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党和政府知识,谈谈两者如何为陈秋实 法治中国国建设贡献力量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陈冀平:谈谈法治中国建设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
时间: 11:32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中国法学会网
& & 编者按:《求是》杂志2014年第1期刊发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同志撰写的理论文章《谈谈法治中国建设---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谈谈法治中国建设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的重要论述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并就法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讲话内涵深刻、务实创新,饱含着以人为本、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感,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一、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
  2013年1月,习近平同志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做出重要指示,首次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法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法律不能只是纸上的条文,而要写在公民的心中,使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使人们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形成全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这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法治信仰引领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信仰,是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和捍卫法律。一旦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人们就会长期持续、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深入,我们的法律条文越来越完善,人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越来越丰富,但为什么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中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法律悬空、制度空转现象依然存在?原因就在于对法治的信仰没有真正树立。对于执政者来说,法治信仰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础。只有对法治有着发自内心的信仰,才有可能形成法治思维,才能主动、自觉和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对于一般公民来说,法治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在于人民真诚的信仰。只有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法治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出规则的正能量。习近平同志把法治上升到信仰的高度,抓住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最核心问题,凸显了法治信仰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法治实践中培育法治信仰。对法治的信仰需要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的具体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不会凭空而来,让人民群众信仰法治,首先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法律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信仰法治能够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这就要求立法必须真正反映公众的利益和诉求;要求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在老百姓需要保护他们合法权益的时候,能够依法办事,为他们主持公道。从而使人们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诉求,通过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当人们从一个又一个的执法、司法过程中感受到了公平正义,获得了切实帮助,对法律的信仰自然就会在人们心中、在全社会建立起来。当法治成为全社会的普遍信仰时,法治国家才能实现。
  二、以严格执法为重点全面推进法律实施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执法问题,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明确指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广大公民在法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行政机关带头严格执法,提高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
  法律实施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要矛盾。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全面有效实施。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就是捍卫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目前我国法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多数存在于法律实施领域,如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和法律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习近平同志要求,&必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宪法和法律的全面实施,实现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转变。
  严格执法是法律实施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有80%的法律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习近平同志指出:&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执法者必须忠于法律,既不能以权压法、以身试法,也不能法外开恩、徇情枉法。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对执法者的要求从单纯地严格执法,上升到对法律的忠诚和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能力的提高上,这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目前执法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强势执法、趋利执法、选择性执法、随意执法等,根源就在于一些执法者对法律、法治缺乏发自内心的尊崇和忠诚。只有确立了对法律的忠诚,执法犯法的问题才能从思想源头上得到彻底解决。同时,还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三、更加重视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满意是衡量法治中国建设的最终标准。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念,坚持司法为民。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使法治中国建设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法治建设的目标。坚持和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首先体现在切实保障人民的宪法、法律权利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要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中去,坚持联系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把依靠人民参与作为法治建设的基本方式。群众对自身利益最关切,对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存在的症结最清楚,解决起来最有智慧。习近平同志要求,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要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路线和法治思维结合起来,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预防化解社会矛盾,让群众自己组织起来通过法治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使政策制定的过程成为倾听民意、化解民忧、赢得群众支持的过程。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实行专门机关和群众参与相结合,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加大司法公开力度,最大限度地增加执法透明度,保障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拓展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途径。要通过制度设计赋予并切实保障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充分的程序权利,对司法权力运行形成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
  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法治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习近平同志指出,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只有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能够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司法才有公信力,人民群众才会相信司法,法律才能真正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司法裁判的终局性作用才能实现。人民是司法工作全部价值的最终评判者。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落实这一司法工作目标,一方面,要注重个案的公平正义。从提高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办案质量做起,通过成千上万个个案的公正处理,积攒起人们对司法公正的整体信赖。坚决防止冤假错案,一个具体案件的不公正处理就是对公平正义的一次具体伤害。另一方面,要注重公平正义的可感受性,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加大程序法律的执行力度,使司法公正以人民群众感受得到的方式得以实现。要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联系群众,如果不懂群众语言、不了解群众疾苦、不熟知群众诉求,就难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群众工作能力是司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法官、检察官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机制,使司法人员在为民实践中不断提高境界、汲取力量、提升能力,真正把司法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中国法学会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职责。法学会的工作同样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三个服务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于基层和群众,服务于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紧紧围绕法治建设中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调研,向中央提出对策建议。要充分发挥联系面广、人才荟萃的优势,组织动员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参与政府重大决策法律风险评估。要加强与基层普通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沟通联系,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并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
  四、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
  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对宪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领导干部带头在法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制约监督权力的基本路径,表明我们党治国理念的新高度新境界。
  领导干部带头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带头&体现的是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法律的具体执行者,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其一言一行对一般干部和群众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只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法律才有可能得到平等执行,法治精神才能得以彰显,法治信仰才能得以塑造。最有可能对公众产生引导作用的,是国家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权力运行与法律的规定不一致时,人们注重的不是写在纸上的法律,而是权力运行的实际规则。不管法律规定得有多么完备,只要权力实际上凌驾于法律,人们就会信奉强权、不信法律。要认真反思和彻底改正官方行为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地方,把权力严格控制在法律的轨道上。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见贤思齐,而不是以儆效尤。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特权是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和重要条件。许多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认为自己犯罪与不懂法有关,事实上,他们缺乏的不仅是法律知识,而且是对法律的敬畏。在他们心中,权比法大,没有想到这些法律有一天会真的用到自己身上,以为只要自己手中有权就可以决定法律是否执行。习近平同志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惩治腐败不仅要一个一个地&打老虎&、&打苍蝇&,更要打掉腐败背后的特权思想。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要防止一些干部把公共权力异化为以权谋私的特权,必须加强权力运行的规范和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加大对特权行为的惩罚力度。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也需要领导者在内心深处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无例外的意识,不让权力&为尊者讳&,才能从源头上铲除滋生特权思想的土壤,保证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责编:无锡市法学会  &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是我们共同的期盼。法治社会是公平的社会,是尊重规则的社会,将为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发展开辟广阔空间。&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胡苇杭说:&所以,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很激动,有幸目睹法治中国的成长,感受依法治国的宏伟实践。&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各地、各部门的干部群众和部队广大官兵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纷纷表示,要结合自身实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司法部法制司司长陈俊生表示,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法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万春指出,检察机关是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神圣使命。检察机关应把法律监督提高到保障宪法实施的高度来认识和审视,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军表示,广大归侨侨眷和侨联工作者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各级侨联组织要协助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为主导的维护权益机制,依法查处侵犯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问题,关心海外侨胞的正当权益。
  &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历史机遇。&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阎二鹏说,构建法治政府,核心要求是将行政权力限定在法定框架内。近年来,海南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些改革无不彰显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的法治思维,从而与依法行政的要求相契合。
  &横琴新区五年开发历程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比一个公开、透明、有秩序,有预期的营商环境让投资者更有信心。&珠海市委常委、横琴新区党委书记刘佳说: &&依法治国&的理念完全符合人们对规则、公平、正义的期待。&
  上海市杨浦区区委书记陈寅认为,在转型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后,有的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能力不强,乱作为、不作为等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制定了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做到清单之内要做好,清单之外再无权,目的就是要用公开促进公平公正。&
  广东省法制办主任王学成表示,作为政府法制工作者,将贯彻落实好四中全会的部署要求,在地方政府立法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政府法律顾问等工作中发挥好&护法者&的作用。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吴道槐表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法治理念,推进依法行政,狠抓就业促进法的贯彻落实,同时深化就业领域改革,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益。
  干部带头守法 铸造专业队伍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研究室法规处副处长张蕾表示,四中全会首次研究部署依法治国,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机关党的建设,要注重发挥党的工作的独特优势,为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动力与保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深化机关党建制度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依法治国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守法,关键是要把带头依法办事的好干部选拔出来。&河北晋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寒告诉记者,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一些干部一味考虑如何&搞定&和&摆平&,暴露出这些领导干部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方面的明显缺失。四中全会为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
  湖南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认为,作为领导干部,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来做决策,按照法治框架来启迪思维、执政理事。&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下的法治秩序、规矩、原则来办事,而不是以长官意志来办事。&
  河北晋州市马于镇西队村党支部书记韩占水表示,村干部应从&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从&按惯例办&转变为&依法办&,从贴近群众的小事着手,主动自觉地为民服务。
  &真正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落到实处,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其中,铸造一支作风过硬的政法干部队伍是关键。&贵州省望谟县县委书记余越前认为,&这支队伍应该是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廉洁奉公、敢于担当的队伍&。
  吉林省司法厅厅长王进义说,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推动法治建设的重要部门之一,要增强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重要领域,紧紧围绕涉及群众利益和需求等重点内容,紧紧围绕全社会法治氛围的形成,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法律产品。
  &四中全会的召开,让我们这些基层一线民警的腰杆更硬了。&福建省平潭公安边防支队苏澳边防派出所所长林文荣说。&作为一名基层法官,我将深入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升职业良知、业务水平。&福建省福安市人民法院法官许剑斌表示,法治中国的建设贵在实践,贵在坚持,贵在创新。
  调动群众力量 凝聚法治信仰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员二旅五连政治指导员黄华认为,凝聚法治信仰,需要调动群众力量。&中国的法治建设,需要党和国家的引领,更需要活跃在法治进程中每个普通人&自下而上&的努力。&
  全总要求,各级工会深刻领会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整体部署,深入研究依法治国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中去。全总将于年底召开的全总十六届三次执委会议审议通过《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工会法治化建设的决定》。
  共青团中央要求,各级团组织要坚持领导带头、广泛发动、创新方式、典型引路,带领广大青少年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精神实质和重大举措,把全会精神广泛传播到青年群体中去。
  安康市石泉县信访局副局长邱军伟预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社会矛盾将有效化解,广大基层信访工作者们多年来期盼的&和谐有序依法信访&即将成为现实。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牧民布和朝鲁说,十八大以来,中央的一系列大动作,像改革、反腐等都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这次四中全会召开,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我想是国家要进一步强化法律的权威,用法律来约束权力,使我们的干部多为人民做好事、实事,让人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认真研读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后,广东省中山市太兴家具企业总经理李兴畅格外高兴,他说,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企业就会失去一个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企业界应该牢牢树立法制观念,将过去&讲关系&&讲背景&&走后门&等恶习统统摒弃,以法律为准绳,共同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与公正。
  四中全会在首都干部群众和高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今天,在北京工业大学,各个学院的师生都在通过电视、互联网关注四中全会新闻。校长郭广生介绍,下一步学校将邀请专家深入解读全会精神,将依法治国战略落实到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表示,当前,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制定高校章程,让普通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大学的管理过程当中,都是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内的体现与贯彻。今后,广大高校师生将结合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步伐。
  二炮官兵采取观看电视、集中读报、开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第二炮兵某导弹旅政委王永孝说,这次全会&法治&二字成为亮点,对我们依法治军有了新的指导,我们干工作的思路更清晰了,带领官兵打胜仗的信心更强了。
  在首钢,四中全会成为工人们热议的话题。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靳伟说:&让权力在法治的框架内运行,让公正成为法治的生命线,让守法光荣、违法可耻成为社会氛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是广大工人的期盼。&
  &历史早已证明,法兴则国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希燕说:&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法治的春天必将来临!&
  (综合本报记者朱竞若、王比学、吴亚明、盛若蔚、廖文根、冯春梅、赵婀娜、彭波、刘维涛、江琳、郝洪、姜泓冰、周立耘、邓圩、李刚、龚仕建、李增辉、刘文波、马跃峰、吴勇、钟自炜、郝迎灿报道)
【责任编辑:孙祎】
网站通行证: 密码:
网站通行证:夯实基础 凝聚共识 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三届中央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来源:民进中央
  以问题为导向扎实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参政党开展理论研究,既是摸索工作规律、提升行动自觉的需要,也能为丰富我国的统战理论乃至民主政治理论作出积极贡献。通过继续调动会内外理论研究力量,以课题招标、专题研讨会和重大问题的阐释等形式,围绕民主党派如何更好地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如何进一步开展会内监督,参政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等参政党面对的现实问题和会员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交流思想。在会中央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合作举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时代使命”理论研讨会上,来自我会29个省级组织和中央社院的40余位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时代定位、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着力推动我会优良历史传统内化为当代民进人的价值追求。结合迎接民进成立70周年,组织编写《中国民主促进会简史》、《中国民主促进会70年大事记》,启动“70年情缘:岁月钩沉”主题征稿活动,推进口述会史和民进创始人历史文物征集工作,召开纪念叶圣陶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举办马叙伦纪念展,在国庆节和教师节前夕,以民进老一辈在确立国庆日、确定国歌和设立教师节中曾发挥的作用为主题宣传多党合作的历史。同时,大力宣传我会优良传统在当代会员中的继承和发扬,在福建和安徽举办了民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会员事迹宣讲大会,用优秀会员的先进事迹,鼓励广大会员在参政党工作和本职工作中“双岗建功”。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说明,民进组织和广大会员的发展道路有机地融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之中,民进人的追求始终与中国梦的追求在方向、节拍、步调上一致,这是我会“三个认同”的基本内涵。
  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在社会上展现民进良好形象。加强与《人民日报》、《求是》等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积极宣传我会重大活动、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实际成效和先进会员的事迹,扩大了我会的社会影响。配合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民主》杂志和民进网站,组织刊发《为全面深化改革集聚正能量》、《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会中央领导署名文章和系列理论文章,开设“民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专题,切实加强宣传引导。《民主》杂志以创刊25周年为契机,开辟“基层”专栏,编印《教育民进》专辑,加强对我会基层组织和基层会员的宣传。民进网站完成改版并正式上线运行,新版网站坚持突出新闻性、服务性和互动性,功能更全面,内容更丰富,提高了我会运用网络开展宣传工作的水平。会中央重视加强宣传工作队伍建设,评选表彰民进全国新闻宣传优秀通讯员,举办民进全国宣传部门负责人培训班,帮助宣传干部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以组织建设为年度工作主题,切实提升我会整体素质
  组织建设是我会本年度的工作主题。为更好地推动主题年工作,会中央就全会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集中梳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完善相关制度,为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打下了良好基础。会中央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分赴29个省级组织的96个地方和基层组织调研走访,通过召开座谈会、看望机关干部、参加基层支部生活等,与会员面对面交流谈心,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分批举办了民进教育界、文化界、出版界、司法界人士和民进十一大部分代表座谈会,加强与各领域代表人士、基层会员的联系和互动。会中央机关干部也先后组成7个调研组,看望偏远地区基层组织的会员,了解基层组织的实际情况。针对各地组织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会中央一方面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呼吁关注和解决;一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召开民进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制定《民进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的意见》,总结交流经验,探讨规律思路,提出举措办法,有效提高了全会各级组织的工作水平。许多地方组织在推进主题年工作中,也把调查研究作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密切与基层会员的联系,推动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学习培训是组织建设主题年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较大幅度地加强了培训力度,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培训工作的主线,通过政治理论、形势政策、会务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使各级领导干部和代表人士的理论知识和素质能力都得到提高。举办了民进全国专职副主委工作研讨班和秘书长工作研讨班,首次把培训范围拓展到市级组织专职领导班子;举办了三期市、县级组织主委培训班,首次实现了对全国300多个市、县级组织主委培训的全覆盖;推荐了35名骨干会员参加中央统战部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举办的进修班、培训班;根据工作实际加强对专职干部在国情、会情和民进优良传统方面的培训,并举办了民进全国信息化工作部门负责人研讨班,提高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会中央积极推进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实职安排以及各类特约人员的推荐工作,今年我会有2名会员分别担任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13名会员担任了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理事,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理事等,使会员有机会在更广阔的平台施展才能、发挥作用。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奋力建设法治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