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长跑的标准求爱情动作片网址。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中长跑能力
作者:伍贤斌 时间: 已阅读:93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们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目标的完成的上,有很大的自由性,使得我们觉得中长跑已经过时,没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在此,本文就中长跑项目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认识,以便推动体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条不紊。&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长跑、教学方法&
在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中长跑项目是中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培养学生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体育优秀品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往往最害怕的项目就是中长跑项目,因为它的路程长、消耗大、训练辛苦、枯燥、易疲劳,考试成绩往往都不理想。同时,学生又希望能考试达标,但平时又不愿意付出训练,不愿去练习中长跑,其主要是怕吃苦、怕累、思想畏惧的表现。如何让学生提高中长跑成绩,最关键的一条是体育教师必须严格地引导学生参加耐久跑训练,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教学手段、教学原则进行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由被动式训练转变为主动式训练。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想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因为在早上的晨练时间,各中学举行的校运会和学校的课余训练中,还有大批学生以此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中长跑项目:&
中长跑运动项目有:&800米、1000米、1500米和3000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常见的项目是男子1500米和女子800米。中长跑距离是发展耐长久的项目,长时间的连续的肌肉活动,是这个项目的特点。它一方要求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维持一定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跑中能根据比赛的情况具有加速跑的能力。所以,运动员在跑的全程中,正确地掌握技术和合理地分配体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求跑得轻松协调,重心移动平稳,直线性强,有良好的节奏;要尽量提高肌肉用力和放松交替的能力,既讲究动作效果,又注重节省体力。这些要求,跑的距离愈长,它愈显得重要。各种距离跑的技术,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于距离的长短和跑的强度不同,所以在跑的技术细节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二、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原则:&
a.全面发展原则&
要使学生提高中长跑能力,仅凭单调重复的耐久跑训练那是没有效果的。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及全面增强学生各器官系统功能,为此,应该在教学训练中给学生身体各器官以全面影响,使各器官各部位都承受一定的负荷。因此要求锻炼内容要全面多样,方法灵活,使身体得到全方位发展,只有在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专项中长跑训练,才能有稳定扎实的基础作为保证,而不至于使学生训练成为只有某一方面发展的单一人才。&
b.循序渐进原则&
中长跑的教学与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训练过程中运动动作的难易,技术动作的复杂或简单,运动量的大小等都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小到大。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踏步不前,既要循序,又必须渐进。对于初次进行中长跑训练的学生,其跑步姿态、姿势、呼吸和技术动作千姿百态、不合规范、既费力、且又不实用。同时由于初次训练,身体各器官以及能量系统没有能够适应中长跑强度的要求,而且出现训练成绩不好、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作为体育教师,就必须要有耐心,不能强加给学生过大的运动量,尤其在南方,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如休克、中暑、低血糖、脸色青、呕吐等各种症状。因此,在中长跑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c.区别对待原则&
进行中长跑的体育教学工作,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要根据具体情况、学生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以及不同训练水平进行区别对待。&
首先,应从性别特征上区别对待。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是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青春发育期,男女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指标差别不大,而从青春发育期开始,男女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日趋显著。女生生长发育开始年龄比男生早&2年,在11~12岁时,女生身高、体重均超过男生;到了14、15岁,女生各项形态机能指标开始低于男生;骨骼比男生轻;体重比男生低;力量素质比男生弱;心、肺重量比男生轻;心脏体积比男生小;胸围、呼吸差、肺活量都比男生小;吸氧能力比男生差。另外,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训练当中,性别特征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女生月经期的问题,应当尽量避免强度过大的训练。综上所述,男女学生在性别特征上的种种差异,决定了在中长跑教学与训练中应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运动量、男女学生的训练强度应当有所区别。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健康状况及训练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因为,相同的刺激对不同的个体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同一班级的学生,用相同的运动量训练,就可能有人适应、有人过量、有人又嫌太少。从生理方面考虑,在中长跑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做到健康分组进行教学,使学生生理负荷能够达到不同个体的生理范围,这样才能够收到最佳效果。
三、中长跑技术教学与训练方法:
必须把掌握技术和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及发展耐力素质结合起来,要在一系列跑的练习中掌握中长跑技术和提高耐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跑的形式,避免枯燥、单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站立式起跑及途中跑技术的教学方法&&  1、站立式起跑的教学方法&720) this.width=720' height=94 hspace=12 src="/images/upphoto/41.png" width=241 align=left>  (1)行进间做弓箭步走练习;练习时上体前  倾,头稍低,听到起跑信号迅速向前跑出(如右图)。&  要求:反应迅速,蹬地有力。&&  (2)原地站立,身体前倾顺势跑出20~30米。&  要求:身体前倾不要太猛,不屈髋,跑出时积极蹬地。&&  (3)以组为单位,在起跑线后做站立式起跑“各就位”口令的起跑预备姿势练习。&  要求:两脚位置正确,身体保持稳定。&&  (4)以组为单位,在起跑线后站好,听口令后做站立式起跑练习(跑出3~5米)。&  要求;腿、臂蹬摆积极。&&  (5)以组为单位,在集合线后站好,按口令做站立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30~80米练习。&  要求:速度不断加快,身体逐渐抬起。&&  (6)让距离站立式起跑后的追逐练习;根据水平两人(或多人)一组让3~5米,听口令同时起跑50~80米。&  要求;保持技术正确的前提下,全速追逐。&&  (7)结合1500米起跑线学习站立式起跑和加速跑技术,教师讲解集合线,起跑线的位置,以口令、吹哨、呜枪3种响声进行分组发令起跑练习(以10人一组为宜)。&&  要求:起跑后加速跑出50米后返回。&&  (8)结合3000米、5000米起跑线学习弯道上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教师讲解在弯道上起跑后,抢道路线和注意事项,以口令、口哨、呜枪3种响声进行集体发令起跑练习。&&  要求;加速跑30米后返回。&&  注意事项:&“各就位”时身体保持稳定,注意听口令(信号、枪声)。起跑后,摆臂、摆腿、蹬地要积极,随着速度不断加快,身体逐渐抬起。&  2、途中跑技术的教学方法&&  (1)原地摆臂练习:两脚前后开立,前腿稍弯曲,上体稍前倾,两臂弯曲90度左右前后摆动。&  要求:以肩为轴、肩带放松,摆动方向正确,摆幅适当。&&  (2)原地摆臂并结合弹性小步跑。&  要求:上下肢配合协调。&&  (3)有弹性40~60米跑:主要体会脚着地和大腿下压动作(膝关节放松)。&  要求:踝关节积极蹬地,脚离地瞬间由脚趾蹬离地面。&&  (4)中速放松的匀速度跑60~80米,体会摆臂动作。&  要求:跑的自然放松,跑的姿势正确。&&  (5)轻松自然的加速跑30~60米。&  要求:由慢到快,均匀加速,姿势正确,积极抬腿送髋和用力后蹬。&&  (6)加速跑30米后,慢跑20米。&  要求:加速明显,慢跑放松,均匀减速。&&  (7)中等速度的反复跑100~200米,每跑一次,休息一定的时间。&  要求:在中速情况下体会上下肢的摆、蹬技术协调配合。&&  (8)走跑交替:200米中速跑+100米走+200米中速跑+100米走。&  要求:跑的动作放松协调,走跑交替过渡自然。&&  (9)快和慢的交替跑:30米快+20米慢+20米快+30米放松跑。或:60米快+40米慢+40米快+60米慢。&  要求:快跑与慢跑之间的过渡自然,提高肌肉紧张和放松能力。&&  (10)定时跑:以均匀的速度跑完一定的时间的。&  要求:每隔一定的时间报一次时,以便学生根据跑的时间分配体力与掌握跑的速度。&&  (11)定时定距跑:在规定的时期达到预定的距离。&  要求:勤报时,呼吸与跑的节奏协调配合,培养学生的速度感。&&  (12)为了提高速度耐力可跑100米+200米+300米+400米+300米+200米+100米。密度和强度可视对象水平而定;跑完一个距离后可以慢跑、走或完全休息再跑第二个内容,根据情况不断提出要求。&&  (13)各种弯换形式的跑:快慢交替的四角跑;保持间距的蛇形跑;分组循环的接力跑……。&  (14)因地制宜变换环境的跑:越野跑、坡道跑、阶梯跑……
注意事项:&&  (1)应根据学生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安排运动量,集体练习时将水平相近的分在一组内。&  (2)练习时要求放松省力,跑的节奏与呼吸配合,培养良好的速度感。&&  (3)有些动作和内容可以让学生一个一个地练习,提高练习质量和效果,教师也易于观察,并能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4)经常变换练习形式,提高练习者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既学到了技术又达到了一定的运动量。&&  3、易产生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1)起跑抢跑和起跑后加速过快。&  产生原因:不重视中长跑的起跑技术,身体重心过份前移,不善于分配体力,急于抢位。&  纠正方法:加强中长跑起跑技术练习,强调“各就位”姿势时身体重心的稳定,要教育学生遵守起跑规则,教会学生合理的分配体力和加速跑的方法。&&  (2)跑的动作紧张不协调。&  产生原因:技术概念不清,不会放松肩部和腿部的肌肉,身体姿势不正确,过于前倾后仰。&  纠正方法:反复讲解与示范,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动作过程,多做柔韧性练习,增强弱肌群的力量,使各部分肌肉力量发展平衡;多做上体保持正直的慢跑、中速跑、变速跑和跑的专门性练习,强调身体放松。&&  (3)身体重心起伏过大,跑的直线性差。&  产生原因:后蹬角度太大,摆臂方向不正确,脚着地成八字形使两腿的力量不均匀。&  纠正方法:注意膝关节向正前方摆动,用适宜的后蹬角度跑;加强弱腿力量练习,增强手臂、肩带的力量,加强摆臂技术练习,沿跑道的白线跑,强调用前脚掌内侧着地。&&  (4)后蹬效果不好,形成“坐着跑”。&  产生原因:技术概念不清,蹬地腿离地过早,关节灵活性和腿的柔韧性差,腿部和踝关节力量差。&  纠正方法:反复讲解和示范,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加强后蹬跑、跨步跳、上坡跑、支撑送髋、原地多级跳等练习,要求髋、膝、踝关节充分蹬直,强调送髋动作,加强腿部力量练习。&&  (5)呼吸方法不正确和跑的节奏性差。&  产生原因:学生对跑时的呼吸方法、跑的节奏掌握不好,跑的速度感及均匀分配体力的能力差。&  纠正方法:反复讲解示范,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呼吸方法及跑的节奏性的重要意义。原地跑步,练习呼吸步子的协调配合,逐渐过渡到途中跑,保持呼吸和步子的协调配合;多做各种跑的练习,在练习中强调保持稳定的步长和步频以及均匀的跑速,通过分段报时的方法,逐渐培养跑的速度感。&&  4、弯道跑技术教学方法&&  (1)弯道上站立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30~60720) this.width=720' height=111 hspace=12 src="/images/upphoto/02.png" width=241 align=left>米。&(如下图)  要求:“各就位”身体保持稳定,加速后两臂积极摆动,右臂摆幅大于左臂,两腿积极蹬摆,左脚前掌外侧,右脚前脚掌内侧着地,身体内倾。&&  (2)弯道中速放松的匀速跑40~60米。&  要求:身体内倾跑的自然放松,姿势正确。&&  (3)弯道加速跑30~60米。&  要求:由慢到快,左脚掌外侧、右脚掌内侧蹬地。&&  (4)弯道加速跑40米,惯性跑20米,匀速跑50米,直道放松跑。&  要求:加速明显,注意弯道技术,跑的放松,过渡自然。&&  (5)弯道变速跑,(20米快+30米慢+20米快+30米慢或30米快+30米慢+50米快+50米慢),直道放松跑,反复进行练习。&  要求:变速明显,快跑段和慢跑段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视学生情况而定。&&  (6)分别在半径10米、15米、20米的圆周上跑,体会变道跑技术。&  要求:学生跑时每一步都踩在圆圈线上,先用中等速度,后用较快速度各跑几次。&  (7)学习入弯道跑技术:先在直道上跑10~20米,速度逐渐加快进入弯道快跑30~40米。&  要求:跑时脚着地点接近左侧分道线,体会躯干内侧和蹬地、摆动用力方向的改变。&&  (8)学习出弯道跑技术:出弯道进直道加速跑40~60米。&  要求:以很快的速度跑出弯道,使向圆心倾斜的躯干部逐渐恢复正常姿势。进直道时惯性自然跑2~3步,然后再快跑10~20米逐渐减速。&&  (9)上下弯道的慢、中、快速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按教师的指令,依次快从直道跑转入沿逆时针方向跑1/2或1*2圆圈的弯道跑,再转入直道跑回原位。&  要求:跑入弯道前,应注意整个身体向左倾斜,入弯道后,逐渐加大倾斜角度;出弯道时,整个身体逐渐过渡到直道跑姿势。&&  (10)上下弯道的接力跑: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队,排头同学持棒,听信号起跑,跑1/2圈或1*2圈后,将棒传给本队排尾的同学,自己站在排尾。拉棒同学将棒向排头依次传递,本队第二位同学接棒后立即跑出……依次进行,先跑完的队为胜。&  要求:注意安全,避免相碰。&  注意事项:&&  (1)弯道跑时要求左脚前脚掌外侧,右脚前脚掌内侧着地,左腿膝关节外展和右腿膝关节内扣,身体重心向内倾斜协调用力,右臂的摆幅大于左臂。&&  (2)在不同半径圆圈上跑时,要求学生用慢、中、快速练习,以体会速度的快慢与身体内倾程度的关系。&&  (3)为了便于观察学生弯道跑技术,教师可站在跑道外侧3―5米处,这样教师能由正面到侧面再到背面观察学生弯道跑的技术。
四、中长跑运动恢复:&&&&⑴耐力练习后,做一些慢跑和徒手体操等。&&&&⑵训练课结束时,采用较低强度的慢跑。并可结合整理活动安排一些基本体操、游戏、游泳等。&&&&⑶如果训练课安排在4~6点钟,应先慢跑一段距离,有助于消除体内残留的代谢物质,促进肌糖原的恢复,同时为后面的快跑预热了身体,做好了准备活动。&&&五、中长跑训练的营养补充:&&&&⑴水&&&&因为氧的需求增高以及大量汗的损耗,在训练过程中,水的需求就增加了。训练中,液体的损耗非常大,每小时大概超过2升,这些直接影响运动能力的下降。所以,要正确指导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每10~15分钟补充120~180毫升水。可在运动后休息时间补水.&&&&⑵蛋白质&&&&运动中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问题是十分关注的问题,以往主要强调运动员饮食的食物方向。蛋白质为训练提供的能量范围估计为5%~15%。训练中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增长量只能如此。但对某些必须氨基酸的需要应该提高,尤其是肌肉中广泛降低的白氨酸。&&&&⑶糖&&&&肌肉中糖元贮量少时,就会出现精疲力竭现象。运动员对糖类的补充集中在每天进行大强度训练的日常饮食中。每天运动员糖元贮备量消耗是糖类能量的40%,如果紧接着补充70%的高糖食物时,在第二天训练之前一段时间里,糖元水平将恢复到可调节水平。所以,应该正确地指导运动员在耐力大强度训练时吃高糖食物。& &六、运动训练注意事项&&&&⑴要尽量选择塑胶的场地,不要在很坚硬的水泥地面上跑步。上坡跑时,利用前脚掌着地,上体稍前倾,步幅稍小些,加强后蹬;下坡时,上体稍后仰,脚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掌,并要随时注意安全,不要随惯性猛跑,以免发生危险。&&&⑵不要穿硬底鞋,尽量穿底子较软较厚的鞋,最好穿胶鞋或富有弹性的跑鞋&&&⑶跑步的姿势要科学合理。脚着地时应避免脚跟先着地。应该用前脚掌着地,充分发挥脚弓的弹性,以利于作好缓冲动作,减小着地时的阻力。腿的后蹬要舒展,脚落地时要利用好缓冲力量,不要太猛。这样跑起来使人感到两脚轻巧而富有弹性,还可以减轻脚的负担,避免伤痛。&&&&⑷跑步时,鞋带不宜系得太紧,否则会有碍脚部的血液循环。经常用热水泡脚,能减低下肢脚部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关节韧带的弹性和伸展度,也可防止发生伤痛。养成勤洗脚的卫生习惯也能对脚进行保健作用。
参考文献:
1、《大连教育网》。
2、《临海市教育网》。请问有没有关于探讨跑步的论坛_百度知道
请问有没有关于探讨跑步的论坛
请问有没有关于探讨跑步的论坛,或者网上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向跑步方面的专家咨询问题的?哪位大侠知道,万分感谢
提问者采纳
跑步的要领跑步的动作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只要身体各部位动作能协调、顺畅,不会造成紧张的动作,大抵就是有效的跑步动作了。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姿势(Posture);而良好身体姿势的先决条件是具备适当的肌肉力量。一些可以强化肌肉力量的运动如:仰卧起坐、伏地挺身、交互蹲跳、引体向上等都对维持良好的身体姿势以及获得有效的跑步动作有益。标准的跑步姿势是,头部与躯干保持正直,身体相当放松,抬头,眼睛正视前方,手臂自然下垂,手指轻握微向身体中线。脚跨步向前踩时刚好是在身体重心的正下方。初学跑步的人都犯有步幅太大(Over-striding)的错误;也就是当脚跨步向前踩时,脚著地瞬间的位置是在身体重心的前方。不论体型如何,每个人都有他适宜的步幅长度。其方法是靠经常的练习与尝试修正。其他一些常犯的错误动作包:脚踩地时,脚尖向内或向外;身体弹跃的动作过分明显;手臂摆振太大或成左右方向摆动。跑步动作,应该是力求顺畅自然,并且将所有过分强调的动作减至最低程度。千万不要用脚尖跑,这是一般初学者常患的毛病。这种跑法,当脚尖每次接触地面时,小腿肌肉和脚跟键承受相当大的负荷,长时间下来,小腿会有疼痛现象。以耐力型的长跑来说,以脚跟或全脚掌著地的方式跑才是合理。呼吸的搭配对跑者的速度控制相当重要,以笔者的经验,用步数搭配呼吸是不错的做法。维持均速时,以4步吐气、2步吸气、加速时以3步吐气、3步吸气,耗氧量大时以2吐2吸为原则。强度的控制:控制的关键在於确定最适宜的运度强度(Workload Intensity),也就是所消的配速(Running Pace)。先了解跑步的心跳反应,在予以调整跑步的速度。反覆尝试,就不难找出适当的速度了。其公式为:(220-年龄)-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 × 75%+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例:年龄40岁,休息时每分钟心跳为80次则(220-40) - 80 × 75% + 80 =100 × 75%+80 =155即此人最适当的训练心跳数为155次/分钟没有经验的跑者,在开始跑步时前段时间因跑得太快,很快的心跳反应状态超过了其理想心跳数,以至於后半段跑得很辛苦。因此,对配速控制较差者,可以在开始跑后5分钟时,测量其心跳反应,再调整其跑步速度,依此方法练习,很快地就可以将配速控制得很好。一般青少年理想的运动心跳数可於每分钟150-180次之间。跑步的运动伤害:常见的跑步运动伤害有:胫骨骨膜发炎、膝痛、肌肉拉伤甚或断裂、肌键发炎或骨折等。发生的最大原因在於运度过度-太多、太急,因此,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强运动功能。开始时的肌肉酸痛属於正常现象,原因是肌肉受到新的刺激的缘故,只需跑步方法正确,酸痛现象会逐渐消除。跑步前后的暖身运动和伸展运动绝不可省略,它除了可预防伤害的发生,也可减低运动后的疲劳感及酸痛。跑步训练有4个基本的要素:耐力、力量、速度和休息。耐力如果我们把跑步看作是一个金字塔,每年一次到两次的最高级的比赛作为它的金字塔顶,耐力基础是塔的塔基。对追求健康的跑步者来说,塔基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但对大多数的跑步者来说,塔基是整个计划的开始和结束,没有良好的基础,较大强度的力量工作和速度工作是不可能做到的。部分的跑步者往往忽略了计划,从而使我们的跑步受到不良的影响其实我们可以很好地设计自己的跑步计划,特别是在每年一度的为耐力训练打下良好基础的时间里。力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体力和精神承受能力已经下降到如同悬崖的边缘上了。肌蛋白的减少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典型病症。在老年人中,由于其肌肉力量的下降和身体极度地虚弱,摔倒和骨折是比较常见的。研究表明:力量训练也能有效地减少老年人摔倒的频率及骨折。不管什么年龄的跑步者,很少有人努力去锻炼腿部以外的肌肉。但是,在日常训练中,有规律地安排一系列简单的上身力量练习,将有效地提高训练者的跑步能力。目的是提高肩臂的力量和耐力,以及腹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通过合理地利用双臂,跑步者的成绩可以提高近12%。不知道利用双臂的普通的跑步者就很不幸,跑步的距离越长,双臂就越疲劳。双臂能有效地维持步幅是因为,,他们像一个节拍器一样有节律地带动着腿的节奏。增加上臂的力量可通过简单的俯卧撑练习。做俯卧撑时不用太快,并注意两臂的宽度来加强背、肩、臂的力量,所有这些部位在长跑的最后阶段将起重要的作用。不要一下子做得太多,刚开始做4次到5次即可,然后,随着力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次数。做俯卧撑的好处在于用你自身的体重提供阻力,3而不需要投资任何设施。跑步时,另一块重要的肌肉是腹部肌肉。无力而松弛的腹部是你在长跑训练、比赛的最后阶段步幅减小、胸腔缩小,运送到腹部的空气总量减少。此外由于腹部肌肉的力量差,可能会给和腹部相对的腰部肌肉带来麻烦。解决的办法是有计划、有规律地做仰卧起坐。这个练习使背部、腰部、腹部肌肉都会得到锻炼。把加强上身力量融入到你的日常跑步中去,简单的方法就是像每天跑完步后要做整理运动一样来做它。一开始做10个仰卧起坐,5个俯卧撑和20次双臂屈伸,在两个星期后增加到12个仰卧起坐,6个俯卧撑和24个双臂屈伸。尽可能地加强跑步的力量,一旦有了一定的耐力基础,加大步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山地跑。有规律的山地跑计划将对日常跑步产生奇效,对比赛成绩更是有显著效果。山地跑可增强跑步者的大腿力量,增强腿部的协调性,更可增强大脑的协调性。对老年跑步者作用更大。在斯坦福大学的调查结果表明:跑山的老年人的骨质密度比那些没参加训练和参加缺乏刺激训练的老年人的要大得多。进行山地跑训练可以慢慢开始。首先,在山地跑训练时不必跑很陡的山。如果跑很陡的山,那么,所做的唯一的事即是爬山。理想的山地跑,其山路长为四分之一英里,山的坡度不要太陡,这样既能锻炼到腿的后蹬力量,又不至使肌肉过分紧张。其次,尽量做上山跑。因为当你做下山跑时,地面对脚、踝、膝和腿的撞击力加大了(大约为体重的4到5倍)。而当你做上山跑时,撞击力会小很多,更有利于加强大腿的力量,有助于跟腱的拉伸。下山跑时要减小跑的步幅。根据其他系列山地跑的效果,第一周,跑一次;第二周,跑两次。在你计划参加比赛的前8到10周,把山地跑有效地融入你每周的大强度训练之中。每周重复1到2次,使山地跑在日常、有规律地中等强度训练中占到中等比例。速度对一个跑步者来讲,有很多方法进行速度训练:到田径场上,重复进行各种各样的短距离跑;做速度游戏;从上上快速地地跑下来;参加比赛等。速度训练对每个人都是可以的,对老年人的作用更大,因为它在保持步态的同时,也保持了人体良好的生物力学结构,而这两者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许多没跑过不得成年人,认为自己只是适应日复一日的以每英里10分钟的速度慢跑,而不管跑的强度和速度,这是不正确的。提高速度可以通过三种方法:⒈增加步频⒉增大步幅⒊既增加步频又增大步幅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更可取,步幅的增大会造成步幅过大,进而会引起某些生物力学上的问题和运动损伤。速度训练,尤其是在田径场的速度训练应该是逐渐的(无痛的)提高步频和步幅的训练。重要的是要循序渐进地提高。田径场上的速度训练对于发展速度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改进跑步形式的机会。休息跑步的4个要素中,许多跑步者在训练耐力方面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有的跑步者把速度与耐力协调得相当好。但是,很少有跑步者认真对待休息这个重要的部分。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休息在4个基本的要素中是最主要的因素。跑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而这些好处都是我们用代价换来的。在跑步中这个代价就是肌体内肌肉组织的不断被破坏和重组的反复过程。无休止地跑步最终会导致肌肉损伤,在跑步中,我们认为损伤和过度使用的含义相同。而肌肉组织在休息后比原来更加强壮了。为了使我们保持健康,不受损伤,跑得更好,在跑步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1.每周少跑几天。2.每周用一些低强度的训练来代替1天或2天的跑步。如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有氧、出汗的训练。3.把某些步行活动融入到你的训练之中4.比赛应该少一点。5.在你没有比赛任务而准备维护体能时,应尽量尝试降低运动量,保持成绩和坚持降低训练量。6.有计划地进行深层组织按摩。7.将同样的理论运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像学习工作一样学习休息和放松这门艺术,这门艺术是值得追求的。通过学习创造性地休息和放松,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恢复,变的更加强壮
其他类似问题
跑步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中国健身网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爱情动作片种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