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来加强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质的培养

当前位置: >>>>>>>>>>>>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正文阅读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的创新思维能力 49分钟前  
发表日期日
      作为国家高层次的后备人才,大学生将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我们将面对迅猛发展和剧烈变革的世界,将承担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和更加艰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重任。因此,在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构建大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同时,突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已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真正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法》的实际行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于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将教育定位在使受教育者在青年时期一劳永逸获得一套对特殊行业和特定职位有用的知识和技术的观念上。过分强***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明显表现出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不足,致使创新教育在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令人遗憾地造成了许多空白,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数表现为理论上皓首穷经,实践上循规蹈矩,只能从业,不能创业;只会模仿,不会创新,同时也缺乏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新形势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一.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是培养高等专门人才的学府,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的职能。21世纪对大学生的要求将更加重视由思想品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身体素质等方面构成的全面综合素质,将更注重学生的开拓性和创新能力,这是由于当代科学技术和当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化中,中国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有着12亿人口的中国,人均资源并不富裕,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别无他途,只能走创新发展之路。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教育,应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使学生在中具备主动学习的精神,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创造性意识的形成等,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走出校门后,成为社会的主动的富有创造精神的建设者。  那么,如何采取有效途径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和考虑的问题。真是“创新则兴,守旧则衰。”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做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一个人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  (2)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总体评价为“较差”,表现在: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最明显的表现在缺乏新意的发言、作业、试卷、论文比比皆是。   (3)缺乏创新的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活动倾向。兴趣是个体行动的巨大动力。调查显示,在兴趣的广度方面,认为自己“兴趣广泛”的学生只有19%。  (4)缺乏创新的毅力。毅力是人类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一是能动性和个体积极性的集中体现。  (5)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观察是个体预定目的主动了解事物的感知过程,是感知活动的高级形式。一切创新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在分析电话号码7414347有什么规律时,有56.9%的学生用了10秒以上的时间,仅有19%的学生用时5秒以内。
本栏编辑推荐您关注:
与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关的范文
最受欢迎范文
“梦想使者”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化学学院 应化1201班 何艳琪社会实践即通常意义上的假期...
瓷砖店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素质教育不是花架子,素质教育更不是蒙蔽学生的幌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何落实素质...
这是一种磨练,对于学生来讲,实践的机会真的是很难得。在中国的教育里,我们学的都是...
对于要做什么社会实践活动的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最后在我同学的介绍下我来到他们的工厂...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应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
网友正在浏览的范文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_下载_找论文网
高等教育 最近更新
  摘 要 新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文章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大学生 能力培养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能够承担起振兴民族大业的重要课题。全面开展切实有效地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调整,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1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1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已突破200万大关,达212万人,2005年又突破300万大关,达到338万,2006年更是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413万人。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早在2004年就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大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2001年是34万,2002年是37万,2003年是52万,2004年是69万,2005年达到了79万。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毕业生大多在20~25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要求独立地、有主见地处理自己的事情,依赖父母的心理逐渐消失,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明显增强,同时又处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和突变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开发潜力、发展创造力的最佳时期。1.2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1.3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2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2.1 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形成和推动创业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要使广大学生认识到,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要通过宣扬大学生中涌现出的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为此,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以科技协会为平台,层层推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生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学生在兴趣特长与专业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感受创业,培养创业意识。
本论文下载地址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号-11]南昌市红谷滩帅琼——关于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研究
当前位置:&&&
如何来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上传: 何翠萍 &&&&更新时间: 11:14:02
如何来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 &&&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从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感想。& && &和课堂教学相比,课外的时间多,空间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思维自由驰骋,更易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书中也指出: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我对此深有感触,因此常常广劈领域,给学生创新的机会,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1、尽情玩耍,丰富感知& 玩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孩子去野外钓龙虾、挖野菜、吹草叶&&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学生保持愉快开朗、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从而激活大脑思维,提高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为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学科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了生活的经验,小学生写作时就不会觉得无处着手,无话可写了。例如,端午节放假三天,好多孩子回乡下老家,一个学生和爸爸亲自来到河边钓鱼后,写了一篇作文:《一件有趣的事》,有一段这样写道:过了一会儿,我感觉到钩子上有动静,用力一甩,没想到钓起来一只鞋子。真气人,怎么鱼没钓到,钓到了一只鞋子。这时,从鞋子里爬出一只龙虾,我顿时兴奋起来&&写得活灵活现,可见生活成了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玩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2、动手实践,体验乐趣小学生好奇心强,特别乐于动手。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解放他们的双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体验了乐趣,还培养了能力。例如,《动手试一试》一课,科学家做了两个实验,并下了一个结论。那么科学家说得正确吗?请小朋友动手做做实验,自己总结实验结果。通过实践,引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时权威的话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对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注入了催化剂。&&&&& 3、自由发挥,弘扬个性& 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一句话,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美需要去体会、去感悟。课文中插图只能欣赏,难以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自己动手画一画,效果就大相径庭了。如《云房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教师要求学生把这情景画下来,并发挥自由想象,出人意料的是,有的学生竟然画上了飞翔的小鸟,七色的彩虹,放飞的风筝&&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自然美,还表现出了丰富的创新潜能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思维的天地广阔无边,能让学生在思维的天地里驰骋纵横,想入非非,冲破一般的思维模式,这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总结 (2012年总结、计划类)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总结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高校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编辑部-中国科学学报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 >
高校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高校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摘要: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胡锦涛指出:"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高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新能力;培养人才
Abstract:The innovation country's establishment needs the innovation talented person's raise, this has become the entire social the mutual recognition。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people discovered that the new question, solves the new problem, to create the new thing ability。 Hu Jintao pointed out: &the innovation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raise is impossible to get it done in one action, must first from educate this source to work。&A university's as education system in important link, how should rais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is the content which this article needs to discuss。
Key word: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innovation quality;Fosters the talent
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
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是否相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
因此,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既要接受学校自身对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又要接受社会对高等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按照潘懋元先生的表述即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它用在高等教育领域,则可以表述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这个表述中,既包含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包含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一般性要求。
在中国科学院第13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8次院士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然而,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校目前采用的主流教学方式仍是课程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什么是创新素质呢?朱清时院士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文中指出:人的创新能力除了悟性和记忆力之外,创新素质至关重要。他认为,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好奇心和兴趣;直觉和洞察力;勤奋刻苦和集中注意力;人文素质和人文传统。由此可见,创新素质的内容广泛,既包括专业素养又含有人文素质。
培养创新型人才对高等院校的要求:
一。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导,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要有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首先,教师保持思想观念上的超前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最关键的地方,如果教师本人就固步自封,不愿或不敢接受挑战,或在生活工作当中不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也就谈不上不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定期到其它高校进行进修学习,也可多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以及科研助教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实施创新教育的自觉性,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
其次,要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及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教师不应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而应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发挥组织、引导、控制作用。
最后,教师要有接受大学生挑战的勇气,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去感染、带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以大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
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回忆说,他在上小学时,他的老师说:&想象一下,一个工人举起一块重石头,奋力顶住它,把它放在房顶上,他做功的能量没有消失。多少年以后,也许有一天,石头掉下来砸了某人的头。&这个解释能量守衡定理的例子使儿童时代的普朗克终生难忘,就像他被那个落下的石头砸着了一样。这种教学方法使普朗克对支配着物质世界的物理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并且从此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决定他一生的事业追求。因此,课堂教学永远是学校的中心环节,应该让最好的教师讲课。好的教师不仅对所讲的知识有深刻的了解,而且也善于用学生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像普朗克终生难忘的老师那样。
在教学方法上,美国提出了&教学代理教学法&,芬兰则提出&提问教学法&;在国内,熊红彦等提出了&专题式&教学法。而启发式教学是目前高校教学中积极倡导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对知识的传输以&探究&为本,而不是以&学会&为本。教师不是将已有结论讲给学生,让其听懂记住,而是引导他们经过逐层分析得出应有的结论。在授课过程中有意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即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具体地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进行如何尝试:
第一,引导学生进行放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求异思维,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深入思考,打破常规,力求从其他角度解决问题;启迪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从反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鼓励学生多采用求同思维,激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寻求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空间,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问题。毕业论文,让学生自拟题目,做到有话可说,结构内容创新的文章。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应变教师主宰课堂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变只重知识传授为同时重视学习过程;变一讲到底为讲练结合,突出知识要点教学。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使学生一丝不苟地、独立地用严峻的眼光审视周围的环境,而不是人云亦云。
第三,培养观察能力,引导关注社会生活。观察是通往创造世界之门的第一步。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现在学校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除了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联系社会实际,联系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使学生开阔视野,思维活跃,激发其创新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科学时报》日的一篇文章指出: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003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举行的第19次会议上,李岚清同志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要高度重视学科的交叉,特别是文理学科的交叉;他明确指出,一个人要成功伟大的事业,没有足够的人文底蕴是绝对不行的。时代潮流已清楚显示出:在人才培养中,在教育中,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文化、人文教育的交融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爱因斯坦以他切身的体验深刻指出:科学研究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他又指出,物理给我以知识,艺术给我以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彭加勒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原始性创造,包括突破性的发现与发明,都依赖于直觉,都依赖于右脑。而右脑的思维主要同文学艺术活动有关,即同人文思维有关。大连理工大学的徐利治教授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指出:创造力=有效知识量& 发散思维能力& 抽象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其中发散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同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密切相关, 人文素质越高,发散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越强。
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首先,在人文素质教育上必须加强领导。领导重视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这是全国高校试点院校的共识。
第二,要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的整体优化上下功夫。许多世界著名理工科高等院校,如加州理工学院,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等,都早早增设人文社科专业与课程,实行人文渗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课程体系方面,出现综合化,基础化和素质化的趋势,人文社科院教育被置于基础教育的位置上。在国内,一批理工类大学围绕强化人文素质教育采取了多种改革措施。如清华大学教务处明确指出要打好本科学习的三个基础,即数学,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体现了工程教育的基础化。华中理工从注重理工到理工与人文社会科学并重,以校长牵头成立了人文素质教育基地。
第三,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极为重要的方面。杨叔子提出: &人文素质的教育分三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即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包括各种&讲座&、各种社团活动、各类科技节与文化节,也包括校园的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校园文化是极为重要的。&高校应大力开展以培养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种人文讲座,沙龙活动,人文学术节; 建设一条文化长廊,一个影院,报栏等,努力营造生动健康的人文氛围。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政府,社会到高校,都需肩负起责任。作为高校,要不断更新理念,培养一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改变注入式被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大力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其创新能力,为我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永必重求真,今应更务善。在湖南大学的讲演
[2]胡显章。努力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清华大学的讲演
[3]曾冬梅 黄国勋。& 从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5)
[4]朱清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4)TA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