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团四小叫郝璞的小学生四字词语大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陈楚歌进步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书圣王羲之(50集电视连续剧选登.第四\五集)王晓家
(原作者:王鲁鲁)按:《书圣王羲之》前三集载《戏剧丛刊》2008年第2期(总第188期)。故事梗概如下:
第一集:西晋永嘉元年三月,叛军首领王弥兵临青州城下。青州刺史王敦战败,丢下妻子襄城公主逃跑,王弥则投降了匈奴人刘渊所建立的汉国。此时,五岁的王羲之正在琅琊开阳城家中洗砚池畔学习书法,待随父到琅琊l临沂都乡南仁里祖茔扫墓后,便与家族一起,随琅琊王司马睿南下渡江,住进建业城乌衣巷。
第二集:王旷出任淮南内史,向王导告别并委托家事。羲之二叔王廙从濮阳回到江东,教他书画。王导、王敦陪司马睿出游观禊祭,使江东士人归服。羲之随从伯王导和三叔王彬新亭游宴,诸名士发出山河殊异的感慨。王旷出兵援救并州上党前,把《笔诀》赠给次子羲之,与家人洒泪而别。王廙告诉羲之:姨母卫铄要来建业居住并教他书法,他很高兴。
第三集:王廙携羲之见卫铄,谈论书学。晋军上党战败,王旷、施融、曹超被杀,王广投降汉军,被刘渊招为驸马。误传消息于洛阳、江东:王广殉国,王旷投降。刘隗、刁协要求司马睿囚禁羲之一家,并让琅琊王氏家族连坐。以此为战死的英雄王广等人致哀旌表。阴差阳错,使羲之在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自此讷言,性格大变。卫铄叹羲之的书法将来定能超过自己。
字幕:公元311年,即晋怀帝司马炽永嘉五年,正月。安东将军、琅琊王司马睿命将军甘卓攻镇东将军周馥于淮南寿春,周馥大败。二月,石勒进攻汝南,汝南王司马祜败退建业。三月,延续了八王之乱,五胡继续乱华,朝廷下诏历数东海王司马越罪状,诏告天下方镇讨之,以征东大将军苟唏为大将军,东海王司马越薨。四月,石勒率汉军追至东海王司马越灵柩于东海郡,将军钱端战死,晋军溃败。太尉王衍、吏部尚书刘望、廷尉诸葛铨、尚书郑豫、武陵王司马澹皆遇害。王公以下死者十余万人,东海王世子司马毗及宗室四十八王被石勒俘虏,其部伍并攻陷徐州、历阳。六月,晋怀帝司马炽蒙尘于平阳,汉皇刘聪封司马炽为会稽公。是年,王羲之九岁。
永嘉三年,三月。建业城,乌衣巷王家大院王羲之家中。
王羲之正在练习书法。
卫鍊坐在一边耐心地看着。
王彬进来:“大嫂,江北传来消息,琅琊王利用正月元宵节的机会,派遣甘卓攻打淮南,甘卓架上云梯,攻克了淮南城防寿春城。汉贼刘聪的守将周馥带兵在城楼上放箭和用雷石抵抗,南城门被撞开,周馥率军由北城门逃走,甘卓缴获了不少粮草和军械,壮大了晋军军威!”
王羲之高兴地放下手中笔:“三叔,我们大晋朝的军队叉打胜仗了!”
王彬点点头:“不过,也有不好的消息。二月,汉贼刘聪派遣部将石勒进攻汝南,汝南王率军由城内冲出,失去抵抗力,没法,只好乘船率众渡过长江,败回江东建业来了。”
王羲之:“噢,众将归江东,岂非天意?”
王彬:“如今,皇帝陛下与东海王殿下矛盾日益加深,我们大晋朝的江山恐怕又要出事了。”
王羲之:“大晋朝多灾多难呀!”
洛阳城,太极殿上。
司马炽早朝,百官公卿待列。
司马炽挥手:“颁诏!”
黄门侍郎读诏书:“司马越专擅威权,觊视帝业,图谋不轨。朝贤文臣选为佐吏,名将劲卒充于己府。还有千里迢迢调遣淮南内史王旷援救并州上党的错误决策,致使忠臣殉国,良将被擒……不臣之迹,天下共知,四海之内,人所共恨……”
一黄门上殿跪奏:“陛下,东海王晏驾!”
司马炽沉默有顷:“东海王司马越惑乱朝政,结冤已深。分崩离析,忧虑成疾。其死,为咎由自取,秘不发丧。以襄阳王司马范为大将军,统领其众,扶灵柩还葬东海。”
司马范:“臣领诏。”
司马范保护司马越灵柩徐徐而行。
送葬人群散漫跟随,旗旙招展。
石勒骑马率兵追击,勒住马头:“前面,便到苦县宁平城了!听说晋将钱端率兵在此堵截?”
话音未落,钱端出兵截住了石勒去路:“叛贼石勒,哪里走!”
石勒挥手:“给我冲杀!”
双方激战。
钱端被石勒斩首,晋军溃退。
石勒拉紧马缰绳,勒住马头,鞭指司马越灵柩:“司马越这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假公济私,祸乱天下,我石勒将代表大汉和晋朝,为天下人报仇!”遂命随从,“烧其朽骨,以告谢天下!”
汉军放火焚烧灵柩。
烈火熊熊,浓烟滚滚。
石勒放眼望去——
打着晋军旗号的部队纷纷溃逃,各奔东西。
钱端仰天叹息:“苍天啊,想不到我数十万晋军就这样败逃了!”
石勒恶狠狠地照马屁股上一鞭子:“随我来!”战马急驰,奔向晋军。
汉军骑兵紧紧跟随。
石勒搭箭拉弓,箭簇连续射向晋军,射向老弱残疾。
汉军骑兵随着一齐拉弓射箭。
弓弦响处,箭簇漫天飞舞。
晋军哭声震天,各自逃命,互相践踏,死伤大半,尸横遍野。
钱端拔剑,大喊:“苍天不祐,我钱端命该如此!”遂自刎。
王弥纵马奔向石勒,二人对视。王弥之弟王璋跟上来。
王弥对王璋:“二弟,立功的时刻到了!”
王璋看看王弥。又看看石勒,说:“大哥,小弟立刻去做。”说着,率领骑兵向前,点上火把,抛向人群。
人流滚滚,各自奔逃挣扎,多数人被火烧死。
王璋大喊:“王璋在此!”遂与从人一起下马。
他们各自拔出刀剑,剥割人皮,吞食人肉。
洛阳城。太极殿上。
晋帝司马炽下诏:“东海王司马越作恶多端,至有今日之灾,连累黎民百姓,使王公大臣死难!今贬东海郡王司马越为东海县王。嫔妃、世子,也都出京去吧!”
建业城,台城太极殿上。
琅琊王司马睿召集群臣议政。
王敦:“大王殿下,今年三月,皇帝陛下派遣何伦、李恽保护东海王妃裴氏和世子司马毗出走京师洛阳,从者数万人,由于军队管理不严,暴掠百姓,行至洧仓,遭遇汉贼石勒、王弥的部队袭击,世子及宗室三十六王俱被俘虏,何伦败走下邳,李恽杀妻灭子奔走广宗,裴妃为贼人所劫掠……”
群臣唏嘘长叹。司马睿摇头叹息。
王敦:“还有更使人痛心的事——由于皇帝陛下与东海王殿下矛盾日益加深,惹起一连串祸事!皇帝陛下在东海王死后,把裴妃和世子都赶出了京师洛阳,才被汉贼石勒俘获!悲惨啊……四月,石勒、王弥又纵兵与我们大晋朝军队激战。经过几次反复较量,我军遭到惨败!太尉王衍、吏部尚书刘望、廷尉诸葛铨、尚书郑豫以及武陵王司马澹都相继遇害,王公以下大臣死者十余万人。汉贼王桑、冷道攻陷徐州,刺史裴盾遇害。王桑渡过淮水,兵踞历阳,使我们大晋朝丢失大片国土,胡汉刘聪更加嚣张。为了对付刘聪,皇帝陛下令司空王浚为大司马,征西大将军、南阳王司马模为大尉,太子太傅傅祗为司徒,尚书令苟藩为司空,对部队做了一次调整。皇帝陛下又下诏留河南尹潘滔居守京师洛阳,打算迁都仓垣。”
司马睿悲哀地摇摇头:“如此看来,只怕是京师洛阳不保。”
洛阳城,太极殿上。
司马炽早朝,百官公卿侍列。
司马炽:“就这样定下了!留河南尹潘滔居守京城洛阳。”转对苟唏,“苟大将军,你认为如何?”(原作者:王鲁鲁)苟唏跪奏:“陛下,洛京不保,是否还是迁都仓垣?”
司马炽勉强点点头:“那就快去准备吧!”
洛阳城,皇宫内。
嫔妃对司马炽和黄门:“陛下要舍京师洛阳而迁都仓垣,可是这些金银财宝不是可惜了吗?难道留给汉贼享受?”
小黄门:“说什么我也不走!”
司马炽摊着双手,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还是走吧,都走!统统走光!”
苟唏进奏:“陛下,城内百姓都走光了,留下了老弱残疾,都饿着肚子,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了。”
司马炽一怔,惊问:“怎么,宫中只剩下你们几个人了?那么。百官公卿呢?”
苟唏:“城中百官公卿流亡者十有八九。”
司马炽长叹一声:“唉!苟爱卿,赶快召集群臣议政,迁都仓垣。”
苟唏为难地摊着双手:“陛下,已经晚了,护卫人员也都走光,无人护驾了。”
司马炽抚手叹气:“唉,又没有车舆,这可怎么办呢?”
司徒傅祗进宫。
司马炽如遇救星:“傅祗,你去告诉河阴太守,赶快修理好舟楫,准备从水路进发。”
傅祗:“陛下,朝士只有数十人导从了……”
洛阳城。西掖门。
司马炽在朝士护从扶助下,徒步匆匆而出。他们走到铜駞街,一群强盗扑上来,抢走所有物资。
司马炽摊着双手,无可奈何地转身回皇宫。
六月。洛川城。郊外。
远处城门上现出“洛川城”三个描金大字。
刘曜、王弥、石勒三支汉军人马打着“汉”字旗号在郊外旷野上与打着“晋”字旗号的晋军激战。
晋军败退,死伤者甚众,哭声震天。
汉军追击,进逼京师。
司空苟藩、光禄大夫苟组奔走辕轘,太子左率司马温畿夜走广莫门,奔向小平津。
刘曜、王弥、石勒三支汉军共入京师洛阳。
洛阳城,华林园门大开。
司马炽慌慌张张地走出华林园门,直奔河阳藕池。
司马炽对随从:“赶快,驾幸长安!”
刘曜、王弥、石勒执剑率领兵士追来。
司马炽与群臣站定,被汉兵团团围住。
刘曜一挥手——
汉兵掷火把焚烧宫室。
太庙那边也燃起了熊熊烈火。整个皇宫,火光冲天,一片彤红。
汉兵逼辱后妃、宫女,后妃、宫女们披头散发,满脸灰污,东躲西藏,哭声震天。宫人们也都慌慌张张,或坠楼或跳人藕池,一派残败景象。
吴王司马晏,竟陵王司马楙,尚书左仆射和郁,尚书右仆射曹郁,尚书闾兵冲、袁粲、王绲,河南尹刘默等晋臣,皆被乱兵杀死。
城内城外,火光熊熊,浓烟滚滚,人声混杂,哭声震天。
刘曜、王弥、石勒执晋朝皇帝司马炽与百官公卿走在由洛阳去平阳的官道上。
平阳城,皇宫内太极殿上。
汉皇刘聪坐在殿上,对司马炽:“足下的京城洛阳被我大汉军队攻克,如今你已经国破家亡,再也没有什么盼头了,朕封你为会稽公如何?”
司马炽羞愧满面,神情黯然。
建业城,台城太极殿上。
琅琊王司马睿召集群臣议事。
王导跪奏:“大王殿下,汉贼刘渊已死,由他的四儿子刘聪做了伪汉皇帝。司空苟藩已经移檄各州郡,以大王殿下为盟主,拥兵讨伐汉贼刘聪!豫章王司马端行为不端,他东奔苟唏,苟唏不顾天命,擅自立他为皇太子,自领尚书令,置百官从署,说什么要保全梁国之蒙县,而百姓饥俭,一斗米一万多钱,劳民伤财,不是更加使天下大乱了吗?”
王敦出班跪奏:“大王殿下,今年七月,大司马王浚也承制假立皇太子,置百官,署征镇。伪汉石勒进攻谷阳,沛王司马滋战败被杀。八月,刘聪派遣他儿子刘粲攻陷长安,太尉、征西将军、南阳王司马模遇害,长安遣人四千余家奔汉中。九月,汉贼石勒又袭击了阳夏,兵锋直达于蒙县,大将军苟唏、豫章王司马端都被贼人俘虏去了。十月,石勒袭击豫州诸郡,兵锋已经到达长江边上。十一月,猗卢进犯太原,平北将军刘琨抵挡不住,只好迁徒五县百姓于新兴,暂且让百姓住下,以度光阴……”
司马睿实在听不下去了,遂摆手制止:“唉,别说了!说得孤心烦意乱,实在听不下去了。看来,天下大乱,已成定局,国将不国了。”
建业城。乌衣巷王家大院王羲之家中。
王彬郁郁不乐地走到王羲之家中,喊声:“大嫂!”
卫鍊赶忙迎上:“他世儒三叔来了!”
王羲之正在练习书法,赶忙起身施礼:“三叔来了,请坐。”
王彬长叹一声:“唉,国家没有希望了!”
卫鍊瞅了王彬一眼,问:“三弟,国家又出事了?”
王彬向胡床上一坐:“唉,前年,大哥和施融、曹超、王广在并州上党战败后,现在又传来消息,说自今年四月始,夷甫大哥和吏部尚书刘望、廷尉诸葛铨、尚书郑豫,还有武陵王司马澹几位王公大臣被杀害后,王公大臣以下死难者达十多万人。东海王世子司马毗以及宗室四十八个王爷又都被石勒俘虏,东海王妃裴氏也不知去向。贼人王桑、冷道攻陷徐州,刺史裴盾遇害,王桑渡过淮水,兵锋已经到达历阳。五月,益州流入汝班、梁州流入蹇抚作乱于湘州,俘虏了湘州刺史苟眺,南破零陵、桂阳诸郡,东掠武昌,安城太守郭察、邵陵太守郑融、衡阳内史滕育都被杀害。由司空晋封为大司马的王浚和由征西大将军晋升为太尉的南阳王司马模,还有由太子太傅晋升为司徒的傅祗,由尚书令晋升为司空的苟藩,都刚刚上任不到一个月,京师洛阳就失守了。在这期间,琅琊王也由安东将军晋升为镇东大将军,朝廷命令继续坐镇江东,以求力图保住半壁江山!大将军苟唏则劝说皇帝迁都仓垣,皇帝同意了,可是诸位大臣却十分软弱,害怕居守京师洛阳的河南尹潘滔不同意,加上宫中嫔妃及黄门迷恋于资财,不愿离去,犹豫再三,以至延误了时机,洛阳城内闹饥荒,人相残食,百官流亡者十有八九。在这危急时刻,皇帝陛下不得不召集群臣议事。准备起驾之时,警卫又多半跑光,陛下连车舆也找不到,只好叫司徒傅祗到河阴找人修理船只,打算从水路逃到长安躲避。哪知出西掖门,走到铜駞街,便被强盗抢去了仅有的一点儿吃的,衣物也被洗劫一空,陛下只好无功而返。六月,刘曜、王弥、石勒三贼子同时进攻洛川,王师为汉贼所败,死伤难以数计。紧急时刻,皇帝命人打开华林园门,出河阴藕池,打算驾幸长安,被汉贼刘曜追赶上了,蒙尘于平阳。据跑回来的人说,当时刘曜命人焚烧了皇宫内苑和太庙,纵军淫逼后妃,奸掠宫女……吴王司马晏,竟陵王司马楙,尚书左仆射和郁,尚书右仆射曹馥,尚书闾丘冲、袁粲、王绲,河南尹刘默等人皆遇害,百官士庶死伤者三万多人呢!惨哪!刘曜他们把皇帝陛下送到伪汉京城平阳后,伪汉皇帝刘聪封皇帝陛下为会稽公!真是奇耻大辱啊!”
王羲之:“难道说,我们大晋朝就这样灭亡了吗?唉,我司徒大伯一生洁身自好,又有学问,书法也好,他可是我们大晋朝著名的清淡家领袖啊!难道说,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就这样殁了?”
王彬蹙蹙眉头,叹了口气:“唉,你夷甫大伯死得惨啊!他吃亏就在于声名太重、大高,清谈误国哟!”
洛阳城。皇宫内太极殿上。
司马炽早朝,百官公卿侍列。
司马炽对王衍:“夷甫,东海王司马越讨伐苟唏以你由太尉为太傅军司。现在东海王司马越已甍,众人举荐你为元帅。(原作者:王鲁鲁)你可要为朕担当大任哟!”
王衍很不情愿地赶忙跪拜:“陛下,目今贼寇蜂起,我怕……”
司马炽追问:“夷甫,难道你被汉贼的声势吓破了胆子不成?”
王衍:“不,不,臣并不是害怕……臣从小就喜欢读书做学问,喜欢清谈,淡漠仕途,是形势把臣推上了仕途。如今,怎么能让我这个无才无德之人担当如此大任呢?臣王衍实在担当不起呀!”
司马炽蛮横地一挥手:“王衍,你担当不起也要担当!身为朝臣,食国家俸禄,非常时期,还有退身之路吗……就这样决定了吧。”
东海郡,大道上。
石勒挥军奔袭,追上东海王司马越的灵柩,放火焚烧。
钱端与石勒大战,钱端战败自杀。
石勒擒获刘望、诸葛铨、郑豫、司马澹,命人:“给我绑了!”
刘望等人大气凛然,邈视石勒。
石勒向王弥之弟王璋一摇头,王璋挥刀斩杀。
石勒大呼:“王璋,要晋朝大元帅王夷甫与我相见。”
王璋率领兵士推王衍于石勒面前。
石勒亲自为其解缚:“王司徒受惊了。久仰王司徒的大名,失敬,失敬!”
王衍把头扭到一边,并不搭理他。
石勒碰了钉子,但仍然不死心,遂笑容可掬地问:“晋朝的天命已经灭亡,不久就要由我们大汉国代替你们晋朝了!是这样吗?”
王衍斜了他一眼:“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之事,天意使然!何谈‘天命’?又怎能谈‘灭亡’二字呢?‘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自古以来,风水轮流转嘛……”
石勒惊问:“天意?风水轮流传?”
王衍点点头:“孔夫子说过:‘祸起于萧墙之内而不在于外’,是我们大晋朝自经八王之乱,使你们有了可乘之机,才招致匈奴人、羯人、氐人、羌人、鲜卑人五胡乱华!晋朝皇室懦弱,加上王公大臣自私自利,腐败无能,不用贤人用庸人,致有今日之祸。其实,今日之事,不在于我王衍而是在于大晋朝的朝廷不振,不能齐心合力,励精图治……如此。焉有不败之理?”
石勒纵声大笑:“在下正想与王司徒多交谈一下。”
王衍笑笑:“在下少不理事,阴差阳错,被推到了今日显赫的位置上。书生从政、督军,统帅晋朝三军兵马,本来兵强马壮,可惜你们用阴谋诡计取胜,大晋朝的军队之败,可不是天意使然吗?这是上天降祸于我们大晋朝。石将军倘若可怜我王衍是个无辜之人,免去我的死罪,以我的才能和声誉影响,便可以为石将军献计献策,保你登基做大汉皇帝,代替蠢材刘聪!你看怎么样?”说着,诡秘的一笑。
石勒听了,小声“嘘”了一下,接着略一思忖,继而勃然变色道:“王夷甫,你这个老东西!想用离间之计置我和大汉皇帝于死地——不识时务的老东西,是你看走了眼!你个王衍王夷甫王司徒王大元帅!死到临头,还要施行离间计,挑拔我们大汉朝臣属与君王的关系,我岂能容你!”说着,抽宝剑出鞘。
王衍沉静地笑道:“石将军的性格过于暴躁也过于莽撞了。不听忠言,必受其难!石将军将来会后悔的,按照你的性格和为人,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石勒听了,火冒三丈,歇斯底里地发作起来:“好你个王衍王夷甫,竟敢咒骂我石勒!你身为晋臣,职高名显,重任在身,名扬四海,却不自重!听说你少年得志,总角后,曾见过竹林七贤的大名人山涛,山涛看着你那咄咄逼人的目光,嗟叹良久;看着你去后的背影却又叹息说:‘误天下苍生者,就是这种人了。’今天见了,果然不差!并且我早就听说,你也是晋朝食两千石俸禄的世家大族子弟出身,父亲王义为平北将军,你十四岁就为伐吴的大将军羊祜所器重。如今你头发、胡子都花白了,还不求自尊自重,怎么能说少不懂事呢?我石勒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还没有见过你这样不要脸、不自重的人呢?破坏晋朝天下的,正是你们这样一些人!”遂命左右,“将他推出去,等候发落!”
两名满脸横肉的兵士走上来,反绑住着王衍双手,将他推出帐外。
石勒余怒未消,对同党孔苌说:“我走遍天下,见的人也不少,可是从来没有见过像王衍这种人,临死还施用反问计,真不要脸!孔苌兄,你说咱们杀不杀他呢?”
孔苌:“石将军,在这里你是老大,一切由你说了算。王衍是晋朝的大臣,身居要职,又有三公的头衔,身处高位,必然不会为我们大汉国尽心尽力。弄不好,反会起到相反的破坏作用,还谈什么他的家世高不高、身份贵不贵吗?”
石勒点点头:“嗯,当杀。可是,他既然是晋朝的三公之一,为了有利于诱降晋朝的那些王公大臣、百官公卿,搞点儿统一战线,我们可以让他比较体面的死去,不用刀剑而用计谋杀掉他!孔将军,你是孔夫子的后人,经多见广,有什么好办法吗?”
孔苌思忖良久:“石将军如果信得过我孔苌,这事就交给我去办理吧!”
石勒伸出右手,握住孔苌瘦削的手腕:“好,孔苌兄,我石勒相信你!”
一座豪宅院内。
王衍身着便服,踽踽而行。他走到一堵上面布满爬山虎的影壁墙前。
影壁墙后面藏有五个黑人。
人影晃动间,黑衣人将事先已挖空墙根基石的影壁墙推倒了——王衍的身子从腿部到胸部被压在了墙下。
远处,影影绰绰的树荫下,孔苌在黑暗中奸笑。
王衍似乎看到了树影中的孔苌,他睁大了眼睛,叹息着死去……
卫鍊:“唉,可惜夷甫大哥虽志向远大,却一生喜欢清淡,才活了五十六岁……”
王羲之问王彬:“三叔,司徒大伯既然喜欢研究学问,喜欢玄学,不愿意做官,也不愿意带兵打仗,朝廷为什么偏偏叫他当大元帅南征北战,去征讨伪汉劲旅石勒呢?”
王彬叹息一声:“唉,树大招风哟!就像皇帝陛下蒙尘于平阳,伪汉皇帝刘聪以皇帝陛下为会稽郡公,苟藩便移檄州郡,推举琅琊王为盟主一样——想想看,你夷甫大伯从小声名就那么大,声望那么高,连竹林七贤的重要人物山涛和仆射羊祜这样的大人物都对他另眼相看。泰始八年,朝廷诏举奇才可以安边定远者,想找些张骞、班超一类文武全才的人物游说征服各国,你夷甫大伯起初喜好纵横术,俨然以苏秦、张仪一流的人物自居,因此,尚书卢钦便举荐他为辽东太守,要他到边远的地区历练才干。他却一反常态,整天口不论世事。只是雅谈玄虚,经常宴会朋友,惹得我们琅琊王氏家族的人老大不高兴,有人甚至看到他或听到他说话的声音就烦,还有的人竞把正在吃着的大饼子扔到他的脸上,他也坐着不动。等大家奚落完了,他便洋洋不采地拉着你茂宏大伯的手悄悄地离开了。对于他的脾气和志向,只有你茂宏大伯理解。还有。你大祖父死在平北将军任所,你大伯家中家财万贯,可他除了借给亲戚朋友,就是散发给穷苦百姓。不出几年,家财散尽,只好搬出京师洛阳,在城西自家的田园里住下,安心过田园生活。”
卫鍊插话:“你夷甫大伯还有更可笑的举动呢!你大伯母姓郭,是太后贾南风的亲戚,很不自重。她往往借着宫中的势力,聚敛钱财,并且还愿意干预别人家的事,因她沾上了皇亲国戚这层关系,你夷甫大伯对此虽然深恶痛绝,但却不能制止。可你大伯母虽然无法无天,却也有害怕的人。当时有一位从乡下上来被提升为幽州刺史的人,名叫李阳,人称他为‘京(原作者:王鲁鲁)师大侠’。此人面方口阔,浓眉大眼,长得人高马大。不知怎么回事,你大伯母见了这位京师的李大侠,往往连大气也不敢喘呢!为此。每逢你夷甫大伯管不了你大伯母时。就恐吓她说:‘不但我说你这样做太过分,就连李阳大侠都说不能这样做。’你大伯母聚敛钱财的手段才稍微收敛一些。你想想。虽然有人说金钱万能,可金钱这玩意儿,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聚敛多了,担惊受怕的,又有什么用处呢?千里做官,为了吃穿。人生一世,够吃够喝够用就行了。顺其自然,自己舒心,就是生活质量。正因为你夷甫大伯憎恶你大伯母的贪鄙。所以,他嘴里从来不说‘金钱’二字。你大伯母不相信,就想了一个笨法子:等你夷甫大伯睡熟了,就命奴婢用钱围着他的床绕了一圈,让他醒了以后无处可走,看他嘴里说钱不说钱。你说你夷甫大伯怎么着?”
王羲之笑笑:“母亲,我还想听,你快说说。”
卫鍊:“你夷甫大伯早晨起来,见周围都是钱,没法行动,就对侍候的奴婢说:‘快把这些阿堵物拿走!’因为钱的中间有个眼儿,钱不叫钱叫‘阿堵物’,你说可笑不可笑。”
王彬接上了话茬:“你夷甫大伯身为三公,是名臣,也是清官,从来不贪不沾。他在京师洛阳城西田园住了不久,便被朝廷征聘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出补元城令。但他终日清淡,谈《老子》、谈《庄子》、谈《周易》所谓三玄,却也并不耽误处理政事,很有些卧龙、凤雏的才能。他后来人为中庶子、黄门侍郎。早在魏朝正始年间,何晏、王弼等人祖述《老子》、《庄子》和《周易》,并且立论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他们认为,无就是开事物成任务,无往而不存在也。阴阳转化,由此化生,万物更替,以此成形。无之为用,便是无爵位而贵重。你夷甫大伯非常喜欢这套玄之又玄的理论,而名士裴顾却认为不是这样,便写文章讽刺他、反驳他,可是,你夷甫大伯却处之泰然自若,并不答辩。”
卫鍊:“孩子,你没见过你夷甫大伯,长得那个帅哟!就别提了。潇洒而有风度,这还不说,他又有才学,人说他明悟若神。听说他把自己也比作孔子的弟子子贡呢!因为他的声名太大,以至倾动当世,妙谈玄理,唯以谈《老子》、《庄子》、《周易》为能事。我曾见他手里拿着玉柄麈尾的样子——那手臂与玉柄是一个颜色,光润白晰!在学问上,更不用说了。他立论阐释的道理,别人想驳难也驳不倒他。辩论时,如果有了疑难问题,他可以随口更改、解释。当然,也有人嘲笑他,说一些不三不四的难听的话——什么‘信口雌黄’啦,‘名实不符’啦……满朝文武,还有一些文化人,都说他是‘一世龙门’。这话,就是‘鲤鱼跳龙门’的意思了。你夷甫大伯身为高官,居显职要职,又有学问,后进之士,没有一个不仰慕赞赏他的,并且都在学习他的为人处世和治学精神。”
王彬摇摇头:“这也就是他自己临死前所说的‘清谈误国’哟!你想,选举登朝,以这样的人为首,矜高而又浮诞,不就形成了浮夸不实的社会风气了吗?要是都像他那样光说不做或说的多做的少,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国家将来会成为什么国家?你夷甫大伯后来历任北军中侯、中领军、尚书令。这么大的高官显贵,而且女儿又嫁给了愍怀太子为妃,当年太子被贾皇后所诬陷,你大伯却害怕祸事降临,便亲自上表朝廷,让你大姐与太子离婚,这也就是明哲保身了。可是有一点,你夷甫大伯很聪明,赵王司马伦篡位时,他向来轻视司马伦的为人,就假装疯癫,用斧子去追砍使唤的奴婢,以此自保。及至赵王司马伦事情败露,伏诛,他才出来做官视事。还有。齐王司马同有匡扶社稷的功劳,但却专权恣肆,目中无人,王公大臣见了他都得下拜,唯独你夷甫大伯学习你曾从祖王太保会见晋王的故事,长揖一拜,以此搪塞,并推说自己病了,借此辞位。后来成都王司马颖拜他为中领军,累迁尚书仆射,领吏部,后来又拜尚书令、司空、司徒,贵为三公。可他居宰辅之位却不自重,并不以经国大事为念,而是思量自全之计。虽说狡兔三窟,可这毕竟是缺点。他曾劝说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国已乱,当赖方伯,宜得文武兼资以任之。’于是,经他谋划,要他四弟,噢,你王平子大伯为荆州刺史,二房里你二大伯王处仲为青州刺史,并对你大伯、二大伯说:‘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你二人在外,而我留在朝内,足为三窟矣。’结果,你处仲二大伯镇守青州被叛贼王弥的军队攻破了,连你二伯母襄城公主都弄丢了,他却自己跑回了洛阳,后来又回到了咱们老家琅琊郡国。石勒、王弥进军京师洛阳,皇帝命你夷甫大伯都督征讨诸军事,持节,假黄铖以距之,这对我们琅琊王氏家族来说,是多么大的荣耀,又是多么体面的事啊……你夷甫大伯那次确实打了个漂亮仗。他派前卫将军曹武、左卫将军王景等人击退敌寇,获得了不少辎重。皇帝高兴,升迁你夷甫大伯为太尉,尚书令如故,封武陵侯。对此,他谦虚起来,辞封不受。当时,京师洛阳危急,文武大臣都在议论迁都以避其难的事,而独有你夷甫大伯把车子和牛都卖了,以此安定了众人之心。谁知东海王司马越一死,众人共同推举他为元帅,他一上任就吃了败仗。可不是‘清谈误国’吗?”
王羲之紧蹙双眉,若有所思,问:“过江之后,二房里的二大伯、大房里的大伯不也是江左著名的清谈家领袖人物吗?”
王彬摇摇头:“羲之,你年纪还小,不谙世事。你处仲二大伯学的是不是儒家的东西暂且不说,反正他得到了你二祖父的亲传,懂得书法,喜读《春秋左氏传》,你二祖父是治书侍御史嘛!可是你茂宏大伯却钟情于经学,学习的可是正宗的儒家经典。当然,他偶尔也说道谈玄。但那是以清静无为的理念修身养性,并不是用来安邦、治国、平天下……治国的方略,还是要用以柔为进的儒家思想理念,而不是用以柔为退的道家思想理念。你夷甫大伯都是用玄学化了的道家思想理念修身、治国、平太下,用的是《老子》和《庄子》以及《周易》所谓三玄思想理念,有点儿眉毛胡子一把抓了,如此,焉有不败之理……”
王羲之似乎还不十分懂得这些道理,但他记性好,也就信服地点点头,转头对卫鍊:“母亲,你说司徒大伯口不言钱,大伯母却爱钱如命,听说咱们琅琊王氏家族的另一位司徒大伯和大伯母两人都十分爱钱,并且,那位司徒大伯在平吴战役中还立有很大的战功,晚年却整天在家里拿着算筹数钱玩,这是真的吗?”
卫鍊笑着回答:“是真的。你说的是你溶冲大伯。他与你夷甫大伯是一个祖父——叫王雄,当过幽州刺史。你大祖父叫王浑,和太原的王浑重名,做过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你濬冲大伯从小就很聪明乖觉,神采秀彻,连看太阳都不目眩,可不是神童吗?当时,名士裴楷见了,看着他的眼睛说:‘王戎的两只眼睛光灿灿的,就像岩石下的闪电一样。’你溶冲大伯胆子特大,听说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玩把戏的,猛兽在笼子里大声吼叫,声如雷鸣,众人听了都吓跑了,唯独他站着观看,一动也不动,神色自若,当时魏明帝在楼阁上看见了,甚为惊奇。他与小伙伴在路边玩耍,见路边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子,小伙伴们都在争着摘了品尝,唯独他站着不动,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果树在路边而结的果子又多,必然是苦李(原作者:王鲁鲁)子,否则,早被人家摘走了。’人们不信,等摘下品尝后,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又涩又苦,人们才信服他。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与你大祖父王浑又是要好的朋友,随你大祖父在郎舍。你溶冲大伯比阮籍小二十岁。当时,你溶冲大伯才十五岁,阮籍就已经三十五岁了,可与你大伯却是忘年交。那时,阮籍每次到你大祖父家去玩,很久才走,并且每次必去看望一下你大伯,停留很长一段时间才从他屋子里走出来,对你大祖父说:‘溶冲清赏,可不是你这一类的人物哟!我与你交谈,不如和阿戎交谈。’以后你大祖父在凉州刺史任所去世,故吏亲朋前去吊唁,所赠钱物达数百万之多,你溶冲大伯一概推辞不收。由此,声名更大。你溶冲大伯的个头儿不高,但人很精悍,很结实,人们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金钢钻’。他本是性情中人,任率自然,不修威仪,他善于引起人们谈话,赏其要会。朝贤宿儒于清明节的前一天在洛水边修禊去瘟疫,有人问太原王济:‘昨天游玩时有何高论?’王济回答说:‘张华善说《史记》、《汉书》,裴頠要议论过去说的话和以往的行动,衮衮诸公,言论可听,而王戎谈张子房、季札间的事,超然玄著,不同凡响。’那些善于谈吐、认识鉴裁人物的名士,都对他很欣赏。还有一事,你溶冲大伯曾经和阮籍一起饮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阮籍酒少,到公荣那里酒就没有了,公荣也不觉得难堪。后来你濬冲大伯又碰到阮籍,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如果酒量胜过公荣,就不可和他一同饮酒;如果酒量比公荣小,则不敢不和他共饮;唯独公荣可以不和我们一起饮酒。’你溶冲大伯与阮籍经常到竹林子里游玩,你潜冲大伯往往迟到,阮籍便取笑你溶冲大伯说:‘俗物又来了,真使人败兴。’你溶冲大伯却笑着回答说:‘你们这些人的兴头就这么容易被打消吗?’往往弄得比你溶冲大伯大二十岁的大名人阮籍下不了台。大书法家钟繇的次子钟会率兵伐蜀,到你溶冲大伯那里辞行,并问破敌方略,你溶冲大伯说:‘道家有言,为而不恃,并非成功难,而要保住成功,可就难了。’及至钟会联合西蜀的姜维反叛,阴谋败露,议者认为你大伯知人善言。”
王彬接话:“你濬冲大伯承袭了你从祖父的爵位,被辟为相国掾,历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你溶冲大伯可比你夷甫大伯精明能干多了。他能用种种办法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保全我们琅琊王氏家族。你想,我们琅琊王氏家族从魏朝开始,光三品以上的官儿就出了十几个,位列三公的也不下四五个,哪能不引起王公大臣、士人世子的妒忌甚至怀恨在心呢?于是,你溶冲大伯与你大伯母就装作爱钱贪财的样子,以此蒙骗朝廷和世人。你濬冲大伯身为荆州刺史,却坐而论道,差遣他的属吏修建园林和住宅,因此,被人告发。朝廷本打算免去他的官职,但念他虽然贪财却没有政治野心,就赦免了他。事实上,咱们的老祖宗秦朝的大将军王翦奉秦始皇赢政之命伐楚,兵吞六国,害怕功高被疑,不得善终,就请求朝廷赏赐给田园土地,以便于后世子孙耕种。不愁衣食,因此打消了秦始皇对他的猜忌和顾虑,也解除了领兵出战时的后顾之忧呢!你濬冲大伯就是学习了老祖宗的办法。果然,皇帝下诏,原谅了他,升迁他为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受诏伐吴。此时,你濬冲大伯便当仁不让,调遣罗尚、刘乔领军做先锋,进攻长江上游的重镇武昌,迫使吴将杨雍、孙述和江夏太守刘朗各率众投降,使我们大军攻临江边,吴国牙门将孟泰以崭春、邾县投降。你溶冲大伯文韬武略,盛名一时。渡江南下后,安抚江南百姓,宣扬晋朝威德,恩惠所及,官民多感恩载德。吴国光禄勋石伟为人方正、刚直,可这样的好人却不容于东吴孙皓朝,他便称病在家。可是当他昕到你潜冲大伯到了,却自动出来要为新朝服务。为此,你溶冲大伯嘉奖他的清节,表荐他拜议郎,以两千石食禄终其身。由此,荆州士民悦服,被朝廷征拜为侍中。虽说你濬冲大伯贪财好利是为了掩人耳目,表示他没有政治野心,可有时做事也有点儿过分。南郡太守刘肇贿赂筒中细布五十端,被司隶校尉所弹劾,因为他知而未受,便没有被治罪,但也损伤了他的声名。你濬冲大伯可是个大孝子呀!他承袭了琅琊王氏太保的家风,以母忧去职,守孝不拘礼制,饮酒吃肉或观看别人下棋,容貌憔悴,毁杖然后起,被朝廷称为‘死孝’,赠送药物,治疗他的呕吐病。你大伯贪利却不糊涂,长于识人辨才。杨骏造反,他早就有所觉察。司隶校尉傅咸诬奏他苟媚取容,驱动浮华,败坏风俗,伤农害政……这些不实之词,他都不放在心上,淡然一笑处之。裴颁是他的女婿,犯罪伏诛,他受到了连累,被免去了官爵。齐王司马同起兵,孙秀把你溶冲大伯留在城内,赵王司马伦之子打算聘请你濬冲大伯为军司,博士王繇劝解说:‘溶冲谲诈多端,怎么能为青年人所用呢?’他们才取消了原来的计划。惠帝返宫,以你濬冲大伯为尚书令。继而,河间王司马颐遣使就说成都王司马颖要除掉齐王司马同,一家子人互相残杀。等檄书到了,司马同对你溶冲大伯说:‘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信馋言,造构大难,当依靠忠言,施以良策,以调合他们之间的矛盾,请你好好为我筹划一下。’你溶冲大伯回答说:‘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辟以来,未始有也。可是论功请赏,不及有功劳的,便会使朝野失去对朝廷的信任,使人心思变,怀有异志。今二王带领甲兵达百万人之多,其锋不可挡,如果以王就第,不失掉原来的爵位,委权崇让,这才是求安之计。’由此,惹怒了一些即得利益者和一帮子势力小人,便鼓动一伙小混混,大呼小叫说,说这话的人应该斩首。百官震悚,纷纷躲避,你溶冲大伯也只好伪装服食五石散药发后掉到了厕所里,才避免了一场灾难。你溶冲大伯虽然官拜司徒,为正一品,乃三公之一,但他见晋室已乱,便退掉虚名,与时代共沉浮,把政事委派给僚属,自己却骑着一匹小瘦马,从胡同小道进入后便门而出游。这样一来,即便是见到他的熟人,见他便衣常服,百姓打扮,也不知道他就是三公之一的王溶冲,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司徒呢。由于他善于自保,门生故吏常年跟着他在一起,也都学会了这套为人处世的方法。因此,很多人都做了大官、高官。对于这些门生故吏,在路上碰见了,他也往往装作不认识,并且想方设法躲开他们。当然,他虽然见利不忘义而却打消野心,用这种办法消灾避祸,可他又喜欢趋利避害,也许,这是他的性格缺陷。他广收八方田园水碓,积粮聚钱,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总觉得不满足,而且又节俭又吝啬,不自奉养,天下人称他患有膏肓之疾。刚才说了,你大姐出嫁到裴颁家时,向你溶冲大伯借了几万钱,因为时间长了,还没有还给他。后来你大姐走娘家,你大伯便表现出很不高兴的样子。你大姐知道父亲的脾气,就赶快把钱还给了他,他才高高兴兴地和你大姐说说笑笑呢!你阿万大哥是他侄子,按说花点儿他的钱也是应该的。可结婚时你濬冲大伯送给他一件单衣裳,等结婚后他便又要了回去。真是属皮笊篱的——汤水不漏!他家里有一棵好李子树。结的李子个头硕大,又酸又甜,他舍不得吃,便拿了到集市上去(原作者:王鲁鲁)卖,又害怕人家得了好种子种了长成树也结出好李子来,撑了他的行,他就不厌其烦地在每个李子上钻了个眼儿,把李子核钻透,使之种了也不能发芽,以此保住他的专利。因此,世人都笑话他小气。其实,这正表现了他很有心机。他在大节上,却是没有可指责的。后来,他随皇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你大伯随皇帝回到京师洛阳。车驾西迁,你大伯出奔郏县,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没有一丝一毫惧怕的表现,并且不时召集亲朋好友,整天轻歌曼舞。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岁。谥日元。”
王羲之啧啧赞叹,问:“听说大伯身为竹林七贤的人物,有鉴人之才,是这样吗?”
王彬笑道:“人们都这样传说呢!我与你茂宏大伯跟他一起闲谈,他曾鉴识人伦说: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王夷甫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说他女婿裴颁拙于用长,而荀勖则工于用短,陈道宁緵緵如打枣竿。你处仲二大伯是他的族弟,有高名,他却十分厌恶。你处仲二大伯每次拜会他,他都托病不见。他曾经在黄公酒垆下过,回头对后面车上的客人说:‘我过去与嵇叔夜、阮嗣宗畅饮于此处,竹林之游也预其末。自嵇康、阮籍死后,我便为时之所羁绁。今天看着虽近,可邈若山河!’早些时候,孙秀为琅琊郡使,求品于乡议,他的堂弟——你夷甫大伯不答应,他便劝说他答应。后来孙秀得势,朝廷中一些士人因为得罪了他被连累,遭到诛杀,而你濬冲大伯和你夷甫大伯却得以保全身家性命。”
王羲之点点头:“听说阿万大哥有美名,从小身体肥胖,司徒大伯要他吃糠,他反而更加肥胖,是这样吗?”
卫鍊叹息一声:“唉,是的。你阿万大哥个子不高,却很肥胖。可惜英年早逝,只活了十九岁。你夷甫大伯还有一个儿子,名叫阿兴,因系庶出,你夷甫大伯传统观念太深,因此,就不喜欢他,以你王情大伯之子为嗣……唉,你夷甫大伯的性格也够清高、脾气也够执拗的了。”
王羲之颇有同感地摇摇头,没有说话,只是呆呆地望着几案上的笔墨纸张和水磨砚台。
王彬见侄子这副神态,便循循善诱,加以引导:“羲之,咱们琅琊王氏家族,可是世代书香门第,也是功臣之家,可也出了不少清谈家。要谨记:清谈误国啊!”
王羲之若有所思,继而,赞同地点点头。
王彬:“我朝提倡‘以孝治天下’。当年太保公冬日卧冰求鲤孝敬后母的故事,大概你已经很熟悉了。”
王羲之:“三叔,你说的是曾从祖睢陵公行孝的事?侄儿记得。”
王彬:“哦,太保公祖逝世于武帝泰始四年,活了八十五岁,超过了活了八十四岁的孟老夫子的圣贤年哟!他在临终前的遗训你还记得吧?”
王羲之:“三叔说的是太保家训,侄儿记得:‘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三叔,我说的对吧?”
王彬点点头:“很好。太保家训,又叫太保家法,就是我们琅琊王氏家族的家学风范,要世代沿袭,永远传下去。”
王羲之:“侄儿记着了。”
王彬:“还有,你曾祖父即丘贞公被世人称作兄弟友谊的典范,是与孝道联系在一起的呢!孝敬父母和兄弟之间的友谊,对一个家族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王羲之:“三叔,人们赞扬曾祖即丘贞公的话,我也知道。”
王彬:“噢!即丘贞公逝世于武帝咸宁四年。享年七十三岁,与孔子活的年岁相当。七十三、八十四,都是圣贤年哟。”
王羲之:“人们都说,在咱们琅琊王氏家族中,子弟繁衍,颇有贤才相系,奕世之盛,古今很少有比得上的?”
王彬点点头:“当年徐州刺史吕虔曾经把佩刀赠给睢陵公太保,太保公临薨前又赠给即丘贞公,即丘贞公便设‘宝刀堂’于王氏宗祠内,以此使太保家法传世。咱们这一支,从你曾祖父即丘贞公到你祖父这一辈,老兄弟六个,你祖父排行第四,一家满门都出仕做官。到我和你父亲这一代,在大晋朝可算是功名奕世,显赫一时。不过,真正的希望,还在你们小辈儿这一代人身上……”
王羲之笑而不答,似在思考。
王彬:“唉,阿菟,听说你二叔除了教给你真书、章草、飞白、隶书、篆书几种书体外,还教给你绘画艺术,不知都教了些什么内容?”
王羲之:“有人物、鸟兽、鱼龙……”
王彬:“噢,世子司马绍也跟着你二叔学习书画。你二叔被人称作‘江东书画第一’,又称‘晋朝书画第一’!他的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精深,你可要好好向他学习哟!”
王羲之兴趣盎然地:“三叔,大家也都赞扬你的书画,说你的书法和绘画特别好,尤善界画!”
王彬笑笑:“有点儿言过其实了。其实,我的书法勉强可以过得去,至于绘画,我学习界画,只是因为我崇拜界画祖师爷鲁班,加上我喜欢楼、台、殿、阁等建筑行业的结构、布局、比例,也喜欢玩玩直尺和曲尺罢了。也许,将来会有用处,甚至弄个将作大匠之类的官职当当……”
王羲之瞪大了眼睛,津津有味地听着,不觉手舞足蹈起来,又似乎是下意识在思考的动作。
字幕:公元312年,即晋怀帝永嘉六年,晋怀朝皇帝司马炽被俘虏到平阳。汉皇刘聪进攻太原。故镇南府牙门将胡元聚众进攻荆州,自号楚公。二月初一,出现日蚀。二月初三,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睿为尚书,移檄四方以讨石勒。大司马王浚移檄天下,称被中诏承制,以荀藩为太尉。汝阳王司马熙为石勒所害。是年,王羲之十岁。
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建业城,乌衣巷王家大院王羲之家中。
王廙匆匆进来。
王羲之正在练习书法,放下毛笔迎上来,喊一声:“二叔!”
王廙答应一声:“哦。羲之,你母亲呢?”
王羲之:“在屋里呢。”
卫鍊从里屋走出来:“世将,有事?”
王廙满面惆怅地:“大嫂,今年四月,征南将军山简病故了。”
卫鍊惋惜地:“唉,北伐之日,正是用人之际,大晋朝又少了一员战将。”
王廙不无遗憾地:“还有更使人寒心、更使人琢磨不透的事呢!今年秋天七月,岁星、熒惑、太白三星聚于斗牛,按京房《易传》的说法,就不是个好兆头。果不其然,不久,伪汉石勒进攻冀州,刘粲进攻晋阳。平北将军刘琨派遣部将郝诜率众御敌,结果郝诜被刘聪的儿子刘粲打败,死在疆场上。太原太守高乔献晋阳投降伪汉刘粲,出卖了晋朝的国土。到了八月,刘琨奔走于常山,阴平都尉董冲驱逐太守王鉴,献郡叛降于西蜀成汉国的李雄,刘琨向猗卢请求援兵,表猗卢为代公。九月,猗卢便派遣儿子利孙赶到刘琨那里,打不进去。前雍州刺史贾疋讨伐刘粲于三辅,刘粲逃走,关中稍微安定一些了,便与卫将军梁芬、京兆太守梁综共同奉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于长安。从此,大晋朝好歹算是后继有人也有国都了。今年冬天十月,猗卢亲自率领六万骑兵抵达孟城。十一月,刘粲偷偷逃走了,刘琨便投降余众,保卫阳曲,加上今年瘟疫盛行,天灾人祸,我看这不是个好兆头。”
王羲之默默地听着,似乎已经无心练字,若有所思。
卫鍊脸上现出惊疑不定的神色。
王廙:“大嫂,大王殿下要我带阿菟去王府为世子司马绍, , , , (www.niubb.net)欢迎您转载分享,并保留本站链接地址。
内容举报、版权申诉请联系邮箱bianji爱特niubb.net
||苏ICP备号-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级小学生图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