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在前拿铁锹的意思人人打拳摆什么姿势

人人网-抱歉,没有找到该网页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或者该网页不存在。&或者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弱肩偏要担道义,笨嘴却想说真理!
字号:大 中 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791997()& & && & 19791997& & && & &198388911969& & &19691971197819791979& & &
200120030497981998
& & && & & & &
& & 88888888210232323232310616500500351020826262636
19841852521111
9419949497
042004& & 1993
& & 19792005416246
1979197819782201997
11583011583083181519981151153267118168168259251016
1979716198011518218219791979
19782206933& &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最权威的太极文化传播平台/以传承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为己任,致力于太极拳产业的发展与研究,建立世界性的太极拳传播交流平台!将太极拳健康,快乐,和谐的生活方式传播给全人类!
古代先祖的中医养生妙法 针灸养生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随着现代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此同时,人们对自己的保健也越是重视。&不治已病治未病&已成为当代社会之潮流。在民间一直流传着&针灸拔罐子,病去一半子&的顺口溜。因此,保健针灸应运而生并风靡全国。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健技术的医生为&上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针灸养生法能够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进而补虚泻实,全面调整脏腑的机能。针灸可以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依赖经络的传输布满全身,发挥推动、温煦、气化、巩固、防御、营养等作用。只有经络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才能正常进行,才能形泰而神安。通过一定的针灸手法,在腧穴部位进行适量的刺激,可以使阻塞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是针灸养生的作用机理所在。
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此种养生方法,就是针刺保健。
针刺保健是一种养生方法,针刺保健与针刺治病的方法虽基本相同,但着眼点不同,针刺治病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而针刺保健则着眼于强壮身体,增进机体代谢能力,以达养生延寿之功效。
保健灸法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其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培补元气、强壮脾胃及预防疾病之效,故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应用时要根据体质情况及所需的养生要求选好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艾炷对准穴位,使局部感到有温和的热力,以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为度。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洋学员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中国文化周上打太极拳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加州长滩州立大学举行2014年中国文化周活动。在当天举行的开幕式上,洋学员在二胡曲的伴奏中打太极拳。如今世界上练习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层次也由普通百姓增至中高层人士,慢慢被所有的人接受。无论是用於修身养性还是用於技击,太极拳这一武术奇葩的魅力已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可。相信不久的将来,太极拳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拳种将逐步走向全世界,让人们都为之受益。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太极拳套路练形强筋骨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文化历史频道】太极拳套路的演练节奏轻柔缓慢,这种练法好比新车在&磨合&期内要慢开,等到车的各部位机件磨合好以后,再快开就没损害了。习武也是如此。初习太极拳者的筋骨皮肉,在拳式动作不断操练的磨合下,习拳者僵硬的筋骨,拙笨的劲力,迟钝的反应,都会在磨合中不断消除,而逐渐使拳式生出轻灵圆活之佳态。
故此,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中说&&由起至止,须慢慢运行,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到十分,惟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反以我术为奇异,是人之恒情也,殊不知是先难之功之效也。&
在太极拳的锻炼过程中,在操练&无极桩&等桩功时,要做到外静而内动(积气通关,舒经活络),在套路的演练过程中,要做到外动而内静(平心静气,气血调和)。故此,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中说&&每著之中,五官百骸顺其自然之势,而阴阳五行之气运乎其中,所谓&&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是所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即太极拳之本然。&
一般初习太极拳者,认为太极拳就是&柔拳&,在套路演练时,有柔无刚,在散手对抗时&以柔克刚&。其实不然,倘若只练慢架,不会快架,在散手实战时,敌方不会等着你的!倘若只练柔,不会刚,在散手实战中,若遇到强敌,敌方会以刚克柔,而使你惨败。太极拳慢练柔化的演练风格,比较适合大众健身性的习武要求,它能降低血压,疏通血脉,起到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但是,若从太极拳实用技击的角度讲,在套路演练时,还要掌握拳架的快速操练技术,在劲力方面,还要掌握刚劲的操练技术,以适应&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的实战散手对搏的要求。
&故此,陈鑫《太极拳分类语录》中说&&练太极拳之步骤有三层功夫&第一步,学时宜慢,慢不宜痴呆&第二步,习而后快,快不可错乱&第三步&,快后复缓,是为柔,柔久刚自在其中,是为刚柔相济。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国际旅游岛武术大赛开幕 老外打太极拳精彩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尽管金发碧眼,但打起长拳、南拳,练起太极剑来却是一招一式一丝不苟,神形兼具。3月8日,2014国际旅游岛武术大赛暨武术用品展会在海口滨海大道会展中心举行,引人注目的是,本届赛事不仅有内地众多武术高手前来切磋学习,更吸引了来自德国、日本、文莱、波兰、越南等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参赛队伍。
据大赛组委会介绍,与往届相比,本届武术大赛亮点纷呈,除比赛项目有所增加外,参赛队伍的规模也有所扩大。2013年第一届国际旅游岛武术大赛比赛项目内容为武术套路、跆拳道、健身气功、功法、太极柔力球、武舞类、武术名家表演、武林名师评选、评选突出贡献代表队、优秀教练员评选、优秀裁判员评选等。2014年的武术大赛新增内容有:散打拳王争霸赛、绝技功力、舞龙、舞狮、舞虎表演赛等,将极大的提高国际旅游岛武术大赛的可观赏性和竞技性。
来自国内外武术界权威人士、武术界名人名师如张山、曾乃梁、江百龙、崔仲三、赵子龙、徐建勋、曾于久、李恩久、陈正雷、裴根、陈斌乾等武术名家;于海、金阳等影视明星也将应邀全程出席本次大赛。因拍摄电影《少林寺》,于海为众多人所熟识。受邀出席活动的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应发扬光大。关键是要从小抓起,在群众中普及。海南空气好、生态环境优,是学武练武的好地方。通过举办国际旅游岛武术大赛等形式,将对推进武术国际化起到积极作用。
&据悉,&国际旅游岛武术大赛&每年举办一届,力求打造成一个在国内外武术界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型国际赛事。本次赛事是由海口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海南省体育总会主办,中国贸促会海口市支会、海口市武术协会、海口民间旅行社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http///
学习太极拳的狂潮波及世界各地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新闻资讯频道】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精彩绝伦的太极拳表演节目《自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演出后,在纽约、东京、伦敦、巴黎&&世界各地都兴起了学习太极拳的狂潮,很多外国友人来在北京观看完奥运会后,觉得很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向北京会打太极的人学习太极拳。甚至有不少外国客人专门到陈家沟去学习太极拳。&
近几年来,各医学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注意并加大力度研究太极拳的机理。其中美国最为突出:中国的太极拳成了美国的新宠。美国大批民众参加打拳,俨然成为全民运动。太极拳能在美国流行,有几个重要因素。美国医学界频频发表有关太极拳的研究报告与数据,证实练习太极拳对治疗心血管疾病、心脏病、骨关节炎和其他慢性疾病,提升心肺功能,增加骨骼生长及强化骨骼、纾解颈肩背的疼痛,有显著功效。医学界也愿意投入更多财力研究太极,希望提供更多证据。
据美国科学研究,太极拳动作每小时可消耗280大卡热量,被称为不流汗的减肥,对谈肥色变的多数美国人,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太极拳强调身心合一,长期练习太极拳,可降低紧张、忧郁症、愤怒、疲倦等。美国70%至85%病患是因为压力造成,美国政府每年付出相当数量的医疗成本,因此具有镇定情绪功效的太极拳,给予美国医学界一线曙光。&
美国政府每年为老人摔交负担的医疗费高达620亿美元。对65岁以上老人做的一个样本研究显示,每周3次,每次1小时的太极拳练习,数周后,练习者自身控制能力会提升19%。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也功不可没。《时代》杂志曾多次撰文大谈太极拳的种种好处,称太极拳为&一种完美的运动&。《华尔街日报》也制作头版报道,称太极拳将会是&下一个瑜伽&。美国人练瑜伽可说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太极拳对平衡能力要求高,而且对下肢力量和稳定性的锻炼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包括美、英等国的军队也都在练太极拳,美国的宇航员在课程中都安排有太极拳训练。
龚立群:建议加快太极拳申遗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本报讯从河南走出去的太极拳,历经几百年,如今在全世界各地枝繁叶茂,为什么不能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呢?昨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河南省委主委龚立群说出他的想法。
&&&&&目前,中华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太极拳习练者已达2亿多人。&龚立群介绍说。根据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相关规定,中华太极拳完全符合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条件。&因此,中华太极拳各门派发源地都在积极致力于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目前仍有诸多困难。&龚立群说。&&目前,中华太极拳有可能遭到别国恶意强报的可能。&龚立群担忧地告诉记者,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印度等都已着手太极拳申遗工作,我国如不加快申遗步伐,恐使这一&金&字招牌落入别国之手。
&&&&不仅如此,国内的申遗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龚立群说,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原申遗规定中每个国家每年允许申报2项调整为1项,而我国每年申报项目均在10项以上,竞争异常激烈。再加上中华太极拳各门派发源地申遗工作机构缺乏有效沟通和整合,客观上增大了申遗的难度。
&&&&所以,他建议: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中华太极拳申遗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支持力度。由中国武术协会牵头、太极拳各主要门派共同参与,组建国家中华太极拳申遗代表团,倾数省之力,以国家之名,加快中华太极拳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进程。
2014年安阳市万人免费学太极教练员培训结束
&&&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近日,由安阳市殷都太极拳俱乐部组织的2014年安阳市万人免费学太极教练员培训工作圆满结束。在市人民公园,来自全市的一百多名太极拳教练员和太极拳爱好者围成一圈,认真聆听安阳太极拳名师陈汉菊老师传授太极拳。这些太极拳教练员培训结束后,将成为安阳市万人免费学太极的骨干力量,向广大太极拳的爱好者免费传授太极拳。据了解,从3月20日起,每天早上7点到8点半,您如果喜欢太极拳,想学太极拳,您都可以在我市很多公共场所免费学习太极拳。
&&&& 安阳市殷都太极拳俱乐部是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去年,其负责人史晓明曾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这些年,他们和温县陈家沟。永年广府结成友好单位,强强合作,为太极拳的推广做了许多工作,成效很大。安阳市殷都太极拳俱乐部负责人 陈汉菊说:&万人免费学太极活动,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的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和普及,为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陈汉菊还告诉记者,他们将于3月19日在人民公园西门内广场上举办万人免费学太极的启动仪式,届时会有来自陈家沟的太极名师进行指导。启动仪式过后,太极拳教练将在全市9个主要公园、广场进行免费传授太极活动,时间为早上7点至8点半,这九个地点分别为,东区图书馆北门广场,人民公园西门广场,安钢六区广场,洹水公园中心广场,平原桥,三角湖广场,水冶镇文化广场,马氏庄园门前和殷墟广场,想要学习太极拳的市民可以就近选择。文章源自:
新加坡近4000华人表演太极创纪录 最小者4岁
&&&&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新加坡近4000名太极爱好者2日早聚集在杨厝港体育场表演太极13式,创下最多人集体做太极千人操的纪录。他们来自新加坡武术龙狮总会属下的太极小组和人民协会各区的百盛太极兴趣小组。武术龙狮总会每隔一两年都会举办一次大型的打太极活动,上一次的太极千人操是在2012年举行,当时的参与人数为2566人,2日则有3818人参与。
&&&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部长黄循财、议员连荣华和谢健平,以及人协总执行理事长洪合成参与了活动。黄偱财受访时说,由于明年庆祝建国50周年,希望届时参与太极千人操的人数能达5000人。为了2日的活动,他还事先在家中练习。作为武术龙狮总会会长,连荣华指出,近年练习太极拳的人数有增加趋势,除了年长者,也有更多年轻人和异族同胞。&&& 陈域挺(4岁)是2日全场最年轻的表演者。他从两岁半开始随奶奶廖秀英(63岁)一起学太极,擅长舞太极剑,至今已参与了多场公开表演。廖秀英说:&我学太极好几年了,因为要照顾他,所以我去练习时也带着他,没想到他第一次看见太极剑时就很喜欢,跟着练了起来。我们现在每周会练习一两次。我觉得他练太极后学会听指示,比从前更有耐性。&&&& 在表演群中,马来族的萨利玛(60岁)显得格外突出。她最初是在华族邻居的鼓励下开始学太极,没想到一学就是三年。对她来说,不谙华语不是问题,因为太极招式慢,只要跟着教练的示范做就行。&我刚开始练习时并不觉得怎样,但几个月下来,发现自己越来越精神,走路也比以前快!&洪合成透露,目前人协旗下有95%的民众俱乐部开办太极班,全岛有超过4000名太极爱好者。文章源自:
甘肃省太极拳协会成立大会圆满召开
&&& 【中国国际太极拳网】日,甘肃省太极拳协会正式在兰州成立。成立大会选举陈式太极拳高级拳师、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刘建华为协会会长,未来四方集团董事长瞿金叶担任协会名誉会长。会后,众多武术名家及协会成员向到场来宾展示了太极拳的独特魅力。&&& 省工商联副主席肖建刚,省民革副主席孙晓刚,省体育局办公室主任柴雄伟,省妇联主席副康娅红,甘肃省书协副主席、原兰州大学副校长李恒滨,原兰州市政协副主席赵福元等出席了成立大会。&&& 成立大会选举陈式太极拳高级拳师、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刘建华女士为会长,同时选举产生了副会长7名、秘书长1名、理事成员16名、常务理事9名。甘肃省太极拳协会的成立得到了未来四方集团大力支持和省内多位武术名家的指导。大会一致推举未来四方集团董事长瞿金叶担任协会名誉会长。&&& 据悉,协会将秉承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宗旨,开展大众健身、学术交流、技术切磋,开拓挖掘和整理发展太极拳文化活动,以弘扬太极精神,与全世界各地武术组织或个人保持友好往来,求同存异,努力使太极拳更加广泛的普及与发展,并帮助人们提高生命品质,努力使甘肃的太极拳文化深入人心发扬光大。文章源自:
麻省理工学子天津高校学“功夫”:练太极 学茶道
连日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学团的大学生们,在天津财经大学进行为他们&量身定制&的中国文化体验课。美国大学生第一次练太极,学茶道,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据介绍,他们将在天津财经大学展开为期三周的汉语学习和体验活动。&
美国大学生们在中国老师(左一)的带领下,进行太极拳体验课。
美国大学生们在中国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太极拳体验课。
文武兼备的武术教师陈微明
& & 陈微明(),湖北蕲水人,出生于书香门第,1901年与兄弟乡试同科中举,一门三魁。微明先生自幼体弱多病,于1915年拜孙禄堂为师,练形意、八卦,体魄由弱转强。
& & 1917年,拜澄甫公为师,学习杨式拳、剑、刀、枪、推手、散手。1925年,在上梅武昌路创办致柔拳社,推广杨式太极,沪上名人王一亭、聂云台等均来就学,当年5月2日(申报)曾有详细报道。由澄甫公口授,陈微明笔录之(太极拳术)一书,采用澄甫公早年之拳照,于同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致柔拳社发行,为杨式太极重要参考资料。& & 1929年,致柔拳社迁到西藏路宁波同乡会底层。当时同乡会四楼有少林武馆,由徐文甫、陈铎鸣二位任教授。徐文甫身材魁梧,能将百余斤重之石担用足尖挑起,然后单手抓举。陈铎鸣乃南京路华德钟表行经理,亦是身强力壮。徐文甫到致柔拳社挑战。陈微明乃身材矮小之文弱书生。徐文甫使用少林钻拉拳招数,连进三步。陈微明以倒撵猴式化解,连退三步,然后右手粘住来拳,用野马分鬃式将徐腾空发出,跌倒于丈外,徐文甫身穿中装短褂,左胸月牙形表袋中的怀表摔得粉碎。微明师伯将其扶起。徐文甫、陈铎鸣即请求人社学太极拳。& & 三个月后,两人开始学习四正推手,陈微明用挤式,屡次将两人发出寻丈之外,撞在墙上。于是两人上楼摘下少林武馆招牌,专心学习太极。有一次,徐文甫收账回宁波,腰包中有数十枚银元,在船上被人发现。两名歹徒下船后尾随徐文甫,走了十余里路,来到一座木桥上。两名歹徒见四周无人,想乘机下手,徐文甫突然转身蹬脚,一名歹徒落水,另一名歹徒持刀冲上前来,徐文甫一手采住歹徒持刀之右手,用了一招斜飞式,将此人打落水中。& & 另一次,两名强盗到华德表行抢劫。陈铎鸣用采劲夺下歹徒手枪,将其押送老闸巡捕房,英国警官奖赏陈铎鸣银洋三百元。致柔拳社之甲种班,采用三年学制。第一年学太极拳、定步推手、太极剑。第二年学太极长拳( 即快架 )、动步推手。第三年学大掘、散手、对剑、太极枪。此乃杨氏太极之系统训练方法。致柔拳社第一届第一名毕业生赵敌七 ,基本功夫扎实,打遍上海日本柔道馆未逢对手,后来被日本浪人暗杀。& &&1951年,致柔拳社从宁波同乡会撤退,迁至永嘉路陈宅。除了(太极拳术)之外,陈师伯还编写了&太极剑(附太极长拳)&(1928年中华书局出版)、(太极答问(附单式练法))(1929年中华书局出版),1936年,他又编写(八卦掌擒拿图),陈师伯确实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优秀武术教师。其关门弟子林炳尧于前年逝世。历史悠久之致柔拳社,终于后继乏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选自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白鹤亮翅站桩训练
& &白鹤亮翅&是太极拳的重要招式之一。乐换之教授(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著名太极拳家、气功家)生前极为视重&&训练。参加&白鹤亮翅站桩&的学员,无不在短期内出现自发运动,不少练功者反映其内气运引途径及练功反应与小周天一致。
1.立正,全身放松,使心平气和。2.右足向右转,使与左足内侧成90&角。3.屈两膝,使人体下蹲10~20cm(根据功夫而定)。4.重心右移,使全身着力于右腿。5.提左足,将左足向正前方移动,使左足尖踮于右跟正前方约40cm左右(相当一只半脚的长短)。6.两手指略分开,拇指和小指略后翻,中指指根略向前。7.右手举起,与右耳相距一虎口,手心向前。8.右手置左胯旁,拇指*胯部,小指向前,比拇指略高,左手似直非直,呈弧形。9.上身略向前倾,左胯下沉,转正身躯,使重心移向右腿脚跟,务使上身放松。10.颈项自然放松,舌抵下腭,面部略带笑容。11.开始两眼合拢,待自发运动后睁开。12.练功结束时,反将左足收至原位,两手徐徐下垂,立正,静立片刻即可。
基本要领:1.要求全身放松,一直松到脚底。开始不易做到,有些站不稳。站几天后,腿功进步,就能松到脚底。初学者往往上身使劲来维持,这样就不能达到放松,不易获得效果。2.上身略向前倾,务必使两胯吃进(即内收的意思)。3.重心必须移向正中,使着力右腿跟。只要做到上述三点,即刻会产生自发运动,内气自然沿督脉上升,导致颈部颤动。数日后,内气自会冲过(脑户穴)下枕关直上囟会穴。日久后,内气自会顺督、任两脉运行。
为什么练太极拳可保健养生
& & 太极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深受大众喜爱。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是根据《易经》而来的。&太极&指万物的原始,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基础,彼此消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
& & &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汇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太极拳重意念,使神气内敛,练太极拳要精神专注,排除杂念,将神收敛于内,而不被他事分神。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 & &太极拳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基。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 & &太极拳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气机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  & &&练习太极拳,要始终保持神静,排除思想杂念,使头脑静下来,全神贯注,用意识指导动作。神静才能以意导气,气血才能周流。身体宜放松,不得紧张,因此上身要沉肩坠肘,下身要松胯松腰。肩松下垂即是沉肩;肘松而下坠即是坠肘;腰胯要松,不宜僵直呆板。体松则经脉畅达,气血周流。
太好了~&&转自&
为什么练太极拳可保健养生
& & 太极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深受大众喜爱。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是根据《易经》而来的。&太极&指万物的原始,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基础,彼此消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
& & &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汇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太极拳重意念,使神气内敛,练太极拳要精神专注,排除杂念,将神收敛于内,而不被他事分神。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 & &太极拳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基。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 & &太极拳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气机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  & &&练习太极拳,要始终保持神静,排除思想杂念,使头脑静下来,全神贯注,用意识指导动作。神静才能以意导气,气血才能周流。身体宜放松,不得紧张,因此上身要沉肩坠肘,下身要松胯松腰。肩松下垂即是沉肩;肘松而下坠即是坠肘;腰胯要松,不宜僵直呆板。体松则经脉畅达,气血周流。
刘绥滨《太极智慧》养生班招生
代掌门人,道名信玄,我国著名武术大师、中医国手余国雄嫡传弟子,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中华武艺奖第一位获奖的大陆武术家,被评定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城武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十佳武术人物,并屡次担任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形象大使。
、、、董事长班、商界领袖班等养生课程,并为奥美行销、壳牌、慕克尔、飞利浦、奔驰、中铁集团、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徽商银行、民生银行、泰达集团、中国水电集团、万达集团、灵性实业、灵动实业、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国研斯坦福、长江商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英国威尔士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工商管理大学等知名企业与高校进行青城太极智慧的亲授。目前学员遍及全球余个国家,全球余家媒体上万次报道,被誉为青城武术及道家养生在新时期的中兴者。
青城武术》、《青城太极养生》(中英文对照,书带光盘);《中华武术展现工程青城武术系列》光碟、《青城太极十八式》(中英文对照)等套专著。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报刊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文章上百篇。所著《青城太极》一书由人类智库出版集团出版,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副主席柯文博士、国学大家龚鹏程教授等名流作序,同步登陆台港澳三地。
&&&&&&&&&&&&&&&&&&&&&&&&&&&&&&&&
原则上除春节所在的月份外,每月开课一次,前期以青城山为主,以后应邀采取巡讲的办法每期。
本期开课地点:
武汉市第一家与寺院合作的太极禅武堂成立
& & 日,陈超太极会十周年庆典暨太极禅武堂揭牌仪式在武汉市卓刀泉寺举行。据悉,这是武汉市第一家与寺院合作的太极禅武堂。& & 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朱老虎先生出席大典活动,卓刀泉主持法云大和尚向陈超太极会创办人授牌。陈家沟太极拳协会北京分会会长、北京飞鸿太极养生馆馆长陈飞鸿、鄂州陈氏太极拳协会会长丁修齐、武汉市宏武跆拳道馆馆长喻胜波等人出席活动。& & 活动举办过程中,陈超太极会学员分别进行了团体赛、女子组个人赛及男子组个人赛的汇报表演。太极禅武堂位于卓刀泉古寺内,由陈氏太极拳传人陈超与距今1800年历史的卓刀泉寺合作共建,以禅武兼修的形式,共同推广国学和太极拳文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来源:/article-3-4128-1.html
神经系统角度谈练拳要点
用现代神经系统的理论描述太极拳理,颇有一些像和孔夫子谈现代语法。但仔细想来,假如孔老夫子果然显身当世,想必也会有兴趣听听现代语法理论,毕竟触类可以旁通。
太极拳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别具一格的练拳方式。太极拳要求&静&、&轻&、&慢&,这些与其它拳种的练习方法有明显的区别。另外太极拳比其他拳种更注重意念的作用,&&,还讲究&舍己从人&和&四两拨千斤&。正因为这些超出人们想象的独特之处,有人视太极拳为&神功&,也有人认为是故弄玄虚,更有人视之为花拳秀腿&豆腐拳&,而更多的人是感到神秘不可理解。凭着自己对太极拳的体会,结合对现代神经生理科学的认识,分析太极拳。
太极拳与其它拳种的拳理其实是相通的。任何一种技击运动都讲究伺机而动,看清对手的行动后予以最有效的打击。不过太极拳的创立者似乎更加追求完美,他希望能够彻底的摸透对手的重心、劲路、虚实,完全做到知己知彼,将对手成功的控制在股掌之间。这种思路是完美的,但在太极拳创立之前的技击大师们看来,这只是理想主义的空谈。为什么呢?首先如何才能摸透对方的所有信息?其次,即使摸透了对方的所有信息,还必须花时间去处理,然后才能想出对策,这一过程结束时,战机早已失去。然而太极大师们以自己的实践告诉人们,这一近乎虚幻的理想是可以达到的。
如何彻底有效探知对手信息的呢?太极大师告诉我们,单凭眼睛看是不够的,需要用&听&。所谓&听&其实是触觉。如何根据对方的信息控制对方呢?回答是用&沾连粘随&,这也需要接触到对方。总之太极大师一旦贴住对方,即可以把对方控制住。于是让人疑惑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通过触觉可以探知对手如此多的信息?为什么可以如此迅速的处理这么大量的信息,进而实时的给予对手打击?这一切是通过什么途径练就的?
以触觉探知对方信息,在太极拳中称为&听劲&。通过听劲可瞬间探知对手的重心,劲路,虚实等信息。这种处理信息的效率即使是现代最高端的计算机也是难以胜任的。人脑足以担此重任吗?如果不能,那么太极可真的成为&神功&了。实际上,根据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人的大脑最擅长的就是此类工作。也就是从千头万绪的大量信息中找出规律。例如下围棋,在361格中,黑子白子可以有无穷无尽种排列组合形式,但高手只需看一眼棋局,即可理出头绪,分辨胜败优劣。
信息无论多么复杂,它必然有自身的规律,人脑受到复杂的信息的反复刺激,就有可能将其中的规律抽象出来,这种抽象的结果不一定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且一旦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种抽象工作可以瞬间完成。
人脑具备这样神奇的功能,但也不是自动完成的,它需要三方面的条件。一是接受大量的信息,二是明确的目的性,三是有关对错的判断。就像小孩学围棋,要想学到下棋的规律,首先要多和各种对手下棋,熟悉各种棋路,然后在下棋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就是围住地盘或吃掉对方的棋子等,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实际的结果判断每一步棋的好坏。久而久之,自然知道了下棋的规律。同样,以太极推手为例,推手时必须注意接受对方尽可能多的信息,方法就是&沾连粘随&、&轻&、&静&、&专心&、&不丢不顶&等;再者就是明确的目的性,即时时在意对方的重心、劲路、虚实;最后,通过推手的结果时刻判断自己所得到信息的对错,久而久之自然会练出&听劲&。
如果说&听劲&是一种感觉得话,那么&化&和&打&就更是一种技巧了。这就像英语的听力和说写能力的关系一样。
太极拳对对手的打击是建立在&听劲&的基础上的,自说自话的发力不是太极功夫。根据&听劲&得来的信息是千变万化的,要对这些千变万化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反应,当然是个艰巨的任务。好在人脑同样是这方面的高手。这和练习听劲的情况相似,套用前面指出的要点,我们可以得出练习&打、化&的要点。首先是&听&到尽可能多而且准确的信息。其次是练习时一定要目的明确,即根据对方的重心、劲路、虚实等信息,化去对方的劲,摇动对方的重心等。最后从老师的指点或推手的实际效果中判断自己所用方法的正确性。注意了这三点,还需要一个熟练即&招熟&的过程。开始时由于需要判断、思考,应变显得有些慢。慢就会贻误战机,就会不尽人意。然而决不能因此就放弃根据&听劲&作出反应的努力。必须相信一旦熟练到一定程度,自己的反应就会跟上对方的动作而&渐悟懂劲&。等做到所谓&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太极拳动力定型,那时就接近&神明&了。
从判断、思考贻误战机到&阶及神明&,这是一个大脑神经系统删繁就简的过程。太极拳的动作随机应变,法无定式。通常来说,一个特定的全身反应需要几十,上百块肌肉同时配合行动,可谓是一个&系统工程&。大脑要指挥身体做出这样的行动,需要调集成千上万个分别指挥各个肌肉或肌肉群的大脑运动神经元一起活动,整个过程自然需要时间。然而,再复杂的人体活动,一旦不断重复,就会在大脑的运动中枢被简化定型,最终可以由少数神经元细胞指挥特定的一大群肌肉的活动,这时的反应速度自然快了。
根据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在反复重复一种运动后,无论该运动是多么复杂,最后这项活动都可由大脑中越来越少的运动神经细胞加以指挥,同时从运动决策到产生运动之间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而且相对肌肉之间的配合也更协调。然而特定的一组神经元只能指挥一种特定的动作。太极大师的所谓&法无定法&,按此理论,就应该是经过长期的锻炼,在脑中形成了无数组特定的运动神经元组群,以至于这些神经元组的简单搭配就可以应付任何复杂的情况。同时,任何动作都只需调用少数几组甚至一组运动神经元组群即可完成,只有这样才能&随屈求伸&&后发先至&达到太极拳动力定型的境地。而无数复杂的特定组群神经元的激活,需要相应复杂的特定指令。这一指令就是太极拳的&意&。&意&本身是千变万化的,只有太极拳的&意&才需要如此复杂而又专业化的运动指令系统与之配合。只有太极拳的&意&才能造就如此复杂而又专业化的运动指令系统,只有太极拳的&意&才能驾驭如此复杂而又专业化的运动指令系统。因此&意&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就可以理解了。
太极拳练拳时动作缓慢,据我理解就是将意念贯穿到动作中去,即所谓&用意不用力&。无论推手,练器械都要全身贯穿意念。意念可以给动作提供一个明确的目的性,照此方法,反复练习,就可以用意念迅速指挥全身进行复杂的而且是协调的行动。太极拳的意念是根据&听劲&即对方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通过意念作为媒介,可以做到自己的行动迅速地根据对方行为的变化而变化,达到&彼之劲方挨我皮毛,我之劲已入彼骨里&的高级阶段。
&&&&&文章摘自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已故拳家洪均生先生学拳回忆录
学拳回忆录一文,系已故太极拳家洪均生先生所写。文中虽然纪实跟随学拳经过,但实际上是一篇指导学拳、练拳和提高技艺、弘扬拳品的武艺著作。
洪师在文中把陈式太极拳的理与法,练与用讲得十分透彻,可谓言拳法不言之妙;传拳家不传之秘,堪称为阐述陈式太极拳法,继陈鑫先生之后的精妙之作。
洪师的学拳回忆录,十多年前有人曾在《武术》杂志刊登过。仅取其二三事,略而不详,使读者无法了解它的全貌,失去了洪师写作的真实意义。
为了使读者了解洪师原意,进一步探讨陈式太极拳&理精法密&和四两拔千斤的奥妙技艺,我把洪师在不同时期赠我的手写全文,首次公开同好,以不负一代明师之良苦用心。
一、陈发科先生身世
河南温县常阳村,自明代洪武七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迁人其始祖陈卜而后名为陈家沟,世传太极拳法。至十四代长兴公的弟子杨禄禅教拳于北京王府,交遍当时名流高手,誉称&杨无敌&而名扬于世。
发科先生字福生,为长兴公之曾孙,延熙公之第三子,乃之名拳师也。发科先生妻某氏,生二子一女;长子照旭,字晓初,乳名小龙;次子照奎,乳名太保;女名豫侠,婿史栋华。有孙小旺、小兴皆照旭子;照奎子名瑜,皆能传其家学。
二、陈发科先生来京传拳动机
&1928年前,先生堂侄陈照丕从业药材行,由里(注:家乡)押运货物来京,寓于前门外打磨厂天汇药行。时北京风行太极拳,名家高手聚集北京。习拳者无不知杨禄禅之太极拳法学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闻照丕为陈氏后裔,且工此拳,因学者日众。久之,南京特别市政府闻名以高薪来聘。  
先生自言:&尔时从照丕学者虽众,拳套尚未学完,而南京聘礼为每周二百元高薪,学者既难阻其不往,又惜半途废学者既难阻其不往,照丕见群情惜别,去留两难,因表示解决办法,说:&我之拳法学自三叔,我叔拳艺高我百倍,不如请我叔来北京传拳,我往南京就业,双方都有神益&。于是敦邀我来北京。&
先生又言:&我是1928年来北京的。初来时,曾住在学生刘子诚、子元家,教他们学了陈式一、二路及单刀、双刀。他们家在枣林大院,有两个小姑娘名叫月秋、月华,他们也跟着学的不错。&(我曾见这姐妹俩一同表演。她们扎着两个小辫,穿一色紫短衣,练的都是那么柔和轻灵。穿梭的前跃,裹身鞭的横跃,跌岔的铺腿,一跃便丈佘远,铺腿则腿肚贴地,实为可造之才。我于1956年再次赴京,见到子诚,却是患半瘫初愈,子元已不再练;尤可痛惜者为二女因猩红热病传染,双双死去!)当时北京武术界较有名气者许禹生(名庞厚)、李剑华(东北大学教练、八卦最有功夫)、刘睿瞻(医生)及沈家祯(1963)年著《陈式太极拳》而得名)等皆从陈发科师学。前后30年授徒不下千数百人,我是从1930年拜师学拳者之一。可惜众多弟子无一能如杨禄禅之功深艺高,而我实师们中最不成材者,有负师教多矣!
三、我因病习拳经过&幸遇良师
我自幼多病体弱,从17岁即因病辍学。20岁婚后,自知病源为懒于运动,乃力纠旧习,每晨外出散步两小时。北京先农坛、天坛、济南大明湖、趵突泉皆常游之地。自是病渐减退,身亦略健。但每逢换季,春夏及秋冬之交,寒暑突变,体仍不适。1929年冬,忽然冬瘟,卧床三月,至于1930年病愈。同院邻人周怀民(名仁,无锡人,善画山水,供职北京电报局,今为民革监察季员),介绍北邻刘慕三先生,从之学吴式太极拳。数月后,见北京小实报刊登名武生杨小楼从陈家沟陈发科拳师习拳后,身体转健,能演重头戏的消息,于是辗转托一先生邀请陈发科师至刘家授拳。当时从刘慕三先生学拳的电报局职员30余人都来学习,我亦从此拜发科为老师。&  
当我学吴式太极拳之初,刘师言:&学此拳应动作缓慢,练的越慢,功夫越好。也就是功夫越好,才能练的越慢。陈师初来刘家,寒暄之后表演了陈式太极拳一、二路拳,大家都准备以一小时以上的时间瞻仰名师拳法,不料两路练完,只用十余分钟,而且二路纵跃神速,震脚则声震屋瓦。陈师表演后稍坐即辞去。于是大家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练得这么快,按&运劲如抽丝&的原则来讲,岂不把丝抽断了;那个说震脚不合&迈步如猫行&的规律。若非因为陈师是陈家沟来的,还不知抱什么可笑的议论呢!当时还亏刘先生有水平,他说:&动作虽然快,却是圆的旋转;虽然有发劲,仍是松的。我们既请了来,便应学下去,等学完拳式,再请教推手。如果比我强,就继续学完二路。&这才一锤定音:&学&。
开学之初,我向陈师请教的头一个问题是:&动作究竟应快,还是慢?&师答:&初学应慢,以求姿势正确。熟能生巧,久之,自然能快而且稳,交手时则快慢因敌而变。慢练是学拳的方法,不是目的。但动作慢些,腿部负担时间较长,也有益处。&从此我便安心学下去。但是我的学拳却是我的学拳方法&,值得一提,以供参考。
我的学拳方法,是先看后练。由于同学30余人都是北京只我一人是无工作的初学者。起先是为了礼貌,请师兄们先学,学完上班,我总是等到最后才学。这样看了几天,觉得看的熟些,自己学时,心中就较为清楚,动作自然顺遂。我师的教拳给了我看的机会。不论多少人学,他总是一个一个的教。比如20人学,每人平均示范5次,便可以看到100次。这样脑子里先有了印象,则学时必然会容易些,几天之后,我又分了次序细看。先看手法,次看步法,再看眼法和全身的配合方法与时间,我初学记准了全身动作的时间与方向。但整个套路练的不多(每天只练5趟),而单式子却练得不少。其方法是:将学会的式子,逐个向我师请教示范,我师亦不厌其烦地有求必应。我的动作和我师的示范略有不似,就反复作百余次,必尽肖而后已。所以我从1930年从师学拳至11944年将有15年。从那时至1956年离开我师将13年之久。而我师的拳式,甚至示范的精神,都能在我脑子里如电影般的很快映出来。我与山东广播电视台来访的同志说:&我因体弱练套路虽懒而未多下功夫,但脑子却还不懒,至今记忆犹新。&因此,1956年我重返北京竭陈师求为复习,我师看我练过一、二路后,说:&拳式未错,功夫也有不小的进步。&谈了我的学拳方法,再说说我师练功方法。
四、工夫全在苦练中
陈师常言:&学武比学文更难。&学文,只要聪明善记,便可以自由运用写出文章;学武则不但要学的正确,而且要练得精熟。坚待锻炼在不知不觉中将工夫练到全身,才能因敌变化,运用自如。所以学练必须结合。
陈师自语:&我有两兄,青年时因瘟疫流行,先后去世,我是父亲60岁以后出生的。自幼为父母所偏爱。饮食无节,腹内生有痞块,每犯病,疼得满床打滚。虽然自知习武能够祛病,但因体弱而懒,父母不肯严于督促,所以长至14岁,尚无功夫可言。尔时,我父受袁世凯之聘,教其公子,不暇顾我。父的一本家哥哥伴我常一同下地劳动,晚间常有同族叔伯们聚而闲谈,大家都指我说:&他们这一支,辈辈出好手,到这个孩子,14岁了,还病得这样,岂不从他这一辈要完了吗?&当时我虽年小,听到这话也很羞愧;自己从内心立志;绝不能从我断了拳法。想到我哥功夫不错,只要能够赶上他,心愿已足。但同饭同宿,一同下地,也一同练拳,我的功夫如果长进,他也必然长进,怎能够赶上呢?为此,每日食之不甘,睡之不稳。三天后,晨起下地,走至半路,我哥忽然想起忘拿今天地里用的工具。他叫我快跑回去拿,说:&我慢慢地走着等你。&于是我连蹦带跳地跑回家去,取了工具赶上了我哥。干完活,回家吃着饭,我心里琢磨:&你快快跑,我慢慢走着等你&这句话,联系到练功,我如果加上几倍下功夫,岂不是有赶上哥哥的那一天。从此暗下决心,不告诉我哥。每天饭后他歇晌,我练拳,夜里睡一小觉,也起来练拳,每天至少练60趟,多则100趟。如此专3年有余,在我17岁时,腹内痞块都消了,身体发育得强壮了。我先向叔伯们问明推手方法,才向我哥请教推手。我哥笑说:&咱家兄弟子侄都尝过我的拳头,因为你年小体弱,不敢打你。你如今身体壮禁住摔打了,来尝尝我的拳头滋味吧!&说着我们就交起手来,他本想摔我,哪知3次反被我摔了。我哥生了气,对同族人说:&这拳当有秘决,我们不能练了,你们看,连从前不行的,倒比我强了。&其实,这3年中,我父亲一直没回家来,哪里来的有什么秘决呢?不过是三年来照着学的规矩,苦练而已。
陈发科先生说:&当此时,我父由外地回家,见我拳架大有进步,是年冬季,有一天,老人高兴,站在场中,叫众子侄们一齐来攻。那时父亲已80余,身穿棉袍,外加马褂,两手揣入袖筒。孩子们的手刚接触到老人身体,只见们略一转动大伙纷纷倒地。&&师自谓:&我如发人,必须走开架子,像这样小小的动作,能起效果,我的功夫还差的远。&但我师来京后,我见他和许禹生、李剑华等素有功夫者研究着法,也是一转动便能将对方发出,足见师之功夫,亦臻精妙之境。这种进步,仍然离不开一个&练&字。顾留馨说:&陈师到京数十年,每日坚持练拳30趟。&我虽未闻师言,而我师每住一室,不久室内所铺砖地必有数行破碎。我师在闲坐中,又常以手交叉旋转,并嘱我也这么做。当时我不理解这是练什么功夫,日后方悟此乃体会缠法功夫。
五、循循善诱因 理精法密
陈师说:&拳要学的得细致入微,方能练得逐步前进。功夫,功夫,下一分功夫,得一分成绩。功夫下得和我一样,则成绩也和我一样。如果功夫下得比我深,成就必然超过于我。这个学问是不能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又说:&任何技艺名家之子孙,都有优先继承的条件,却无继承权,因为它不是财产物件,凡是子孙,就是当然的继承人。有人来学,我恨不能钻到他们肚子里,很快让他们学到手,但是办不到。教拳只是当好向导,路还是须要自己去走。走的快慢、远近,能否到达目的地,都在自己。不过方向的准确与否,却全在向导的指引。&
我师在教拳时,既现身说法地叙述了自己练拳成功的过程,又谈到人的秉赋与锻练的方法。他说:&人的天赋虽有聪明与愚笨的区别,而相差却不甚远。聪明些的学者,在初学时,必然接受的较快,但往往又以聪明而把事情看得过于容易,不肯多下苦功夫。笨人有三种:一是笨而不肯承认笨,反而自作聪明,这样的人是无可救药的;也有的人自己承认笨,而有自卑感,认为反正不如别人,学也学不好,索性不学;只有自知已笨,却有志气。心想:同样是人,为什么别人能学会,我就不能学会?我一定要学会,而且学好,不仅赶上别人,而且要超过他们。这个笨的学法就是:&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即古书所云求书的次序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辩,更重在&笃行之&&。
陈师教人从不保守,用我师的话说:&不保守,还教不会、学不好,为什么还保守呢?&所以学生们每问必答,而且详解动作的作用,如棚、履、挤、按是什么着法,同时为作示范动作,数十次不厌其烦。当时北京教太极拳着,都是教完一趟,便教推手,据说是为了从推手中求得听劲以至懂劲。实则活动身体有余,怎么懂劲,还须研究。我师教完一路,必定练过半年以上,再学二路,而且不早教推手。我师说:&推手是对抗的初步功夫,也须在学拳时便明白什么动作是棚履挤按,采列肘靠,怎样运用和怎么随化,拳的功夫不足,说也无用。虽然同学之间研究推手,也会各自产生怕输而又想赢的思想。由于怕输,化不开对方来着,便顶一下;对方感觉他顶住了,不失重心,为了想赢,又加点劲,虽然不对,但却赢了。于是你用劲,他也用力,结果必然双方养成顶的习惯,违反太极不丢不顶的原则,而误入歧途。&(当前太极推手比赛,几乎双方者是互顶,力大者胜。哪有太极拳的技巧。)
陈师偶然高兴,便于教拳式时,择出某式,说明某动作是什么作用。如教六封四闭则说第三动作是左捋法。先用左手缠住对方进攻的左腕,以右腕加于对方左肘关节上侧,随其来势身向左转,左腿塌劲,右腿放松,此时左手为后手,顺缠贴腰向里缠;右手为前手,松肩沉肘,下塌外碾地顺缠,配合左捋,左手是引进法,右手是外拔法,使对方欲进,又行落空。他边说边作试验,然后教学生他,何处不合规律,则又作示范,使学生明白并作对捋法之时,他先是被动,随即主动变换劲路,使学者从得机得势中又变为背势。然后又教以如何随化。所以学者经此番指引,教一着,必明白一着(陈照奎将左手变为逆缠,手不贴腰,而向上扬,且两手相距超过一小臂宽。沈家桢则在其所著《陈式太极拳》书中,说:&逆缠为捋&,违反陈师教导)。1956年我再次赴京请我师重为我纠正子时,师谓:此拳无一动作是空的,都是符合手部八法的。因逐式逐动为我讲解,试验将四月之久,我方理解陈鑫先生讲的&理精法密&之语为真实不虚。所惜者学拳之人往往学过一套,便自止不前,实则等于小学毕业,自然不懂中学以上课程。
陈师常言:&学无止境,艺无限度。&济南老拳师延崇仁(广饶人,今年已九十二,工燕青捶及少林缠丝)也说:&传统套路着法都是好的,但看谁使和对谁使。&可见老人对事物的理解完全符合辩证法,并以谦和为本。
我师自言:&某年,红枪会(注:红枪会是旧社会的地主武装)包围温县,县府邀我护城。时县署已先有一武师。闻我至,遂来较艺我正坐在堂屋八仙桌的右侧椅上,方欲吸烟,左手托着水烟袋,右手拿着纸煤。他从外屋来,进步便发右拳,然后喊了一声:&这一着你怎么接?&我起迎,站起一半,拳已抵胸。我以右手接其右腕向前略送,他已仰跌门外。他二话没说,即回屋卷起铺盖不辞而别。&我听到后,深信我师是确有这样水平的,但不知怎能这么快一触即发。后来方知虽然仅用一只右手迎敌,实则还是用的金刚捣碓第一动作,不过圈子缩小,缠丝加速的作用(1962年我在病后,有访艺者用右拳进攻,刚速之至,我不经意地抬右手迎之,刚接触对方右腕外侧,他便飞出丈余,也是此法)。
对慕三先生学完一路,单独请陈师教其推手。我们都认为:刘师习吴式太极拳已二十余年,拳理拳法素为京中武术界赞扬,与陈师相较当无大差别。谁知接手后,差距立分,而且相关大了。刘师步法先乱,如同三岁小孩被大人拨弄,而且关节的韧带被挫伤,疼了一个多月。陈师事后说:&我太大意了。刘师也有小顶劲,以至失手。&从此我们真不敢请陈师教推手。陈师笑着说:&只要松开转圆,便能化解,我和你们试着法,注意些是不会有什么损伤的。&
许禹生是前清贵族荣禄的后人。当时身边武士甚多。许自幼好武,功夫练的不错。民国后,许为北京体育校长,甚有名望。和陈师习拳,陈师以其年长又夙有盛誉,允以半师半友传艺。一是许言解破左手拿之法为:以右拳用力猛砸左臂弯,则左手可以撤出,随即右拳上击对方下颌。陈师戏与试验。当许欲砸,陈师将右指加紧缠丝,许竟嗷声跪地。后来他对人说:&我师功夫高我百倍,武德尤令我心服。当初交时,师照顾我的名誉,以友相待。今虽遍邀北京武林,当众拜师,我也情愿。&
某年,许主持武术擂台赛,欲请陈师为裁判。师辞以:只知陈式,不懂其他拳种,裁判欠当,致损令誉。许乃聘为大会顾问,遇事协商。当议对赛时间,众议以十五分钟为度。师谓十五分钟之久既拼体力,也徒有胜负,况日与赛者数百人,每小时才赛四队八人,需几天才能赛完?众以为合理,征地注我师意见。师言:&三分钟如何?&李剑华说;&三分钟够吗?&师言:&这迁就大家。如接受我意,则口说一、二、三,甚至只说出一字,便胜负立判,那才叫武艺呢。&李剑华笑说:&能这么快吗?&我师亦笑说:&不信,你就试试。&剑会见老人高兴,果然双手用力加速接我师右臂(时陈师右臂横于胸前)。师略转即右肘发出,将体重二百多斤的李剑华发起四尺许高撞在墙上,将墙上挂的照片碰得纷纷落地,众皆大笑。剑华也大笑说:&信了,信了。可把我的魂都吓飞了。&陈师笑问:&你怕什么?&李说:&要伤了我呢?&师说:&你哪里疼了?&剑华细想想:只是感到我师右肘刚刚擦着衣服,便腾然飞起。李落地时,脊背蹭着墙壁,礼服呢马褂有一片白灰,拍打不掉,原来劲大且速,将石灰弄到布纹中去,经用刷子刷了才算干净。一时无不赞服,吧为神技。
陈师说:&力与巧是应当善于结合的,但力是基础,巧是拳法。当有人突然用力袭击我时,应以力借力,使不致动摇重心,而变法应战。但功夫深者,却又不须以力借力,来力一触即转,使对方的力被引进向前倾跌,或反向后面仰跌。我对剑华来力是引而后发的。例如钢铁,造机器它是必备的首要原料。将钢铁造成机轮、零件,又须合乎规格,然后安装起来,方能*纵。拳法中每一动作,如同机轮的重要,学拳不明拳法,不求细致正确,怎么能行?&
其实陈师是有力的。我曾见过一次,陈师因剑华说凭我这二百斤的体重,对方就不能奈何于我。陈师一时高兴,就说:&真的动不了你吗?&说着一手贴住李颈部,一手握李脚腕,将他平举起来。以肘发出去是力与巧的配合。而举起二百斤的活人,却是非真有臂力过人莫成。
某日,来一位客人,自称是民国大学(私立)派来商请陈师往该校传拳。陈师问知该校数月前聘了一位少林拳师,原系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炸丸子的小贩。陈师便说:我要去得有条件,不能因请我而辞退那一位教师。来人允许到校协商。陈师被邀到该校接待室。该处原系前清某王府的大殿,房屋高大,地上铺着二尺见方的方砖。陈师与主人见面,重申前语。后即表演拳法。当练到双摆莲跌岔时,有一个震脚动作,不料一经震下,竟将二三寸厚的方砖震碎,碎块飞到旁观者的脸上,还感到疼痛,如同在砖上扔了一个手榴弹似的。表演后因该校不愿请两位武术教师,陈师遂以自己无教学经验辞而未就。在回来的路上,师向我说:&偶然不小心,毁了人家一块方砖。&我问:&震脚怎会有若大分量?&师答:&这是震脚时,周身三五百斤力量经过松沉而集中在脚上,然后又和时速结合起来,方有作用。&事后数年,我才体会我师并非不小心,而是有意留下这个纪念,表示不教并非无能。
当时北京西城有个新开辟的土马路叫成方街,是南北大街,路面宽约二十余米。一日师与一位同学及我三人自北而南走在东面人行道上,忽听后面许多人惊呼。原来有一条疯狗先在路东咬伤了一位妇女,又窜到路西咬了正在坐到车斗上的人力车夫。当我们回头看时,那狗又向路东窜来直扑我师。师不慌不忙地向上一抬右手,同时飞起右脚踢到狗的下颏,一条三四十斤重的大狗,竟被踢得飞过马路,叫了一声,满口流血而死。我师在踢右脚时,右手向后一抬,碰到一棵树上,擦破手指流出血来。当时观者都说:这位先生身手真利索,脚上的劲也真够大的。陈师边走边和我说:恶狗咬人总是跳起来咬人的脖子,但咬的往往是后腿。这是因为人一害怕,必然前跑,后腿还没来得及迈出去狗一扑空,恰好落下咬着后腿。所以遇着这样的狗,不可以跑。用手扬,狗必然仰着头往上看,露出下颏,就一踢一个准。这虽然是一般常识,但如果没有功夫,身手不这么灵活,遇到这种意外的事难免不惊得发愣,晓得这道理和方法也不一定用得上。
陈师自言:我们乡下闹红枪会,从陕军(胡立僧、岳维峻的队伍,二人先后为豫省督办。)入豫,欺压百姓,几乎酿成陕豫两省人民互相仇杀。1925年&1926年间,遂发展到围攻温县城之事。那时传说红枪会是有法术善避枪炮的。每逢出战,先喝下什么符录,人就像疯了似的,手持红缨枪,口里喊着直向前冲,打枪也不怕,因此县里发令关上三面城门,让陈师一人把守这一城外的桥头。陈师说:我站在桥头,手持大杆子等他们来攻。那些人光着脊梁瞪着眼平端着枪,大声哼喊着一起前攻,声势确是吓人。等为首的到了跟前,用枪扎我的一刹间,我用大杆子外拦拧转打飞了他的枪,接着合把前刺。这一刺,证明传说的刀枪不入全是瞎话,因为他连我这根不带枪头的大杆子也没有挡住,只听噗的一声,大杆子就从他的肚皮扎进直透背后。这人一例,后面那些人都跑了,这才保住了县城。陈师又说:传说的什么法术,根本是吓人的。有时枪打不准是被吓得手哆嗦了,并不是法术能避枪炮。
沈家祯曾从王芗斋学拳,后又拜师陈门。一日,他气呼呼地向陈师说王言:陈式太极拳如何不好,陈师功夫也不行。陈师听罢反而知曰:他说我功夫不行,我也没说自己功夫多么好。他说他的,咱们练咱的,不要管人家怎么说。这是多么高尚的风格。曾有位同学乐滋滋地问陈师:&刚才我听一位练八卦的老师讲,陈长兴老人粘黏劲可大着哩,他能一只手按在紫檀木大理石的八仙桌上,把它粘起来。是真的吗?&我估计这位同学之所以因此而问,可能希望这一传说是真的。前辈的本领如此惊人,作为其曾孙的陈发科当然也不弱,我们作此人的学生,岂不有荣焉?不料陈师对之淡淡微笑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的老祖宗有这么大的本事。&从上面的一些琐事看来,陈师对外来的污蔑、轻视从不计较,对无根据的夸赞也不肯承认,从不自欺欺人,这种实事求是的人为态度是何等的可贵!
去者不追,来者不拒,是陈师对求学者的态度。除了前文介绍的为了保全一个素未识面的武师职业,拜谢民大聘请的事实外,他还面拒过一个学拳的人。这个人名叫宋月,习拳击、摔跤十余年,有一定的功夫,他认为太极拳只能活动身体而已。他托人请陈师到家里会餐,商议拜师学拳,遍请武林同道十余人。此人体格高大去说有病,只吃半碗米饭就说吃不下了,谈起拳来,傲气十足,他说:&我听人讲,太极拳主张用意不用力,但碰上力大的、善拳击的交手怎么办呢?&陈师说的还是他习惯说的那句话:&应当有办法,但我不一定行。&宋月提议试试看,陈师应允,在前虚步站着,右手斜在胸前。宋月用双手按在陈师臂上。陈师退了半步,说:&你的力量可不小,总在三百斤以上,我不一定能棚得住呢!&宋月说:&不要客气。&接着进右步发劲。陈师略左转,宋月已全身前倾。那时离墙甚近,墙根放着脸盆架,上有满盆凉水。宋月如一头碰到墙上,非头破血流不可。陈师见势不好,立即转向右方,用右臂托住宋月胸部。由于宋月身材高大,用力又大又猛,所以头虽避免撞墙,前身却下倾,把额角碰了个月牙形的血印,不省人事,幸亏那盆里的凉水灌了一脖子才醒过来。于是连说:&佩服!佩服!&一定要磕头拜师。陈师当即推辞说:&这不是我的能耐,你的力大,我本来棚不住,可是你用力过猛,收不住脚才这样的。我教不了你,还是另寻名师吧。&在回来的路上,陈师和我说:&这个人体壮有力,却装着有病,交手时暗中发劲,搞阴谋诡计,他如学了本事,还不定惹什么是非?可不能教他。&可见陈师要求的是光明正大的比武,而坚决反对搞阴谋。
陈师在京三十余年,从不主动去找人交手。但遇到有人要求比试,则从不推辞,总是预先声明:你有什么绝招,只管使出来,我如不胜,甚至受伤,不但不怪你,还要拜你为师。而我保证只点到为止,决不伤你一根毫毛。平日他也经常教导我们:和别人推手,发劲必须在对方的胳膊上,不可直接发劲在对方身上,以免脏腑受伤。发劲时又必须别撒手,以免跌倒碰伤,而且要保全对方的面子。当时,我非常敬佩陈师这种磊落的态度。今天回忆起来,他的话在谦虚中却也含着自豪,可谓外柔内刚。所以,他在北京授拳三十余年,和人交手不计其数,却没有敌人,反而交了不少朋友,武术界誉之为&武太极&。这是名实相符的美誉。
1964年9月,顾留馨参加在济南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大赛,与我相识。将返上海前,他在清泉池澡堂谈到他向陈师学推手时,当陈师双手被封时,他试加劲一按,却只觉陈师小臂似有电流,一下子就被发出一丈多远。于是他吧为神乎其技。
我学拳六十余年,结交武林名手甚多,从未见有赶上我师功夫如此精妙者。陈师在京曾接一个银盾,文曰&太极一人&。陈师可谓当之无愧。
六、高尚的品德
陈师为人性诚笃,事母至孝。我们初次相见,见其双目都有红丝。问故,乃知侍奉老母。母病瘫,体胖,反侧便溺,需人扶持。师日夜侍奉于病塌前,三年未得安睡,因而目红成疾,一直未愈。师每遇宴会,只饮酒一小杯。自言当初能饮白酒五斤不醉。一日与小舅饮,吃酒至一坛,师醉三天方醒,小舅一醉长螟。母令戒酒,遇产朋酬酢,只许饮一小杯。师遂遵母命几十年不改。
陈师常说:&为人之道,以忠实为主;处世之法,以谦和为主。不忠实则无信用,不谦虚则不进步,不和气则无朋友。但谦和仍是忠实而非虚伪。&我师从不以太极内家自居。他说:&凡事物都有表里之分。假如太极拳果为内家拳种,学了三天,连皮还不能像,便以内家自夸,行吗?&我师闲常评论另人,总是扬其所长,而不批评其短。例如我们在公园看到有练拳的,回来质之老师。师答约分三类。一是说:练的好。二是说:有功夫。至于我们见到那些练得不成样子的,我师则曰:看不懂。久之,我揣摩师评,说谓练的好,是指其套路与功夫都好;说谓有功夫的则,指其套路虽不怎样,却练已有年;唯对套路功夫无一取者,只用看不懂评之,绝不肯说他人学的不好。
我师以处处照顾他人之名誉利益为事。例如:北京《小实报》曾宣传百岁老人王矫宇为杨禄禅亲传弟子,在和平门内后细瓦厂吕祖庙内传拳,一时从学甚众。同学李鹤年年轻好事,曾往欲试杨禄禅弟子本领如何。据说,王在该庙租房三间,跌坐床上学牌位陈之状,由其侄代
为教拳。李回来笑向大家说:&原来是个棺材瓤子(北京笑人老弱之语),我没敢同他动手。&我师说:&你找他干什么?&原来三年前,我师和我同在许禹生家闲话,忽有人递来名片,上用毛笔写着&王矫宇&三字,说武行来拜。当即迎入,问明来意。王自我介绍从杨家学过拳,今因年老无业,欲请许校长在体校安排工作以之糊口。我们请他表演拳,他练了半趟气已上喘。于是许说:&同是武行,本应照顾,但校中有一定的编制,校长也不可随意增加人员,只可徐徐谋之。&为了目前生活,送他十元;我和陈师也各赠五元。那时他自云年逾六十。三年后,竟突长百岁,因不满百岁,不能当上杨禄禅之徒。其门内房桌上有红纸写的牌位为&先师禄禅公之位&,以表示为曾受教于这位祖师。旧社会里弄虚作假的事屡见不鲜,在新社会也有八十岁的武术家自炫百岁而无人揭破,足见我国民忠厚之风。数年前我见有人抄录王矫宇教拳语录:塌裆劲,应如欲大便状。这和陈鑫指出的尾骨长强穴应向后微翻的形式正相符合,或者王老真从杨家学得不传之秘。我师嘱我不要向人说起曾在许家相逢之事,以保其谋生之路。此更属仁厚之至。
沈三先生为当时全国摔跤第一名手。一日与陈师遇于某次武术比赛场上。二老互道仰慕,握手攀谈。沈老说:&我闻太极拳功夫以柔为主,擂台赛则以抽签方式选择对手,习太极拳者如抽着摔跤的对手,应当如何?&陈师答:&我想应当有办法,但我却无应付经验。两军交锋,陈前岂能先问对方练什么拳?&沈老笑说:&我们研究一下如何?&陈师说:&我虽不懂摔跤,却喜看摔跤艺术。我见摔跤往往以手扯住对方小袖,然后发着。&说着便把两臂伸过去,让沈老抓住。这时我和一些同学在旁观看,以为两位名家研究妙技,我们有眼福欣赏,且可以学几着。但是忽然有人请二老议事,沈老撒开了手,二人相视哈哈一笑,一同走去。
&&&&我们没能看这个热闹,未免遗憾。过了两天,我正在陈师处学习拳法,沈老提着四色礼物进来。陈师赶快起立欢迎,坐定,寒喧数语。沈老先说:&那天多承陈老师让。&陈师答之:&哪里,哪里,彼此,彼此。&我们几个同学一听全愣子,还疑惑这两位老人什么时候比试的,怎么不让我们见识见识?沈老看见我们的神态,就问:&你们老师回来后,没和你们说什么?&我们答:&没说什么呀。&沈老激动地一拍大腿,说:&咳!你们老师真好,好好地跟他学吧。他不但功夫好,德行更好。&我们还不明白这话从何说起。沈老接着说:&你们认为那天我俩没比试吗?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陈老师让我握着他的两个胳膊,我想借劲借不上,也抬不起腿来,我就知道他的功夫比我高得多。所以我愿意交这么一位好朋友。&谈了一会儿,沈老兴辞而去。沈老走后有个同学冒然说:&既然如此,老师怎么不摔他?&我师闻言立刻沉下脸来问他:&摔他一下?为什么要摔他一下?&这同学见老师生气,吓得不敢回答。我师又严厉连声问他:&你说!你说!你说你在大庭广众之下,愿意不愿意让人摔一下?&这位同学此时才明白了,呐呐地说:&不愿意。&我师说:啊,你也不愿意!自己不愿意的事情,怎能对人来施?连想也不应该想!&接着,我师又循循善诱道:&一个人成名不易,应当处处保护人家的名誉。&当时,我深佩我师的宽厚。事后,又想到沈老的品德是也难得的,因为那是我们青年人未见而且不知道的事儿,他去坦率直言足见二老的品德甚是相同。难怪后来二老长相往来,交成好友。
&&&&此事和师与李剑华试手及在民国大学震碎砖等事,由中国新闻社记者冯大彪我所述写成专稿在《武林》发表。1982年7月,我在上海与小旺会晤。小旺说:&沈老之子绍三为此不满。&其实我是述实,赞佩沈老实事求是,不掩人长。陈师在告诫我们时也说:&仅此一试,沈老感觉亦甚灵敏,如真交起手来,胜负尚难预料。&可见二老互相佩服。二老均是我辈学习的楷模,其武德我们应永远不忘。
七、师恩深重
我自1930年随同刘慕三先生带领的北京电报局30多人向陈发科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对我师的报答,只是初学的几年按月交纳二百元学费。七七事变后,刘老调往太原,诸同学都有调动,那个学拳组织便散了。我从那时起对老师没有奉上一点报酬了。但我师对我的感情却更加深厚,有时来我家住两个月。他每晨都到我妻窗前,连呼:&静兰,起来练拳。&日寇侵华后,我生活无着,甚至断炊,便领着六个孩子跑到我师家里,饱餐一顿小米稀饭。陈师与我们有饭同吃,情逾父子。陈师常说:&我教的学生中,以杨小楼最为聪明,拳理一讲便明,拳法一学就会,可惜他年龄大了,不可能学得彻底。你和小龙(照旭的乳名)脑子身体都不笨,当当深造下去。&又常和我说:&你要好好地用功三年,就可以等于别人练十年的。&语意亲切,对我抱有很大希望:能够继承他的拳艺但是初学的前三年,我因体弱对震脚、发拳都以松柔来练,也不跳跃。我师犹如慈母对待弱子一般,既望其速成,又不肯勉其所难。学过三年后,见我体略转健,便谆谆教我放足架式,每式进退要求腿肚贴地而行。又说:&练完一套拳,应当如同坐在椅子上,那样塌好档劲,全凭两腿随腰裆之旋转而变化虚实。&并督促我每天多练。他对我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并将手的八法怎样与全身配合,不厌其烦地一一讲解。
我为了报答老师的期望,于1934年开始照着师教用功。起先练不了五个式子,后来能每天练到三十趟,有时还能练五十趟,方悟我师所说&趁热打铁才能成功&之语,确是实言。可惜只这样练了九年,便因日寇侵华,必情懊丧,不这样练了。且地1944年因生活所困,洒泪别师,南迁就食于济南。1956年,我再次赴京求我师为我纠正拳法。分别十三载,师徒重逢,我宛如天涯游子重依慈母膝前,悲喜之情难以言喻。我师说:&此拳无一动作是空而无用的。&于是每天教我推手、散手,并从头逐势逐动讲解试验用法,同时教以解法,使我心中豁然开朗,如拨云雾见青天。如是者将及四月之久。后因家事,不得不忍痛辞师。不料我师竟于1956年逝世!这使我至今愧负师望、永为陈师不成材的老学生,不胜内疚。但是我从一个药罐子似的弱书生得以寿延九旬,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学拳者,能对此拳的理精法密略窥门径,无一非我师所赐。每思恩师,凄然泪下,誓将我师所授反馈于陈氏后人,并公之国内外爱好陈式拳者,以志永远纪念我师
&文章摘自中国国际太极拳网/article-50-4100-1.html
太极拳“定式”与“连绵不断”的关系
一、&定式&与&连绵不断&的涵义
&定式&这一概念,主要表述的是拳架演练过程中某一单式动作完成后的姿势和静止形态,它集中展现了太极拳法的总体要领。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从与它相对的另一个概念&&&转动式&谈起。以&单鞭&为例,套路动作的顺序是上接前一动作&按式&,再由右转向左完成一个完整的左右荡动动作,最后两臂呈一字形&单鞭式&。完成这一动作时,运动的整个过程称为&转动式&,而运动完成后的则称为&定式&。
&定式&还有另外一种涵义,是从训练方法的角度来理解的,就是在每个单式做完之后,摆好拳架定在那里静止不动。当然,这种静止是一种相对静止,是相对于&转动式&而言的静止。这种&定式&是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对静止,稳定拳架姿势,找到内在感觉,以达到积,淀功力的目的和效果。因此,这种&定式&也被称为&桩功&。还以&单鞭&为例。转动式完成之后,并不急于做&提手上势&,而是有意静止一段时间定在那里,这可以说是个的过程,然后再做&提手上势&;&提手上势&做完之后再定一会儿,以此类推,从而达到最佳的练功效果。
太极拳讲求&式式相连&、&连绵不断&。如果说&式式相连&是拳势演练套路的外在动作形态要求,而&连绵不断&则进一步深化了&式式相连&的内在技术要求,集中体现为&绵&这一特性。
与&绵&含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还有&虚&、&软&、&轻&、&柔&、&粘&、&弹&、&长&等,都体现了太极拳特有的劲感和独特的劲法,这就是&用意不用力&。正是这个&绵&字,使太极拳具有了不同于其它拳种劲法的特性:它不是断的、浮的、硬的,也不是快速的、迅猛的,它若有若无、绵绵若存、沾粘连随、滔滔不绝。即便有快慢刚脆练法,那也是在松柔的前提下产生弹劲。如《太极拳论》所言:&十三势者,拥、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其式相连,势若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故又日长拳。&也正是因为这个&绵&字,太极拳最早又被称为&绵拳&和&沾绵拳&。
二、&定式&与&连绵不断&的内在联系
1.&定式&与&单式&异曲而同工
太极拳在讲求&式式相连&、&连绵不断&的同时,还要求&式式清楚&。一般来说,&式式相连&、&连绵不断&主要是针对太极拳演练过程中的&转动式&(单式)而言的,要求动作连贯并保持均匀速度。而&式式清楚&则主要是针对太极拳定式而言的,要求在整个套路的演练过程中,每一个单式动作能够得到清晰完整的体现。但进一步深入分析,前面提到的两种涵义的&定式&其实都与&式式相连&、&连绵不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前一涵义的&定式&要通过连贯匀速的&转动式&(单式)来达到最终的动作形态;后一涵义的&定式&则要在稳健静谧的相对安定静止状态中寻求&连绵不断&的内劲贯通感。这也是太极拳真正意义上动静互根的体现,即&动中寓静&、&静中求动&,其动静机势之潜转妙韵要存乎一心。可见,&式式清楚&的&定式&不仅与&式式相连&的&转动式&(单式)相辅相成,而且是异曲而同工&&&异曲&是动作状态有所不同,&同工&则体现在&连绵不断&的技术要求必须贯穿始终。
2.&定式&体现了太极拳法的风骨
太极拳的&转动式&(单式)和&定式&既有独立成体的一面,也有密切依存、默然法成的联系。这就像练习书法一样,楷书要表达好字体的结构特点及书写的规范性,好比是太极拳的单式和定式的动作外形,要&明规矩而守规矩&,这是进一步练好书法的根基;行书是建立在楷书良好基础上的意趣升华,使字或字字相连间意气连贯如行云流水,其要点是&脱规矩而和规矩&;而草书又是书法的神行,以大道至简的笔墨道出了书法文化的精髓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太极拳法亦然,&由招熟而渐至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其修阶亦互为基础而相映成辉。因此说,&转动式&(单式)和&定式&都好比以不同的书体写字,而&连绵不断&则是贯穿其间的共同笔法要求,是拳法、书法风骨的体现。
说到风骨,不同拳派有着不同的特色,不同特色体现着不同的风范、风格和风骨。风范是一种气度、气概,它依托风格而高于风格。含有精神上的无限神往和超脱,她与一个人综合修养程度有关;风格是在遵循一定规范法则、久而久之形成的习惯,如陈式太极拳的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杨式太极拳的舒展大方、连绵不断,武式太极拳的动作舒缓、姿势紧凑等,不同拳派都有其独特风格。风格的形成是基于各派宗师的风骨特点,风骨是形的气质体现,骨架正则拳架正,骨骼顺则拳势顺,骨顺则气顺,气顺则又能生髓养骨,骨气足则尽显健康的精神面貌。
因为拳架的定式形象体现了拳架风骨的形质,故武术家或练家们历来都十分注重定式的训练和修炼。如我国极为珍贵的第一套太极拳照片&&一代太极宗师杨澄甫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所留下的拳架照片就能说明这个问题。1931年,当杨澄甫拿着他1925年的拳架照片看时,曾不无感慨地说:&且翻阅十数年前之拳架,又复不及近日。于此见斯术之无止境也。&因此在杭州又重新拍了拳照。此时照片已明显看出杨澄甫拳架的劲势端庄、浑厚饱满,武艺已臻纯青,充分体现了杨派太极拳独特的风骨、风格和风范。据说,一些日本人对杨澄甫拳照进行了专门的力学分析后认为:&此拳架若略动一处即失中正&。可见杨澄甫那时的拳艺已浑然天成。这些照片,加上所配文字说明,就成为后学者研究杨派太极拳的经典范本。由此可见,注重定式风骨修炼的意义十分重要。
三、行拳中&定式&与&连绵不断&技击关系
1.在&招法连成&中体现各定式间的&连绵不断&
由于太极拳的本质在于技击性,因此每一单式的定式形态中,既包含了拳架动作的转换完成过程,也包含了技击的技术要领。与人对决,一招定乾坤自然最好不过,但在实践中往往是几个技术动作连在一起方能有机会制服对方,这就形成了&招法连成&的技击动作。
以太极拳最典型的动作&揽雀尾&为例,一个单式中就包括了&拥、捋、挤、按&四个连续化发的动作。太极拳的五捶之一&搬拦捶&也包含了一搬、二拦、三捶这三个防守与进攻紧密结合的技术动作。这些都要求一气呵成,使对方得不到喘息机会而制敌取胜。如此这般,在行功走架过程中,由一个定式技术动作的形成,到几个技术动作的组合,再将这些动作进行有机地编排,就形成了内容丰富、意趣环生的太极拳套路。
2.在行拳悟道中将&连绵不断&贯穿于每一定式之中 
就提高拳艺水平来讲,&连绵不断&地重复演练套路,并对每一单式反复练习揣摩,都是提高功力、练好拳架和体悟太极内涵的重要方法。
在&连绵不断&的套路练习中,要始终贯穿太极拳&运劲如抽丝&的劲法特点。&运劲如抽丝&的劲法特点就是&意气稳定&、&动中求静&,要求劲势不迟不速,动、静、定相融互变,在松静中以&听劲&、&沉劲&、&粘劲&来因循拳势间连贯不断的变化轨迹。这种变化对每一个单式和它的定式来讲,都是清楚的、到位的、严谨的;对于每一个定式和与其相接的下一式来讲,则是旧力未尽、新力已生,从而达到式式清楚、前后连贯、劲力绵长、沉着稳静的演练效果。比如由&按式&到&单鞭式&,当两手由竖掌到放平前伸时,要与前式&按&劲势相连,使已按到位的劲势在气息变换之间得以延长,并贯至十指指梢,其腕、肘、肩亦随之松沉抻长;及至下一动的&左转平抹&,两掌左抹初动时,两掌心先有一暗合劲,好像两掌心撮合住一竹尺而有粘提之意,继之再向左抹、回旋,要有&两手似兜泥,如捞稠糖稀&之感。如此行拳,就体现了定式与&连绵不断&的内在联系,若无此内意,其拳势必将空、浮、飘,软滑于形,依样画瓢耳。
太极拳的任何一个单式都可拿来作定式练习,这也叫&桩功&。这种训练方法更强调&静中求动&的意识引导和体能培养,要求在&静定&中培育心宁体松,孕育内气潜换,体味内外三合,从而达到更高境界。例如,在习拳人看来,练拳最难的莫过于求&松&,最难达到的就是对&松&的体悟,最难&松&的部位就是自身的两膀和两胯,而通过一定时间姿势相对不动的定式练习,就可以较快地体悟到&松&的境界。因为在作为&桩功&的定式训练中,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累,并且首先累的是两腿胯和两肩膀。累就想动,动就想调,这是静极思动的自然反应,而适度的调整就恰恰起到了松活筋骨、自然舒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定式亦是活势,并非死桩,这叫&定中寓活&、&静中求动&。再进一步讲,能松柔则能安舒,能安舒则能静定,能静定则能开发自身第六感官的潜能机变意识,进而提高&见微而知著&的超前应变能力。如拳论所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而己意先动&,从而达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应物自然&的高级境界。这也就是&定中寓变&、&劲意连绵&,从而在定式中体现&连绵不断&。因此,这种&桩功&意义上的定式训练,对提高耐力、整合劲势等都具有显著效果,对开发人体潜能智慧亦具有特殊功效。
总而言之,&定式&与&连绵不断&的关系,好比&形&和&神&的关系,好比&骨肉&与&灵魂&的关系,二者相依为命,密不可分。本质上讲,太极拳就是阴阳二元对立统一、互化互济的一种运动形式,是营造动与静和谐融合、形与神有机统一的一种有益修炼方式。在行拳悟道过程中,只有做到动静互根、意气融贯、刚柔相济,才能温养得法,如此,延年益寿不老春亦庶几可求也!
文章来源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锹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