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舌尖上的中国小吃体介绍各地小吃特色,做法的演讲稿,能讲10分钟左右,拜托!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日报】舌尖上的真相
(一)以前,大米放一周左右就有小虫飞,现在的大米为何不生虫
记者 颜伟杰
编者按:一饭膏粱,维系万家,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如今的大米不生虫是农药用多了吗?番茄为什么放上一周也不会烂?由于担心食品安全,很多城市居民买菜必选虫眼菜,买鱼最好是野生,有的甚至在阳台上开辟了菜园,当起了城市&农夫&。与此同时,网上也经常流传一些五花八门的&食品安全知识&,这些做法和说法都符合科学、符合事实吗?
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辟专栏《舌尖上的真相》,采访专业人士,踏访第一现场,和你一起探究舌尖上的真相。欢迎读者朋友提供线索,一起保卫餐桌安全。
本报讯 家住杭州江干区的沈斤水老人,今年65岁,退休前在酒店当过大厨,见过的农产品食材数不胜数,也算是半个专家了。不过,最近他发现个问题,怎么也想不明白。
原来,今年过年前,沈斤水在超市买了几袋米,结果亲戚又送来了一大袋米。&家里人本来就不多,米也吃得慢,前几天把超市买的米袋子打开看了看,结果放了四个多月的米像新买的一样。&沈斤水说。
&小时候家里吃的大米,特别是春天放上个把星期就会有小虫子爬出来。&沈斤水回忆,&而现在的大米,放上几个月都不会长虫子,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虫子没了藏身之处
大米变得不易长虫子,会不会是稻谷在生长时的用药有问题?沈斤水怀疑。无独有偶,记者在网络上发现,不少网友对不长虫子的大米也是疑虑重重,甚至有人担心会不会是品种出现了问题。
现在的大米不容易长虫子,这个问题得对比着来看。省农药检定管理所的高级农艺师陆剑飞告诉记者,以前的大米容易长虫子,是因为原来的大米加工技术比较简单,加工出来的大多是糙米。
&糙米保留了稻谷的种皮、谷皮等富含营养的绝大部分组织,而这些部分往往很可能带有虫卵,如果在加工中没有将虫卵杀死,它们一旦遇到合适的湿度和温度就会孵化成小虫子,而糙米又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所以虫子也长得快。&陆剑飞说。
然而,现在的大米,从收割、储藏,到加工、包装都比以前更加精细。
&现在的稻谷收割起来后,都是用烘干机烘干的。&金华汤溪镇群飞粮油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丰群飞说,使用50℃至60℃热风烘干的稻谷,比以往靠太阳晒干温度更高,也更易杀死稻谷中的米虫虫卵,&而且,烘干机里受热均匀,更容易控制稻谷的含水率。&
而且,现在市面上的许多大米,都已经加工到胚芽米,甚至精米级别了。同样从事稻米加工的丰群飞告诉记者,胚芽米只保留了大米的胚乳、胚、胚芽,以及部分的糊粉层,基本上已经把虫卵寄生的那部分组织全部去除,&没有了虫卵,长米虫就无从谈起了。&
没虫子并非不安全
没有虫卵的大米,想长虫子是不容易了。但是,不长虫子的大米,是不是不能吃了呢?
&现在的加工工艺使得大米不易长虫子,这类大米多数还是安全的,只不过营养成分变得单一而已。&陆剑飞说,胚芽米和精米的营养成分大概只有稻谷的5%至20%左右,而且,绝大部分是淀粉。
其实,大米加工越来越精细,部分原因也是消费者的选择所致。丰群飞告诉记者,早先年,像他这样的稻米加工厂根本不知道加工大米需要&抛光&,&这工艺还是从国外传进来的。&
据丰群飞介绍,大米抛光是为了去除掉附着在大米上面的糠麸,因为糠麸会影响大米的口感,但开始时也仅是抛光一次。看起来更白、摸起来更滑的精制米,凭借好卖相赢得了更多消费者。不过,加工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偏好,逐渐提高了精制米的比重。
而未经抛光的大米会掺杂不饱满、不成熟甚至不完整的颗粒,米粒大小不一,甚至有半粒的杂色粒。通常就被消费者认为是&不好的米&。
&用水对大米进行抛光,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米虫虫卵的生存环境,所以大米放在家里时间长一点也很少能看到虫。&陆剑飞说。不过,他也提醒消费者,不排除的确有些不法商贩,用矿物油或其他药物对大米进行抛光或杀虫。
&正常的大米色泽洁白、晶莹,而陈米或劣质大米颜色泛黄且有黑斑,经油脂抛光的大米(油米)则看起来更油亮、透明,且颜色不太均匀。另外,正常抛光的大米,摸起来有圆滑的感觉,陈米摸在手上很糙,而油米则又腻又油,用热水浸泡后水面会浮有油斑。&陆剑飞提醒,假如在买米碰到这方面的疑虑,一定要到当地的农业部门进行鉴定。
加工越精营养越少
消费者的选择的确在影响着大米加工行业的发展。&这个米又白又亮,也没有碎米,还是买这个吧&&&在杭州世纪联华庆春店,消费者胡小姐在比较了几种大米之后,选择了卖相最好的大米。在她看来,大米应该越精致越好。
和胡小姐一样,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认为,颗颗饱满、晶莹剔透、光鲜亮丽的大米才是好大米。&加工越精细,品质越好,这其实是种消费误区。&丰群飞告诉记者,消费者的&误解&让稻米加工行业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传统的一次性脱壳大米加工,尽可能地保留了大米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北京营养师协会营养师阮光锋说,稻谷一般含有18%至20%的稻壳、1.2%至1.5%的种皮和谷皮、4%至6%的糊粉层、2%至3.5%的胚和66%至70%的胚乳,除淀粉以外,稻谷中60%以上的营养素都集中在胚和皮层中。
从营养学角度看,糙米皮层和胚含有丰富的脂肪、纤维素、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而加工次数过多的精制米,种皮、糊粉层全部剥去,剩下的只是胚乳,甚至连胚乳也碾掉了几层,剩下的主要就是淀粉。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传统粗加工大米淘米水的浓度要比精米水浓许多,从清爽程度看,精米水要干净许多,粗加工的淘米水颜色很白,要淘三四遍仍然很白。另外,手插入粗加工的大米中,会有干爽的感觉,米粉也会粘在手上。
每天吃过度加工的精米,容易造成B族维生素缺乏,甚至缺乏维生素、钾、铁、钙等营养素。专家表示,精致的白米主要成分是淀粉,进入肠胃之后很快就会被消化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容易升高血糖,长期食用对于血糖调控不利。
纵然如此,糙米的推广似乎市场并不轻易买账。两年前,浙江福地农业董事长朱张金就曾把企业在东北的大米运往浙江销售。为了改变消费者对大米加工的观念,福地农业同时搭配有保温壶大小家用碾米机,让消费者可以在家中根据口味打磨糙米。
不过,市场反应平平。&看热闹的多,买碾米机的人就少了。&朱张金说。不过他坦言,市场的培育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可能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培育消费者对大米的正确认识,现在也的确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块,这是件好事。&
(二)番茄为何没过去好吃了
记者 颜伟杰 通讯员高晓晓
&本报讯 暮春四月,越来越热的天气,来盘酸酸甜甜的糖拌番茄,最是惬意不过。但如今,似乎好吃的番茄越来越难找了。
现在的番茄,个大饱满,颜色漂亮,但汁少、味淡,切起来硬邦邦的,而且放冰箱里两周都不会烂。家住杭州京都苑的退休医生陈艳清,前些天在冰箱里发现,3月23日买的几个番茄,放到现在竟然没一点腐烂的迹象。
&这番茄不会有问题吧?&陈大妈担心,她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吃的番茄,个头虽然没有现在的大,但汁水多,吃起来沙沙甜甜,就是存放时间短些。可现在的番茄,怎么变得越来越硬,而且还不容易坏?
&不烂&是品种使然
&我以前听人说起,很多蔬菜水果为了运输方便,往往未成熟就采摘,然后再用催熟剂来催熟的。&陈大妈告诉记者,她小时候也种过地,假如等蔬果完全成熟后采摘,很快质地就会变软,难以长途运输,而且也极其容易腐烂。
而陈大妈质疑的番茄,看上去的确不像要腐烂的样子。记者发现,这两个番茄通体鲜红,虽然看上去已经熟透,但拿起其中一个捏了捏,内里还是硬邦邦的,只不过表皮部分略有些皱巴巴。
&其实,这是典型的硬果型番茄。&记者随后咨询了省农业厅蔬菜首席专家杨新琴。她告诉记者,番茄品种可分硬果型和软果型两种,现在市面上卖的,大多是以色列、荷兰、美国等国家引进的硬果型番茄品种,&在汉堡、沙拉里用的番茄,大多是这个果型的。&
软果型番茄,个头了略小些,果软多汁,&就是我们常说的本土品种,早些年还能吃到,现在比较少见了。&杨新琴说,由于软果型番茄味道好,非常受市民欢迎,但它不耐运输,目前浙江很少有规模化的生产基地种植此类番茄,所以市场上不容易买到。
那硬果型番茄久放不烂正常吗?&正常。&杨新琴说,通过杂交育种培育而成的硬果型番茄的&耐贮运&特点非常明显,保存条件好的话可以放置一个多月甚至更久,&番茄的表皮皱了,只不过说明番茄由于放置时间太长失水了。&
硬果型称霸市场
市场上的番茄,果真就是杨新琴说的硬果型吗?
今天一早,记者跟着陈大妈在她常去的艮山农副产品市场转了圈,菜摊上的番茄大多像陈大妈之前所买的一样,个头圆润,颜色鲜红,捏上去结实紧致。记者随后在附近的沃尔玛朝晖店、世纪联华施家桥店、华润万家等超市打探,也没有发现&沙沙甜甜&番茄的踪影。
虽然软果型番茄的味道更胜一筹,不过在采购、运输、销售的多个环节,这种番茄已经不那么受欢迎了。杨新琴说,基因更&优秀&的以色列、荷兰、美国番茄大行其道,它们的个头适中,每只重量在150克到200克之间,颜色鲜红好看,可以长时间存放。
以前蔬菜主要由本地供应,因为运输时间短,采摘几个钟头后就可以放到市场上卖,所以育种时选择的是产量高、成熟时间早、味道好的品种,像早丰、早奎等。杭州市农科院蔬菜所研究番茄育种的郑科长说,陈大妈爱吃的番茄大多就是这些品种。
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和近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广大农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全国蔬菜的区域布局再次发生了很大变化,北方农区蔬菜大县不断增多,而像杭州这样的城市,蔬菜越来越倚重外地贩运。
&运输、销售等中间环节对番茄品种的选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杨新琴说,沙漠地区选育出来的番茄品种,水分含量少,更适合远距离运输,所以以色列番茄品种在我国推广应用较多。
记者随后联系上了世纪联华杭州地区最大蔬菜供应基地之一的萧山舒兰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证实,他们供应杭州市场的番茄,用的就是以色列海泽拉公司的种子。&海泽拉卖的番茄都是硬果型,就是我们在超市常见的番茄。&该负责人说。
改良&番茄&种类多
就像人不能十全十美,单一的番茄品种始终无法满足人们所有的需求,所以随着育种技术的进步,改良版的&番茄&也层出不穷。
另一种常见的番茄,就是我们所说的&小番茄&&&圣女果。杨新琴解释,以前曾有人认为&小番茄&是转基因的番茄,&这是彻头彻尾的误解&。
其实,&小番茄&也叫樱桃番茄,是自古就有的番茄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用方便,口味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而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而并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可以说,圣女果才是&原始番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完全驯化的品种,DNA序列分析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近10多年的育种开发中,育种专家们将那些口感风味俱佳的小个头樱桃番茄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重新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口感极佳、色泽丰富的圣女果。
在学术定义上,番茄本身就是果蔬两用的。杨新琴介绍,大多数农业专家都认为,&大番茄&的属性应该往蔬菜方向靠近,而&小番茄&则就是作为水果培育,现在已经培育出黑色、紫色、黄色等多个品种的&小番茄&,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而从品质和安全性上讲,这些经过育种选择出来的番茄品种与以往的品种并没有太多的区别,有时甚至更加安全。
在勾庄做蔬菜批发生意的孙老板告诉记者,一般硬果型番茄不需要人工催熟,在接近成熟时采摘之后也很耐放;而国产的软果型品种,由于不耐贮运,要在青色时采摘下来,到达目的地后,再渐渐催熟,这种果对人有害,青色果有毒素,而且假如用了乙烯催熟,对人危害更大。
孙老板提醒,假如碰上表面红色,里面绿色的番茄,不在于软硬,你只要尝一口,有涩味就不要生食,口感酸甜就放心食用。
口味与效益之争
&番茄品种越来越多,但过去那种口味的本土番茄,真的就找不到了吗?&听完了专家和蔬菜种销户们的解释,陈大妈不禁伤感起来。
从目前讲,菜用番茄的口感确实被效益越冲越淡。中河农副产品市场卖菜的摊贩沈正荣,时常去杭州周边的下沙、余杭、笕桥等地进些本地蔬菜。他告诉记者,这些地方种番茄的不少,但本地品种的已经很难见了,总的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亩。
&不过,就算有货,我们也不会多拿,最多拿50斤,卖完即止。&沈正荣说,本地番茄较软,运输中损耗很大,一两天卖不出去的话,就会腐烂坏掉,销售风险比硬果型番茄大,&我们进本地番茄,也不过是为了招揽顾客而已。&
而另一方面,由于番茄在生长期时需要搭架子,而且种植过程中病虫害较多,田间管理也比较费工夫,不像包心菜、萝卜等,播下去就不用管了。小打小闹的农户也逐渐放弃了种植番茄,迫使其向合作社或蔬菜大户集中。
但合作社或大户的选择,往往会因效益选择更利于种植、运输和销售的硬果型番茄。&可以说这是市场调节的结果。&杨新琴说,现在就算我们想买传统口味番茄苗也很难,除了少量农业科研机构和传统的种植户外,市场上几乎没有传统的番茄种苗卖了。
&番茄的口感和风味,现在的确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及,但要形成共识,并且致力于改善,还需要很长的过程。&杨新琴说,市民对番茄的口感等品质要求的提高,会通过购买意愿表达,而这种信号间接传递,会最终使种植者、研究者意识到市场的真正需求,&只不过等待的时间会很长。&
(三)自己种菜就一定安全吗?
种菜容器、泥土、除虫等环节都可能存在隐患
记者 颜伟杰 通讯员高晓晓
本报讯 吃荤怕激素,吃素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不少城市居民,甚至在自家阳台或天台上自己种菜,做起了&都市农夫&。
水泥森林,难得的一片&蔬香&天地,不仅可以怡情,还能收获安全放心的蔬菜,何乐而不为?不过,您是否想过,阳台上种菜真的就安全无虞么?
泡沫箱有没有毒
在家门口的小院里种些果蔬,对于杭州凤山新村的尤师傅来说,不仅是闲暇时间的乐趣,也是丰富家庭餐桌的手段。尤师傅家的院子不大,沿着墙角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木箱和泡沫箱子。趁着这些天雨水丰沛,他正准备买些南瓜、茄子小苗,在院子里搭个菜园子。
不过,让尤师傅犹豫的是,这泡沫箱子还能不能用?他告诉记者,前些天听广播里说,我们平常用的泡沫箱可是有毒的。在网络上,他也搜到了不少&用泡沫箱种菜,吃出癌症&的说法,虽然也有部分网友质疑,尤师傅还是有些担心。
&我们老百姓种点菜讲究经济实惠,市场里一只花盆几十块,这泡沫箱白捡捡的,还算是废物利用呢。&尤师傅说,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爱讲究,像他这样种菜的邻居也很多,&大家都吃了这么多年泡沫箱种的菜,不都是好好的吗?&
泡沫箱是否有毒甚至致癌,这要从其制作原料说起。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授沈烈解释说,我们用的一次性泡沫饭盒、塑料泡沫箱都是聚苯乙烯制成的,虽然聚苯乙烯无毒,但它的原料苯乙烯是从石油中提取的,的确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人长期接触高浓度的苯乙烯会出现眼睛红肿、呼吸道不适等刺激性反应,但没有医学试验证明,苯乙烯会致癌。&
但值得提醒的是,因为聚苯乙烯容易受热溶解,特别是夏季高温环境下,长期使用会释放出苯乙烯单体,并污染土壤和水。如果要拿泡沫箱种菜的话,最好过完夏天就把箱子扔掉,不要再重复使用。
&现在,泡沫箱都是回收使用的,普遍用二甲苯溶剂进行溶解再利用的,二甲苯是油漆的制作成分,科学证明高浓度的二甲苯的确会致癌。&沈烈说,&不过大家可以放心,工业制作中,二甲苯溶剂会先行过滤掉,用回收泡沫做的泡沫箱几乎不含二甲苯,当然也不会致癌。&
不过,为安全起见,专家建议喜欢在自家种菜的都市农夫们,假如对废旧泡沫箱的本身用途不清楚,最好不要使用废弃的旧泡沫箱种菜,因为它们可能被用来装海鲜或化学剂,亦或箱体沾染了有害成分,用这种泡沫箱种菜反而不利健康。
种菜土壤安全吗
如果说担心泡沫箱种菜有潜在风险,还可以选择花盆、木箱子代替,但阳台上种菜,土壤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在国内阳台种菜爱好者的聚集地&我的菜地&网站,很多人都会来这里寻找种菜的&小窍门&,或者跟别人交流种菜的经验心得。该网站&种菜学校&管家&北极熊&告诉记者,种菜并不难,难的是找土壤。大多数人都从住宅小区的林地里挖土,也有不少家庭种菜用的就是在小区或附近公园绿地装回来的泥土。
&别以为挖来的都是宝,假如这些土壤已经被污染的话,你搬来的就是看不见的&毒源&。&省农业厅蔬菜首席专家杨新琴说,城市里的土壤容易受到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影响,有机废弃物、矿渣、粉煤尘放射性污染物较多,也不排除可能有铅镉砷汞等重金属污染。
据了解,通常植物主要是以离子形式吸收养分,为了保持其体内的电中性,会向土壤分泌出正电荷(氢离子H+)或者负电荷(氢氧根离子OH-)。通常在土壤好氧条件下,蔬菜吸收较多的硝酸根离子;而厌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容易被还原而挥发,植物吸收更多的铵根离子,这时植物根系会释放出氢离子而让根表面的土壤变酸。
通常盆栽蔬菜土壤水容量小,经常加水容易使得土壤处于还原状态,因此根系表面容易变酸。此外植物根系会分泌一些有机酸到根系表面供养大量微生物帮它转换养分,尤其在一些养分不足时,根系还会定向分泌特种有机酸来协助养分的活化。如果土壤不洁,则重金属容易得到活化而被蔬菜吸收,因此蔬菜盆栽往往会吸收更多重金属。
根据一些研究和数据测试,在被污染的土地上种出的蔬菜,有毒物质含量高达未被污染土地的3.6倍,但这些污染我们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反而容易被忽视。杨新琴说,如果想自己种菜,最好&确认所用土壤的历史,或者去郊外挖些安全点的泥土回来&。
比如,杭州笕桥一带以前就是杭州的老菜园,那里的土被称为&夜潮土&,土质很适合种植蔬菜瓜果,从九堡到笕桥范围内的土壤,都属于松发型的小粉土,居民拿回家,少量施点肥就可以直接种菜了。&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到当地农业部门去做个检测。&杨新琴说。
选种管理有讲究
解决了容器和土壤,就该开始种菜了,而眼下谷雨刚过,正是种瓜点豆的好时机。&三四月份是一年中播种蔬菜品种最多的时节。&杨新琴介绍,包括青菜、包心菜、西兰花、茄子、辣椒、番茄、黄瓜、苦瓜、丝瓜、南瓜、黄豆、冬瓜、四季豆等均可种植。
种啥死啥的&植物杀手&也别担心,可以从比较容易种植、生长周期短的蔬菜或速生菜入手,如萝卜苗、苜蓿苗、豌豆、鸡毛菜、空心菜等芽苗菜。这些叶菜类芽苗菜收获只需7至12天,种子发芽长叶就能吃了。
另外,阳台的朝向和蔬菜的选择也有关系。杨新琴告诉记者,阳台和天台有区别,选择菜的品种也特别有讲究。&阳台的日照时间多为半天,适合种植耐阴的菜类,而天台或花园是全天都有日照,所以要选择耐阳的植物。&
具体来说,南向阳台阳光充足,是理想的种菜阳台,最适宜种植需要强光照的蔬菜品种,如黄瓜、番茄、菜豆、辣椒、茄子、韭菜等;朝东、西阳台均为半日照,适宜种植喜光耐阴蔬菜;北向阳台日照条件更差,耐阴的蔬菜种植,如莴苣、韭菜、芦笋、空心菜等是不错的选择。
而对于自己种菜时的施肥、喷药问题,毕业于某农业大学蔬菜学专业的淘宝店主对记者表示,如果有了严重的病虫害,是可以适量喷药的,只是在喷药后的7天之内不要食用。施肥的话,可以用一些复合肥料。如果希望是完全有机的话,可以买袋装的鸡粪肥,经过高温消毒,无味高效。
&阳台种菜起到了普及农业生产知识的作用。&杨新琴说,即使不施肥、不打农药,看起来绿色安全,实际上也并非万无一失。没有农药的抑制,蔬菜很容易成为寄生虫的温床。比如,不少人会选择黄豆泡水这样容易制作的肥料,但用&黄豆肥&浇菜,会有异味,这是发酵产生的,异味会招小飞虫。
不过,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杨新琴提醒,在采摘食用前必须认真清洗,最好用淡盐水泡半小时左右,再用流水清洗干净,最好不要生吃蔬菜。另外,用大蒜、大葱、辣椒、花椒等食材捣碎泡水喷洒农作物也能起到防止病虫害的作用,而且这种&自制农药&安全环保。
(四)口感为何不如以前?记者一探究竟&
黄鳝是如何长成的?
记者 祝梅 通讯员 卢艳
本报讯 暮春已至,水产市场上,黄鳝的身影多了起来。和往常一样,杭州市民刘大妈又拎着菜篮子&出动&了,路过黄鳝摊,她停下看看,还是摇摇头走开了。
&以前我们吃的黄鳝也就一个指头粗,现在的黄鳝越长越粗大。&刘大妈神色疑惑地问,&一直听说黄鳝能长这么粗,都是因为用了避孕药催肥,这是真的吗?&
她说,以前家里还经常买黄鳝烧菜吃,只是觉得没有自己小时候的黄鳝那么好吃了,&黄鳝吃了避孕药&这个说法出来后,她就不怎么敢买黄鳝吃了。
现在的黄鳝为何长得又粗又大,到底有没有用避孕药?带着刘大妈的疑问,记者咨询了水产专家、黄鳝养殖户以及相关部门。
吃得好,长得快
&这个说法流传很久了,不过没有什么可信的证据。&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舒妙安副教授是水产养殖领域的专家,他告诉记者,&黄鳝吃避孕药催肥&这个说法中的&避孕药&准确来说指的应该是激素。他认为,随着黄鳝养殖技术和饲料结构的变化,黄鳝生长周期缩短、营养成分也都能通过饲料得到保证,根本不需要使用激素。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黄鳝的生长起到了作用,就和我们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有些水果是一个道理。&舒教授说,黄鳝一般在5月下旬到7月产卵,自然环境下,刚孵出的黄鳝苗要到第三年才能长到2两以上,通过投放规格一斤20尾左右的野生黄鳝苗种,进行人工养殖,黄鳝生长一年就可以售卖,如果再多养一年,就能长得更大。
现在的养殖黄鳝,&口粮&也不一样了。舒教授说,养殖黄鳝的饲料以配合饲料为主,是参照鳗鱼饲料做出的配方微调。而由于黄鳝的人工苗种繁殖尚未形成规模,目前市场上95%以上的黄鳝苗都是野生苗,野生黄鳝的口粮多是水蚯蚓、水生昆虫、鱼虾等动物性食物,在前期驯化时,养殖户们多会将蚯蚓、鲢鱼等食物按比例与饲料混合喂给黄鳝,然后逐步提高饲料的比重。
&配合饲料里面包含维生素、鱼粉、豆粕、矿物元素等营养成分,相比起野生黄鳝四处觅食、还有可能&上顿不接下顿&的生存环境,现在的黄鳝饲料营养全面多了。&浙江科盛饲料负责人徐欢根说,配合饲料要保证动物蛋白含量在35%到40%以上,再加上豆粕等植物蛋白成分,能让黄鳝专注于&长肉&,黄鳝的饲料主要是膨化浮性饲料,浮在水面上,既能提高利用率,还能减少因沉降带来的水质污染。
养殖户也证实了舒教授的观点。从2011年开始,德清泰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我国黄鳝的主要产地&&湖北聘请了专业人员在浙江开展黄鳝养殖,现在规模达到一万多只网箱,算得上是省内数一数二的黄鳝养殖大户,负责人之一谢建根告诉记者,他们引进的苗种约为1斤20条,1斤多点饲料可养1斤黄鳝,并且从不间断喂蚯蚓、鲢鱼等动物性鲜活饲料。
&我们自己繁殖蚯蚓,再从市场上买回白鲢等鱼打成鱼浆,与三分之一比重的膨化饲料混合喂黄鳝,一年就能长到2两左右上市了,何必要用激素这种东西砸自己的牌子呢?&谢建根反问。
用激素促转性划不来
&黄鳝吃避孕药催肥&这一说法也与人们对黄鳝本身特性的误解有关。舒妙安说,黄鳝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性逆转特性的鱼类,幼龄时期全是雌性,产卵后逐步过渡为雄性,也会有部分黄鳝不会转性。由于雌鳝要在繁殖环节上消耗大量体能,生长速度也受到一定影响,雄鳝少了这一环节的耗能,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体型上也比雌鳝偏大。
&这也是一些人认为可以用雄性激素诱导黄鳝进行性转化的原因。&他告诉记者,雌性罗非鱼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小罗非鱼,影响商品规格和养殖效益,上世纪80年代的确出现过用雄性激素促使罗非鱼性转的实例,导致罗非鱼产业遭受重创,但现在的罗非鱼主要通过种间杂交来实现,更需要雄性的生产&使命&。&现在市面上的罗非鱼,多是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杂交品种,可以让罗非鱼的雄性率达到95%以上,现在人工养殖的罗非鱼也主要是这种&奥尼罗非鱼&品种,雌性罗非鱼已经很少。&
&现在黄鳝的饵料技术已经改进,假设还有人要在黄鳝养殖环节中添加激素,要通过什么方式?&舒教授说,一般激素类的药物成本都比较高,使用激素意味着养殖成本激增,更何况,诸如甲基睾丸酮这类的雄性激素在水产养殖中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养殖户是否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从给药途径分析,黄鳝能使用激素的方式主要有口服、肌肉注射和药浴浸泡三种。黄鳝体滑粘液多、很难捕捉,肌肉注射难度高,数量多的话实际操作难度还要更大;如果采用浸泡的方式则需要较大剂量,成本高昂、也容易造成浪费;唯一剩下的可能性是口服,黄鳝本身味觉、嗅觉较灵敏,常常拒食有异味的饲料,需要较高水平的驯食配合饲料技术,对一般养殖户来说很难做到。
事实上,针对黄鳝性转问题,之前已有水产养殖专家进行过科学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激素的黄鳝,一个月内的生长速度比不用激素的黄鳝增快约10%,但却引发了大批死亡:激素剂量越多,死亡率也越高。专家分析说,黄鳝吃了含有激素的避孕药后,可能导致了体内的代谢紊乱,增加了身体脂肪沉积,并表现出抗病力差、甚至死亡的情况。相对这10%的生长增速,对养殖户来说,无论从风险角度还是成本角度看,都划不来。
舒教授补充道,以配合饲料为主食的黄鳝本身怀卵量在下降,甚至不会怀卵。他分析说,&虽然人工调配的饲料营养均衡,但有些微量元素可能还是与自然环境的鲜活饵料存在差异,就像用于繁殖种鳖的饲料也和商品鳖有所区分一样,另外,生长周期的缩短可能也会让很多雌鳝在长成上市时卵巢还处于未发育成熟阶段,也就是说不怀卵。&而通过控制养殖密度等方式,也可以降低黄鳝怀卵繁殖的概率。
多次抽检无异常
&就算添加激素成本高、风险大、技术上也有较高要求,养殖户是不是就不会这么做了?&刘大妈还是有点不放心。记者随后询问了浙江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相关技术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曾对市场上的黄鳝进行过抽检,未发现过使用激素的情况。
&在一次有关黄鳝的专项检查中,我们从浙江全省各水产市场随机抽取了15个黄鳝样品,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包括炔诺酮、雌二醇、雌三醇、甲基睾丸酮等7种激素成分的检测,均没有测出。&而据记者了解,浙江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设备灵敏度可达到PPb级,相当于可以检测出每千克样品中1微克的量。
全省各个水产监测机构都在不定期、不定时抽查水产品质量,黄鳝这个产品还从未有过&不良记录&。而本月启动的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已将水产品相关的氯霉素、呋喃唑酮代谢物两项禁用抗病物指标纳入范畴,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展。
外源性激素检查记录良好,那黄鳝自身的性逆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内源性激素又是否对消费者有影响呢?这位负责人解释说,黄鳝自身产生生理变化的激素是非常小量的,而且这类内源性激素与鸡鸭长大时自身所携带的激素一样,对人体来说是安全的。
科盛饲料的徐欢根也跟记者表示,国家规定水产饲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添加药物,他们所生产的饲料在出厂前都有严格的自检程序,当地农业执法大队加上省级、国家级的抽查也从未间断。
&如果的确没有用激素,那现在黄鳝的口感为什么没有原先的黄鳝好了呢?&听了解释,刘大妈又问。
&就跟精耕细作的田地收益更好一样,养殖黄鳝长得快、营养好,但长期窝在网箱里,活动空间不足,肉质结构没有野生黄鳝那么紧实,口感可能有些影响。&舒教授说,不过,黄鳝一般从10月下旬开始就不怎么进食了,等到来年春节上市,经过越冬的黄鳝已经有2个月左右没吃东西,冬季的体能消耗也能让肉质紧实一些,与野生黄鳝的差距还会慢慢缩小。
他补充说,目前市场上能见到很多粗大的黄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消费习惯。&实际上,一只网箱里大规格的黄鳝只占到10%到20%,但正如杭州人更喜欢吃雄甲鱼一样,浙江市场历来还是比较青睐大一些的黄鳝,规格较小的黄鳝经过分拣,一般会流向上海等周边市场。&而受到黄鳝吃激素的谣言影响,现在大规格黄鳝很难卖出好价,他也提示养殖户适当提高养殖密度、缩短养殖周期,控制上市黄鳝的规格。
(五)本报记者多方采访求证传言
小龙虾不能吃?能!
记者 白丽媛
本报讯 转眼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天刚擦黑,杭州望江门一带的小龙虾餐馆已经人声鼎沸,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小龙虾的香味。昨天晚上,家住城北的小刘,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望江门小龙虾一条街,兴奋地点上一个大份十三香小龙虾大快朵颐,全然不顾朋友圈里流传的关于小龙虾&一身病&的帖子。
这个广为流传的帖子里说,&各位,拜托别再吃小龙虾了!市面上的小龙虾全部由闲散农户在本地河沟收集而来,越污染的河道小龙虾越多。小小的小龙虾,每一只肌肉里包裹着的是铅、汞&&&记者采访时,许多资深老饕对此不屑一顾。然而,身边也有许多人深信不疑,并且四处扩散传播。
这些让人胆战心惊的传闻,到底有几分真假?本期《舌尖上的真相》,记者带您走访街头市场,寻访专家学者,共同探寻小龙虾的&秘密&。
天生喜欢臭水沟?
有网友认为,小龙虾经常在污水沟被发现,这说明小龙虾喜好栖息在脏污环境中。事实是否如此?
几经打听,记者联系到安吉元庆鱼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元庆。在钱元庆的100多亩的水塘里,长着茂密的水草,钱元庆告诉记者,这种水草叫&伊乐藻&,是小龙虾最喜欢的食物。养殖户中流传着一句口头禅&虾多少,看水草&,也就是说水草多的池塘里养虾,成活率较高。
钱元庆说,很多人以为小龙虾在越脏的地方越容易生存,其实是个误会,除了食物,小龙虾对生长环境,尤其是对水质也有一定的要求。&水质越好,小龙虾能吃到新鲜的食物,生长速度也越快,体质也越好;而肮脏的水环境对小龙虾健康是有害的,会导致其脱壳次数减少或不脱壳。&钱元庆说。
&小龙虾喜欢臭水沟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所长顾志敏告诉记者,事实上,在上世纪70年代,夏季时在城市下水道口子会发现较多的小龙虾,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当时的水质决定的,当时雨水、生活污水没有很严重的污染物;第二个是由它的生活习性决定的,虾类有沿着水流方向,逆水流而上的习性,小龙虾也是一样。
据顾志敏介绍,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它原来生活在美国,在中国这么多年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自然种群。他们多年研究发现,虽然小龙虾的适应能力很强,但并不是水越脏,小龙虾越容易生存,恰恰相反,在有污染或者营养化程度比较高的水质环境下,它是无法生存的。
&不止中国人喜欢吃小龙虾,美国人也非常喜欢吃。&顾志敏说,现在我们国家生产的部分克氏原螯虾经过加工以后,出口到美国,而美国相关机构对食品要求有着严格的标准,但目前我们国家出口到美国的小龙虾食品中,还没有被退回的。
市面上卖的小龙虾情况如何?在杭州市近江水产农副产品综合市场,专门从事小龙虾批发的摊贩周女士告诉记者,小龙虾是清水还是浑水中养的,看看身上就知道。背部红亮有光泽,腹部白净整齐的,基本上就是干净水质养出来的。&有些野生的小龙虾,浑身都像裹了层黑泥,刷子也难刷掉,根本没人要。&周女士说。
体内重金属超标?
&其实,小龙虾对重金属十分敏感,在重金属超标的水体里,小龙虾无法成功脱壳、无法成活。通常情况下,自然界中进化地位越高端的水生动物,抗逆性会越强。小龙虾属甲壳类,进化地位较低,主要以水草、螺蛳等杂食性食物为主,对水环境的抗逆性较低。&顾志敏说,正常情况下,对于重金属在体内的积累,小龙虾和大多数生物差异不大。
&我们2011年分别在杭州、嘉兴、湖州和绍兴四个城市的餐饮店和农贸市场抽取了102份小龙虾样品。重点对重金属、草酸、亚硝酸盐、亚硫酸盐、柠檬酸、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及寄生虫等危害因子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正常食用小龙虾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浙江大学食品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郑晓冬教授告诉记者。
记者翻看这份由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浙江大学食品科学和发酵工程研究所对小龙虾开展的《餐饮业小龙虾重点危害因子专项调查评价和监测》报告显示,从不同养殖点抽取的102份小龙虾样本,被送到浙江大学、杭州市公正检控中心和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浙江省地区食用小龙虾对身体健康影响的风险较低,相对较为安全。其中汞含量都在0.1mg/kg以下,认为是相对安全的,而其他重金属指标铅、砷的含量都在安全范围内。
会导致肌溶解吗?
清洗小龙虾会用洗虾粉吗?针对市民的疑问,记者也对杭州市几家著名的小龙虾餐馆进行了走访。
下午5时,记者来到望江门小龙虾一条街时,&209龙虾馆&的一位员工正在门口清洗新鲜的小龙虾。记者问这位员工,用洗虾粉会不会洗得更干净?该工人说&用刷子刷洗很方便,清水就可以洗干净。&
近江水产农副产品综合市场里经营小龙虾生意的宁先生也告诉记者,新鲜的小龙虾用刷子刷洗就很方便,如果用了洗虾粉,除了虾脚虾钳很容易泡脱落外,颜色也会变成米黄色,而不是正常的白色,是很容易识别出来的。
记者了解到,南京等地曾经发生过一次多人因&横纹肌溶解症&入院的事件,流行病学家曾高度怀疑小龙虾是导致这一事件的元凶。但是专家对搜集到的样品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检测分析后没发现异常,也未找到可能导致引起该症的物质。
&也有人认为是&洗虾粉&导致了横纹肌溶解症。实际上洗虾粉的主成分是草酸,尽管它的确酸性较强,但是由于是水溶性,遇高温也会分解,不太会在虾身上有很高的浓度。&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副主任朱加进告诉记者,目前关于洗虾粉的危害,学界尚有争议,即便现在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明洗虾粉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另外,在对浙江小龙虾市场的调查中,他们并没有发现使用洗虾粉的现象。
针对人食用小龙虾容易感染肺吸虫病的说法。顾志敏也告诉记者,其实大多数淡水甲壳动物都可能是肺吸虫的宿主,但烹饪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并持续几分钟,即可杀死。只要食用方法科学,蒸熟煮透,就安全可靠。
怎么吃才健康?
此前,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发布了小龙虾食用安全消费提示。每年的6月至8月份,是小龙虾形体最为&丰满&的时候,也是人们捕捞和食用的最佳时机。
为保障小龙虾食用安全,省食品药监局提醒餐饮单位和家庭,要采购鲜活的小龙虾,并将小龙虾充分洗净,尽量减少小龙虾体表的微生物与理化污染物。
&由于鲜活小龙虾中存在较高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与致病菌,同时有存在寄生虫的可能性,因此在烹调时应将小龙虾充分烧熟、煮透。&省食品药监局负责人表示,尤其是预先油炸过的半成品,在食用前的烹调过程中,更应充分烧透。尽量做到当餐加工、当餐食用。不能当餐用完的,应及时冷藏,隔餐小龙虾食用前应回烧并彻底加热。同时,要保持餐具卫生,生、熟食品放置应严格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同一场所或设施(如冰箱)内同时存放生、熟食品的,应按熟上生下方式存放,避免熟食品受到污染。
因小龙虾头部的重金属含量相对其他地方较高,省食品药监局也提醒消费者在食用小龙虾时,弃头食用更安全。
(六)豆芽,想吃却不敢买?
本报记者 颜伟杰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清热去火的素炒豆芽是许多人家夏日餐桌的必备凉菜。可如今,想买点豆芽却挺不容易。
&老伴想吃绿豆芽,我转了两个菜市场才买到!&住在屏风街玄坛公寓的许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她发现菜市场内做绿豆芽生意的摊贩越来越少了,想吃豆芽还要跟摊贩&预定&,他们才帮忙从批发市场顺带点来。
买豆芽都要&预定&?摊贩们为什么不乐意卖豆芽?其中到底有多少隐情,记者走访了杭州部分农贸市场和浙江省农业厅的相关专家,一探豆芽背后的秘密。
菜场卖得少
5月8日一早,记者来到杭州中河农贸市场,熙熙攘攘的市场里蔬菜品种颇为齐全。但奇怪的是,记者在市场内走了一圈,唯独难见豆芽的身影。
在靠近走廊尽头的一家蔬菜摊前,面对记者的询问,摊贩娄老板从摊子底下翻出了两包又细又长的豆芽。她告诉记者,中河农贸市场这七八家摊位,就她这儿卖豆芽,生意不错,但卖得不多,每天就卖10斤左右,所以只能藏起来卖给老客户。
这些豆芽有没有问题,让不让人放心?娄老板的儿子连声帮腔&放心&,他说,今年初,杭州农贸市场曾经有过一轮豆芽安全检查,以前卖的那种又粗又白的豆芽,市场上早就不见了,&就连勾庄的批发市场,卖豆芽的也大多是这样细细长长的豆芽。&
由于正常孵化的豆芽菜难以保存,市场里的摊贩卖的多是本地产豆芽。娄老板说,他们一般都是从定点批发商那里进货,有时候去晚了货没了,他们干脆就不卖了,&因为问题豆芽的事一直有所耳闻,从不熟悉的渠道进货确实让人不放心。&
记者随后赶到位于勾庄的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楼本地蔬菜交易区负责人张经理介绍,今年以来交易区卖豆芽的菜农比往年少了,大概只有两三个本地菜农还在做豆芽,通常也不是每天都来,&但他们来卖的豆芽都是经过物流中心检验的,没有问题。&
在张经理的联系下,记者找到了位于杭州机场路附近的菜农何文君。在何文君孵豆芽的小平房里,他告诉记者,他卖的豆芽虽然卖相不好看,但都是自己加工的,是&纯的&,&就是没添加化学品,我们的豆芽都是自己选的黄豆、绿豆,发芽时也不用药,是&放心豆芽&。&
记者又转了转市区凤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机神农贸市场等几家菜场,发现卖豆芽的摊位不多,即便有卖,摊主都说是自产自销的,一般生发豆芽7天左右时间,产量也不大。
市民担心多
豆芽越来越难买,除了供货少,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买的人也并不多。
娄老板向记者抱怨,许多客户看到他们卖的豆芽,挑挑拣拣最后都没买,&不是不想买,而是不敢买,前些年&毒豆芽&的新闻太多了。&
由于豆芽生长期间对温湿度的要求很高,而孵化后的豆芽又不容易保存,早些年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让豆芽尽早上市、卖相更好,违法使用AB粉、消叶灵、亮白速长的调节剂等植物激素来种植栽培豆芽,一时间豆芽似乎上了黑名单。
据了解,以前给豆芽添加的主要植物生长激素&AB&粉,就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A粉和B粉搭配起来,与水混合后放进喷雾器,紧接着对育苗箱的豆苗喷洒,没过多久,豆苗表面就光亮起来了,豆芽芽身会变得茁壮。但是,这种生长激素在2011年就已经被列为&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生产经营和使用&。
经过正常程序孵化的豆芽根较长,豆芽的芽身显得细长,但不够白胖,也比较容易老,&俗话说,就是卖相不大好。&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黄国洋说,但如果适量使用合法的生长激素,不仅可以改善品相,产量也可以提高。
但是,使用了植物生长激素后的豆芽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黄国洋表示,对植物激素的使用现在业内有许多争议,但假如使用的是国家允许的药剂,且不超过限定的用量范围,上市检测也没有问题的话,是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
不过,市民对&毒豆芽&的恐慌并不能轻易解除。虽然很多农作物用了生长激素后可以长得更好,而且只要用量和方法规范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还是有人担心,豆芽的生长周期较短,一般只需一周左右,过短的生长时间不利于生长激素的分解,仍有残留的可能性。
其实,省农科院已经在试验通过控制豆芽生长环境的条件,可以在不使用激素的情况下,依旧保证豆芽的产量。浙江省农科院食品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文煊表示,在豆芽的栽培过程中控制豆芽的呼吸消耗,同时添加适当的营养素,比如葡萄糖、矿物质等,可以帮助豆芽更好地生长。&虽然这样的生产成本会提高,但是种出来的豆芽品质有保证,产量也不会减少。&
监管待加强
纵然我们已经在研究新的培育方式,豆芽这道鲜美的&国民小菜&想要翻身,还需要各方的努力。
陈文煊介绍,去年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司法解释中,豆芽的属性从原先的初级农产品变为加工食品,因此对豆芽种植栽培的标准,也有所改变,各地则加大了对使用植物生长素生产豆芽的查处。
今年3月,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组建也为豆芽等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安全监督管理扫清了障碍&&以前,我们对食品安全实施分段管理,比如质监管食品加工;工商管食品流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餐饮服务等,时常出现&一根豆芽菜难倒几个部门&的尴尬。
除监管之外,从眼下来讲,该如何辨别买来的豆芽是否农药残留超标?陈文煊介绍说:&那些使用了生长素的豆芽芽身长得特别胖,根也特别短,甚至有些是&无根&豆芽。&此外,市民们尽量不要购买那些颜色白得异常的豆芽,因为那有可能是使用了二氧化硫漂白的结果。
另外,那些长得特别胖、根短且白净的&漂亮豆芽&韧性较差,容易折断,所以市民们在买豆芽时可以拿一根豆芽在手指上绕几圈看看,好坏立刻明辨。如果一下子就断的豆芽也许就不是自然培育出来的。
不过,对普通百姓来说,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拿去农贸市场或者农业部门的农残检测室做个残留测试。黄国洋介绍,今年4月1日开始,我省有88个县(市、区)和1165个涉农乡镇都建成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并对公众免费开放,&如果买到了不放心的豆芽,不妨去检测一下。&
(七)大个猕猴桃能放心吃吗
记者 夏丹 通讯员 袁伟江 肖靓
本报讯 近日,在杭从事环保事业的董小姐,分享了一则图文并茂展现&猕猴桃种植过程中使用膨大剂&的帖子,图中果农正用膨大剂浸泡幼果期的猕猴桃。一帖激起&圈内&亲朋好友热议:&猕猴桃个头是变大了呢&、&吃起来水津津的,就是不甜&、&猕猴桃也不敢吃了&&&
其实,这是一则旧闻,最早出现在2011年。只是,它每出现一次,总会引起&非常关注&。膨大剂,一个太形象、容易引人遐想的名字,围绕它的纷纷扰扰不曾止息。它需要被正确认识,而不是被一味妖魔化。
膨大剂不是洪水猛兽
在我省,对&膨大剂&前世今生最熟悉的,莫过于浙江省农业厅农产品安全首席专家、省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黄国洋。&在它获得我国农药登记部门认可前,曾在水果丰富多样的浙江做过田间实验。&
他介绍,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通过从植物体内提取物质,研究发现植物体内有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如乙烯利、赤霉素等,能控制植物生长发育。掌握了这一规律后,人们开始人工合成植物激素。到五六十年代,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相继诞生,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当时甚至被称作&化学调控革命&。
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种,膨大剂,通用名氯吡脲(KT30),诞生于美国,于上世纪80年代广泛应用于日本,80年代末期被作为农药品种引进我国。据参与过田间实验的黄国洋回忆,当时膨大剂的田间效果试验,在我省江山市峡口镇地山岗村,初次试验对象就是猕猴桃,后来又在枇杷、葡萄等浙江特色水果品种上做试验。在提高座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方面,田间效果试验很好。
黄国洋介绍,我国农药获准登记有一套严谨的科学认证过程,除了田间效果试验,还包括毒性试验、残留试验、环境生态试验等,其中毒性试验的整个论证过程涉及到卫生、农业、工信、环保、林业等九部门,只要有一个部门提出疑议,相应的试验就要推倒重来,直到试验结果无疑议。只有九部门全部通过,才能获得农药登记资格。经过几年论证,膨大剂的相关实验结果均获通过。因此,它于1992年正式获准我国农药登记。
&膨大剂作为一种低毒农药,完全可放心用于相应农作物。在我国,膨大剂主要有细胞分裂素、氯吡脲和赤霉酸等,主要用在水果、西瓜、茄子、西红柿等作物上。从多年使用情况看,技术成熟,生产效果好。&黄国洋说。
同时,包括膨大剂在内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自身也在不断改进。权威的市场研究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新发布的报告《全球植物生长调节剂市场报告---》指出,全球化程度的提升以及对种植利润的需求,将从多方面迫使农化行业进行重大转变,各公司将重点开发创新且危害较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植保产品,且经济友好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望为该市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花期时使用残留至微
章仲华,一个浙西南山沟沟的果农。自2011年初,从四川广元引进红心猕猴桃,他一直潜心钻研猕猴桃种植技术。对当宝贝一样的猕猴桃,他百般呵护。&用膨大剂讲科学,浓度要控制好。人也是一样,再好的东西吃过头了也未必好。&
作为当地引种红心猕猴桃的第一人,章仲华是附近果农心中的&土专家&。在由他牵头组建的专业合作社里,就农药使用问题,什么时候用,怎么用,一次用多少,用几次,都有严格的章程。且凡是合作社成员用肥料、农药,都要从他手里领取,用量都由他调配好,再分发给社员。也曾有人不听劝,以为多用药效果好,结果反而一个果子结不出。有了这样的先例,往后无需多费口舌,社员也会照章办事。
黄国洋解释,膨大剂的使用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花期,花朵刚掉落,滴在花蒂上,此时使用有助于后期多结果实;一是在幼果期,此时果实初长成,用膨大剂可以使果实个头更大,就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膨大剂的功效。
&我们只在花期使用。&章仲华说。黄国洋表示,在花期使用膨大剂以提高座果率非常普遍。膨大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市场供应的保障作用十分重要。当前我国大力推广大棚设施栽培,植物在大棚内授粉受精,如没有蜜蜂传粉,再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像番茄等茄果类蔬菜甚至会颗粒无收。&且这个时期使用,从花蒂到长成果实,膨大剂已被自然分解稀释了,残留量仅为0.001毫克/千克,精密仪器都很难检验出来。&黄国洋说。
而在幼果期使用膨大剂,则需要一定技巧。&尤其操控的用量是否科学,是否能精确使用,需要严格遵照规定的配比比例。如国家对氯吡脲的规范用量,一般建议浓度为5毫克/升。&黄国洋解释,一旦使用过量,不但不能提高座果率、让果实增重,反而会引起果实畸形、裂果、掉果等现象。&吃过亏的果农,知道不过量使用。&
利弊分明果农很谨慎
五月初夏,帐子山下上虞区上浦镇夏家埠村,秦灿林的果园果香四溢。果园里,秦灿林种上了樱桃、杨梅、水蜜桃、蓝莓、葡萄,面积最大的猕猴桃共有107亩。眼下,猕猴桃园正值丰产期。
&4月中旬刚给猕猴桃做了人工授粉。你看,这会儿猕猴桃小果初长成,趁着下雨正好给猕猴桃播撒肥料,补充钾磷镁钙等微量元素。&秦灿林说。
对于膨大剂,秦灿林一直很关注。早在2010年,他用了6棵红心猕猴桃树做对比试验。&使用膨大剂成熟期提前,产量提高。原本120天挂果期,可以缩短到90至100天;单个果实增重30%以上,我的猕猴桃单个一般在65到85克之间,很少超过90克,使用膨大剂的猕猴桃多在100克以上。&他说。
但这并没有让秦灿林动心。细心的他发现,使用过&膨大剂&的猕猴桃果型不好看。正常猕猴桃是纺锤形,果脐小而圆,向里凹进去,果皮颜色偏黄,果毛细密不易脱落;而用了&膨大剂&的猕猴桃果型不匀称,畸形果多,果脐向外翻,果皮还发绿,而且猕猴桃切开后常有空心。
认真的秦灿林又做了一个试验:他将6棵使用过膨大剂的猕猴桃树系上红丝带,请事先不知情的采摘游游客,分别挑选没用和用过膨大剂的猕猴桃试吃,让游客投票。结果大部分游客选择了自然猕猴桃。&像我这里都是回头客生意,畸形果多、口感差,不利于走精品路线,经济效益也未必好。&秦灿林说。
黄国洋也发现了&增产不一定增效&的问题。使用膨大剂后,猕猴桃产量大大提高,但品质和货架期有所下降。&尤其是货架期缩短,说白了就是耐储存时间。我们将使用过膨大剂的猕猴桃,放在桌上观察,放上一周就烂了,而没用膨大剂的放上两周也没事。&黄国洋说。
日本也曾有过类似发现。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汪良驹教授,长期从事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的生长发育调节与新技术研发推广工作,据他介绍,日本果农在膨大剂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作物产量虽然增加了,但畸形果也在增加,效益并没有明显增加,所以逐渐用得少了。
黄国洋认为,正因为此,坚持走品质路线的地区和果农,幼果期用膨大剂的内生动力并不强。
磐安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中兴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舌尖上的中国小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