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有《东方杂志》1933年元旦期刊关于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梦的全文?

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梁启超材料三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2分)它有没有成功?理由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一中“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统治者发动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3)为实现材料二“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2分)这个运动是通过什么历史事件揭开序幕的?(2分)(4)“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进行了八年的努力,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他们努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1分)-乐乐题库
&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知识点 & “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梁启超材料三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2分)它有没有成功?理由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一中“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统治者发动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3)为实现材料二“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2分)这个运动是通过什么历史事件揭开序幕的?(2分)(4)“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进行了八年的努力,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他们努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1分)&
本题难度:容易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初中升学考试(广东揭阳卷)历史
分析与解答
习题“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史实。材料一中已经给我暗示了这场“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中期,这就告诉我们这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因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刚好处于19世纪中期;这场运动并没有成功,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2)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的主观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一是挽回被列强掠夺的经济利益,二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而不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3)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及揭开其序幕的事件。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的运动是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这场运动是通过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揭开序幕的。这场运动最后虽然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残酷镇压,但它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4)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及其结果。在抗日战争中,由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扭转了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反侵略斗争中屡战屡败的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奠定了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主要考察你对“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与“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相似的题目:
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了30万中国军民而饮恨。这个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南京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来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这首歌谣与哪个事件相关&&&&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为反驳日本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歪曲,八年级(2)班设计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难忘九一八激战卢沟桥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
“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梁启超材料三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2分)它有没有成功?理由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一中“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统治者发动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3)为实现材料二“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2分)这个运动是通过什么历史事件揭开序幕的?(2分)(4)“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进行了八年的努力,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他们努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1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梁启超材料三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2分)它有没有成功?理由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一中“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统治者发动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3)为实现材料二“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2分)这个运动是通过什么历史事件揭开序幕的?(2分)(4)“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进行了八年的努力,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他们努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1分)”相似的习题。您当前的位置:&>&&>& &>&80多年前知识界的一场中国梦
  近来有关中国梦的讨论逐渐多了起来,其实早在80多年前,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份刊物――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东方杂志》就曾围绕此话题发表过一组文章。日,杂志主编胡愈之向全国各界人士发函400余份,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二是“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截至12月5日,共收到回函160余封。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推出“新年的梦想”专栏,发表了其中142人的答函。半个月后,第2号又以“梦想补遗”收入了梁漱溟、朱自清二人的复函。从这些作者的职业和教育背景来看,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包括柳亚子、徐悲鸿、郑振铎、巴金、郁达夫、老舍、叶圣陶、胡秋原、阳翰笙、张申府、钱君陶、严灵峰、邹韬奋、张君劢、周谷城、陶孟和、俞平伯、何思敬、楼适夷、宋云彬、章乃器、茅盾、周予同、顾颉刚、施蛰存、周作人、杨杏佛、孙伏园、洪深、傅东华、马相伯、林语堂、夏D尊、俞颂华等,几乎网罗了当时的文化界名流。因此,这期专栏“虽然不能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人的‘梦’,但是至少可以代表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梦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知识界的思想趋向,值得仔细品味。  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在上述名家形形色色的梦想中,“有甜梦,又有苦梦;有好梦,又有恶梦;有吉梦,又有噩梦;有奇梦,又有妖梦;有夜梦,又有白日梦”,但其中流露出来的最迫切愿望就是民族复兴。这与其身处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近代以来中国的积贫积弱、备受欺凌,已经让中国知识分子深感屈辱,而到20世纪30年代初,民族危机更是空前加重。日本继“九一八”侵占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挑起战事,甚至悍然下令炸毁了文化重镇商务印书馆。日军 罄竹难书的侵略暴行,怎能不令人愤慨?与此同时,国内的军阀混战也达到了顶峰。1930年爆发的蒋、冯、阎中原大战旷日持久,给百姓带来了严重灾难。此后,蒋介石又接连对苏区发动了多次“围剿”。面对这种战乱频繁、兵燹不断的局面,有识之士怎会不深深担忧?  1932年10月,《东方杂志》在废墟中顽强复刊,新任主编胡愈之在卷首《本刊的新生》一文中表示:“创造本刊的新生,创造民族的新生,这是本志复刊的一点小小的――也许是过分夸大的――愿望。”不久后,他就发起了这次“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并在征稿函中说:“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如此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我们诅咒今日,我们却还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现实生活是紧张而闷气的,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两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言词中饱含了对民族复兴的渴望。胡愈之的这种渴望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呢?有人曾有过这样一个梦想:“未来的中国,因人心悔祸而善而决无内争;政治入轨而贪污绝迹;实业振兴而外货滞销;交通发展而商贾载途,教育普及而无一文盲,乃至国防齐备,失地收复,不平等条约悉数取消,遂执国际之牛耳,解除世界弱小民族的痛苦。”显而易见,这样的想法过于天真。与此相反,章乃器提出“非革命无以图存”的主张就颇接近后来的事实了:“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也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当时还有人盼望:从1933年起,大家“真诚地蠲除私见,不分地域和派别,共同建设一个有组织的、有能力的、廉洁的政府”,“表现出抵抗精神,渐次恢复以前失去的地方”。甚至还有人梦见:在外敌大举入侵、国难当头之际,国民党终于奋起,“各地民众团体纷电中央,表示信任中央,愿以全民力量赞助中国国民党作民族复兴运动”,“中国统治组织与无产阶级合组了新政府……所有监牢里的共产党政治犯都欢天喜地释放了出来。共产党军和剿共军先后向边疆开拔,去防御帝国主义的军队。3个月的苦战,收复了东三省的失地”,并“对一切不平等条约宣告无效”。这些梦想虽不免幼稚,但却真切反映了做梦者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其中对国共合作的展望,亦不乏历史的远见。  对社会主义大同世界的憧憬  翻阅这期“新年的梦想”专栏,还有一个现象颇让人惊奇,那就是在国民党统治下的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和大同思想大行其道、十分流行,可能是所有答案中出现得最为频繁的词汇。诗人柳亚子是第一个交卷者,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但他明确表示:“我梦想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第二个应征者、女作家谢冰莹同样写道:“我梦见一个没有国界、没有民族、没有阶级区别的大同世界”,而中国“自然也就是没有国家、没有阶级、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社会主义的国家”。当时在燕京大学当教授的郑振铎,则更直截了当地宣称:“我们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此外,郁达夫也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上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在诸多答卷中,还有不少人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共产社会”充满了梦想,认为“未来的中国,是没有阶级,没有种族,自由平等的一个大同社会”,“吃饭不是各办各的,而是持票赴农村公共食堂去吃”。甚至连资本家、裕丰纱厂老板毕云程都说:“在我梦想中的中国,没有榨取阶级,也没有被榨取阶级,大众以整个民族利益为本位,共同努力造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在四处弥漫白色恐怖的氛围下宣扬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今天看来,大致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与孙中山的大同思想相契合。大同世界是中国传统儒家学说描述的一种理想社会,《礼记?礼运》即曰:天下为公,是谓大同。这种思想对孙中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不仅终生倡导“天下为公”,而且在国民革命时期,为了解释与中共合作的原因,他还曾阐释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由于其尊崇的地位,孙中山这一论断即使到国民党“清党”后仍无人敢予以否定。也正缘此,社会主义和大同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还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在这次征文活动中,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就说:“我梦想中的中国应当是一个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大同社会。”复旦大学商学院院长李权时说得更明白:“我理想中的未来中国是须合乎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一段事实的。”这与孙中山构建的国民党意识形态如出一辙,自然也较具有安全性。
  其次,与苏俄经济建设成就产生影响有关。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由于世界性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暴露出许多问题。当时有人便指出:“出现于一九三二年末者,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将来的深刻的怀疑”,“资本主义随着恐慌的狂潮,已一天一天走入没落的途中,美国如此,其他欧洲各国与日本都如此。‘资本主义的末日!’这凄惨的呼声已响彻全球了”。而相反地,苏联却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这当然激发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从而掀起了一股谈论苏联和社会主义的热潮。而这次征稿中,便有一位读者设想:未来的中国,“在经济方面,经过详细慎密的调查计算之后,实行计划经济,把中国工业化、电气化,把农业集体化、机器化,把私有资本的成分渐渐减少,到最后是经济组织完全社会主义化”。胡适在1933年也说:“最近十年中苏俄建设的成绩更引起了全世界人的注意。于是马克思列宁一派的思想就成了世间最新鲜动人的思潮。”  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  由于在内忧外患面前,国民党应对无方,不仅丧权辱国、民不聊生,而且日益暴露出其自身的专制与腐败,导致民怨沸腾。因此,很多答卷都表达了对国民党的统治极为不满。暨南大学教授区克宣就写道:“在百孔千疮的目前的中国,谁都在诅咒着现实而梦想着将来。”画家钱君陶更是说:“未来的中国是一团糟,我深信着我的梦想是千真万确的,因为照目前的情形而看,而推测,要他不一团糟,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我们的生存的苦,将跟着逐渐加浓。”还有人说:“在这个受难的时期,在这样不景气的社会环境里,我们哪里还有做甜蜜而舒适之梦的权利……与其做一场空梦,毋宁还是做些实地的工作。”对国民党显然不抱任何幻想。  具体说来,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国民党不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北大教授李宗武提出:“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我希望军事当局不要只知剿共,不知御侮。”《读书杂志》特约撰述员彭芳草也表示:“我梦想着未来的中国,政府不守无抵抗主义,也不向国际联盟求救。”这明显是在讽刺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和“不抵抗主义”。  其次是政治上的专制与腐败。著名学者周予同严厉质问:“东北三千万人民固然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我们又在谁的枪刺下受罪呢?”作家韦息予也说:“生在现今的中国,最使人感觉痛苦的,莫若要吃饭,要说话,要行动,都受到不法势力的妨害和钳制。”二人将批判的锋芒直指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林语堂则巧妙迂回表示:“我不做梦,希望民治实现,人民可以执行选举、复决、罢免之权,只希望人民之财产生产不致随时被剥夺”,“我不做梦,希望监察院行使职权,弹劾大吏,只希望人民可以如封建时代在县衙门击鼓,或是拦舆喊冤”,“我不做梦,希望贪官污吏断绝,做官的人不染指,不中饱,只希望染指中饱之余,仍做出一点事绩”,“我不做梦,希望政府保护百姓,只希望不乱拆民房”。言词中用一种戏谑的语气,对国民党统治下的怪现状作了辛辣讽刺。  再次是民不聊生。这也是最让人们不满的问题。在当时有人“天天在挨饿受冻,且有易子而食者”的情况下,巴金就拒绝做梦,他说:“在现在的这种环境下,我连做梦也没有好的梦做,而且我也不能够拿梦来欺骗自己。‘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只感到冷,觉得饿,我只听见许多许多人的哭声。这些只能够使我做噩梦。”孙伏园也说:“‘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有的是饿,有的是冷,有的是虱子和跳蚤,有的是刺客和强盗,还哪儿来的‘一两个甜蜜的舒适的梦?’”二人不约而同地都用“饿”和“冷”来形容当时生活的窘况。小说家章依萍也感叹:“在这个中国是太老太旧太腐败了……我理想中的中国,最低的限度,要大家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路可走。”而前面提到的那位彭芳草,在谈及个人生活梦想时更是简单至极:“饿不死,卖得出书稿,买得起必要的书籍,并且有时间看,如是而已。”其生活之凄惨由此可见一斑。  总之,无论在民族、民权还是民生方面,国民政府都乏善可陈,这叫人怎么对其空洞宣传的三民主义产生信仰?难怪当时便有人指斥:“国民党弄到现在,结果是天怨人怒,成为众矢之的,四面楚歌,大有不能自拔之势!好像街谈巷议,茶余酒后,大家都是不以国民党为然。”可以说,国民党最终被广大知识分子所抛弃,自此已初露端倪。  “梦想”引发思考  尽管这次征稿活动得到了十分踊跃的回应,但在发起者胡愈之看来,还是留下一些缺憾。他在《读后感》中写道:“当我们发出通启时,颇注意职业的普遍。但是征求的结果则使我们失望。应征者的大部分乃至几乎全部,都是所谓‘文化贵族’。自然知识分子是比政治家、军人、资本家那些实际活动家更富于憧憬与幻想。社会的环境特许他们得享受‘梦的生活’,而且能把他们的‘梦的生活’发表出来。可是此外,占中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工人及商店职员,应该不至于没有幻想。可是现实对于他们的压迫太大了,整天的体力的疲劳,使他们只能有梦魇,而不能有梦想。即使有一些梦想,他们也决没有用文字描写的能力和闲暇。这实在可以算是最大的国耻啊!”这段清醒的文字,确实触及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民族的复兴,端赖于社会各阶层人民的觉醒。  作为那个时代文化界的领军人物,鲁迅虽然没有参加征文,但当他看到《东方杂志》这期《新年的梦想》专栏后,也写下了一篇《听说梦》的杂文来谈自己的感想。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首先体会到编者的苦心是“想必以为言论不自由,不如来说梦,而且与其说所谓真话之假,不如来谈梦话之真”。接着,他又把这些“梦”概括为两点:“首先,是谁也觉得生活的不安定,其次,许多人梦想着将来的好社会,‘各尽所能’呀,‘大同世界’呀,很有些‘越轨’气息了。”但他认为,编者这回“却大大的失败了”,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虽然梦‘大家有饭吃’者有人,梦‘无阶级社会’者有人,梦‘大同世界’者有人,而很少有人梦见建设这样社会以前的阶级斗争,白色恐怖,轰炸,虐杀,鼻子里灌辣椒水,电刑……倘不梦见这些,好社会是不会来的,无论怎么写得光明,终究是一个梦。”由此可见,鲁迅更推崇的是要实现这梦境的人们,“他们不是说,而是做,梦着将来,而致力于达到这样一种将来的现在。”  然而现实毕竟是残酷的,正如茅盾所言:“梦想是危险的”,胡愈之这次大规模发起知识界集体做梦的行为终于还是惹出了事端。据他回忆,这期杂志的清样印出后,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就找他说:“有的文章最好不要用,或是改一改。”他坚决不同意,不久后被迫离开了《东方杂志》。而曾梦想过大同社会的杨杏佛,也在1933年6月被特务暗杀。渴望实现“共劳共享的平等社会”的邹韬奋,则在7月被迫流亡国外。1936年11月,邹韬奋和章乃器等七君子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激起了社会舆论的公愤。也正是在与大众的梦想背道而驰的过程中,国民党统治逐渐走向了覆亡。  (摘编自《百年潮》2013年第1期。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邓明珠)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showinfo--0.html
杂志最新论文
杂志热门论文民国时期的中国梦
核心提示:民国是一个意气张狂的年代,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个有着一批富有魅力的知识分子的年代。如果向当时的人们征集他们的“中国梦”,会有些什么样的内容呢?
  民国是一个意气张狂的年代,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个有着一批富有魅力的知识分子的年代。如果向当时的人们征集他们的“中国梦”,会有些什么样的内容呢?
  恰巧,历史上有这样一份能满足我们好奇的资料。
  胡愈之主编的《东方杂志》在日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遍发通启约400余份,征集“中国梦”。到12月5日截止时,共收到答案160余封。在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刊登了去年11月征集来的142个人的244个未来梦想。(梁漱溟和朱自清等人行动太慢,过了截止日期才将梦想送到,没赶上刊登,只好来了个“梦想补遗”。)
  加上两个迟到的,在144个做梦者中,身份地位各有不同,其中算得上知识分子的至少有107人,占75%以上――大多是大学教授、作家、新闻工作者等知识分子,如柳亚子、郑振铎、巴金、郁达夫、林语堂、邹韬奋、周作人、马相伯、张君劢、周谷城、俞平伯、章乃器、茅盾、顾颉刚、杨杏佛、施蛰存、傅东华、叶圣陶、谢冰莹、夏D尊、徐悲鸿、老舍、楼适夷、周予同、孙伏园、冯自由……即使是官吏、实业家、银行家几乎也都是知识分子出身。
  他们回答的是这样两个问题:
  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民国知识分子的中国梦是个什么范儿?
  民国人设想了怎样的一个未来中国?
  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1932年初,日军又进攻上海。面对外敌入侵,国内并无万众一心之景象,军阀割据,内战不断,独裁专制,贪污腐败……在贫穷落后的中国里,民不聊生,中国正处在一场噩梦之中。这个时候,人民更能直接体会到“国家”的意味,一方面能否使国民在外国人面前有自尊感,一方面,国家的行为是否“天下为公”。民国的知识分子对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中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富强的国家林语堂只希望有一小片净土
  《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一个太平的国家,富足,强盛。中国人走到外国去不被轻视,外国人走到中国来,让我们敢骂一声‘洋鬼子’。
  教育部的戴应观:“几十年后的中国,完成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铁路、公路、航海、航空、教育、科学都有巨大的发展”。
  林语堂则说:“我不希望有全国太平的天下,只希望国中有小小一片的不打仗,无苛捐,换门牌不要钱,人民不必跑入租界而可以安居乐业的干净土。”
  天下为公梦郁达夫想中国人个个都不要钱
  面对外敌的入侵,中国却仍在私利的斗争中动荡,国家应是大家的,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有着这样的梦想。
  上海市政府参议武育干:“那时的中华民国是一个真正名符其实的‘民’国,不是实际上的什么‘军’国,‘匪’国,‘官’国,‘×’国。”
  郁达夫:我只想中国人个个都不要钱,而只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都用到发明、生产,互动,与有意义的牺牲上去。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上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时代画报》编辑章克标:“一切的梦想,一切的梦,是一种超越的飞跃,所有界限和藩篱,须是完全撤除,国家这种界限,在任何人的梦想中或梦中是不配存在的。”
  北大教授李宗武:“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军事当局不要只知剿共,不知御侮”;“学者们不要相率勾结军阀,联络要人”;新闻记者“不要成为御用的宣传者”;“中国民众能监督政府,使政府不为少数军阀所私”等。
  上海银行张水淇:“……没有靠了枪杆压迫无武装的人民贡其膏血的英雄。……政治之设施决之于国民的公意,公意一决,个人不拿阴谋鬼计来破坏。”
  《东方杂志》文艺栏编辑徐调孚梦想“未来的中国没有国学,国医,国术……国耻,国难等名辞。”
  光华书局编辑顾凤城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没有阶级,没有种族,自由平等的一个大同社会。”
  世界梦柳亚子:没有民族阶级的大联邦
  弱肉强食的世界令国人饱尝辛酸,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文化,也体现在民国人的世界梦中,中国如今的和平发展道路,对和谐世界的构想,早在当时已初见端倪。
  柳亚子梦中是一个“大同世界”:“打破一切民族和阶级的区别,全世界成功为一个大联邦”,“没有金钱,没有铁血,没有家庭,没有监狱,也没有宗教;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一切平等,一切自由。”
  女作家谢冰莹:“一个没有国家,没有民族,没有阶级区别的大同世界。”
  铁道部一科长吴嵩庆:“废除军备,国界,种族而臻于大同。”
  民国人的民生梦周谷城:人人有机会用抽水马桶大便
  制度不能真正解决一切问题,循着中国传统的人治思维,解决民生问题,也许先要一批圣贤出来,但圣贤难成,科学可以帮忙吗?想象中的具体的生活又呈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国立上海商学院教授俞颂华梦见“中国出了一位大科学家,能够改造国人的生殖细胞,使得未来一代新国民都富于创造冲动,没有占有冲动。
  中学生杂志编辑叶圣陶对民生梦有个抽象的构建:“个个人有饭吃,个个人有工作做;凡所吃的饭绝不是什么人的膏血,凡所做的工作绝不是充塞一两个人的大肚皮。”
  法政学院教授钱啸秋则具体得多了:“吃饭不是各办各的,而是持票赴农村公共食堂去吃。”
  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姜解生梦想“全国的人民都住在庄严伟大的公共住宅。他们底工作每天只有四小时或六小时。等到全国的电钟放出了上工的声号,他们已一秒钟不差地到达各人群底工作地点。”
  《生活周刊》主编邹韬奋梦想的中国“连现在众所公认为好东西的慈善机关及储蓄银行等等都不需要,因为用不着受人哀怜与施与,也应不着储蓄以备后患。”
  林语堂说得却不是未来,更直指现实:“我不做梦,希望内地军阀不杀人头,只希望在杀头之后,不要以25元代价将头卖与死者的家属。”“我不做梦,希望全国禁种鸦片,只希望鸦片勒捐不名为‘懒捐’,运鸦片不用军舰,抽鸦片者非禁烟局长。”
  南京国立编译馆的刘英士:“未有人民不健全而国家不衰弱者!未来中国的命运不决定于我们的‘梦想’,而决定于我们的行为。……未来中国的国家身份,仍旧是和它的构成分子的知识,能力,和道德相称。”
  说了那么多理想,读者金丁则直指现实的问题:“人人都能享受香水汽车电灯跳舞书报。香水、汽车、电灯、跳舞、书报,……为什么甲能享受乙不能享受?未来的中国是不该如此的!”
  对当官的有何期待?
  外交部长罗文干:“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钱。”
  苏州振华女学的王季玉:大小官长有诚实和牺牲的品格。
  林语堂:“我不做梦,希望监察院行使职权,弹劾大吏,只希望人民可以如封建时代在县衙门击鼓,或是拦舆喊冤。”
  “我不做梦,希望贪官污吏断绝,做官的人不染指,不中饱,只希望染指中饱之余,仍做出一点事情。”
  “我不做梦,希望政府保护百姓,只希望不乱拆民房,及向农民加息勒还账款。”
  制度梦邹韬奋:政府不是统治人民的
  林语堂:我不做梦,希望民治能实现,人民可以执行选举、复决、罢免之权。只希望人民之财产生命,不致随时被剥夺。我不做梦,希望中国政治辈出,只希望有一位差强人意,说话靠得住的官僚。
  邹韬奋:政府不是统治人民的,而是为全体大众计划,执行,及卫护全国共同生产及公平支配的总机关。
  暨南大学教授卫聚贤主张“国家应如建筑塔的形势,最上一层的中央政府权最小,最下一层的人民权最大”。
  中华书局编辑周宪文:“那里没有法律,也没有军警。可是国民从无争执,国里没有货币,没有工资,可是国民都很勤力。”
  苏州振华女学的王季玉梦想未来的中国,“一切利源得到发展;平凡国民有普通知识;学术得尽其所长;大小官长有诚实和牺牲的品格;政治设施,入于轨道;国家地位,我不侵人,人也不敢侵我”。
  上海银行的张水淇梦想“凡是人对于国家所当负的义务,所当享的权利一律平等”,“政治之设施决之于国民的公意”。
  清华大学教授张申府“理想中的中国”“是能实现孔子仁的理想,罗素科学的理想与列宁共产主义的理想的。”
  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教授韦丛芜“梦想着未来的中国是一个合作社股份有限公司,凡成年人都是社员,都是股东,军事、政治、教育均附属于其下,形成一个经济单位,向着世界合作社股份有限公司的目标走去。”
  上海法学院教授朱隐青:“无阶级专政的共产社会。”
  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一个伟大的快乐的国土”,“我们将建设了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国家”。
  马相伯梦想“未来的中国既非苏俄式的一党专政,亦非美国式的两党更替,乃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根本大法,保障人民应有的天赋人权:即身体自由权,财产所有权,居住权,营业劝,思想发现于外,言论出版集会权,并信仰‘无邪术害人’的宗教等权。”
  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的梦想“是一个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大同社会”。
  教育梦顾颉刚:知识分子肯到民间去
  顾颉刚:知识分子肯到民间去,使全国民众都能受到教育,不要只管自己享乐,也不要只管喊口号。
  奇幻派的中国梦
  徐悲鸿的梦想可谓“梦幻”而富有文艺情调:“在西安之西,忽成一八千里周围大湖。俾吾人游历新疆、青海,可以航行。湖中有小盗出没。又略卖违禁品,如鸦片之类,而吸者不甚多。湖流南下,直达洞庭,以其清澈,使扬子江水,及江浙海面,悉成蔚蓝之色。”
  作家们的励志派巴金:痛苦就是我们的力量
  巴金说:“在寒冷的冬夜做噩梦,但仍希冀。痛苦就是我们的力量,痛苦就是我们的骄傲。
  自由地说我想说的话,写我愿意写的文章,做我觉得应该做的事,不受人的干涉,不做人的奴隶,不受人的利用。靠着自己的两只手生活,在众人的幸福中求得自己的幸福,不掠夺人,也不被人掠夺。”
  茅盾说:“对于中国的未来,我从来不作梦想;我只在努力认识现实。梦想是危险的。”
  文艺界的愤青
  戏剧家洪深:“在这一年中,那些妨碍社会改革和进步的人……会多死去几个。”
  梦想世界的悲观派周作人:做梦不是人人能获得的
  北京大学教授周作人:“信仰与梦,恋爱与死,也都是上好的麻醉。能够相信宗教和主义,能够做梦,乃是不可多得的幸福的性质,不是人人所能获得。”
  安徽大学教授周予同说:“我们早已空无所有。现实的生活窒息到这样的程度,连你皱眉叹气捱磨各自的生命的耐力都没有了。东北三千万人民固然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我们又在谁的枪刺下受罪呢?”
  画家钱君颍骸拔蠢吹闹泄且煌旁恪薄
  孙伏园直陈:“只有回忆没有梦想!”
  中央大学教授凌梦痕认为“理想的国家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我生平从没有做理想国的梦”。
  开明书店编译所长夏D尊做了几个噩梦:“梦见中国遍地都开着罂粟花,随处可闻到芬芳的阿芙蓉气味。”“梦见中国捐税名目烦多,连撒屁都有捐。”
  不论是奇幻派、悲观派、务实派,他们的梦想,都让人感受到当年人们对生活的关注,投入以及思考。
责任编辑:luris
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中国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