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货物运输中推定全损名词解释及其赔偿有关的论文

论“单独海损不赔”的法律问题--《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单独海损不赔”的法律问题
【摘要】:
“单独海损不赔”(Free from Particular Average,F.P.A.)是海上货物运输险的一个基本险别,指保险人仅对保险标的在承保范围内发生的全部损失和共同海损负责赔偿,对单独海损不负责赔偿。“单独海损不赔”在海上保险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于1749年并入劳氏S.G.保险单的“备忘条款”(The Memorandum)是单独海损不赔的重要渊源。随着航运和贸易的发展,备忘条款因其自身的局限性而不能满足实践需要,取而代之的是1963年伦敦协会货物保险条款(ICC)的平安险条款,又称“单独海损不赔条款”(F.P.A.)。1982年新的协会货物保险条款以C条款取代了原来的平安险条款。目前,在我国国内广泛使用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条款(CIC)是按照1963年协会货物保险条款修订的,平安险作为“单独海损不赔”的习惯称呼,在我国海上保险行业中被长期沿用下来。平安险最初只赔偿全部损失,经过实践中的不断补充修订,其责任范围逐渐超出了全损的范围,扩展到部分损失,但其承保范围扩展到部分损失时剔除了单独海损。然而,由于对单独海损、共同海损和部分损失的误解和混淆,导致理论和实践中对“单独海损不赔”的理解和适用产生了争议。为澄清理论和实践应用中的误解,本文着重从共同海损制度和海上保险制度出发,并结合我国平安险的相关规定,对“单独海损不赔”的法律问题做一番探讨。本文分三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单独海损不赔”的历史演进及其相关制度。本章首先分析了“单独海损不赔”在海上保险法中的历史演变,指明“单独海损不赔”是海上保险法中货物运输险的一个基本险别。接着将“单独海损”置于共同海损中加以论述,因为单独海损是共同海损制度中的特有概念,共同海损不成立就无所谓单独海损。最后分析了海上保险中单独海损损失的性质的法律问题,强调了只有在共同海损成立的前提下,才有在海上保险中讨论单独海损赔与不赔问题的余地。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单独海损不赔”的法律问题。本章首先分析了单独海损和共同海损在海上保险中所表现出的损失形态,即单独海损和共同海损的性质。接着列明了海上保险承保的危险和损失形态,明确单独海损和共同海损在海上保险中同属于部分损失。最后分别介绍了单独海损和共同海损的成立条件,并对海上保险中的部分损失在“单独海损不赔”项下的理念进行了阐述。
第三章将重点转入我国海上保险法中平安险条款的相关规定。本章主要分析了平安险的承保范围,并在第二章所作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理论和实践中对平安险承保范围产生误解的根源,并加以澄清。最后指出澄清对“单独海损不赔”的法律问题的误解与混淆将对我国海运实践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D996.19【目录】:
Abstract5-9
第一章 “单独海损不赔”的演进及其相关制度11-25
第一节 海上保险制度中的“单独海损不赔”11-18
一、海上保险制度与“单独海损不赔”概述11-13
二、备忘条款(The Memorandum)13-16
三、伦敦协会货物运输保险条款(I.C.C.)16-18
第二节 共同海损制度与“单独海损不赔”18-23
一、共同海损制度及其历史沿革18-21
二、共同海损制度中的“单独海损”21-23
第三节 海上保险中单独海损损失的性质的法律问题23-25
第二章“单独海损不赔”的法律问题25-42
第一节 单独海损与共同海损损失的性质25-29
一、对“海损”(Average)的理解和划分25-26
二、单独海损和共同海损的性质26-29
第二节 海上保险承保的危险和损失形态29-36
一、海上保险承保的危险29-30
二、海上保险承保的损失形态30-36
第三节 单独海损、共同海损和部分损失36-42
一、共同海损及其成立条件36-39
二、单独海损及其成立条件39-41
三、海上保险中的部分损失在“单独海损不赔”项下的理念41-42
第三章 澄清“单独海损不赔”的法律问题的实践意义42-51
第一节 “单独海损不赔”与我国的平安险(F.P.A.)42-45
第二节 我国实践中对平安险理解的偏差45-48
第三节 澄清“单独海损不赔”问题对实践的指导意义48-51
参考文献52-56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6-5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莹;[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陈欣;[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泰锋;[J];对外经贸实务;2000年06期
徐翥,赵德增;[J];对外经贸实务;2000年10期
曾立新;陈欣;;[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谭迎庆;;[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09期
孙丹;张鹏;;[J];航海技术;2006年06期
傅廷中;[J];世界海运;2002年06期
傅廷中;[J];世界海运;2003年01期
傅廷中;[J];世界海运;2003年02期
王华丽;[J];经济问题;2004年12期
高运胜;[J];上海保险;2005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贤伟;[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启丹;[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杜一媚;[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王赛帅;[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晓林;;[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孟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孙新强;;[J];比较法研究;2009年01期
郑春贤;;[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任以顺;;[J];保险研究;2008年05期
陈亚芹;;[J];保险研究;2011年08期
王丛荣;;[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方志平;;[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方友熙;;[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李静;;[J];研究生法学;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施滨峰;;[A];2007年中国航海学会危险货物运输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7年
胡学栋;王少波;;[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陈亚芹;;[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韦经建;姚莹;;[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7年卷第1期[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陈琦;[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刘安宁;[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孙光;[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王威;[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郑志军;[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李伟;[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王金玉;[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葛延珉;[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艾素君;[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之遥;[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申佳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王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刘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刘春宇;[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刘国岗;[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李雪莲;[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张飞飞;[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杨雪;[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顾绍文;[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绛英;[J];保险研究;2003年02期
汪鹏南;[J];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曾立新;陈欣;;[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于淼源;;[J];法制与社会;2010年33期
陈晖;[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1期
鄢青;[J];国际经贸探索;1999年03期
吴百福;;[J];外贸教学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初北平;;[J];河北法学;2009年04期
陈婉娜;;[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王芳;[J];世界海运;200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作贤;[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建磊;[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李泽艳;[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姜春鹏;[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李海初;[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王田;[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王赛帅;[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莹莹;[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欣;[J];当代法学;2002年11期
赵月林,胡正良;[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温世扬,黄军;[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樊启荣;[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1年03期
陈晖;[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1期
何丽新;[J];河北法学;2000年03期
孙丹;张鹏;;[J];航海技术;2006年06期
王芳;[J];世界海运;2001年05期
尚清;[J];世界海运;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顾全;[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百福;;[J];国际商务研究;1982年02期
宋迪煌;[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4年00期
毕仲辉;;[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4期
周拥军;[J];政法论坛;1994年02期
步玉春;[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8年00期
孙丹;张鹏;;[J];航海技术;2006年06期
李松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叶伟膺;[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4年09期
杨建国;[J];中国对外贸易;2001年04期
谢徵;[J];航海;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鹏鸠;;[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蒋五四;;[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谷浩;;[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施红;;[A];浙江省保险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何志鹏;;[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刘冬青;;[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港航监督专业委员会99年度学术交流论文集[C];1999年
孔庆德;;[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李兆良;;[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朱清;谢伟;;[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陈陵;;[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曾立新;[N];中国保险报;2008年
杨舒;[N];国际商报;2009年
李雪艳;[N];中国保险报;2009年
路虹;[N];国际商报;2009年
陈天翔;[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陈高锋;[N];中国保险报;2011年
记者 蓝乔;[N];中国交通报;2009年
崔文;[N];今日信息报;2008年
刘玉林;[N];临汾日报;2010年
陶小琳;[N];国际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小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王金玉;[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吴浩;[D];吉林大学;2012年
安丰明;[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朱作贤;[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李东;[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荚振坤;[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詹玉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官镇;[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李莹;[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李肖艳;[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李莹莹;[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胡燕林;[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陈欣;[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应敏;[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郭庆;[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赵昭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结课论文参考题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结课论文参考题目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
【摘要】:
补偿原则属于海上保险法的基本原则,并且是首要原则。它是贯穿大多数海上保险法律规范的一条主线。补偿原则派生出一系列重要而有特色的海上保险制度,如保险利益、代位求偿权、推定全损与委付、重复保险制度等,这些制度决定了海上保险法的基本特征。在国际航运与国际贸易新形势下,海上保险法的当代变革是以强化补偿功能为中心而展开的。因此,有必要对海上保险补偿原则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本文第1章从较为宏观的视角研究了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该部分主要阐释了海上保险法贯彻补偿原则的原因、补偿原则的基本特征、补偿原则与其他原则之间的关系等。
本文第2章研究海上保险法中关于损失补偿的一些基本规则。例如,如何界定实际全损、推定全损、部分损失等,针对各种损失如何设定赔偿标准等。该章对一些英国法的传统规则进行了大胆反思。
本文第3章是关于保险利益原则的研究。该章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的各种保险利益学说进行了介绍与评析,然后从理论到实践阐释了如何解读我国《保险法》中的保险利益原则。最后,对国际上废止保险利益原则的观点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本文第4章是对委付制度的研究。委付是海上保险中所特有的一项制度,司法实践中素有大量争论。本章利用比较法的方法,对如何理解《海商法》的规定提出了一些新颖见解,最后对委付的法律性质进行了全新总结。
本文第5章是对代位求偿权制度的研究。该章尝试用民法原理来阐释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各种争论,尤其对代位求偿权与被保险人利益冲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对国际上废止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观点进行了介评。
本文第6章是对重复保险制度的研究。该部分对重复保险的构成、赔偿限额的设定以及应采纳何种分摊原则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本文第7章是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研究。本章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海上保险法中不宜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本文第8章是对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当代新发展的研究。在笔者看来,补偿原则的新发展在于,虽然“禁止得利”依然是很重要的内容,但不再是唯一的核心,如何实现对被保险人损失的充分补偿也成为补偿原则的重要内容。无论在解释法律还是制度重构时,“禁止得利”与“充分补偿”二者都应并重,而不可偏于一端,由于过去大多是强调了前者,所以目前更重要的是强调后者。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D922.284【目录】:
创新点摘要5-6
ABSTRACT8-15
第1章 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总论25-45
1.1 概述25-28
1.2 海上保险法贯彻补偿原则的原因28-33
1.2.1 贯彻损失补偿原则本质上是由海上保险活动的职能决定的28-29
1.2.2 贯彻补偿原则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反对赌博的公共政策29-32
1.2.3 贯彻补偿原则亦是防止道德危险的基本要求32-33
1.3 海上保险补偿原则的名称、含义与特点33-39
1.3.1 关于补偿原则的名称33-34
1.3.2 关于补偿原则的一般含义34-35
1.3.3 海上保险合同并非完美的补偿合同35-39
1.4 补偿原则与其他原则之间的关系39-45
1.4.1 补偿原则与最大诚信原则39-40
1.4.2 补偿原则与保险利益原则40-43
1.4.3 补偿原则与近因原则43-45
第2章 海上保险损失补偿之基本规则45-95
2.1 海上保险损失补偿的基本要素45-49
2.1.1 承保危险与损失发生的时间要求45-46
2.1.2 应予赔偿的损失范围46-47
2.1.3 应予赔偿的最高额47-48
2.1.4 应予赔偿的损失分类48-49
2.2 全部损失的界定及相关问题49-62
2.2.1 实际全损49
2.2.2 推定全损概述49-51
2.2.3 推定全损成立的条件51-60
2.2.4 推定全损成立的法律后果60-62
2.3 部分损失的界定及相关问题62-64
2.3.1 单独海损与共同海损62
2.3.2 救助报酬62-64
2.4 施救费用的界定及相关问题64-80
2.4.1 概述64-66
2.4.2 施救义务如何与被保险人的过失不影响保险索赔的原则相协调66-70
2.4.3 施救费用获得保险赔偿的条件70-72
2.4.4 施救费用、救助报酬与共同海损费用在英国法下的区分72-74
2.4.5 我国《海商法》规定的施救费用是否涵盖救助报酬74-77
2.4.6 人保船舶保险条款"全损险"是否包括对施救费用的赔偿77-80
2.5 赔偿标准80-89
2.5.1 关于全损的赔偿标准81-84
2.5.2 部分损失的赔偿标准84-89
2.6 吞并原则89-95
2.6.1 何谓吞并原则89-90
2.6.2 适用吞并原则的具体条件90-95
第3章 保险利益原则95-147
3.1 保险利益原则的产生与发展95-98
3.2 英美法系的保险利益原则98-110
3.2.1 普通法下两种不同观点之争98-100
3.2.2 MIA1906采取的保险利益原则100-101
3.2.3 美国采取的保险利益原则101-102
3.2.4 对英美两种不同保险利益原则的评论102-103
3.2.5 国际贸易实践已对"严格限制标准"提出挑战103-108
3.2.6 英国判例的新发展108-110
3.3 大陆法系的保险利益原则110-117
3.3.1 一般性保险利益说110-111
3.3.2 技术性保险利益说111-114
3.3.3 经济性保险利益说114-117
3.4 如何解读中国法下的保险利益原则117-126
3.4.1 保险利益的涵义117-121
3.4.2 保险利益与保险标的之间的关系121-123
3.4.3 缺乏保险利益的法律后果123-124
3.4.4 何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124-126
3.4.5 何时应当具有保险利益126
3.5 如何解决中国海事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难题126-142
3.5.1 "风险负担"应否是判断保险利益的唯一依据126-132
3.5.2 "隐名代理"应否在海上保险中得到承认132-137
3.5.3 "责任"是否支持某人对货物或船舶具有保险利益137-142
3.6 海上保险法保险利益原则的变革142-147
3.6.1 澳大利亚的改革方案142-143
3.6.2 英国的初步结论143-145
3.6.3 本文的观点145-147
第4章 委付制度147-175
4.1 委付的涵义147-149
4.2 委付制度的立法宗旨149
4.3 有效委付通知的条件149-155
4.3.1 被保险人发出委付通知的损失要件149-152
4.3.2 被保险人发出委付通知的时间要求152-153
4.3.3 委付通知可否附条件或期限153-155
4.4 保险人接受委付通知的法律后果155-162
4.4.1 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双方之间形成一个按全损进行赔付的协议156-159
4.4.2 保险人取得保险标的上的剩余利益159-160
4.4.3 保险人有义务承担由保险标的产生的责任160-162
4.5 保险人未接受委付通知的法律后果162-169
4.5.1 英国法162-165
4.5.2 台湾法165
4.5.3 法国法165-166
4.5.4 对中国法规定的理解166-169
4.6 关于保险人对委付通知接受或不接受的时间要求169-171
4.7 关于委付的法律性质171-175
4.7.1 观点概述171-172
4.7.2 对现有观点的反思172-175
第5章 代位求偿权制度175-223
5.1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民法基础175-180
5.1.1 代位求偿权应定性为民法中的代位权176-178
5.1.2 代位求偿权体现了"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原理178-180
5.2 代位求偿权的行使要件180-187
5.2.1 保险人已向被保险人支付全部保险赔偿180-186
5.2.2 被保险人对第三人具有合法的索赔权186
5.2.3 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索赔权应属于针对保险标的的权利186-187
5.3 保险人对第三人给付的损害赔偿金之权利属性187-190
5.3.1 英国法187-189
5.3.2 中国法189-190
5.4 被保险人不得损害代位求偿权的义务190-197
5.4.1 被保险人对于代位求偿权所负义务的性质190-193
5.4.2 被保险人不得损害代位求偿权的具体内容193-197
5.5 海上保险中代位求偿权与被保险人剩余赔偿请求权的冲突197-207
5.5.1 一个古老英国案例引发的思考197
5.5.2 英国法院的判决理由及反思197-201
5.5.3 MIA1906的具体规定及相关判例201-202
5.5.4 英国法律的新发展:Napier v.Hunter案202-204
5.5.5 大陆法系中的三种学说204-205
5.5.6 对我国法律的解释205-207
5.6 原始保险与增值保险代位求偿权之冲突207-209
5.7 海上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的程序性问题209-219
5.7.1 保险人的起诉名义210-215
5.7.2 行使代位求偿权的数额限制215-216
5.7.3 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应否作为共同原告216-217
5.7.4 在被保险人诉讼过程中如何行使代位求偿权217-219
5.8 代位求偿权的未来:消亡还是保留219-223
第6章 重复保险制度223-245
6.1 对重复保险的界定223-229
6.1.1 广义重复保险223-226
6.1.2 狭义重复保险226-227
6.1.3 对《海商法》第225条之分析227-229
6.2 重复保险下被保险人的通知义务229-231
6.2.1 关于通知义务的履行时间229-230
6.2.2 关于通知义务的注意标准与法律后果230-231
6.3 重复保险下的损失补偿机制231-235
6.3.1 MIA1906的制度设计及评析231-233
6.3.2 中国《海商法》的制度设计及评析233-235
6.4 重复保险下的分摊原则235-240
6.4.1 最大责任法237
6.4.2 独立责任法237-238
6.4.3 共同责任法238-239
6.4.4 本文观点239-240
6.5 分摊权与代位求偿权的比较240-245
6.5.1 分摊权与代位求偿权的共性240
6.5.2 分摊权与代位求偿权的不同240-242
6.5.3 分摊权与代位求偿权的辨别实例242
6.5.4 其他问题242-245
第7章 我国海上保险法应否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245-261
7.1 惩罚性赔偿的理论纷争245-247
7.1.1 肯定论245-246
7.1.2 否定论246-247
7.2 英国海上保险法下保险人的损害赔偿范围247-250
7.3 美国海上保险中的惩罚性赔偿250-256
7.3.1 Wilburn Boat案250-251
7.3.2 惩罚性赔偿的理论基础251-253
7.3.3 恶意侵权与惩罚性赔偿的重要判例253-256
7.4 我国海上保险法应否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256-259
7.5 关于保险人恶意拒赔的法律对策259-261
第8章 代结论——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的当代新发展261-265
参考文献265-27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271-273
致谢273-275
研究生履历27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海波;[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娜;[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李玫;[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狄东宽;[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张琪;[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陈欣;[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张晓航;[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刘栋;[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衡向东;[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韩浩宇;[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杨鸽;[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蕾;[J];保险研究;1999年02期
沈木珠;[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张桂红;[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尹章华;;[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2年00期
汪鹏南;[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4年00期
王大荣;[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年00期
汪鹏南;[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年00期
张贤伟;[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年00期
韩智;;[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5年00期
谷浩;;[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7年0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孟滋常;[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李尚志;王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杨晓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王亚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刘旭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韩颖;方晟岚;绳勇;;[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史际春;孙虹;;[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尹春丽;;[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华国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王继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玉苗;;[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初澈;;[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温辉;;[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王荣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李道刚;;[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刘国生;;[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杨鸿勋;;[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廖建求;姜孝贤;;[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柯华庆;;[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康娜;;[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秀渊;[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夏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丁茂中;[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吴旅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潘晓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徐子良;[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晋入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李长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李国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赵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芳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胡小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张兵;[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朱汉明;[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滕雅婷;[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崔建明;[D];河北大学;2009年
王若蓓;[D];河北大学;2009年
董海宁;[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念明;[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王国涛;[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文艺;[J];比较法研究;2002年01期
李章军;[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孙积禄;;[J];比较法研究;2007年02期
于海纯;;[J];比较法研究;2011年02期
苏号朋;[J];比较法研究;1998年02期
周赛阳;[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胡海滨;[J];保险研究;2001年12期
陈绛英;[J];保险研究;2003年02期
刘树凯;;[J];保险研究;2007年10期
吕岩;朱铭来;;[J];保险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人民法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金玉;[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申卫星;[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葛延珉;[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黄金兰;[D];山东大学;2006年
于海纯;[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张贤伟;[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初北平;[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王海波;[D];复旦大学;2012年
徐凯桥;[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詹玉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樊莹;[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魏晓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赵娜;[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汪园林;[D];复旦大学;2011年
王淑君;[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张建磊;[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朱启丹;[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初北平;[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曹兴国;;[J];法制与社会;2013年2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丹玲;[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李莹莹;[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王春赫;[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杨鸽;[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潘秀华;[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朱涵铂;[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李莹;[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赵方昕;[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熊哲宇;[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王玉宁;[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蕾;[J];保险研究;1999年02期
张湘兰,张学辉;[J];法学评论;2001年01期
阎铁毅;[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8年0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少林;;[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04期
夏亮;蒋正雄;;[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11期
周颖;沈军;;[J];珠江水运;2008年03期
张湘兰;[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郭丹云,赵永存;[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梁山;;[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6年00期
李萌;;[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8年01期
易传剑;;[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杨良宜;司嘉;;[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0年04期
郭维蓬,邓路芳;[J];特区经济;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殷悦;;[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赵金龙;;[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蒋丹;;[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陈歆;;[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陈学斌;;[A];中国律师2006年海事业务研讨会暨年会资料集[C];2006年
陈亚芹;;[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初北平;汪鹏南;;[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吴岩;;[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胡学栋;王少波;;[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仪征市人民法院
陈少华;[N];江苏经济报;2008年
梅贤明;[N];人民法院报;2008年
徐春雷;[N];中国保险报;2002年
汪洋 倪中月;[N];人民法院报;2005年
李虹;[N];中国保险报;2006年
沙银华;[N];中国保险报;2007年
牟子健;[N];北京商报;2007年
成军;[N];中国保险报;2007年
冯建华;[N];中国保险报;2001年
陈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海波;[D];复旦大学;2012年
初北平;[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朱作贤;[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王雪杉;[D];吉林大学;2007年
张贤伟;[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葛延珉;[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艾素君;[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哲宇;[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李红雁;[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刘池;[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杜一媚;[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杨溪淼;[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朱启丹;[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郭蓓蓓;[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周纯洁;[D];苏州大学;2008年
季国霞;[D];吉林大学;2007年
徐燕;[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际全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