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有卖煤饼模子的没有

两个老乡卖煤饼因为生意黑了脸
本报讯&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可在缙云卖煤球的两位江西老乡却因为抢生意大打出手,结果一个被打进了医院,另一个则赔了钱。
  今年46岁的何某和45岁的方某都是江西省广丰县人,在缙云替人送煤饼。因为他们的收入跟销量挂钩,方某的煤饼卖9元钱一箱,为了多拉客户,何某却将煤饼卖8元钱一箱。就因为1元钱的差价,方某认为何某故意压低价格,抢自己的生意,对何某耿耿于怀。
  前天,方某看见何某骑着电动三轮车在缙云汽车站附近的煤饼厂装煤饼。早已视何某为“眼中钉”的方某瞅准了机会,拿了一把剪刀走了过去。准备把何某的三轮车车轮戳破。
  正当方某上前去戳车轮的时候,被何某给发现,上前把方某给推开。方某见何某这么凶,有点“想打架”的意思,走上去就向对方挥了一拳,何某见势拔腿就跑,又被紧追上来的方某按倒在地,何某眼看自己吃亏,就顺手从地上抓起一块手掌大的石块,往方某的额头上砸去,方某脸上立马流出血来了。
  附近的群众报了警,方某被送到了医院,经检查,额头破了个洞,缝了10多针。由于方某挑起事端在先,何某伤人在后,经缙云县五云派出所民警的耐心调解,双方各承担方某医药费的50%。
(本文发表日《处州晚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的位置:
德清卖煤饼老人感动中国 一次捐出1.1万元
日09:50  
青年时报 
78岁的卖煤饼老人陆松芳
他的手,油光发亮伤痕累累
  浙江德清县新市镇,一位卖煤饼的78岁老人陆松芳,为四川地震一次捐出1.1万元,这些钱,他要卖掉大约50万斤煤饼才能挣到。他住的五平方米的小屋里,电灯是唯一的电器。穿的衣服和鞋,大多是捡回来的。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中,老人成为候选人。老同事说,老人一天只花一元的菜钱,其他的钱都存起来,然后捐给需要的人。就这点而言,他比捐出了58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更慷慨。
? | ?推广 |
  德清县新市镇有一位78岁的拉煤老人陆松芳,在“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怀揣着自己辛苦赚来的11000元,走进募捐站……
  那一刻,拉煤老人感动了新市人,感动了浙江人,感动了中国。
  12月20日下午,我来到新市镇寻找拉煤老人陆松芳。在南昌街,邻居告诉我“他每天都要下午6:00才回家。”
  夜色降临,陆松芳回到了那间五平方米的小屋。窗玻璃破裂,一盏10瓦的电灯,是唯一的电器。墙壁上贴着旧挂历,墙皮已经开裂,一根塑料绳上面挂着十几件旧衣服,地上堆着十几双旧鞋,大多是他捡回来的。看得出,老人的生活十分俭朴。
  陆松芳从58岁起就在新市租房独立生活。不管严寒酷暑,他送煤的车从没停过,他的背也因长年劳累而佝偻。儿子反复劝他回家享清福,但他却坚持自食其力。送煤饼的活又脏又累,一车煤饼700多斤,老人一天下来要送上两至三趟,每天有40多元的收入。虽然收入微薄,老人却把省吃俭用的钱,几乎都用来帮助别人。
  ——下雪时,他买来铁铲,送给街坊邻居,让大家出门铲雪;邻居两口子为一张50元的钞票是真是假而吵嘴,他掏出钱换过来:“这是真钱!”;社区建设公益设施,他主动捐款;听到四川发生地震的消息后,他拿出1.1万元,捐给灾区。这些钱,他要卖掉大约50万斤煤饼才能挣到。
  陆松芳,他是一个好人。
  第二天清晨5:30,下起了小雨。昏暗的路灯下,陆松芳老人提着一只热水瓶,佝偻着身子走向巷口的开水房。这瓶热水对他很重要,晚上要靠这瓶热水吃饭、喝水。
  8:00,陆松芳拉着煤饼走在新市镇上,不断有人向老人打招呼。“陆老伯,明天我要200斤。”陆松芳老人笑着点头,不用问地点,因为客户都记在他的心中。
  端起一个个煤箱,捧出一个个煤饼,还不时地轻捏一下,有质量问题的,他都放回自己的车上,几十年,老人就是这样赢得了新市人的尊重。
  采访陆松芳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他从没想过要出名,更不想让媒体把他当作什么榜样,他说:“赶紧走吧,你老这样拍来拍去,是在浪费国家的钞票。”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中,陆松芳成为候选人。
  陆松芳老人助人为乐,活得自在。当地一个企业家想把陆松芳聘为名誉职工,每月工资千元,被陆松芳拒绝了。老人对生活没有什么奢求,每天虽然很累,但他很快乐。他唯一的愿望,是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更多关于“”的新闻
( 06:04:00)
( 14:32:38)
( 00:33:00)
( 03:38:26)
( 01:41:57)
( 12:03:05)
( 15:59:43)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卖煤饼老人省吃俭用存钱 向地震灾区捐1.1万元
卖煤饼老人省吃俭用存钱 向地震灾区捐1.1万元
编辑: 李嵩
15:33:00 中国青年报 (北京) 
速度30秒40秒50秒提示:按键盘 ← → 键可以翻页
内容提要:一个78岁的老人, 20年来绝大多数日子里拉着七八百斤的煤饼叫卖,每卖100斤只赚两三元。因为他卖出的煤饼最多,也因为他拉板车确实辛苦,煤饼厂卖给他的煤饼,每箱要比别人便宜一毛钱。
  看着陆松芳把1万元现金投进募捐箱时,在场的一个年轻女工作人员哭了。就在这天早些时候,一个开着敞篷车的富人,只往她面前的募捐箱里扔了50元。
  两天后,卖煤老人捐万元巨款的新闻,出现在新市镇的新闻网站上,很快,这则新闻就传遍了全国。他被网友称为这场地震中最让人感动的人物之一。但陆松芳对此一无所知,他所关心的,只是卖煤饼这件营生。但他的生活里,来了很多不速之客。
  他叫卖煤饼时,有人骑着摩托车满大街找他,给他拍照;他回到家时,有陌生人在门口等他,非要和他聊聊。这些人有的是当地干部,有的是外地来的记者,甚至,还有在德清的四川籍打工者。陆松芳只会说德清当地的土话,每次都要邻居或者镇上干部帮着做翻译。他不善言谈,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受灾群众就好比是我的兄弟姐妹,他们出事了,我这个做哥哥的,只要还有一碗饭,就要分给他们。”
  78年的平凡人生,因为这次捐款,变成一个热门话题。其实,这只是一个朴素的、关于感恩的故事。
  陆松芳很小的时候,父亲早逝。母亲缠着小脚,不能下地干活儿,也没什么收入,全靠周围邻居帮忙,“吃百家饭”才勉强把孩子拉扯大。陆松芳的弟弟也饿死了。母亲一直教育陆松芳,要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虽然陆松芳只读过几天夜校,却对《游子吟》十分熟悉。母亲的教诲他一直记得,“报恩”成为他心上一桩搁不下的心事。
  煤饼厂承包人孟建华记得,前几年春节,陆松芳都要去批发十几箱苹果,拉回老家乡下,给他所在村民小组的每家人送一箱,感谢人家过去给他饭吃。这一送就是四五年。“他老是和我们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要回报人家。可他的生活,也实在很辛苦啊。”孟建华说,陆松芳平均每天要拉走三车煤饼,步行三四十公里,只能挣三四十元。
  “他就好像济公。”一位女邻居评价陆松芳。在她印象里,老陆头永远穿着灰乎乎的“白衬衫”,手脚总是黑黢黢的,连鞋子也都黑黑的。虽然样子脏兮兮,“心地却好得不得了”。她记得,修新市大桥时,他捐了600元;有个村子桥塌了,他捐了1000元;1999年6月发洪水,他捐了1500元。村里修庙他也捐钱。“拉煤的时候,看到路上有香蕉皮西瓜皮,他都要捡起扔掉,看到死猫死狗,他要捡回来埋掉,啧啧,真做了不少好事呢!”
相关新闻:
本站原创榜
&&|&&&&|&&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您(@)目前可用积分:146984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贴]卖煤饼的老人
8563 次点击
16:07:40 发布在
20年来,除了过年那几天,老人都用板车拉着煤饼,走街串巷寻找买主。他长得瘦小干瘪得如同秋收后遗落在田野里的秕谷。他已经78岁了,却每天拉着七八百斤重的煤饼沿街叫卖,每卖掉100斤只赚两三元的差价。在邻居们的记忆中,他省吃俭用,连买菜的钱也是能省则省。&他很少花钱。清晨醒来,用脸盆里的小半盆水洗脸,然后揭开床边矮桌上的一个纱饭罩,取出前一天晚上的剩饭,偶尔,他才给自己买上一个三块钱的盒饭,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那个陪伴他十几年的14寸黑白电视机。 & && &一天,当老人从电视上看到青海省一个小村子里的孩子生活的艰苦环境时,老人心痛了,虽然电视画面很不清晰,但是老人能感受的到。他不想让现在的孩子们还像他小时候那样,老人记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后,在公共电话亭给孩子们的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打完电话,老人落泪了,因为从老师的口中得知,孩子们每天上课的教室是从村民那里借来的。每逢阴天下雨,屋里也会下起小雨。孩子们现在急缺的就是过冬的衣物和换季的药品。因为缺少衣物,一些小朋友已经患上了重感冒而无法上课。&&&& 回到家里,老人拿出了那本压在箱子底下的存折,这是老人20多年来卖煤饼的积蓄。老人到银行把所有的钱都取了出来,整整1万块。&&& &老人开始为孩子们采购衣服,老人这可能是第一次逛商场,但是每件衣服老人都问的很仔细:保不保暖啊?好不好看啊?耐不耐穿啊?售货员都很好奇,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自己买那么多小孩的衣服干什么?老人没有回答,只是默默的挑选着衣服。&从商场出来,老人马上就去了药店。因为听学校的老师说很多孩子因换季没棉衣已经感冒了,所以老人要为他们选购冬季的感冒药。到药店老人直接就去了中药专区,老人的生活经验告诉他,孩子感冒最好是选用中医。孩子体质弱,西药副作用较多。当老人和店员说明情况后,店员给老人推荐了2款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天士力的柴胡滴丸和穿心莲内酯滴丸。店员解释到:这两款药采用了滴丸技术,起效快,无副作用特别适合孩子们使用。听了店员的介绍,老人决定选择这两款药品,另外还选了一些日常备用药品。&第二天老人就踏上了去往山区孩子们那里的火车,他拿的东西太多,但火车上是不允许携带这么多的物品的。老人和乘务员解释了半天说明了情况,才让老人上车,还免了老人的车票。老人到了之后,联系上了当初那个接电话的老师,把东西转交给他后,又拿出了7500块钱,这是老人买东西剩下的钱。当老师看到老人就感觉到了,其实这位老人的生活也不富余,所有说什么也不要这些钱,老人急了:“我一个老头子,能花多少钱啊?这钱放我那里不都放发霉了吗?它应该被用来做该做的事情!”老人把钱塞给了老师便转身离开了。从那之后,老人每年都会来这里一次,每次来都会带很多吃的和一些生活必需品。渐渐的,帮助这些孩子,已经成为老人生活的一部分。老人依旧每天拉着他的板车,穿梭在街头巷尾卖他的煤饼,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现在的动力是为了帮助山区的孩子们。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48:22 &&
78岁的老人太不容易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49:09 &&
感动的事情总是出在平凡的人中间。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50:11 &&
天士力的柴胡滴丸和穿心莲内酯滴丸都特别顶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50:53 &&
我顶一个,很感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51:57 &&
冬天我就爱感冒,我时常准备着要物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56:29 &&
该信息已被管理员屏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58:30 &&
善良的老人,这么辛苦还做善事,那些有钱人你们脸红不?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00:27 &&
日常备用药品老人你也的准备一下,年纪大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03:00 &&
衣服要准备好了,太冷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06:44 &&
敬佩这样的老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50:23 &&
这是一面镜子,照耀着中国大地。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52:20 &&
善良&爱心&奉献&是中国人都具有的,加油中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53:51 &&
20年来,除了过年那几天老人家就没休息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55:38 &&
每卖掉100斤只赚两三元的差价&好苦呀!
共 8563 次点击,16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8943 / 帖子总数:47811
今日论坛共发帖:1656 / 昨日发帖:34721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卖煤饼的老人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卖煤饼老人省吃俭用向地震灾区捐1.1万元_看点|上网看什么,就上看点网
周一(晴转多云) ?
您当前的位置: >
卖煤饼老人省吃俭用向地震灾区捐1.1万元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一个78岁的老人,20年来绝大多数日子里拉着七八百斤的煤饼叫卖,每卖100斤只赚两三元。但听说地震消息后,他捐出1.1万元。在邻居们的记忆中,他省吃俭用,连菜也舍不得买,但为雪灾捐款、为抗洪捐款、为修桥修路捐款,他从不吝啬&&
20年来,除了过年那几天,陆松芳都用板车拉着煤饼,走街串巷寻找买主。他长得瘦小干瘪得如同秋收后遗落在田野里的秕谷。他已经78岁了,却每天拉着七八百斤重的煤饼沿街叫卖。每卖掉100斤只赚两三元的差价。但在听到四川发生地震的消息后,他拿出1.1万元,捐给灾区。这些钱,他要卖掉大约50万斤煤饼才能挣到。
他很少花钱。清晨醒来,用前一天剩在脸盆里的小半盆水洗脸,然后掀开床边矮桌上的一个纱饭罩,取出一碗剩饭,用热水泡一下当早饭。常常没有任何下饭的菜,就连一点咸菜也没有。偶尔,他才给自己买上一个三块钱的盒饭。
他住在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木屋里,月租30元。在浙江德清新市镇上,这几乎是最便宜的地方。窗玻璃裂着各种破口,屋里只有床和一张看不清颜色的小矮桌。一盏10瓦的电灯,是唯一的电器。墙壁上贴着掉了色的旧挂历,很多墙皮已经开裂,黑色的大蟑螂展开翅膀,不时在墙上飞来飞去,甚至会撞到陆松芳的身上。一根塑料绳从墙壁连到床架上,上面挂着十几件破烂的、看不出颜色的旧衣服。地上堆着十几双不同尺码和风格的旧鞋,大多是他捡回来的。
&一个卖煤饼的怎么能捐这么多钱?&当他把钱塞进捐款箱时,围观的人群发出这样的议论。
当镇上其他几个同行已经开上拖拉机或小货车卖煤饼时,陆松芳依然拉着平板车叫卖。他满头白发,身高只有1.50米。58岁那年,他从老家来到新市镇拉煤,长年的重体力劳动,使得他的身体有些佝偻。
通常,他早上六七点钟就赶到镇上最后一家煤饼厂,工友们会帮着将二三十箱煤饼装上他的平板车,每箱30斤。他冲着大伙儿点头笑笑,算是谢过。然后把车绳往右肩上一套,便开始了一天的买卖营生。
从煤饼厂走上公路,是最艰难的一段,先是大约有50米长的一段陡坡,一上公路又是一段上桥的路,约有一二百米。陆松芳不得不使尽全身力气拉着沉重的板车往上挪。每当这个时候,他的身子弯得很低,头几乎要碰到路面。有时候,工友们会帮他一把,把车推上大桥。
20年来,他的客户日渐稀少,如今只有那些路边的小吃店才会光顾他的生意。因为他卖出的煤饼最多,也因为他拉板车确实辛苦,煤饼厂卖给他的煤饼,每箱要比别人便宜一毛钱。
5月14日上午8点多,陆松芳拉着板车来到了镇上最热闹的广场。这天,镇政府在这里搭了台子,号召全镇居民为地震灾区捐款。陆松芳停下板车,看到他认识的南昌社区主任翟永梅。
&你们捐到啥时候?&陆松芳问。
&今天一天都在这里。&
&哦,那我一会儿再来。&
下午,陆松芳果真又来了。他掏出1000元现金和一张1万元的存折,先将现金捐了,接着拿出身份证,连同存折一起,递给翟永梅,&我要卖煤饼,没时间去银行,你帮我去取出来捐掉吧。&
许多工作人员围拢过来,他们盯着陆松芳,看到这个面色赤红、白发苍苍的佝偻老头,感到惊讶。
认识陆松芳多年的翟永梅并不感到意外。今年2月初,浙江北部遭遇罕见的大雪,新市镇积雪厚达三四十厘米。陆松芳出门卖煤饼,看到往来菜市的道路积雪严重,有老人和孩子滑倒,他找了把扫帚开始扫雪。因为积雪很厚,扫帚不太起作用,陆松芳回家取了1000元,在附近商店买了25把铁锹,然后请人写了一张告示贴在路边:&抗雪救灾人人有责,谁拿我的铁锹铲雪,这把40元的铁锹就送给谁。&他的爱心之举招来了不少行人,人们纷纷加入到义务扫雪的队伍中,30多人经过两小时的努力,把一条500米长的雪路扫得干干净净。雪灾过后,德清电视台送给陆松芳一面奖牌,上面写着&风雪中的感动&。
这一次,这张万元存折却真的让翟永梅和镇上其他干部为难。大家讨论再三,陆松芳毕竟是78岁的老人,家又在农村,没有劳保,需要留足养老钱,更何况老人已经捐出1000元,不少了。大家决定把存折退还给陆松芳。他却生气了,拿回存折和身份证,丢下一句&和你们说不清&,扭头走了。
过了一会儿,陆松芳又出现在捐款点。这一次,他直接拿出1万元现金。原来,他自己去银行取了钱。那双指缝黑黑、沾着煤屑的手,捏着那叠崭新的百元人民币,就要往捐款箱里塞。工作人员来做他的思想工作:&老人家,你不用捐这么多,要不,这钱你先留着,下回灾区重建需要时,你再捐。&
&这钱是我的,我说捐掉就捐掉。&陆松芳生气了,嗓门开始大起来,惹来更多的围观者。
有人认出他来,&这个老伯,不就是前几年给大家修凉亭的那个人吗!&&没错,我也认得的,那次修凉亭,他本来要捐1万元,后来包工头被他感动了,少收了1000元。&&哎呀,这个老伯介有爱心啊,真当看不出来。&一些围观者受了感染,也往募捐箱里塞钱。
社区干部决定给老人的子女打电话,因为&这差不多是陆松芳两年的全部收入了。万一子女不知道,以后要闹矛盾就不好了。&
出乎意料的是,陆家子女全都支持老人捐款。他儿子在电话里告诉社区干部,老人信佛,平时就爱做善事,就算把养老钱全捐掉也无所谓,&等他真干不动了,我们子女会养他的。&
看着陆松芳把1万元现金投进募捐箱时,在场的一个年轻女工作人员哭了。就在这天早些时候,一个开着敞篷车的富人,只往她面前的募捐箱里扔了50元。
两天后,卖煤老人捐万元巨款的新闻,出现在新市镇的新闻网站上,很快,这则新闻就传遍了全国。他被网友称为这场地震中最让人感动的人物之一。但陆松芳对此一无所知,他所关心的,只是卖煤饼这件营生。但他的生活里,来了很多不速之客。
他叫卖煤饼时,有人骑着摩托车满大街找他,给他拍照;他回到家时,有陌生人在门口等他,非要和他聊聊。这些人有的是当地干部,有的是外地来的记者,甚至,还有在德清的四川籍打工者。陆松芳只会说德清当地的土话,每次都要邻居或者镇上干部帮着做翻译。他不善言谈,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受灾群众就好比是我的兄弟姐妹,他们出事了,我这个做哥哥的,只要还有一碗饭,就要分给他们。&
78年的平凡人生,因为这次捐款,变成一个热门话题。其实,这只是一个朴素的、关于感恩的故事。
陆松芳很小的时候,父亲早逝。母亲缠着小脚,不能下地干活儿,也没什么收入,全靠周围邻居帮忙,&吃百家饭&才勉强把孩子拉扯大。陆松芳的弟弟也饿死了。母亲一直教育陆松芳,要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虽然陆松芳只读过几天夜校,却对《游子吟》十分熟悉。母亲的教诲他一直记得,&报恩&成为他心上一桩搁不下的心事。
煤饼厂承包人孟建华记得,前几年春节,陆松芳都要去批发十几箱苹果,拉回老家乡下,给他所在村民小组的每家人送一箱,感谢人家过去给他饭吃。这一送就是四五年。&他老是和我们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要回报人家。可他的生活,也实在很辛苦啊。&孟建华说,陆松芳平均每天要拉走三车煤饼,步行三四十公里,只能挣三四十元。
&他就好像济公。&一位女邻居评价陆松芳。在她印象里,老陆头永远穿着灰乎乎的&白衬衫&,手脚总是黑黢黢的,连鞋子也都黑黑的。虽然样子脏兮兮,&心地却好得不得了&。她记得,修新市大桥时,他捐了600元;有个村子桥塌了,他捐了1000元;1999年6月发洪水,他捐了1500元。村里修庙他也捐钱。&拉煤的时候,看到路上有香蕉皮西瓜皮,他都要捡起扔掉,看到死猫死狗,他要捡回来埋掉,啧啧,真做了不少好事呢!&
在网络上,有人怀疑陆松芳是在作秀。但认识他的人都拍着胸脯保证:老陆头绝对不会。他就是想做点善事,绝对不求回报。
听说了老陆头的事迹后,德清县县长带着鲜花和慰问金来看望老人,&你捐的这1.1万元,比有些富人捐的200万元还宝贵。&但陆松芳愣愣的,坚决不肯收慰问金,又坚持把鲜花送到社区的办公室去。有邻居悄悄捅了他一下,说:&县长可是德清最大的官了,你咋能这么不给面子啊!&
一家当地企业来联系,愿意终身奉养他,每月给他1000元。陆松芳拒绝了:&我不要别人的钱,那些钱就算给我,我也还是要捐掉。至于我,以后干不动了,会有儿子养我的。&
没人知道陆松芳什么时候会歇下来。至少现在,他还继续拉着板车叫卖煤饼,他甚至幻想着,煤饼厂能够搬到离镇上近一些的地方。但用煤饼的人越来越少,今年煤炭又涨价,镇上这家最后的小煤饼厂,正面临歇业的危险。
看点风云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怎么没有附近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