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小学生家庭作业时间设计有效性

博客名称 :
博客昵称 :
自我介绍 :100字以内
没有提示信息
Cookie :不保存
[转]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家庭作业的有效性 15:10:32
在教学实际中,如何根据具体情况有效地设计家庭作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发挥重要作用呢?我认为要做
  一、 以生为本,明确具体要求?
  家庭作业中设计一部分巩固练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仅要说明作业内容,还要学生明确完成作业的具体
要求与方法。比如,在布置背诵课文家庭作业时,具体要求与方法为:① 先熟读3遍,要读得正确通顺;② 再
逐句逐段地背诵;③ 最后将整段整篇背熟。这些看似简单的作业要求与方法是&蹲下来&从学生的角度提出来
的,只有这样明确提出,细化训练,才能有效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家庭作业习惯。?
  二、 以生为本,分层设计?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分层作业是必要的。我会为优生设计一段时间相对固定的作业,如读
书笔记、观察日记,对于阅读与观察的内容要相对统一,以便检查与交流。对于后进生,我则在黑板报上开辟了
一块&秀一秀&专栏,每天由他们抄写家庭作业中易错词语、精彩语句等内容,让他们也有展示的机会,产生积
极完成作业的动力。?
  三、 形式多样,提高检查效率?
  互查互改、抽样检查都是作业评改中不错的办法,另外,还可以变检查为展示的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
完成作业,开学初,我就提议每个学生准备一台小录音机,用于检查学生家庭作业中的朗读一项。当自己的朗读
在全班播放时,自豪便写在同学们的小脸上。?
  四、 及时反馈、设计跟进练习?
  课堂教学、家庭作业、检查反馈、跟进练习应该是一个紧密相连、循环往复的链条。因此,在布置家庭作业
时切记随意性,力求课堂教学&学什么&,家庭作业&练什么&,检查更应及时反馈,并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
时设计跟进练习。例如,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通过辨析形近字、同义词等练习解决作业中的错别字、用词不当
的问题;对于高年级学生,通过相关片段的拓展阅读解决作业中关键词语的表情达意的理解。这些跟进练习须是
根据作业检查与批改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力求举一反三,这样才能使家庭作业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实现作
业的有效性。?
  五、 课后延伸,丰富作业类型?
  1? 读万卷书。扎扎实实地课外阅读无疑是语文家庭作业的重头戏。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一项作业弹性较大
,以致这项作业往往会被其他的作业挤占了时间,结果是形同虚设。为了让这一作业能有效地落实,教师要在激
趣、明确要求、方法指导与反馈上多动脑筋多下工夫。如《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作家杨红樱采用故事的形式
推荐书目的课文,其内容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引导学生读书,我专门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
自主地制定阅读计划,包括时间的安排、阅读的方法、阅读成果的展现形式等等。通过检查、交流、展示读后感
、手抄报,促进阅读的持续性。?
  我还经常在周末设计&逛书店&的作业,统一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学生们将教室搬到了书的海洋。在书香
的熏陶下,拒绝读书的学生也成了小书虫。每每周末,这已成为他们最喜欢的作业。?
  2? 行万里路。语文学习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
独特感受。&感受要靠学生亲自去观察与体验才能获得。&看了&决不等于&观察&,&去了&决不等于&体验
&。怎样让&观察与体验得以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激情引导与及时检查和组织交流。受课文《莫泊桑拜师》一
文的启发,我设计了《放学回家后&&》《早晨我到校》等为主题的连续一个月的观察日记。学生们从平平常常
的生活中积累丰富的材料,观察动物、观察人物;体验快乐的广场、体验妈妈的生?活&&?观察体验类的语文
家庭引导学生们主动体验生活、学会体验生活,积累了习作素材,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多体验勤积累的语文学习观
  &行万里路&还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社会与生活的小主人。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6
》的内容为: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再将统计过程与结果写下来,然后根据统计数
据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实践机会,因而我们突破&同学&的范围,将调查与
统计延伸到社会、生活。学生手持自己设计的问卷,走进菜场、商场、超市、公园、广场,向不同年龄不同职位
的人调查。?
  语文家庭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我们不妨多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力求灵活
多样,讲究趣味,走向开放,更好地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后一篇:没有了!
法律事务:大承律师事务所 佟丽萍律师 刘英铁律师《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 gyshm的blog - 连云港教育博客
FriendLink
《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14:40:00 | By: gyshm ]
《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江苏省赣榆县石桥镇中心小学 &单红梅 &邮编:222114      一、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重大改革。然而,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作业形式,利用语文作业来发展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成长仍然是广大教师备受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是“教”的强化,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方法、手段、技术日趋单一,注重作业形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在应试教育下,作业演变为“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目前,我们的作业还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因此,作业设计有效性的革新迫在眉睫!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切实做好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改视眼下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切实做好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养成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搜索处理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   (3)、切实做好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有利于使学生积极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形成实际操作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切实做好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投身社会、关心他人的思想意识,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体验自我对自然、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作业是学生创造性的劳动,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优化作业的设计,使学生作业取得成功,意义重大。如何设计作业,设计什么样的作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课程标准》的实施,趋向多变性。 & &作业设计有效性要以《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以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作业的训练,给了学生自由思考及独立思考空间,使学生思维趋于多元化,能真实地体现出学生的个性,以新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作为先导,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小学各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的理念的提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在作业设计优化方面提供条件,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多元化、延伸性、搜集型等形式的作业中,学会学习、求知,形成技能、智力的开发。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段和方法,总结作业现状,为制定具体改革措施做准备。   2、操作观察法:针对作业现状,制定改革的具体操作措施,使之应用于实践,并通过观察实效,随机修改操作步骤。   3、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   1、设计调查问卷,总结作业现状   新课改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如何使作业的布置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对我校全体教师以及五年级3个班的全部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对布置作业充满无奈,对学生的拖欠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苦恼不堪的现状;也听到许多学生对当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满意,完成得有点勉强的心里话。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仅占我们年级总人数的22%,基本能独立的也只有35%,而基本不能独立完成的和完全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高达26%和17%。通过这两组数据我们不难得出这个结论,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学习的自觉性也不太强。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还发现,目前我们的作业布置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机械巩固的、统一规定的、独立完成的作业明显多于综合创新的、自主选择的,合作互动的作业。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认为,只有进行作业改革,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形成“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可喜局面。   2、改革作业形式和评价制度,制定具体措施   为了改革现有的作业设计形式和评价制度,真正体现作业布置的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我们特制定了以下具体措施:   (1)、变单一作业为多元作业,让学生竞展风采。   就是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可以辅以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等等来表现,用创作的乐曲来表现,用摄录的活动录像来表现,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作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还是一个极好的凭借,不仅充分学习和凭借了教材内容,还广泛地涉猎到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环境、城市、绘画、工艺、家庭、社交、科技、信息技术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现象和知识。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展示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和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获得了放大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2)、变任务作业为自选作业,给学生自由的天空。   过去的作业多为教师课后布置。作业的数量、作业的难度以及作业完成的形式,教师有着决定权,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保障实施。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一般来说,听话的学生能完成得较好,懒惰的学生就常常采取逃避或拖延的办法。教师一厢情愿地布置作业,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难度,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呢?答案是肯定的。   为了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我们特地建立了“作业超市”,即在教室的墙壁上规划出一块“芳草地”,精心布置一番,作为“作业超市”的空间。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可以自己或两三人合作,设计一份作业,张贴到“作业超市”里,供他人挑选。挑了谁的,作业完成后就交给谁检查批阅。每天,师生共同评选出一名最佳“设计师”(即作业设计选中率最高的学生)和一名最佳“挑战者”(即作业完成得最棒的学生)。最佳“设计师”、最佳“挑战者”优先参加“每周之星”的评选。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完成作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完成的作业质量更是大大提高,几乎再也找不到拖欠作业的,完完全全地成了学习的小主人!&   (3)、变封闭式的作业为开放式的作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应该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开放式的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使作业和生活接轨,让学生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如让学生学写动植物的文章,如果他们没有养过动物、种过花草,平时又不善于观察,作文时就必然没话可说,无情可抒。因此,早在几个月前,我就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外专题作业:饲养一种小动物或种植一盆花、一棵树。观察动物吃食、活动、睡觉等生活习性,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观察它们在不同天气、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情况;还要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向行家请教种养殖的有关知识;并要求把种养殖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记叙下来。记叙的形式也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拍成照片,写成日记,画成图画,甚至写成诗歌、童话,编成谜语、歌谣等等。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写状物的文章,此时他们胸中涌动的必定是实践中所得的真知实情,笔下流淌的必然是实践后的欢乐与欣慰。孩子们在完成这一系列事情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感觉器官,也锻炼了思维器官,而且培养了与人合作、搜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   (4)、变工具作业为人文作业,写作业也学习做人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课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在作业   设计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力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   当今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爱国篇章,“忘却了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然而,现如今的小学生,至少有一半不了解中华民族辉煌而又沧桑的过去,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不是那么强烈。语文作为中国的第一母语课程,它有义务承当起激发学生心中爱国情感的责任。鉴于这些原因,在作业设计时,我做过一些尝试:A、阅读历史书籍。如《中国上下五千年》(少儿版),并用三言两语简单记录自己对每个故事的感受。B、针对课文内容查阅资料。如在教学《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时,让学生亲自去查阅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并用自己的话讲述给同学听。C、关注时事政治。如通过各种新闻渠道,了解国内最新时事。这些作业的设计,都是为了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一个清晰的民族形象,只有脑中“有形”,心中才能“有爱”。教材中还有不少伟人的故事,这些既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名篇,也是学生做人的镜子。我们可以设计《寻找名人的足迹》,制作《名人录》等活动,让学生收集伟人、名人、英雄的故事或图片、个人简介等,还可以以“小报、班会”的形式“话英雄,赞名人”,这样,就能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找到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路标",又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5)、从批改走向对话,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在过去的作业模式中,学生写作业总是被动的,尤其对日记、作文、背诵等作业,对老师的批改也是担心受怕的,以至于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也是敬而远之。如何使学生从这种固有的写作业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   沟通,一种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法宝。   过去,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教师在本子上留下评分和批语,这本身也是一种对话。遗憾的是,这种对话过于苍白。学生把写满词句的作业本交给老师,教师只是简单地在本子上标上“√”“×”,评上一个潇洒的“优”“良”就算完事。作业来去都只是简单的文本符号。太多的作业评语刻板教条,情感贫乏,没有感染力。其实,教师应该认识到:得到肯定是学生在思维和行为表现后重要的心理需要。学生就连简单的抄写,也都会有着努力的成分,稍稍需要动脑筋的作业,学生更会认真的,我们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真诚地写上点评,例如写上我们的赞赏、感受、鼓励、教诲等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我们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时候的作业本,简直就成了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   教学相长的工具。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每天盼望着看到自己的作业本,激动着教师给予的言语,师生的情感就会在交流与沟通中得到了升华。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与结论   通过半年的课题研究,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与实践的乐趣。这样的尝试,对教师而言,是一次自身继续学习的过程,促进了教师对专业理论的学习以及科研工作的有效进展;对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作业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完成作业的信心大大增加了,由以前的被动完成作业变成了主动完成作业。如此自主、开放的作业设计,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和心理负担,巩固了课堂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真正为“减负提质”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研究成效,我们又对五年级两个班的同学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对现在的作业表示很感兴趣的学生占28%,62%的学生表示比较感兴趣,7%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3%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飞跃!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提倡这种新的“作业观”,并不是对传统的、习以为常的“作业观”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它的一种超越,一种发展。事实上,传统作业的经典作业样式在今天仍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只是,我们要使传统的作业样式更好地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服务,要对它加以改进,不使之异化为单纯服从和服务于各种考试的工具。当我们冲破传统“作业观”的藩篱,使作业能够经常地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愈来愈多地成为一种综合性、实践性的活动时,我们惊奇而惊喜地发现这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对促进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即便从应对考试的角度看,它不仅使得学生更有效地应对在学校期间将要面对的考试,而且对学生离开学校之后迎接各方面的“考试”也可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怎样将学生的个性化作业与素质测试相结合。传统教育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存在很大不足,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根据新课改要求,怎样将学生的个性化作业与现有的素质测试相结合,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素质状况,是我们今后要考虑的问题。   2、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花样百出,品种繁多,给评讲和展示带来一定困难。比如“作业超市”里的作业,虽设立“最佳设计师”和“最佳挑战者”,终未能费时过多,照顾全体。         
阅读全文(298)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小学生作业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 文章正文《小学生作业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发表时间: 14:57:00&来源:成都市鼓楼小学&编辑:鼓楼小学点击/评论:878/0
成都市鼓楼小学区级立项课题
《小学生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业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作业能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小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的机械重复高耗低效的作业训练模式,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应试教育下的“题海”战术、重复作业、机械作业、惩罚性作业的现象,尽管暂时拉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却让众多学生不堪重负,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失却了本应该得到发展的个性和潜能。新课程标准与老教材、教学大纲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上述状况与新课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教育目标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给学生减负的强烈呼声中,要求小学生课余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1小时。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颖的作业,利用作业来发展学生,让教师脱离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这就给教师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作业。通过对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力。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作业”是“学生为完成学习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包括课内和课外作业两种形态。
“作业的有效性”,是指能有效的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调动学生参与作业活动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情感都能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题侧重小学阶段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范围是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一至六年级语数英作业有效性情况。
理论支撑:
本课题依据新课程理念、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知识的有序原理、陶行知生活教育原理等理论进行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厘清小学生作业有效性实践研究的内容,指导教师发挥作业的多重功效,提升教学质量,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探索小学生有效的作业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总结具有本校特色的小学生有效的作业经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灵活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本校小学生作业的布置、管理、批改、评价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2、研究小学生作业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3、研究小学生作业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五、课题研究步骤
六、课题研究过程及阶段成果分析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举全校之力,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小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小学生作业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学生464人,认为作业量适当的有84人,占18%;认为作业量偏多的有312人,占67%;认为作业量偏少的有68人,占15%。
认定三门学科总计作业时间需60分钟及以上的有236人,占51%;30-59分钟的有182人,占39%;30分钟以下的有46人,占10%。
以上统计表明:小学语数英学科作业量偏多,只能为半数学生接受。能在1小时以上完成回家作业的学生占51%,不符合新课标要求,应适当减少作业量。
2、作业完成度
调查学生604人,确认能按时并独立完成的有416人,占69%;有疑难需讨论或请教老师完成的有138人,占23%;不能独立完成并时有抄袭的有50人,占8%。
以上统计表明:8%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这表明学差生比例尚偏高,应有适合该部分学生的作业指导方式。
3、作业难度
调查学生520人,认定很难的有83人,占16%;较难的有135人,占26%;适中的有239人,占46%;容易的有63人,占12.1%。
以上数据表明,新课标下现行作业对多数学生是适合的,且教师在教学中也在认真“备作业”,但仍有42%的学生认为作业很难和较难。看来,根据难度系数分层次作业很有必要。
4、作业反馈
对于教师批改后作业错误处的订正,调查512人,认为能立即订正的有230人,占45%;在老师分析时订正的有232人,占45%;很少订正的有50人,占10%。
以上数据表明,55%的学生没有自主订正作业的习惯,要制定完成作业的标准和基本要求。通过对小学生作业的管理,提高作业的效果。
(二)小学生作业问题的根源
外部原因:
部分学生家长对于小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学生作业无人监督无人帮助,作业就只能是草草了事了。
内部原因:
一是作业形式的单一性。
作业形式单一是现在存在比较普遍的现象之一,由于教材内容、教师对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备课的充分程度、教学时间的安排等等原因,导致作业被简单地表现为以“抄抄写写”、“做做练练”等类似的过于常规、甚至是枯燥的形式,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简单重复、疲劳应战等现象的出现。
二是作业内容的机械性。
由于“就教材论教材”,没有把作业放到一定学习环境中等原因,导致作业设计的内容简单、局部,而主动进行整合的、涉及相关的课外知识的作业较少,布置作业一般都是一些纯基础题,学生无须动脑思维,不用操作实践。长此以往,小学生“只会完成作业,而不会用学到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是作业目的的功利性。
为了学生的技能提高而训练,为了学生更好巩固课堂的知识而练习,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段,各科教师之间争抢时间、作业量不协调,功利色彩让作业背负上必须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服务的重担。
四是作业完成的封闭性。
作业布置“一刀切”,片面强调独立思考,过多的作业造成学生疲于应付,结果是书写越来越潦草,计算越来越马虎,形成作业态度与作业质量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养成。
五是作业评价的绝对性。
学生作业的评价往往锁定在“教师对学生”的层面上,且表现为简单的“ √”、“× ”和“优秀”、“良好”、“及格”……缺乏人文的关怀,不利于小学生作业兴趣的培养。
(三)小学作业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的有效性应该从教学的有效性上延伸出来。作业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和必要补充,是教学过程中两个独立的阶段,课堂教学是作业的基础,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发展。对于小学阶段而言,作业的有效性应以“趣”为基础、以“实”为根本、以“活”为追求。作业设计的“趣、实、活”,就是要让小学生从单一、枯燥的作业练习中解放出来,由作业的奴隶变成作业的主人,让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同时,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课题组认为凡是能有效的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激发小学生的“童趣”,满足小学生的“童心”,调动他们参与作业活动的全过程,促进他们的具体进步和发展的作业活动才是有效的作业。
1、作业形式力求多样性
我们改变小学生作业只限于书面作业的单一形式,创设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探究作业、综合活动作业等多种形式,而且完成作业的方式除独立完成外,可以两人或多人合作作业;呈现作业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电子的、活动展示的。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尝试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结合。从作业的出题主体看,以前都是老师出题学生做,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改变出题主体,让学生尝试出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确定作业的类型和数量,自己出题自己做,同桌相互出题来做,一人出题全班做。学生掌握了作业的主动权,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作业的欲望。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的作业更感兴趣,学习也更投入、主动。从学生的欢笑声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自己播种结出的果子更香甜。
语文作业除了基本的抄词注音、解释词语以及评价手册上的相关练习之外,还精心设计了发言稿、周末小作文、综合性学习作业、适度拓展作业。
数学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布置作业时尝试符合新理念的作业方式:实践调查、数学实验、数学日记、小制作、小课题研究等。
英语作业则多角度(听、说、读、写)、多形式(字母、单词、句型、对话、短文等)、多题型(机械性的、复用性的、活用性的、智力型的、能力型的等)、多用性(供新授课巩固和复习用,课内和课外用)设计,让学生手、脑、口、耳、目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运用能力等都得到训练,同时强化英语单词训练,撰写出情景剧本参加英语口语大赛,体验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增强进一步学好英语的动力。
2、作业内容追求趣味性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一个最活跃的因素,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消磨智慧的“苦役”。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将布置的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跃跃欲试,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学习了“数的整除”这单元后,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了一个竞猜题作为课后作业。“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为8位数,每个数字从高位起依次是:□8的最小倍数□5的最大约数□2和3的最小公倍数□2与4相乘的积□最小的奇数□一位数中最大的质数 □一位数中最大的合数□7的最大约数。”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了“”这个号码。觉得十分有趣且很有成就感。然后我再让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自家的电话号码出题来考考大家。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充分利用本单元已学的概念――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知识来设计问题,都想通过自己有“挑战性”的问题来“难倒”同伴。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作业寓于有趣的竞猜之中,“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吃”得津津有味,使学生在“乐”中求知。又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设计了“对口令”的拍手游戏。教学《可能性》这一课后,设计“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的游戏式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使他们体验到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感觉到数学作业是一个趣味的乐园。
3、作业方式讲求兼容性
(1)加强作业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2)在作业完成进程中,提倡合作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更出色的完成作业。
(3)设计一次最佳创作业性作业展。
4、作业评价体现人性化
没有教师对作业科学的评价,就没有作业应取得的效应。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是“一统制”:统一内容、统一难度、统一要求。作业全班统一,甚至年级统一,与此相应的作业评价方式常常采用“√”与“×”来评别正误,用百分制、等级制来进行评价。这种“非对即错” “只见分数不见人”的作业评价方式固守在对知识学习的结果上,但较少注意学生的学习思维,作业习惯,作业过程,解题思路,学习情绪,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不能全面的评价一个学生的素质及发展潜力。所以对作业的科学评价十分重要,如果没有这一环节,前面的作业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多大作用,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
(1)评价过程互动化。改革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把评价的主动权下放一部分给学生,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如采用自我批改,同座间、学习小组间互批,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责任感和自身的评价能力,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工整书写,而且在批改过程中,帮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加深理解或找到更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从别人的作业中获得灵感。
我们还特别重视面批。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每学期,我校都要开展“优秀作业展”活动,向全校师生展示优秀作业,这既促进了教师相互间的沟通与学习,又使学生学有榜样,促进了全体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
(2)评价方式多元化。新课程作业评价,提倡多元评价(自我评价,集体评价,发展性评价等)的相互结合,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不过于重视等级、分数高底。如评价优秀生作业时严格一点,为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作业评价放松一些,用发展和整体性眼光去分析、评价学生的作业,多角度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用激励性语言,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评价注重整体性。由对纯知识的结果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把作业评价渗透到师生群体交往互动中去,对自己和他人的作业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定。经常性开展“评评我们的作业”活动,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增长见识,学会交往,分享情感,同时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
可见司空见惯的作业问题,说到底是教师的理念、能力、态度问题。以“开拓创新”又“谨小慎微”的态度设计、评价作业,这已成为我们教师的共识。
5、作业管理突出精细化
学校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规范作业管理入手,开展作业设计实践研究,探索控制作业总量的方法和途径,在可行性和有效性方面提供了一些实践经验。如:实行“练习卷备案制”。学校将练习设计作为备课内容的重要组成,力求恰如其分地把握练习的质量。学生日常练习主要由任课教师集体研讨共同设计,各学科的日常练习卷实行备案制,便于教导处检测练习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倡作业布置的“五留五不留”,对学生作业实行严格规范的管理,要求做到“四精四必”,增强作业的反馈性和有效性。在作业量上教导处严格控制,检查教师备课时特别关注作业的设计,听课时随机检查学生作业。通过高效作业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注重引导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编制作业与练习,做到内容精选、举一反三。备课组每周五上交自编作业,由分管领导对作业的有效性、针对性及数量进行检查和审核。学校还开展作业展示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对各年级作业情况进行点评。
(四)初步总结小学作业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1)小学作业有效性应坚持满足小学生发展的需要、不增加课业负担、“双基”与“三维目标”和谐统一、立足文本适度拓展与融入实践、提升学生人文情怀的原则。加强设计“精品”作业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
(2)小学作业有效性应坚持分层精选,我们从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两个维度来体现层次性,一是作业量分层,二是作业难度分层。
作业量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新课教学练习,作业量一般在15分左右;第二种是练习课教学练习,作业量一般在25分左右,第三种是家庭作业,作业量一般在20分钟左右。
作业难度分层,一般是基础好的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或用简便方法做计算题或思考题,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则做一些基础题,鼓励他们做难题。如数学作业的布置,基础题----面向全体,就是要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分层拓展题----借助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程度、不同数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基础上各有所获,各由提高,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自主选择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层次内容和数量,如设计简单易解的A组题、难易适中的B组题、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C组题,通过自主选择,让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乐趣。这样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改变“一刀切”的做法,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既让学生感受到一份信任,又充分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品尝到“跳一跳,能够到”的挑战性。
(3)小学作业有效性应坚持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激发兴趣,引发想象,激活创新。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除了作业份量过重、时间过长以外,还表现在学生对学习存在心理负担。因此,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重视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不给学生留重复性、机械性、惩罚性的作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给学生快乐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不同作业层次的设计,不但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在想一想、做一做、找一找、编一编、练一练、动手实验操作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以及口头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五)促进了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提高
作业,一方面作为一种情感的激励工具,它的交互性和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诱发学生奋发进取,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超文本、重基础的特性,创设启迪思维的各种作业情境,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作业内容,满足个人需要,也可以依据能力和水平自定学习速度,满足个人的发展。
事实证明,通过实验探索,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差距在语文识字量上、识字方法上及由此引发的阅读能力等方面已经有所反映。尤其是在发散性作业和能力题中反映出来创造性思维火花,是无法用分数来衡量的。
(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自课题立项以来,学校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加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特别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育评价理论的学习。绝大部分老师转变了思想观念,树立了教育民主的思想,把“以学生为本”根植于思想深处,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作业的设计与批阅。已经初步形成了教师设计作业而不是布置作业、学生在做作业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而不是仅仅为完成而完成的痛苦与无奈的一种和谐氛围。
自“作业有效性研究”课题立项之时起,我校广大教师纷纷自觉自愿地加入其中,在自己的作业有效性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皆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心得和收获。作业设计的多样性、拓展性、实践性、层次性、可选择性都在作业设计中有所体现。
总之,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意识到“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具备创新教育精神和创新教育能力,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创新教育,培育出创新型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五、总结展望
1、课题研究接近尾声,回顾走过的历程,一定有遗憾和不足。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2、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实验人员显然还达不到。
3、作业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尤其是分层次作业的出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解决。
3、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如何进一步完善“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模式,形成我校作业的特色;如何把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到每一次数学作业上;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仍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工作重点。
总之,本课题虽然即将结题,但研究却不能停止。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标,全心全意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来源:成都市鼓楼小学&&编辑:鼓楼小学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9 成都市鼓楼小学版权所有&成都市鼓楼小学和联合设计制作
地址:成都市鼓楼北一街二巷子2号&备案序号:蜀ICP备号&邮政编码:610017
Email:&联系电话: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明做语文家庭作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