力、腹部力量;男队员总体情况是四肢力量、背部力量较好,而腿部反应力量、腿部缓冲力量相对较弱。关键词:自由滑雪空中技巧;优秀运动员;体能诊断;中国中图分类号:G8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8)03-0097-04Diagnosis of the physical stamina of excellent athletes in Chinese free air skiing sports teamsFAN Kai-bin(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China)Abstract: The author diagnosed the physical stamina of excellent athletes in Chinese free air skiing sports teams, and established the basic physical stamina model of excellent free air skiing athletes in China. Major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hysical stamina of athletes in Chinese free air skiing sports teams are as follows respectively: leg reaction strength, abdomen strength and leg buffering pow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jor physical stamina affecting factors, in this event the physical stamina structure of the national limb strength, back strength, leg reaction strength and leg buffering pow male and female athlet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nd three types female athletes focus more on leg buffering power, leg reaction strength and abdomen s in general, male athletes have good limb strength and back strength, while their leg reaction strength and leg buffering power are relatively weak.Key words: free air skiing;excellent athletes;diagnosis of physical stamina;China近年来,我国自由滑雪空中技巧队运动员在国际顶尖大赛上屡创佳绩,证明了在此项目上我国运动员具有雄厚的实力。但要保持和继续扩大优势,需要对影响此项目竞技能力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虽然自由滑雪空中技巧是技能主导类项目,但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参加大负荷训练和比赛,以及伤病医治的需要,也是整体竞技能力提高的基础,体能是影响竞技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运动员在训总数不到100人。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本研究选择国家队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队员8名,女队员11名。受测队员中,男队员有获得冬奥会、世锦赛冠军;女队员有世锦赛、亚运会等冠、亚军,其余均为我国该项目的优秀选手。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了解我国优秀自由滑雪空中技巧队体能的现实水平,为教练员选材、训练提供科学指导。测试前,在对自由滑雪空中技巧的项目训练特点深入了解后,就测试指标向国家队主教练、体能教练进行访谈,确定测试指标为11项,分别为:半球式平衡板负重快速连续下蹲(以下简称为快速下蹲)、后抛实心球(男6 kg、女4 kg)、腿部反应力量、卧推、深蹲、引体向上、两头起、跪起、12 min跑、单足(左、右)三步定点跳(以下简称三步左足、三步右足)。利用国家队在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训练期间,在日对上述指标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测试。此前运动员没有进行大负荷训练。测试方法:快速下蹲,在半球式平衡板上举杠铃连续做快速下蹲,男20 kg、女10 kg,各15次计时;腿部反应力量,采用芬兰生产的便携式运动能力及激光测速系统测试,设定跳台高度40 cm;单足(左)三步定点跳,类似连续单足跳,不同的是每跳一次时,停顿屈膝至90°,另一腿不能触地,计远度,右腿测试方法同上;两头起,15次计时。其他测试指标均常规测试。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及均值比较法进行数理统计。所有的数据均采用EXCEL2003、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我国自由滑雪空中技巧优秀队员体能模型指标与因子分析通过均数和标准差的计算结果,可以了解我国自由滑雪空中技巧优秀队员各项指标的平均水平和离散程度(见表1)。对以上11项指标进行KMO、巴特莱特球检验,结果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为使分类趋于集中,对因子载荷矩阵采用方差极大法进行正交旋转,根据特征值大于1和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要求,得出女子、男子的公因子分别为3个、4个。分析旋转后因子载荷见表2。公因子f1主要反映的是三步左足、三步右足的信息(0.926、0.411),该因子体现队员腿部缓冲能力;公因子f2主要反映的是两头起的信息(-0.915),体现了队员腹部力量信息;公因子f3反映腿部反应的信息(0.960),体现了队员腿部反应力量。根据以上过程,可以得到用于表现每个队员体能的新的3个指标(因子),如表3所示。同理,参考表4可以得到:男子滑雪队员的公因子f1主要反映的是卧推和深蹲的信息(0.881、0.904),主要体现滑雪队员四肢力量;公因子f2主要反映的是三步右足、三步左足的信息(0.967、0.887),体现腿部缓冲能力;公因子f3主要反映跪起的信息(0.864),体现了队员背部力量;公因子f4主要反映腿部反应的信息(0.876),体现了队员腿部反应力量。根据以上过程,同样可以得到用于表现每个队员体能的新的3个指标(因子),见表4、5。(原作者:范凯斌)2聚类分析结果获得各个队员的公因子后,就可以利用这些因子(如表3和表5),结合聚类方法来对队员体能进行分类。分类方法采用K-mean法。女队员分类数为3,与表3中的公因子数目相同;为了增强男女队员分类的可比性,男队员也定为3类。计算结果表明:女队5、6、8、9、11号队员为第1类,2、3、10号队员为第2类,1、4、7号队员为第3类;男队1、2、4、5、6、7为第1类,8、3号队员分别属于第2类和第3类。男队员总数是8人,第1类就有6人,可以认为第1类男队员代表着中国男队的主体。3利用单变量(One-Way)多重比较方法进行重要性检验“聚类分析”中利用3个公因子得到了队员体能分类结果,为进一步区分出某一类别与哪一个公因子更加联系紧密,即分类结果与上文提到的滑雪队员上下肢力量、腿部缓冲能力、腿部反应、背部力量、腹部力量更加接近,本文采用单变量多重均数进行比较。1)各类女队员对公因子的重视程度。归纳各个类对3个公因子重视程度(重要性),可以得到表6结果。2)各类男队员对公因子的重视程度。从聚类结果可以知道,类别2和3的个数都只有1个,这就意味着这样的分类结果不能用上文提到的单变量(One-Way)检测方法进行重要性检验,因为该方法要求各类中的样本数至少为2。若用K-mean法对表1数据重新分为2类,结果中有7个样本被归为第1类,而另一个样本被归为第2类,仍然无法满足单变量(One-Way)检测方法的要求。产生这样的原因在于:(1)样本数太少,只有8例;(2)个别队员因伤病、生理特点无法参加测试,样本中出现了多个空缺值,考虑到国家队整体水平较高,差距不大,利用均值来代替减少了样本之间的差距,一致相似度较大,导致分类结果比较集中于某一类。为了能够使用上文提及的重视性检验,这里利用了各个类别在4个公因子的均值排序来代替表6的分析结果,均值越大,重视程度越高。用A、B和C来分别表示最高重视、中等重视、一般重视。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4讨论1)比较男女滑雪队员的公因子可以知道:相同的是,滑雪队员较注重腿部反应力量与腿部缓冲能力。这些与项目特点紧密相关。在高空动作完成落地瞬间需要良好的腿部反应,腿部反应力量和腿部缓冲能力共同决定着落地的稳定性。腿部反应力量、腿部缓冲能力成为男女运动员的共同影响因素,说明教练员在训练时注意到了落地稳定能力的训练。这点在重大比赛上得到了验证,在2007年3月意大利米拉蒙蒂雪场举行的自由式滑雪世锦赛上,在队员伤病缠身、比分落后、难度系数不占优的情况下,正是“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使得李妮娜再次夺冠,冬奥会冠军韩晓鹏在世锦赛上实现中国男队零的突破。另外,耐力因子不是影响体能成绩的决定因素,说明这项运动本身并不要求很强的耐力,适合亚洲人的机能特点,是自由滑雪空中技巧运动为何在亚洲能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但耐力是保障高水平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平时训练不容忽视。不同之处在于,腹部力量是女队员的公因子之一,说明腹部力量在女子体能占一定比例;男队员对上下肢力量、背部力量要求较高,这可能与男队员的体重、身高有关,上下肢、背部力量能增强对身体控制,对提高空中转体的效果有帮助。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设计的用于检测队员核心部位的稳定性力量――半球式平衡板负重快速连续下蹲指标成绩,在体能总成绩中所占比重不大。空中技巧要求运动员在空中有很好的身体控制能力,控制身体则需要有效的躯干力量――核心部位的力量,核心力量贡献小说明我国国家队运动员的体能结构不甚合理,今后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求体能结构完善。从与国外最优秀运动员的差距来看,我国运动员完成动作时存在“体位控制不稳”[3]的缺点,印证了我国运动员这方面确实存在着差距。究其原因,与我国自由空中滑雪运动员选材绝大部分是来自于竞技体操队和技巧队有关,空中技巧的技术又与跳水项目近似,竞技体操、技巧以及跳水均是我国奥运优势项目,具有很强的实力,这些优势项目对核心力量要求本来就很高,容易得出自由滑雪空中技巧队员也有很高核心力量的假象而被忽视。可见,我国运动员应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身体核心力量的训练以改善体能,促使运动成绩的提高。2)从表6可以看出,女队员的类别1主要是公因子f3的体现,说明该类别队员的腿部反应能力比较好,腹部力量次之,而腿部缓冲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在以后的训练中应该加强她们腿部缓冲能力的练习。我国名将郭心心就属于第1类。当然导致比赛落地时失误摔倒原因很多,动作难度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提高腿部稳定能力也是解决措施之一。类别2未能集中体现出某公因子的强烈作用,但可以看出,相比其他因子,这类队员对腹部力量因子较为重视,提示训练中在保持腹部力量的前提下,应加强腿部缓冲能力的提高以及腿部反应能力的提高。类别3能重视3个公因子,但是从他们各自的显著度来看(见表5),Sig(f1)=1.00,Sig(f2)=0.337,Sig(f3)=0.224,类别3还是集中表现了队员有较好的腿部缓冲能力。尽管对f2、f3也有很大反映,但结果不太明显。因此,该类别在保存腿部缓冲能力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腿部反应能力、腹部力量等方面的训练。程爽和李妮娜就是属于第3类队员,整体实力较高,稳定能力相对强。李妮娜多次取得世界各大赛事的好成绩重要原因就是技术发挥稳定、落地稳定。从表7可以看出:类别1主要是公因子f1和f3的体现,说明属于该类别的队员上下肢力量和背部力量两个方面表现很好,但是他们的腿部缓冲能力,特别是腿部反应力量还相对较弱,以后的训练需要在这两个方面注意加强。韩晓鹏属于第1类别,在2004年世界排名已经第1,说明他综合竞技实力很强,但相对而言,其腿部稳定能力、腿部反应力量亟待加强,本次测试结果与龙春生[2]的研究结论一致。到现在仍然存在这个问题,可以认为其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类别2能集中体现出队员的腿部反应方面的高素质,但可以看出,他们在公因子f1、f3方面都不及其他两个类别的队员。因此要求他们在保证腿部反应能力能够维持现状或升高的前提下,在上下肢力量、腿部缓冲能力、背部力量不断加强训练。相比之下,类别3,除了腿部缓冲能力方面属于该队里面的佼佼者,其他指标多处于中流水平。因此,可以在现有水平上集中选择四肢力量、腿部反应力量、背部力量中的一个方面重点训练,这样有助于提高该类队员的整体体能水平。参考文献:[1] 李志辉,罗平.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2] 龙春生.世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主要竞争对手实力分析与发展预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28-129.[3] 许永生.浅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特点与规律[J].冰雪运动,2005(6):28.[编辑:周威]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教育学习好评教育学习谈话的力量:谈话技巧助你成功
谈话的力量:谈话技巧助你成功
  谈话的力量:谈话技巧助你成功
  多数人认为,一些人天生就有说话的天赋,而另一些人则没有。事实上,并不存在说话的天赋这一说。善于交谈的人只不过是懂得一些简单的技巧而已,而这些技巧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会的。
  阅读关于滑雪的书本身并不能让你滑雪技能出众,同样地,单纯地阅读本书并不能给你的社会交往带来很多东西。要提高你的社交能力,既需要阅读更需要坚持不懈、专注地练习。每次坐下来只读一章,不要多,然后立即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书中数百例对话场景,形象而生动、通俗而具体地阐释了作者几十年所累积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这些实用而有效的谈话技巧,会从行动的层面指导您。
  《谈话的力量》序言
  艾伦?加纳 
  如今,《谈话的力量》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教授谈话技巧的图书。20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帮助别人学习这些技巧,在看到他们的生活因此而发生巨大而积极的变化时,我总是感到由衷的快乐。
  多数人认为,一些人天生就有说话的天赋,而另一些人则没有。事实上,并不存在说话的天赋这一说。善于交谈的人只不过是懂得一些简单的技巧而已,而这些技巧是任何人 
  都可以学会的。
  这些技巧就像是工具。想像一下用螺丝刀去锤钉子,或者是用铁锹去砍木头。这都非常吃力。你需要花费5倍的时间去做,而且还做得很糟糕。螺丝刀和铁锹不是合适的工具。然而只要有了合适的工具--铁锤和锯子,你很快就能做完这些工作,而且做得非常好。
  谈话也是这个道理。你用你所掌握的技巧尽力去做,可是这些技巧很可能不适合你要做的事情。结果,你在社会交往上就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人际交流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已经证实了几种在社会交往中行之有效的技巧。而且,他们发现掌握这些技巧都只需要比较短的时间。不幸的是,这些研究发现大多仅仅出现在学术刊物中,只有少数的几所大学开设了教授这些技巧的课程。
  我组建了“谈话技巧”培训班,写了这本书,以此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并且用一种生动、直接、通俗易懂的形式来教授这些技巧。我的努力获得的成功远远出乎我的意料。超过5万名学生参加了我的培训班,公众和业界对本书的关注也在不断上升。不仅如此,你将看到的这些技巧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语言环境--像Samtaleteknik和Praten met plezier等外语译本,已经在全世界流行。
  在我们的课程开始之前,我先提一点:阅读关于滑雪的书本身并不能让你滑雪技能出众,阅读关于健身的书本身也无法让你的肌肉强健,同样地,单纯地阅读本书并不能给你的社会交往带来很多东西。要提高你的社交能力,既需要阅读更需要坚持不懈、专注地练习。每次坐下来只读一章,不要多,然后立即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本书最后一章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计划,你可以按此来做。
  写作此书带给了我很大的快乐。我希望这些简单的技巧能够给你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善,带给你快乐和幸福。
  一杯精神的咖啡
  如今,通过“畅销书”的头衔来抓住读者 “眼球”,似乎已不那么有效了。在越来越理性的读者看来,所有畅销书都或多或少含有炒作之嫌。或许您也已对被冠以如此称号的书失去了兴趣。毕竟,太多的畅销书在宣传期过后便辉煌不再,甚至销声匿迹了。即便如此,还是不禁想问您:对于一本再版三次、全球销量超过100万册的畅销书,您的态度会否有所转变?或许,出于好奇,您也会暂时抛开成见,对其一探究竟吧--是什么样的内容使一本书具有如此强的市场生命力?
  好吧,让我们一同走进《谈话的力量》,细细品味一番吧。对于谈话在人际沟通与交流中的地位,我想,在此就不过多着墨了--它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已通过自身经历而有所体会了。如今我们所需的,是实用简单、切实可行的技能指导。或许您已经阅读过相关书籍,甚至参加过有关培训,对于各种精妙的技巧已尽数在心。但令您苦恼的是,这些技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总那么不尽如人意。如果您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毫无疑问,《谈话的力量》就是一场可以切实改变您生活和工作的“及时雨”,它是一本真正的关于社交技巧的行为指南。
  《谈话的力量》作者艾伦?加纳,是一名在人际交流领域拥有20年教学经验的美国著名交流学专家。在他的培训生涯中,有超过5万名学生参加过他所举办的“谈话技巧”培训班。《谈话的力量》正是作者对自己多年研究和培训的经验总结。
  通观全书,您会发现大量的对话场景被运用其中。这些具体而详实的实例,正是作者依据日常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以及对教学实践的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们随意而典型。这些似曾经历的场景,随意得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典型得会使阅读者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真实经历与之对照。而后,您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实际情况总是能和书中的某些场景相吻合。您完全可以对号入座般以此判断自己究竟置身于何种状态,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来避免人际交往中的尴尬局面。
  书中数百例对话场景,形象而生动、通俗而具体地阐释了作者几十年所累积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这些实用而有效的谈话技巧,会从行动的层面指导您:
  ◇ 如何通过提问来促进自己与朋友或陌生人的交谈;
  ◇ 如何通过由衷的称赞和认真的倾听来鼓励对方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行事,建立和谐的关系,避免产生误会;
  ◇ 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开启话题,使您在社交场合或工作中能够有效而迅速地与陌生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 如何采用积极的态度,在接受对方批评的同时又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 如何巧妙地拒绝别人,哪怕是最缠人的要求;
  ◇ 如何要求对方改变行为,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保证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
  ◇ 如何通过姿态、身体接触、眼神交流等动作来向别人表情达意;
  ◇ 如何挑战您的社交恐惧症;
  ◇ 如何有计划地提高您的交谈技巧等。
  或许您正在为工作中需要不断与陌生人接触而苦恼,也或许您正面临着与昔日好友无话可谈的尴尬;或许您正遭遇着与亲人关系日趋紧张的困境,也或许您想使本已和谐的人际关系锦上添花;或许……不管您现在处于何种情况,相信上述技巧“总有一招适合您”。
  如果说本书有什么最大特点,那就是通俗--语言简单易懂,行文轻松随意。相对于那些充斥、堆砌着专业术语的交流学和心理学书籍,可以肯定地说,本书给您的感觉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摒弃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抛开空洞宽泛的理论讲解,它就像一杯咖啡,使忙碌一天的您于放松之余补充精神的能量,轻松领悟人际交往的技巧。
  最后,需要郑重声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简单而有效的技巧您完全可以自行掌握并施行,您会发现运用它们是那样轻松自如。不信,您不妨抽出一点时间,亲身品味这本超级畅销书的精妙所在,相信它定会给您的生活带来快乐与幸福!
  通过提问题促进交谈      
  每个人都能提问题,但并不等于人人都会提问题。当你的问题没有引起积极回应时,问题可能出在你所提问题的类型,或者问题的语言组织上……    
  问题分类
  52岁的斯科特*是一位建筑承包商,他诉说了自己同邻居交谈时的痛苦:
  我试着和他们说话,我确实尝试过。我问他们问题,却没有得到什么回答。于是我再问,接着又问。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自己就像FBI的侦探在审问疑犯一样,而不像是在和邻居愉快地聊天。
  22岁的丽萨是位售货员,在一次上课之前她跟我有一段对话:
  丽萨:你教这门课有多久了?
  艾伦:哦,大约10年了。
  丽萨:你经常教吗?
  艾伦:是的。
  丽萨:你还教别的课吗?
  艾伦:是的,我在国立大学教演讲。
  丽萨:这学校在哪儿?
  艾伦:在圣地亚哥。
  丽萨:你在哪里上的大学?
  艾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然后去俄勒冈大学攻读了研究生学位。
  丽萨:你住在哪里?
  艾伦:拉古纳?希尔斯。
  丽萨:这是什么地方?
  艾伦:我只能告诉你,是在圣地亚哥市往北约75英里。
  每个人都能提问题,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如何提出问题能有效地促进交谈。当你的问题没有引起积极的回应时,可能不是因为对方不友好, 或者对你不感兴趣,或者问题不合时宜, 而可能仅仅因为你所提问题的类型, 或者语言的组织形式。
  问题共分为两种:封闭式和开放式。
  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有点像对错判断或多项选择题,回答只需要一两个词。例如:
  “你是哪里人?”
  “你经常跑步吗?”
  “我们今晚什么时间出去吃饭,5:30,6:00还是6:30?”
  “你是否认为应该关闭所有的核电站?”
  封闭式问题可以让对方提供一些关于他们自己的信息,供你做进一步地了解(“我在底特律出生,但是在阿拉巴马州的亨茨维尔长大。”“是的,我每天跑3英里。”);也能够让他们表明自己的态度(“我6点有空。”“我觉得没必要关闭已有的核电站,但是也不希望再建造新的。”)。
  尽管它们有着明确的作用,但是如果单纯地使用封闭式问题,会导致谈话枯燥,产生令人尴尬的沉默。就像斯科特所说的那样,对方如果不停地回答封闭式问题,就会觉得自己在接受FBI侦探的询问。
  开放式问题
  要想让谈话继续下去,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和趣味,就要继封闭式问题之后提出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就像问答题一样,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回答的。这种问题需要解释和说明,同时向对方表示(他们也很高兴你这样做!)你对他们说的话很感兴趣,还想了解更多的内容。
  例如,在获知我教“谈话技巧”这门课有大约10年时间之后,丽萨不应该急于进入下一 
  个封闭式问题,而可以问一些相关的开放式问题:
  “你是怎么想到要开这门课程的?”
  “这10年中,这门课程有过什么样的变化?”
  “为了上课,你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工作?”
  “请告诉我你对这门课程今后的发展有什么计划。”(这是一个以请求的形式出现的开放式问题。)
  在询问某人的家乡,并获知其来自亨茨维尔后,你可以接着问以下一些开放式问题:
  “你为什么从亨茨维尔搬到这里呢?”
  “阿拉巴马的气候跟这里有什么不同?”
  “在亨茨维尔的那段时间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在获知对方希望保持现有的核电站而不希望再多建造时,你可以问以下一些开放式问题:
  “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现有的核反应堆产生的废料呢?”
  “个人应该做些什么努力来防止修建新的核电站?”
  “如果不再建核电站,你觉得国家应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提供更多的电力?”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使用的疑问词是不同的。下面的列表会对你的提问有帮助:
  你可能注意到,一些人会以开放的方式来回答封闭式问题。尽管如此,与你交谈的人还是喜欢在回答开放式问题时给出更长的回答,因为这类问题鼓励他们自由地谈话。在你提出开放式问题时,别人会感到放松,因为他们知道你希望他们参与进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提问题增强你的控制能力
  你完全没有必要忍受无聊的谈话,因为当你开口提问题的时候,你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话题的选择。假定有朋友告诉你:“我刚从法国回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以下例子中选择你的问题:
  “那里气候怎么样?”
  “你是怎样做到和法国人交谈的?”
  “告诉我最让你难忘的事情。”
  “你是怎样订到宾馆房间的?”
  “法国食品和我们的有些什么不同?”
  如果有人向你自我介绍说她是中学的辅导员,下面这些问题可供你选择:
  “你为什么想做辅导员呢?”
  “要从事这项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告诉我一些孩子们经常向你求助的问题。”
  “在今天的校园中,吸食毒品的情况怎么样?”
  “每天倾听别人诉说苦恼,对你的人生态度有什么样的影响?”
  或者,如果你不想谈论她的工作,你也可以问一些宽泛的问题,例如:“工作之余你有些什么娱乐活动?”
  在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要牢记以下两条:
  第一,提问题的时候要持愿意倾听的态度。无论你多么善于交际,如果你只是冷冷地流于形式,对方最终会感觉到你只不过是在设法让他对你产生好感。
  第二,尽量保持双重视角。不仅考虑到自己想听什么、想说什么,还要考虑到对方的需要。最令人讨厌的就是毫不顾及别人的想法和需求。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我听到一个看上去挺高贵的绅士对一位女士说:“说了这么半天都在谈论我,现在谈谈你吧!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顺便说一句,在使用本书中的技巧时,你会发现保持诚恳的态度和双重视角能使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问题时常见的问题
  问题过于宽泛
  米吉是一位大学行政人员的妻子,最近在纽约的一次课堂上,她说自己对生活感到厌烦。为什么呢?“因为一整天,陪伴我的就只有两个孩子:一个三岁,另一个还是婴儿。因此梅尔一回来,我就问:‘今天怎么样?’我真的是想得到他的回答。但是他说什么呢?‘没什么,就跟平常一样。’然后他就打开电视看起来了。”
  米吉犯了几个简单的错误:
  第一,她的询问范围太广。提问题就像开水龙头一样,范围放得越开,得到的回应就越多--直至最后的极限。米吉这样宽泛的问题(像“有什么新的消息?”“最近忙些什么?”“说说你自己的情况!”)往往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回答,所以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
  第二,“今天怎么样?”这样的问题听起来更像是一句套话,随口说说而已,而不是真想了解什么情况。回答往往也是套话,例如“很好!”或者“还行”。
  最后,米吉每天都问同样的问题。这不仅让对方更认准为套话,而且每天都要回答这样毫无创意的问题,很可能也会让她的丈夫感到厌烦。
  我建议米吉每天读学校和当地的报纸,然后在让她的丈夫休息片刻之后,就他比较熟悉的话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开放式问题。以下就是她的成果:
  那天晚上,我告诉梅尔我听说学校要重新设定对文科学生的外语要求。我问他对此有什么看法。接着我们就开始讨论学习外语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了解别的民族。我们还谈论了各自学外语的经历。结果俩人开始用中学时学的蹩脚法语交谈,开心得不行。最后,我们都谈得很累了,但是很开心,他吻了我一下,小声对我说:“亲爱的,你太棒了!”这不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吗?
  开始的问题太难
  亚利桑那一位叫肯迪的房地产代理商曾经向我透露了他的诀窍:
  顾客一走进来,我并不问他有什么需要。这个问题太难了点,他会因为紧张而放弃。如果我追问得太紧,他很可能会马上离开。因此,我问他现在住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让他很轻松,感到自然。一段时间之后,他或我就会把话题转到他的需要上去。
  肯迪的建议也适用于社交场合。通常情况下,最好是以简单的问题开始,谈论一些对方感兴趣并且熟悉的话题。
  问引导性的问题
  引导性问题可能是最封闭式的问题,往往只需要得到对方的同意。例如:
  “已经8∶30了。今晚就呆在家里好吗?”
  “你不认为他们是对的,是吗?”
  “每天晚上看两个小时的电视就足够了,你说呢?”
  法庭上的引导性问题会使发问的律师受到训斥。在社交场合中,这样的问题也不会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好处。
  提问之前就已经表示不赞同
  当对方的观点和你不一致,你想讨论彼此的不同之处时,应在问明对方理由之后再表达不赞同的意见。例如,我曾在宾夕法尼亚碰见一个人,他对我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猎。我不喜欢打猎,但是嘴上没说,而是以询问的口吻接着问他:“你认为打猎最大的好处是什么?”从谈论中,我了解到他能在打猎中体验到很大的挑战,而且他认为像他这种猎人在生态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找不到提问的内容
  如果有机会事先准备一些问题,会比完全依靠自己的临场发挥容易很多。以下是洛杉矶一家冰淇淋公司的经理韦恩写给我的故事:
  星期五,我带着一个名叫柯蒂斯的小伙子去参加一年一度的欢迎新鹰级童子军(Eagle Scout)的宴会。去年的宴会失败得很--我和小童子军就傻傻地坐在那里吃东西。所以今年我预先做了一些准备。我试想自己还是一个童子军,别人会对我问什么样的问题--怎样努力去获得各种奖章,自己开过或听说过哪些玩笑,自己建过什么样的桥以及怎样建的,第一次远足的情况怎么样,同女童子军的关系如何等等。
  这果然奏效了!我们谈得很投机,几乎都不愿意停下来。所以今年我非但没有早早地溜出会场,还带柯蒂斯出去喝了一杯。
  特丽尔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大二的学生,她发现事先的准备非常有用,不过方式与上面的故事有些不同:
  以前打电话的时候,尤其是跟在巴拿马的爸爸通话时,我常常会忘记谈及重要的内容,或者问一些很急的问题。因此我经常是羞愧地重新拨过去,或者干脆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最近,我开始写一个清单。现在我可以完全放松了,因为清单上的内容没有说完我是不会挂电话的。
  另外,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备用问题,也很实用而且有趣,它们可以随时有效地打开尴尬的局面。我比较喜欢的有:
  “如果你能够成为历史上的某个人物,你会选择谁?(对方回答。)为什么?”
  “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如果要你另选一个行业(或者专业),你会如何选择?(对方回答。)为什么?”
  “如果你能够在地球上的任意一个地方呆一星期,你会选择哪里?做些什么?”
  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刚开始学习提出开放式问题时,需要着意去努力。但是如同走路和书写等技能一样,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做得很自然了。
  表达诚实的称赞      
  给予诚实的称赞,不仅能够鼓励对方继续按照你喜欢的方式做事,而且能够让他们对你产生好感……    
  冲突的产生
  有一个老人和他的妻子在一起生活了整整21年,却没有说过一个字。一天早饭的时候,他突然打破了沉默:“亲爱的,有时候我觉得我不得不告诉你,我是多么地爱你。”
  --摘自《给凯伦的信》①
  夸奖他?要我恭喜这个混蛋体育和英语及格了吗?历史、手工和数学呢?全是F: F!F!F 
  !……我本来想说:“了不起啊儿子,你正在一天天变成一个无用的人!”不!我没有那么残忍,关键就在于此。
  --吉尔
  当周围的人让我们高兴的时候,多数人会不以为然,认为本该如此。很少有母亲因为孩子在吃饭或玩耍的时候积极合作而给予表扬;很少有邻居会因为晚上的安静而彼此感谢。
  只有当别人做的事情不合我们的意愿时,我们才会注意到他们--而且是非常迅速地!然后我们进行批评,并细致地解释为什么他们的行为是“不好”或“错误”的,为什么他们要照我们说的去做。一些人不惜尖叫、威胁,甚至大打出手,就是为了让对方顺从。
  重复受鼓励的行为
  忽视你喜欢的做法却对你不喜欢的做法进行惩罚,这样做并不有助于别人了解你的需要。
  根据行为认知理论,别人对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反应。受到你赞扬的行为出现的频率会增加,而被你忽视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受到惩罚的行为会减少,除非对方故意要引起你的注意,那样他就会继续这样做,因为惩罚毕竟比毫不在意好。(比如孩子们发 
  现骂脏话会引起大人很大的反应,他们就会以此为乐事。)
  行为学家把这种理论称为“重复受鼓励的行为”。你会发现用下面这个图表会很容易记住:
  更进一步说,如果你根据人们不同的行为分别给予鼓励或予以忽视,人们会更愿意选择受到鼓励的行为。
  让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理论。我在俄勒冈有一个学生蒂姆,他经常在我课间吃东西的时候主动和我说话。在短暂的寒暄之后,他总是会找一些理由来抱怨下雨和天冷,抱怨前妻对他的态度,抱怨他工作的无聊和费力不讨好。
  我知道蒂姆有严重的感情上的困扰,于是决定改变他和我在一起时的行为,只对他偶尔的积极乐观的谈话给予回应。当他提到有邻居帮他修车,或者有位知名演员要来演出,或者碰见了一位老朋友时,我总是笑着点点头,问他一些开放式问题。而当他表现得消极的时候,我就不搭理他。我会抬头看看路人,或者开始吃我的三明治。
  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行为完全改变了,和我在一起时他总是乐观而又温和。每次见到他,他总是会主动和我打招呼,满脸笑容,告诉我一些好消息。在我回加利福尼亚之前,他悄悄地对我说,那些和我在一起的时光常常是一天中最美好的。但是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还是那样脾气暴躁、消极悲观。
  在旧金山的一次课上,我讲了上述故事并总结说,鼓励自己喜欢的行为比惩罚自己厌恶的行为更为有效。之后,两个妇女立即说出了下面的话:
  默尔:这确实很有道理。我总觉得孩子们来看望我的时间太少,于是当他们来的时候,我总是表现得很冷淡。有点像波特努瓦夫人在书中写的:“亚历克斯?亚历克斯?我有个儿子叫亚历克斯吗?噢,是的,过去有过,但是已经几年没有他的消息了。”(笑笑)这样做对我一点好处也没有,实际上,他们来看我的次数更少了。也许是改改我的态度的时候了。
  艾比:我帮别人照顾一群小女孩,带她们去地方上的集市。女孩子们总是会来向我告状,却不去找别的大人。我总是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总是找我呢?我当然不喜欢听她们的这些事情。但现在我意识到,是因为我对她们总是很在意,问她们问题,帮助她们解决所有的纠纷--这些都是非常具有鼓励作用的。从今以后,我想最好是让她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给予诚实的积极回应,不仅能够鼓励对方继续按照你喜欢的方式做事,而且能够让他们对你产生好感。
  心理学家威廉姆?詹姆斯认为:“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能就是被欣赏的渴望。”如果你是别人生活中能够满足这种“被欣赏的渴望”的很少的人之一(很可能是惟一的一个),那么你很可能会被珍视为亲密的朋友。调查研究表明,称赞别人会让别人觉得你富有同情心,善于理解别人,甚至很有个人魅力。(与此相反,一项研究发现:不再互相赞扬的夫妻会觉得对方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当别人发现你对他们待以真情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向你敞开心扉。这样,只要稍微地努力,你就能建立起积极的感情交流,这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的友好和亲密程度。
  积极回应的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它们有助于营造一种开放的、积极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你身边的人能够逐渐成长,并认识到他们作为人而具有的潜力。很多人认为,如果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朋友、同事、配偶表示出赞美的态度,对方就会变得懒惰,在已经获得的赞扬上止步不前。所以他们鼓励人的态度是“活到老,学到老
  西雅图一位叫玛丽的艺术家,其父母多年来就一直在使用这种策略:
  如果我正准备洗衣服,妈妈会说我确实应该帮家里做点事情了。如果我考试得了一个B,其余全是A,爸爸就会问为什么会得一个B。小时候,有一次我努力要让一双鞋穿得长久一些,最长的纪录是六个月。但是当我笑着给他们看我的努力成果时,你猜我爸爸说什么?他拿出一双鞋来,说是在堪萨斯市买的--20年前!从那以后,我意识到我是永远也不可能胜过他们的。
  大量的心理学证据表明,这种“消极”的策略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常常是有害的。收到消极回应的人,非但不会继续不断地努力以获得赞扬,反而会变得非常小心,自我意识强烈,并且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可能会简单地决定放弃。即便少数人能够因为这样的激发而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其中能够从成功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却少之又少。由于一直以来都听到批评的声音,大多数人总是会找到一些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一个人,他去年一年赚了15万美元,每天工作16个小时。最近他一脸严肃地对我说,就他的脑瓜,应该赚到30万才合适。
  怎样有效地表达直接的称赞
  最常见的赞扬方法就是表达直接的称赞。这种赞扬直接告诉对方你对他们的行为、外表和气质的哪些方面表示赞赏。每次在课堂上讲到这个技巧,我总是以让学生们对我或其他人说一些赞扬的话开始的。以下是有一次我记录下来的几种赞扬:
  行为:“你是一位好老师。”
  外表:“你的头发很漂亮。”
  衣着:“我很喜欢你的鞋。”
  这样的称赞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改进:
  1. 具体一些。如果你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你的喜好,让他们相信你的话只适用于他一个人,而不是任何一个人,那么你的话就会更加有力,令人信服。
  例如:
  行为:“我喜欢你在我们练习的时候,亲自给每个人做辅导。”
  外表:“我觉得这个新发型让你的眼睛更加漂亮了。”
  衣着:“那双棕褐色的路夫鞋很配你的卡其裤。”
  2. 称呼对方的名字。人们认为,自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以来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名字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会对包含其名字的话语给予更多的注意。此外,称呼对方的名字也可以让对方觉得你的赞扬是专门针对他的。
  例如:
  行为:“艾伦,我喜欢你在我们练习的时候,亲自给每个人做辅导。”
  外表:“艾伦,我觉得这个新发型让你的眼睛更加漂亮了。”
  衣着:“艾伦,那双棕褐色的路夫鞋很配你的卡其裤。”
  怎样帮助别人接受我们的直接称赞
  亲爱的艾比:
  我的妻子有个习惯,总是对我真诚的赞扬泼上一瓢冷水。
  如果我说:“呀,亲爱的,你穿上这件裙子好看极了。”她很可能会说:“你真这样认为?这不过是姐姐给我的一件旧衣服。”
  如果我赞扬她把屋子打扫得非常干净,她可能会回答说:“我想,那是因为你没有看到孩子们的房间。”
  我就搞不明白她为什么不能坦然地接受我的赞扬,这让我有点伤心。能帮我解释一下吗,艾比?
  --困惑的人③
  同样地,你很可能也发现很多人难以接受你直接的赞扬。出于谦虚,或者没有别的回答方式,他们通常会拒绝你的赞扬,从而让你感到受挫,使你以后的赞扬话语减少。
  行为:“这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
  外表:“我倒觉得理发师剪得太短了。”
  衣着:“你喜欢这样的旧鞋?”
  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你都可以做些什么,让你的赞扬更有效果,更容易让对方接受:你可以在赞扬之后加上问题。(开放式问题最好,但只要是问题就行。)这样的话,当对方听到你的赞扬时,就不用苦苦地找一个回应的方法,只需说声谢谢,然后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最后,我们把原来的赞扬具体化一些,加上对方的名字,再加上一个问题,就是这样:
  行为:“艾伦,我喜欢你在我们练习的时候,亲自给每个人做辅导。说说看,你观察到的最常犯的错误是什么?”
  外表:“艾伦,我觉得这个新发型让你的眼睛更加漂亮了。你是怎样想到要换这个发型的?”
  衣着:“艾伦,那双棕褐色的路夫鞋很配你的卡其裤。你是怎么决定买这种款式的?”
  将否定换成直接称赞
  只要你用心,通常总是能够把消极的批评转换成积极的赞扬。如果关系不大,你没有必要因为失败而批评对方,可以赞扬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的进步,或者是尝试的勇气。
  请看下面的例子:
  当你不喜欢别人的做法时,你可以尽量地对喜欢的方面予以鼓励,而对不喜欢的做法完 
  全忽视。
  如果对方的做法没有值得表扬的地方,你可以说一说其他人做得好的地方。同样,你也可以直接告诉对方你的期望,有时甚至可以在他做事之前就夸奖一番。请看梅林达是怎样让丈夫改变给她搓背的方式的:
  以前,当他用力太猛或者搓错地方时,我总是尽量忍着,直到实在无法忍受时,就愤怒地喊一声:“停下来!”他就会一动不动地僵在那里,很扫兴。于是我试着说得明确一些,比如“稍微轻一点搓就好了”或者“很不错,现在往下一点,靠右边……舒服”。不仅我得到了满足,感到高兴,他也因为能让我高兴而感到自信和自然。
  你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保持一致也是很重要的。通常,这就是说要使用第十一章里提到的温和的行为。很多直接的称赞可以不需要语言就有效地表达出来,比如下面这位退休工程师弗兰克的经历,他和孙女的小孩儿呆在家里:
  金出门买东西,孩子在睡觉。但是你是知道的,一等她开车出门,乔伊就开始大哭起来!我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一边来回晃着一边轻唱着儿歌,反复不停地唱。我努力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爱。等她安静下来,我就把她举在空中,做一个鬼脸。通常,这会引得她大笑起来。我在她胖胖的肚子上挠痒痒,亲一亲,然后俩人都爬在地上玩“捉猫猫”的游戏,直到金推门进屋。像我这样的老人应该这么做吗?当然可以啦!
  怎样使你的直接称赞令人信服
  最好不要撒谎,要说实话。如果对方哪怕只有一次对你的诚实表示怀疑,那么他就很难再完全接受你的赞扬了。此外,你的不诚实只会误导对方,使你不喜欢的行为更加频繁地出现。
  不过,只是诚实和真诚是不够的。要想使你的赞扬行之有效、感情动人,必须让对方相信你的诚实和真诚。具体来说,微笑和称呼对方的名字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做到以下 
  几点,你的赞扬会更加令人信服:
  1. 开始的时候对每个朋友都隔几天说句称赞的话,然后慢慢地提高频率。如果你平时很少对人说一些亲切的话语,那么只要简单的一句称赞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2. 开始的时候措词相对谨慎一些。突然之间的非常夸张的赞扬之词必然会引起别人的疑惑。有研究认为对新认识的人应当偶尔地称呼其名字。
  3. 称赞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有任何索取。如果你赞扬同事有头脑、有创造力,接着又向他借5美元,那么你的赞扬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
  4. 切忌一味地称赞,对一些无关大局的小事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满口称赞的人是很难获得别人的完全信任的。例如:
  “吉姆,谢谢你借给我计算器。尽管使用方法很难搞懂,可是一旦弄明白了,做起财务报表来就容易多了。麻烦你跟我说一说,这个按钮上的标记是什么意思?”
  5. 不要用对方对你的称赞去回赞对方。例如:
  “你的夹克很漂亮。”
  “你的夹克也很漂亮。”
  这样的称赞听起来像在敷衍了事,好像自己是被迫要说一些好听的话作为回应。
  6. 善意地将对方的行为、外表或者衣着与别人相比较,例如:
  “安妮特,这是你第二个月销售额名列第一了,有什么秘诀吗?” “堂,我觉得你是学校里体形最好的。你是怎么做到的啊?”
  再比较一下上周我在海滩上遇到的一位女士对我的称赞,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
  “我喜欢你……我喜欢每一个人!”不过另一方面,也要小心将比较说过头了。记得曾经有一位女士详细而冗长地解释了为什么觉得我是非常独特的,结果反而令我感觉自己成了一个畸形人。
  其他适用的称赞
  第三人称的称赞。这样的称赞并不直接针对谈话对方,而是指向另一个人。你可以在这个人可以听见的情况下,与另一个人谈起他。或者,也可以告诉一个很可能会转告他的人(像一位好朋友)。
  这样公开进行的赞扬甚至要比私下的赞扬更令人信服。上周四,我就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我碰上老朋友艾拉的兄弟,于是对他说,我很高兴艾拉在演艺界小有名气之后还能经常 
  来看望我。艾拉当晚打电话对我表示非常感谢,并且邀请我参加一个晚宴。
  传递的称赞。这种称赞方式主要是一方向你表示喜欢另一方(第三方)的行为、外表或衣着,然后你再把这个信息传递给第三方。同直接称赞一样,在赞扬之后最好加上问题。
  间接的称赞。在这种称赞方式中,你的言语或行为传递出赞美的感情,只不过不是直接地表达出来。例如,当你向一位女士征求意见时,你是在间接地表示你很看重她的判断能力。当你询问一位男士的名字,或者用名字来称呼他的时候,你是在间接地暗示他对你很重要。罗伯特?硕德克(Robert Saudek)曾在电视剧《勇敢人传记》(Profiles in Courage)中与肯尼迪总统一同工作,他认为肯尼迪总统的态度就间接地传达出尊重的信息:
  他让你觉得,他只是在提提问题,然后耐心地听着,非常专注地等候你的回答。你立刻就意识到,他这样的人物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以下是学生们提供给我的一些间接称赞的例子:
  乔伊:上周六,我丈夫对我说:“周末我想和你单独过。”于是我们把孩子带到我姑妈家去,在蒙特里海边轻松地开车跑了好久。每隔几个小时,我们都下车去手牵手地在沙滩上散步,或者在路边的小餐馆里吃东西--有时候仅仅就是为了亲吻。
  阿尔特:我的高中朋友斯蒂夫每年都打电话来祝我生日快乐。过去几年里,他是我惟一记得的高中同学,而且是男同学,这很让我高兴!
  弗吉尼亚:有一次儿子送花给我--那还不是我的生日!
  卡罗尔:在一个烟雾弥漫的日子,我正坐在家里咳嗽得厉害,哥哥开着他的跑车过来,喊道:“上车来!”于是把我带到维尔森山顶上的“地平线公园”。我现在知道灰姑娘的感受了!
  莫纳:珊蒂是我年轻时的朋友,每次和她在一起,她都会拿出这条围巾来不停地织。我问她是给谁织的,她却总是说不知道。然后有一天,她把围巾递给我,说:“这是给你的,因为我爱你。”我立刻热泪盈眶,和她抱在一起。这件事使我终身难忘。
  艾伦(作者本人):一天早上,我正给一些政府职员做一个困难又重要的学术讲座,一位叫鲍勃?巴德尔的朋友专门给我送来早饭。那可不是一般的早饭!他带了纽约牛排、鸡蛋、几种进口乳酪、草莓,还有新鲜的橙汁!我非常感动,直到今天我仍然感觉到,他所做的事比任何语言都更加有效地表示了他对我、对我们之间友谊的珍视。
  积极地接受称赞
  当你给予别人更多的称赞时,毫无疑问你也会接受到更多。如果你希望这些积极的交流继续下去,那么你就得让对你表示称赞的人感觉到这样坦诚地交流很随意。如果你扭头拒绝了他们的称赞,或者是立即转换话题,就很难达到目的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你看着他的眼睛,积极地作出回应,他很可能会感到满足。如果他懂得称赞的技巧,随机附上一个问题,你所要做的仅仅是笑笑,表示感谢,然后回答。如 
  果他没有,你可以笑笑,表示感谢--也许还可以告诉他你的感受。以下是由学生给出的一些回答的例子:
  詹姆斯:妻子曾经因为我经常和女儿们一起玩耍而夸奖我是一个好爸爸,我抱着她,说:“很高兴你看到我在很努力地尝试。我爸爸从来没有陪过我,所以我特别努力,不能让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
  卡拉:邻居告诉我:“你的车很漂亮。”我回答说:“谢谢,安。我花了一早上来洗车、打蜡,你的话让我感觉很欣慰哦!”
  贝弗莉:我妹妹对我说:“我喜欢你的房间。每天早上从这里醒来,该是让人多么畅快啊!”我回答说:“谢谢,伊夫。我在设计房间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倾听别人的话语      
  积极的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回应方式,既能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又能保证你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    
  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回应方式,既能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又能保证你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要熟练地使用这种技巧,首先要知道,当别人和你说话时,发生着什么样的事情。
  人际交往首先源于个人内心。对方先是有一些感受或者想法想告诉你。为了传递这个信息,他首先必须将其转换成语言以及非语言代码,以便你能够理解。至于他选择什么样的代 
  码,什么样的语言和动作,以及说话时的音调,会由他的目的、所处环境、和你的关系亲密程度,以及他的年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感情状况所决定。这个把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转换成信息的过程被称为编码。
  例如,假设你在给一个朋友播放音乐。他很喜欢,却希望能柔和一些。你无法知道他头脑中的想法,于是为了让你知道,他把自己的感受编码,用盖过音乐的声音对你说:“声音关小点儿!”
  一旦发送出去,信息就会通过一定的渠道传播(通常是双方之间的空气或者电话线)。这一渠道中的其他声音则经常会歪曲传递的信息。在这个例子中,高声播放的音乐声会造成一定的歪曲,你耳朵接收到的信息很可能会与对方发出的信息有很大差别。
  在你进行解码、给接收到的语言和非语言信号赋予一定的意思时,不可避免地又会发生进一步的歪曲。你的脚趾、耳朵、眼睛、手以及身体的其他部分每秒钟会接收到将近4万个脉冲,而你只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至于你会注意到哪些部分,则受到你的期望值、需求、信念、兴趣、态度、经验和知识的很大影响。萨斯雷、奥尔森和惠特尼(Sathr,Olson and Whitney)在《交谈》(Let’s Talk)一书中写道:“据说,我们说出来的只是我们所想的一半,而我们听到的又只有一半,能够记下来的还要再减一半。”④我们总是倾向于听我们想听的内容,看我们想看的东西。正如格式塔治疗运动的创始人福里茨?帕尔斯(Fritz Perls)所说:
  这个世界的图象并不是自动进入我们大脑的,而是有选择的。我们不是在看,而是在寻觅着什么。我们不是听见世界上所有的声音,只是在听。⑤
  正因为这样,对方发出的信息往往与你根据各种信号判断出来的信息有着很大不同。你的印象往往并不与对方的意图相吻合。
  在以上的例子中,如果你正确地理解了对方的信息,你就会得出结论:他希望把音乐声调低一些。但是如果你理解成:“你让我生气了。”你可能就会给出不恰当的回应。信息经常被错误地解码,而双方都对出现的误解一无所知。
  这就是为什么积极倾听如此重要。你不应该过分地相信自己的直观感受并以此来行事,而应当掌握这门技巧,保证你准确地进行解码,了解了对方真正的意图。
  在这个例子中,你可能会说:“我惹你生气了,对吗?”
  “没有啊。”对方也许会回答说,“我只是想让你把音乐的声音调低些。”
  积极倾听,就是告诉对方你对他的信息的理解。这样,信息的发出者知道你在用心听,而你产生的印象会进一步得到证实或澄清。
  以下是一些这方面的例子:
  1. 科洛:我永远也调动不了。玛丽:你有些灰心啊。(积极倾听)科洛:是的。每去一个地方,都叫我留一份简历,就再没有回信了。玛丽:你觉得自己被敷衍搪塞了吧!(积极倾听)科洛:没错。如果没有职位,为什么不明说呢?
  2. 丈夫:今天晚上我不想让你去打牌。妻子:你不希望我一个人出去玩吧!(积极倾听)丈夫:没有,我只是不想一个人呆在家里。
  3. 苏?埃伦:我想回家。伯特:玩得不开心吧!(积极倾听)苏?埃伦:是的,如果导游不是每过五分钟就催促一次,也许会好些。伯特:你想让他给我们更多的时间。苏?埃伦:没错,我想现在就告诉他好了。
  4. 朵娜:我们从来都没有出过门。乔:你厌烦了,想去旅行吧!(积极倾听)朵娜:是啊。好多年了我们都说退休后去看看乡村的风光,现在就去吧!
  5. 积极倾听曾经挽救了我和一位女性朋友的友情。
  我当时理解的意思是她不想再见到我。但是我并没有认为这样的印象就是事实,也没有对她冷冷相待(那样的话她也会以为我在鄙视她)。我很好地使用了积极倾听,问她:“你是说不想再见到我了么?”
  她拥抱了我一下,微笑着说:“当然不是,别傻了。我没有明说,只是想让你能够多陪陪我。”
  积极倾听的技巧
  积极倾听在两种情况下尤其有用:
  1. 当你不确定对方的意思时。
  2. 当对方给予的是重要的或者感情上的信息时。对方会通过一些方式向你暗示,他们所说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a. 直接指出要特别注意(“首先要做的是……”“你必须明白……”)
  b. 同一个信息重复几遍。
  c. 在开始或结尾进行总结。
  d. 停顿或在说话前寻求目光的交流。
  e. 在一句话之前加语气词“啊”。
  f. 比平时说得更大声或更柔和。
  g. 比平时说话更缓慢。
  在使用积极倾听这一方法时,根据自己认为容易误解的地方,以及认为最重要的信息,集中精力去揣摩对方想要表达的感情和内容。要得出自己的结论,你需要默问自己:
  “他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
  “她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在你试探性地向对方做出回应时,你通常会用“你”这个字开头,而且在结尾会加上“是吗”,要求对方给出直接的回答。这样的话,如果你的结论是正确的,你会得到证实;如果你的结论是错误的,对方的回应通常会直接解释清楚存在的误解。
  积极倾听表示你接受
  如果你发现自己处于以下几种问题之中,三种回应中你认为哪种最恰当:
  1. 认识的一个小孩割破了手指,并开始大哭。
  a.“这并不是什么大的伤口。”
  b.“别哭了!没那么疼的。”
  c.“你的手指真的很疼啊?”
  2. 一位亲密的朋友对你说:“老板说我工作速度太慢,如果我不改进的话就要炒我鱿鱼。”
  a.“我想你得拼命工作了。”
  b.“你不应该怕他,你可以再找一份工作。”
  c.“听上去这份工作对你很重要,你不愿丢掉它吧?”
  3. 邻居抱怨说:“看来我别无选择,只有让我妈妈搬来和我一起住了。”
  a.“你应该这样想:她养大了你,现在该你回报她了。”
  b.“我想你心里肯定很高兴又能和她住一起了。”
  c.“你是担心这样做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吧?”
  每个例子中的前两种回答都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做,该有什么样的感觉,或者向对方表达肯定或否定、同情或安慰。这样的回答很难让对方感到满意。相反,这会让对方觉得你不愿介入他的事情,并不认真地对待他的感情,或者对其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第三种回答才是积极倾听,产生的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如果能被鼓励自由而且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别人跟你在一起时就会觉得平静放松。理解对方的问题却不越俎代庖,会让对方觉得你很信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如果你耐心倾听,理解并接受对方,却并不加以批评,对方必然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更愿意和你交往,对你所说的话更感兴趣。
  很多人在读过本书以前的版本之后,都纷纷说,只要不再随便地评判别人,而采用积极倾听,人际关系就会有很大改善。圣莫尼卡一位叫艾伦的服装销售员讲述了他这样的经历:
  以前,儿子一跟我说考试考砸了,我就会问:“你为什么不更努力点学习呢?”当妻子抱怨上班迟到了的时候,我总会说:“你应该早点出门。”记得有一次,小女儿哭着对我说她怕黑,我回答说:“你不应该害怕。没有什么好怕的。”
  我的建议是很明显的,这样的批评和说教使得家人有了事情也不太愿意和我讲了。
  上个星期,妻子提到她与妹妹发生了争吵。通常,我都会给她这样的建议:“你只有一个妹妹,你最好向她道歉。”可是这一次我却说:“你好像比较心烦啊。”她每次和我说话,我都有意识地采取“积极倾听”的回答方式--哪怕心里特别想给她一些建议。结果令我兴奋不已。她竟然向我倾诉了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感情和想法。我感觉似乎是在了解一个陌生人。她似乎也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没有被我轻率的评论打断。
  积极倾听让你的交谈进行下去
  积极倾听能够非常有效地鼓励别人同你交谈。你表示出来的兴趣常常会使对方愿意做出更多的评论。同情、理解而不是批评的态度会让他们感觉自然,更加充分地倾吐心中的想法。
  积极倾听还有助于解决无话可说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果你经常感到疲于说话,你很可能同时在关注两个对话:同别人的对话和同自己的对话。(后者主要是担心自己说话时的表现。有意思的是,你越是担心自己的表现,越是会表现得不好。)
  积极倾听会鼓励你忘记同自己的对话,专注于对方的说话,从而深切地体会对方的感受。一旦把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谈话对方身上,你会惊奇地发现,要找话来说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且,因为你非常关注对方,所以他们很可能也愿意听听你的想法。
  积极倾听时常犯的错误
  人云亦云
  很多初学者发现,他们只是在重复对方说过的话。请看例子:
  拉里:我非常高兴。
  特德:你很快乐。
  拉里:过山车是我的最爱。
  特德:你最喜欢过山车。
  拉里:但愿我们不用现在就走。
  特德:你是想再多留一会儿。
  这样的重复是表面上对对方说话内容的理解。真正的积极倾听要求你的结论是对方话语背后隐含的意思。
  忽视或轻视对方的感受
  1. 妻子:成天照顾孩子,感觉就像是没完没了的无聊工作。
  丈夫:孩子们真的让你很忙。
  2. 玛格丽特:我很失落。
  珍妮特:你是有些不舒服吧?
  很多人在积极倾听的时候常常忽视或轻视对方的感情,仿佛没有经他们认可的感情就会自己消失一样。事实恰恰相反。未能认识到或充分认识到对方的内心感情,只会让这些感情更加强烈,而自己表现出来的理解的态度会强化这种感情。
  对非语言信息的积极“倾听”
  非语言信息常常比语言信息更加难以正确理解,因为同一个信息(比如微笑或者交叉手臂)可能传达着完全不同的几种意思。因此,最好通过下面三个步骤来检验你的理解是否正确:
  1. 告诉对方你所看到和听到的、借以得出自己结论的内容。
  2. 试探性地告诉对方你对其动作的理解。
  3. 问对方你的结论是否正确。
  例如:
  1.“我问你是否愿意一起去我学习结花边的课堂,你只是轻轻地说:‘听起来好像很有意思。’然后就转移了话题。我觉得你不是真的想去,对吗?”
  2.“你刚才说喜欢你的职业,可是又皱了皱眉头。是不是有什么令你不太满意?”
  3.“你不停地打哈欠,我觉得你是不是想回家了?”
  如果你没有做出任何结论,你也可以把你所看到的作一下陈述,请求对方给出解释。例如:“自从上个月认识你以来,你只想和我吃午饭--从来没有一起吃过晚饭或看演出。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刚才提到去佛蒙特州滑雪的时候,你咧嘴笑了笑。我想知道你在想什么?”
  有一次经历使得我深刻体会了积极倾听非语言信息的重要性。大学时候有个朋友叫安吉,有一天她突然不再回应我的问候了。这样过了将近一个星期,我对她说:“安吉,这五天来我一直冲你微笑,和你打招呼,你却没有回应。是不是我做了什么事惹你生气了?”安吉回答说:“没有,完全不是,艾伦。我最近为了博士论文忙得焦头烂额,别的事情都没顾得上。”
  让别人解释你说的话
  要想保证别人正确地理解你要传递的信息,可以通过这样的话让他也积极倾听:“我想让你仔细听,然后告诉我你听到的内容。不要给我你的意见,也不用想替我解决问题,我只想知道你理解了我的话。”
  在感情因素很重的争论场合,很容易误解对方的意思,所以积极倾听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告诉对方:“为了保证不产生误解,我们来试一种新的做法。每次你说完之后,我先告诉 
  你我听到了什么,再作回答。如果我理解有误,你就要重新表述一遍,直到我完全明白。反之也是一样。好吗?”然后,开始进行,说一段话,向对方询问,或者集中注意力,积极倾听,再问对方你的理解是否准确。
  利用自由信息      
  只要用心去注意,你会发现谈话的对方经常都在给出很多细小的自由信息;如果你觉得这些自由信息比较有用,能够进一步打开话题,那就立即加以采用……    
  没话找话
  我经常去拜访杰妮,每周2至3次,或者是她来看望我。我们通常会谈论工作、孩子或者别的一些新闻。我很努力地想把谈话继续下去,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仿佛两人都无话可说了--这几个话题都被彻底谈论过了。然后我们就会互相凝视着,或者笑笑,或者做点别的什么。有时候是非常令人尴尬的。最后,其中一人会找个借口离开。
  沙琳的经历是很常见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发生的。不管是你还是她,找不到话说,都是没有理由的。在谈话的过程中,别人总是会给你大量的自由信息,即你没有主动要求也没有预料到的信息。如果你能充分地利用这些自由信息,借此提一些相关的意见或问题,你会发现要让谈话充满生趣,也是很容易的事。
  下面的对话是我近两天的亲身经历(自由信息都用粗体字标出):
  1. 艾伦:格洛利尔,你的舞跳得非常棒。你上过很多培训课吗?
  格洛利尔:实际上,这是我第一次在曼宁伯爵家参加舞会,不过当初住在曼哈顿时,我每天晚上都出去跳舞。
  2. 艾伦:嘿,好久不见了。
  卢:啊,是的,孩子生病了,所以我得留在家里照顾他。
  3. 艾伦:我好高兴,原来站在报摊前面看新闻的人不只我一个。
  莎伦:我功课繁忙,都没时间读什么新闻了。
  4. 艾伦:你好,玛格丽特,劳里在吗?
  玛格丽特:不在,我们要做一个生日蛋糕,她出去买原料了。
  5. 艾伦:去机场的公共汽车几点来啊?
  陌生人:应该是10分钟之前……通常都是很准时的。(注意:这个句子,尤其“通常”这个词,是非常有价值的自由信息,暗示着这个人经常坐这趟车,也可能经常坐飞机。)
  6. 艾伦:这幅水彩画,你是从哪儿弄来的?
  帕特:我在主街的一家艺术品店看到的。这幅画立即把我吸引住了。看看,画家全是用一点一点的颜色画出来的。
  7. 艾伦:今天的海面风浪很急啊!
  艾米:是呀,让我联想到暴风雨中的密歇根湖。
  怎样利用自由信息
  只要用心去注意,你就会发现谈话的对方经常都在给出很多细小的自由信息,就像以上的例子中看到的。
  如果你觉得这些自由信息比较有用,能够进一步打开话题,那就立即加以采用。这样做不仅不错,而且惯例上人们也经常利用这些自由信息转移到别的话题,而不用担心无法回到原来的话题。实际上,很少有社交性的谈话能够数分钟都停留在一个话题上。
  要利用自由信息,你所要做的就是就此作一番评论或是提一个问题。与别的情况一样,开放式问题最能够得到对方深入的回答。(格伦:“比利,你的皮肤晒得很漂亮啊。”比利:“谢谢,格伦。我是这个周末和多林一起去野营晒的。”格伦:“我从来没有野营过,很想知道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去野营?”)你甚至可以往回退,重新提起刚才忽视了的自由信息。(“你刚才说你和妮娜上个夏天在委内瑞拉度假,带着孩子旅行有些什么不便的地方?”)
  自由信息也包括对方的衣着、行为、身体特征以及所处的位置。所有这些都可以被用来开启谈话。(“我注意到你穿着一件印有“费城”字样的T恤,你是从费城来的吗?”)有时候,你的自由信息只是一些大体的印象。(“你好像对乔叟非常精通,这些知识你是如何得来的?”“你比上次见面时轻松多了,能说说因为什么吗?”“看上去你好像非常喜欢跳舞!”)
  开始一段谈话      
  同陌生人攀谈并非难事--如果你知道其中的方法的话。重要的是,抓住机会和对方进行交流……    
  同陌生人攀谈并非难事
  ……我决定娶她。求爱只是形式而已,但是该用什么话语来开始求爱的过程呢?“来块口香糖吗?”似乎太低级。“你好。”这样的招呼对于我未来的新娘来说又太没有创意了。“我爱你!我的心热情似火!”则太露骨。“我想让你做我孩子的母亲。”听起来有些为时过早。
  无言。没错,我什么都没有说。过了一会儿,汽车到了她的站。她下车走了,我就再也 
  没有见到过她。
  故事结束。
  --艾伦(本书作者)
  因为双方都没有开口,很多友谊就这样失去了。
  --亚里斯多德
  同陌生人攀谈并非难事--如果你知道其中的方法的话。以下是一些比较有效的简单的策略:
  首先,寻找那些可能愿意向你敞开心扉交谈的人。大多数人都喜欢有机会结识一些新的面孔。那些独自一人、没有事情忙的人,正是你的首选。
  如果对方冲着你笑,不止一次地看着你,向你张开双臂或者交叉双腿,那表明对方对你比较感兴趣。
  对方如果是异性,他们还会以别的一些方式来吸引你的注意,比如梳头发、整理衣服、摩挲身上的某个部位或茶杯、椅子这样的物品,或者故意让你注意到他们在看你,让目光在你身上作短暂的停留。
  一旦选定了交谈的对象,下一步就是笑一笑,目光交流,然后开口说话。(如果你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非常容易紧张,那请翻到第十二章看一下关于消除紧张的内容。)
  尽管很多人都努力寻找“完美的”开始,但研究表明你所说的话实际上并不重要。(不过,消极的开始不会鼓励对方继续交谈下去,而且还会为这份新建立的关系增加低沉的基调。记得有一次在西弗吉尼亚威灵市一个夜总会,我对一个女人带着自我介绍的口吻说:“嘿,真受不了这里吵闹的音乐。”她回答说:“那你就滚出去好了。”)
  你所说的话不一定要非常有智慧,或是满含深意,通常的内容就行了。重要的是抓住机会和对方进行交流。如果对方感兴趣,他会透露出一些自由信息,这样就有助于你们找到共同的兴趣,谈一些更加个人的话题。
  搭话的内容很简单,基本上只有三种话题可以选择:
  而且也只有三种方式开始:
  提问题
  发表看法
  陈述事实
  刚开始你的主要目标仅仅是表示感兴趣或者让对方感兴趣,因此最好的开始方式就是提问题。(限制式问题就行,只要不罗列太多。)发表自己的意见效果也不错,而且肯定比仅仅陈述事实更好。如果你简单地陈述事实:“公共汽车今天晚点了。”或者“苹果每磅涨了5美分。”你并没有让对方参与进来,因此他需要提问题或者发表看法来要求你的参与--但是他可能不会这样做了。
  谈论环境
  开始一段谈话最好的方法通常是谈论双方所处的环境。这不像谈论对方那样容易引起他人的担心,也比谈论自己更容易让对方参与进来。
  要开始一段关于环境的谈话,先看看四周,找出让你感兴趣或让你疑惑不解的事物。要照顾到双方的感情:找一个对方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如果你在一定的团体之中,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比如在课堂、工作地点,或者是特别兴趣小组,像单身父母协会、家庭教师协 
  会、世嘉俱乐部、民主党或共和党青年协会。
  在提出问题或者作完陈述之后,仔细地倾听对方的回答,尤其注意可以加以利用的自由信息。以下是一些主动攀谈的例子。记住,这些不一定就比你想出来的好,但说些什么总比什么都不说要好:
  教室:“你认识这位老师吗?”“我昨天没来,都讲了些什么?”“你觉得考试会考些什么内容?”
  桑拿浴室:“嘿,他们真在这里烧煤!你知道这有什么用处吗?”
  赛马场:“你觉得谁会赢?为什么呢?”
  艺术博物馆:“你认为艺术家想传达什么样的意思?”(有一次,我在毕加索的一幅画前逢人就问这个问题,问了1个小时。我非常投入,跟很多人聊得火热。恰好有一个人返身来看第二遍,我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他的第二次回答是:“说实话,我想在刚过去的短短25分钟之内,毕加索不可能又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排队看电影:“关于这部电影,你听说过些什么内容吗?”“为什么想来看这部电影呢?”
  市场:“我发现你在买洋蓟。我这人就是好奇心重……你准备怎样烹调?”
  对邻居:“你的草坪好绿啊!有什么诀窍吗?”“你在忙着做什么?”
  自助洗衣店:“洗衣粉从哪里放进去?”(有一次我这样问一个女士,然后她兴高采烈地讲述她曾经把洗衣粉放多了,回来之后发现到处都是泡沫。这让我们又谈到很多人认为维生素是吃得越多越好,我们还谈到了各自使用维生素的经历。)“麻烦问一下,洗衣粉从哪里放进去?”
  谈论对方
  大多数人喜欢谈论自己,他们会很高兴地回答你的问题或者回应你的意见。在开口之前,观察一下对方穿着什么、在做什么、在说什么、在读什么,想一些你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例如:
  “你这件夹克很有趣。跟我说说,这个标识代表什么?”
  “你在这里射箭是最棒的。你都参加过什么训练?”
  “你在董事会上的发言精彩极了。能不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觉得太阳能的开发速度不够快?”
  对警察:“我想入伍,我该怎样做呢?”
  “你看上去一副失落的样子。我能帮上忙吗?”
  “啊,我们不是在安利公司的会议上见过吗?我叫________。你是怎么加入安利的?”
  跑步的时候:“你穿什么牌子的跑鞋?为什么选了这个品牌?”
  餐馆:“不介意我和你坐一桌吧?”(作家亨利?米勒从来都不愿意独自就餐,所以经常使用这句话。想一想,如果他去了旁边空着的桌子,他就会错过认识成百上千人的机会。据我的经验,20%的人会拒绝这个请求,他们通常会抱歉说在等朋友,或者有很多事情要做。)
  聚会:“你怎么也参加这个聚会啦?”(澳大利亚一位研究人际交流的专家艾伦?皮斯(Allan Pease)曾经就这样一句常用的客套话做过试验,“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吧?”最令他难忘的一个回答是:“也许吧,我在动物园工作。”)
  一些心理学家倾向于直接表达你对对方感兴趣的话语。比如,“嗨,你看上去很可爱,很想跟你认识一下。”或者“嗨,我在这儿碰见你好几次了。我觉得我应该过来作一下自我介绍。”这些专家认为这种直接的方式比其他微妙的方式更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当今社会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刺激因素,给人留下印象是最关键的。
  谈论自己
  尽管在孤独的人中间比较常见,但是谈论自己的做法往往是很难引起对方的谈话兴趣的。戴尔?卡内基(Dale Carnegie)曾经注意到,陌生的人往往更喜欢谈论他们自己,而不是你。
  我同意这个观点。但是又不得不对阿尔特?兰格(Art Lange)博士这句绝顶风趣的开场白大加赞赏:“嗨,我叫阿尔特!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发出可能被接受的邀请      
  大多数社会交往上很成功的人都积极地把别人拉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他们经常采用的最重要的两种方式就是:主动与希望认识的人交谈;向希望作进一步了解的人主动发出邀请……   
  积极主动
  治疗学家:如果让你写一本关于自己的书,你会给书定一个什么书名?
  病人:我不知道……你觉得……《什么也没发生》怎么样?
  治疗学家:是不是应该叫《发生了的一些事情》?
  病人:嗯,我想《什么也没发生》就刚好……很多时候,我都感觉自己像一个银行的保安……我看着周围来往的人,但是却置身于这个世界之外--这个世界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我的存在对别人也毫无意义……
  治疗学家:你感觉自己像个生活的旁观者。
  病人:是的,只是个旁观者……即便奇迹发生,我碰上一个人,但是也没有什么结果。
  治疗学家:你是说遭到别人的排斥?
  病人:也不是。我们只是交谈,之后就互相道别,仅此而已。
  治疗学家:你没有邀请他们来拜访你?
  病人:没有。我想他们要是真的喜欢我,应该会主动邀请我的。
  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被动地做出反应。他们等着别人主动投来目光、送来微笑、主动打开话题以及发出邀请。因为他们遇到的大多数人也同样在等待,所以常常是到头来双方都很失落。与这些被动等待的人交谈,常常会听到他们消极地抱怨“事情总是没有什么结果”。其实确切一点,他们应该责备自己“从来没有尝试过”。
  大多数在社会交往上很成功的人都积极地把别人拉入自己的生活中。他们经常采用的最重要的两种方式就是:主动与希望认识的人交谈;向希望作进一步了解的人主动发出邀请。第六章讲了一些主动交谈的策略,而以下要介绍的是一些小的建议,它们能有效地增大别人接受你邀请的几率:
  双重视角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如果你能在考虑自己兴趣的同时,也照顾到对方的喜好,那么你的邀请就更可能被接受,而对方也会感到很高兴。也许你喜欢玩牌、摔跤及20世纪40年代的浪漫电影,但是这不能说明对方也一定有同样的爱好。
  要做到双重视角其实很简单:只要问问对方喜欢什么活动,然后选择一项你也喜欢的,邀请他参加。
  如果你计划活动的时候不考虑到双方的想法,那你很可能会遭到拒绝。而且即便对方点头同意,你也会后悔的。几年前,我邀请邻居马里奥去钓鱼。我当时非常想带他一块去,所以对他说的小时候晕船的事没放在心上,也没注意到他希望去打网球的暗示。
  钓到第一条鱼后,马里奥开始脸色发白,觉得有些头晕。呕吐之后他稍微好受了一些,但是在这之前,他已经溜到船底,趴在那条乱蹦乱跳的鱼旁边,呻吟着对我说:“我说过了我晕船。”
  这就是没有采用双重视角的后果。
  态度直接
  要是能在第一次会面结束之前得到对方的肯定答复,那就再好不过了。告诉他你想到的活动,包括日期、时间、地点,或许你可以用双重视角告诉他你觉得他会玩得开心,然后问他是否感兴趣。
  不要开口就问:“星期六晚上有什么事情吗?”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在回答的时候都感到很尴尬:“没有,什么事情也没有。”这样说过之后,有些人会感到很愤慨,因为现在 
  只有接受你的提议,或者提出另一项建议,或者干脆说宁愿什么也不做也不愿和你呆在一起。
  小处着手
  比起50美元,你更愿意借给我50美分,不是吗?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他人。要求的越少,得到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对一个刚认识的人来说,他更愿意和你去喝一杯咖啡,而不是去吃一顿七道菜的中国大餐。
  “年轻人,过来吃个汉堡吧!”隔壁的邻居吉姆就是这样和我熟悉起来的。(顺便提一下,吉姆已经84岁高龄了,在他眼中70岁以下的人都属于年轻人。)我非常诚恳地接受了他 
  的邀请,因为这对我来说是很小的事情;吉姆又笑得很开心,让我觉得一定会很有意思。而且,我总是对汉堡情有独钟!在互相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吉姆也喜欢去海边散步,于是第二个星期我就邀请他一同去了。
  我去年认识的一位女士也是用从小处着手的方法和我熟悉起来的。她只是打电话过来说:“艾伦,几个朋友星期天在我家聚会吃早午餐。我希望你能够来。”尽管之前我并没有对她感兴趣,可我还是接受了她的邀请,因为这听起来并不像是“约会”,它应该是很有趣的,而且也不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
  随意一些
  也许你没有意识到,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方的回应。如果你的邀请听上去像是生与死的重大事件,就不如一块聚聚、高兴高兴这样的邀请容易被人接受。
  看看以下两种邀请,你更愿意接受哪一种:
  1. 对方目光朝下,一脸忧心忡忡,双手抱于胸前,声音低沉地对你说:“我知道你很忙 
  ,但是我……我希望我们能找个时间一起出去玩。也许有了这样的机会,我们会成为很好的朋友。你考虑一下,星期六上午能不能和我一起去体育馆打壁球。”
  2. 他直接看着你,坦诚地微笑着,用随意的口吻对你说:“很高兴认识你,我想星期六上午和你一起去体育馆打壁球,你看好不好?”
  我在圣地亚哥用这两个例子对20个人做过测试,问他们更愿意接受哪一个邀请。19人选择了第二个,只有一个女生选择第一个。(她是心理学的学生,说是正在写一篇论文,所以很想弄明白第一个人的问题所在。)
  如果遭到拒绝
  如果对方拒绝了你的邀请,他也许不是在排斥你。也许他想与你相处,只不过不喜欢你提议的活动,或者已经有了约会。如果这样的话,他通常会解释清楚,你们可以重新安排。
  如果对方拒绝了你的邀请,也不给任何解释,你可以提议换个时间或者活动项目。如果对方仍然拒绝,也没有任何解释,那就可以断定他对你不感兴趣。千万不要向对方询问原因,你不会得到真实的回答,而且只会把局面闹得更僵。相反地,你应该礼貌地离开,并且对 
  他说:“很遗憾你不能去。”或者“很高兴认识你。”或者把电话号码告诉他,让他方便的时候给你打电话。
  不过,你也可以选择坚持你的邀请。彼得?戈德希密特(Peter Goldschmidt)是华盛顿区的一名律师,一次在《旧金山新闻》上看到一篇对我的采访,于是打电话来说有些问题想和我探讨一下。我当时抽不开身,接下来三次他在市区的时候我都没有空,而且我的态度也很冷淡。但是彼得仍然坚持给我打电话,于是去年2月我们终于在圣地亚哥见了面。我很高兴,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与此相似,演员查克?康纳斯(Chuck Connors)在一次大学返校节游行上看到了他未来的妻子,他打了六次电话后,她才最终答应赴约。鲁丝?芭吉(Ruth Buzzi)未来的丈夫曾经给她打了30次电话后,他们才最终见面。
  如果得到肯定的回答(很可能你会成功的)
  玩得开心!
作者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