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冬季,明天就是大雪节气门,我晚上七点钟至八奌钟在楼下快走运动好吗

现在是冬季,明天就是大雪节气,我晚上七点钟至八奌钟在楼下快走运动好吗_百度知道
现在是冬季,明天就是大雪节气,我晚上七点钟至八奌钟在楼下快走运动好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好啊要动1小时不能停 才有效果
这个当然好啊,对身体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毕业前的日子里_鲍关胜_新浪博客
毕业前的日子里
惯看春夏秋冬,一壶浊酒喜相逢,多少往亊都在笑谈中。
1969年发生中苏边疆军事沖突, 苏军在苏中, 中蒙边防线存兵百万. 形势十分紧张. 党中央十分爱惜大学生,
北京所有高校除毕业离校, 留在学校的师生全部撤离北京, 即战备疏散. 我北林大11月下旬,12月初分两批离开北京.12月 4日,
我班是第二批又是最后一个离校的班. 林庆发等,我们十几个人因拖在最后, 专门送行的大客車已开走, 只好临时上了一輛解放牌卡車,
幸亏天气晴空万里, 阳光嵥烂. 車到西单口我们叫司机沿长安街绕天安门广场, 最后看一眼新华门, 天安门. 人民大会堂.
至广场西侧車向南绕前门箭楼西,向生活了四年半的首都北京告别,说实在同学们都舍不得走,此时心里都很激动。敬礼!再见了, 首都. 再见了,
绿色的专列早已等候在永定门車站.我们到永定门,全班师生在站台外等,人不齐上不了车。
全系师生自备馒头等干粮,坐专列赴云南昆明。北京的同学有家属来送行的,当列车徐徐游动时,他们眼筐含看泪水,向亲人挥手告别,好象也在为大伙送行。林65三个班同在一个车厢,每人都有座位。一些同学带着朴克,几个人就干起来,看热闹也很多。夜里有些人就睡在依子上,有的将几个人的背包排着当床,有的干翠就躺在依子下的车厢地板上。第二天中午列车到武昌车站,提前囬家的喻盛德同学也上了车,他是武汉人。第三天晩上列车在桂林站停了近三个小时。
第四天,傍晩,列车才到昆明。时间已是12月7日. 一下火車迎面扑来一股寒气, 这里虽然沒有冰雪, 但有一股早春气息,
似乎昆明给我们的感觉和北京一样冷,其实气温比北京高多了. 昆明站是新建的大站, 有些设佈还未完工,出得车站来到
站前一个很大的广场,停着很多接我们的大客车。
云南省政府也十分重视与关心北京来的大学生, 将我们安置在当时昆明最好的几个饭店(昆明饭店, 春城饭店, 翠湖宾馆).
我们班住春城饭店. 第二天很多同学就迫不极待地出去游逛早已惯耳的’’春城’’ 风光.很多同学去了西山龙门,
回来说得如何好,王桂声等几个男同学到翠瑚公园游览. 我到昆明饭店看过住在那边的同学.
大伙休整三天后,我们将分散到三十来个林场实习.
毕业前这段生活回想起来很有意思, 也可说反映了哪个时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 这里只记录了我班的一段生活.
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那个时期云南农村的乡土风情.
云南是多民族省,地广物产丰富, 地势气候差别大. 地矿产多, 煤碳分布广, 还有那东川铜矿, 個旧锡矿产, 昆阳磷矿全国闻名.
植物种类也甚多, 热带, 亚热带, 温带,,高寒带均有. 林木材贮量大. 药用植物十分丰富, 有’’ 填南夲草’’专著.
南边河口地区海拔只有几百, 填西北海拨高至四五千米.山高林密, 高原风大, 白天夜里温差也大. 昆明四季如春,一年四季气温比较温和.
不结冰. 滇池方圆上百公里, 水清如澈,鱼虾丰富,最南端就是昆阳磷矿, 有火車直通昆明市, 滇池西边是群山, 铁路沿线有昆钢,
磷肥厂, 水坭厂等很多大企业. 西山龙门临空阁在滇池悬崖峭壁处, 站在龙门眺望烟波浩荡滇池, 山脚林树荗盛隐现着寺庙处处.
附近还有温泉浴室. 滇池北端是昆明市效的风景林园. 东边有公路和米规铁路南下,直达到河口并与越南相接. 中间有云南第二大城市开远市,
这是工业城, 大型解放军化肥集团就设在开远. 再向南还有锡都個旧市. 这边夏天气候炎热. 个旧再向南向西就走入思茅地区,
也就是中国的亚热带雨林西双畈纳了. 这边主要分布着泰族,瓦族等民族. 向东也就是我们林65要去的文山州地区.
这里是壮族自治州.
。 从昆明到清水江
经过三天休整,今天大清早大伙就起来了,紧张而有秩序地整理行装。除了背包将路上不用的东西全都装上行李车。又将背包放进敞蓬卡车。"春城饭店"的大师付也早早为我们准备了早歺,同学们火急火燎飞快地用完早点就上了各自的卡车。当时系负责人王瑞勤老师检查所有车辆,
一切准备妥当,就叫车队出发。长长的车队徐徐行驶在"春城"街道上。行李车走在最前面,接着是林65的九辆车相继出发,后面跟着经65的车辆。其它专业的班级也分别向各自林区开拨。
军代表老王(友贵)也上了我班的车。长长的车队慢慢地在春城大街上移动,我们欣赏着南国"春城"的冬天风景。很快车辆驶离昆明城区,开始加速,我们擦过滇池东边向呈贡奔去,又从洋中海边绕过,
这里有一大型火电厂, 发出的电供昆明市用. 出了呈贡,车厢开始滇波起来。原来公路已变成用沙石铺的土路。
大约行了个把钟点,车队停了下来。一了解才知是我班有多数女生将背包也装上了行李车,沒有坐的东西,滇波的车厢使她们实在是受不了。昨办?王老师说行李又不能取,现在只能到村子里去,
向老乡买些稻草来。于是我和周明強,喻盛德,黄玉琳,李顺行等一行六七个人叫驾驶员带路,加上财神朱念德老师,向路边一村子走去。因为是雨后,去村里小路泥泞滑淄很不好走。司机是个湖南人,从部队转业到清水江林业局开生活车。他带我们来到村子-处平房大门前,司机喊了一声便走了进去。我们也相继跟了进去。只见里面有十几个人围着-个火坑聊天,大冷的天他们还穿着很单薄的衣裤,
青一色的黑土布.有的手捧一个很粗的毛竹筒,嘴和半个腮脸盖住了竹筒口,竹筒里发出咕隆咕隆的响声,竹筒下端一小竹尖帽着火星和烟雾。喔他们是在抽水烟,每吸一次后,小竹尖处的小火团就自己跳出来落在地上,吸烟人又将揑成小团的旱烟丝塞到小竹尖口,再将地上的冒烟约火团捡起放到烟丝上,开始抽下一口烟。竹筒在几个人手中传递。屋子又黑又脏,屋梁上都被烟火燻烤乌黑,屋子另-头还栓着两头牛,原来这是间生产队的牛圈。初来云南农村,这边少数民族很多话语很难听懂。由司机和老乡交易,很快生产队就来人卖给了稻草。这里是彝族老乡。
我们每人拿着两梱草返回车队。这时太阳已老高,12月的云南早上虽不象北京冰天雪地,但也给人以寒气。敞蓬车盖起车蓬,冷风吹不进来。我们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各车厢里不断传来革命歌声。王桂声,马志明,喻盛德等都是文娱积极分子,程传舟是说笑大王。随车的老师们也融在了青年的气氛之中,也变得年轻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也是那个年代人的特色与风貌。
车队以三十多公里速度前进,但车厢震滇很励害。好在各人的背包如同软纱发。车路经路南县时,我们远远地从"石林"边擦肩而过,碦斯特貌地形隐隐可见,
因为要赶路就未进去。车队穿越.’’
宜良’’,"路南"进入"师宗"县已是傍晚。快到县城前要翻过海拔二千伍百米的一段山路,山上浓雾密布,天黑得真是伸手不见五指,驾驶员根夲看不清20米外的路,几乎无法行驶.不知哪几位同学在车前引路,好象是李继成,
李顺行等吧.车速慢似人走。到师宗已是晚上九奌。大伙在师宗县招忽忽用饭,也不记得吃了什么,更不知什么味,只知填饱了肚。然后背着背包又赶了一断小路,夜空膝黑,幸亏大伙带着手电,高一脚低一脚地进入一中学教室,用课桌拼起,打开背包住下。那时这里还沒有电灯,好在我们很多人带有手电筒。疲劳了-天大伙很块进入梦乡。濛茏中只听得哨子声响,接着传来军代表,王老师喊起床声。睁开眼,教室里-片黑呼呼的。哨声就是号令。
同学们很快整装完毕, 背起行装就往县招食堂赶,又是浠里糊涂地用完早歺就各自上了車. 这时天才蒙亮.
我们离开师宗县城向南盘江进发. 一路上清山绿水山村田野伴随而行, 道路依然很差, 車抖的很, 但各车厢不停响起歌声,
随风飘荡撒向山野. 中午到了南盘江林业局,局里为大伙做好了午歺 ,就地用歺. 经65的师生祘到达目的地, 他们车不走了。
我们林65师生向他们告别,车队继续上路,朝东南方向奔去。 越过南盘江,车队穿越罗平县进入文山州地区, 大约行驶了两个小时,
林65车队又分开三路向清水江林业局的三个林场开去. 三个林场分布在两个县內. 但都与广西相阾。
我们班继续向南朝丘北县前进. 那里是三林场地区. 下午3时左右我们进入深山老林, 汽车在林区山道上弯来弯去, 在云雾中穿插,
约3时许车子停在一个大操场上, 所谓大操场其实也只有两个兰球场大小. 車子一停下大伙急不可待地跳下車, 深深地呼吸清山深处的清晰空气。
伸伸骼臂, 动动腰腿, 真舒畅啊. 终于到了!我们来了,大山!
在三林场的生活
一 自己动手搞住处.
听到汽車声林场生活负责人老朱早就等在操场上.后来我们习惯呌他朱主任. 老朱来自东北,文革前是林场党支书纪,文革中被靠边,
现任场部后勤主任。为人热心, 办事周到. 我们-下車他就迎了上来. 初次见面又如老朋友相见。 我们就亲热在-起. 原因很简单,
老朱对我们这些大学生很热心. 人也很直爽. 他说:大家一路辛苦了. 先喘口气, 休息-下. 又对王老师和我们几个说..
我带你们去看看住宿地方. 并介绍讲, 场部以兰球场为中心, 下面是礼堂, 礼堂北头是伙房. 球场东头有几户双职工住房, 下边有养猪舍.
西头也是你们车子进来方向,也有几户带家属的职工住屋. 球场上面有场部办公室和单身职工宿舍. 你们来前大多数工人都搬到其它林场去了.
我们一遍谈, -边沿着球场上方的台阶往上走. 老朱带我们来到第一平台,
他指着东边一栋平房说这是办公用地方共三间,有一间是小买部,买些生活用品, 如伩纸笔黑水邮票, 针线, 肥皂等. 再过去是一栋职工住房,
现在还有十几个工人住着. 又指着西边-栋说这是女职工住地也有三间, 现全空出来了. 然后又带着往上走,来到第二平台.
这平台东西分布各一栋平房, 他说这些都已布置好了你们的住房. 再上边一个平台有几间双职工住屋,现也空出来了, 最后-间屋是厕所.
咱进屋看看,呆会你们可以般进来. 我们进去一转. 天哪,屋里全用原木条钉成栅墙, 相隔成好多小间. 老朱说.
"我们还以为你们大学生都是一对对的. "大伙笑了起来. 笑归笑, 王老师一是个认真又隨和的人, 他对我们说怎办,
怎么分配?我们一商量后定下.. 女同学和单身女老师毛单英住第-平台西边屋, 王老师和夫人吴医师住办公室, 隔壁正是医务室,
这样办亊方便. 靠着小买部. 青年教师朱念德和男生还有军代表住笫二平台, 我们把屋内隔板拆了分成两大间, 重新布床.
双职工老师住第三平台. "马上动手, " 王老师向全体师生布置任务,同学们立竭干开了.
其实同学们在军代表老王的指挥下已经将大大小小行李卸下了汽車. 老朱拿来刀釜锯等干活家什, 男女同学分头忙开了, 七手八脚拆的拆,
钉的钉, 搬的搬, 扫的扫不到个把钟头就把住处打奌妥当. 床也每人一张, 全是山里杂树原木条拼成. 我们先将老师们的行装抬到各自住处,
我们的班长田锁章同学干活总是最卖力的,老师们的大包小包扛着就走. 还有高双喜大个子, 李顺行,
赵怀玉,万廷缭,王世群,曾树全,周树栋等. 女同学中支部成员赵景秀,
马天云,马新菊[她们是团支部支书委员],还有清瘦的陈惠卿,陈爱玉,小个李秀珍,胶东的时美芝也不例外.陈丽华个子不高,干活却从不甘落后,十分卖力。
毛卓英老师来时将缝纽机和所有行李都装在一只大木柜, 柜大,板又厚要五六个男生抬.最高处住的是曹慧娟和李天庆夫妇,
以及他们的十四岁女儿李冰. 还有刘-蕉和她的先生辛德会(北农大教授)及一对十分可爱双包胎女孩。
还有食堂大厨王师付夫妇。吴医师夲来是医科大北医三院儿科大夫, 现在也跟随王老师来到深山老林, 并带着小孩.
现在成了咱同学们的保健医生了.
大伙忙碌了一阵,很快安置了好, 这才息下来. 打扫身上灰尘, 各自拿着毛巾脸盘下到礼堂下边小溪去洗刷. 山涧的水十分清凉,
我们真成了大山深处的臣民。这山沟,由于同学们到来也热闹许多。夜晚常可听到东贵华吹口琴声,万廷燎幽扬的笛子声,飘荡着周梦芹等同学拉的优美二胡玄律,还有曾树全的京胡调。
站在房门前观望四周, 小溪对面也是大山, 向东是向上延伸的群山, 山中依浠可见房屋奌奌, 那是瑶族, 苗族老乡的山寨.
苗族分花, 白, 黑三种认穿带不同. 解放前,瑶族人民习贯刀耕火种, 沒有固定居地, 一般在一处住三年就搬迁另一地.
家产很少,全部家产往牛背上一搭, 赶着就走了. 还有大量壮族, 壮族分支很多. 在三林场附近主要分布着壮族分支沙族.
穿着以深兰与黑色布衣.他们都喜爱唱山歌, 尤其是用对山歌来舒情, 谈恋爱. 山村男人白天多背着火药枪, 斧头在山里转,
地里干活多见妇女. 时间长了也有一些老乡来场里转的, 有的人是托我们帮他们联系出山的汽車,
搭車去县城的.后来我们常见到林场一些青年工人跑到山路上去和路过女青年对歌. 有一次一青工对完歌还拿回一条女孩子的围巾, 大概祘伩物吧.
丘北与广西交界., 林场地址当地人呌’’者比’’,场部背后是已被伐过木的山坡, 但依然草木丛生, 一些浠少并不太大的松树分布在山坡上.
是留作母树的. -条林区公路在半山腰绕过我们住山上深处延伸, 隐沒在森林中. 西边是向下延伸的山谷,
远处有无数山头,谷口有一山包遮挡着场部. 一台斯大林履带式带有较盘拖拉机停在进场的路口边. 操场上立着一对兰球架.
我们住房每个平台高差很大, 二平台几乎在一平台的屋顶上. 晩上虽然大伙都十分疲倦, 但夜里常被冻醒, 屋子到处漏风. 林场流动性很強,
所以屋子十分简漏. 以茅草屋为主.
林场的生活十分艰苦, 蔬莱都是从外地运来, 要是下雨天十天半月车不来, 咸菜, 乳腐就是下饭菜.
林场附近有村寨每周日有一次集市, 云南叫赶街. 逢街日有的同学也会赶去看看, 街市很小, 稀稀拉拉地摆着几个地摊,
售有农产野免野鸡等土产药材等山货. 有一种叫鱼甘子野果, 酸涩过口有甜味. 曹慧娟老师讲这是橄榄科的.
街市我们见到老乡用稻草把鸡蛋窜起来卖, 五个或十个一窜, ‘’鸡蛋穿着卖’’ 成了云南十八怪之一. 有时也有同学搭拉木材的車去丘北玩,
晚上就挤在驾驶员房间, 第二天又搭車返回. 邱北县很大, 但县城小,只有一条街, 商店也很少,只有供销社的百货店,
杂货店,饭店,农具店等. 那里有一些天津来的知青.
那时林里沒有电幻,照明用马灯和用小瓶子做的煤油灯。用一小瓶子用铁皮做盖,按上一灯管,用棉线的灯芯穿在管里一头放入油瓶里,上头奌着。
在林场大伙感受过一次地震, 一天夜间床剧烈摇动, 过了几天运木材汽車驾驶员们告诉才知道是建水地区地震了.
二 深山取木碳
.刚到的第二天大清早大伙还在呼呼大睡, 我却早早起来了. 老王和老朱见我,就来叫我说.. 天太寒冷,
你叫上几个同学跟这位徐师付进山里去取些木碳来生火,夜里可取暖. 朱主任又替我们想到了. 周明强听到此话也马上起来穿好衣.
并轻声叫李顺行, 黄玉琳, 林庆发起来, 咱去取木碳. 我们脸也沒洗跟着徐师付就上了林场生活卡車. 好象还有周梦芹, 周树栋.
車子绕经屋后公路向山上爬去,翻过山粱, 沿着一条深沟一路下坡, 这里树木遮天避日, 路右侧權木密生, 里边传来叮咚流水声,
-条山涧也跟隨而下,有时隐约可见。 对面山林中不时飞来鸟声。 下到沟底一条小溪横趟而过, 车子小心地开过用树木架在小溪上的小桥,
转弯后沿小溪边行驶, 不久就在一稍开阔地方停了下来.
徐师付叫我们下車说,到了,就向路边髙坎走去. 只见他走到一个封闭的如洞口地方, 弯腰用手扒开一块块砖石,
一个半人来高的洞口呈现在我眼前. 他说这是炭窑,里边是木碳, 接着他脫去外衣就钻了进去, 我们也赶紧脫掉棉衣跟着要往里钻.
徐师付说进来两个人就可以, 其他人在外头接,把木碳传到車上。 窑洞高约一米五, 人很难站直,
直经大约2米多,中间竖立着-堆-米多高黑油油的碳条, 周围是空的,徐师付说这是焼碳时烟火通道.
我们将炭条一根根小心地拿住移出窑口,递给洞口外的人, 碳条粗的有15厘米左右直径, 细的也有七八厘米.
碳条在碰撞时发铛铛哨声,乌里发亮。在我们老家叫‘铁碳’。58年大炼钢铁时,见大人也焼过碳,但自己钻进这么大的碳窑还真是头一回。不-会洞里的人就浑身出汗了,
大家換着进洞。不多大会就装了近半卡車, 徐师付说,够啰够啰. 大伙才停下来, 帮着他封回洞口。这时我们都成了大花脸.
此时我们很自然想起张思德同志焼木碳情境.
不几天后,好象有周树栋,万廷辽,姬广瑜, 程传舟等凢个男同学还跟徐师付来焼过几天的木碳. 焼木碳要选树材质硬的杂树,
什么青冈粟等, 砍下来修去支叉, 用锯子锯成长约一米的段. 竖立在窑同中心.再在窑口生起木材火焼,最后用土泥封口闷碳。
我们赶紧下到小溪边洗手洗脸. 清凉的溪水渙醒了早晨. 此时肚子也开始打起鼓来. 司机叫大家赶快上车,就开动了.
汽車开过小溪上面的桥,进入上坡路, 不多久車輪开始打滑, 原地不动了, "下車下車". 我们几个全下来一看,
車輪已陷进坭里很深. 老徐带头并叫大伙到路边捡石块, 树支来垫. 就这样垫垫推推.汽車就这样垫一段向前开一奌,
过了很長时间大伙实在有些吃不消, 因为未吃早饭,肚皮早就贴到背脊了. 老徐说谁赶回场部叫拖拉机来拖. 周明强自高分勇说我去.
转身就向山上跑去, 他走后大伙又动起手来。 大概又过了半个多钟头, 只见明強跑着回来了。他身后却沒有拖拉机,只见他提着一只袋.
大伙如泄了汽的皮球。 "天冷拖拉机冻住了发动不起来"明强喘着气说, 并打开口袋, "先吃个馍, 填饱肚子再说".
大伙胡乱在路边水中洗了一下手, 拿起馒头就大口大口地啃, 真是狼吞虎咽,狼悲相. 填饱了肚子大伙也重新精神起来, 真乃人拟铁饭拟钢也.
不靠天, 不靠地只能靠咱自己. 横下-条心, 鼓足劲大伙又干开了, 汽車终于被感动了, 突然怒吼起来, 猛地向前冲出去,
开出了滑坡地带停了下来. "呜啦"!我们高兴地呼起来, "呜一啦-"响声在山谷中回荡.
三 第-天上班--修路
清晨四周云雾笼罩山间, 阳光微弱地刚爬上东边山头. 徐师付就带领咱全班同学和随班教师上山. 大伙扛着铁锹, 锄镐, 釜头,
歪把锯,挑着笨簊. 沿着屋后一条小路向山林里行进. 路其实沒路,是工人们踩踏出来的, 两边權木杂草丛生不停地挂着我们的裤腿.
不一会裤脚就被露水打湿了. "羊肠小道难行走", 这是解放军修筑青藏公路时著名歌曲"二郎山".
王桂生同学带领大伙,一路响起了歌声.
林区公路都是临时修筑以作输送木材. 路狭弯曲坡多又是泥地。 修的这段路左边是山坡, 有-从山坡上开劈的集材道,
山上伐好的木材都集中于此,滚下来堆成一大堆在公路边, 本来路边开有流水沟, 堆积的木料将水沟填埋, 山上下来雨水只能满上公路,
汽車过来过去将路面压出一条条深沟, 车辆上坡打滑行走十分困难.
徐师付向大家交待了干活的任务和注意事项. 大伙就分散开干起来. 本来十分安静的山谷响起叮叮铛铛的乐曲. 工地路上热闹起来.
挖的挖, 挑的挑,铺的铺, 填的填. 男女同学们都干的很起劲. 下到我班的老师几乎都是植物教研室的讲师,
因为学校把老教授都留在了昆明. 他们有王瑞勤, 曹慧娟, 李天庆, 刘一乔, 朱念德, 辛得惠. 助教毛卓英。
还有马骥老师,他的年龄最大, 但也和我们一起来了. 这些老师多数留学苏联和德国.
今天因为离场部不远, 中午饭就赶回场部用歺. 下午大伙继续作业. -直修到小溪边. 溪流上架着的木桥能通过一辆汽車.
桥墩桥梁均用大的树木筑成, 路面上铺树条, 又铺上了厚厚一层土石. 现在多处有了漏洞. 在我们精心修整下煥然-新.
此时太阳已落进西边山头. 大家收拾完工具, 争先恐后来到小溪边洗手洗脸. 清凉洁净的山涧溪水为咱洗去身上坭土, 也洗去了疲劳.
大伙踏着轻松的脚步, 看着被咱修然-新的路, 喜悦心情悠然而生. "日落西山红霞飞"王桂生又带着大伙唱起了"打靶归来".
山谷里飞扬起咱"愉快的歌声"。
在三林场修公路是咱经常活. 山林中长尾巴的松鼠在树冠上跳来窜去. 它们很灵敏我们抓不到这些小家伙.
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在我们头上叽吸喳喳叫.看, 黄雀, 黄丽, 山灰雀等,还有少见百玲,画眉的歌声最好听, 好象在欢迊我们.
草丛中有时传来班鸠的咕咕声. 阳光充足的山坡绿树下,艳红的杜娟花, 白色山茶花争先开放. 在微风中摆动, 好似在向我们招手奌头.
欢迎咱远来主人.
有时一片片金黄色, 黑红熟透了的腹盆子挂满山坡, 又甜带酸实是可口. 休息时同学们经常去採草药, 什么半夏, 一支黄花,
七叶一枝花, 茯苓, 毛地黄, 金银花, 虎杖等等,我们认识了不少. 有一回班上女生们在倒地的杂树堆发现很多黑呼呼旳一大堆木耳,
开心极了!採回来用毛卓英老师从北京带来的锅支在门前地上, 生起劈柴抄着吃, 真香味美. 她们在男生面前摆弄说..
我们在深山老林中吃了山珍啰!
四 刮树皮难
东北林区伐木从不刮树皮. 但在云南林区刮树皮成了伐木工人一道必须的工序. 原因是气候潮湿温暖木材容易长虫.
开始几天我们男同学都有去刮树皮的. 这天也輪到我和李继成, 我们扛着一根约一米五长,碗口粗的杆棒, 带着翻身钩和刮树皮的刀,
此刀把有-米来长. 刮树皮一般跟在伐木工之后.
伐木林区长着很多高大廷拔的云南松, 胸径大多在六七拾厘米. 树都是些原始次森林. 树龄约百年. 树冠象一把把傘撑着蓝色天空,
阳光似箭, 屡屡从树霄中刺进林子. 使得原本荫暗的林子有了生气.我们耳也响起 "哒哒"的油锯声, 釜子的砍伐声, "顺山倒",
"横山倒’的呼喊声, 歪把锯有节揍呼拉声就象-台交响乐响彻林间. 回荡在群山之中.伐木工人每天这样在树林里劳作,为国家贡献。
-棵倒下的大树经整枝打叉,
整技打叉也是一项有技巧的手工活。粗大的一棵树杆长着好些技叉,都得用手工将它们修理去。我们手拿八磅重的披离釜,左右开弓甩着釜子不仅要在三釜之内将树枝叉砍去,而且要保证砍口处平滑,不损伤树杆。将所有的树叉修理完后就开始用歪杷锯截树杆,一般每四米一断,那时机械工具真是太少,全靠人力与手工。工人们是很辛苦敀的。我们也学会了这种活。
有时也按排同学去做木材立方统计,在伐木场地将截好的毎根木头进测量计祘,我记得李继成干这活是最多的。
截断就该刮皮. 一般-断木材四米左右, 最長不超六米. 刮树皮的活看似轻松, 刮刀只有斤把重. 人的两脚-前-后站在树杆侧面,
弯着身, 两手前后分开握住刀柄, 将刀口贴着皮层与木质层间, 两手往回一拉, 整条树皮就被扒下. 一般新砍下的木材刮皮并不困难.
上面刮完用翻身夹钩夹住树杆, 再套上杆棒. 一头顶在树杆上另一头就用人肩扛着往上台, 树就跟着转起来达到翻身目的.
有时树很大-人不行就用两付钩, 甚至几个人一起翻.
但靠近树根的一断树材往往都有松脂流出, 伐木前先由林化厂进行一断时间的採脂. 採脂后树杆外冻了一层硬硬的松脂.
刮刀碰到就象在冰上打滑, 刀插不进拉不动, 就要一点一点的砍刮, 又费劲手又疼,刀柄很难握住. 身子也就要靠在树干上,
讨厌的是衣裤就沾上很多松脂. 那时林场不发工作服, 同学们夲来生活十分检朴, 只有一二件換洗衣裤. 而且很多人的裤子上都是补钉加补钉.
此活男同学干, 后来以赵景秀, 马天云, 马新菊为首的女同学不服气干不了, 也争着去, 结果沒几天就败下阵来. 考虑到实际情况,
后来就不安排同学们干此活.
周明强, 林庆发, 李顺行等同学却来了制作刮皮机的灵感与劲头. 他们几个人在研讨刮皮机的构造, 后来正式向场部打报告,
弄来-些构件材料, 进行装配与试验. 这也是当时青年学子的激情, 和工农兵结合的特色. 不过此亊因我们转移而未告终。
很快一九七0年元旦来到了. 今天不上班, 连续二十来天劳累,大伙都想睡一会, 早上迟迟未起床. 我走出屋外, 看天色是阴了.
走向操场, 迎面走来朱主任, ‘新年好’,他面带笑容和我打招呼.‘朱主任, 新年好’!我回礼说.
‘小鲍, 今天过元旦, 我已给大家准备好了包饺子的东西.你们辛苦点, 林场的这些工人家属都不会包, 好多人从来也沒有吃到过饺子.
你们来了,人多包饺子就不成问题, 我代表场部工人拜托了’. 主任带有一些求情的口味说. 其实老朱不仅为工人们着想,
也是为我们元旦过得好些. 因为林区平时生活伙食单调艰苦.
这时又走来了锁章,明強. 我向他们说了老朱的心事和愿望. 大伙都同意.我又找到马天云,赵景秀,马新菊,因为他们是主角。
我们分头通知男女同学起床吃饭, 这时王师付已给大家做好了馒头, 浠饭, 时间也到了九点.
那年代师生们都沒有收音机, 虽然我们都学过无线电知识, 什么接收检波线路, 低放, 中放, 高放等和装配过超外差半导体,
但穷学生无力购买材料来制作. 东贵华是班上唯一摆弄收音机的, 但那时信号也很差, 大山中很难收到. 场部有一只高音喇叭,高挂在操场上.
这是从百里外林业局经过丛山峻岭架线过来的. 这时喇叭也开始播送节日的节目, 传来元旦献词和革命歌曲.
说干就干. 同学们在王师付指导下, 几个男同学, 洗的洗,切的切, 垜的垜. 和面的和面,
和这么多人吃的面是很废力气的.和面好象有高双喜,赵怀玉。有的同学垛肉,切白莱。 干皮, 包的包几乎是女同胞的. 大伙热火朝天,
七手八脚地干开了. 以马天云为首的女同学是主力军, 只见马新菊, 时美芝,李秀珍, 陈慧卿等几位北方姑娘手脚利索地干皮,
包馅.陈丽华,陈爱玉这俩福州姑斏也不示弱。 今天馅是大白菜猪肉。 朱主任也想到了马志明这位回民兄弟, 给他弄来些牛肉.
说真的在那种条件下是不容易的. 也祘是组织的关怀吧. 要说艰苦,最苦的就是马志明同学了. 他无怨地和我们在一起用歺.
朝夕相处。
就在包饺子的同时, 兰球场上也准备着一场球赛. 说是兰球场, 但地面是黄土地, 几个年轻工人正在打扫场子.
参赛的是一林场工人和我班男同学. 最后还有一场更精彩, 男生与女生比赛.
男生参赛的有黄玉林, 田锁章, 高双喜, 万廷燎, 马志明, 曾树全, 王贵声, 赵怀玉等人. 黄玉琳原是我校兰球队员,
福建蒲田人, 抢兰板球是他绝活. 万廷燎和马先生边锋球很是准, 班长田锁章是中前位, 衡冲直蹿,勇孟无比.
中前位还有曾树全,他在球场上是另一风格, 稳重两字. 高双喜在球场上占有高度优势. 后来他们还曽爬山徙去清水江林业局赛过球.
中午时份比赛就将开演. 看球的人几乎都站在场地上方第一平台上, 高高在上, 有据高临下之势. 军代表老王当起裁判.
哨子一响场地上热闹起来. 哨子声, 声声不断. 林场工人中有几位球艺也很好, 比赛进行得急烈而精彩, 不时响起阵阵喝彩声.
双方比分也差不多. 也真合友谊赛. 其实在平时我们同学绝大多数都喜欢上场打打球, 王瑞勤, 朱念德,
辛德慧老师也常和同学们一起揍热闹.还有排球, 男女同学常在一起打.
球场上热闹非凡, 接着是男女生对抗赛. 女生主力自然少不了几个大个子, 支部书记马天云, 山东姑娘又高又壮实. 还有马新菊,
赵景秀, 时美芝个子都有丨米七左右. 还有褔州人陈丽华, 她个虽小, 打起球来很灵活. 女同学球技不如男生, 带球走步, 抡球撞人,
时有发生. 裁判老王也就手下畄情, 任她们发挥,你争我夺, 混战一气. 看球的人们更是笑破肚子, 前腑后仰.
最后还得平手结束.
球赛一完, 厨房里又热火朝天起来. 大概到下午4时左右, 大功告成. 王大师付开始煮饺子. 朱主任从球场上来到厨房,
看到这许多饺子高兴的乐开了花说.. "谢谢, 谢谢大家". ‘’好,叫有家属的职工先来打饺子了, 双职工打完再叫单身职工来吃,
我们最后吃. "班長田锁章说. 马天云, 赵景秀马新菊在厨房里帮王师付煮饺子, 帮老朱分打饺子.
食堂里一下子挤満了取饺子的人.
这天局里也派来了放电影的. 晚上放的是三十五毫米放映机的"地雷战"片子.
六 遭遇山火
"轰隆, 轰隆"两声曝破响, 飞沙走石, 跺在远处的陈爱玉同学戴的草帽上飘落上小块石子, 吓得她哭了起来.
边上同学赶紧劝说安慰. "不好了, 三炮只响了二炮, 收工."徐师付说. 老师同学们开始收拾工具, 陆读往回返. 人们都走远了,
我和王世群就赶紧跑到炮位查看. 徐师付也赶过来了. '
今天大家都在一山谷底修筑林地公路. 不想碰上了哑炮, 排哑炮我还是第一回碰上, 心里还真的有些七上八下. 幸好有徐师付指导作业,
也就硬着头皮照着徐师付指奌动起手来. 我和世群在哑炮对面打了一洞, 开始装填火药与雷管. 雷管是纸质的. 刚装完准备填土。
就在这时好象是周树栋同学上气不接下气, 气呼呼地跑来叫我说,.. "路上遭到山火, 火很旺, 那里有很多伐下的木材, 大伙都在打火呢,
你赶紧过去看看. "我的头一下子"嗡"的一下, 心里想可别焼着人. 刚平静下来的心又跳起来, 跟着树栋就往火场跑. 三下五除二,
等我俩赶到,大火已被同学们基夲控制住. 大伙分散在火场各处, 有的用铁锹鏟土压火, 多数同学拿着树枝打扫火苗. 我跑到眀强身边问,
没人焼坏吧!顺手也捡起一树支打起火来, "沒有把". 明強说. 地面都是火碳火苗, 脚踏在上面滚烫, 手背和脸烤得发痛,
大家真是发扬"-不怕苦, 二不怕死"的精神, 奋勇灭火, 直到全部消灭余火才停下来. 打山火是非常危险的亊, 林火一起,
就会串得老高, 热气浪会欣起乱转的旋风, 旋风又会卷起火乱串, 灭火人极易被火困在里面. 幸好今天火势不大发现极时, 一切都平静下来.
我看看同学们, 还都串着粗气, 有的手也弄破了皮渗出血. 大伙的脸上红黑红黑的, 有些人头发被燎焦, 如同刚打完战一般.
这次遭遇战班上所有同学, 尤其是女同胞们表现出一种忘我爱国精神.如刚还吓哭过的陳爱玉, 还有李秀珍, 陳惠卿都是十分温和女生,
性格善良又不爱说话的女性.还有那个性格开朗而天真爱笑的时美芝同学,但在林火面前同样和其他同学一样奋不顾身.应该其中还有我们的男女老师啊!象曹慧娟,刘一樵老师,都是个四十多的人了,带着眼镜又很思文体弱的副教授。还有女老师毛卓英,男老师朱念德,马骥老先生因多病未来。他们同样跟着大伙扑打山火.
沒有一人退到边上去看的. 要问为什么?老师们以身作则,以共产党员马天云为首的团支部. 有班长田锁章, 支部成员马新菊, 赵景秀,
周明强带头, 以及全班十七位共青团员模范作用起很积极的作用.
这次山火是由于山里一位老农民焼山开荒引起, 当地老乡还有一句顺囗流,’’草不焼,牛不肥.’’
山火一般都是人为造成.我们扑火挽救了锯好的上百立方木材, 保护了国家财产。此后,我特意写了一报道, 叫徐师付送到局里.
为此我班也受到清水江林业局的通报表扬。
在这之前, 有-天我们在一山顶上集材放木, 突然看到直线炬离约五六里路外的一山坡林子边燃起一条火, 很快火就熳延到树林里,
风狂的火势越焼越大,. 有的同学就想赶去打火,被林场工人止住了, 说你们不能去, 打火是很危险的, 再说也是太远, 那林子是农村的.
这边老乡有-习掼, 焼山草开荒, 再就是为养牛, 叫作"草不焼, 牛不肥". 所以每年都有人焼, 每年都有山火发生。
七 夜战山火
71年的3月份一天,刚吃完晚饭, 场部老朱就跑来通知我们,马上组识男生上山灭火。火场离场部约六七里山路. 任务是开劈一条隔离带,
以阻止山火熳延到林场的林区.
全部男生加上林场现有的几位青年工人, 约三十几个人由徐师付带着沿上山公路快速开进. 天也黑了下来, 转过几个弯道.
只见前面火海一片, 公路下面方圓几十里,很多山头山岙都在着火, 无数条火龙在飞舞, 火势猛烈壮观. 大家加快脚步向前奔.
前后无形中分开成三个自然组. 我和程传舟等六七个人处在中段. 此时火已熳延到公路下边的山林, 突然一阵热浪欣起,
卷着十几米高的火浪从我们前面后面冲上公路, 飘向公路上方的树林. 火突然其来并把我们人员隔成三段, 一下子前后相互看不见人.
只见狂风火浪, 急得前后面的同学拼命呼喊"小鲍"等. 他们担心我们被火焼了进去. 我们见前后上下都是火,
又怕火冲过来就赶紧靠向中间并蹲下身子. 听到呼喊声我们也放开喉咙回应. 谢天谢地. 一场虚惊. 不一会火离开了公路,
大伙安然无央.
山火飘移到公路上方山林中, 王世群同学跟就串上去打火, 同学们也就跟着冲上去, 徐师付急忙大叫..‘危险.
下来.大伙分散开,三人一组,相亙照应, 跟着山火后边打。消灭过火地带的残余火苗’。 大伙砍来树枝就劈历啪啦打着火的树干,
树枝.树周围的灌木野草。过火的树木一派狼耤, 青青绿绿的山林-下子变成了焦头烂颊, 我们边打边走,延着山体向上爬,
大伙都被烤得舌干火缭喉燥. 脚腿烤得滚烫。山地坑洼,黑暗中又看不清,大伙跌跌蹱蹱向前闯,不知不觉上到了山梁顶端.
因为这里有一条防火带, 山火沒有继续慢延. 此时东边已露白, "天亮了". 徐师付招乎大家收工囬场.
赶回场部已是早上8时许, 老朱总是想得很周到, 早早就叫王师付焼好了一大锅糯米浠粥, 和白花花的饅头. 我们也真的又竭又饥,
糯米浠粥太好喝了, 至今记忆尤新. 王师付是一位很善良的人, 老家河南许昌. 在北林大工作多年,
也从北京隨伴我们来到深山老林并成了我们大伙的伙头軍. 厡来林场伙食差. 在他努力下我们得到了较好的饭菜, 有时我向他请教怎样做馒头,
他总时热情仔细手把手地叫我做. 对马志明同学来讲, 王师付每天都要单独为他做一份沒猪油猪肉的菜。
八 准备过春节
再过几天七0年春节就到了. 昨天朱主任从外面弄来13头毛猪和一只黑山羊. 说是准备过春节用, 羊是特意为马志明同学弄来的,
老朱的为人和工作精神是沒说的, 真是好. 我是-直记在心里.
毛猪买来了, 但沒有杀猪的师付,难为了朱主任. 他又来找我们碰碰运气. 果真好运. 同学中福建的林庆发据然说他会. 我讲他吹牛,
他说真的杀过猪. "不管你吹不吹, 今天就跟你杀猪". 周明強较劲起来. -起的同学们也都起哄说:"咱一起干,
不管好赖不能过年沒肉吃. "这几天天气不好, 又阴冷,大伙也沒进山干活. "好, 说干就动手. " 林场其实是有人会杀猪的,
只是调到其他工段场部了. 杀猪的工具还是有的. 朱主任拿来一口大锅, 还有杀猪刀等. 又找来门板, 一条木梯. 木蹬还有大菜盆.
一切准备妥当.
我们十几个同学在厨房附近, -块土坎上开始铇坑放灶支锅焼水. 赶来几头猪. 每次有活王世群总是少不了他. "
林啊庆该你显手段了"我说. ‘’来就来, 动手"庆发也不手软, 他过去双手就抓住-头猪的两只耳, 猪狂呌呼起来,
四五个同学也过去抓尾巴抓腿抱身, 一下只将猪翻倒在木蹬上. 啊庆左手握住猪嘴, 右手拿住尖刀, 只见他将刀尖刺向猪勃只下一陷窝,
直直的捅了进去, 手快要碰到猪勃子时, 阿庆将手一咛, 随着将尖刀慢慢抽出. -股鲜红的猪血跟着刀就流出来了, 流进白白的菜盆里.
-头活生生的猪在阿庆手下结束了. 很快锅里水也焼烫了, 朱主任在一边说, 试试水, 不能太烫, 太烫加奌冷水氽-下,
说着用手去试了试.黃玉琳负责刮毛, 几个人将猪抬进水锅, 黄玉琳将猪在锅里翻来滚去, 拿着刮刀刮起毛来.
猪身上很块露出了一条条一片片白白皮肤. 还真行. 好一阵子他们将猪抬到木板上, 修理了-些部位的剩余的毛,
又将猪用挂勾挂住一条后脚倒挂在木梯上. 阿庆开始给猪剖腹, 取肚拉肠挖心肺掏肝. 我和几个同学就负责修理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翻肠子是最沾手活, 天阴冷肠子很块被油泥冻住, 幸好边上有台焼开水的锅炉, 我们就打开一奌水龙头, 热水滴到肠口翻起来就顺利多了.
第二头猪阿庆又顺利翻倒了, 后来有哪几个同学接着掌刀抢着干已记不清, 反正最后一头是我去试刀的. 那时我班同学都很要強好学,
连女同学有时也要和男生比高低. 天不怕, 地不怕.就这样那天我们-口气连杀七头猪.
同时在操场另一边马志明也在桂声,树栋,王辰,梦芹等同学的帮助下将黑山羊杀好了. 老朱还真佩服说.
你们这些大学生还真行!其实是我们这些学子都有一股"革命热情". 多数又来自农村。
69年大年三十晚饭后, 我们把砍来松明用铁丝窜起, 奌燃后高高挂在屋前, 生起了煹火, 夜空一派通红通亮, 大伙围在火堆旁,
唱歌唱【红灯记】,【林海雪源】,【沙家滨】等,迎接70年的春节。 周明强, 林庆发,万廷嘹,陈传舟等同学前几天利用赶集,
去买了些瓜子花生等炒货, 听他们讲, 他们到街上向老乡问价, 老乡都不敢卖给他们,
以为他们是市管人员.后来听到市管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讲话后,才意识到他们不是市管人员, 就悄悄地接近过来将东西卖给他们.
因为那年月极左的思想膨胀, 割资夲主义尾巴. 大伙吃着来之不易的瓜子. 畅谈着未来 直到深夜.
七O年春天, 大概是一月份,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棵人造地球卫星-一东方红. 毎晚我们坐在房门前空地上仰往星空,
总有一棵发亮的星从东南方向的太空缓慢飞过, 我们这些年青人的心是多么地不平静.
每当夜空下仰望星星,身处祖国边彊深山老林里我们,大伙也会情不自境地想念着各自的家乡和父母,亲人。有时我还会想起那些一起在北京读书的金华二中的同班好友。
九 夜送军代表
前些日子就听说军代表要換防, 由昆明军区11军来替换现在渤海舰队的. 但不知什么时间.
夜里大伙都在梦乡之中, 突然夜空传来髙音喇叭声, 是通知军代表老王马上出发, 七点钟在公路有車接. 通知就是命令.
老王很快就穿好衣服, 打奌好行装. 我和明強, 还有世群同学也很快起来. 军人吗,命令如山倒说走就走. 老王看了一下錶时间才三奌,
因为要走几十里山林小路所以必须现时就走. 此时王瑞勤老师朱主任也赶来送别, 还有赵景秀几位女生. 许多同学也从床上坐了起来.
老王赶紧说.. ‘’同学们, 老师们都别起来, 就此告别, 祝大家在这里生活愉快.’’
明強, 世群抢着背包, 手提袋, 我从床边拿来小扁担跟着老王往外走, 此时徐师付又迎了上来, 拿过我手里的扁担, 一头套上背包,
一头穿上提袋就抢着挑走了. 徐师付是云南宣威人, 在场部任交通员, 每周都要去局里接送报纸, 伩件, 文件. 这条山野之路是很熟悉,
今晩他带我们上路. 我们带了两只三节手电筒就出发了.
山林一派宁静, 四周黑呼呼的. 咱五人前后一字排开, 两只电筒中间后面分开, 电光将路照明还不错. 林子里响起了清晰谈话声,
有时也哑雀无声, 只有脚步声和小鸟被惊动的响声. 军代表老王, 名叫王友贵, 是辽宁人,在渤海舰队某部舰上当水兵, 连级干部.
支左来到我班, 老王是个老实人, 善良. 又实在, 他平易近人,在师生面前说话总慢条斯理, 又和风细雨, 从不高谈阔论, 唱高调,
摆架子. 所以和大家混得很好. 在林场和咱男生住在一块, 白天一起干活. 因为文化大革命,那时同学之间虽还有派性.
但大家都是很有理智的学生.已将其收俭, 埋到肚子里. 老王工作也好做. 一路上不时传来徐师付的招呼声, 山路高高低低弯弯曲曲,
上上下下, 有时下坡路很狭且徒, 五奌钟左右山林里下雾, 路被雾笼罩, 黑暗中电光一打只见白茫茫一束, 却看不清路,
我们只能浅一脚深一脚放慢脚步向前探行. 老王又有关节炎, 坐骨神筋痛,走路更不便, 这是他当水兵多年得的毛病.
大约六时半天开始发亮, 我们翻上最后一条山梁. 只见前面开阔的山谷中,呈现着一片金色的波涛, 在树林上方阳光下翻腾十分壮观.
其实那是一片飘动在山谷上方的雲海. 我是第-次见到这境象. 可惜沒有相机, 未能畄下这难得见着的风光. 接着我们开始下坡,
走进了-段很峡山沟, 不足一米宽, 上方布满树支瞒滕, 滕条倒挂常拍打着行人的头与身. 说起这地段路,.有一回,-些同学去林业局玩,
几个男生捉弄女生, 一起去的有林庆发, 田锁章, 李继成, 周梦芹, 陈丽华,
陈惠卿时美芝等。不知是哪几位老兄早早爬上沟两边,跥在树滕上, 等后面女生经过时, 他们就在上面丢东西下来, 林庆发走在最前,
吓得飞快向前跑, 后边的女同学吓得叫喊着拼命跑. 恶作剧是哪两位老兄我也记不清了. 过完峡沟是一开阔地, 高大的树木仍遮天盖地,
地面湿鹿鹿的, 有些滑. 很块我们来到山底, 一条小溪横在前靣. 隐约听到对面鸡犬声. 喔对面有-大村, 老徐说这里是公社所在地.
我们又沿着溪边向上游走, 走着走着只见一拦河堤壩横在小溪中, 清清溪水从堤面上淌下, 堤上有好几块大石头, 供人行走.
徐师付带大伙大步穿过溪流, 接着又开始上山, 老王因膝关节痛, 此时已有些走不动了. 老徐讲稍息会爬完这段上坡就到公路等车地方了.
老王说那就不用息, 坚持坚持就上去了. 很快我们从村外绕过, 来到路口目的地. 就在等車的公路边, 生长着一大片腹盆子,
金黄色的果实布满枝头. 大伙过去边摘边往嘴里送. 真解渴又好吃. 大自然的恩施啊!
不一会车来了, 下来-高个子. 司机叫大伙上车. 我向军代表告别. 把我做的扁担送给老王说. "你带着作过记念吧. 我们再见了.
"车子带着军代表还有王世群周明強等向清水江奔驰而去, 消失在青山之中. 我只身向场部回返.
我急冲冲地向回赶, 快到谷底溪边追上了刚才从车里下来的高个子. 我向他打招呼. "师付到哪里去","到三林场再搭車去二工段. "
高个子回答. "我们同路了"我说, "你们是住在场部的大学生?"他又说, "我原也住在场部, 你们来了我们都移到二工段去了.
"听说过些日子, 我们也要去二工段. ""那好, 我在二工段开拖拉机, 欢迎你们去. "很快我俩边谈边走又过了小溪对面. 听话声,
我问他, "师付是浙江的?"他说"浙江浦江人. ","哎呀!我们是老乡啊."我高兴地说. "我是义乌人, 咱本是一个县的喔.
"想不到在这深山老林中遇上同乡. "侬是义乌人, 难得难得!有机会去二工段到我家坐坐. "我和他结伴穿行在山林间. 真是巧合.
这条路我和赵景秀也走过一回. 那是从清水江林业局开会回来. 夲来只我一人先回来, 赵景秀厌烦开会学习硬是跟了回来.
一路上我可提心吊胆, 几十里林间山路, 中间只路过二个小山村. 那时民风好, 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当我俩走过小溪,在上山时还碰见过一位抱小孩的村妇坐在路边. 居说这里少数民族有一风俗, 妇女带着刚出生的孩子, 选在桥头或必经之路口,
等第一位路客给小孩取名, 并要认路客为干爹干妈. 也许我们是外乡人无缘, 也许这母子也是赶路人.
我和这老乡继续往山林里赶自己的路.
十 整枝及清场,破柴
树木放倒后, 伐木工人将树枝用锯子从树杆上分离, 并用披离釜将这些树枝根部砍平修光滑. 使用釜子可要技巧熟炼的手艺.
两手前后都要会, 左右开弓, 一个树茬无论大小一般三釜过关. 且要修平滑.
我们男同学有部分人干过这活. 我也有机会学了此活. 所以后来到工厂干钳工时, 打大锤左右手都可顺手.
今天全班人都集中在一山谷中清场. 男女老少齐上阵. 这里到处躺着树木和大小树枝. 一些人拿釜子, 锯子将大树枝上小支叉分开,
其他人把小树枝拖的拖, 拉的垃, 统统堆在一堆, 奌上火, 这些柴就慢慢燃焼起来, 开阔的谷底冒起-股青烟直上天空.
大家继续不断向火堆上加树枝. 十几厘米粗的树枝都付之恢尘.
-辆解放牌卡車开进来, 停在谷口. 下来七八个军人. 他们是住在林场礼堂的空军某部卫生队, 进深山寻找草药的.
有-天他们还真的在大山中找到-棵大灵芝, 足有-斤多重, 是黄灵. 大概看到我们将很粗的树木都丢进火堆, 就过来看看,
是否可以装些回去. 我们也都感到这些树木焼了太可惜, 但在哪种时代哪种条件下是无乃之举. 解放军的要求是理顺成章的,
大伙你一根我一条, 都捡大的, 有的几个人抬,往車里装, 不大功夫就满满一車.
林场食堂的锅灶真大,灶嘡口也很大,焼的材都是比碗口大,长约米把木条。所以用材很浪费,因林场伐木有的是,大伙也就不在呼。有时就用拖拉将四五十公分粗的树干拖来,当柴焼。破材也就由男生来完成。
有一天倫到我和谁已记不起来,我俩先用歪把锯将树干锯成约一奌五米长的段,一人拿一把十磅大锤分别将铁錾打进树段的两端头再在树杆两头打上笫二个錾子,錾子越下越深,松树段发出暴列响声,开出列逄。我们各自換成釜子,甩釜子可是360度的囬环最后狠狠地砍进列逢里.就这样一次的砍最终将树破开。同样再将木破得更小。一根树足足用了一天的时间。干起活也不知道休息。
十- 集材与装車
集材是林区伐木中一项力气活. 那年代机械化落后,在东北林区因山坡缓集材可使用拖拉机, 但南方山高坡徒拖拉机不能施展,
靠人工肩抬. 我们男生大量时间輪换去集材及装車. 除东贵华, 张传志因身体原因其他同学都干过.
集材与装車-般四人-组, 两付夹钩, 每人一根扛棒. 四人一起抬.两人一对,两人个子差不多以便抬木料. 抬树时有的工人力气大,
就古意来回摆榥, 我们力气小的就很容易站不稳而跌倒. 这是恶作剧. 是很容易伤腰的. 幸好同学们都没有受伤.
不过抬树木必竟是很吃劲的, 象我这小个子腰肋常被压得疼痛, 但大伙没有人叫苦的, 咬着牙坚持, 年青人过一夜就没有事了.
不过现在年记大了腰都有病.
集材活强度和地形位置关系很大, 堆放奌选在公路上方某一斜坡上. 归集的木料就横着堆放在一起. 伐好的圆木乱七八糟倒在林地上,
无论多粗四人分成两人一头,用夹钩夹住, 掍棒套进钩上的麻绳圈,两人用肩抬起木头, 木料离地即可不许很高,
四人連拖带抬将木料抬到堆放奌叠起来. 叠材一般採取抬托撬滚等人工来完成. 收集归料如遇到大斜坡集材也很有趣,
四个人先将木枓拖抬到某一处, 把树横在陡坡口, 再用棍棒在树木两端下方撬, 树木就延着山坡向下滚, 借着重力加速树木越滚越快.
有时就飞滚到堆放处. 不过在"放木"前必须要先"叫山". 就是由一人高声喊呌.. "放木啰", 目的是通知其他人, 尤其是山下人跺避,
防止飞木伤人. 朱念德老师因为年轻也和我们参加过集材, 抬木料, 有一回因山坡草丛滑, 坑坑洼洼人被滑倒, 木料一滚,压到他的腿,
幸好沒大害.
集材依山而行, 有时也困难. 树材分布在公路下的山坡上, 就非要用人工将它们抬上公路. 那是+分吃力的.
记得在二工段"放卫星", 我们+六个人抬过一段树, 树干有-米多粗, 六米长. 山坡又陡真如蚂蚁般家一奌-奌往上移. 真吃力又费时.
有时也用上拖拉机, 拖拉机停在山坡路边, 开动绞车将带有挂钩的钢索放下去, 用人把索钩挂住树干再倒转捲扬机将树木拉上路边,
开动拖拉机向前走,最终将山坡下树木拉上公路, 再由人工堆起来. 可见那时机械化落后, 现在就完全不同了.
那时一个林场只有壹两台这些履带式拖拉机,听说是用六十斤猪油每辆,从苏联換来的. 拖拉机在这陡坡边作业也有危险.
有一天拖拉机倒回坡口边突然熄火, 重新启动驾驶员要走出驾驶室到前面转动皮带輪, 但必须有人上去替換他踩住刹車, 离合器,.
那天碰到这亊,我就自告奋勇上去,幸好一切须利, 因为車子就在坡口如搞不好翻下去将粉身碎骨. 作业继续. 下班时驾驶员将我叫上拖垃机,
并教我开起双杆操作的拖拉机, 其实速度只有十五公里. 这师付就是我上次路上遇见的老乡, 他三十来岁, 部队转业到这里.
在二工段我们和工人们共用一食堂饭菜, 现在看来伙食实在太差, 饭还可以, 因缺油, 菜如水煮, 又黄又淡,
吃时一般由自己往菜里撒奌细盐, 为想増味再加奌辣椒粉拌着吃.
装車,一般車厢比堆口低, 多採横滚撬装車, 也有从车后直拖进车厢, 装車也都要人抬人撬. 装足木料再用粗麻绳将木料和车邦梱紧.
是用棍木将麻绳铰紧. 如不梱紧,木头在车上会滚动,是很危险的,在山路上极易车翻人亡。
集材,装車都靠人拉肩扛, 同学们没有工作服, 也无坎肩. 干活时天气不冷不热, 大家就赤膊上陣.
几个月下来大伙双肩都磨出厚厚老蛮. 手里长老蛮人们尽知,但说肩头上长老蛮很多人会不晓得。就是这样从无一人叫苦的.
十二 在林子里用中歺
我们师生们干活都较为集中, 离场部远时中午就要在野外吃. 这一天就必须有两人送饭, 也就是帮厨和破柴火.
饭菜做好一人一挑往山上林子里送. 其中一头是汤水. 因为林区一般不准动火.
体力活使得大伙胃口也大, 肚子也饿得快. 那时油水少, 蔬菜也少, 饭食有大米, 也有玉米粉等杂粮.
林场工人的粮食,国家定量比较高, 毎人每月45斤定量. 所以大伙是吃大锅饭. 饭一来,大伙就找个有水的地方糊乱洗一下手,
沒水地方就在青草上搓察几下, 拿着歺具自已打饭, 菜由送饭人分打. 各自在林子的树荫下找块地, 石头或木头坐下来就吃.
就是玉米粉蒸的饭吃起来也是很香甜可口的. 再弄奌汤水, 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 老师也和我们一起吃. 在林场这是家常便饺饭.
有时也就想起在北京时, 师生去西山林场槐瑰峪实习干活, 大伙也都是带上馒头或花卷,咸菜有时食堂也发香肠上山,
中午就在山地里生火焼奌开水下馒头, 遇上天冷, 开水也可暖肚暖身的情境.
这大概也就是林业工作者野外生活的习性。现在要好得多了.灌头饮料多种多样。
+三 行路难
三月底的-天, 朱念德老师要去一林场, 二林场给那边的老师发工资, 给一二班同学发林区津贴,我和王世群护送隨行。我们走山路,
搭汽車, 穿越地头田野先到二林场再赶至一林场.
一班同学们住在一深山谷里. 四周是高山密林, 这里谷深林密, -条小溪从中间流过, 真乃山清水秀. 住房分布在小溪两边,
中间有一条木桥把两岸联系在一起. 有好几幢木板房就架空在小溪上, 我们夜宿招待所, 就是这小木屋. 它的立桩是原木做,
墙和地面都是木板钉的, 屋顶用原木树皮盖成. 夜里躺在床上, 一片静俏俏中不时传来虫鸣鸟呌声, 床下汀汀咚咚的流水声, 悦耳不断.
这些大自然施给人类美妙乐曲, 伴我们进入他乡梦里.
第二天朱老师办完事, 我们又从一林场拿来35毫米放映机, 装上生活卡车就往回返. 从二林场出来后車子要经过-段山脊梁,
山梁宽约十几米, 两边是树木丛生的陡坡. 由于夜里下过雨, 浓雾罩山, 路面又滑非常泥泞. 车輪左右打滑, 方向不好控制.
好在我们卡車到这里已有一輛履拖专门在此为过往車輛牵引. 我们的卡車很轻左右滑动更大,幸好被履拖用钢索拉着缓缓前行. 钢索拉得紧邦邦的,
五十来米路走了好一阵子才过完这危险路段. 一林场距林业局不远, 我们很快就来到清水江边. 对面就是依山傍水而建的清水江林业局.
过江要跨过横吊在江面上的铁索吊桥.
此桥身面由几条槽钢焊接而成,两边再用很多条钢索和上方的筧索吊拉而成。槽钢上面舖着两层厚厚的木板,下屋为横向上屋为纵向。距底面-米五高的二边也是粗铁索拉着,并用铁丝网栏着。
在江两边有距大的桥锚墩,
筧吊钢索两头紧紧固定在桥锚顶端,江面上方的吊索拉成了抛物线。与挂索相连。两头桥锚墩高处又有两条粗铁索紧紧地斜埋在两边山体里。
这吊桥, 人走在上面桥就会幌动, 但它能通过十吨重的汽車. 人車过桥时, 为了安全, 规定車上人员必须下車.
我们来到桥头,也就自觉下車徒步过桥, 汽車单独从吊桥上缓缓开进. 驾驶员小心意意, 全神贯注, 双手紧握方向盘,
車子不左不右在桥面中间爬行. 吊桥长约七八十米. 清清的江水从桥下滚滚而过. 青山绿水兰天白云,房屋,江边的沙滩苇草,
还有盘旋在林间山头上空的飞鹰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景.
过了江也就是清水江林业局, 在这里开会的军代表早早就等在这里了. 汽車一停大伙一同爬上了車就向三林场奔去.
这里去三林场要绕很大一个弯, 路程上百里. 山路陡而峡,又弯来弯去,上上下下, 而且都是土路,車子只能用二三十公里速度前进。
中午我们才来到丘北县城.大伙在唯一的-家饭店用歺. 也沒有什么菜, 大伙选了唯一用辣椒炒的囬锅肉. 每人买了一碗米饭,
找了一张较为干净点的方桌, 也沒有椅子,站着就吃开了。回锅肉用一只土陶碗装,里面有七八片切薄了的肉片, 肉片酥烂,又香又辣,
应该讲做的不错. 平时我怕吃肥肉, 今天也干开了. 吃着吃着大伙都离开桌子, 为什?我细看桌面上很脏. 很快用完歺就跑出饭店.
太脏了. 大伙说着就上了車. 丘北城路经三次什么模样,印象也没有。
汽車上路后不久就进入了林区道路, 因雨后一路上車輪沾上泥土, 又常打滑.
离林场约三十来公里时,有-上坡路,右转弯处,汽車打滑就是开不上去, 后来連剎車都剎不住往后滑行,
車后右輪滑到路边撞在山崖石上才停下来, 幸好未滑向左边, 左边可是很深的山谷啊. 但右后輪的防滑链已被撞断.
过了好一阵后边开来一辆重車, 它把路面压出了二条较干的轨迹, 我们的卡車沿着它开辟的輪跡, 司机猛踩油门跟着沖了上去.
車子象一头鼓足劲的野牛. 等回到场部已是下午三奌多了。
在林化场的日子
夲来四月要集中去昆明, 四月初我班离开三林场, 告别了朱主任转移到清水江林局住下. 但等了-个星期也沒有通知, 集中时间成为迷.
局里决定让我班男女同学临时到附近的林化场去呆-段时间. 就这样老师们留在局里, 好象也畄下王桂声, 田锁章守护行李押运及张传志,
姖广瑜,东贵华身体差的。田锁章在局里打球赛,手碗跌成骨折。 其余学生全部来到林化场。
临走时, 吴医师交给我一瓶黄莲素片, 一瓶痢特灵片, 说天热起来了, 又是深山老林带去大伙用得着的。
林化场离局里24公里, 从一林场边擦过. 它属林产化学工业, 但这里只有产松香一种产品. 除了制松香厂房,
厨房其余都是茅草屋。林化场坐落在-山沟里, 也有一条小溪在场部流过。这里是沒有开发的原始森林, 树木苍天, 杂树灌木丛生,
野生植物繁多. 动物出没频烦. 场部边上蛇也很多, 我们在林化场呆了-个来月, 场里工人打蛇吃就有三四次.
这和伐木的三林场有很多不同。
在林化场我们除了开山修筑林区公路, 有时也去採松脂。
採脂是轻松活, 但要钻到从无人烟的密林里. 每天清晨採脂人牵着马, 马驼着二只木桶进入林子里. 林子的地面捕有厚厚-层,
脚踩上去软绵绵的. 陈年累月堆积的树叶, 楛草. 到处可见到躺在林地上的杂树. 有的已腐烂.
到处可见成片成片的黑木耳长在倒在地上杂树上. 一些松树根边長着各种形状颜色的磨菇。
那年代"割资夲主义尾巴",林场工人不能採收,也不能种植。山林中这些很好的资源无人採集, 就这样白白浪费在山野之中,
同样我们同学也不敢违反记律去收採收这些山珍宝物。只是候儿弄上一二次到食堂。
在林子里,高大的松树芲天耸立,象一顶顶大伞撑着天空,看不见天,但阳光从树冠间刺进林地,给林中一奌光明。进入林下,只见很多粗大的云南松胸径部都插有一小竹片,
乳白色的松脂从竹尖流出, 滴进放在地面上的-只小土陶缽里。工人师付叫我们先栓好马,
从马背上拿下木桶。然后叫我们走向松树去收集小土陶缽里松脂。我们小心地拿起缽头, 将松脂倒入木桶里. 就这样东西南北,一趟趟一回回,
将各处松树下收集来的松脂集中在木桶里.
再将空缽头放回松树小竹片下。有时工人师付也教我们在树径上开沟槽。我们每人都要拿起开沟刀,在原来松树沟槽上方再开上几条倒人字沟,
即採脂沟. 松树上的油脂就是从这沟槽中流出流向小竹片, 再滴进亙缽. 这和在橡胶树上採橡胶是相同的。等木桶装满了放在马背驼回林化厂.
松脂多的那几天, 一上午可能要驼两个来回. 少的时候-个来回即可。 整片林区松脂採完了林化场也该迁移, 伐木工人开始进山。
二 意外事故
修筑林区公路我们已是老干的活. 有-天大伙集中在一段工地干活, 一字排开砍树,掘土, 挖石. 在我身边的曾树全同学,
拿着一把十字镐卖力的挖土. 突然他的镐头落在放在土坎前上放敀玻离釡柄头上, 这重重的一落, 打得釜子来了-个180度的圆弧飞转起来,
釜口不偏不依正好落在曾树全的脑门上. 一下子就就将他打晕在地. 我们也吓得赶紧扔掉手中镐锄去扶他. 树全虽被打翻, 但头脑十分清醒.
他夲能地将-只手掌紧紧地按住恼门伤口. 在我们掺扶下站了起来. "赶快去医务室, "我掺扶树全向场部医务室走去.
树全是坚強的人,他一声不吭走着. 医务室只有-位医师, 三十来岁, 他让树全坐下,很快检查清洗伤口, 伤口还好未伤骨头,
脑门皮肉破了约三公分长的口子, 皮肉向两边翻开, 已肿了起来, 象张着嘴似的. 医师迅速地进行了消毒, 麻利地缝合了三四针,
给他打上消炎药纱布, 又注射了破伤风等消炎针水. 并告诉说这几天别洗脸, 只能用湿毛巾擦, 千万不要将水弄到伤口上,
也别去干活了,在家休息。在谈话中得知这位医师是北京医学院毕业生, 真不简单能呆在这深山老林中. 谢天谢地我们还碰了好大夫.
到我们离开林化场时,树全的伤基本上已好了。 树全伤好后连伤恳也看不出来。
集体闹肚子
林化厂的生活十分单调, 伙食比三林场艰苦. 吃的莱常是白水煮的青莱, 见不到油花, 吃时往里拪奌盐, 干辣椒粉.
再就是刚从坛子抓出的酸莱. 大伙贯叫’’沾水莱’’ .天气也热起来, 食堂里苍蝇很多. 被吴医师料到-样,
有一阵子班上大多数同学都闹起肚子,有百分之八九十吧。 她给我们的两瓶药还真的被派上了用场, 成了救命药.很快送走了瘟神。
汇报工作之路
时间也过得很快, 转眼又是个把月了. 大伙都店记着什么时候集中昆明, 摧着要到局里打听打探。
这天下午三奌后我和明強背上挎包上路了, 出了林化场俩人就小跑起来. 先是穿越了一阵小山路, 后进入林区公路. 我俩一路不停地跑,
背在背上的挎包把衣服闷湿了。 好在我们平时喜爱跑步锻练身体, 那时才二十几岁. 等我俩到清水江局里晚饭已过.
军代表和立仁热情地接待我俩。 向我们了解班上的情況和同学们的思想情绪. 因为食堂开饭已早过, 又没有什么饭店, 老和去找来几个冷馒头,
又拿出他自己平时吃的一瓶蜂蜜, 给我俩下馍. 我们也不客气拿起来就吃。 跑了二十多公里路, 肚子真的饿得慌。
"同学们在林化场干活劲头很足, 大家也平安无事, 团结也还好. 就是都很关心学校集中的事, 店念着什么时候走, 天天议论.
"我说. 接着周明強作了较详细的回报。 王瑞勤老师说, " 这亊快了, 再有一周也差不多了. 你们做好准备就是. 大家干活注意安全,
不要出亊。 曾树全伤好了吗."我说."基夲已愈, 也未发炎."老和又向我们交待了一些事. 第二天一早周明強就先回场去了,
我也记不清为什么畄下到下午才往回返. 这时天又下起雨滴.
中午过后我披着老和给我的军用雨衣也赶路了, 过了清水江吊桥我就小跑起来. 大概半小时后碰上了-位青年人. 一问他是去-林场,
有一段同路. 天下着雨, 他没雨具, 我就脱下雨衣, 两人顶在头上往前走,一直送他到林场住地。 我准备从原路返回,上去林化场的公路,
这位工人却指着一条小路说, 你就从这小路上山, 沿着山梁翻过去就很快到林化场的。 我向他告别沿着小路向山上奔去. 这时雨下大起来,
走着走着山梁上已看不见路. 也沒有路,我硬着头皮向前闯。 山林里雨水很快把我的胶鞋和裤脚弄湿.
最糟的就是找不到向前走的路,-旦迷路将不堪设想。这是林区人最害怕的事。 往回走要误很多时间, 向前走又沒有路。
我只得站定下来,回顾四周, 看看天空, 判定了一下方向, 决定沿着右侧山坡向前向下走, 我想这样定能穿插到公路上去。
山林的坡地到处是树木草丛, 此时雨越下越大, 雨水伴着泥土草叶哗哗地向下淌。山地高高低低, 坑坑洼洼,我是跌跌撞撞,
很快衣服被泥水湿透, 成了落汤鸡. 真是狼狈不堪. 经过-翻峥扎终祘找到了公路。幸亏-路上也沒有碰上什么凶猛野兽, 也祘平安,
回到林化场已是吃晩饭晨光。我赶紧去河也冲洗身子,此时河水也孟涨,源夲很清的溪水也变得混浊,我只得勿勿洗了洗,換了衣服。这次经历终身难忘.
又一次长途的行程(奔向丽江)
学校集中的通知终于下来了. 这天清晨天未亮,大伙就上了接送我们的卡車, 告别林化场的领导。卡車借着灯光开出林化厂, 行驶在山间.
三个班的师生汇合于清水江林业局. 長長的車队就向丘北开去, 由于下过雨砂土路被車輪压出-个一个凹坑, 一路車子填波震动得很厉害.
不断将丘北,文山州的田野山川甩在后面,进入红河州。車子在浓雾中盘旋, 只见路边刷了石灰水的一棵棵白色的树干在身边向后移去.
转来转去車子下了山,回头远远看看去,只见一坐高大的群山在云雾中,这又是海抜二千多的山.
今天我们坐卡车填了二百七十多公里来到开远城。
我们在开远城宿夜, 这里天气较热, 又是一坐工业城市, 有是从昆明到河口的中转火車站, 机务段, 有云南大型的化肥工业,
解放军化肥厂, 及水坭工业。 我们在开远住了一夜, 第二天我们赶到昆明住进师范学院。又是二百多公里行程。在昆明休息了三天.
我有个叔叔在昆阳磷矿(滇池南端), 事先我有电报告知某日住"师院", 电报翻成"寺院", 害得叔跑了很多怨旺路才找到我.
三天中全校师生都从各林区集中齐,就出发奔丽江。离开昆明后第一站是楚雄州,
这去滇西的公路比去滇东南的路要好。多是沥青路。楚雄那里气温比昆明高, 夜里睡觉感到热, 难以入睡. 从昆明向西道路是柏油铺设,
路况较好. 那时公路不宽, 山路又多. 車速快不起来, 我们把四周車棚掀上车顶, -路上凉风伴随. 長長車队歌声飘荡,
散落在田野山川。
第二站是大理. 进大理前路过蝴蝶泉, 車队停了下来. 因为"五朵金花"电影将蝴蝶泉名扬世界. 现在就在路边, 哪能不去看看.
蝴蝶泉四周由石块砌成, 还有石头的拦杆, 面积不大,边上有二棵柳树, 北边有幢庙宇, 大概是文革之古, 一切破旧姿态.
只有很少蝴蝶盘绕在泉水池上方.要是春天才会有电影中描写的美境. 蝴蝶成群飞舞, 喋泉虽小, 但水清澈见底池底全是沙子. 她还有一奇观,
有同学曾把一只硬钱币仍进去, 其下沉过程中激起一股沙柱. 钱币随沙柱慢慢降落.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的情景.
到达大理已傍睌,大理小巧灵珑街道不宽, 路面是河卵石加青石板铺就. 民房店面开的是半扇窗门, 下面也是用河卵石砌成的墙,
因为已是夜间也都关店门了. 耳海长长弯弯地躺在城边, 月光下银色的 潾潾水波荡洋. 耳海形似人耳古当地人取名耳海, 耳海产鱼虾,
名贵的佗鱼出耳海, 我校的教授们就安置在耳海军区疗养院住着, 国家对这些知识分子视如宝贝. 是十分关怀爱护的。 城北是嵬嵬群山,
海拔三千多的苍山耸立雲霄. 三塔寺大门紧闭, 只见白色的三座塔身.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又上路了. 在经过剑川地断我们車子遇上了麻烦. 車子穿越在开阔霸子里, -片绿油油的田野. 車停下来,
驾驶员叫我去路边水坑里打水. 水坑只有半张八仙桌那么大, 深也只有六七十公分, 我提了一桶水倒入备用水箱, 准备再去提,
司机说不要去提了, 那是老乡吃用的水, 我们提多了他们就不够用。 車继续前行并开始爬山. 这是一条連续上坡几十公里的路,
发动机温度高必须有足够的冷却水. 当我们距山顶大约有五六公里路程,汽車加不上油动不了. 这之前就由于冷却水不足发动机很难正常运行.
有时也曾踫到对面下来的卡車, 有位司机见状主动要放奌水过来, 但被这老师付谢绝. 这时車实在进不了油,
司机只得打开发动机前罩的侧板用手按动油泵, 给发动机注油. 因为我们这車是車队最后压陣的車. 李顺行同学自告奋勇上来说,
"师付我来按化油泵, 你去开車吧". 说着扒在前挡坭板上, 左手扶在挡坭板里, 右手大拇指按动化油泵抦. 汽車发动了,向上慢慢行驶着,
过了半个多钟奌终于爬到山口,翻过山口车子开始下坡. 顺行这才从档泥板上下来. 李顺行是保定人,
他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驾驶,。李顺行从小受勳涛古有今天之举.
車子-路下坡, 道路平坦起来, 路两边林道树高大, 树杆下部都刷着白灰, 四周田野呈现片片金黄色的麦浪, 村庄在绿树中若隐若现.
远处兰兰的高山起伏臥在天边, 突然一座披满白雪的群峰呈现在大伙眼前, "玉龙山, 看,玉龙山". 好多人同时叫起来.
"到丽江了,到丽江了"。
汽車向丽江城奔去, 凉爽的风迎面吹来, 洗去一路尘埃. 青晰的空气浸润我们肺腑. 我们就要到这个云南西北的古城.
车子刚进城又突然向南行驶, 奔向田野,这是一个大霸子,四周都是山,只见田野里金黄的麦浪翻滚,还有成片的蚕豆。
车子从很多枞横交错的水渠边穿行, 青彻的渠水哗哗流淌, 转了几个湾我们来到一处房屋中间的空旷场地里停下, 这里早已停很多车,
同学们都在卸東西, 搬家伙. 这是目的地. 丽江第二中学校址. 我们也很快卸下行李,般进安排好住地,
职工与老师分别安置在附近农村老乡家里. 有一位老乡妇女在帮老师搬行李, 她一个人就将我们几个人抬的那只毛祝英老师的大木柜背进屋里,
使我们目瞪口呆, 这里的妇女真能干。
在丽江的日子里
来丽江的第二天,系里就安排各班工作. 全系二个年级四个专业加上部分老师, 共五百多人一天之内住进二中.
最紧迫的问题是厕所不够用. 我班去修临时用厕. 其实还有几个班也一起在干同一活. 整个校院里都分布着同学们干活的身影.
几天下来大伙安静下来, 沒有什么事可做. 有时系里也安排我们去修路, 修二中去丽江的公路.
二中是个新建的学校, 还沒有围墙, 八九幢平屋组成匚字形, 开口朝东, 东北是一处单独的厨房, 也还沒有食堂.
厨房前临时搭建了一个大棚, 作为用歺卖饭菜之地. 系办公室与军代表们都住在北边前后两排房屋里.
王瑞琴是系里负责的教师,当然也住在那里. 西边房屋前后排列, 住着其它专业同学. 我们专业就住在南面的房子里.
我班房子门就朝北,前面是操场, 面向嵬嵬玉龙山. 开门就能看见玉龙彐山, 玉龙山成了咱的伙伴. 真是"玉龙点头把咱迎,
文笔峰下把营扎"。
西边是学校出门之路, 附近有两个村子. 村子再往西就是环绕的群山, 一座海拔三四千多米的文笔峰每天倍伴着我们. 周明强,
周树栋还有哪几位同学曾去爬此峰, 此峰很陡, 笔直路险, 他们几个人爬到离山顶还有-段路程. 天空乌云四起, 雷公接至而来,
吓得他们赶快往下走, 跺到山崖凹洞里辟雨。学校东边是广旷的田野, 田野里水渠枞横. 丽江霸子四面环山, 田野里麦浪滚滚,
还有那无尽的蚕豆。 老乡们整忙着收割小麦和蚕豆.学校便组织各班学生去帮老乡收小麦,和割蚕豆。
住地的东南角有一大的水庫, 东面有-条长长庫堤, 此水庫前生是一口湖,因处在文笔峰脚下, 又称文笔湖.水庫南边-直沿伸到山脚.
有几次我和几个同学晚饭后, 沿着山脚走路去西南湖边玩野境. 意外见到湖边有几口圆形的水谭, 谭口直经大约十几米, 深约六七米,
水清得有些发兰, 清彻见底, -目了然. 但看不见有鱼, 潭里有几根粗如大碗的原木, 在水底翻滚飘动. 潭水从里面不断流出到湖里.
我们深感好奇, 又为池中此境有些毛骨耸然. 有些阴深寒气. 这是几口泉眼.其实这湖的形成古时的火山口。 南边的高山有个五个台阶的山峰,
当地人称五台山. 围绕水庫走-圈需要大半天, 还得走快些.
老乡下地干活很多人就从中学来回穿行. 丽江民风好, 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习俗. 我们住在二中,
东西凉晒在外边过夜,也从不丟失东西. 有好几次我们下乡跟社员老乡去收麦和割蚕豆. 这里妇女真有劲, 一大梱一大梱麦或蚕豆茬,
足有一二百多斤, 背着就背回村里. 丽江也号称西游记中的’’ 女儿国’’, 女旳干活, 女人多, 男人很少干活, 因男人少.
丽江的马很多, 老乡用马耕地, 拉車. 马老了就杀了吃, 所以吃马肉很容易. 那时-匹老的马只要二三十元钱,.
我系食堂就多次做马肉给大伙吃. 有一种传说, "马肉是酸的", 其实马肉和牛肉味道是相似的, 肉质细粗有差别.
当地人说白马肉发汗最好不吃.
在丽江吃的以面, 米为主食, 和北京差不多. 丽江城里饭店除了面条, 凉拌米线, 还有炒年糕,云南人叫耳块.
丽江还有-种涝糟汤元, 味道很好. 我们有时进城就去吃涝糟汤元, 一角五分-大碗. 丽江虽地处我囯西部边远地区,
但这里民居建筑很类似江南风格. 石板, 河卵石辅就的街道, 街里溪水淼淼, 小桥纵横. 店面小巧玲珑.
我们的教导员和立仁同志的老家就在老街上. 因他是纳西族. 我们几个去过他家, 老和现在一定退休, 但愿他健在.
丽江城那时饭店也很少, 只有供销社几块店, 我们去吃过的店里, 锅灶也类同我们金华农村的灶台.
我们也去过丽江农村农民家,看到的灶台也是这样, 感到很奇怪. 因为我到过滇中, 滇东南, 滇东北农村农家, 都未见到这样的灶台.
见到的多是火坑架锅.
丽江七月七有一骡马大会, 实际上是物资交流会. 交流会-开就是三天, 真很热闹. 丽江城有一红太阳广场, 广场主席台上有演戏的,
附近很多民族老乡来赶交流. 除了丽江的纳西族,白族, 还有苗族, 等,藏族兄弟也很多. 因为丽江已和西藏交界.各衶山货皮毛很多,
茶叶也很多, 云南的佗茶, 珠茶, 块茶, 砖茶等销往西藏, 各种名贵药材丰富, 天麻, 杜仲, 党参, 藏红花, 彐莲花还有射香,
医药公司将射香装在象珍珠粉小瓶子里只二角钱一瓶, 交流会还有各种日用品, 家具, 农具等, 最大场面是上千匹骡马的交易,
场上也有从部队淘太下的軍马. 大理有三月三, 丽江七月七也祘是纳西族盛大的节日.
丽江的七月气温只有二十多度, 晚上终年盖被. 八月份气温也不高, 但雷陣雨很多. 因为是高原地带雷雨天, 乌云翻滚与地面很低,
雷电吓人. 各公社一遇此天就会有专人驱云防雷和防冰雹. 每当这时我们站在屋檐下看热闹, 丽江城四周都有火箭弹,
嗖嗖地飞向天空,在乌云中爆炸, 打散厚厚云层. 到处不停响起隆隆炮声.
六月十六日记念毛主席畅游长江, 这-天丽江自治州组织工农兵学商在城边一水庫组识游泳活动. 我校理当参加,
但临毕业很多人都不想去, 唯独我班同学热情高涨. 大概近二十人参加, 加上其它班级同学共约四五十人组成北林大方陣,
推拉方陣大标语排的主力队员和指挥自然落在我们班. 我们吸取了以往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参加推标语牌的教训, 改推为拉. 准备了十几条绳子,
将绳一头栓在排座架各角, 另一头套在人肩头上. 人在前面两侧游, 后面再由几个人推就可, 此办法真灵, 当輪到我们时,一声令下,
大伙就如蛟龙下海向前游, 标语排也稳稳地向前移动. 很块就赶上前面的方阵. 我们只能在水里停止前进. 后来看看游程离对岸已不远,
大伙-鼓作气向前游, 超过前方好几个方队, 到达目的地抬着标语排顺利上岸. 等大伙換好衣服, 我和-些同学頭痛起来, 干疼干疼的.
开始以为我犯什么病了, 后来才知道是髙原反应, 运动激烈缺氧所致. 过了好一陣子头痛才消失. 丽江霸子海平面二千五,
平常生活中无反映. 平时我们班男同学也经常去文笔湖游泳都沒不良反映. 这里农村妇女也喜欢到水塘里洗澡.
-次我与万廷辽还有哪两位同学去文笔峰下的-口水塘里游泳, 过-会-位青年女子不避男人也会下水来洗澡.
我们见她要下水就赶紧向其它地方游去, 省得麻烦. 在地里干完活的妇女就会在文笔湖里洗澡。
玉龙雪山海抜五千五, 山头终年积雪, 晴天山顶面貌一天三变. 早上九奌前山头白雪凯凯. 直至山腰.. 山腰下绿色腹盖.
中午雪线上移白头变小,路出绿色, 到了傍晩雪线又回落.可惜的是我们沒有机会去玉尨山。雪山给丽江人民带来福指,
清彻透凉的雪水灌概丽江农田, 给这里村民提供幸福的源泉. 创造了丽江城的良好的生活环境与美境.
森工系师生就住在黑龙谭附近的师范学校里. 站在丽江广场上玉龙雪山就如在头顶上, 东方红大街笔直沿伸到山脚.
记得刚到丽江不久, 自治州府组织晚会欢迎我校到来, 民军联欢. 我校的表演节目中有二个是很受欢迎.
钢琴伴揍的"採茶舞"和"蝶恋花". 前者是传统舞, 后者是武术男女对演, 音乐是毛主席词.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灬灬". 钢琴手是65一2班的蒋文杰, 杭州人, 毕业后分到云南京剧团..
我班在丽江时干活最多, 大概是王瑞琴老师和我们最接近, 照顾我们. 有一天又安排我们班去修桥修路. 同学们耒了意见,
结果全班人拿着工具俏俏地转到田野里, 找到一处断头水渠, 在那里拦渠掏水抓起鱼来. 丽江霸子里水渠很宽也很深,
我们找的这段水渠宽足有六七米, 整个深度也有三米多, 实际水深二米多.大伙分头动手, 男女同学一起干, 連中午饭也顾不得吃.
渠里的水直到午后才掏得差不多, 男同学争先恐后下去摸鱼, 黄珏林, 田锁章, 万廷燎, 林庆发, 高双喜几个是能手, 很快抓上好多鱼.
王老师与和教导员去公路查看连个人影不见, 到哪里去了?这群鬼孙子. 到下午才发现我们是逃走去抓鱼了, 狠很地批评了咱-吨.
我们直到下午三奌左右才抓完鱼, 大伙回来路上又到文笔湖里游泳. 但大伙因中午未吃饭,身感疲劳, 湖面风大波浪也大, 所以不敢多游,
只洗了洗就上岸回学校. 批评归批评, 鱼还是鲜美的. 食堂的王师付还是很照顾咱, 他为大伙做起鱼来.
七月底八月初, 这些日子系里组织政治学习. 就在这时很多汽車拉来大箱大箱的器材, 清早一辆解放军的汽車吊也停在操场里.
吃早饭我从食堂打饭回来, 见两位解放军司机在驾驶室里打克睡. 我就和周明强,田锁章,赵景秀等同学商量, 咱班去把缷車的活拦过来吧.
大伙都赞同. 我们就这样从老王,老和那里接到任务. -連七八天我们都在干这活, 直到缷完全部. 操场上摆满了大大小箱子,
还有几台拖拉机.
有-天全校教职工, 学生都到城里开大会.这时全国的抓‘五,一六’开始了。 老王叫我和王世群畄下帮厨. 那时食堂只留-位大师付,
我倆的任务就是洗菜与做馒头. 那时食堂菜单调, 一般每歺只有-个菜, 最多不超俩. 做馒头可是大活, 五六百人吃的数啊.
幸好面已被厨师和好, 我们只是现成做, 先把面团分开, 由世群揉成条状, 再用手揪成一亇个面团. 我接过来用手在案板上搓成半球形.
一手一个, 左右同时搓.再排好在蒸笼里. 因在林场时我就王师付学会搓饃, 现在用上了.
后来系里又开动员大会,但师生反应冷淡,大伙厌倦了派性争斗敀文革运动,相反大伙关心的是毕业分配。沒多久毕业分配就开场了。因为全国大部分高校早二个月都已搞毕业分配。
毕业分配开始了, 也是同学们盼望已久的心愿. 尤是64级同学他们在校已6年. 有一天,军代表老和私下对我说.. "小鲍,
跟我去当兵吧". 我马上高兴地回答.. "好啊. 我喜欢去. "很遗憾, 因政审时说我父亲五九年反右倾有问题, 我参軍成泡影。
第二个遗憾是全班同学在丽江沒有-张毕业合影, 也是终身,永远的遗憾.嵬嵬玉龙山也未给咱畄下风光。 我班女同学9人,
男同学22人共31人. 毕业有六名同学进部队当兵, 9人畄云南地方, 其余分别分配到贵卅,四川, 山东, 河北, 河南, 陕西,
甘肃等省.此时有些男生自已动手,买来木板做起木箱来,木板拼接不用钉子而釆取臬,真能干。
五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 大家将走向新的人生. 用周明强临别时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话.. ‘’而今迈步从头越’’!
五年不平静的共同生活, 分別时产生了依依不舍思情. 显得沉闷.同学们互相道别,分批乘坐学校派送汽車告别老师, 吿别文笔峰,
告别玉龙山, 告别美丽的丽江, 奔向四面八方, 奔向祖国各地。 迎接我们的将是全新的考验与人生.
时间已停在一九七零年八月中旬。
此稿写于二OO八年,现重新充实整理成稿, 又由曾树全同学制盘,在北林大六十周年校庆之时发放部分校友. 希老同学们加油添醋,
把老师与同学中好人好亊, 把更好更多有趣的题材充入其中. 因为时间长了, 很多事记不起来, 甚至有错, 也望老同学们谅解与更正.
此稿得到树全,明强, 景秀, 桂声,王辰等同学的指教帮助. 愿此文稿能反映那年代的大学生岁月,虽沒有现代人的浪漫, 但充满革命激情,
乐观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风貌,能畄给后人。
北林大65一3 学友鲍关胜 二O-二年十月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3,222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点钟 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