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剧视频免费下载双锁柜视频从哪找

       
  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
日04时04分
   稿源:
庐剧定位的得与失
  毋庸讳言,近年来庐剧在城市中的话语地位和生命信号日渐低微,越来越多的人甚至藉此认为庐剧的消亡已为时不远,消极情绪也与日俱增。在我看来,庐剧之所以出现如今这般的困境,应当说与它早期的发展状态有关。其自觉或不自觉的“阡陌文化”定位,使它在当今越来越快的都市化进程面前显出了尴尬。
  庐剧和我省的其它地方剧种一样,发端于民间,是民间说唱、歌舞表演的高级化。一般以为,上世纪后期在我省巢湖市境内发现的清同治七年(1868)巢县知县陈炳所颁禁演“倒七戏”的《正堂陈示》,即是从反面向我们叙述了庐剧在当日的流行。
  我们知道,庐剧发源于大别山门歌,在与江淮之间其他姊妹艺术的融合中发展定型。根据“地缘影响文化形态”的观点,我以为庐剧其实是在江淮之间的“皖中走廊”中成长壮大的,是村落田舍间“阡陌文化”的产物。诞生之初,由于受到大别山脉的阻挡,它便只能东向发展。众所周知,由皖西大别山向东这一段江淮阡陌,北枕淮河,南面长江,正所谓“两水夹明镜”,一山镇江淮。这使得形成之初的庐剧被框范在了这条自六安到芜湖长约200公里的“皖中走廊”上。在这样的地域空间,一方面庐剧可以借助“顺势而下”的惯性,获得较快的传播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也相对屏蔽了外部文化对早期庐剧渗透,使其眼睛向内,立足阡陌,坚守走廊,倾情于自我完善和观众锁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它并不渴望出走,只是不断地完善自我,定型声腔,积累剧目,不断地为需要它、喜欢它的观众演出,实现了双向恪守。由此我们看到,它的主要声腔“寒腔”、“二凉”、“三七”等很早就完成定型,并在以后的演唱中极少改动,成为受众识别它、解读它的重要标识;看到它由于固守阡陌而产生的同一剧种内的地域特色分割――仅以走廊的区段就出现了“西路”、“中路”、“东路”的不同比照,实现了剧种内部风格的多样性,这在我省其它地方戏曲剧种中是绝无仅有的;看到了它由于凝神静气、苦练“内功”而带来的早期剧目建设上的显著成就。
  如果我们认同黄梅戏是“大水冲出来的”,顺流而下的,养成了“游走的性格”的话;那么,我们同样也可说庐剧是“山坡上滑下来的”,是直线向前的,派定了“专注的神情”。前者属长江文化,相对开放;后者则是阡陌文化,惯于秉持。这种阡陌文化的好处在于它较为注重地缘经营,较为依赖自我完善,较为突出原初风貌的保存和个性特质的坚守,使其家当日厚而风味不减。这不能不说是庐剧生命形态的一大优势。
  以这样的思路,我们看到早期庐剧发展迅猛异常。一般以为,庐剧“形成于太平天国年间”。如果此说不谬的话;那么,也就是说它仅仅用了10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了一个搅动乡野、撼动风化、具有相当号召力的地方戏曲剧种,以至成为一县之首脑要颁令禁绝的对象。我以为,这正是得益于它“山坡上滑下来”的力量与速度;得益于它“阡陌文化”的秉持与执著;得益于它“只管往前走,不往两边看”的自信与专一,也得益于它与受众的双向锁定与恪守。
  在看到庐剧阡陌文化的专一、内敛、自我完善的优势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它的这种由内敛而导致的过于“安分”和“自给自足”的情态。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各地方戏曲剧种同沐春光、竞吐芳华的时候,庐剧便因为不能也不惯跨长江、渡淮河、翻山越岭而始终固守安徽中部一隅,失去在更大空间中发展自我,弘扬本体的可能。
  上世纪50年代初,庐剧也和我省其它戏曲剧种一样,生命迸发,热情高涨,曾和黄梅戏、泗州戏、淮北梆子戏等一起参加华东区戏曲汇演,也曾走进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获得好评。应当说,新中国给了所有地方戏曲剧种以相同的起跑线。然而,由于特殊文化定位的制约,庐剧在展示自身识别符号之后,没能及时在美感内涵和当代情致上再度整合。一味“我行我素”,使得发展脚步放缓。由于没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庐剧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提升地位、扩大影响、攻城略地的竞争中“少跑了一圈”。试看,当今举凡居于强势地位的剧种,如越剧、豫剧、评剧、黄梅戏等,无不具有与电影牵手的经历。电影为新中国起跑之初的地方戏曲插上了飞升的翅膀,而庐剧丢失这个插翅的机会。
  此外,庐剧的阡陌文化还使得它过于醉心瓜棚豆架的红火,田头地角的喧腾,常以完成这些演出为满足。从相关史料中我们知道,在庐剧的传统剧目中,本戏(也就是俗称的大戏)并不在少数,然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小戏的整理演出上。应当承认,小戏在满足观众需求,活跃文化生活,强化剧种与社会的交流上有着非凡功用。庐剧这样做也是顺应社会和自我需要的,并且成果斐然。诸如《讨学钱》、《借罗衣》、《双锁柜》、《打芦花》、《站花墙》、《打桑》、《花园扎枪》、《点大麦》等,至今还常演不衰,倍受喜爱。但是,本戏的或缺使它整体艺术水准的整合、提高缓慢,大剧种的气象较难形成。一个剧种如果未能在本戏上站立,没有有代表性的本戏的托举,一旦进入都市,走向剧场,进行规模演出和综合美感考量,其困窘自然在所难免。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尽管阡陌上、乡村中的庐剧演出依然红火,但总体衰落已有目共睹。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受众基础的、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剧种,我们实在不能不为其在主流文化中的身影渐失、在当代文化传播中的信号趋弱而倍感惋惜。
  在此,我认为,庐剧要想走出低谷,摆脱困境;要想在不远的将来找回自信,重铸辉煌,就必须认真反思并努力改变阡陌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内敛心态;认真反思并努力改变“独善其身”、“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和行为准则,积极寻求与新艺术和新文化传媒的携手,跨越式地补上“少跑的一圈”,让阡陌的话语走出阡陌,传达到江河的对岸,挥洒到大山的那边。在都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努力寻求阡陌文化的“都市表达”,下气力打造代表剧种最高水平、呈现剧种多面成果、具有推进剧种升级定位功能的本戏剧目。“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或者“一出戏推出一个剧种”的事例并不鲜见,庐剧走出昨天,创造明天,再度喷发定然指日可待。(王长安)
版权申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
&24小时新闻排行 
数码娱乐DVD导刊双语学习报
 请尝试以下操作
 1. 尝试按F5刷新该页。
 2. 重新输入正确的网址。
&社区热贴 
&热点图片 
情侣仿野战拍婚照
老外"客串"城管
僵尸大游行
出租车冲进早市
&安徽旅游 2892601. 1291002. 967703. 906704. 704605. 482406. 450807. 446308. 430409. 419810. 404011. 378912.
3218201. 477802. 99703. 87304. 50205. 45006. 44007. 39608. 38309. 37710. 31311. 28612.
友情链接:
欢迎同行交换友接,BD>3,快照7天内,QQ()
戏曲大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庐剧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