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能找到杀手相关的35kv输电线路现状

35kV级以下农网运行情况分析
湖北农网历经了2006年夏季高温高峰负荷的严峻考验,安全平稳地度过了迎峰度夏最困难的时期。下面就2006年度湖北农网的迎峰度夏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对策分3个方面总结如下。1保障农网平安度夏为保障湖北农网能平安度过2006年夏季的负荷高峰期,农电工作部在2005年12月安排2006年度全年的工作重点时,就将2006年的迎峰度夏的相关准备工作列入计划重点安排,提前策划、精心安排、明确责任目标,并按照工作量实行倒计时地规定完成时间。主要在安全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项目安排等方面,根据2005年迎峰度夏期间情况,重点解决在2006年迎峰度夏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1.1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积极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的精神,针对湖北农网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把工作重心放到农网的基层站、所、电工组,具体落实推进湖北省电力公司领导关于对农村供电所农电工严格实行“两分开”的管理(即从事低压工作的农电工不得从事高压工程和...&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2010年入夏以来,湖北农网先后经受雷暴天气、洪涝灾害和高温大负荷考验,农网各单位按照省公司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扎实开展迎峰度夏及主设备专项安全检查,倾力排查消除各类设备隐患;精心编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反事故演练;全面开展设备巡视和红外测温,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缺陷和故障;大力开展优质服务,着力解决“低电压”问题。由于准备充分、措施得力,迎峰度夏期间农网运行平稳。现就湖北农网2010年迎峰度夏期间运行情况分析如下。1概述湖北农网共有110 kV变电站354座,主变598台,容量17 160.7 MVA;35 kV变电站765座,主变1 284台,容量5 341.46 MVA。110 kV(66)线路506条,总长8 754.79135 kV线路1 253条,总长15 146.3310 kV线路6 311条,总长130 555配电台区116 395个,低压线路426 140.97 ...&
(本文共8页)
权威出处:
2007年迎峰度夏期间,高温大负荷对湖北农网是一个双重考验,既有高温对设备运行时环境温度的不利影响,又有大负荷对农网设备输送能力的检验。经过2007年迎峰度夏的洗礼,湖北农网安全平稳地度过了一年中最困难的时期。下面就2007年湖北农网迎峰度夏前期准备工作、迎峰度夏期间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迎峰度夏之后的对策等3个方面进行论述。1迎峰度夏前的准备工作1.1认真解决2006年迎峰度夏期间出现的问题2006年的迎峰度夏期间暴露出了农网的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供电卡口、电压质量、设备缺陷发生率高等3个方面。从2006年迎峰度夏的统计数据看,农网各个电压等级、各类设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供电卡口情况,主要涉及卡口变电站187座,总容量2 060 MVA;卡口110~35 kV输电线路179条,容量849 MVA;卡口10 kV过载配电线路965条,而配电线路的过载运行直接导致配电线路不同程度出现线路导体和线夹发热、线路过载烧损和电压偏低的现象...&
(本文共8页)
权威出处:
2009年入夏以来,罕见的持续高温席卷荆楚大地,全省的夏季用电负荷和用电量屡次刷新历史纪录。湖北农网各供电单位认真开展负荷预测,做好应急保电、负荷调整、事故处理预案、清理备品备件、加大设备处缺和事故隐患梳理排查整治力度、缩短巡视周期、认真开展特巡、夜巡、红外测温、低压台区电流实测和负荷调整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了迎峰度夏期间湖北农网未发生大面积停电和重大设备损坏事故,未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未发生因责任事故停电而引发对社会有严重影响的事件,保证了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证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的安全有序供电。现就湖北农网6月1日至8月25日运行情况分析如下。1概述湖北农网共有110 kV变电站334座,主变566台,容量15 808.7 MVA;35 kV变电站759座,主变1 261台,容量5 014.27 MVA。高压线路7 663条,总长145 066.1 km,其中110 kV线路473条,总长8 134.48 k...&
(本文共15页)
权威出处:
1电网结构分析1.1概述2011年迎峰度夏期间,全省农网有110 kV变电站362座(比2010年同期增加8座),35 kV变电站765座(与2010年同期相同);110 kV主变606台,总容量17 840.9 MVA;35 kV主变1 289台,总容量5 617.86 MVA;110 kV线路547条,总长度9 160.24935 kV线路1 295条,总长度15 646.28 km。10 kV线路6 110条,配电台区114 426个。2011年迎峰度夏期间,全省81个县级供电企业中,74个县级供电企业最大负荷较2010年同期出现增长。全省农网共有267座35-110 kV变电站、499台主变负载率达到80%及以上、75条35-110 kV线路负载率超过80%、187条10 kV线路中负载率在100%以上、5 090台10 kV配变负载率超过100%。2011年迎峰度夏,全省农网未发生35-110 kV主变故障,发...&
(本文共9页)
权威出处:
重庆电力公司农网35kV线路往往是农网中非常重要的线路,这些线路所经地区多为山区,地形十分复杂,雷电活动强烈,土壤电阻率也较高,供电方式也采用单条线路供电,因此供电可靠性较差。由于我国规程规定35kV线路不是全线架设避雷线,线路也不需换位,而原来进线段上的管型避雷器大都已不能正常运行,消弧线圈很多局都已停用,即使还在使用的消弧线圈运行状况也不佳。由于农网35kV输电线路本身的特殊性给线路运行特别是线路防雷带来了相当的困难。已有运行数据资料表明,雷击引起线路跳闸并造成输电线路雷击事故占线路总事故的50%-70%。结合农网35kV线路的实际情况,研究提高35kV线路防雷水平的综合措施具有相当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论文在广泛收集、总结綦南电业局35kV输电线路防雷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网35kV线路防雷的现状。并以数条35kV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现场试验得到了线路基本电气参数、线路及变电站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测试参数,分析了...&
(本文共70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论文发表咨询热线:400-
电力中级职称论文探析35 kV输电线路设计
来源:位置:时间: 13:57
  中级电力工程师在评职称的时候一般都会要求在国家级或以上期刊上发表文章,随着现在职称评审竞争力的增大,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指标。很多工程师都乐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对自己评职称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本文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一篇电力中级职称论文,主要对35 kV输电线路设计进行了一些研究。
&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35
kV输电线路工程是电力建设中主要的一部分,为了保证35 kV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与稳定,就必须保证输电线路设计的合理性。文章首先分析35
kV输电线路的初步设计,包括导线、杆塔、防雷技术等设计,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输电线路施工图设计,并提出线路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35 k,输电线路,设计
  对于35
kV输电线路设计来说,一般需要分为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两个步骤。具体的设计内容相对较多,不仅包括了线路路径设计、导线以及杆塔型式选择设计等,还包括杆塔基础设计、线路防雷设计、工程成本预算设计等等,只有保证线路设计的全面性、合理性,才能为工程施工提供有力的依据,提高35
kV输电线路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现阶段,我国电力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35 kV输电线路工程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加强对35
kV输电线路设计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35 kV输电线路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35
kV输电线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中需要明确设计的主要原则,对不同线路路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尽可能做到使线路设计具有经济性、社会性、生态性等特点。
  1.1 避雷线、导线的选择
  现阶段我国部分输电线路设计过程中,没有从长远发展为设计出发点,导致在线路运行一定时间后,特别是在满负荷运行一定时间后,会导致输电线路产生较大的能量损耗,甚至容易导致线路长时间处在高温运行环境下,给线路运行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在线路初步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整体规划,确定导线的截面面积,同时预留一定的裕度,同时选择合理的避雷线类型,使其满足线路规程。
  1.2 根据气象条件确定线路路径
kV输电线路运行时会受到气象条件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初步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当地气象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根据当地气象资料,确定线路的路径。在气象综合考虑过程中,主要包括对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最大风速、雷电持续最大时长等。基于温度对导线弧垂影响分析,确定导线距地面的安全距离,同时确定导线的最大载流量;对最大风速的分析,能够确定导线以及相关组件受外力荷载,从而保证线路与其他结构物的水平安全距离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基于对当地雷电气象的研究,做好防雷设计,能够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
  1.3 导线绝缘配合和防雷设计
  其中,导线绝缘配合设计指确定绝缘子串以及绝缘片数量,还包括对绝缘强度区域的划分。线路中不同的绝缘强度,可以分为污秽区以及清洁区,同时根据污秽性质、气候条件等划分污秽区的具体程度等级,并做好污秽区域的防污措施。另外,根据线路电压等级、荷载等选择合适的绝缘子串。在防雷设计方面,需要确定避雷线的最小距离、保护角、档距以及线路根数,这就需要对线路的电压等级、线路具体运行情况以及雷电情况进行研究。现阶段在我国35
kV输电线路设计过程中,由于避雷线具有较高的造价,因此基于经济性考虑,一般选择在线路重点位置架设避雷线,代替全程避雷线设置。
  1.4 杆塔型式以及基础类型设计
  在杆塔设计方面:①需要确定杆塔的型式,现阶段35
kV输电线路杆塔型式包括单杆、双杆,这需要根据导线的类型进行选择;②结合杆塔位置的地质情况,选择浅埋式杆塔型式或深埋式杆型;③根据线路运行经验以及实际的运行设计电压,设计合理的杆塔高度;④对杆塔配合加高直线杆、转角等进行确定,一些不容易采用立杆的特殊地段,铁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基础设计方面,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地质水文、路径沿线地形等具体情况,根据基础受力特点等,选择合适的基础型式。现阶段,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的基础按其受力型式划分,可分为:上拔、下压类基础和倾覆类基础,前者主要承受上拔力和下压力,后者主要承受倾覆力矩。铁塔基础一般采用装配式预制基础,在粘性或沙性土中宜采用灌注桩基础。
  1.5 通信保护设计
  输电线路如果与通信线路发生交叉,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设计两则的夹角。35 kV输电线路中存在防雷保护时,应该将通信线垂直距离控制咋3
m以上;当线路中没有防雷保护时,要保证通信线垂直距离&5 m。
  1.6 根据地质和气象选择最佳方案
  对于特殊的地质情况以及气象条件下,包括大风、暴雪、洪水危害区域等,需要进行跨越设计,做好充分的情况调查,基于各项指标均作出合理的方案,然后综合对比分析,选择最佳方案。
  2 35 kV输电线路施工图纸的设计
  ①对初步设计中选择的最佳线路设计方案实施详细的测量放线工作,并实行杆塔位置打桩。
  ②做好线路施工图纸设计,图纸中需要包括线路路径图、平断面图、交叉跨越表、金具图、杆塔图、基础图等,并附有相应的图纸说明。
  ③需要提供准确的施工材料表,同时提供工程预算书以及施工设计说明书等材料。
  3 35 kV输电线路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在35 kV输电线路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①要保证架空线终端引线与变电所35
kV输电线路进出线配合得当,为变电所进出线的架设施工提供方便。另外,需要保证架空线路中各个防雷区域的衔接性。
  ②在施工图纸设计中,应该做好测量放线工作,设计人员一定要做好现场勘查,确保设计图纸的实用性。
  ③线路杆塔基础容易受到地质水文条件、自然因素等的影响,需要做好相应的防腐防碱工作。
  ④在线路路径设计说明中,要求具有严谨的逻辑,确保施工人员能够看懂。
  ⑤严格按照先勘察、再设计、最后施工的顺序进行。
  ⑥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整体规划,不能一味的追求线路运行的智能性等,忽视了当地的经济情况。同时也应该从长远发展考虑,尽可能留有一定的裕度,为未来线路改造工程提供便利。
  4 结 语
  综上所述,35 kV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线路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基础,对35
kV输电线路工程整体的质量、经济性、社会性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勘测工作,做好工程概预算设计,在确保设计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成本。
  参考文献:
  [1] 武文龙.浅谈35 kV输电线路的设计[J].电力科技,2012,(5).
  [2] 刘钊.解析35 kV输电线路的设计和施工[J].中华民居,2014,(3).
  [3] 郑海光.35 kV输电线路设计施工技术[J].现代商贸工业,2013,(1).
  电力中级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通信电源技术》杂志创刊于1984年,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主管,中国普天集团公司责办,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出版的通信电源专业技术类期刊,双月刊,逢 单月25日出版,标准刊号为CN42-1380/TN、ISSN,邮发代号:38-371。
上一篇:下一篇:
电力论文发表流程
&&&&致力于为需要刊登的人士提供相关服务,与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杂志社合作。网站拥有丰富的媒体资源、提供迅速快捷的论文发表、写作指导等服务。
&&&& 中国鸣网,中国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中国期刊网。杂志社直接对接合作,上百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合作开展期刊、杂志征稿。中国鸣网期刊网,权威的职称论文、期刊、论文发表网。职称论文发表、期刊发表论文、杂志发表论文、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写作指导、发表正规机构。是您,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杂志投稿、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收藏和推荐的期刊杂志全部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多家期刊数据库上可以查到的正规省级以上刊物,具有CN和ISSN双刊号,发表程序正规,信息安全,有效保障作者的合法版权。作者来稿会在五个工作日之内给您回复,有效期十五天,五个工作日内未收到回复,论文可另投他处。
如果您有待发表的论文成品,可直接向本网站投递,详细投递方式、要求等请参考网站首页的&投稿须知&栏目;如果您没有的稿件,请提供写作提纲或要求,本网站给予指导,内容原创,保证通过,详情请参考&写作流程&栏目。
凡是确定与本站合作的作者,须向本站提供50%定金(30000字符以上毕业论文),本网站提供相关收据证明。若论文未被杂志录用,本站退还全部定金,若客户不想发表了,此定金不退还。
鸣网系学术网站,对所投稿件无稿酬支付,谢绝非学术类稿件的投递。
相关论文阅读
优质期刊推荐
优质论文推荐
  本文是北大核心级期刊《制造业自动化》里的一篇论文范文,本杂志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主办,国家机械工业局主管,1979年创刊。主要刊载制造业自动化领域所取得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新方法以及自动 化
  摘要:供配电系统的可靠,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任何事故都将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因此,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在电气设计时是成为重要的一环。本文就结合作者本文及维护经历,简单谈一谈低压配电设备的及其日常维护情况,请大家批评指正。
  【内容摘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供电企业的效益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力线路设计水平的提高使输电线路的设备性能也大大提高,输电线路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在输电线路的运行管理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信阳供电公司线路工区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对输电线路巡视现状进行分析,查找不足,并进一步加强输电线路的巡视工作,对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选自国家级期刊《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主办,联合国全人类发展中国协会、科技部科学技术进步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
核心期刊推荐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半年刊国内刊号:CN:61-1150/P国际刊号:ISSN:单位: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双月刊国内刊号:CN:46-1023/D国际刊号:ISSN:X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省行政学院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季刊国内刊号:CN:11-5780/TB国际刊号:ISSN: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季刊国内刊号:31-2072/S国际刊号: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季刊国内刊号:31-2072/S国际刊号: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月刊国内刊号:32-1832/D 国际刊号: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月刊国内刊号:11-2338/R国际刊号:单位:中华医学会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双月刊国内刊号:21-1153/R国际刊号:单位: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半月刊国内刊号:CN 11-2961/D国际刊号: ISSN
单位:人民日报社主办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月刊国内刊号:CN 34-1190/R国际刊号:ISSN 单位: 中华医学会主办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月刊国内刊号:CN 23-1393/TD国际刊号:ISSN 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哈尔滨煤矿机械研究所主办
级别:北大核心周期:旬刊国内刊号:36-1078/G4国际刊号: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主办
精品论文推荐35kV输电线路工作总结
35kV输电线路工作总结
35kV输电线路工作总结
35kV南山马莲沟输电线路完工总结
建设单位:延长石油直罗采油厂
设计单位:西安中邦电力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陕西地方电力监理公司
施工单位:延安飞鸿电气安装公司
本工程开工时间:2010年03月实际竣工日期:2010年12月
35kV南山马莲沟输电线路工程已于日基本完工,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公司35kV南山马莲沟输电线路工程实行了全过程的项目管理,我部在业主和建设单位的正确领导、设计的积极指导下,我公司严格按照合同管理的要求,在施工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了35kV南山马莲沟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工程简介
本线路工程起点为南山35KV变电站的35kV出线构架起出线向东北走线,在采油厂东南侧山上左转跨过后和尚塬村东北侧左转沿去马莲沟东侧山上走线,在寨子坪东侧左转下山,沿川道向北走线至桦沟和马莲沟交叉处右转,后沿马莲沟东侧山上走线至马莲沟35KV变电站。本线路按单回路设计全长27.3km。线路经过除36#70#为平地外,其余地形全部为山地,故其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线路可利用公路不多,人力运输距离较远。本工程共计杆塔94基,全部为组立铁塔。线路采用的耐张和转角塔为24基,直线塔为70基。导线采用LGJ-150/2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一根采用GJ-35镀锌钢绞线。整条线路除两端变电站进线档不架设地线,1#94#之间全线路架设单地线。绝缘子型号为XP70,耐张塔采用单串5片成串,直线采用单串4片成串。线路金具采用97修订本产品样本为准。导线耐张线夹采用NL-150/25型,悬垂线夹采用CL-150/25型;地线耐张线夹采用NL-35/G,直线采用CL-4/G。本次线路跨越在建高速一处、房屋两处、10kv
线路五处、通讯线路
工程完成情况35kV南山马莲沟输电线路工程2010年12月三级验收自检完毕。
35kV南山马莲沟输电线路工程,由于各种原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通过以往工程经验的总结,我们对工程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所以要保证工程安全优质、确保工期、提高效益。总体目标要把本工程建设成“达标投产”和“零缺陷工程”。在本次工程施工过程中我部,认真职守,抓质量,抓安全生产,要求施工队做好各道工序控制关,严格按图纸施工。对铁塔基础浇制部分进行现场旁站,对浇制需要的沙石、水泥、钢筋等材料进行细致的检验,对混凝土的配比作出严格要求。现场浇制是对基础的方量,钢筋的捆绑进行全面的检验,确保了基础的质量。坚持基础浇制基面一次性成功,杜绝磨面,采取仪器找准,及时综合处理,一步到位的成功工艺。基础浇制后要求施工队加大成品保护力度,对已完工基础进行有效的保护。对杆塔中塔件,架线中的金具、导、地线等外部质量和相应试验报告的检查,对于组塔采取现场监督,严格遵循图纸设计,杜绝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我部要求施工队对塔件按段号合理摆放,现场螺栓分类标识,进行清点,以防止错装、混装,对自立式铁塔的吊装,采用了优质的合成吊装带起吊塔件,防止了塔件镀锌的破坏和塔件的变形。尤其是耐张塔型的组立施工中,要求工队先验基础后组塔,先下端校正紧固,后上端安装.架线施工工序多,工艺难度大我部要求施工队对架线施工按施工说明、施工准备、导地线张力展放、紧挂线、附件安装、导地线压接进行严格控制。针对本工程跨越铁路,办理跨越手续难度大对施工时间要求紧,工队做到具体、有针对性,确保安全施工万无一失。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本工程各分部工程中间验收工程质量合格,工程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满足业主工程“达标投产”、创“优质工程”的标准要求。本线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资料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做到工程资料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和及时归档。
2、铁塔材料短缺严重,导致工程误工严重。3、基础回填没有夯实,导致降雨后基础下陷严重。
4、部分铁塔防盗冒失去防盗作用。
35kV南山马莲沟输电线路监理项目部
工程总监:冯海军
现场监理:唐鑫
扩展阅读:架空输电线路专业工作总结
500kV架空线路“强迫停运率”指标0.779次/百公里.年,同期比上升0.664百公里.年。(一)线路“两措”计划完成情况
按照附表7“线路安措、反措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和评价线路专业部分安措、反措计划的实施情况,对线路专业重大项目应进行详细说明。
表七线路安措、反措计划完成情况
2010年我省针对送电线路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降低事故率,提高运行水平,制定并完成了“预防事故措施”,为今后线路的安全运行打下良好基础。
2010年安措项目计划91项,完成91项,完成率100%,投入资金790万元;
2010年反措项目计划250项,完成250项,完成率100%,投入资金4706万元。
(二)线路大修、技改工作
分析和评价线路大修、技改项目的实施情况,按照附表8“线路大修、技改项目统计表”对重大项目应进行详细说明。
表八线路大修、技改项目统计表
加快速度进行220千伏设备改造,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提高电网输送能力、降低损耗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为了保证施工安全、保证施工工期、保证施工质量,在工程开工前,召开工程施工协调会,通过协调会了解工程准备情况,解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工程施工中重点注意的事项,使各项工程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2010年大修项目计划255项,实际完成255项,共投入资金12670万元。其中:500千伏16项,投入资金2167万元;220千伏94项,
投入资金3521万元;66千伏114项,投入资金6976万元。
2010年技改项目计划47项,实际完成47项,投入资金26189万元。其中:220千伏12项,投入资金1826万元;66千伏35项,投入资金24363万元。
(三)线路临检、抢修工作情况
按照附表9总结线路临检和抢修工作情况;介绍线路故障抢修情况,并对重大或典型的故障抢修情况进行介绍。
2010年共检修线路729回,检修长度9744km,检修2978次,临检53次,故障抢修10次。其中:
500千伏线路检修26回,检修长度1140km,检修107次,临检2次,故障抢修1次。
220千伏线路检修201回,检修长度3533.6km,检修946次,临检16次,故障抢修3次。
66千伏线路检修502回,检修长度5070.4km,检修1925次,临检35次,故障抢修6次。
2010年无重大、典型故障抢修。(四)线路状态检修工作情况
(凡开展了状态检修工作的线路,需填写此项内容。)1、按照附表10“线路状态评价情况统计表”,简述线路状态评价总体情况。
截至2010年底,公司系统开展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交/直流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合计1851回,总长度33179.8km。其中,正常状态
1445回,26007.2km,占78.39%;注意状态263回,4508.77km,占13.59%;异常状态106回,1577.67km,占4.76%;严重状态37回,1086.2km,占3.28%。
2、2010年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交/直流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情况按照附表11统计。
截至2010年底,公司系统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交/直流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合计2839次。其中,A类检修35次,占1.24%;B类检修63次,占2.22%;C类检修159次,占5.60%;D类检修2118次,占74.61%;E类检修464次,占16.35%。
3、总结已纳入线路状态检修范围的设备,描述其家族性缺陷发现、认定和发布情况。分析在开展状态检修工作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哪些情况不符合要求、哪些情况需要进行改进。
目前,辽宁公司主网运行维护的全部66kV及以上输电线路从2010年起均开展了状态检修工作。开展状态检修初期,对设备采用人工评价,工作量较大。PMS状态检修模块开放后,即利用PMS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对输电线路进行状态评价。
辽宁公司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目前主要存在问题如下:(1)一线人员对状态检修的认识还不够准确,个别一线技术人员仅单单理解为状态检修即为延长设备检修时间,对设备状态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对一线员工加强培训,提高其对状态检修的认识。
(2)先进的带电检测设备、手段需要加强,在线监测装置覆盖范围小,在线监测辅助决策软件、报警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3)现有的评价导则、检修导则、风险评估方法等状态检修技术标准的可操作性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对设备进行评价和检修过程中,未发现家族性缺陷。(五)线路带电作业及清扫情况
按照附表12统计66kV及以上各种电压等级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次数、少损电量等情况。
2010年共开展带电作业771次,少损电量70.244万千瓦时,其中:
500千伏带电作业35次,少损电量0.803万千瓦时;220千伏带电作业249次,少损电量42.753万千瓦时;66千伏带电作业487次,少损电量26.688万千万时
积极开展带电作业人员培训,2010年分3批参加国网带电作业培训59人,促进公司带电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各单位积极开展了带电作业工作,例如:带电处理导线、架空地线断股,带电更换绝缘子,带电处理接点过热,带电断、接引线等作业项目,减少了输电线路停电次数,提高了输电线路可靠率。
在2010年防舞动治理工作中,220千伏水平排列线路安装相间间隔棒,500千伏线路安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相间间隔棒采取了等电位安装方法,并在营口电渤一线安装时进行了会战,促进了各单位作业的积极性,提高各单位带电作业水平。
我省各单位带电作业开展不平衡,一些基层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开展带电作业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这种情况应提醒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建立激励机制,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六)专项技术工作
1、防雷工作。
线路防雷工作是近几年工作的一个重点,2010年全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输电线路雷害治理,其中包括接地电阻改善、加装可控放电避雷针、线路避雷器等。全年共对605条输电线路15661基杆塔进行了接地电阻测试,改善接地装置2663基。全省共安装220kV以上线路避雷器221组,采用新型防雷装置可控放电避雷针496支,对预防线路雷击跳闸起到一定作用。
针对雷害故障较为严重的地区,我们与科研单位一起研究措施,大力开展降低雷害故障工作,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案。特别是对雷害故障频发的线路,我们邀请国网电科院、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协助研究了解决方案。
我省安装了雷电定位系统,投入使用后,效果非常好,对雷电活动进行监控,了解雷电活动频繁区域,以便于采取防雷措施,同时对雷击故障的查巡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大缩短了查巡时间。
为了有效指导输电线路设计、基建、运维各个阶段防雷工作,生产技术部组织绘制了《辽宁电网输电线路雷区分布图》,并编制了相应绘制说明和实施细则。
2、防外力破坏工作
随着辽宁地区发展和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2010年辽宁电网防外力破坏工作更加严峻。各单位高度重视防护区管理工作,继续强化防外力破坏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加大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电力设施保护的意识,加强对在线路防护区内作业人员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措施。
(2)加强线路巡视。根据情况增加特巡,对重要部位或防护区内的施工作业设专人看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隐患。
(3)加强对义务护线员培训。提高义务护线员水平,及时发现、处理和上报可能对线路安全运行构成危胁的隐患。
(4)开展输电线路沿线环境治理活动。组织运行人员、义务护线员以及线路沿线群众对线路沿线锡箔纸、塑料布等飘浮物进行清理。
3、防污闪工作。
2010年,辽宁电网未发生防污闪跳闸事故,但防污闪工作并没有放松。各单位均将防污工作视为一项重要季节性工作来抓,加强污秽度测试工作,合理设置盐密监测点共计941处,不但测试1年盐密、灰密值,而且进行了3年饱和盐密值的测试。根据污秽度测试结果,按照《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进行污秽度评估工作,并指导线路清扫、调爬工作。全省2010年共完成17条220kV、29条66kV线路的调爬工作。另外,污秽严重地区加强了线路的巡视检查工作,在部分重污区安装了污秽在线监测系统,对线路污秽泄漏电流进行实时监测。针对工业高污染区RTV、PRTV防污闪涂料老化加速问题,开展了防污闪涂料性能专题研究工作。
4、防覆冰、舞动等工作。
2010年,受“1〃20”和“2〃25”两次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辽宁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均出现覆冰舞动跳闸,部分线路受损严重。辽宁公司高度重视输电线路覆冰舞动的防治工作,按照国网公司的统一安排,全年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认真总结分析了辽宁电网历年线路覆冰舞动特点,深入开展了线路防舞动措施的研究工作。
(2)对辽宁电网输电线路所处地理、气象环境进行全面摸底,划分覆冰舞动区、微气象区。在线路舞动多发区、微气象区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对线路运行状况进行监测。
(3)开展防舞动治理工作,我省舞动治理工作共涉及16条500kV线路、36条220kV线路。对于500kV线路,在舞动发生区域安装相间间隔棒、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等防舞动装置。对于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舞动区段,安装防舞动相间间隔棒。在部分线路尝试使用扰流防舞器、柔性间隔棒等新型防舞动装置,积累新型防舞动技术措施运行经验。
在营口组织了全省带电安装500kV防舞动装置大会战,既保证2010年入冬前易舞线路防舞动装置落实到位,又减少了停电次数,保证供电可靠性,还锻炼了全省带电作业队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对于舞动频发区的新建输电线路,开展差异化设计,提高设计标准,增强抗灾能力。
(5)绘制了《辽宁电力系统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舞动分布图》,并编制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及管理规定,用于系统指导公司防舞动工作。
5、防风偏工作。
辽宁公司加大了防风偏措施落实力度,在输电线路建设与改造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220千伏及以下线路耐张引流串使用防风偏绝缘子;适当加大导线对建筑物、树木的安全距离。
我省部分地区风力较大,输电线路容易发生导线对其他建筑物、树木等放电故障。为此,我们开展了输电线路通道环境的清理整顿工作,加强风偏安全距离的检查测量工作,特别是加大了对树木的砍伐力度,全年共砍伐树木442260棵,有效地防止了风偏及树害故障的发生。
6、防鸟害等工作。
通过近两年防鸟害措施落实工作,我省鸟害故障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防鸟害做为一项重要的季节性工作,依然没有放松。2010年全省共安装防鸟刺2802支,防鸟罩938支,其他防鸟装置30套。各单位在日常运行维护过程中,对已投运的防鸟装置加强维护,对失效
的防鸟装置进行了及时更换。2010年全年共发生鸟害5次,防鸟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7、大跨越段线路的管理。
加强了对大跨越段管理和监测工作。辽宁公司共有大跨越段14条线路,共计31段,采取了对大跨越段加强巡视、带电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
8、OPGW的使用及管理。
OPGW作为送电线路的一根避雷线运行,同时为其他专业提供通讯通道,在光缆的运行维护上,2010年进一步修订了我省2006年制定并下发的《特种光缆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明确了两个专业的责任和义务。送电专业在加强外观巡视质量的管理工作,各单位送电专业已与试验所等单位明确了分界点,做到责任清晰,即外观由送电专业负责,内部由相关单位负责。在巡视过程中重点检修其外观、引下线、接头盒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局相关部门,由其进行处理。
(1)开展“标准化输电线路”评比活动
为了提升输电线路管理水平,开展了220千伏“标准化线路”评比活动。生产技术部组织部分线路专家对各供电公司上报的220千伏线路进行了检查评比,最后评出“标准化”线路39条,“标杆”线路25条。各供电公司对“标准化”线路评比工作都能高度重视,无论从资料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均投入了很大力量。通过开展“标准化线路”评比活动,提高了输电线路管理的水平,对下一步推广状态检修工作提供了有力条件,也为以后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及建设提供了标准依据。
(2)开展送电专业技能竞赛
举办了“辽宁省2010年送电专业技能竞赛”。所属14个供电公司的70名选手参加了竞赛。本次竞赛是对全省送电专业技能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阅,通过竞赛将有效提升辽宁省电力公司送电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七)基建工程
介绍线路基建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情况。
基建工程全部由基建部门负责,生产运行单位参加设计审查,并负责工程验收工作。
验收中运行单位严格执行施工及验收规范,并按照公司领导要求力争实行基建工程零缺陷移交,达到达标投产的要求。
2010年新投运±500千伏伊穆直流线路,生产技术部组织运行单位对改工程进行了多次验收、复检,顺利投运,并通过国网公司验收。(八)线路科技、培训等工作
1、线路科研工作。
2010年开展的线路科研工作主要如下:(1)旋翼无人机输电线路自动巡检系统
为解决地面因素对输电线路巡检造成的困难,此项目将突破旋翼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创造性地在国内首次实际应用旋翼无人机完成输电线路的空中自动巡检,并深入探讨应用旋翼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检过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对于提高输电线路故障巡检工程的效率、效果、以及减少人员所面临的危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此项目正在实施中。
(2)三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
为提高送电专业线路运行维护水平,我公司送电工区率先提出了三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结合GPS巡检装置、车载导航装置、
现场实时传输装置的高科技手段,初步完成了此项目的前期设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现阶段该项目已经报国网公司,待进一步完善后将在实际中应用。
(3)辽宁电力系统舞动分布图的绘制与实施研究
采用发生频次法并结合气象、地理因素绘制辽宁舞动分布图,用于指导辽宁电网输电线路设计、基建、运维、技改的防舞动工作。
(4)辽宁电力系统雷区分布图的绘制与实施研究
采用发生频次法并结合气象、地理因素绘制辽宁雷区分布图,用于指导辽宁电网输电线路设计、基建、运维、技改的防雷工作。
(5)朝阳供电公司与厂家合作共同研发的圆锥形滚珠锁紧式止退防锈螺母已在基建工程试用。其防盗效果更好。
(6)朝阳供电公司与沈阳泰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研究非金属接地,在220千伏建凌二号线等线路试验,其防腐、防盗、降阻效果比较理想。
2、线路运行维护人员培训工作。
2010年,辽宁公司共组织了4次技能培训:(1)输电专业职工技能培训
~24日,在锦州培训中心举行《输电专业职工技能培训》。全省输电专业一线职工共113人分5期参加输电专业导线压接技能、输电架空线路巡视、检修、应急抢修技术等培训。来自一线的培训师,有着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送电专业技能培训采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
(2)500千伏直流线路技术培训
~16日,在锦州培训中心举行《500千伏直流线路验收及运行培训》,阜新、锦州、鞍山输电专业一线职工及管理人员44人参加。通过培训使运行维护人员全面了解掌握直流线路的设计、运行检测等标准。
(3)带电作业资质培训
日~10月29日,组织参加《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带电作业资质培训》。全省共有59人分三批参加在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带电作业培训中心举行的“输电带电作业培训班新取证、复证培训班”,培训考试全部合格,等待国网公司颁发“带电作业资质证书”。
(4)输电线路覆冰舞动观测培训
日,在锦州培训中心举行《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舞动观测培训》,全省14个供电公司输电专业一线班长、技术员共计95人参加。通过培训使运行维护人员全面掌握输电线路覆冰舞动观测方法,规范线路舞动相关信息记录格式,为后续开展防舞动装置应用效果评估奠定基础。
3、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1)500kV相间间隔棒
2010年,为了抑制500kV输电线路覆冰舞动,在部分500kV输电线路上安装了硬质相间间隔棒、柔性相间间隔棒。目前运行状态良好,安装了相间间隔棒的500kV线路区段在2010年冬季未再发生舞动。
(2)线夹回转式间隔棒
2010年,为了抑制500kV输电线路覆冰舞动,在个别500kV输电线路上安装了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目前运行状态良好,安装了线夹回转式间隔棒500kV线路区段在2010年冬季未再发生舞动。
(3)在线监测装置
2、提出改进线路专业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和建议。
(1)管理类规范、规程、制度等种类繁多,甚至内容相近的竟有多本,执行起来不很方便。例如,涉及线路安全、质量的标准方面,既有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又架空输电线路技术标准、架空
输电线路评价标准、输电网安全性评价、架空输电线路技术监督规定以及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等,具体内容反复重复。应适当精简,精简后扩大应用范围,以适合各种需要。
(2)为提高每条线路的综合“素质”,既要有健康结实的本体(抵御自然灾害),又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保证安全运行),同时还有优异的运行成绩(少有故障或跳闸)。对于这样的线路,我们称之为“标准化线路”。用采取建设“标准化线路”线路的方式,可以推动线路管理走向更高的水平。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从组织机构、人员、制度体系、资产状况、资金投入、外部环境等方面简述线路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主要问题
1、外力破坏故障时有发生,尽管各供电公司根据外力破坏故障频繁发生的问题和省公司多次下达的要求,针对线路通道保护、防止外力破坏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但个别单位措施落实不利,外力破坏故障依然时有发生。
2、由于辽宁公司电网发展很快,输电线路增加很多,生产一线人员缺乏,使得一些运行维护工作不能按期完成,造成设备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
3、各单位试验仪器老化和落后,已经不能检测出设备重大隐患,主要是压接管测试仪、合成绝缘子检测仪等;一些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对送电管理系统不够重视,工作抓的不紧,使得送电管理系统中数据不全不准确。
(二)主要困难
1、辽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建设的输电线路很多,由于当时经济所限,设计标准很低,御自然灾害和外力影响
的能力很差。随着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辽宁的经济将迅猛发展,部分输电线路不能满足负荷发展,辽宁电网急需进行改造和建设。由于和谐社会的发展以及物权法的实行,社会上一些单位和个人以此为由,对电网改造和建设横加阻挠,使得电网改造和建设的进度及造价受到严重影响,辽宁电网改造和建设的任务不仅繁重,而且困难重重。
2、因输电线路建设只征占杆塔用地,不征占线路通道,违章建筑越来越多,控制非常困难,拆除难度更大。个别单位运行维护中对输电线路防护区管理力度差,没有严格按规定控制,也是原因之一。防护区内违章建筑物、堆放物品以及防护区内外超高树木对线路构成严重威胁,处理非常困难。
3、辽宁各地开发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吊车、铲车等机械器具在线路附近作业频繁,操作人员不顾电力线路安全误碰导线,造成线路跳闸。近几年来受环境影响,锡铂纸、磁带、塑料簿等飘浮物的来源场所越来越多,遍地都是,随处可见,难以控制,被风刮到导线上造成线路跳闸。
三、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根据本年度线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下一阶段线路工作思路、重点工作。
(一)工作思路1、安全生产目标
不发生重大设备事故;不发生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停电事故;不发生人身重伤及死亡事故;降低输电线路跳闸率;巩固提升电网运行指标。
2、指导思想
以杜绝责任事故、降低线路跳闸率为目标;以标准化作业为手段;以技术改造、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为
措施;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
(二)重点工作安排
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工作,重点是直流线路不能发生线路故障。做好事故预防措施,消除运行设备隐患。加强专项治理,加强工程验收工作。降低线路跳闸率,雷击故障率下降10%;加大舞动治理力度,治理过的线路不发生舞动故障,不发生有人为责任的外力破坏故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化标准化作业;进一步完善“PMS”系统,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水平。
1、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认真查找输电专业基础管理薄弱环节,推进整改工作。开展专业互查工作,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逐步实现统一管理标准。
2、做好管理系统资源整合促进集约化管理发展
理顺管理系统,做好资源整合,重点抓好输电专业的管理现状调查和发展规划的制定,不断研究探索集约化检修工作,为输电专业集约化管理奠定基础。
3、深化状态检修工作
加大在线监测技术应用力度,积极开展带电检测技术,为设备状态评估提供可靠依据,重点做好呼辽直流线路的在线监测。同时做好对状态检修的整体评估和考核工作。
正在安装调试的34套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在线监测终端,2011年将全面投入使用,对输电线路进行全工况监测。
4、继续完善“三大标准”
结合工作实际,继续完善输电专业的“三大标准”,使得输电专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经益化,不断提供专业人员管理水平。
5、PMS系统进一步完善和应用
继续整改完善PMS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为生产系统提供先进可靠的管理平台。
6、进一步加强可靠性管理
以可靠性管理为核心,抓好同业对标管理工作。积极稳妥的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严格控制春检停电检修工作,合理安排检修工时定额,减少停电时间和次数,避免重复停电检修。不断探索新的作业方法和积极开展带电作业,实现电网运行指标处于良好状态。2011年架空线路的可用系数目标是99.92%
7、继续加强现场标准化建设
为了提高输电线路健康水平,继续开展标准化输电线路评比活动。在开展220千伏输电线路评比的基础上,扩大到500千伏输电线路评比,全面提高输电线路的健康水平。
8、加强技术改造工程管理和新建工程验收工作
根据省公司2011年技术改造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和工期,努力降低工程费用,加大检查力度,保证安全和工程质量。严格做好新线路投运验收把关,及时处理遗留问题,消除新线路存在的各种隐患。
9、提升培训实效开展技能竞赛
为了促进职工技术技能的提高,2010年组织输电专业职工技能竞赛。重点进行运行维护方面的实际操作培训。组织开展组立应急抢修塔演练竞赛项目。
10、推广“四新”技术为电网智能化建设奠定基础
在输电线路技术改造和运行维护工作中,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重点做好飞行器巡视线路,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结合电网智能化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为电网智能化建设奠定基础。
11、强力推行标准化作业
严格执行《危险性作业管理办法》和新修编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彻底消除习惯性违章现象,杜绝人身事故发生。
12、认真落实反事故措施
力争实现输电线路跳闸次数在《架空输电线路管理规范》规定的指标基础上降低百分之十,按照控制输电线路跳闸次数的目标,将跳闸次数指标分解到各单位,严格控制和考核。
进一步分析2010年输电线路跳闸情况,研究落实防范措施,加快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确保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Error":{"code":"8","Message":"badrequest","LogId":""}}{"Error":{"code":"8","Message":"badrequest","LogId":""}}{"Error":{"code":"8","Message":"badrequest","LogId":""}}{"Error":{"code":"8","Message":"badrequest","LogId":""}}{"Error":{"code":"8","Message":"badrequest","LogId":""}}{"Error":{"code":"8","Message":"badrequest","LogId":""}}{"Error":{"code":"8","Message":"badrequest","LogId":""}}{"Error":{"code":"8","Message":"badrequest","LogId":""}}{"Error":{"code":"8","Message":"badrequest","LogId":""}}{"Error":{"code":"8","Message":"badrequest","LogId":""}}{"Error":{"code":"8","Message":"badrequest","LogId":""}}{"Error":{"code":"8","Message":"badrequest","LogId":""}}{"Error":{"code":"8","Message":"badrequest","LogId":""}}{"Error":{"code":"8","Message":"badrequest","LogId":""}}{"Error":{"code":"8","Message":"badrequest","LogId":""}}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35kV输电线路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35kV输电线路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35kV输电线路工作总结的相关范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输电线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