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同学写小传语言要幽默诙谐幽默小说请给我一篇范文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轻轻松松写“小传”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诺贝尔》(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这篇课文条理清楚,事例典型,用质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诺贝尔的生平事迹。课文的后面有这样一道题目:“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小传,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写作人物小传,一般是为了让人们能够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那么,怎样来给人物写小传呢? 中国论文网 /9/view-3995012.htm  同伴例文   学完这篇课文后,曹可艺同学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了一篇小传:   科学伟人——诺贝尔   日,在斯德哥尔摩诞生了一位伟人——诺贝尔。他一生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诺贝尔为了解决人们劈山筑路之苦,最先,他发明成功了液体炸药,但在运输中容易爆炸;随后,他成功研制了固体炸药;后来,他又发明了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将部分遗产作为基金,用年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读了曹可艺同学为诺贝尔写的小传,你对人物小传可能有了一些感知了吧。   名家范文   请你再来读读《鲁迅自传》,细细揣摩鲁迅先生是怎么给自己写小传的。   鲁迅自传   我于1881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13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18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29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1926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1918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写作妙招   阅读了以上的两篇例文,你可能已经从中悟出了怎样写作人物小传了吧。   人物小传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事迹,像曹可艺写的就属此类;还有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鲁迅先生写的自传就属此类。   写人物小传,首先,要交代清楚人物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人物的生卒年月、籍贯、身份等。如《鲁迅自传》的开篇,鲁迅先生就用了几句简短的话语把自己的出生年月、籍贯、家庭的基本情况等作了清楚明白的介绍。   其次,要交代清楚人物的主要生平事迹。这是写小传的重点。小传因篇幅短小,不可能记录人物一生中的各种活动,只能选择一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的事情来写。一般来说,要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比如《鲁迅自传》就是按照时间顺序,选写了鲁迅先生求学、工作经历中的一些事情,来概括自己50年的人生经历。当然,对于典型的事情要尽可能写得详尽一些。比如,曹可艺给诺贝尔写的小传中,把发明炸药和设立诺贝尔奖写得就比较详细。   最后,人物小传要用准确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小传的语言,既可以朴实无华,也可以生动活泼,但必须要精确妥帖,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及性格特点。   一试身手   现在,你或许有了为自己写小传的欲望,就请你拿起笔来为自己写一篇小传吧!   (责任编辑:徐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初中实践性写作”实验报告 (教师中心稿)
李长荣
一、 实验的缘由
从目前世界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趋势看,语言教学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以形式为中心到以内容为中心的转变。同样,写作教学的出路就在于如何实现这两个转变。长期应试作文的模式造成了学生说假造假的适应性,造事造情的文章屡见不怪且乐此不疲。当前中学生作文的现状迫切需要我们让真实、真情回到作文中。因此,我借助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构建了“初中二年级实践性写作”教学模式。
二、 理论依据
1“研究性学习”理论认为:研究性学习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探究性:其实质是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的学习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是指导者和帮助者。(3)过程性: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过程来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培养创新精神。(4)开放性:课题的选择、学习形式、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结果的呈现等方面均要有开放性。(5)动态性:学习内容具有动态性。
2&创造教育理论
(1) 陶行知先生认为,富有创造精神能够成为“社会的领袖”。
(2)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 创造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根本点在于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即通过教育的手段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实践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
三、 国内外对本类课题的研究动态
1、 国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有人开始进行“中学实践性写作”的实验,在理论层面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属于初始阶段,影响力不大;实践研究的范围很还比较小,层次比较单一。
2、 国外:写作教学崇尚研究性、重视实践性是美国学校的普遍做法,许多观念和方式可为我们的写作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生长点。
四、 实验的假设
该项研究的目标是:
1、&培养学生做真人,说真话,抒真情的作文习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2、&构建初中二年级“做真人,说真话,抒真情”作文教学体系。
3、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积累素材、设计个案,给教师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实例。
4、 &研究成果的目标是:形成课题实验报告。
五、 实验的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01.6在道太中学02级初二(2)班试点
2001.9---2002。6在养真中学03级初二(2)班实施
2、 研究方法
注重个案分析法、实验法及总结经验法。
六、 课题的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试点阶段(2000。9---2001。6)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5项任务:
a) 学习课题有关的理论和知识。
b) 学生写作基本情况调查。
c)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d) 以《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写作训练为基础,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作训练各一次进行尝试教学。&
e) 总结阶段性经验及成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1。9---2002。6)
1、 第一学期:侧重于说明性文章写作的研究。
2、 第二学期:侧重于议论性文章写作的研究。
七、 实验的原则
1、 大语文观的原则。实施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三个结合。
2、 以内容拉动文章形式的学习与训练原则。
3、 培养以创造思维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原则。
4、 真实性、实践性的原则。
八、 教学程序简说
创造性的阅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
研究性的课外活动:查资料、作调查
真实性的写作:好的语言形式、好的写作技巧
简说:
1、 创造性的阅读:写作以阅读为前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创造性阅读是创造性写作的条件。语言材料是领悟写作技巧的例子。引导学生把文章内容和形式的某些方面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引申、联想、推测提出新的观点。并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由此及彼的创造性思考。在学完一篇文章或一个单元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在创造性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和思考进行归类、总结,作为实践和写作的选题。
2、 研究性课外活动:这是创造性阅读的延续,学生有了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就会千方百计地去查资料、作调查,以解开心中之结。内容是文章的生命,好的内容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从前人、他人的智慧中来。因此,查资料、作调查是实践性写作所不可缺少的环节,离开了这个环节,实践性写作将无从谈起。如何引导学生查资料,如何指导、组织学生作调查,是这个教学环节的关键。
3、 实践性的写作:这是创造性阅读和研究性课外活动成果的体现。写好这篇文章,学生就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他们还能不乐意去作文吗?学生怕作文、讨厌作文的现象不就会慢慢地改变了吗?假大空的文章不就会逐渐消失了吗?作文以内容为中心,向生活靠拢,是世界各国写作教学的一个共同趋向。小论文、评论、调查报告、情景作文、实践作文、整理资料作文均是实践性写作的有效形式。但是,强调以内容为中心,并不排斥作文的形式训练,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才是实践性写作的真正出路。如何指导学生将创造性阅读和研究性课外活动的成果用恰当的语言和恰当的文体形式表达出来,是这个教学环节的关键。这要靠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才能达到目的。
九、 实验的结果
1、 实践性写作拓展了初中学生写作的内容和题材范围,使学生的理性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2、 实践性写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3、 实践性写作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表一:道太中学2002级初二(2)班测前测后对照表
序号 内容 前测总得分 后测总得分 增长百分比
1 基础知识及运用 484 660
2 阅读 880 1100
说明:自命题卷,前后两卷难易度均为中等难度。&&&&&&&表二:道太中学2002级实验班与对照班作文成绩对照表
班别 人数 平均分 说明
实验班 44 86 自命题作文卷
对照班 44 71
表三:养真中学2003级实验班作文情况调查统计表
比较内容 频数
前 后 增减百分比
是否喜欢作文 是 26 46
作文内容来源 编造 46 2
查资料 10 54
作调查 0 54
十、 讨论
1、 本课题强调研究性的课外活动,这类课外活动的主要途径是查资料、作调查。如何解决资料的来源?如何组织、引导学生作调查?
2、 如何构建初一、初二的“实践性写作”体系?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研究》2002。1---3期
2、《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宁鸿彬&教育科学出版社
3、《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
4、《开展“中学研究性写作”实验初探》&任学荣&(《中学语文教学》2001。6)
5、《国外教学理论的新进展》&孙长根&毛新勇&(《上海教育》99。1)
十二、附件三个
(一) 学生在创造性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及课外研究性活动举例
第三册
第一单元
1、虹的形状为什么像石拱桥?
2、龙泉的大豆品种有哪些?
3、乌鸦为什么会消失了?
4、关于麻雀的生活习性。
5、关于蜜蜂的有趣事情。
第二单元
2、 水生和宏儿长大后的生活如何?
3、 小说中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之比较。
4、 从秋谨的诗歌看其豪侠的性格。
5、 访问一个富有个性的人。
第三单元
1、 采访农科所:龙泉的竹子有哪些种类、哪些用途?
2、 龙泉乃多桥之地,类型多、数量多。石板桥、石拱桥、廊桥、铁索桥、混泥土桥应有尽有。分五组各实地考察一座桥。
3、 详说丽水市的气候特点。
4、 地球上沙漠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
5、 大自然奇怪现象举例、探究。
第四单元
1、 毛泽东诗词赏析。
2、 征集班歌、校歌歌词。
3、 征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歌歌词。
第五单元
1、 什么是纳米技术?
2、 分组参观一香菇生产基地、一太阳伞生产基地、一宝剑厂、一青瓷厂,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
3、 介绍一个实验操作过程。
4、 “科幻小说”征文。
5、 关于“不明飞行物”的综合报道。
第六单元
1、 老照片的故事。
2、 为父亲剪指甲、洗脚,为母亲梳头……
3、 神游千年说__________(风流、英雄、文学……)
第七单元
1、 为祖父母、父母……写小传。
2、 为喜欢的文学家、科学家……写传记。
第四册
第一单元
1、 关于“小家”和国家的关系。
2、 关于我国历史上的“忠”、“义”思想。
3、 收集我国一位古代思想家的资料,围绕一个主题整理成文。
第二单元
1、 从美国动画片《花木兰》说起。
2、 木兰形象可信吗?
3、 巾帼不让须眉。
4、 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看辛弃疾的晚年生活。
第三单元
1、 模仿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向同学深入报道一个校园热点问题。如“减负”、“心理健康”、“中考”、“追星”……
2、 就校园内的某些现象,分别写一则表扬性短论和一则批评性短论。
3、 读报纸、看电视,写一则新闻短评。
第四单元
1、 关于记叙文中“误会”题材的写法。
2、 为型小说征文。
3、 《骆驼祥子》赏析。
4、 关于《红楼梦》
(1) 简析一个“红楼”人物。
(2) 大观圆建筑物的命名研究。
(3) 小说原名“石头记”的含义。
(4) 《红楼梦》中的“梦”。
第五单元
1、 竞赛演讲:读革命故事&&做世纪新人
2、 社交演讲:在入团仪式上的演讲
3、 节日演讲:?母亲喝彩(母亲节)
4、 规范辩论:
正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反方:总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5、 由辩论:拾金不昧要不要回报。
第六单元
用心灵与自然对话:
(1) 面对日月星辰、花草虫鱼、冬雪春雨……引发无限遐思,用散文的形式写下来。
(2) 考察一种植物,用以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篇散文。
&&&&&&&&第七单元
1、 编一期班报、校报。
2、 写一篇书评。&
(二)课例
第三册第五单元&科技说明文的写作
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写科技说明文。
课前准备
6、 引导学生读懂《“激光”两篇》,了解其写法。
7、 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甲组:参观大白岸村一香菇专业户的生产基地,仔细了解木屑香菇的整个生产过程。
乙组:进行一项科技小制作或解释一种自然现象。
教学过程
i.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写好说明文的关键是什么?
生:(议论纷纷,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要熟悉说明对象。)
师:对,写好说明文,首先要非常了解说明对象。香菇的生产过程、科技小制作的程序、一种自然现象的原因,大家都弄清楚了吗?
生:弄清楚了!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说明文,向读者介绍香菇的生产过程,科技小制作的程序,或解释一种自然现象。
ii. 汇报调查和实践情况
师:下面请同学们汇报调查和实践情况。
生1:(汇报参观香菇棚的情况。)我参观了大白岸村潘大爷的香菇场,他向我详细地介绍了袋料香菇的生产过程。第一、做好准备工作。请木工做一个接种箱;做一个蒸柜;搭建一个大棚;准备一间培养室。第二、备料。备足杂木糠、塑料筒袋等。第三、装料。将杂木屑、红糖、水按一定比例装入专用塑料桶袋。第四、高温杀菌。把料棒装入蒸柜进行高温杀菌。第五、接种。把杀菌后的菌棒放入接种箱内接入菌种。第六、培养。把菌棒移到保持一定温度、湿度的培养室内进行培养。第七、入棚。等菌丝长满菌棒后,就可把它移到大棚内进行管理,大棚内也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第八、采菇。第九、烘菇。剪去菇脚,放入烘干箱内烘干。
生2:(介绍自己参与的一项小制作。)我经一个烤饼摊摊主的同意,参与了烤饼的制作。第一、备料。包括面粉、糖馅、芝麻馅、菜干馅等。第二、和面。把面粉放入塑料盆加入适量的老酵和水搅拌搓成团。水要加得适量,以不太粘手能捏团为好。第三、发酵。第四、做坯。等面粉发酵后,就可以做饼坯了。先将面粉团搓成一条粗细均匀的粉棒,再用刀切成以个个小块,然后用手搓成圆团。做完一个个圆团之后,用滚筒将圆团压成皮子。做好皮子后就可以包馅了,包好馅后再用滚筒压成饼。第五、烤饼。用文火,时间不宜太长。
生3:(解释一种自然现象)夏季,在午后或傍晚,常会看到一群群燕子越飞越低。这时,老人们会说:“天又要下雨了。”这是为什么呢?就这个问题,我向自然老师请教。她说,是昆虫易受天气的影响,导致燕子低飞的。下雨前,空气里的水汽含量急剧增多,小昆虫的翅膀沾湿了,只能沿着地面爬动或在叶面停留。那些伏居在土壤中的昆虫也会觉得不舒服,纷纷爬出土外,此乃燕子捕食的好时机。故燕子低飞天要下雨。
iii. 写法指导
师:从大家的汇报中得知,同学们对说明对象都已经熟悉了。那么,如何抓住特征、安排合理的顺序、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写好这篇文章呢?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激光”两篇》的写法。这篇文章提供了两种写法,请大家比较两种写法的不同。
生:两篇文章内容几乎相同,但写法不同。前者是一般说明文的写法,后者是用书信形式和第一人称。
生:两篇文章都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iv. 口头作文
师:看来,同学们对如何写好这篇作文已经是心中有数了。下面请同学们口头作文。
生:(口头作文,略)
师:(点评,略)
v. 作业
课后完成这篇作文,明天上交。
第三册第六单元写作训练
抒写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写以物为线索、以人为中心的记叙文。
课前准备
1、 分组谈话:话题――在与亲人的十四、五年生活中,哪一件物品、哪一件事情最令你感动、令你难忘?
2、 找一张与自己有关的照片,回忆与这张照片有关的事情。
3、 为父母剪指甲、洗脚,从父母的手脚想开去……
4、 理清《外婆和鞋》的线索和结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台湾作家席慕蓉的散文《外婆和鞋》令人感动。一双极为普通而又破旧的拖鞋,引出了一份份人间真情。今天就让我们把那蕴藏在心中的情愫倾诉出来,拨动听众、读者的心弦。
二、 谈话
师:睹物思人、思人小物。在成长的历程中,有许许多多物品值得珍藏。一张照片、一支笔、一双鞋、一件衣服------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都有一份人间真情。请说说你珍藏的物品和故事。
生:谈话(四人,略)
三、 写作指导
师:同学们的故事令我感动。那么,如何把这一?份真情用好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呢?我们可以用《外婆和鞋》作范例。请大家谈谈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想,特别是写法方面的看法。
生1: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这条线索就是“物”――一双旧拖鞋。
生2: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开头巧设悬念,然后通过回忆巧释悬念。
生3:全文直接写外婆之处不多,但又无处不在写外婆。
生4:描写传神,记叙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生5:抒情淡而有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任何运用以物写人这种方法,同学们都已经懂了。
四、 口头作文(略)
五、 作业:课外完成作文,题目自拟。
确的。听了她的口头作文,我们完全接受了她的观点。
生3:《如今处处有木兰》(略)
师:与前几位同学不同的是,这位同学的作文材料全部来自社会调查,一个个铁一般的事实,不得不让我们为之感动。请同学们课外完成作文,下周一上交。
一、 板书设计
写作训练:我读《木兰诗》
创造性阅读――研究性课外活动――真实性写作
引申、推测    查资料    好的语言形式
联想、比较    作调查    好的表达技巧
第四册第二单元写作训练&&&&我读《木兰诗》
教学目标
1、 对《木栏诗》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基础上,用小论文、评论等形式来表达研究成果。
2、 融写作于社会科学研究中。
课前准备
一周前,让学生作如下准备:
对《木兰诗》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语言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然后通过查资料、作调查等途径获得证明观点的论据。可独立活动,也可自由结合、分组活动。下列选题供参考:
1、 智勇双全、朴实纯洁
    ――木兰形象简析
2、 木兰代父从军之事可信吗?
3、 巾帼不让须眉
4、 如今处处有木兰
5、 有感于“木兰出国”
    ――也谈国产动画片
教学过程
二、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读了一篇文章或文学作品,我们往往会通过比较、引申、联想和推测,提炼出一些新的观点,这种阅读,我们称之为――(生:创造性阅读);然后在课外我们去查资料、作调查找论据证明这些观点,这种做法,我们称之为――(生:研究性课外活动);把这些成果用好的语言形式、好的表达技巧表达出来,我们称之为――(真实性写作)
三、 明确目标
本节课,我们一是要展示同学们创造性阅读和研究性课外活动的成果;二是要求大家把这些成果用好的语言形式、好的写作技巧表达出来,进行口头作文。
四、 交流观点、材料
师:下面请同学们交流研究成果。
生:(共6人发言,略)
五、 写作技巧指导
师:同学们有了好的文章内容,还必须用好的语言形式和好的写作技巧去表达。小论文、评论等都属于议论文,大家还记得议论文的一般写法吗?
生: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
师:观点的提出又有哪些方法?
生:1、直接提出2、引出3、在结尾总结出来
六、 口头作文
生1:《巾帼不让须眉》(略)
师:该同学的观点鲜明正确,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写作技巧也用得熟练;语言通俗但不简洁。
生2:《木兰形象是可信的》(略)
师:我很赞同这位同学的做法。通过创造性阅读,她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木兰形象是否可信?然后她查阅了许多资料,终于找到了能证明木兰形象可信的论据,又到社会中去调查,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
确的。听了她的口头作文,我们完全接受了她的观点。
生3:《如今处处有木兰》(略)
师:与前几位同学不同的是,这位同学的作文材料全部来自社会调查,一个个铁一般的事实,不得不让我们为之感动。请同学们课外完成作文,下周一上交。
七、 板书设计
写作训练:我读《木兰诗》
创造性阅读――研究性课外活动――真实性写作
引申、推测    查资料    好的语言形式
联想、比较    作调查    好的表达技巧
(三)学生习作
木屑香菇的栽培
道太中学二(2)班  李路遥
朋友,你吃过香菇吗?香菇又名“香蕈”,味鲜而香,营养丰富。它的栽培已有800余年的历史,现多为人工栽培,全年可生产。现在,我就向你介绍道太等地菇民普遍使用的木屑香菇栽培法。
备料:将杂木屑(枫、栲、栗、栎等最好)按一定比例加入水、红糖等拌匀后,装入塑料筒袋。
杀菌:把袋料放入专用蒸柜进行高温杀菌。
接种:在专用接种箱内,将菌种放入菌棒
培养:把接入菌种的菌棒放入培养室培养,室内要保持已经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利于菌丝的发育。
&&&&&&&&入棚:约20―30天后,整个菌棒已长满菌丝。这时,可将菌棒移入塑料大棚进行管理。大棚要建在有阳光处,在棚顶铺上稀梳的杂草,培育:把已接种的菌棒置入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的培养室内,以利让一部分阳光射入。大棚内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约两个月后开始出菇了。这时,要刮开菌棒外]的塑料袋并每天喷水。
采菇:将大的香菇采下,剪去“菇脚”,可上市,也可放入烘干箱
中脱水制成干菇大批量入市。
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香菇栽培技术将会更快地改进。
有国才有家
养真中学初二(2)班&&&翁静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的祖国落后了。国如弱,家无着。那时,我们的人民曾是侵略者实弹射击和练习刺杀的靶子。可见,国家的强弱决定着小家兴衰,有国才有家。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处理好“家”与“国”关系的动人故事。大禹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周文雍、陈铁军为国捐躯,在刑场是举行婚礼。这些佳话,为“国”与“家”的关系作了最好的注解。
城北乡的一位老农,前年种香菇,由于菇价大跌亏了本。可他还是主动交了农业特产税,他说:“宁愿亏自己,也不亏国家。”
下岗女工王某,在城东市场开了一家服装店,第一个月生意不怎么好。她也主动交了国税和地税,她说:“为国纳税是天经地义的。”普通的话语,蕴涵着多深的哲理啊!
爱国与爱家本质上是一致的,“水涨船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资料显示: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3624.1亿元,1997年达74772.4元;1978年农村家庭人均收入133.6元,城镇家庭人均收入343.4元,1997年农村家庭人均收入1090.1元,城镇家庭人均收入5160.3元。这就是说:国家富强,小家富裕。
我的家里,改革开发前只有一辆破自行车。现在,有了大彩电、冰箱、电话、移动电话和摩托车。假如国家不富强,能有我们今天的幸福上生活吗?
“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朋友,请牢记:有国才有家!
木兰形象可信吗
养真中学初二(2)班&&吴超君
读了《木兰诗》,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木兰形象可信吗?经过课外的研究和社会调查,我认为:木兰形象是可信的。
从《木兰诗》中可发现,木兰是个勤劳、孝顺的农家女。这个品质是她成为一个女英雄的基础。勤劳铸就了她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作风;孝顺促成了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举动。
《目标与检测》上的一段文言文也印证了我的观点:“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妈,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范文澜曾在《中国通史》中说:“诗中描写的木兰,确实表现了中国妇女的英雄气概和高洁道德。中国妇女是有这样的气概和道德的,因之这首诗的内容也是真实的,倒不必考证木兰是否真有其人,真有其事。”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木兰式的女英雄比比皆是:秋瑾、刘玲英、赵一曼------,举不胜举。
木兰形象不仅可信,而且木兰式的人物会越来越多。
&&&&&&&&&&&&&&&&
&&&&&&&&&&&&&&&&&&&&&&(作者单位:龙泉市养真中学)
--博才网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吉林女孩-30℃挑战冰雪瑜伽(组图)
俄罗斯军官舞会照曝光 帅哥美女如云(组图)
600余名考生泳装亮相高校表演专业招生会
美摄影网站评选出年度令人叹为观止的照片
“武当妹妹”舞拳抚琴展清纯侠女气质 网上走红
酒吧开业 竟请美女当街脱衣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诺贝尔写一篇小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