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利部组织的“落实三红线,严管善待水资源”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团去了中石化的哪家单位?

重庆大足:抓住水利改革机遇&严管水资源
&&&&来源:&&&&
&&&&&&字号
原标题:重庆大足:抓住水利改革机遇 严管水资源  中国经济网11月18日讯(记者 佟明彪)水是生命之源,用水和饮水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和国家的利益,水利投资也一直是中央财政力保的重点之一,据悉,2012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首次突破4000亿元,近年来民生水利投入占中央投资67.9%。随着中央财政不断向民生水利和中西部地区倾斜,重庆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水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重庆在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农田灌溉和人民饮水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抓住水利改革机遇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记者了解到,年,重庆市濑溪河大型灌区涉及的大足、荣昌、铜梁3区县高度重视紧密配合,对照总体规划、1-6期分期可研、年度实施方案的完成建设内容、工程量、投资下达情况进行了详细清理,将剩余的建设内容和投资联合委托设计单位编制了《重庆市濑溪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骨干项目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期)》,先后完成了由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组织的审核、审查和评估咨询,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下达了濑溪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期)的批复文件,文件明确了未来五年3个区县的工程建设任务、投资金额及来源,为大型灌区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也为今后5年工作指明方向。  添加措施强化管理 确保水库水质安全   水质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了保障城镇饮用水安全,政府需要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对水源进行保护,确保水库源水水质安全。  在重庆大足区,水利部门从加强水质监测监控,清理库区水域杂物,强化环境管理,推进工程整治,新治水工作思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据悉,大足区水务局水环境监测站每周对水库5个监测点的PH值、总鳞、总氮等7个项目进行采样化验,实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严密监控水库水草,水藻的生长动态。  水库管理所组织用水协会出动管护人员50余人次,租赁2艘全自动水草收割打捞船、1艘运草船,打捞、清理库区浅滩生长的水草和杂物,打捞库区水草面积2000余亩,清理水草杂物7余吨,确保水质良好。  库内加大排污执法检查力度,目前,已责令宾馆、农家乐等3家企业进行排污以及环境整治,确保水源不被污染。另外还采取了生物治理的方式,通过投放7-8两重的花鲢鱼、草鱼共50000余尾进行白水养殖,起到以水养鱼、以鱼治水的作用。  同时积极筹措资金,推进库区周边水毁工程建设,按照工程"四制"的要求,以倒排工期,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强力推进工程整治,目前,已完成库区周边疏浚4公里,清淤0.5万方,修复水毁12处,有效节制了污染源流入库区。  实行最严水资源管理 不逾"三条红线"   为了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足区政府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不逾"三条红线",严格水资源管理,即不逾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不逾用水效率红线;不逾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记者了解到,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是正对控制取水方面,到2030年,全区用水总量分别控制在2.24亿立方米以内。对取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超过控制总量的区域,将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水总量接近指标的区域,将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  确定水资源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旨在推动节水,首先是建立涵盖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快节水强制性标准的推行;其次是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加强缺水区域高耗水工业项目准入制度、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等相关制度建设;同时切实推进节水改造,节水技术普及推广与节水示范工程建设,着力降低城镇供水管网的破损率,实行污水处理回用,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另外,按照兼顾公平效率的原则,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着手"深化水价和水权制度改革",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等措施。  确定水功能区纳污红线加快治理,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库总量控制在能力范围之内,重要江河、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5%以上,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主要从严核定水域的纳污容量,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库排污口建设,着手建设、启用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立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建立水功能区监控及水质评价体系,完善水质监督管理,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水生态修复工程等措施。  为不逾"三条红线",严格水资源管理,大足区政府还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有关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并将水资源管理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同时强化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信息公开工作,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中国水利报:扬起“三条红线”指挥棒
中国水利报:扬起&三条红线&指挥棒
  2013年是陕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元年,陕西省委、省政府高起点谋划、强力推进制度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成效显著:在年度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少19.5%的条件下,用水总量控制在89.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00年不变价)降低到32.43立方米/万元,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提高到0.549和66.7%,各项控制指标均完成年度控制目标,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目标:让&三条红线&&红&起来
  日,陕西省政府公开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这是陕西水利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标志性政策文件,划定了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全省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到203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125.51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近期到2015年,全省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10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25%以上,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9%以上。
  &《实施意见》确定了全省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目标、&四项制度&建设内容,并提出通过建立监控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投入机制、加强责任考核等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实现&三个陕西&(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对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评价说。
  日,陕西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将国家分配给陕西省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配到10个设区市、杨凌示范区和韩城计划单列市,并结合省情新增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和重点区域地下水水位达标率两项控制指标,覆盖了水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更加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将水资源考核结果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力度更大。
  这部考核办法第一次以政府政令的形式划出到2030年不同时期全省各市级行政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三条红线、六项指标&,第一次明确各市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第一次规定以量化打分的方式对各市县区水资源保护工作予以严格考核&&在业内人士看来,&最严格&有两重意义:一是最严厉;二是动真格。
  陕西还完成了全省《水利现代化规划纲要》和渭河等38条主要河流综合规划,编制了《陕西省水中长期供求规划》《陕西省水资源保护规划》和《陕西省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将&三条红线&的内容贯穿于水资源规划体系。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渭河综合整治、东庄水库、引汉济渭、汉江整治等&十大工程&和&双十双网&布局全省大水网的现代化水利架构。开展了渭、泾、洛、无定河水量分配,积极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全面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对国家级西咸新区、陕北煤电基地等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探索水权制度,在引汉济渭工程建设中探索明晰初始水权,开展区域水权转换,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日,商洛市人民政府下达了所属7个县区的水资源管理&六项指标&。日,榆林市人民政府下达了所属12个县区和榆横、榆神工业区的水资源管理&六项指标&。
  日,西安市人民政府下达了所属13个县区和沣东新城的水资源管理&六项指标&。
  至今,全省10个设区市都已将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解到各县区,包括省上分解的杨凌示范区和韩城计划单列市,覆盖全省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六项指标&控制指标体系已经建立。
  &各级政府划定的各行政区水资源管理红线,是各地在一个时间段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一个底线,将在工程开发、项目建设审批中发挥约束作用,各地不得突破。&水利行业资深专家说。
关键:让&三条红线&硬起来
  日,国务院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1月23日,在陕西省水利厅主持召开的西咸新区总体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初审会上,陕西将西咸新区提出的用水总量进行了压缩。
  陕西明确取水许可优先保障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产业发展,并进一步明确省市县三级取水许可审批权限,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程序,规定了限批和不予批准的情况,加强取水许可核验发证,建立了全省取水许可证台账。加强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近1/3的项目取水方案进行了合理调整,火力发电采用空冷后节水3/4,煤化工用水单耗非国际先进水平不得进入,多数项目使用再生水、矿井疏干水等非常规水源,部分项目实现了零排放。
  陕西大力推进水资源费和水价改革,形成了多用水就要多缴费的机制。出台了具有&分级征收、直缴国库、按比例返还&特点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及时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别达到每立方米0.4和0.71元,提前完成了三部委下达的&十二五&水资源费调价目标;关中、陕北非居民供水水资源费标准在0.3元的基础上再提高0.42元;在洛川县开展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和非居民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试点。建立全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系统,采用机打票据和银行转账的方式,保证了每笔水资源费的10%自动上交中央财政。多部门联合开展水资源费征管专项检查,严格按取水量和标准足额征费,2013年共征收水资源费5亿元,上缴中央财政5074万元,为各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资金保障。
  陕西全面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了政府负责、水利部门主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出台《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开展5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了中石化西安分公司等5家企业为国家级节水型企业,李仪祉纪念馆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实践基地。实行用水效率准入制度,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关天经济区限制高耗水项目进入。农村水利累计投资30.4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9.6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在全国领先。
  突出行业用水定额的节水&门槛&作用。陕西在产业用水现状调查和典型用水户水平衡测试的基础上,完成了行业用水定额修编工作,新定额创造性地设置了先进和通用定额,先进定额提高新建项目用水准入门槛,通用定额兼顾已有项目节水技术改造,指导水资源规划、取水许可审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用水大户的节约用水管理和监督。在国家及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推行节水&三同时&制度,对违反&三同时&制度的撤回生产许可证,责令停止取用水并限制整改。同时,加快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各个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升级步伐,省政府出台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推行高耗能、高耗水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和航空、航天以及信息化产业。严格执行节水强制性标准,公布了30类697个企业及规格型号的用水器材确认登记产品名单,发布建设领域推广应用的节水技术公告。注重科技创新,在钢铁等七大行业开展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的征集和筛选,推广U形渠道量水槽节水技术,开展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运行机制及实施保障体系课题研究。开展节水器具制度建设和推广工作,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更换各类节水器具60余万套。
  3月10日,陕西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召开。陕西省水利厅张玉忠副厅长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是严格红线控制。省政府出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明确将考核结果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区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力度很大。当前要在考核制度的落地上下功夫,成立考核工作组,健全考核组织机构;出台考核细则,明确考核工作节点、评分标准、结果认定和奖惩措施等,让&三条红线&真正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行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重点:让&三条红线&动起来
  陕西谋划大手笔、大动作,积极行动,稳步推进&山清水秀&的水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北方河流的典型,陕西的&母亲河&&&渭河已经饱经沧桑,亟待焕发生机。2011年11月,时任陕西省省长的赵正永在渭河综合整治开工动员会上向全省人民庄严承诺:用3年时间实现渭河变清!
  陕西展开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渭河整治工程,力图把渭河打造成横贯关中最大的生态公园、最美的景观长廊、最长的河滨大道,重现渭河新的历史辉煌。通过努力,渭河综合治理630公里全线堤防基本建成,堤岸滩面生态景观日新月异,以岐山蔡家坡十里芦苇荡为代表的11处示范段滩面整治修复及生态景观建设,累计完成绿化面积21870亩,建成杨凌水面、西安草滩人工湿地及亲水平台1万亩,实施了103公里南山支流堤防退建加固,建成了华阴罗敷河、柳叶河蓄滞洪区,按照一桥一景的要求建设54座桥梁。渭河水生态效益已经显现,架起了群众亲水近水的平台。
  市民说:&在这里的芦苇荡里钓鱼,仿佛置身水乡,还能让孩子体味野趣之乐。我希望渭河整治能开辟更多这样的水域,建造更多亲水水景,早日让渭河真正成为当今陕西人的&母亲河&。&
  渭河治理,建管并重,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管理工作也是毫不松懈。陕西严管重罚,2013年前10个月共收缴渭河流域水污染补偿款1.4亿元,用于渭河环境污染防治。渭河干流水质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下降31%,氨氮平均浓度下降43.4%。渭河干流水质已由2012年的重度污染转成了中度污染,潼关出境断面已由劣Ⅴ类水质转变为Ⅳ类水质,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出陕西断面水质考核任务。
  日,陕西省水利厅对魏家堡等3个电站实行&非汛期水电站全部关闭,汛期合理引水发电,并利用灌溉工程反向调节生态水&的措施,将渭河干流宝鸡至武功段近100公里河道生态流量提高到每秒8.6~20立方米的合理区间,牺牲局部利益以实现渭河水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渭河治理带动的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露,一批高效农业和低碳环保产业开始沿河布局,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渭河治理的同时,迅速掀起了汉江综合整治的建设热潮,一个&堤固洪畅、水清岸绿、滩平航通、人水和谐&的新汉江将全力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济渭&。
  以主要河流为着力点,放眼全省,陕西编制了纳入国家考核的重要江河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排总量控制方案,将其作为水功能区达标率考核和政府部门防污治污的依据,并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细化落实到各市区。对145个河流断面、143个水功能区实行分时段监测评价。制定了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强化入河湖排污口核查和监督检查,健全入河湖排污口档案,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启动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大幅度削减产生水污染的项目。2013年,西安市连续四个季度位列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工作第一名。除旬阳、佳县污水处理厂在建外,全省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行,并出台陕西省城镇污水处理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0.6%。
  在下决心让水环境优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生命水&。截至2013年年底,陕西共依法划定75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将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列入考核指标并加强监测,确保供水安全。在西安市金盆水库等四个水源地开展达标建设,利用3年时间完成了达标建设任务,实施石头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编制完成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并先期在桃曲坡水库水源地试点实施。编制重点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方案,建立水源地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实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制定《陕西省城乡供水用水条例》《陕西省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编制并实施《陕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规划》;在101个县区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中心,定期化验水源水、出厂水和用户末梢水水质,建成4个国家级饮水安全示范县。
  地下水对陕西这样一个地处西北、水资源缺乏的省份具有特殊的意义,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刻不容缓。陕西省地下水管理条例已进入省人大立法程序。划定全省地下水超采区,累计关闭地下水水源井3000眼,年压采水量2.5亿立方米,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维持稳定。编制全省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年),计划投资2.5亿元,实施地下水禁采限采的防治措施并加大监测预警力度,控制重点区域地面沉降。严禁新批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地下水取水工程,已建成工程实行差别水价,水资源费按照公共供水基本水价征收,并逐步关闭。设立公众监督举报查处机制,严厉查处违规取用地下水行为。完成了《陕西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和《陕西省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全面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保障地下水供水安全。
  陕西2013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50.4平方公里,完成8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走在全国前列,为确保绿水青山特别是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质安全做出贡献。积极保护红碱淖湿地,配合黄委会开展《红碱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协调上游内蒙古境内水库下泄生态基流,维护塞上明珠的河湖健康生命。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个,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共42处,西安浐灞生态区建成西北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西安市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推进咸阳和杨凌为第二批试点。
  陕西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12个市区中8个已经组建了水务局。西安市实现了城市水源、供水、节水、排水和再生水利用&一个部门&管理,从城市水荒发展到八水润西安,开创了城市水利的新境界;咸阳、渭南统筹城乡水源,很好地解决了优质地表水进城问题;延安市以全区水务统管的体制作为保障,集中力量开建了引黄工程和南沟门水库,统筹全区解决了未来发展用水问题。
  水资源管理事关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管理对象是全社会,成效受益者是全社会,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在陕西电视台和卫视频道黄金时段连续播放公益广告;制定陕西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宣传工作三年规划,并将各市县区的水资源宣传工作纳入考核;创办了&陕西水资源网&,在水利厅门户网站开设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专栏,在陕西日报、陕西水利手机报开设专版。一系列宣传活动,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凝聚了推动制度实施的力量。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是通过红线目标控制,严格水资源监督管理措施。水资源管理涉及面宽,政策性强,需要多部门联动,采取综合措施,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思考,大胆创新,逐步健全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完善严格管理制度措施,特别是要学习领会水资源方面的政策法规,借鉴试点省市的经验和做法,让&三条红线&真正成为监管用水秩序的&红黄牌&。&陕西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吴萍处长说。&
Insert title here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 ,然后同时按下“Ctrl ”与“Enter ”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
| 联系方式
陕西省水利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 by Shaanxi Province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陕ICP备:号
单位地址:西安市尚德路150号&&&邮&编:710004&&&网&站&电&话:029-&&&
邮&箱:sxsl_
硬件支持:陕西省水利信息中心&&&软件支持:西安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电&话:029-&&&国家专家组来到红兴隆对饶力河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估视频 _好有爱网
国家专家组来到红兴隆对饶力河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估视频
相关评论:行业用水定额加快落实 百亿投资蓝图浮现(附股)_焦点透视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行业用水定额加快落实 百亿投资蓝图浮现(附股)
  证券时报网()07月03日讯
  据水利部权威人士透露,水利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及城镇生活五大领域加快制定各行业用水定额指标。这意味着2012年推行至今的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将落到实处。
  同时,工业作为用水定额管理的重点领域,工信部也将出台《国家鼓励的重大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用于指导推动工业各领域特别是五大高耗水行业的节水进程。
  分析指出,今年以来,市场对于环保投资的热情主要集中于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随着政策加码节水行业,业内预测,工业和市政再生水利用两大领域的市场空间在“十二五”期间至少可达百亿级。
  利好政策接连发布
  去年初,国务院批准通过实施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部也在此基础上编制相应实施方案,提出未来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即全国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用水效率指标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据悉,方案的重头戏之一便是在全国范围内逐级分解用水总量指标,并细化到具体的行业企业。此外,上述实施方案还明确,将于今年底前完成火电、钢铁、石油炼制、造纸、纺织五大重点行业的取水定额国家标准修订工作。高耗水行业未来的用水定额标准将更严格。同时,对于超标用水的企业将施以惩罚性水价。这些政策动向无疑都为工业企业落实节水责任上了一道“紧箍咒”。
  此外,作为工信部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工信部也在加紧编制《国家鼓励的重大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并辅以相应的扶持政策对工业领域的节水改造进行正面激励。加快节水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将成为工信部推进工业节水进入快轨的长期抓手。
  此次水利部发布的通知也明确,各地要从严用水定额管理,要求各地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尽快实施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政策。按照水利部计划,各地用水定额分行业指标划定后,将统一报送水利部,水利部将据此修订五大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标准,标准预计年内发布实施。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有专家对记者分析称,当前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危机日益加重,实施用水定额管理就成为国家近年来实施的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抓手。在政策倒逼下,各行业将兴起节水提高用水效率的热潮。
  节水成投资新主题
  上述专家指出,从目前来看,工业领域及城镇居民生活领域占据全国年取用水量的大部分。其中工业用水量占60%-65%。但是,目前全国工业用水平均重复利用率仅为55%,比发达国家低15-25个百分点。此外,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也因为水价较低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该专家认为,鉴于此,工业及城镇居民生活节水将成为政策落实的两个重点领域。
  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提高用水效率实现节水,一方面除需控制新增用水量外,还需在存量用水量上做文章。按照国外成熟经验,提高存量水用水效率的主要途径便是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工业和生活用水再生水的利用。
  事实上,再生水利用近年来颇受政策重视,相关专业化公司也提前开始布局这一市场。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南京、武汉、上海、西安、杭州等城市均出台了涉及再生水利用的“十二五”规划。在国家层面,“十二五”期间120亿元的再生水利用专项示范工程引人注目。
  上述分析师介绍,再生水利用主要在工业和生活用水后端产生的废水中经过物理或化学工艺处理,产生可进行二次利用的水。例如工业再生水就可以通过二次循环满足工业生产用水需求,生活再生水可以进行市政园林灌溉以及服务业用水需求。
  不少上市公司近年来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从2007年开始,水务龙头就开始承接大型企业再生水项目建设,项目遍布全国多个省市。去年年底,公司增资1亿元与北京给排水集团共同开拓北京排水及再生水利用市场。根据公司新近披露的年报,2012年公司给排水工程业务营收达3.4亿元,同比增长274.47%,远高于公司去年总营收增长水平。此外,、等去年相继也在全国多个城市发力。国电清新在太原市投建的再生水项目将为公司增收4500万元,津膜科技在天津市也拿下总金额近6000万元的再生水项目。
  东方证券分析师预计,未来三年,再生水利用所能带动的财政和企业投资规模将超过300亿元。随着工业节水规模化循序推进,拥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
  而在农业节水方面,天相投顾认为,、等将受益明显。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07月03日讯
  工业节水规模化将获政策支持
  据中证报报道,工信部上半年将编制出台《国家鼓励的重大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该目录将作为引导工业节水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指导文件。
  权威人士透露,工信部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工业节水新技术设备,到4月底前将完成征集申报工作。而未来出台的目录将钢铁、纺织、造纸和食品发酵等四大行业为新技术设备重点推广领域,并按技术成熟度分研发、产业化示范三大类区别推广应用。其中已有成功应用案例且技术普及率低的推广应用类技术将作为重点鼓励对象。
  另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在鼓励政策之外,水利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今年底前还将完成火电、钢铁、石油炼制、造纸、纺织行业取水定额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五大重点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将比以往更严格。这也将倒逼重点行业企业加大工业生产节水技术和设备的应用速度。
  规模化工业节水掀起投资新主题
  随着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深入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成为政策力推重点。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水利部等部门今年底前将对五大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标准进行修订,提高标准。工信部最快也将于上半年编制出台《国家鼓励的重大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这些政策的酝酿出台意味着,继农业节水之后,工业节水将成水资源管理新的重要领域。
  分析指出,一直以来工业水资源浪费十分突出,此番政策的推出可谓从鼓励和约束两个角度“恩威并施”,着力推动工业节水进入快轨。在政策倒逼下,工业领域特别是重点行业将迎来节水提标改造潮,继而激发对节水工艺技术及装备的市场需求空间。尤其是目前技术成熟度较高的工业再生水利用细分领域,未来三年投资规模预计可达上百亿元。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07月03日讯
  碧水源:公司是专业从事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技术开发应用,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应用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建造污水处理厂或再生水厂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并生产和提供应用MBR技术的核心设备膜组器和其核心部件膜材料。公司是中国MBR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奠基者,是世界上同时拥有全套膜材料制造技术、膜组器设备制造技术和膜生物反应器水处理工艺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少数公司之一。MBR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前沿、最高效的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公司已建成的MBR项目的处理能力累计已超过10亿吨/年。
  津膜科技:公司专注于超、微滤膜及膜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以此为基础向客户提供专业膜法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技术方案设计、工艺设计与实施、膜单元装备集成及系统集成、运营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等。公司主营产品和服务为各类中空纤维柱式、帘式超、微滤膜及膜组件及连续膜过滤(CMF)、浸没式膜过滤(SMF)、膜生物反应器(MBR)等膜法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污水、废水处理与回用,给水净化,海水(含苦咸水)淡化等领域;除此之外,公司还提供少量双向流膜过滤(TWF)特种分离整体解决方案。公司近年来应用领域逐步拓宽,已经拓展到污水处理及回用、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市政给水净化、海水淡化(脱盐淡化)以及发酵、制药领域。
  :公司系为煤化工、石油化工、电力等下游行业大型项目提供工业水处理系统全方位、全寿命周期服务的工业水处理专业服务商,其中包括系统建设全方位服务和系统运营服务,满足客户在生产经营中的纯水、循环冷却水、脱盐水等工业用水需求和水处理的环保达标需求,并通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为客户和社会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公司已经成为一家以其卓越的设计与项目管理服务享誉工业水处理系统服务行业,被誉为工业水系统医生。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少数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客户集中度较高。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水处理研发设计、设备系统集成、工程承包及技术服务的高科技环保企业。主要为火电、核电、石化、煤化工、冶金等行业的大型工业项目提供水处理系统解决方案、水处理设备系统集成和工程承包业务。主要客户包括国内五大发电集团、华润电力、中核总、中广核、中石化、中石油、神华集团、宝钢等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在火电、核电水处理市场,公司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公司是以水处理业务为主,同时拓展废气治理及污泥处置业务的综合性环保公司。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07月03日讯
  碧水源:与北排集团合作,分享地区成长空间
  来源:
  撰写时间:2013你那6月27日
  事件:碧水源1亿元增资北京京建水务获20.82%股权
  日,碧水源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北京京建水务公司签订《北京京建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协议》,根据协议约定,碧水源与北排集团共同对京建水务增资,增资完成后京建水务注册资本由3600万元增加至9598万元。
  本次增资中,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增加出资4000万元(全部计入注册资本),以其享有的北京京建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4000万元;碧水源新增出资为现金1亿元,其中1998万元计入注册资本,8002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本次增资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持有合资公司79.18%的股权,碧水源持有合资公司20.82%的股权,增资完成后京建水务名称变更为北京北排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合资公司的业务领域覆盖水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采用给排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以北京市及郊区县为核心,巩固和发展区域市场,逐步推广至周边地区;近3年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净利润分别为4000万、6000万和9000万。
  我们的点评与分析
  背靠北排集团,共同分享北京地区水务投资巨大市场空间
  继去年12月公司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签订合资意向协议之后,本次签订《增资协议》宣告了公司与北排集团战略合作关系的正式确立,我们认为,本次合作将有助于碧水源凭借北排集团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市场影响力,继续巩固北京水务市场的优势地位,分享北京地区未来几年水务投资的巨大市场空间。
  合作方实力强大:北排集团作为北京国资委全资控股的排水行业领先企业,现拥有年处理污水能力9.74亿方、再生水回用能力5.6亿方、污泥处置能力100万吨、排水和再生水服务能力和贡献率占北京中心城区的95%、全市的80%;并且规划力争到2015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供应总能力达到760万方/日,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水务投资空间广:北京市政府已明确北排集团作为北京市中心城区排水和再生水设施建设运营主体,我们认为,公司与北排集团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有助于公司在北排集团内部推广领先膜技术,在提升膜技术市场份额的同时,支撑公司未来业绩的高增长。
  1)未来3年,北京市将新建再生水厂46座,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20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0万吨/日。其中,中心城新建10座,升级改造5座;新城新建15座,升级改扩建12座;乡镇新建21座,改扩建3座。
  2)根据相关规划,北排集团将承担新建总规模115万方/日的再生水设施,完成集团运营的8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新建1800吨/日规模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以及84座雨水泵站升级改造,355公里排水管网、110公里再生水管线建设和改造等任务。
  通过我们对于膜法水处理行业前景以及公司商业模式的理解,我们认为行业和公司的景气度仍处于持续向上的趋势中,未来成长空间仍十分广阔,从行业趋势和公司发展来看,我们认为公司在12年高成长兑现后,13年仍将保持较高的成长性。
  政策和投资支持明确,确保行业景气向上: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考虑到膜法水处理对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效果改进的巨大潜力,我们判断未来不排除出台针对膜法水处理的专项补贴政策,届时将持续推动膜法水处理市场的快速发展。
  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定位决定了公司极强的竞争优势:
  1)碧水源Businessmodel的本质是一个解决方案提供者,帮合作者做大蛋糕,这决定了它具备很强的跨区域、跨行业的复制性;
  2)从行业竞争和护城河角度看,碧水源的“圈地”模式能够快速的形成区域垄断效应,不仅能够保证其持续的拿单能力,而且能够最大程度的屏蔽竞争带来的盈利性下滑;
  3)从管理层的战略和执行力看,公司看到了中国水资源短缺这一巨大的潜在刚性需求,管理层也在执行正确的Strategy-以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定位在北方帮人解决缺水问题、在南方帮人解决提标问题;而碧水源上市以来的发展历程也验证了其管理层卓越的执行力。
  根据公告中的盈利预测测算,新公司成立1-3年净利润分别为4000万元、6000万元和9000万元,分别给碧水源贡献投资收益832.8万元、1249.2万元和1873.8万元,折合EPS增厚0.009元、0.014元和0.021元。
  假设合资公司明年开始贡献投资收益,我们更新对于公司的盈利预测,预测公司年转增股本摊薄后EPS分别为1.004元、1.367元和1.787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8.17%、36.08%和30.77%,目前股价对应估值分别为36&13PE、26&14PE和20&15PE;基于公司正确的战略定位、复制性强的商业模式以及卓越的执行力,在目前这个时点,我们仍然继续看好公司成为中国水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07月03日讯
  国电清新:特许经营和工程订单双轮驱动,13-14年高速成长
  来源:申银万国
  撰写时间:日
  特许经营业务是公司未来业绩的中流砥柱。“十二五”期间特许经营市场仍拥有1.7-1.8亿千瓦的广阔市场空间,且能够参与的公司屈指可数,是大气脱硫脱硝领域壁垒最高的环节。我们认为公司未来的特许经营业务将实现稳定增长,同时对下游的高议价能力有助于保持高盈利水平。预计13-15年分别贡献收入5.60亿、9.13亿、10.48亿,复合增长率逾60%。
  技术差异化,抢占脱硫脱硝工程市场。脱硫脱硝建造市场13-14年迎来脉冲式高峰,除旋汇耦合和SCR技术之外,公司同时具备技术差异化竞争实力,瞄准西北部缺水地区和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市场。未来新增火电机组向西北部的转移和公司在内蒙等缺水地区的市占率优势将提供天时地利。公司在积极跟踪海内外工程总包订单,预计13-15年可分别贡献收入4.56亿、6.69亿、7.23亿。
  横向延伸,布局其它环保领域。公司历时十年时间专注火电脱硫,同时针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垃圾发电)领域进行战略性技术储备,布局水、固等其它领域。太原市再生水项目是第一步。根据太原市规划,2015年再生水回用率将达到50%以上。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天润博目前已经开展太原市再生水北线工程,利用城市污水为工业企业提供再生水,预计14年完工后每年可贡献4500万的稳定收入。
  维持“增持”评级。我们测算公司13-15年的主营收入分别为10.44亿、16.57亿、18.61亿,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10亿、3.43亿、3.98亿,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0.39元、0.64元、0.75元,复合增速逾50%。目前股价对应13-15年的PE分别为42、25、22倍,但是公司13-14年业绩增速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公司于13年上半年调整思路,积极跟踪国内外脱硫脱硝工程总包订单,若拓展顺利,则14-15年业绩超预期概率较大,我们认同公司在环保领域的技术储备和订单持续获取能力,维持“增持”评级。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07月03日讯
  津膜科技:从小到大的成长,给予“强烈推荐”
  来源:第一创业
  撰写时间:日
  事件:最近,我们调研了津膜科技,与公司管理层就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将调研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1、与碧水源存在业务差异
  以膜为核心产业链的污水处理企业
  公司是继碧水源之后A股中少有的优秀污水处理企业,与碧水源类似,公司也是依托渗透膜作为产业链延伸的核心要素。
  公司目前的业务结构主要包括膜工程和膜销售两大类,并逐步向项目工程总包在逐步拓展。其中,膜工程占比超过75%。
  膜作为工程的组成部分,是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核心部件,也是附加值最高的部分,具备更高的毛利率水平,公司的膜产品的53.8%的毛利率基本体现了产品的高附加值特征。
  由于可比数据不多,依据我们草根了解的数据,部分企业的膜产品的毛利率达到70%。这一点上看,公司的毛利率风险较小。
  与与碧水源有差异
  虽然与碧水源同属于污水处理业务,但两家公司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其中,最为显著差异在于二者业务所对应的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
  碧水源是依托北京的市政污水处理逐步向全国延伸,目前看,业务仍集中在市政污水领域。作为市政污水技术的推广者,碧水源主要采用MBR技术。而津膜科技的污水处理则侧重市政和工业污水两个领域,由于水质的特殊性,SMR技术占据主流,对应的成本差异也非常明显。
  由于两家公司的应用领域的差异,也使得两家公司在业务拓展上的差异。碧水源的市政污水重在区域性拓展,而津膜科技的污水处理则属于项目性开发。
  2、技术领先国内市场
  天津工业大学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学院派出生的津膜科技可能在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更为稳健的步伐也奠定了公司的技术优势。
  天津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天津纺织工学院,具备纺织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在材料科学的研究一直处于国内前列。公司是国内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超、微滤膜及膜组件的研发、生产商及专业膜法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3、行业景气周期提前
  随着环境意识的逐步增强,环保作为新型行业的时机也日渐成熟。我们简单以城市污水行业为例,201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的总投资达到4300亿元。
  《规划》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
  按照行业特征看,环保作为重化工业经济增长的附属品,我国已经进入了环保发展的转折期,而新一届政府提出的“美丽中国”目标将环保行业的景气周期提前。
  4、“从小到大”的成长路径清晰
  公司作为具备老牌技术的新兴成长企业,成长的路径清晰,也具备持续性。作为天津地区的企业,地域优势决定了天津地区业务的重要占比。
  2011年,天津地区业务收入为9200万,占公司收入的比重为42%,而2012年的比重下降为36%,主要缘于新市场的拓展,公司在西北、山东和河北等地的五个办事处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另外,公司在工业领域将煤化工作为新的发展重点,并逐步从膜工程进入了EPC公司。内蒙项目的总包规模预计达到2亿,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转折点。
  5、费用控制能力得益于成长规模效应
  2009年以来,公司的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主要得益于高成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也成为公司业绩弹性的重要因素。其中,2012年的期间费用率为15.1%,大约为碧水源的2倍,具备继续下降的基础。
  6、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92元、1.36元和1.86元,目前的42.00元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46.2倍、31.3倍和22.8倍。
  如果与A股整体进行比较,公司的估值有偏高嫌疑。但如果与同类的环保公司比较,公司的估值属于正常水平〖虑到污水处理行业的高成长性和公司的规模弹性,我们认为公司具备长期投资价值,首次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7、风险因素:
  (1)、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2)、项目拓展的不确定性。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07月03日讯
  大禹节水:农业节水灌溉龙头,在手订单大幅增加
  来源:
  撰写时间:日
  公司公布在手订单,截止5月底,公司新签订单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5.12%。加上年结转订单3.4亿元,共计在手订单9.3亿元。在手订单的大幅增加符合我们水务报告《污水处理:执法严治理深入,开源节流,价格改革》里面,对农业水污染的判断,农业污染总量大,未来的出路在农业节水。
  1)订单速度加快。我们对公司近几年新签订单合同金额进行了梳理,公司进入13年后,新签订单金额增速大大加快。
  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全国灌溉发展总体规划》有望在13年中期发布,到2020年力争实现1.5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目前推广喷、微灌灌溉工程的投资金额平均每亩为元,累计市场千亿以上。同时,我国有9亿多亩的有效灌溉面积,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尚不足10%,我国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的空间还很大。
  3)产能释放,业绩迎来拐点。公司三个项目,包括酒泉、新疆、天津生产线已全部达产,产能有保证。从一季度的收据看,毛利率呈现上升趋势。公司13年的业绩增长有望大幅提升。
  对盈利预测、投资评级和估值的修正:预计13-15年每股EPS为0.2/0.4/0.55元,目前股价对应13年的PE为45X,公司长期发展前景看好,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对手进入,竞争加大的风险。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07月03日讯
  新界泵业:成长路径清晰,水泵和环保业务共同发展
  来源:
  撰写时间:日
  近期我们对新界泵业进行了跟踪调研,进一步交流了公司农用水泵以及环保产业链上的布局和发展战略情况。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农用水泵行业进入技术壁垒低,市场竞争激烈,成长性差,但我们认为农用水泵具备消费品属性,受经济波动影响小,行业进入壁垒不是技术而是渠道和品牌,新界在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都远领先竞争对手,上市以来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1.0%,净利润达26.0%,去年收购浙江博华进入污水处理环保产业,拓展新增长点,成长路径已经清晰,预计年EPS0.73、0.94和1.19元,复合增长率30.1%,上调至“强烈推荐-A”,目标价22元。
  战略清晰:泵与污水处理环保产业并行发展。公司设立了潜水泵、陆上泵、井泵、不锈钢泵、污水泵和屏蔽泵6大事业部,2012年产量达到约237万台(含少量空压机),连续7年农用水泵全国产销量排名第1,行业占有率约为3%-4%,除了在农用水泵继续增加优势外,同时也将向城镇生活用泵、污水用泵、环保用泵等领域拓展,提升增长空间。2012年公司并购了浙江博华,以此为平台进入污水处理环保产业,在战略层面上将与原有泵业务并行发展。
  国内渠道优势明显,登陆央视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农用水泵市场分散,销售网络是体现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新界经过28年的积淀,目前在全国设有15个区域配送中心,拥有1100多家一级经销商和3000多家二级经销商,国内营销网络建设成熟,远超竞争对手。公司一方面通过对经销商进行技术、营销培训等巩固关系,另一方面每年考核经销商进行优胜劣汰提升营销效率。4月份,新界泵业广告先后在CCTV-7和CCTV-1频道登陆,相应各经销商也借此在门店打出广告横幅,形成视觉冲击,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为今年产能释放的成长提供支持。
  自主品牌战略优势显现,市场占有率有望提高。公司水泵产品从2005年开始出口,与国内大部分竞争对手采用OEM/ODM出口不同,公司一直坚持自有品牌建设,泵类外销产品基本为自主品牌(占95%以上)。目前公司在国外拥有约300多家稳定的海外客户群体,覆盖亚非拉、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与国内多数竞争对手受国外经济复苏缓慢影响需求疲软导致出口出现下降不同,公司出口同比增长26%,占收入比46%(其中亚非拉同比增长28%,欧美18%),经过多年积累的自主品牌优势充分显现。公司出口产品价格约为国外同类产品2/3左右,性价比优势明显,我们预计公司仍能在海外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研发实力强,支持水泵业务拓展。公司拥有博士后工作站、水泵研究所和省级技术中心,是全国农机标委会潜水泵工作组组长单位,到2012年底累计获得授权专利70项(2012年新增11项),累计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42项(2012年8项)。虽然农用水泵进入技术壁垒低,但研发实力仍是提升水泵质量和效能的重要保证,同时也为公司进入城镇生活用泵、污水用泵、环保用泵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持。
  农机补贴政策支持力度不减。十八大提出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将拉动农业排灌、城镇污水处理、城镇生活用水、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居民家庭用水、水循环等领域对水泵的需求,今年《2013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下发了首批200亿指标,同比增长53.8%,预计全年补贴额有望超过250亿,同比增长16.3%,目前公司有9大系列产品,60多种规格列入《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作为行业龙头,公司将更加受益国家的政策支持。
  并购浙江博华,延伸到环保产业。公司2012年11月份完成了对浙江博华的收购,控股比例为51%,博华原始股东陈杭飞、郦云飞夫妇共同持股49%。收购后,新界董事长兼任浙江博华董事长,陈杭飞任总经理。我们认为这样的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一方面体现了新界对浙江博华污水处理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博华原有管理团队的稳定。目前浙江博华本部现有员工8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4人,工程师47人,在国内废水、废气、噪声等环境治理领域能够提供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等全面解决方案,并自主研发了包括WAF涡流气浮专利设备、催化氧化设备、低浓度有机废水无动力处理一体化设备、净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旋流板塔除尘脱硫设备等,迄今已经在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完成数百个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的咨询、设计和总承包。从公告的重大合同看,浙江博华2012年底在手合同约7143万元,我们预计今年实现收入可超过1亿,按照10%的净利润计算,达到承诺的业绩问题不大。从发展方向看,浙江博华将持续专注水处理、技术含量较高、竞争相对较小、市场容量大的工业园区水处理项目,新界将在资金、渠道等方面支持博华发展,力争每年产值和利润的增长速度都超过母公司泵产业的发展速度,目标成为工业和园区污水处理方面领军企业。同时进入环保产业,母公司环保泵和污水泵产品的拓展也将得到较好支持。
  募投上马工业基地和配套项目投产,上游供应链体系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2012年公司水泵销量为237万台(含少量空压机),对应老厂区产能已经释放充分,去年11月份公司募投项目已经开始生产,今年逐步释放产能,按照老厂经验,产能具备弹性,我们认为全部达产后产能将可超过100万台,作为水泵铸件和配件供应基地的江苏新界项目、江西新界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有助于公司加强对上游供应链的管理,从而更好地控制生产进度和交货速度。同时2012年公司投入近1.2亿元引进自动化铸造系统、自动化涂装系统、精密加工中心、数控纵车及各类数控设备,有助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按年10%的折旧计算,新增1200万多的折旧,考但虑到人工替代和收入规模,对生产成本影响不大。
  渠道掌控和成本控制能力增强以及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由于公司在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去年部分产品得到了涨价,同时公司推行采购成本考核,加上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共同作用使得2012年农用水泵毛利率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至25.2%。由于原材料在农用水泵中成本占比较高,特别是硅钢、生铁和铜对成本影响较大,铝使用占比较小,我们选取了新界泵业2009年3季度到2012年4季度这4年的数据,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毛利率影响做了一个简单回归测算。由于水泵生产周期较短,为较好反映原材料价格对毛利率的影响,季度原材料均价取提前一个月的3个月均价,根据回归测算,原材料价格波动能够部分反映公司毛利率变动情况,其中铜和硅钢价格上涨能够显著性降低毛利率水平,而生铁价格对毛利率变动影响不明显,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生铁最近几年价格波动较小,且主要以铸件供应,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弱,所以对公司毛利率影响不大。目前铜、硅钢和铸铁等价格仍处于低位,同时鉴于公司在采购成本方面的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加上业务结构优化,我们认为今年公司毛利率仍可继续提升。
  上调至“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农用水泵具备消费品属性,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行业进入壁垒不是技术而是渠道和品牌,公司拥有优势,在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具备快速成长动力,并购浙江博华进入环保领域,有助于提升发展空间,上调年EPS至0.73、0.94和1.19元(原0.71、0.90和1.11元),对应2013年动态PE24倍,目前估值具备吸引力,上调至“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目标价22元。
  风险提示:以生铁、钢和铜等为主的原材料占水泵成本约85%,价格上涨对毛利率有较大影响;海外市场拓展低于预期。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严管干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