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控制与评价的过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哪几个方面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有关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有关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8|
上传日期: 21:18:5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有关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评价中的几个问题.DOC
官方公共微信材料一:中国台湾网9月28日消息 根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屈居第二了。材料二: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别太当真,不少经济学家们指出得出这一结论的计算方式不尽合理。而且从人均GDP、人民生活质量、经济结构、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多方面来看,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相差甚远。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后回答:(1)我们姑且不管我国成为世界第几个经济体,但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确实在不断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请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什么?(3分)(2)结合材料二,我国是不是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为什么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分)(3)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还面临发达国家哪些方面的压力?(2分)(4)中国要发展进步,必须实施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4分)基本国策:____发展战略:____-乐乐题库
& 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知识点 & “材料一:中国台湾网9月28日消息 根据世...”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材料一:中国台湾网9月28日消息 根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屈居第二了。材料二: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别太当真,不少经济学家们指出得出这一结论的计算方式不尽合理。而且从人均GDP、人民生活质量、经济结构、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多方面来看,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相差甚远。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后回答:(1)我们姑且不管我国成为世界第几个经济体,但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确实在不断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请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什么?(3分)(2)结合材料二,我国是不是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为什么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分)(3)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还面临发达国家哪些方面的压力?(2分)(4)中国要发展进步,必须实施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4分)基本国策:&发展战略: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5-河南安阳龙安区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材料一:中国台湾网9月28日消息 根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屈居第二了。材料二: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别太当真,不少经济学家们指出得出这一结论的计算方式不尽合理。...”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教材知识,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因为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面临的挑战,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很大,但我国的科技仍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说明我国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4)根据教材知识,我国采用的基本国策是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材料一:中国台湾网9月28日消息 根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屈居第二了。材料二: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别太当真,不少经济学家们指出得出这一结论的计算方式...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材料一:中国台湾网9月28日消息 根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屈居第二了。材料二: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别太当真,不少经济学家们指出得出这一结论的计算方式不尽合理。...”主要考察你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
与“材料一:中国台湾网9月28日消息 根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屈居第二了。材料二: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别太当真,不少经济学家们指出得出这一结论的计算方式不尽合理。...”相似的题目: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我们本世纪头10年的目标我们本世纪头20年的目标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日,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决定以庆祝建党90周年、民族精神教育为主题开展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据此回答小题。【小题1】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集体主义B.改革创新C.自强不息D.爱国主义【小题2】启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①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②是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唯一途径③能激发中小学生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拼搏的斗志④有利于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构建知识网络(5分)&&&&
“材料一:中国台湾网9月28日消息 根据世...”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材料一:中国台湾网9月28日消息 根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屈居第二了。材料二: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别太当真,不少经济学家们指出得出这一结论的计算方式不尽合理。而且从人均GDP、人民生活质量、经济结构、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多方面来看,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相差甚远。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后回答:(1)我们姑且不管我国成为世界第几个经济体,但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确实在不断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请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什么?(3分)(2)结合材料二,我国是不是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为什么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分)(3)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还面临发达国家哪些方面的压力?(2分)(4)中国要发展进步,必须实施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4分)基本国策:____发展战略: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材料一:中国台湾网9月28日消息 根据世界银行估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屈居第二了。材料二: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别太当真,不少经济学家们指出得出这一结论的计算方式不尽合理。而且从人均GDP、人民生活质量、经济结构、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多方面来看,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相差甚远。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后回答:(1)我们姑且不管我国成为世界第几个经济体,但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确实在不断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请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什么?(3分)(2)结合材料二,我国是不是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为什么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分)(3)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还面临发达国家哪些方面的压力?(2分)(4)中国要发展进步,必须实施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4分)基本国策:____发展战略:____”相似的习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1) 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分)(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4分)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工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3分)材料三经过年25年的发展,工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民可实现独立发展,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则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自1993年后实施了保护价收购政策,其目标是减少粮食市场的波动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种粮直补和农业税减免等政策从2003年后得到逐步推行。(4)1978年后中国的工农业建设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5分)(5) 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发展经济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2分)-乐乐题库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知识点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习题详情
24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8.7%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1) 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分)(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4分)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工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3分)材料三&经过年25年的发展,工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民可实现独立发展,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则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自1993年后实施了保护价收购政策,其目标是减少粮食市场的波动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种粮直补和农业税减免等政策从2003年后得到逐步推行。(4)1978年后中国的工农业建设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5分)(5) 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发展经济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2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天津市大港区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材料信息“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回答: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3)注意时间限定“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这一时期新中国在工农业方面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大跃进)。(4)注意材料信息“工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民可实现独立发展,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则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再结合改革开放时期的知识点进行分析。(5)结合以上材料,总结规律性认识:适时制定调整政策;保持工农业谐调发展.
注意全面掌握世界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与实践&&&&自社会主义运动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理想变现实,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底怎样走,世界近现代史上出现过许多主张,也进行了不同的实践探索。对此,应当采用归纳法全面掌握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分析归纳时,既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也要注意国内外的层面。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主要考察你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与“(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相似的题目:
随着改革开放和地级市的设立,威海不但经济高速增长,而且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沿海开放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威海、深圳、海南岛和南宁等四个城市(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应是威海→深圳→海南岛→南宁海南岛→深圳→威海→南宁深圳→威海→海南岛→南宁深圳→海南岛→威海→南宁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赞赏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建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①毗邻港澳台,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③水陆交通发达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①②①④②③①③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1) 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分)(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4分)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工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3分)材料三经过年25年的发展,工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民可实现独立发展,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则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自1993年后实施了保护价收购政策,其目标是减少粮食市场的波动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种粮直补和农业税减免等政策从2003年后得到逐步推行。(4)1978年后中国的工农业建设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5分)(5) 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发展经济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1) 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分)(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4分)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工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3分)材料三经过年25年的发展,工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民可实现独立发展,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则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自1993年后实施了保护价收购政策,其目标是减少粮食市场的波动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种粮直补和农业税减免等政策从2003年后得到逐步推行。(4)1978年后中国的工农业建设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5分)(5) 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发展经济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2分)”相似的习题。李晓鹏:“新常态”条件下中国国家经济战略分析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Ash中心研究员
关键字:&新常态中国经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分配公平中国新常态新常态分析断崖式下跌休克疗法
然后,在第十三章《政策工具》里面说:
“中国政府对经济结构的制度的调整是改革的核心环节。它至少包括以下重要举措:
首先,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大规模的反腐败,提高政府效率和廉洁度。朱镕基在当上总理的时候就以一种极端的口吻向腐败宣战:“我准备了100口棺材,1口留给自己,另外99口留给贪官污吏。”他的反腐行动被很多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所忽略。少数几位认识到其特殊重要性的学者之一是张五常。他评价道:“不要重复某些人相信的:贪污对经济发展有利。朱镕基的肃贪行动早就把这假说推翻了。”
政府内部改革和肃贪行动……有力的保证了政府花的钱能够真正产生效益,给底层人民带来好处,而不是流入少数特权人物的腰包……”
事实证明,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执政核心,就是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集中力量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新一轮的肃贪行动比朱镕基当年更加深刻和严厉,把中国经济推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是经济高速增长,而且是物价平稳、官员廉洁的高速增长。把阻碍分配公平的两个核心问题给缓解了,这就成就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李晓鹏 著
所以,当前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不是“如何刺激经济增长”。而是“如何在保障分配公平的前提下来推动经济增长”?&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在我前面引用过的那句话之中:“只要物价稳定、社会稳定,中国人身上那种勤劳致富的精神就会自动的发挥出来,自会有企业家不断创造需求、创造就业来解决短暂的经济衰退问题。”
日,习近平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关于“创新驱动”的讲话,总的意思,就是要让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转型的一个核心推动力,并且,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也就是说,以物价稳定和政府廉洁来保证收入公平,然后让市场机制和企业家来“创造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这个思路是很明白的:要想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前提下来刺激经济发展,第一是搞建设,第二就是抓创新。
前者,就是政府自己上阵,修建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设施,比如08年以后我们修高铁来刺激经济发展。现在经济增速下降,发改委就集中审批了一大批基建项目,从交通通讯到农田水利等等。这些东西是中国政府的传统优势,一旦经济有下滑的迹象,马上就能变出一大堆项目出来开工建设,稳定局面。
另一个方面,在直接投资拉动之外,更要紧的事情,就是政府通过制度变革和结构调整来间接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激发民间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当然政府自己也要创新,大的技术创新也要政府组织攻关。这个呢,就是习总的“创新驱动”的根本用意了。
所以,在分配公平上,习抓反腐败,李总理抓宏观调控;在促进经济增长上,习讲创新驱动,李讲简政放权,这里面有着必然的政治经济逻辑。在“新常态”下,正确的处理“分配公平”和“创新驱动”之间的关系,将会成为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一条主线。近期的各种眼花缭乱的政策,用这一条主线来分析,其实可以分析的很清楚。简单来说,就是政策税收资源将会向弱势群体和创新者倾斜,而不属于这两者的群体就不会得到更多的资源。
我拿最近的几个政策来举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由于经济下滑,就有一些经济学家呼吁说要减税,因为减税才能提高企业活力。@刘胜军改革&就在微博里面用里根和拉佛曲线的例子来催促中央给企业减税。但是中央最后减税没有?应该说有减税,但是恐怕这个减税的情况让很多人失望了。减的主要是小微企业税负。大中型企业的税收不仅没有减,反而增加了,因为反腐败以后征收比以前更严格、更规范了。更严重的是出台了专门的文件,严禁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时候搞税收返还、税收减免。这个冲击力极大,不仅以后不能减免,以前签订的地方政府的三免两减的协议也立刻失效了。
这个就体现了结构化调控的思路:普惠式的税收减免消失了,包括很多以前给外资企业的好处都没有了——国家必须掌握足够的税收来调解收入分配,不能为了刺激经济盲目的减税。这种情况下,“里根革命”这种改革就是痴人说梦根本不可能。
对企业来说,要想从政府手里获得更多的资源、好处,主要看两点,第一是不是比较弱势的小微企业,第二是不是在搞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就有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好处。除此以外的其它企业,如果大量投入技术研发也会有政策支持。但是单纯比投资量大、解决就业多、拉动GDP强,政府就要给廉价土地、税收优惠的时代,很快就要终结了。因为这种方式对大企业过分倾斜,像富士康以前到任何地方投资,各种土地税收优惠都是很惊人的。相反,小微企业反而没有跟地方政府讨价还价的资格。
现在,我们把以前给大企业的优惠收起来,现在不搞产业园土地税收优惠了,转而去建设小微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等等,把资源用到这些方面。政府产业支持的重点,就要从工业园区向创新创业社区转变。这个就体现了“分配公平”和“创新驱动”两方面的结合。
还有,第二个例子,现在很多媒体热炒什么外资企业大规模的在华关闭工厂什么的,讨论是不是中国的竞争力下降了。这也是传统思维模式得出的错误结论。微软关闭了在中国的工厂,可没有关闭在中国的研究院,反而增加了在产品开发上的投入。诺基亚关闭了在中国的工厂,那是因为它手机卖不动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微软和诺基亚基本被苹果、三星、华为、小米联合起来给玩死了。微软和诺基亚的工厂退一步,就是中国的华为小米进一步,这明明是好事,怎么让媒体给宣传成了坏事了呢?
外资撤离,除了中国产业升级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政府主动调整的一个结果,一方面取消了各种外资优惠,另一方面还利用反垄断、税收审计、安全审查等方式来打击某些大型外企。简单来说,就是外资企业有些想撤的我们欢迎,有些想不撤的我们还要主动赶走呢。
我们以前缺钱,给予外资企业大量的优惠欢迎他们来投资。现在我们不缺钱了,缺土地、缺劳动力了。所以这些优惠就要取消了——你不能实现土地和劳动力的集约利用,占用每单位面积的土地不能为国家贡献足够的税收,那么你的工厂就不应该在中国继续运营了,就应该关门走人。我们中国不再欢迎这些个技术含量低的制造工厂了——不管是外资还是内资,都一样。这些东西,说明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在上升,而不是下降,只有对自己的竞争力有足够的信心,我们才敢于主动这么做。
第三个例子,就是最近媒体热炒的企业交的各种社保资金负担过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涉及到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如果降低社保资金的交纳,那么企业税负减少,但是劳动者福利下降;如果不降低,那么现在企业交纳的这笔钱确实是很大的一个量,可能会让某些企业不堪重负。
这个事情到了中央政府手里怎么办?前几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给出政策方向了:中小企业继续减税,社保资金交纳基本不动,只是失业保险从3%下降到2%。也就是说,立足于“分配公平”和“鼓励创新”的思路,体现弱势群体利益保障的社保交纳不变,但是针对中小企业进行减税,大企业不减税。这样,既保障了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又减轻了小微企业的负担(总的交钱的盘子减少了),起到了鼓励创新创业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双重效果。但有钱的大企业想要借助炒作“企业负担重”来少交税、少交社保的希望就难免落空了。总之,所谓的中国经济新常态,它的核心应该是以下三点:
1.在分配公平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上,更加侧重分配公平,先讲清楚分配公平问题,再来研究怎么拉动经济增长。不能通过牺牲社会公平来进行短期的经济刺激。主要体现就是反腐败、稳定物价房价、稳健的货币政策等等;
2.在经济增长内部,在土地资本投入拉动和创新驱动的关系上,更加侧重创新驱动,同时土地和资金面收紧,取消普惠式的税收优惠、地价补贴,各种资源向支持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等方面转移。主要体现就是创新驱动、简政放权、扶持小微创新企业等等;
3.在对外经济关系上,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问题上,更加侧重“走出去”,更加侧重扶持民族企业、本土企业,而不是学习外国企业、利用外国资金。逐步取消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甚至帮助本土企业打击外资企业。我们不害怕外资撤离,反而是要主动的帮助本土企业去把外资的市场和资源抢过来,国内国外的都要抢,先抢国内的,再抢国外的。主要体现就是“一带一路”、对外资企业反垄断、税务审查等等。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促进分配公平,推动创新驱动,稳步向外扩张”。
这三个点,标志着中国经济就处在一个大拐点上,一个从以量为主到以质为主的拐点、一个从学习到超越的拐点、从引进到扩张的拐点。改革开放了三十多年,这样的拐点早就该出现了。现在,GDP出现了一两个百分点的波动,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每一年,中国都有的制造业企业破产倒闭,有人的生意陷入困境,有人下岗失业,这些其实都是国家经济结构升级调整的必然现象。所以每到年末年初的时候,各种中国经济不行了的声音都会汇聚起来:谁的朋友经营十几年的企业又倒闭了,谁的兄弟又找不到工作了……而且言之凿凿、有名有姓。特别是从05年人民币升值开始,沿海企业大批倒闭的新闻就每年都会被拿出来炒作一次,但最后呢?中国经济哪一年不困难?又有哪一年真的经济衰退了?没有优胜劣汰,哪里来的社会进步?其实我也可以讲,今年周围又有哪个朋友拿到了几百万的风险投资开始创业了,又有哪个朋友多拿了十几万的年终奖或者股票分红……这种案例也很多。中国经济的体量太庞大了,只要不搞过分的房价物价上涨来扭曲价格信号,不要因为分配不公平引发社会冲突或者社会动荡,那么它的“增长惯性”并不妨碍推着它按照原来的速度继续向前发展。
所以,各种过分激进的改革措施,不过是有些人想把我们“忽悠瘸了”。只要继续按照“促进分配公平,推动创新驱动,稳步向外扩张”的这个大的战略方向进行微调。那么,2015年,中国经济依然有可能又快又好的向前发展:保持7%以上的增速,继续拉近和美国的差距,继续扩大和日本的差距,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继续普遍快速提高,社会稳定民生幸福=,各项改革继续在争议声中稳步推进同样,这些都不难做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作者博客
责任编辑:李楚悦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略控制与评价的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