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爱好是玩手机为什么会猝死

廖凡谈接戏底线:别毁了我的爱好
来源:新闻晨报
  从影19年,一朝扬名。数不清的各种采访中,廖凡不愿用“过往多惨”的人为戏剧化对比,来扮演舆论想象中的“励志”角色,他更愿意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的台词“我和你不一样的地方是,你是为生活所迫,我是喜欢干这行”来回答。虚名赞誉的环境与自我膨胀的威胁之外,廖凡不想戴着“影帝”帽子框定文艺戏路,更想有机会能演一回商业片男一号,就像《白日焰火》中的台词,“不是要赢得人生,而是不想输得太快”。如今正南北巡回宣传的廖凡表示,不想被人牵着走,“获奖会让别人看我的视角发生改变,但我还是我,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上戏读书最幸福  冰冰拍广告,他磨小品  算起来,廖凡的影帝之路似乎可以从其演艺家庭出身,以及上海戏剧学院的求学经历说起。廖凡的父亲廖丙炎是国家一级演员,曾参演《雍正王朝》、《走向共和》等众多电视剧和经典话剧;廖凡还有位年长他很多的哥哥。可以说,廖凡是趴在戏台边上长大的,“我父亲是一名舞台演员,母亲也曾是演员,所以小时候就对舞台特别痴迷。看到大人在上面表演,我就会想,如果是我来演这个角色,我会演得更好。好在我成年之后,父母没有对我做什么限制,考上海戏剧学院和国家话剧院都比较顺利”。  玩心大的廖凡,是以自费生身份考进上海戏剧学院的。这件事让廖凡很放在心上,“当时公费生学费几百元,自费的要上千,1993年上千元是不小的数目,我给家里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不能浪费这钱,浪费这机会,必须得学点什么。”毕竟底子好,加上勤奋,廖凡专业课全优,刚上大二就获得全国戏剧院校小品大赛一等奖。廖凡对成名、挣钱这些事不那么开窍,沉浸在纯粹的表演艺术中,而当时,同班的李冰冰、任泉出去拍广告赚得第一桶金,廖凡还是寝室、教室、排练室三点一线,排练一个小品也反复琢磨。有次上表演课,廖凡选了迪伦马特的作品,表现出强大的爆发力,把大家都给震住了,“学习的时候,对欧美和现代的戏剧尝试得很少。到了一定阶段,老师会推荐一些片段让我们选择,我们选择了这个片段,叫《傍晚发生的小事》,是一部两个人就能完成的一幕剧。相对来说很新鲜,现代戏,风格可以随心所欲探索,当时非常愉悦,和海一天排了很久”。
(2)(0)(1)(0)相关搜索:..就是我的爱好来源:海南日报 10:53
姜文  “拍电影对于我来说从来不是一个需要坚持的累活,”中国著名导演姜文26日携《让子弹飞》参展第10届纽约翠贝卡电影节时,这样形容他对电影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这是我一爱好,所以我能这样(执着),”姜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道。  就因为这一“爱好”,姜文创造了中国影坛一个又一个佳话:1986年出演《芙蓉镇》、1987年出演《红高粱》奠定他在中国演艺界的地位;1995年他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横空出世,成为当年中国电影票房奇迹;2010年他的最新力作《让子弹飞》从容刷新国产片票房。现在这枚“子弹”又呼啸穿过纽约上空,在国际舞台上亮相,让美国观众在姜文挥洒自如的想象力中快乐起飞。  这部集合了惊悚、悬疑、爱情、荒诞、枪战和黑色幽默于一体的商业大片,为纽约翠贝卡电影节带来中国的声音。翠贝卡电影节主席、美国著名影星罗伯特·德尼罗赞叹其“幽默、惊险、刺激”。  而对于姜文而言,他只是赋予了《让子弹飞》一个无比简单的故事,秉承了他一贯的电影态度。“我只是想把这部电影做得简单一点,接受的人就多一点。所谓简单,就是故事情节符合大家观赏电影的习惯。把一个故事说好了,就行了”。  谈及中国电影的国际化问题,姜文认为近几年中国电影的国际化比以前要好很多,这其中有各种原因,但最根本的是“中国整体国力在提高”,而非电影故事本身有多么国际化。他把国家的国力比作一个舞台,舞台高了,就有领先的地位和话语权,再加上有质量的作品,别人自然想看。
(0)(0)(0)(0)相关搜索:..
->->简版| | ----15-07-13 22:03图片最多上传9张
点击图片可以查看大
图呦,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爱好作文5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