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棋谱为什么没拿到过头衔

百度知道搜索_吴清源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24楼影院
movie24luo
北京时间12月1日,据日本媒体《读卖新闻》报道,对围棋做出革命性贡献的吴清源大师因抢救无效,在30日凌晨1时11分于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去世,享年100岁。对于吴清源,日本媒体盛赞其是&昭和棋圣&。 (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12月1日援引日媒《读卖新闻》报道,11月30日凌晨1时11分,被日本媒体盛赞为&昭和棋圣&的吴清源因抢救无效,于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去世,享年100岁。
根据日媒《读卖新闻》报道,吴清源的家属已经准备在近期为其召开告别仪式,据悉,他的二儿子吴昌树将为他主持发丧会。
围棋界第一人
8天前,吴清源百岁寿辰庆祝会曾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数百位社会各界人士为吴老先生祝寿,物理学家杨振宁、京剧艺术家梅葆玖、影星张震等到场送来祝福。聂卫平等中国围棋界众多知名人士也到场祝贺,王汝南代表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吴清源围棋发展杰出贡献奖。
据报道,寿辰当天,杨振宁致词,认为吴清源在围棋里的地位比爱因斯坦在物理里高,而且围棋之所以深奥是与其数学基本结构有关的。
&我是学物理的。20世纪最有名的物理学家大家都晓得,是爱因斯坦。我想了一下,爱因斯坦在物理的地位没有吴清源在围棋里高。为什么呢?因为物理里爱因斯坦是第一,但是第二跟爱因斯坦的距离我想没有吴清源和20世纪第二的围棋手的距离那么大。&杨振宁说。
但没曾想到,围棋大师却在30日凌晨去世。
据综合报道,吴清源于1914年5月出生在中国福建省,从小喜欢下棋,14岁东渡日本。第二年即获得日本棋士三段。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翻开了围棋史上崭新的一页。1950年,获得&九段棋士&荣誉。
从1939年至1956年,围棋界进入了绝对的&吴清源时代&。这17年间,在读卖新闻社主办的围棋大赛中,吴清源在十番棋擂台击败了当时所有超一流高手,被称为&昭和棋圣&。
曾三次改变国籍
作为围棋泰斗,吴清源最遭人非议的莫过于其曾三次改变国籍:1936年加入日本国籍,1949年加入中华民国国籍,1979年归化日本国籍。
吴清源曾在其回忆录《》书中讲述了自己这段历史。
吴清源第一次加入日本国籍是1936年,当时吴清源在日本已经留学多年,因为日本建立了伪&满洲国&,实际是侵略了中国,所以日本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来说是敌国。
&如果我一直保持中国国籍在日本继续围棋修业的话,终归怕有所不便。为此,山崎有民先生(美术商)就劝我加入日本国籍。&
&但是,加入日本国籍的手续非常麻烦,花了三年的时间。加入日本国籍要有各种条件,例如要在日本居住五年以上,要有稳定的生活等等。但其中最困难的其实还是要脱离中国的国籍。
去了好多次在东京的中国领事馆,但总是要被问到为什么要加入敌国国籍,尽管递交了申请,但总是遭到讥笑。&
日本战败后,&到了1946年,突然有一天,一些在日华侨到我家,并且拉着我去了我所住的杉并区的派出所。他们强迫我放弃日本的国籍。&
此后三年,吴清源和其日本妻子一直没有国籍。直至1949年才拿到中华民国的正式护照。那一年,国民党在内战中战败,去了台湾。
1979年,为小儿子的将来着想,吴清源再次加入了日本国籍,时年65岁。&战前,从中国国籍转为日本国籍,是因为当时是战争年代,受形势逼迫不得已。再次加入日本籍,较之我自己,更多的是考虑到孩子。&
&小儿子昌树在考高中的时候,碰上了这样的事情&&在考场里只有小儿子一个人被叫到一边,不和大家排一个队。具体的原因不知道,但估计是国籍的关系才会这样吧。这件事对小儿子的打击很大。
我和妻子都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在找工作的时候,可以想像如果没有日本国籍,情况会更糟糕。所以我们决定再次加入日本国籍,这也是小儿子的希望。&
&我看吴清源的传记,还有阿城做的各种年表,最打动我的是吴清源精神上的痛苦。中日开战,吴清源觉得在日本没法呆了,打算回国。最早帮他去日本的濑越宪作跟他说:&你要是回国,你就没有围棋了。&吴清源没有了围棋就跟鱼离开水一样,这不让他死吗?没有办法他当时只有选择围棋,留在了日本。&曾拍摄电影《吴清源》的导演田壮壮2007年接受《》采访时如此说道。
上一页1下一页
中日开战,吴清源觉得在日本没法呆了,打算回国。最早帮他去日本的濑越宪作跟他说:“你要是回国...
在日本的德川时代的“棋士社会”,棋士可以像武士那样不事生产而专心下棋。而棋士的产生是以棋才...
近几年,有关段祺瑞曾在“三一八”惨案现场“长跪不起”并自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的说法,越来...
蒋经国坚持“政府还是不接触,不谈判”。沈君山于是问蒋彦士:“我不是政府吧?”蒋彦士沉着脸,...
吴老师喜欢的一句话是:“暗然而日章”。出自《中庸》,讲述君子内敛,看上去并不发出耀眼的光芒...在线投稿及合作咨询QQ:
您当前的位置:
棋圣吴清源逝世 吴清源传奇一生详解(组图)
17:41:36责任编辑: 百灵001来源: 光明网点击:
  据援引日本读卖新闻消息,围棋大师吴清源先生,于当地时间11月30日上午1点11分,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的医院去世,享年100岁。  吴清源日生于福建省,7岁学棋进步神速。1928年赴日,棋艺增进后开创&新布局&,并以此对现代围棋做出了革命性贡献。  从1939年至1956年,围棋界进入了绝对的&吴清源时代&。这17年间,吴清源凭借个人之力,空前绝后地战胜了全日本最顶尖的7位超级棋士,被誉为&昭和棋圣&。他的传奇经历曾被搬上电影银幕。  吴清源大师始终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并于日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授予&和平发展贡献奖&。  另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11月23日,吴清源大师百岁寿辰庆祝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数百位社会各界人士为吴老先生祝寿,物理学家杨振宁、京剧艺术家梅葆玖、影星张震等到场送来祝福,吴清源女儿吴佳澄到场感谢大家的祝福。聂卫平等中国围棋界众多知名人士也到场祝贺,王汝南代表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吴清源围棋发展杰出贡献奖。
  履历:棋圣!十番棋打遍日本顶尖高手  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后举家迁入北京  1921年,吴清源开始学棋  1925年,进入段祺瑞府下棋  1927年,吴清源战胜了中国围棋第一高手刘棣怀,坐上北京乃至中国棋界的第一把 交椅  1928年,赴日,师从濑越宪作门下,连胜笙原正美四段、秀哉名人和村岛义胜四段 ,被日本棋院授予三段棋力  1929年,吴清源在《时事新报》主办的擂台赛中首次与木谷实相遇,开创了&模仿 棋&的先例  1930年,16岁开始参加升段赛,春季7胜1负,夏季8胜0负升为四段  1931年,吴清源参加东京时事新闻社发起的棋赛。比赛采取单淘汰制。清源连战皆捷,十八名棋手都败在他手下。时事新闻社连续刊登他的对局约半年多。他连胜的 声威引起日本棋界的注目  1932年,春季8胜0负,夏季7胜1负,升为五段。  1933年,木谷10番对局,因木谷中途升为六段而以3胜3负告终。之后与木谷实共同 开创了重视速度与实利的新布局时代  1933年,获得日本选手权战冠军,9月与本因坊秀哉名人进行纪念性对局&三三、 星、天元&  1939年,升七段,对木谷十番棋  1941年6月,吴清源与雁金准一的十番棋开始。至1942年,吴清源四胜一负领先, 因顾及名誉问题,雁金退出比赛  1942年3月,吴清源晋升八段  1942年年底,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十番棋开始。按规定对局为藤泽常先。至1944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十番棋结束。吴清源四胜六负,手合不变  1946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开始。至1947年,吴清源和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弈至第八局,吴以六胜二败的成绩将桥本降为先相先手合。1948年,吴清源与 桥本宇太郎(八段)十番棋结束,吴六胜三负一和  1948年1月,吴清源与坂田荣男(先相先)三番棋举行,吴三连胜  1948年7月,吴清源与岩本熏本因坊的十番棋开始,至11月吴以五胜一负将岩本降为先相先手合。至1949年,吴清源与岩本熏十番棋结束。吴清源七胜二败一和  1950年2月,吴清源被日本棋院授予九段头衔  1955年对高川格十番棋。在以上十番棋中,将除雁金准一以外的对手全部降至先相 先或定先。被公认为棋界的第一人
  1958年,吴清源在第一期日本最强者决定战(名人战前身,读卖新闻主办)中,以 八胜二负的成绩夺冠  1960年,吴清源在第三期日本最强者决定战中,和坂田荣男并列冠军  1961年,不幸遭遇车祸,渐渐淡出一线比赛  1984年,吴清源在日本大仓酒店举办引退仪式,正式宣告隐退  1986年,吴清源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  1987年,获勋三等旭日中绶章  1988年,担任应氏杯总裁判长直至2008年  1993年,收芮乃伟为弟子  2009年,入选围棋殿堂(类似名人堂),但是吴清源认为自己还在修行,辞退  日,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授予&和平发展贡献奖&  日,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围棋发展杰出贡献奖&  新闻资料:吴清源自述为什么三次改变国籍  四书五经  我正式的名字是&泉&,&清源&其实是我的字。无论是&泉&还是&清源&,都是和水有关系的文字。这或许是因为我出生的那天正好遇上了洪水的缘故。  我的生日是农历五月。在我出生地的福建省,农历五月正好是雨季。在傍晚时分经常打雷。特别是我出生的那一年,据说雷雨特别厉害。母亲是把两张八仙桌并起来,在上边铺上布垫,才生下我的。  母亲特别讨厌打雷。在怀我的时候,一听到雷声,就没有了食欲,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去。小时候,我体弱多病,或许与此有关吧。  我出生后不久,我们一家就搬到了北京。四岁的时候,我得过疝气。原因是我和哥哥一起玩,我扮做马,哥哥骑在我身上,他不断地叫我跳、跳。结果用力过度造成了疝气。我的一位亲戚是医院院长,所以,我住进协和医院接受了治疗,协和医院当时是和美国合作的。但是因为我自作主张解下了治疗用的绷带,所以最后疝气没能完治愈。因此,我后来一直都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  在北京,父亲经常去上两三个小时的班就赶回家来。与工作相比,父亲更热心于对我们兄弟三人的培养。  清朝奉行科考的选拔人才制度。父亲也是学四书五经长大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四书,《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是五经。这些都是儒教的经典。
  我出生的时候,科举制度已经被取消了。尽管如此,父亲还是很早就为我们请了家庭教师,教我们兄弟读四书五经。当时我还只有虚岁五岁。  在书房里,我们兄弟三人一起上课。为了便于监督,父亲也和我们一起听课。学习是从早上8点开始。我的年龄最小,和大哥相差四岁,和二哥相差两岁。因为年纪小,所以要跟上哥哥们的进度是很不容易的,非常吃力,实在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背书,就是把书拿在背后,嘴里背出书中的内容。我怎么也记不住,往往要弄到半夜12点才能结束。祖母经常为我说情,说&已经差不多了,可以了&之类的话。  围棋启蒙  我开始把围棋放到围棋盘上是七岁左右的时候。两个哥哥也一起开始学棋。围棋的学习,我的明显比哥哥们快。  因为父亲在日本留过学,所以对日本围棋界的情况很了解&&比如围棋发展得很快、也有职业棋手等等。父亲从日本还邮购了许多棋书,有幕府末期的棋圣秀策的百局棋谱,也有&方圆社&发行的《方圆新报》合订本。  围棋的学习也是从早上持续到晚上。一只手拿着沉重的棋书,一只手打谱。一会儿手腕累了,就换另一只手,就这样不停地交换来交换去。因为看不懂日文,解说部分就由父亲读给我听。棋谱基本上摆一遍也就全记住了。  因为长时间地持续拿沉重的棋书,所以我两只手的中指都变形了,略有些弯曲。  再也没有更让人高兴的事了,我不再挨父亲的板子了。因为进步得比哥哥们快,比起念四书五经,学围棋是件快乐的事。  那样的日子,一直到父亲病倒为止。  段祺瑞  父亲是1925年去世的,当时他才33岁。那年我11岁。父亲得的是肺病。虽然在家里调养,但自吐血之后,他很快就去世了。  在父亲身体还没有变坏的时候,父亲带我去过北京的一家名为&海丰轩&的棋社。在家里看见我学围棋进步神速,父亲也许就开始想培养我往那条路上走。我在棋社和当时中国的一流棋手顾水如、汪云峰等下了受五子棋。  顾水如老师那时带我去过段祺瑞的府上。段祺瑞是亲日派的军阀政治家,是北京政府的国务总理。段祺瑞十分喜欢下围棋,每周的星期天一大早,棋手们就都会去他家和他一起下棋,之后一起吃早饭,这已经成为了惯例。  我也和段祺瑞下了棋。我开始并不知道他的棋力如何,只知道他下棋很快。看我是孩子,他就下无理手想欺负我,最后我抓住了他的破绽,赢了那盘棋。但实际上,他喜欢赢棋。大家知道他这个脾气,为了讨好他,就都故意让着他,输给他&&没想到却让我这样一个毛孩子赢了他。  输棋之后,段祺瑞的心情大坏,一个人进屋去了,之后再也没有出来。那天早上的早饭也没有和我们大家一起吃。但因为答应过以学费名目给我钱的,所以第二次见他的时候,我直接对他说:&请给我学费。&这样,我拿到了100块大洋。  父亲过世之后,家里没有了收入来源。所以,第二个星期我又去了段祺瑞的府上,但他没有再与我下棋。不过那以后他答应过的学费还是如期如数地给了我。  在父亲去世的前三天,他把我们三兄弟叫到病床前。他把练字用的字帖交给了大哥,把小说给了二哥,交给我的是棋子。这也算是父亲给我们的遗嘱吧。之后,大哥做了官,二哥成为了文学家,而我成了一名棋手,完全如父亲生前期待的一样。
  天才少年  我去过段祺瑞府好多次。段祺瑞下围棋最得意的手法就是,打入对方,然后在对方的空中活上一小块。他将这样的下法比喻成&在公园里搭建小房子&。  那时,得到了日本支持的张作霖在满洲建立了军阀体系,一直在各处征战,一会儿将势力扩张到北京,一会儿又撤退回满洲&&但最后是日本在满洲建立了伪&满洲国&。  段祺瑞也是亲日派的军阀,但他看见日本在满洲张牙舞爪的样子,这样说道:&搭建个小房子可以,但不能归为己有。&在围棋上,他采用的就是那样的打入手段,这是我长大后才明白的&&我认为他很了不起。  在我的亲戚中,有一位名叫李律阁的有钱人,他给张作霖等亲日派军阀捐献过很多钱。听说有一次和张作霖打麻将,就故意输掉了50万大洋。作为回报,张作霖把北京郊外占地极大的南苑&处理&给了我的亲戚。  后来,段祺瑞的地位保不住了,我每月的学费赞助也就没有了。父亲去世后,我们家一直靠变卖家产度日。后来我去了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里的&来今雨轩&下棋。由喜欢下棋的有钱人提供奖品,好多的棋手都去那里下棋。顺便提一句,&今雨&是古语,意思是&亲友&。  我连战连胜,多次拿回了砚台、花瓶之类的奖品&&那时我还只有十一二岁。为此,我受到大家的鼓励,有一家北京的报纸刊登了我的照片,报道了我下棋的事。后来在北京慢慢地大家都叫我&围棋天才少年&。  那时,有一位林先生带我去了日本人的俱乐部。以前我的祖父在福建省做盐的买卖,和我们吴家一起合作的就是这个林家。林家是邪片战争时的忠臣林则徐的同族。那个林家的人看见我们家的没落景象,就带我去了日本人的俱乐部。  在那里我见到了一位名叫山崎有民的日本人,他在北京经营和美术有关的生意&&这成为了我日后留学日本的一个契机。  日本人俱乐部  中国围棋在清朝末期到中华民国初期是最差的时候。清朝末期有一位名叫汪云峰的国手&&国手也就是日本的名人&&但我认为汪云峰的棋力比起他的前任国手周小松要差二子。国家处于战乱中,根本不是下棋的年代。那样的年代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但在我的少年时代,因为有喜欢下围棋的段祺瑞,还有我那有钱的亲戚李律阁也经常帮助顾水如先生等人,围棋环境勉强说得过去。顾水如有留学日本的经历,那时他和喜多文子下过一盘受二子棋,结果输了。输给女棋手很没有面子,据说输棋后顾水如一下子挥霍掉了他在日本一年的生活费。不管怎么说,在当时的中国,光靠围棋是无法生存的。  那样的大背景下,我在日本人俱乐部和一位日本初段下了一盘棋。那是1926年,我12岁的时候。那盘棋开局的时候我中了对方的圈套,一直是苦战。但进入中盘后我吃掉了对方一块棋,最后我赢了6目。在观战者中就有山崎有民先生。
  山崎先生在观看了我的对局之后,在远在日本的大棋士濑越宪作写了封信,告诉他中国有一位天才少年。濑越老师1919年因为围棋交流来过中国,在中国的日本人都知道他。在他们两人之间,开始了关于把我送往日本留学的话题。  1926的夏天,职业棋手岩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来到中国。我和岩本薰下了两盘受三子棋,结果我都赢了。下了一盘受二子棋,我输了两目。和小杉的受二子棋,我赢了。这些对局是为了考察我的棋力的吧。不久之后,在濑越老师和山崎先生之间,有关我去日本的事情进入了具体商榷的阶段。  当时,尽管家里入不敷出,但母亲也没有回福建老家的意思,因为已经从祖父那里分得过家产了。台湾的亲戚劝我母亲说,如果能去日本应该尽力争取。但是在国内的中国亲戚却对我的东渡扶桑持强烈反对的态度&&当时中国和日本的紧张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加入日本国籍  加入日本国籍是1936年的事。  如果我一直保持中国国籍在日本继续围棋修业的话,终归怕有所不便。为此,山崎有民先生就劝我加入日本国籍。山崎先生是在北京的美术商,他为我来日本费尽周折和心血。因为中日关系越来越坏,后来山崎先生也回到了日本。  但是,加入日本国籍的手续非常麻烦,花了三年的时间。加入日本国籍要有各种条件,例如要在日本居住五年以上,要有稳定的生活等等。但其中最困难的其实还是要脱离中国的国籍。  当时,因为日本建立了伪&满洲国&,实际是侵略了中国,所以日本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来说是敌国。  去了好多次在东京的中国领事馆,但总是要被问到为什么要加入敌国国籍,尽管递交了申请,但总是遭到讥笑。  关于加入日本国籍的问题,濑越老师也很烦恼。老师他既不阻止,也不赞成,只是一直沉默。所以我去找了外交官清水薰三先生商量。清水是中国通。清水先生找了中国的外交部,跟他们说:&你们即使留住吴清源的国籍也没有用。&由此说服了他们,使得我终于脱离了中国国籍。  在日本的中国人,被蔑称为&支那人&,受到歧视,也有人受到过实际的威胁,因此,我对自身的安全也很担心。母亲和大哥都劝我回中国,或者去哪个学校上学。但是一边下棋一边读书是行不通的,再说我还要养活一家人。最后我决定一个人加入日本国籍,选择了留在日本。  之后,我改名为&吴泉&。我的正式名字叫&泉&,&清源&只是字。&吴泉&采用了半训半音的读法。因为一直关照我的政治家望月圭介先生对我说:&不能忘记中国。&所以,采用了中文名和日本名各半的读法。  尽管改名为&吴泉&,但大家总不太习惯,结果,1940年又将名字再改回到&吴清源&。
  国籍  出生于中国的我,到了日本后的头八年里,都还是中国国籍。后来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升级,我加入了日本国籍,一直到来战后。  到了1946年,突然有一天,一些在日华侨到我家,并且拉着我去了我所住的杉并区的派出所。他们强迫我放弃日本的国籍。因为他们是让我等在另一个房间里,所以他们是怎么具体操作的我一点都不知道。后来,他们交给了我一本中国的临时护照。  当时正好是我和桥本宇太郎先生的第一次十番棋开始的时候。第一局我输了后,那些华侨又来了,说&输得这么难看,像你这样的人要了也是没用的&,结果他们又把临时护照从我手上拿走了。  后来,拿到正式护照已经是1949年以后了。那一年,中国的国民党在内战中战败,去了台湾。我去了在横滨的中华民国领事馆办手续,终于拿到了护照。在此之前,我三年没有国籍。  妻子和我一样在1946年失去了日本国籍,实际上一直也处于无国籍的状态。而我们是1952年才发现这个情况的。当时正好刚赢了和藤泽库之助先生的十番棋,就收到了台湾来的邀请函。  妻子去申请护照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然是没有国籍的,便一边找律师商量,一边办手续,终于又恢复了日本国籍。失去日本国籍的真相是,1946年那些华侨冲到派出所,杉并区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说:&不是本人的话,是不能办理退国籍手续的。&对此,华侨们怒吼道:&战败国的国民说什么呢!&然后就强词夺理地将我和我妻子的日本国籍都退掉了&&那是日本刚刚战败后十分混乱的时候发生的事情。  拿到了护照,决定去台湾。这时周围有人开始担心我会不会是一去不复返,不再回日本了。因为在战时,加入日本国籍的我是曾被人贴出了悬赏告示的,所以这次如果去台湾,很有可能会和我算旧账。  在东京举行了饯别会,作家川端康成先生和村松逍风先生都来了。席间,川端先生还对我说:&吴君,还是不要卷入政治的好。&看得出他很为我担心。
  再加入日本国籍  我于1979年再次加入了日本国籍,时年65岁。战前,从中国国籍转为日本国籍,是因为当时是战争年代,受形势逼迫不得已。再次加入日本籍,较之我自己,更多的是考虑到孩子。  小儿子昌树在考高中的时候,碰上了这样的事情&&在考场里只有小儿子一个人被叫到一边,不和大家排一个队。具体的原因不知道,但估计是国籍的关系才会这样吧。这件事对小儿子的打击很大。  我和妻子都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在找工作的时候,可以想像如果没有日本国籍,情况会更糟糕。所以我们决定再次加入日本国籍,这也是小儿子的希望。  但是,要说再加入日本国籍,并不是马上就能被认可的。日本是不允许双重国籍的,如果我没有退出中国台湾籍的证明就拿不到日本国籍。为这事,我还去了原法务大臣稻叶修先生那里去找他帮忙。因为这个手续十分麻烦,花费的时间相当长,所以我连母亲的葬礼也没有去。  国籍问题解决了,小儿子从早稻田毕业后,在&日本电气&工作。长子信树庆应大学中途退学后,进了侗朋大学,立志成为音乐家。女儿佳澄从成蹊大学毕业后教初学围棋的启蒙班。  抚养孩子长大都是交给妻子费心的,因为我受的是中国四书五经的教育,所以对日本的教育一窍不通。围棋已经牵扯了我全部的精力,甚至连教孩子们学棋的时间也没有。甚至有孩子说:&非常想到父亲的房间里去,那是个特别的房间。&  大哥在我母亲去世后去了美国,因为大哥的三个孩子都在美国。大哥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学的是物理学,小儿子成为时装设计师。大儿子在航空宇宙局(NASA)工作,后来因为NASA缩减了规模,改学了农业,听说和生物有关。  大哥最后是在美国去世的。我和大哥的孩子们一直有圣诞贺卡的来往。
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如您认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存在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QQ:
下一篇:没有了
11  齐鲁网济南3月9田壮壮的《吴清源》:一盘行云流水的棋(图)|吴清源|围棋_凤凰文化
田壮壮的《吴清源》:一盘行云流水的棋(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田壮壮把《吴清源》拍成了一部散文诗式的电影,就连吴清源最传奇的“十番棋”决战,也没有了观众们期待的波澜壮阔,反而像吴先生下的一盘行云流水的棋。
当地时间日凌晨1时11分(北京时间2时11分),吴清源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的医院病逝,享年100岁。 本文是《南方周末》2007年关于其人物传记片《吴清源》的一篇报道,该片在2007年6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捧得了金爵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摄影奖。
吴清源夫妇(中)与&吴清源夫妇&在一起图片由剧组提供 & 6月28日,在去电影院看《吴清源》之前,93岁的吴清源先到医院做了一次体检。他的心跳每分钟只有四十多次,双眼一只近视一只远视。吴清源通过电视看围棋比赛时,就只能坐在电视机前盯着看。《吴清源》的日本发行方特地将放映地点安排在离吴先生家很近的神奈川县的一家电影院里,这是电影在日本正式上映前的一次试映。吴清源夫妇去电影院看《吴清源》的场面还成了当地电视台的新闻。 吴清源日生于中国的福建省,父亲名吴毅,是家中的第三个儿子。少时即有围棋天才之称,14岁的时候赴日,投入日本棋院濑越宪作名誉九段门下。第二年被日本棋院授予了三段,1950年获得九段。1979年归化日本国籍。他被称为日本的&昭和棋圣&,和木谷实一起创建了&新布局&。 1939年,在《读卖新闻》创建的10番棋大战中,吴清源和10名日本的顶级棋手陆续对阵,到1956年为止,吴清源将所有对手都击败,成为围棋界的第一人。 &吴清源是个神& 田壮壮是从邹静之那里听说吴清源的。1999年,田壮壮还没接手重拍1948年的经典电影《小城之春》。经唐大年介绍,当时还在《诗刊》工作的邹静之找到了田壮壮,商量拍摄一部电影。电影没有拍成,两人却成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聊天、下棋。 &有天静之对我说看了本好书,台湾出版的吴清源自传《天外有天》。静之问我,&你觉得这个能拍电影吗?&我把书看了,也没当回事。过了好长时间,静之又一次问我,我突然间就动心了,觉得可以拍。& 远在日本的吴清源并不好找。田壮壮托许多人打听,始终联系不上,最后,他跑到中国棋院,七弯八拐,与吴清源的助手牛力力取得了联系。&牛力力说,曾有几个台湾、日本导演想拍吴清源自传,但吴老师不同意。我就把我和编剧阿城的材料都送过去了。过了一段时间,牛力力打来电话说:&就请田导来拍吧。&后来我才明白,吴清源想找个大陆的中国人拍他的自传。&田壮壮回忆。 接下来,田壮壮和阿城一起去日本见了吴清源,带回来了一百多万字的日文参考材料。 &他们家摆设简朴,家具大概都用了四十多年了,他下棋累了就躺在旧沙发上休息,生病了要住十几个人的大病房,穿衣服也不讲究,领子都破了,被日本人称为&神&的这么一个人,平凡到你都觉得意外。& 田壮壮这样描述他第一次见到吴清源时的场景:&当时我们坐在一间特别大的屋子里等着,门忽然就开了,但进来的是代表吴清源的代表。当时我想坏了,吴清源没来我这不是白来了吗?后来吴老师进来了,围着特别大的方桌绕了一圈,坐下来就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连续说了3遍就坐那儿没话了。后来我才知道吴师母和助手都在外面呢。& &我说:&吴老师是上个世纪华人中的优秀人物,他的历史和他现在的状态特别打动我,所以我想拍《吴清源》。&吴老师当时没有表态,说让他想两天。过了两天,我在酒店接到了吴老师的电话:&好,再见一面,我把版权给你们。&&田壮壮说。 在等待的两天里,有一次他和阿城、牛力力在酒吧里喝酒,有个六十多岁的老头问他们,你们中国人来日本干嘛?牛力力说见吴清源。没想到那老头噔地就站起来了,给牛力力鞠了3个躬,连说:&吴清源是个神。& 凡人吴清源 带回来的材料翻译要8个月,阿城开始做吴清源的年表,写剧本,闲着的田壮壮抽空拍了《小城之春》。等他再次见到吴清源,已是2002年10月了,因吴清源来中国探望在天津的二哥,正为《吴清源》到处找钱的田壮壮在北京见到了吴清源。 &那一次是真正跟吴老师建立感情了。他大哥在台湾,二哥在天津,他在日本,兄弟见面很难。他想跟二哥一起过一次生日,一个91岁,一个90岁。我们请了几个好朋友给吴老师祝寿,安排他们在钓鱼台饭店过了生日,吴老师特别高兴。& &我陪他回故居,他特意拉住我,指着说&这是我读书的地方,这是我养马的地方&,接着就讲他过去的经历,最后坐在大门口的石鼓上,跟我说话、聊天。坐了好长时间,我说吴老师走吧,他说:&让我再坐会儿行吗?&他说话的时候特别平静。& 给影片《吴清源》找钱并不容易,田壮壮找过许多投资人。投资人开始都很热情,但一问是部人物传记片就没影儿了。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陪着吴老师见人,表面上他不说什么,但他明白我们是在找钱。见完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那天,吴老师特别高兴,我问他累不累,他说:&不累,咱们得为这个事情打起精神来。&他觉得王军懂棋,懂得这电影的价值。我当时就觉得他对我特别信任了。& &我一直觉得吴老师是个没有情感的人。因为成大器的人,小情感上的事特别少。吴老师回日本坐轮椅上飞机的时候,我把他推到廊桥,然后把他交给一位空姐。那时候我特别矛盾,不知道是不是能找到钱。老头来北京这么长时间,这么辛苦,我心里特难过。我趴在栏杆上说:&吴老师您保重。&吴老师看我那一刹那眼睛是湿的,他说:&你别急。&我就觉得老头其实也挺有感情的。后来吴老师送我一个棋盘,上面写着&时间&的&时&,吴老师说:&一切都是缘,时间不到做不了。&& 焦虑吴清源 在写过《棋王》的阿城看来,吴清源就是个为围棋而生的人。在日本时,不懂围棋的阿城问日本棋手,吴清源的棋究竟好在哪里。日本棋手说,吴先生赢棋好看,如行云流水,现在的棋手下的棋很难看,已经找不到这样的人了。 阿城最感兴趣的是吴清源的人生焦虑。&我写的是人,吴清源的父亲到日本学法律,回来在北洋政府平政院(行使法律责任的一个行政机构)做个科员,家里七八个佣人,住着一亩二分地的四合院儿,天棚鱼缸石榴树,肥狗白猫胖丫头,喜欢写字了,买一大堆帖来,喜欢小说了,哗,去买小说。吴清源兄弟3人,私塾在家背四书五经,背不出来打手心板儿,不去外面上新学堂。后来父亲死了,家败了,穷了,焦虑了,段祺瑞给钱,就陪段祺瑞下棋;日本人给钱,就去日本下棋,结果二十五年无敌手,杀得日本人大败。& 拿到阿城写完的《吴清源》,田壮壮不知道该怎么拍了。&阿城一开始是按纪录片写的剧本,我觉得这个电影没法按照纪录片方式拍,因为你没法恢复那个时代的氛围,顶多拍个大意;另外,吴清源的一生如此多的传奇,我不能拿貌似假纪录片的方式去拍。&最后,阿城的&焦虑版吴清源&剧本就被田壮壮放弃了。 田壮壮的《吴清源》 &我看吴清源的传记,还有阿城做的各种年表,最打动我的是吴清源精神上的痛苦。中日开战,吴清源觉得在日本没法呆了,打算回国。最早帮他去日本的濑越宪作跟他说:&你要是回国,你就没有围棋了。&吴清源没有了围棋就跟鱼离开水一样,这不让他死吗?没有办法他当时只有选择围棋,留在了日本。后来他的精神导师死了,加上战争带给他的精神压力,他皈依了&玺宇教&,彻底放弃最钟爱的围棋,他觉得每天念经就可以不打仗,每天祈祷就可以停止战争&&我想这段经历实际上对吴老师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出发,田壮壮最后选择了吴清源的几个人生片断作为电影的表现内容:吴清源刚去日本入籍产生的冲突;日本战败后美军轰炸东京时的吴清源;还花了大量篇幅讲述吴清源加入和退出&玺宇教&的前后经过。在电影《吴清源》里,惯常故事片里被重点突出的传奇、冲突被放弃了,吴清源对围棋和信仰的态度和情感关系成为了电影的表现主题,颇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势。 田壮壮把《吴清源》拍成了一部散文诗式的电影,就连吴清源最传奇的&十番棋&决战,也没有了观众们期待的波澜壮阔,反而像吴先生下的一盘行云流水的棋。&吴清源参加本因坊比赛很有意思,他复出第一盘棋是跟师哥下的,师哥和他对弈时哭开了。吴清源当时懵了,输得一塌糊涂。第二盘棋,眼看着就输了,突然间,吴清源觉得围棋回来了,三下五除二就把师哥打败了。这场面太精彩了,但是真没办法拍出来。包括他后来的十番棋的辉煌战果,没法拍。& 影片里有场下棋的戏,对手木谷实已经流鼻血昏倒在地,吴清源仍然盯着棋盘,像雕像一样,这场戏倒是真事。当时的棋评说,吴清源完全沉浸在对局里,根本不知道木谷实出什么事了。这一手棋,决定着他们俩这盘的胜负。&那边的人抢救木谷实忙疯了,吴清源长时间地盯着棋盘,一动不动,等他计算清楚了,准备下棋的时候,咦,木谷实哪儿去了?怎么躺下了?然后他就问木谷实,还要不要下?木谷说还要继续下。&田壮壮说。 吴清源身上的这种精神和意志力让田壮壮惊叹不已。&这盘棋谁都知道吴清源赢了。但在那么复杂的情况下,周围乱成一锅粥,他居然什么都不知道。后来日本人不满了,对手倒了居然不放弃下棋,就砸他家玻璃。我看过吴清源摆棋谱,同时完全进入了自己的场里了,一个小时头都不抬起来。& 连故事片里最重要的爱情戏,在《吴清源》里也只有五分钟。田壮壮说,&我特别佩服师母。她和吴老师的相识和相爱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当时吴清源是日本3大美男子之一,酒吧里女人唱那种相思的歌里都有吴清源的名字。但他对介绍女友给他的日本著名女围棋手喜多文子说:&只要找到跟我信仰相同的就行。&后来喜多文子给他介绍了中原和子。见面时他问和子:&你信教吗?&她说:&信。&然后两人就结婚了,这么多年相濡以沫。& 在《吴清源》里有个细节,吃饭时和子给吴清源盛饭递碗,田壮壮在画面呈现时使用了放大和特写。&围棋界所有的人都说,最伟大的就是师母。为什么呢?说你伺候人容易,伺候&神&太难了。吴老师生活里是一个不问人间一点事情的人,师母对我说,给他吃一年面条,他不会问为什么老吃面条。一件衣服,你一个月不给他换,他也不问&你为什么不给我换衣服&。他脑袋里就只有围棋。& &但是我仔细观察过吴老师,当他说完围棋时,总是直勾勾地看着师母,等着她告诉自己该做什么;他对师母有一种依赖,眷恋,很特殊的一种情感,她是像姐姐或母亲一样。所以,我在拍电影时设计了很强的一条线是写他们俩的情感。&
[责任编辑:冯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220369
播放数:100375
播放数:75613
播放数:29990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清源传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