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bianchi vertigo架子是什么时候的

手机扫描二维码,把小组装进口袋
第三方登录:查看: 3764|回复: 4
“回顾我的公路历程,给想入门的人一个参考”---转抄好文
在线时间 小时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人网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看到一篇很好的帖子,转抄给大家吧。
我自己很受益
骑公路车已经有2年,期间折腾了不少。一些心得想写出来,与一些想入门公路车的人一同分享。首先声明以下都是个人的感受,不一定准确。如有意见不同,欢迎提出来一同探讨,不对请轻喷。
-------------------------------------------------------------------------------------------------
我最早和大部分人一样都是骑的山地车,最高的时候曾经折腾到闪电stumpjumper碳架+xt套件+dt1450轮组。两年前开始觉得再折腾下去已经没有乐趣,心里想着就算上到xtr又怎么样,再加上xc的时候发生几次意外受伤,也慢慢想要转向公路这个危险性相对更小的项目。受伤一次药费几千不说,学业也耽误了,也让家人担心,实在是伤不起。
最早对公路车的印象来自于一些活动中骑公路车的车友,真正喜欢上公路车还是在看了一部环法记录片《chasing legends》之后,彻底被公路车所征服。自从骑上公路车,我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从山地车转到公路车后就不愿意再骑山地车,为什么很多老鸟往往是骑公路的。。。(这里没有任何贬低骑山地车的意思。。。纯属个人感受)
因为折腾了好几年,也算半个老鸟,所以第一辆公路车我没有买整车,而是选择自己装。和很多人一样,我的第一个车架就是广受好评的caad9,其实当时并不是很想要用caad9,主要是因为用caad9的人太多了。而我不是一个很喜欢和别人一样的人,但5000块这个价位的车架的确是比较尴尬,除了caad9真的没什么好选。我买caad9的时候发生一个小插曲,算是阴差阳错。我身高1米70,当时请教了好多人都说我应该用上管50cm的车架,于是直奔车店对老板说要一个50的caad9车架。老板也没有多问就卖了一个50的caad9车架给我,其实大家常说的caad9车架的尺码48,50,52等等都不是caad9的上管长度,而当时我以为50的caad9就是上管是50cm长的意思,其实50的caad9上管长度是52.5.
caad9尺码非常有意思,看附件那个图就知道,这个尺码的数字和B值有关,就是常说的五通中轴到虚拟上管的长度,但又不是一样的。48的caad9其实b值是50,而50的caad9其实b值是52,以此类推。我看身边的人有时候交流的时候老是互相搞错了,a说52的caad9往往并不是b说的52的caad9.
所以按这个表来看,caad9根本就没有适合我的尺寸。但也算是误打误撞,其实上管52.5的架子才是真正适合我的架子。
国内的小架子说流行了很久,其实是不对的。骑久了就会发现架子太小,身体伸展不开很不舒服,这个不是靠把立和后飘坐杆就能解决。
选好了架子就开始考虑套件和轮组,那时候正好有人出二手6600sl,价钱和成色都非常好,出于对shimano的喜爱,毫不犹豫就秒了。其实6600sl真的是一套性价比很高的套件,手变的手感和刹车都非常不错,很柔和很准确。我个人感觉shimano公路套件最让人称赞的就是前拨的手感和大盘的硬朗。其他的优点和缺点别人已经说的很清楚,我就不说了。
唯一让我对6600sl不爽的就是刹车有虚位,双控手变就这点不好,有时候一捏大力会有一点点虚位。
最开始轮组是taobao买的自编ak,ak这轮组怎么说呢,的确是很结实,平路踩起来有重拖,其实还蛮爽的。我一直喜欢踩起来有重拖的轮组,反而不怎么喜欢轻快的。后来没过多久换了一对eurus,eurus真的是一对非常非常非常好的轮组! 不仅外形拉风,骑起来也是很爽,爬山平路都表现非常好!我也骑过朋友的shamal,感觉没比eurus好多少,但价钱却贵了一大截。eurus唯一不足的就是比较重。我那年买的09款,实秤有近1600g,后来看到77bike上有人称了eurus的车圈才知道原来是车圈重,整整530g一条。
eurus还有一点不知道算不算缺点,我用了一年之后,后轮三根辐条和另三根辐条之间有点变形,也就是变成椭圆圈了,找了好几个师傅都说很难调回来,因为辐条不是均匀分布。那地方变形就很难靠辐条拉回来。这个我不是很懂,也许是师傅们不会调g3轮子吧。
这台caad9陪了我将近一年,说实话没有什么感情。因为感觉没有什么个性,有一次去参加活动,11台公路车居然有6台是caad9,自此就萌发了换车的念头。但平心而论,caad9真是一个好车架,十分硬朗而且车漆也不错,我那台车摔过很多次也不是很多伤痕。最重要的是caad9的车架很轻,重量1600g+,已经达到低端碳架的级别。我总觉得caad9就是铝架的极限了。
分享本帖到:
上人网 知池州
在线时间 小时
caad9骑腻了,也是该时候换车了。这时候就比较纠结了。因为手上米多了,选择也多了,所以也头痛了。
首先还是纠结车架,这次决心换口味尝尝碳架。最初看好的是giant tcr advanced,无奈压缩的太厉害,实在有点不好看。而且也没有试过,正好此时发生一件好事。我的一个同学要去澳洲2个月,公路车没地方放,于是放在我这里让我代保管两个月。很不好意思,在他车子放在我这的期间,我没有经过他同意就拿去骑了好十几次,这事让我觉得很惭愧。同学的公路车正好是tcr advanced 2整车,配置买回来没有改过,具体大小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是s码,感觉应该适合我。那车的配置是6700套件+dt1800轮组,我出去骑的十几次都没有用dt1800轮组,而是换了eurus上去。
tcr advanced对于我的感受最大的不同就是硬,但是和caad9的硬又不一样。caad9的硬是坚硬的硬,而tcr advanced的硬是柔软的硬。就好比caad9是铁棒,那tcr advanced就是一个充血的肉棒。。。。&&
大家回头按按自己的小弟就知道tcr advanced是什么感受,那种硬是比较舒服的硬,在骑行的时候过滤了很多震动。
这车架给我感受到现在也很深刻,过弯的时候很灵敏,总之是一个好车架,是和caad9完全不同风格的那种。可惜唯一不足就是冲刺的时候不给力,这个不给力不是车架本身不给力,而是原配的人体工学弯把的原因。因为我之前一直用小弯把,所以实在习惯不了工学把,导致无法好好品味tcr advanced在冲刺时的感受。
虽然tcr advanced有很多优点,但最后我还是没有选择tcr advanced,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是因为压缩架的原因,而是因为实在是太多人用了。。。
在我还没有留意到这个车架前还没这种感觉,当我想买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原来好多人都在用这个车架。无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只好说拜拜。
--------------------------------------------------------------------------------------------------------------------------------------------------
顺便晒一晒我认识的一个人的rabobank车队版tcr advanced,呵呵,这个车是一个初三小孩的,才15岁就1米75,挺胖的。
现在的小孩真是幸福啊。。。。
上人网 知池州
在线时间 小时
放弃tcr advanced之后,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不知不觉已经到了2010年的春节,在顶贴无数天之后终于卖掉了caad9。加上之前存的钱,手上将近2万6千块。手里有米感觉就是好,逛车店时心不跳了,脚不抖了,底气足了,试车的时候也不会不好意思了。搜寻的范围开始扩大,整车也纳入了考虑范围。挑了几个自己喜欢的牌子考察,pinarello,colnago,cannondale,specialized等等。其实look和bmc也相当喜欢,可惜look的价钱秒不动,bmc本地车店没有卖。
首先排除了specialized那诡异的上管设计,然后就在cannondale,pinarello,colnago之间犹豫。那时候说白了,其实就是在supersix 105,pinarello fp3,colnago clx这三台车之间选择。fp3和clx都是配置veloce和khamsin轮组,supersix相对来说轮组好很多,是ksyrium elite,但套件是105。在用过的情况下,我不是很想降级,又很想尝尝campy的东西。不过supersix的价钱实在太诱惑了,年终特价打7折只要2万。
在试骑无数次,老板都要烦了的时候,终于拿定主意准备秒下supersix。虽然7折后的2万有点水分,还是很不错。
谁知道这时候竟然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本地一台原价2万6千多的bianchi c2c打特价1万8出售,尺寸正好合适。在cannondale老板怨恨的眼光下,我果断拿下了bianchi。bianchi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牌子,拥有130多年的历史,来自意大利,特别是头标的那只鹰,相当漂亮和雄健!在香港,也特别多人骑bianchi的车,好评也是很多。垂涎已久,价钱又是如此之好,怎么能放过呢?这台bianchi整车,原配也是veloce和khamsin,我发现意大利牌子的入门车很有意思,无一例外的都是veloce加khamsin。
bianchi车架的尺码标法和cannondale不同,是在立管后面贴一张标,上面写着CT值。CT值其实就是中轴沿立管到虚拟上管的长度,也就是坐管延长后与虚拟上管交点的长度(A1值)。不知道为什么,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把CT值理解成中轴到坐管口的长度(AS值)。在附件那张图里,CT值是A1值,而不是AS值。如果放到caad9的那张几何图里,其实就是B值。
我买的bianchi整车CT值是53cm,查表也就是说上管是54cm。比我之前的caad9车架还要大。大家可能就好奇了,怎么我170cm居然骑54上管的车。这不是我买错了,而是我做了一次Fitting之后得出的结论。国内流行的小架子说法,其实我认为是不对的。架子小了,人会舒展不开。看看欧美牌子的车架,基本上最小的上管一般就是51cm。有人可能会说,欧美人身材高大。我在欧洲和澳洲都待过一段时间,据我观察,外国人也并不是都高大,像英国和地中海一带的国家,还是有很多矮个子的,我感觉欧美人的身高被神话了。我见过的,一般都是175cm左右,170cm也是相当常见的。而且现在自行车销售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亚洲人也开始购买高档公路车车架,精明的资本家怎么可能会无视亚洲这个巨大的市场呢?
唯一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我们小架子的传统观念错了。买小不买大的想法和不正确的骑行姿势导致很多人反而适应不了适合自己正确大小的架子。170cm的人完全可以骑52上管的车架。人身体的适应性很强,刚开始一段时间可能不习惯,慢慢的就习惯了。我身边很多朋友做了Fitting之后惊呼,原来以前的车架和把立都买小了。这次换车还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那就是Fitting。这件事解决了我心中一年多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在买这辆bianchi时,店家为我做了一次免费Fitting。在准确的测量身体各项数据和用不同方法去计算后,我知道了我应该用53.5cm的上管和10cm的把立。
我真心建议各位想要好好在公路车上发展的朋友,去做一次Fitting。否则对自己应该用多大车架永远没底,别人的意见永远只能是意见,科学的计算才是王道。我的一个朋友在没有做Fitting之前,车架从52换到50,又换到54,最后老是觉得自己车架不合适自己,在怀疑中痛苦纠结着。做了一次Fitting之后,整个人舒坦了,再也不用纠结自己应该骑多大的车架。
这个bianchi整车在我手里没有多久,就换了除车架以外的所有东西。套件换成sram force,轮组换成zipp 404,中间短暂一段时间用着ak。曾经想把套件换成二手record,轮组用bora two,可惜在用了veloce一段时间后,我就知道我这辈子和campy无缘,只好转向从没用过的sram公路套件。
这是换了套件的bianchi c2c,现在轮组已经换了zipp 404.
说说对这个C2C碳架的感受吧,这个车架角度形状都比较奇特的,特别是肥大弯曲的下管。bianchi的碳架主要分H0C,B4P,C2C这三个系列,其中C2C系列的车架偏重长途骑行,也就是说设计偏向于舒适,和colnago的cx-1有点像。这个车架的轴距还比一般的公路车架要长一些,长轴距增加了车架稳定性,但也让车架变“钝”了。这个车架前轮到中轴的距离增长了,而后轮到中轴的距离缩短了,这使得这个车架爬坡的时候很给力。我个人喜欢这个车架还有一点,就是比较平的上管,有点水平架的味道。看车架几何图就发现,上管前一半是水平的,直到后面才稍有弯曲。
----------------------------------------------------------------------------------------------------------------------------------------------------
我一直觉得bianchi和pinarello的车架在中国就是一个悲剧,在淘宝山寨得最多的就是bianchi和pinarello,君不见一堆三四千的b4p碳架和paris碳架。最悲哀的就是一大堆用着山寨bianchi架子的人却不愿意承认他们用的是山寨,总是用所谓工厂流出这样的借口安慰自己。
就我所知,较新年款的bianchi碳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每个车架尾钩对面会有一个车架号;第二头管一定有头标;第三都是环式前拨,没有挂式的;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车架下管的rc标志,那个bianchi绿会随着角度而变化颜色,侧着看其实是蓝色的。这些都是山寨bianchi碳架做不到的。我见过最离谱的山寨bianchi碳架,下管的写着是“blanchl”,不是“bianchi”,看下面这个山寨车架,这李鬼真有爱。
上人网 知池州
在线时间 小时
硬件发烧的好文章,后面有体能及技术训练方面经验没?
上人网 知池州
在线时间 小时
老将新兵 发表于
硬件发烧的好文章,后面有体能及技术训练方面经验没?
有,我找找看
上人网 知池州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ianchi c2c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