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的不败思维首先就是不能被应聘简历企业打败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原因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原因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8:41:1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原因.DOCX
官方公共微信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3.00
&&¥3.00
&&¥1.00
&&¥3.00
&&¥0.50
&&¥0.5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57.44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阅读:15回复:0
基于工资信号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博弈分析
复制本文地址#
发布于: 08:10
金 &鑫杨 &明
(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110819)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俨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信号传递模型的构建,分析了毕业生针对用人单位传递信号的选择。同时,结合模型的均衡结果,针对毕业生就业提出理论性的建议。
[关键词]信号传递博弈;不完全信息;工资;大学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3-0057-03
我们按企业的效益区别,将企业分成好与坏两类。针对不同的企业,企业的自身当然很清楚自己企业的效益水平。但是,对于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判断一个企业的好坏是很困难的。因为学生对于企业的了解很少,所以很多学生一般都很关注一些知名的企业。这样企业可以通过发出正确的信号,譬如企业的知名度、对人才的需求、薪资等,来聘用学生。为了表示方便,提供高工资的企业我们记为H,提供低薪水的企业我们记为L。
应聘的大学生也分为两种:素质能力较高的和素质能力较低的,用通常表示考试成绩的A和D表示。这就同样涉及到信息的识别和判断问题。根据我们普遍的经验,A应聘时选择H的概率比D应聘时选择H的概率要高。这种趋势一般和大学生的工作能力、预期要求、心理素质等因素相关。那么我们不妨设A和D的就业率都为0.5;同时设A去H应聘的概率为0.9,而D去H应聘的概率仅为0.5;同时假设,市场上H和L的比例也各占0.5。现在假设企业选择的一名大学毕业生,倘若该学生不能识别出企业是H或是L,那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招聘到A学生的概率应该就是0.5。然而,如果学生能够识别出H和L企业,那么根据Bayes公式,高能力的学生(A)去好企业(H)的概率变为:
同理,高能力的学生(A)进入坏企业(L)的概率为:
所以,我们认为,一旦企业作出一个定位,或者说传递出一个信号,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高工资,让学生了解这一信息,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实力和水平参加应聘,这对企业和学生来讲都是一件好事。
一、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求解均衡
根据上面的叙述我们知道企业分为好企业和差企业两种。实际上,不仅仅好的企业想招聘能力高的学生,差企业也有这种想法。所以企业发出信号的真实性不是完全能保证的。但是,发出这种信号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一方面,只有实力雄厚的企业才能维持高的工资;另一方面,短期的工资信号能够吸引应聘的学生,但是企业想要留住人才还必须依靠长久的报酬和待遇。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所发出的信号与其实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基于上述的分析,笔者根据以往学者研究的思路,构建如下的信号博弈模型:
1.“自然”首先选择参与人1(企业)的类型:H和L。这里H或L只有参与人1知道,参与人2(学生)不知道。其报酬率用π表示,则p(π=H)=p(H);p(π=L)=p(L)。
2.参与人1(企业)观测到自己的π,传递招聘的工资信号r。
3.参与人2(学生)观察到r,使用Bayes法则从先验概率得出后验概率,然后选择提供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产出y表示。
4.参与人1(企业)接受产出y高的学生,如果几个学生的y相同,则随机决定。
这个博弈模型的博弈树表示如下图,此处省略博弈树末端的支付向量,仅仅用博弈树来说明这个过程。
在博弈过程中,企业的收益为y-c(π,r),式中“c(π,r)”表示当报酬率为π时,工资信号为r的企业招聘一名大学生的成本。我们现在假定,好企业发出同样的信号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要比差企业发出这一信号的成本低,也就是说,差企业发出工资信号的边际成本要高于好企业的。
学生的收益为:R(π,r)-c’(y),式中“R(π,r)”表示当报酬率为π时,工资信号为r的企业实际支付的薪水,c’(y)表示学生为产出y付出努力的成本,在此假设该成本与y正的线性相关:c’(y)=ky,(k>0)。
下面我们来分析上述模型的混同均衡,分离均衡以及准分离均衡。
这里,为了处理问题的方便,我们再做两个假设。首先,我们将大学生看成一个整体,企业分成两个整体。即:仅存在一个信号接收者,以及一个信号发送者发送两种信号。同时,由于社会上求职大学生数量较多,竞争很强,任何一个大学生若想竞聘岗位,其最佳策略就是他付出的成本等于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即:大学生的期望收益为0。
A.混同均衡
所谓混同均衡指的是不同类型的信号发送者发送相同的信号。本文中指的是不同类型的企业传递相同的工资信号,我们记为r’。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好的企业所提供的岗位是对素质能力要求不高的岗位,而差企业提供的岗位是要求高能力和素质的岗位。因此好的企业给出相对不高的工资信号,差企业给出相对高的工资信号。此时,企业的选择不能反映出其报酬率的高低。因此,大学生也不能根据所接收到的信号修正其先验概率。所以其先验概率与后验概率相同, 。
此时,学生均衡时付出的成本:
B.分离均衡
所谓分离均衡,指的是不同类型的信号发送者以1的概率选择不同的信号,即没有任何选择和其他类型相同的信号。这里指的是不同的企业选择不同的工资信号:rh和rl。因此,一旦企业发出了信号类型rh和rl,学生将根据这一信号修正他的先验概率为后验概率:
对于好企业来说,rh当然是其最佳策略,因为好企业没有理由让学生认为他是差企业。
而对于坏企业来说,rl是其最佳策略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能够成功的用工资来传递信号。好企业用高工资吸引高素质的学生前去,而一般的企业则选择低工资。
C.准分离均衡
所谓准分离均衡,是指一些类型的信号发送者随机的选择信号,另一些类型的信号发送者选择特定的信号。这种情况下,一些好企业被大家所共识,并仍试图用高工资来吸引一些高水平的大学生人才;而另外一些差企业则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投入宣传较多,用高工资来吸引有能力的学生;另一类则选择低工资招收一般性人才。这样一来,大学生对好企业的判断会比较困难。单单从工资信号上判断是不准确的,笔者猜测这可能也是导致许多跳槽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里的准分离均衡仍然可由以上两种情况的思路推得,结果如下:
当y(H)<R(H,rh)时,低报酬率企业随机选择rh或者rl。
当y(H)≥R(H,rh)时,不存在准分离均衡。
这里笔者将不给出进一步的推导证明。
二、结论及建议
基于以上的分析及博弈论的相关观点来看,工资信号传递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企业,由于竞争带来的高压力导致对高能力素质强的学生的扩张需求。因此,可能相对的差企业也会采取高的工资信号来吸纳好的学生。那么,大学生就业倘若仅仅是从工资的角度出发,可能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及上述模型的分析,笔者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毕业生要扭转心态,脚踏实地,打破虚荣心,不盲目追捧高工资。从上述模型的博弈均衡结果来看,高工资的信号着实存在着不客观性和局限性。因为上述的分析表明无论企业的效益如何,都会首先用高工资这一信号来获得大学生的青睐。也就是说模型中的三种均衡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都是存在的。所以,仅从工资出发选择工作就不那么客观了。
其次,毕业生要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正如上述模型所分析的,均衡发生在毕业生所付出的成本等于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时,也就是当大学生的期望收益为0时。这样一来,不论是素质能力较高的学生还是素质能力较低的学生,他们最终为了一个岗位所付出的成本都是一样的。根据假设,好学生付出这些成本所需要的努力要远低于差学生付出这些成本所需的努力。这就要求毕业生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诚信踏实。盲目的热衷于高工资,最终只会因为无法胜任工作而被企业乃至社会所淘汰。这种自我认识的培养一方面来源于毕业生自身的心理调节,更重要的是来源于高校对毕业生的教育。
再次,高校和政府要建立并完善就业信息库,提高数据信息的更新速率。鉴于上述的分析是基于不对称信息下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的分析,那么倘若高校和政府能够帮助毕业生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库,实时更新其中的企业信息,让毕业生能够有效的甄别好企业和坏企业,那么,不对称信息下的工资信号存在的局限性和不客观性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工资将仍然是一个相对较为有效的信号传导和激励机制。这就要求高校要广泛的搜集当地的企业信息,客观的介绍企业的历史,规模,发展前景,未来规划等。不要盲目的夸大或贬低任何一个企业,不要因为现有的校企间合作而不能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现状。同时,高校还要针对以往的经验和自身的理论基础对企业的前景做适当的预测,给毕业生一个方向性的引导。但这个引导一定要是客观性的,不掺杂主观因素的引导,让高校毕业生能切实的了解企业,并基于对自身的了解,找到合适的岗位,创造价值。
最后,如果大学毕业生暂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可以转变观念,另辟蹊径,选择创业。创业实际也是一种就业,不仅为创业者本人,同时也是为他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创业更是一种志向,是创业者对事业和自身价值的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创业的成功将为整个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和职业效益。高校毕业生与其依赖学校或者父母,倒不如自己主动争取,勇敢创造。就业市场的信号既然不能有效的被甄别,不如转变思想,积极创业,这样能有效的规避工资信号带来的诸多风险。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吕朋林.不对称信息下大学生择业问题的博弈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6.
[3]贺尊.高等教育文凭信号的经济学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4).
[4]贺寿南.人才招聘中的信号传递博弈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3).
[5]Kreps.D.Game Theory and Economic Modeling[M]?熏 Oxford University,1990.
[6]Spence?熏A.M.Job Market Signaling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熏1973.
责任编辑 &魏亚男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注明来源于学术猫[],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或者&
Powered by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转变的思考-科技创业月刊
&&&|&&&&&&|&&&&&&|&&&&&&|&&&&&&|&&&&&&|&&&&&&|&&&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转变的思考
双击自动滚屏
作者:汪 宏 晨&&【字体:
&&&&&&&&&&&&&&&&&&&&&&&&&&&&&&&&&&&&&&&&&&&&&&&&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转变的思考
&&&&&&&&&&&&&&&&&&&&&&&&&&&&&&&&&&&&&&&&&&&&&&&&&&&&&&&&&& 汪 宏 晨
&&&&&&&&&&&&&&&&&&&&&&&&&&&&&&&&&&&&&&&&&& (武汉大学期刊社& 湖北& 武汉& 430079)
&&& 摘& 要& 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对部分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校毕业生应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在人才市场中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同时也对这些存在的各种就业观进行了阐述,为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用人单位&&& 中图分类号& G649.20&&&&&&&&&&& 文献标识码& A
&&& 随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党政机关面临着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分流冗余人员的艰巨任务。国有企业的减员也逐渐增加,面临着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巨大压力,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明显减弱。而教育改革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导致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专业结构、学历层次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不尽相符,加上目前面临走向市场、自主择业的毕业生本身又缺乏足够的竞争意识和心理准备,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1&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改革的逐步深入,现今高校毕业生将逐步进入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择,这就把高校毕业生推向了市场,使他们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从根本上改革了“铁饭碗、保险”等传统意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和途径。然而,每年的人才招聘会多如牛毛,尽管有些高校毕业生依据此招聘会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但还是有部分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种:&&& (1)部分学生缺乏应有做人的基本意识和道德知识、社会责任意识。这也是现今很多公司所看重的,有些公司或企业把人的责任意识作为自己单位的“魂”,并加以广泛推广。&&& (2)缺乏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敬业精神。如今的企业认为员工的敬业和远大发展计划理想是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基石,如果一个企业内部员工缺乏理想,没有敬业精神,这对企业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3)对工作条件的过份挑剔。有些毕业生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已经是什么什么文凭,而用人单位应该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择业期望值很高。&&& (4)缺乏强烈的求知欲与上进心。当今社会上的用人单位重视和渴望得到的人才是那些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部分高校毕业生却死读书本知识、知识结构不合理,并且认为自己拿到一个文凭后就不再有什么追求,缺乏继续学习的原动力。同时,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部门的扩招,造成了一些低水平专业低层次地重复,使当年所谓的一些热门专业过于饱和,而市场上的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要求却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致使很多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这也容观上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产生。&&& (5)迫于就业的压力,部分毕业生热衷于考研、考博,但近年来由于高校专业的调整和扩招,使得研究生招考数量的剧增,而其培养质量却有所下降,这也使得高学历人才满天飞。尽管用人成本与日剧增,而很多用人单位心仪的创新性高素质人才却很难寻觅。在招聘市场中,个别用人单位只招收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员工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诚然,毕业生就业难已逐渐变成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一方面,要求我们的用人单位以更新的姿态接纳高校毕业生;另一方面,也要求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增强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致被淘汰。2& 毕业生就业观须转变&&& (1)转变靠专业或学历就业的观念。如今,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凭着自己的专业或学历到用人单位求职,而很少有自主创新就业的,所谓自主创新就业就是凭着自己在某专业领域的造诣,自己开拓市场,自己当老板。据报道,当今社会经济需要更多运用灵活的创新专业和创新人才,独立创新对未来劳动力市场也越来越重要。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毕业生应视自己为企业的主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和现代科学以及人文精神等应有充分的理解力,面对挫折及困难更有较强的承受力。据有关部门推断,今后每年高校毕业生中有30%左右的毕业生要自主创业,但目前却远远还未达到这个数字。因此,在校期间要努力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的个性,加强他们的信息存储量,提高其创造思维性能力,积极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能力,广泛学习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拓展大脑思维。&&& (2)转变就业中专业一定要对口的观念。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到用人单位后专业能学以致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优势固然是好事,但专业不对口也不要过分强求。就现今学科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而言,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应是只能工作在某一狭窄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而应该是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在某一特定技术部门工作时,只需通过短期在职学习或其他方式的培训就可胜任此项工作。如果毕业生过分强调其专业对口,就有可能失去许多求职的机会。而等占据一个工作岗位后,在努力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一边学习深造,一边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3)复杂社会环境的转变。由于高校毕业生的校园生活一直都处于一种相对单纯的生活环境,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有一种过于理想的想法,他们简单认为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中,肯定能比别人做得好,有些还理想化地认为自己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但当他们真正置身于市场经济浪潮中时,这种理想中的完美模型被摔到了无底的深渊,也使自己看到了市场经济中一些不“完善”的东西,复杂的社会环境也使他感到生活的残酷。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毕业生容易产生失落感,总觉得自己心中的行业不应该是这样的,自己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也不应该是这样的,从而很有可能对这一行业失去兴趣,对自己的专业提出疑问,而在工作中的失落感也会对用人单位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毕业生在选择用人单位前,应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对自己的专业所处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当今社会环境也应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逐渐去适应它。&&& (4)转变学历越高工作越好找的观念。现今有部分毕业生认为本科只是一个起点,工作肯定不好找,毕业后也不找工作,拼命考研,研究生读完后,发现人才市场上并不像自己心目中所想像的那样,于是舍弃一切考博。而博士读完后,尽管自己的底气足了,但由于专业所限和所研究的专业领域的狭窄,很多机会相反还不一定能把握。用人单位的一些职位还不一定合适,就是真的硬着头皮进去了,也总感觉有点大材小用,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也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往往只看重毕业生的学历和专业方向,但对该生学校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是很了解,这样很容易造成选来的人才根本就不适合本单位的发展,而毕业生也发挥不了作用,有可能千挑万选的高层次人才只能到单位端茶打字,这本身就是对人才资源的浪费。由于高校毕业生的这种错误观念,毕业生在选择用人单位时也有很大的盲目性,认为自己的学历高,在选择自己的未来时缺乏一定的规划,在选择用人单位时,只能到与自己的专业方向相关的用人单位去应聘,或只冲着该单位的高薪或高福利去的,而不管自己的专业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从而形成心里的巨大反差,因为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与课本上的知识是有巨大差别的。因此,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应尽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摆正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握机会,克服学历越高工作越好找的错误观念。&&& (5)从个性发展到具有全局观念的转变。如今的部分高校毕业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个性的发展能促进毕业生的创新思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新鲜的活力,保证用人单位继续发展与创新,但过分强调个性的发展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策略。毕业生应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培养全局观念,同时也要兼顾个性的发展,以便为用人单位创造效益。&&& 当然,高校毕业生要认清当今的市场就业形式,形成“要就业、跑市场”的就业观,主动适应新的就业形势,使自己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高校毕业生也要消除只有到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就业才算真正就业的传统观念,从用人单位的基层做起,逐步了解整个单位的运作,掌握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细小事情,使自己的基本功越发扎实,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3& 结语&&&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求职市场,高校毕业生应看清形势,保持平和的心态,对自己的就业形势和未来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规划,转变各种传统的就业观念,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使自己心中的完美模型在现实生活中能得到比较好的实施,对现实生活充满信心,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充满兴趣。同时,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经济竞争、发展的需要,高校毕业生需加强人才意识和能力培养,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高校毕业生也应认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并能以合适的身份介入,使自己真正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1& 王黎萤,丁为明.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实证研究与对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4)2& 李仁山.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规范[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3& 王培根.高等教育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 晓& 天)
发布时间: 11:07:22&&点击:198 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职应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