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利用 村上春树 地下良完

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日)村上春树)【电子书籍下载 epub txt pdf doc 】
当前位置 &
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
作者:(日)村上春树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本书是《地下》的续集,亦为根据录音整理的采访实录。继采访东京沙林毒气事件被害者之后,作者又于1997年对多名奥姆真理教原信徒进行采访,了解邪教组织的内部情况和信徒的精神世界,提出疗救的主张。
  绝大部分篇幅是原邪教成员口述的邪教黑幕,与《地下》同样详细逼真,触目惊心。
  寻求疗愈的他们为何制造了&地铁沙林&这一毫无救赎可言的无差别杀人事件?他们为何难以在现世中正常生活?他们追求的梦想国到底在哪里?
  直面奥姆信徒进行的彻底访谈,和河合隼雄先生之间的不设防对话实录,揭示现代社会包裹下的内心阴暗的一面。  村上春树(1949&
),日本著名作家。京都府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1979年以处女作《且听风吟》获群像信任文学奖。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天黑以后》等。作品被译介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深具影响。
进入下载:
下载一: 下载二:
订阅微信二维码
站长工具:
实用工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19 世纪是桥的世纪,20 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未来的 21 世纪则是人类开发利 用地下空间的世纪。 ――第八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 所谓“地下空间” ,指的是埋置于地表以下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的或人造的空间, 或者说“在岩层或土层中天然形成或经人工开发形成的空间” [1] 。地下空间被认为是“与 宇宙、海洋并列,为人类最后留下的新的开拓领域。 ” [2] 作为一种公认的、宝贵而不可 再生的自然
资源 [3]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甚至 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一种国策来对待 [4] 。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它特有的发展演化规律,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漫长的 历史时期。推动这一过程的,一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如人口的增长和智能的提高;二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意义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伴随着城市的发 展和城市问题的解决而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地下空间本身所具有的与众不同 的性能又使得它在几乎人类生活的其它各方面都得到了利用,特别是人类战争。总的来 说,地下空间的发展反映了人类由被动利用到主动开发地下空间的历史过程。对这段历 史的回顾可以发现,地下空间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会伴随人类活动而存在,是可资 人类利用的宝贵资源。 1.2 国外现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简介 从 15 世纪开始,欧洲出现文艺复兴运动和产业革命,科学技术开始走在了世界的 前列。特别是 17 世纪黄色炸药的使用和 18 世纪蒸汽机的应用,促进了地下工程的迅速 发展。1613 年英国建成伦敦地下水道;1681 年修建了地中海比斯开湾的连接隧道;1830 年英国利物浦建成最早的铁路隧道;1843 年伦敦建成越河隧道;1863 年在伦敦建成世 界上第一条地铁;1871 年穿越阿尔卑斯山连接法国和意大利长达 12.8km 的第一条公路 隧道开通;1930 年日本开始建设第一条地下商业街。由此,现代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拉开帷幕。 现代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过程中,有两条非常明显的线索贯穿始终,其一是战争因 素及地下民防的产生,其二是现代城市空间资源紧缺导致的城市综合症及其解决方案。 41绪论 5 点,使整个街区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拉?台芳斯的城市设计和建设不仅把地下空间的 利用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为城市规划以及居住区规划提供了新的内容,是 20 世纪 人类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特性作出的最引人注目的城市规划设计 [14] 。 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为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建造了 3 0km的地下街,将众多的地 下车库、地下广场、地铁车站、地下大型购物中心、地下人行道以及地面建筑 1 50 余 个临街出口等统一规划连接成了网络,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地下城” 。 [15] 在发达国家,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解决城市静态交通已经成了共识。如日本的地下停 车场占停车场总数的三分之一;巴黎的 40 个大型地下停车场可停放 10 万辆汽车。此外, 城市地下快速公路干道预计将在 21 世纪城市建设中大量兴起。自美国西雅图的地下公 共汽车道投入营运以来,世界各大城市如波士顿、新加坡、斯德哥尔摩和东京等,已经 开始大力实施这种项目。 地下空间不仅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其它领域,诸如公路铁路交 通、地下核电站及核废料处理、能源运输与储存等,也体现出了巨大的价值。日本连接 北海道和本州的青函海底隧道、沟通法国和英国的英吉利海峡隧道是这些成功利用中的 著名例子。 纵观地下空间的现代史,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方 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无论在工程实践上还是在理论创新上都走 到了世界前列。这种势头在一定时限内还将继续保持下去。 1.3 我国现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我国现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仍然是围绕军事目的的地下人防工程和现代城市的发 展来进行的。但略有不同的是,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地下人防工程建设先于为社会进 步和经济发展的地下空间和平利用。随着国际环境、特别是我国经济环境的改变,我国 目前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逐步与国外发达国家开发利用模式接轨,走上了平时为经济发 展服务、战时则提供防护掩护功能的“平战结合”发展模式。 人防工程建设在六十年代末特殊的国内外形势下起步,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它 一直是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线。人防工程建设是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 起步阶段。1987 年,国家人防委、建设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建设与城市 建设相结合工作的通知” ,1988 年又下发了《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编制办 法》 ,开始了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探索,发挥人防工程的平时经济、环境与社 会效益,使我国人防工程建设与利用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到目前为止,全国人防工程的 平时使用率已达 50%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 出现了建筑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交通阻塞、基础设施落后、生态失衡、环境恶化1绪 论 6 等城市病,制约了城市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由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的人防工程建设转变到 九十年代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平战结合”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上来。 1997 年,建设部颁布了《城市地下空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并在 2001 年对它进行 了第一次修正。这一举措初步建立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法制化管理体 制,并对各地方和城市制定结合本地实情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和法规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包括西安、广州、深圳、上海、北京、青岛、长 沙、杭州、宁波、湘潭等大中城市已经编制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目前,一些在国外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地下空间利用形式,如地铁、地下停车场、地 下街、地下商城、地下共同沟,以及传统的利用形式如地下储库、地下民居等,已经成 为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总的来看,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相 当可观的成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下交通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方面,以北京、上海、广州、天津 和深圳为代表的大城市修建了一定数量的城市地铁设施,南京、青岛、哈尔滨、成都、 大连、长沙、重庆、杭州、沈阳、苏州、武汉、西安等 20 余个城市的地铁已经开始或 正在立项准备建设。另一方面,以解决城市静态交通为目的的地下车库在我国各大中城 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此外,在公路和铁路隧道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2)地下商业设施建设形势较好。从发展趋势看,地下空间内的商业功能正逐步 与国际接轨,向大型化、多功能方向发展。如大连总建筑面积 12 万O的“不夜城” ,地 下商业部分 3 层,停车部分 3 层;又如北京的东方广场,地下开发 4 层,共 30 余万O, 占总建筑面积的 20%。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如广州、深圳、成都、沈阳等,都有兴建 大型“地下商业城”的计划。 (3)利用地下空间保护古建筑、改善城市环境。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就是国内 闻名的利用地下空间进行旧城改造、保护文物古迹、改善生态环境、繁华商贸旅游、缓 解交通矛盾的优秀例子。上海静安寺地下博物馆、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将城市历史街区的 保护同城市商业空间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高地价历史街区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城市 化建设的典范。 (4)虽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起步较晚,但我国城市多,基数大,故而地下空间的 总量仍非常巨大。例如,仅北京市就有地下空间共 20749 处,合计 1865 万平方米,这 相当于建国初期北京城建筑物面积的总和 [16] [17] 。 (5)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开展得较为成功。如中科院在 90 年代进行 了“21 世纪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战略和对策”的理论研究;清华大学、同济 大学、东南大学的学者出版了多部地下空间领域的专著;重庆大学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地 下空间学科的学术刊物《地下空间》 。1绪论 7 但与此同时,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无论是意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存在诸多的 不足,主要表现在: (1)观念上存在误区,对地下空间的资源属性认识不足; (2)利用范围小,层次浅,功能形式较为简单; (3)与城市建设脱节,各自为政现象严重; (4)开发利用缺乏总体布局,缺乏具体可行的近期建设计划; (5)管理上较为混乱,表现为管理多头; (6)关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必须的技术立法工作还比较薄弱。 考虑到现阶段的综合国力,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实力,还 处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初步阶段。可以预见,目前、以及在一定时限以内的将来,地 下空间开发利用将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或城市群;而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 开发利用将是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制定既能满足当前我国实际需求、又能为城市日后 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留有充分余地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是当前我国地下 空间学界和工程界所面临的一大课题。 9 2.1 地下空间及其相关概念 2.1.1 地下空间与地下建筑[20] [21] 地下空间,是指在地面以下的岩层或土层中天然形成或经过人工开发形成的空间。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能为人类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并能满足某些在地面上无法实现的对 空间的需求,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地下建筑,是指建造在岩层或土层中的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是人工在地下形成的 建筑空间。地下建筑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密闭性。在城市中有计划 地建造地下建筑,对于节省城市用地、节约能源、改善城市交通,减轻城市污染,扩大 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城市设施水平和城市生活质量,都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2.1.2 城市地下空间 城市地下空间, 即在城市地面以下的岩层或土层中天然形成或经过人工开发形成的 2 地下空 间与地下空间学科的基本理论 10 空间。1988 年,在我国同济大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地下空间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城 市地下空间的概念,明确其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的一个里程碑 [22] 。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综合症、实现城市立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 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1.3 城市地下工程 在城市地面以下土层或岩体中修建的各类地下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工程,均称为城市 地下工程。它包括交通运输方面的地下铁道、公路隧道、地下通道等;工业与民用方面 的各种地下车间、地下电站、地下储库、地下商店、地下街、地下管线、共同沟、人防 与市政工程,以及文化体育、娱乐及生活等方面的地下综合体。作为一门学科,城市地 下工程是从事研究和建造城市各种地下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维护的一门综 合性应用科学与工程技术,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 2.1.4 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23] [24]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经济社会 分工的细化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称作城市化水 平或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标准之 一。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 口急剧膨胀,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建筑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交通阻塞、 基础设施落后、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城市病” 。城市正面临着生存空间的危机。 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指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 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持城市功能正常发挥、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不断进步、生活质量 逐步优化、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环境质量的不断 提高,并为未来城市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条件与空间。 城市化给城市带来的城市综合症,急需增加城市的空间容量来予以解决;而城市可 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我们放弃传统的一味摊大饼和建高楼的城市发展模式。要解决这一矛 盾,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寻求向地下发展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2.1.5 城市中心区与城市立体化发展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最古老地区,是城市内人与人社会关系最 主要的表现场所,是城市中最富有变化和特征的物质与功能的实体,是城市空间结构中 的地域核心。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交通、商业、金融、办公、文娱、信息、服务等功能最 2 地下空间与地下空间学科的基本理论 11 为集中的地区。它是城市中各种功能最齐备,设施最完善,各种矛盾也最集中的地区, 常常是城市更新和改造的起点和重点。城市中心区包含着城市的两项基本和主导功能: 一是包含着城市的商业活动,是商业活动的集聚之所;而是包含着城市的社交活动,大 部分公共建筑集中于此。明城区域位于当前西安城市中心区内,并处于其中心位置。 城市立体化,是相对于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而言的。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一味寻求 城市的平面和向空中发展,即摊大饼和建高楼模式,这种模式导致城市功能布局混乱, 运行效率低下。立体化模式强调城市上下部空间的协调发展,从而提出了对开发利用城 市地下空间的要求。城市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2.1.6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为了有效地控制地下城市的发展,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应当进行 城市地下规划。地下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性质和规模大体定位的情况下,在对 城市地下可利用资源、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量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量的研究基础 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方针、政策和对地面建设的功能、形态、规模等要求,对城 市地下空间的各种成分进行统一的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并将各种组成部分 有机地联系起来。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又有其特殊性。它受到可利 用地下空间资源范围、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的限制,在项目位置选择和形态分布 上都要远小于地面上部空间。 2.2 地下空间的分类 2.2.1 按地下空间的使用功能分类 按地下空间的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地下居住空间、地下公共空间、地下工业空 间、地下交通空间、地下防灾防护空间、地下公用设施空间以及地下储库等七大类利用 形式(见表 2.1) 地下空间与地下空间学科的基本理论 。2 12 表 2.1 地下空间分类(按使用功能)及设施类型表 地下空间类型相应的设施形式 地下居住空间如窑洞、居住地下室、美国的覆土住宅等 地下公共空间如 地下街、地下商场、地下教室、地下体育场、地下 医院、地下实验室等 地下工业空间地下厂房、地下车间等 地下交通空间地铁、地下高速公路、隧道、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场 地下防灾防护空间各种地下掩蔽体、地下防空室、人防疏散干道等 地下公用设施空间 地下水管、电缆管沟、电信管沟、煤气管道、供热管、 地下垃圾处理输送系统等,以及综合布置这些管道的 城市共同沟 地下储库地 下水库、地下食物库、地下能源库、地下物资库、 地下废物库等 2.2.2 按地下空间的岩土介质状况分类 按地下空间的岩土介质状况可以分为土体中的地下空间和岩石中的地下空间(见表 2.2) 。 表 2.2 地下空间分类(按岩土介质) 类型说明 土体中的地下单建式地下空间掘开式地下建筑(军事) 空间附建式地下空间防空地下室(军事) 岩石中的地下空间坑道式地下建筑(军事) 2.2.3 按地下空间与地表的距离关系分类 根据地下空间与地表的距离关系,可以分为浅层、次浅层和深层地下空间。世界上 各国对这三个层次的划分标准并不一致,其中以日本的划分较有代表性(见表 2.3) 地下 。2 空间与地下空间学科的基本理论 13 表 2.3 日本的地下空间分类(按埋深) 埋深(m)类型 地下 10m 以内浅层地下空间 地下 10~100m 次浅层地下空间 地下 100~1000m 深层地下空间 我国的一些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利用情况和目前的工程技术水平,将地下空间划分 了四个层次(见表 2.4) 。 [25] 表 2.4 我国的地下空间分类(按埋深) 埋深(m)类型 地下 10m 以内浅层地下空间 地下 10~30m 次浅层地下空间 地下 30~50m 中层地下空间 地下 50m 以上深层地下空间 2.3 地下空间学科的基本理论 2.3.1 地下空间学科的研究内容 地下空间领域的研究,是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等全局性问题出发, 从地下空间的资源属性出发,研究和处理好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的关系、地下空间与整 个城市空间的关系,探索为人类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的有效途径。 地下空间领域的研究可以归纳为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这一领域与其它 学科的交叉和渗透非常深,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总体上说,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1)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方向。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历史,并为地下空间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开发类型。 (2)地下空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地下空间资源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天然 存在的资源蕴藏总量;二是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可供合理开发利用的资源总量;三是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可供有效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总量。对地下空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 目的是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基本资料。 (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有限性、有序性、连 续性、安全性和不易重塑性以及不可逆性等特点,因此应当重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 2 地下空间与地下空间学科的基本理论 14 划工作。规划的编制应当切合本城市实际、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4)各类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的研究。地下工程与地面工程相比,具有其特殊性。 首先是地下结构一般处于二维或三维的复杂应力状态,其边界条件复杂难以简化分析。 其次是周围的岩土介质一般呈现非均质、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的材质特性。而地下结构与 岩土介质构成了一个连续或不连续的整体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受力,是一个很复杂 的受力体系,且不确定因素较多,难以简化进行精确分析。故地下工程比地上工程的设 计和施工的难度要大。加强对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的研究是进一步扩大地下空间利用形式 和范围的关键所在。 (5)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原则是 不仅要满足提高城市当前的运行效率,还必须使城市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城市地下 空间开发利用应当立足于城市的整体建设与功能要求,立足于多项城市功能的整合共 容,满足交通、商业、供给与环境等的多项城市功能和环境的需求。同时,从空间形态 上看,地下空间的利用应当由点、线、面、体等多种形态的空间灵活组合贯通的有机的、 丰富的空间整体。 (6)与地下空间环境特殊性相关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如地下空间与环境问题、地 下空间与防护防灾、地下空间的防水、地下环境心理研究等。 (7)城市地下空间的立项评估及技术经济评价。 2.3.2 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形态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 [26] :点状地下空间形态;线性 地下空间形态;由点状与线状地下空间形态构成的较大面积的网络状地下空间形态。 (1)点状地下空间布局 点状地下空间设施可分布于城市街区、城市节点以及城市其它用地中。点状设施多 建于城市节点,如站前广场、市民广场、绿化广场等聚合地。这种与城市节点相协调的 点状地下空间设施,有助于解决该地区人流过于集中、动静交通拥挤的现象。点状地下 空间可以是功能较多的综合体,成为地上与地下相互联系的网络中心,其主要特征是功 能上的多重性、空间结构的整体性、系统组织的有序性、工程设施的综合性,这样的设 施被人们视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可以是单个的商场、停车场、过街道和地下室, 分布在城市各类中心等繁华地区,这些位置土地资源紧缺,地价昂贵,开发地下空间的 效益很好。 (2)现状地下空间布局 线性地下空间设施主要包括地铁、地下道路、市政基础设施管线、地下管线综合 廊道(共同沟)以及地下排水(洪)暗沟等。线性地下空间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构成的 基本要素和关键,也是与城市地上空间形态相协调的基础,连接点状地下空间的纽带,2 地 下空间与地下空间学科的基本理论 15 提高城市功能运行效率的保证。没有线状地下空间的连接,仅有一些散布的点状设施, 不能形成整体轮廓,无法提高地下空间的总体效益。 (3)网状地下空间布局 网络状地下空间是由若干点状地下空间通过线状地下空间连接而成的一组地下空 间设施群。网络状地下空间是城市各种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城市地下与地上形态协 调的反映。线状地下空间设施越发达,网络状地下空间设施规模就越大,能否形成全市 性的地下空间网络,取决于能否形成全市性的地下轨道交通。 2.3.3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模式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根据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的经济文化的背 景及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等综合因素探索进行的建设。通过对国外城市中心区建设经验 的研究,根据地下空间开发方式与过程,地下空间建设体系中点、线、面的关系,以及 对城市上部空间的依托关系,可以把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归纳为以下几种发展 模式。 (1)以中心区改造为目的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 指在城市中心区以旧城改造为目的,通过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为城市中心区的发展 开来新动力的开发模式。在城市的中心地区,地面改造与地下建设同时进行,但通常是 以地下空间的开发为主,用地下街的方式连接公共建筑与停车场以修建整体贯通的地下 综合体,并通过地下快速有轨交通――地铁放射到城市的各个地区。下部空间的开发表 现为城市上部空间的功能和结构向地下扩展,因此城市中心区的下部空间体系几乎包括 了市中心的所有职能,如商业、文化娱乐、行政、商务办公及金融贸易等,形成了名副 其实的地下城市中心。这种功能聚散点的相互扩展,架构为一整体的发展,从而达到彼 此带动发展的目的,同时又能合理分配与使用资源。这种发展模式以加拿大的蒙特利尔 市的地下城规划最具代表性。 这种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①注重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建设多层面的活动空间,将人的活动放在首位, 人车分流,市政管线也分布在不同的层次上,体现了下部空间作为城市空间 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各层面分化趋势越来越强,将机动车、非机动车、城市地铁、区域快车、过境 交通与市内交通等分层设置,既减少了相互干扰,又保护了城市空间的完整; ③城市下部空间开发由过去的被动利用方式转变为主动利用,人们愈来愈多地 认识到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而且这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与城市设 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2)依托地铁网络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 2 地下空间与地下空间学科的基本理论 以地铁网络为依托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指的是以地铁为主体的城市下部空间 体系开发,这种发展方式主要是建设便捷完善的地铁系统,以地铁运输的高效率来支持 地上各种功能设施运转的高效率,从而达到城市上下部空间的协调发展。这种发展模式 以美国纽约曼哈顿地区最具代表性。 这一模式中也具有一些典型特征: ①以地铁运输的高效率来支持地上各种功能设施运转的高效率,从而达到城市 上下部空间的协调发展; ②建筑的高层化、建筑高度密集是城市上部空间的显著特征,这样最大限度地 缩短了从地铁车站到工作地点的步行距离,提高城市地铁的效率; ③性质单一是下部空间利用的特征,地下仅作为城市的一个技术层,减少了人 们的滞留时间,提高了交通的效率。 (3)城市新中心区建设的地下空间开发模式 目前,为了达到对城市中心疏解职能的目的,国内外大城市发展模式有基本一致的 趋势,即多中心化发展。在这一形势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不再局限于中心城区的改 造更新,而在新建城市中心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新建城市中心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更为注重地下空间的资源属性,同时将“以人为 本”的城市设计理念应用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总体来看,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①注重地下空间的资源属性,强调地下空间与上部空间的协调发展,总体规划 实施有力; ②注重对城市物流系统效率的提高; ③注重人的需求和人文因素,体现出“以人为本”设计精神; 21 3明城区域地下空间利用现状研究 地下空间的开发是改善城市环境、缓解城市交通、保障人防安全等最有效的措施, 也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它的忽视,等于对城市发展的犯罪。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综合国力以及国内各大中城市的经济水平,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的时机还没有成熟,现阶段的地下空间开发仍然处于初步阶段。现阶段我国城 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应集中在城市中心区。 [27] 对地下空间开发的经济性研究结果也表明当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将会集中在 城市中心区。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 [28] ,随着城市空间聚集度的提高,地下空间开发的 价值就越明显;当地下空间开发的区位与城市中聚集度最高的中心区接近到一定程度 (R)时,地下空间开发的成本将小于地上空间。图 3.1 表明了地下空间造价与区位之 间的这种关系。 图 3.1 地下空间造价与区位关系图 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如上海、广州和北京,都已经展开了对开发利用城市、特 别是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就西安目前的情况来看, 虽然西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已经于 1995 年制定并实施,但具体实施 情况不容乐观。 尤为重要的是, 西安本地学术界和工程界对这一工作还没有给予应有的3明 城区域地下空间利用现状研究 22 重视。加大对西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的力度、做出结合西安具体情况的地下空间开 发利用管理办法、规划方案和技术措施,已经刻不容缓。 78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土木工程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 卷.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钱七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空间,) [3]叶如棠.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 21 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决策――叶如棠常务副 部长在建设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地下空间,):197~199 [4]SanjaDurmisevic,SevilSariyildiz.Asystematic quality assess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sCpublic transport stations.Elsevier Science Ltd.(1):13~23 [5]童林旭.地下建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6 [6]John Carmody.Underground Space Design.Raymond Sterling,1993 [7]村上良完著,朱大力编译.古代地下空间利用.《地下空间》 ,) [8]童林旭.地下建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 :10~12 [9]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北京,上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康宁.科索沃战争和开发地下空间.地下空间,):182~187 [11]地下工程与地下空间协会.世界各国民防工程面面观.www..
[12]Japan Tunnelling Association(H.Takasaki,H.Chikahisa,Y.Yuasa).Planning and Mapping of Subsurface Space in Japan.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87~301 [13]Working Group No.4,International Tunnelling Association.Planning and Mapping of underground Space―an Overview.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71~286 [14]李之吉.城市的未来与地下空间.新建筑,~67 [15]吕莉莉.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空间,1998,18(增刊): 425~428 [16]石晓冬.潜在而丰富的城市空间资源――北京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北京规 划建设,]宛素春,王春梅.北京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北京工业大学学报,):52~ 59 [18]叶如棠.在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地下空间,):193~204 参考文献 79 [19]童林旭.地下建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第 1 版 [20]耿永常,赵晓红.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1).第 1 版 [21]李相然,岳同助.城市地下工程实用技术.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7).第 1 版 [22]童林旭.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回顾与展望.城市发展研究.~11 [23]钱七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空间,):70~75 [24]第六届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北京宣言》:Http//www., [25]王有为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设计施工技术若干问题的讨论.建筑科学,):1~6 [26]钱七虎.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铁道建筑技术.~6 [27]叶如棠.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 21 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决策――叶如棠常务 副部长在建设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地下空间,):197~199 [28]王志刚.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1998 [29]陕西统计年鉴编委会.2002 陕西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年 [30]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 用规划说明书.1995(1) [31]西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含人防建设)规划.西安市规划局.1995 年 [32]西安市规划局文件“发挥龙头作用突出重点建设促使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 用健康有序发展” ,1998(12) [3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TJ100-98).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98,第一版 [34]陕西统计年鉴编委会.陕西统计年鉴 200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8),第一版 [35]钱七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空间,):71~74 [36]中国停车网.停车场规划:http://www.chinaparking.org/gbstanda/gz-5.htm, [37]程建权编著.城市系统工程.第1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6) [38]唐焕文,贺明峰.数学模型引论.第 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39]谭永基,等.数学模型.第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年 [40]罗国煜,等.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第一版. [41]陶龙光,巴肇伦.城市地下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1),第一版 [42]王景明,等.地裂缝及其灾害的理论与应用.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第 一版参考文献 [43]陕西省地质矿产厅、陕西省计划委员会.西安地区地貌图.西安地区环境地质图集, 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 [44]闫文中.西安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7~32 [45]陕西省地质矿产厅、陕西省计划委员会.西安地区地面沉降图.西安地区环境地质 图集,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 [46]师亚琴.跨西安地裂缝建设一般建筑物的可能性探讨.灾害学,):76~81 [47]雷祥义.黄土高原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专著).北京:地 质出版社 [48]王园,等.西安地裂灾害问题数据本构分析.西安工程学院学报,):41~45 [49]李广诚,司富安.南水北调工程地质分析研究(论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4).第一版 [50]王景明,等.地裂缝及其灾害的理论与应用.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第 一版 [51]陕西省地质矿产厅、陕西省计划委员会.西安地区潜水水文地质图.西安地区环境 地质图集,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6 [52]陕西省地质矿产厅、陕西省计划委员会.西安地区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图.西安地 区环境地质图集,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13 [53]韩选江.应用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Ⅰ).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3) : 54~61 [54]韩选江.应用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Ⅱ).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4): 67~74 [55]巴肇伦.胡伟兵.论城市地下工程.科技导报,2000 年 6 月,43~45 [56]李永盛,高广运.环境岩土工程理论与实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6).第 1 版 [57]高永贵,刘宗洲.西安地区深基坑边坡支护设计探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61~264 [58]陈茵,刘焕宝.对西安城区黄土地基特点的分析.油气田地面工程,):68~ 70 [59]锚索肆意侵占地下空间,专家呼吁地下施工也要纳入红线管理.石油工程建设,第 29 卷 3 期,2003 年 6 月 [60]中新社上海七月二十五日电.违章指挥导致上海地铁轨道 4 号线事故 10 责任人被 查处(N):Http//.cn, [61]李海波.西安城市地质环境及地下空间利用地质问题初步研究:[学位论文].西 安:西安工程学院,1997
地下空间利用―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下法庭2完整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