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本28课打算,糟糕的意思。

课文: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电子课本专题精彩推荐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小编把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课文以电子课本的形式罗列给大家,希望对各位老师、学生进行复习、预习能有最大帮助。
【注意】点击课文,即可进入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各课文的电子课本下载!小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5H
邮编:518000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AM9:00-PM6:00&服务电话: 9(总机)
网络支持:深圳市世纪精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根据课文内容填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免费5页1下载券7页1下载券3页1下载券10页4下载券 2页2下载券6页2下载券1页免费8页4下载券10页2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2页免费118页免费5页免费4页免费12页1下载券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体系梳理之二
作者/来源:高区一小
发布时间:
第一单元 春天里的发现
4.学习在矛盾处质疑。
《小鹿的玫瑰花》前文说“你的玫瑰花白栽了!”后边又说“没有白栽!”为什么这么说?要启迪孩子学习在矛盾处质疑,学会思考。
5.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学习用比喻句来表达。(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引导孩子说写比较复杂的句子,要落实到笔头,动笔写一写:成熟的蘑菇像一把撑开的花伞。(尝试加入修饰成分)
6.开展“寻春”语文活动。
学了《找春天》的观察方法之后,就布置观察任务。鼓励孩子用多种方式记录春天。
观察内容:春天的人、春天的小动物(麻雀、对比)春天的水果(品种、色泽)春天里的花、春天的郊外等等。每个孩子至少选择1──2个观察对象。选读课文的第1课《春的消息》和第3课《特别的作业》,可以给孩子的观察提供帮助,活动期间可以穿插阅读。还可以补充阅读其他描写春天的读物。观察记录的方式可以丰富多样。可以写观察日记;可以用手机拍眼中的春天,然后配上文字;也可以积累摘抄描写春天的语段;最后把自己眼中的春天写下来;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细致易感的心,也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趣。
第二单元 奉献与关爱
1.学习圈点细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低年级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受到阅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阅读常常流于表面,缺少深入。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应该在孩子一读而过的地方引导其停下脚步,细细评赏,将阅读逐步引向深入。
例:学习《泉水》第二自然段,初读后,孩子的感受可能只是停留在“泉水欢迎姐姐来打水”这一层面上。如果细细品读,(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泉水的自豪溢于言表,(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泉水的无私也表现得很突出。怎么引导孩子深入体悟?可以先划出泉水说的话,自己读一读,圈出不理解的词,再联系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的意思,这其实是在引导孩子联系地读书,学习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感受“泉水很多”的特点;然后再读整句,说说从泉水姐姐的话里听出了什么?把感受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这样的读书实际就是圈定目标、重点研读的阅读雏形,随着阅读实践的深入,要逐步丰富研读的内容。
3.学习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在二年级下,我们怎样帮助孩子理解?例如,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学习伙伴说,“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表面含义是,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理解这一层意思,我们可以结合诗文中的事例,以及孩子们了解的雷锋事迹来理解!这句话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含义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自觉行动,奉献爱心,人人争当活雷锋。──这一层怎么理解?我们可以结合课后小泡泡中“我们也去找一找身边的雷锋吧”这句话,让孩子们说说身边的感人事迹。简单点说,就是先联系课文,再联系生活。但让孩子领悟方法,需要长期训练。
4.“读读背背”要大致理解意思,再积累。
“读读背背(记记)”包括每一课、每一语文园地要求积累的短语、谚语等等。要大致讲解意思,理解了才有助于记忆和运用,有助于转化为孩子的积极语汇。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什么意思?让孩子结合实例理解,《小鹿的玫瑰花》就是很好的例证,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会非常快乐!不要机械识记,不知其然。&&&
二是课后背诵要求,有的比较明确,有的比较笼统。例《泉水》课后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开放的要求常常带来弹性的结果,许多学生不背或投机取巧选择一句话来背,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我翻阅了本册教材,开放要求背诵的篇目共3篇,《泉水》《日月潭》《北京亮起来了》,语言都很美,短小隽永值得积累,值得全文背诵,尤其《日月潭》《北京亮起来了》两篇课文,在背诵积累中可以更有效的体会一部分四字词语、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6.巩固两种查字典方法。
查字典应成为习惯,自觉运用。教师的意识很重要,不要总追求结果──词语的意思是什么,要关注探寻词义的方法和过程。课堂上要随时鼓励学生动手查,关注汉字的读音、字形、字义,既教方法,又形成习惯。
7.口语交际,伸出我们的双手。(分4步)
(1)唤醒。回忆得到别人帮助时的感受。
(2)讨论。周围有哪些人需要帮助?怎样帮助他们?(因学校、班级情况而定,防止口号,列出具体可行的策略)
(3)行动实施。
(4)与写话结合。将自己的爱心行动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是精神的成长。
第三单元 爱祖国、爱家乡
1.学习把握中心句。
包括全文的中心句和一段话的中心句。本单元课文中心句比较典型,有的在开头第一段,有的在最后一段,可以引导孩子发现。并明确,课文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这就是在教阅读。
具体到读一段话,也可以用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或中心词来把握。
如p40《日月潭》读到第三、第四自然段时,可以提炼每一段的中心词(清晨有雾时和太阳高照时,日月潭的景色)
再如P46《北京亮起来了》一段一景,可以抓住每段的首句,初步把握每段的意思。
2.积累描写景物的语言,主动运用。
本单元要鼓励学生建立描写景物的词语库,积累写景的段落和四字词语。考虑到学生生活和视野的局限,教师可以提供四季的风景图片,布置孩子写景物小语段。评点标准定为:观察是否抓住了景物特点?是否有运用新词的意识?促进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3.继续学习围绕事物的几个方面去写。
《葡萄沟》写葡萄,不仅写种在哪,还写了茂密的枝叶、葡萄的颜色、热情的老乡。可以将写法迁移到本组的口语交际和写话──写家乡的景色、或物产。就让孩子围绕景物或物产的几个方面去写,要求写具体。
4. 学习梳理信息。
一个单元结束,应引导孩子梳理信息,让他的信息库丰满起来,不要狗熊掰棒子,边学边丢。本单元的信息,如:
(1)日月潭的位置、得名。
(2)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多少个民族、省、直辖市……
这样一个简单的复习举动,可能只会占用我们课堂的几分钟,但是这样的总结和积累却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
第四单元 用心思考善于创造
本单元主题的启示是一、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动脑思考、敢于质疑、动手实践,这既是一种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科学精神。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日常生活用品需要改进的地方,记录并思考策略。
1.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本组课文对话较多,指导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读好对话。可以采用添加提示语的方式体会角色。如《动手做做看》,朗志万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金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不会溢出?”前两个小朋友虽然都有回答,但语气不同,一个是猜测,一个似乎很肯定,与伊琳娜的半信半疑和亲自动手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尝试加提示语,再朗读,在这样的朗读实践中体会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 学会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追问“主人公怎么想”。 有些文本,简洁的语言背后省略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们要善于抓住留白处,引导补白,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时得到训练,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如:
13《动手做做看》,伊琳娜觉得两个小朋友回答的都不对,她是怎么想的?
15《画风》的三个孩子各自用具体事物表现风,他们是怎么想的?
围绕主人公怎么想展开,既体会人物心理,也训练思维的深度。
3.学习用反问句表达。
本组课文在展示心理活动和思考时,多处用反问句来表达。例如:
“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这样问中有答的句式不是第一次接触,可以尝试让孩子用反问句表达,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形式。这是一种初步的学习,不做达标要求。
4.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朗读利于传递理解,默读利于思考。学生刚学习默读,是一种默朗读状态,不在速度上做硬性要求,但一定要有思考任务,训练学生边读边思考。
5.口语交际与写话。在口语交际和写话介绍“小制作”的制作过程时,尤其要求学生要有序的介绍。
第五单元 感受自然美
1.按主题梳理古诗,感受诗情。
本组又学习两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除了借助画面诵读,体会意境之外,还需要按主题梳理。因为到二年级下册已背诵很多古诗,有必要梳理一番,强化主题印象。比如梳理按:自然风景,送别、描写古代人民生活等主题归类,以后复习时就按主题背诵,这样的童年打底将会为孩子今后的主题学习奠定基础。
2.学习提炼核心词概括语段。
例如《雷雨》前、中、后,分别有什么特点,启发孩子提炼成几个词语,这就是把书读薄。再如,19课《最大的“书”》,读了叔叔和川川的对话,说一说,这本书上有什么字?能告诉我们什么?这就是在概括语段。
3.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丰富多样,避免重复。
准确、生动:例如,本单元《雷雨》课后就有这样的练习,P82带点的词用得多好啊!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怎么引导体会呢?我们分享一个课例《雷雨》片段:&
感受“垂下来”和“压下来”两个词的准确、生动。教学分了5步:
第1步;拎出词,重点指导轻声读法:(压下来垂下来)
第2步:读句子,感受课文的用词准确。
第3步,理解什么叫“垂下来”,学生说是“掉下来”,那这两个词一样吗?老师有备而来,出示图片:
下垂的小兔耳朵、掉下来的树叶、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成熟的向日葵
让学生说,哪个叫“垂下来”,哪个叫“掉下来”?
第4步,老师小结:“垂下来”,就是东西一头向下,另一头还和上面连在一起。“掉下来”呢,是指东西向下,完全和上边的分开了。小蜘蛛沿着丝垂下来,一头还连着,你看文章用词,多准确啊!
第5步,看图选词,巩固运用词语:课件出示垂柳图、大雪压松图和古诗句。选填“垂”和“压”。&
“万条()下绿丝绦、千朵万朵()枝低”
我把这个体会过程称为“积累运用经典五步”:
拎出(强化)──还原(语境)──深究(换词理解)──小结(揭示规律)──运用(新语境),老师们可以尝试运用。
教材中,作者为避免重复,多处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意思,要提示学生学习积累。例19《最大的“书”》,写雨点和波纹留下的痕迹,作者分别用了“脚印”和“足迹”;21《画家与牧童》,赞美戴嵩的画分别用了“称赞”“夸赞”“赞扬”。教学时要明确提示,启发孩子避免重复表达。
4. 口语交际与写话。
主题都是“身边的小动物”,可将交际和写话活动整合,安排成一次有趣的写话活动。对于小动物的了解,孩子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细致的观察和体验。我曾经做过尝试,把小动物带到学校,安排了观察、体验、交际、写话的系列活动,效果特别好。开始的尝试,我也有些担心,小动物一来是否会搅乱课堂?结果发现,孩子在分组观察亲近小动物时,是那样美妙的一幅幅画面,有的用菜叶试探着喂小兔子,顺势悄悄地抚摸它光滑的毛,胆大的还摸摸小兔子的鼻子,说湿漉漉的,像个小扣子。
指导孩子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还把观察体验填写在“眼耳鼻手脑”的观察记录表中,这样把多感官观察和联想结合起来,孩子有了非常鲜活的体验,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而且内容打上了个性的印记。建议尝试。这样的活动是在切实教孩子学习观察,不是最终追求一个写话结果,所以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过程指导上,怎样观察,如何示范,在分组体验前要及时布置观察任务,指导和跟进小组活动,活动过程教师要做周密安排,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
第六单元 培养优秀品质
1.学习用扩展课题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有的课文,通过扩展课题可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因为已经是二年级下,可以有所渗透。如,读文后,围绕“画家和牧童”,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我为你骄傲”这句话是谁说的?她为什么这么说?引领孩子通过扩展课题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2.训练思维,教给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不同”。
本单元课文在写法上多处用对比,凸显了人物品质,如:21课《画家和牧童》的三处对比:
①大家的一致称赞和小牧童“画错了”的不同声音;
②小牧童对生活的观察和大画家通过想象作画;
③戴嵩的名望和他谦虚的态度。
23课《三个儿子》中,有两处:一处是三位妈妈对儿子的不同评价,另一处是三个儿子看到妈妈提水的不同表现,这也正是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缘由所在。
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中,也有几处,柜台前的孩子对玩具表现的喜爱之情“目不转睛、兴奋、专心地盯着小汽车”,可是当售货员阿姨建议买给他时,他却抢着说“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然后离开。这些对比可感受什么?
引导孩子在阅读时发现不同,会把孩子的思路带向深入。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细致的对比体会,感受人物品质。
3.捕捉情节留白处,发展想象力,发展语言。
要捕捉孩子语言的生长点,发展语言和想象力。可抓的语言点很多。如22课《我为你骄傲》,&
小男孩打破玻璃后心情很复杂,可以补充丰富心理活动;
小男孩卖报纸攒钱赔偿,过程也可以想象丰富;
还可以替“我”给老奶奶写便条,向老奶奶真诚道歉,要写清事情经过。
这么多点,肯定不能都抓,根据需要,选一到两处,展开来,去体会。
4.训练用复句表达,丰富语言形式。
本组教材语言上,多处运用了关联复句,例如“一…就…”“像…又像”“既…又”“一会儿…一会儿…”逻辑关系清晰,表达准确流畅,便于学用。但是,仿写不能空穴来风,可以与课堂片段素描结合起来。例如观察“一位同学读书的样子”“老师讲课的样子”──或者与情境活动结合起来,如“掰手腕游戏”“课间活动”“小组值日”等,让学生在情境中用复句表达。
5.练习在学文后谈收获。
也就是课后小结,这样的梳理非常必要。刚开始可以教师梳理。尽量从识字学词的基本任务中解脱出来,可以从人文角度、语言的收获(典型词句),来谈。到了中高年级让孩子形成自觉,每天回顾课堂,实现一课一得或几得。
第七单元 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
25课《玲玲的画》,借玲玲修改画作的事阐释了一个“动脑筋将坏事变好事的道理”;文中发生了糟糕的事,爸爸启发玲玲怎样想?&
26课《蜜蜂引路》,列宁依据对蜜蜂的观察,准确地找到养蜂人的家,列宁怎样观察、怎样思考?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7课《寓言两则》两位种田人的想法错在哪里,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8课《丑小鸭》,经历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成长为一只漂亮的天鹅,有人说如果他不离家出走,一直在鸭窝里也会长成一只天鹅。从外形上我们并不否认,但是如果一直在鸭窝里,他能长成一只真正的天鹅吗?──这也是在引导怎样深入看问题、想问题。
1.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与准确。
要细读语句,感受课文准确、具体的用词,如:学习《揠苗助长》: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比一比:加上“好像”和去掉有什么不同?其实禾苗长高了吗?为什么农夫说它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加上“焦急”你仿佛看到种田人什么样子?
你看,这“好像”“焦急”用得多准确,让我们看到了农夫盼望禾苗长高的急切心情。遇到这些词语,就要放慢脚步,细琢慢品。
2. 学习读清行文线索。
从全篇的角度:如:《玲玲的画》:对作品──满意&
弄脏了──伤心、着急&&
补画小狗,战胜困难──喜悦&&
当然也可以立足一段话,读清线索。比如:《蜜蜂引路》第3然段: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学习理清:线索。
3. 增加听写练习。
听写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单元一些意味深长的语句,学文后应该安排听写。关注点是:感受句子结构、关注语言表达,提升书写速度。
4. 组块形式积累成语或短语。
积累不搞单打独斗,如P131读读背背,要求积累前,先发现,每一横行是一组,意思相近。
第一组是关于团结合作的成语,给孩子以“团结就是力量”的整体感受。
第二组是关于谦虚,取长补短、借鉴学习;
第三组是关于错误思想方法的,组词规律是反义词组合:“小题大做、舍本逐末……”
第四组,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以组呈现,有助于孩子理解含义,积累背诵。
5.阅读和表达:
(1)学讲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寓意深刻,要组织孩子练习讲,既明道理又练表达。讲故事时要帮助孩子梳理线索,可提供关键词语辅助。
(2)捕捉信息、梳理要点。如阅读后,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训练学生提取要点信息的能力。
(3)把语段读厚。像放慢镜头一样,把语段呈现的画面定格、放大,加深体验。
例如“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怎样的经历是孤单?我们帮助孩子把“孤单”具化,哥哥姐姐不喜欢丑小鸭,当他们在水塘嬉戏时,丑小鸭躲在哪;养鸭的小姑娘讨厌丑小鸭,当她来放鸭食时,丑小鸭又躲在哪;当远远地看到公鸡走来时,丑小鸭又怎样?把语段读厚,把镜头放慢,也就读懂了主人公的境遇,体验自然就深刻了。
第八单元 走进科技世界
1.继续关注段的教学,培养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需要长期实践,要注意引导方法。
比如,一句一句读,分句提炼要点;
《数星星的孩子》第4自然段,爷爷说的话,比较长,蕴含着天文知识,可以让孩子说说爷爷的每句话的意思,一句一句地提炼句子的要点,段的内容就清晰了。
如果按事件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概括;
也可采用回答问题式来概括:讲了谁?干什么?怎么样了?
针对语段特点,采用相应方式,如“因果段式”,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概括等。
例如《恐龙的灭绝》,文章介绍了几种恐龙灭绝的说法,特别适合最后一种。“因为地球寒冷,恐龙耐不住严寒而灭绝、“因为太阳被遮挡,食物减少,恐龙逐渐灭绝”引导学生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这是很重要的的阅读能力。
2. 继续实践已掌握的阅读方法。
两年来,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
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把认为关键或重点的词句圈划下来;
能找到一段话的中心句、一句话的核心词;&
能带着问题默读思考;
能联系已有经验展开想象;
能从语段中提取需要的信息;&
能在不懂处提出疑问;等等,要在阅读时引导孩子自觉使用。
课堂就是练兵场,就是实践园。当我们每节课始终想着,这节课究竟给孩子留下什么?从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角度思考,可以练什么,怎么练,目标是否达成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走上正途了。
3. 口语交际──身边的科学(分4步)
搜集:每人搜集3条科学小知识(生活中发现、提问、查阅);
记录: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
交流:用自己的话大方自然的介绍科学知识,不要照本宣科;
谈谈启示和收获。
4. 写话──写收获、写打算。
成长中的收获可以很多方面:学习、生活、交往友爱等。
要帮助孩子梳理,盘点成长也在收获感动,同时也在发现不足,引导孩子积极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留下成长的足迹,最好选定一个方面重点梳理回顾,不要面面俱到,写成流水账。
3. 提倡有准备的学习。
预习的时候要“五读”,这“五读”不是“五毒俱全”的“五毒”,而是要将课文读五遍:第一遍可以“囫囵吞枣”的读,不求甚解,不求读准;第二遍是一边读,一边将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词画出来;第三遍要求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确,句子能读下来;第四遍要求学生能将课文初步读通顺,句子读准确,不掉字、不错字,不读破句子;第五遍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读完后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收获,体现了预习的层次性。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单位: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局
址:威海市文化西路288号高新大厦五层
话:( 技术服务E-mail:
网站许可证号: 鲁ICP备号 建议用IE4.0以上版本,800*600以上分辨率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教版电子课本语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