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信息组织行为学文献综述的某一主题写一篇综述。

综述论文范文_综述论文格式_模板_怎么写_米胖阅读
 壳聚糖自然资源丰富,在研究角度和实用角度都有着巨大潜力。在生物、食品、医药、废水处理、纺织、造纸等领域中均有一席之地。1977年,日本首次将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处理废水,并于同年在关国波士顿召开有关甲壳素、壳聚糖的会议,从那时起,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应用就得到较快的发展。
截止目前已有3人学习了
综述论文范文
  论文题目: 4000字文献综述论文:细胞因子IL-10、IL-18与重症肺炎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医学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中国
  您的学校背景:普通大学
  要求字数:4000左右
  论文用途:其它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参考文献最好全是外文文献,参考量30篇以上,只需要写一篇综述
  4000字文献综述论文:细胞因子IL-10、IL-18与重症肺炎
  【摘要】 重症肺炎最易在儿童中发生,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病,也是威胁儿童健康生长的第一大因素。肺炎主要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主要以以气流受限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细胞因子IL-10和细胞因子IL-18都是炎症反应释放的可参与重性肺炎的免疫介导的细胞因子,与重型肺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密切相关[1]。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还发现,细胞因子IL-10是种抗炎症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因子IL-18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二者在儿童的重症肺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关键词】 细胞因子IL-10、细胞因子IL-18、促细胞因子、重症肺炎;
  小儿重症肺炎从广义上来说是包括小儿在各个年龄段的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肺部炎症疾病。患儿重症肺炎的涵义主要是:⑴小儿肺炎从狭义上来讲是指婴幼儿社区的获得性肺炎,包括一般支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 ⑵重症肺炎患儿主要指住PICU、NICU的患儿;⑶肺炎有内脏器官衰竭的并发症;⑷重症肺炎通常伴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胎儿畸形等一些免疫功能缺陷疾病;⑸重症肺炎的特殊类型包括急性肺损伤和畸形呼吸窘迫综合症;⑹重症肺炎易引起身体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和表达可参与重症肺炎的病理过程,抑制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协调重症肺炎的发生和发展。细胞因子IL-18是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可促进Th1细胞因子的产生。为研究细胞因子IL-10和细胞因子IL-18与重症肺炎的关系,现做出探讨如下,
  1细胞因子IL-10的来源和生物学作用
  2细胞因子IL-18的来源和生物学作用
  3细胞因子IL-10介导的抗炎机制
  4细胞因子IL-18介导的抗炎机制
  5 细胞因子IL-10和IL-18与重症肺炎的关系
  6 总结
  参考文献
  [1] He JQ,Shumansky K,Zhang X,et al.Polymorphiisms of interleukin-10 and its receptor and lung function in COPD[J].Eur Respir J,):166-167.
  [2] Bazzoni F,Tamassia N,Rossato M,et al.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multifaceted IL-10-mediated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from neutrophils[J].Eur J Immunol,):2360-8.
  [3] Kasaian MT,Miller DK.IL-13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respiratory disease[J].Biochem Pharmacol,);147-155.
  [4] Zhou X,Schmidtke P,Zepp F,et,al.Boosting interleu-kin-10 production:therapeutic effects and mechanisms[J].Curt Drug Targets Immune Endocr Metabol Disord,):465-475.
  [5] Rabe KF,Huid S.anzueto A,et al.Clobal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J].Am J Respir Grit Care Med,):532-555.
  [6] 梁爱芳.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心肌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原医刊,).
  [7] 刘玉英,邢燕飞,车方君,等.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813.
  [8] 孙伟,扈翠杰.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28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112~113.
  [9] Buck C;Bundschu J;Callati H Interleukin 6:a sensitive Parameter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neonatal bacterial infection 1994(10).
  [10] Steinmetz H;Herbertz A;Bertram M Increase in Interleukin6 serum preceding fever in granulocytopenia and correlation with death from Spesis 1995(01).
  [11] Hsieh CC,TangRB,Tsai CH,eta1.Serum intedeukin--6 and tumor necrosisfactor-alphaconcentrationsin children withmyeoplssma pneumonia[J].JMicrobialImmunolInfect,):109—112.
  [12] Stelmach M,Podsiadlowiez—Borzecka T,Grzelewskl P,et a1.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ity in children with myeoplasma pneumoniae infecfion:a l-year prospective study[J].Clin Vaccine Iramunol,):.
  [13] TanakaH,Abe S,Tarnura H.Pathological chchanges bythe imbnlallce of host Thelperlymphocytesubsets inmycoplasma pulmonls pneumonian of mice[J].J JpnInfect Dis,1998(72):342-346.
  [14] Nacita M,Tanaka H,Abe S,et a1.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pulmonary disease manifestation in Myeoplsama pneumoniae infection and enhanced local production of interleukin-18 in the lung,independent of gamma interferon[J].Clin Diagn Lab]mmoflol,):909-914.
  [15] Hardy RD,Jaffi HS,Olsen K,et a1.Elevated eytokine and chemokine levels and prolonged pulmonary airflow resistance in a routin emye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odel:amierobiologic.histologic,immunologic,and respiratory plethysmographie profile[J].Infect Immun,):.
  [16] Esposito S,Droghetti R,Bosis S,et a1.Cytokine aeretion children with acute mye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andwheeze[J].Pediatr &Puhaonol,):122—127.
  [17] Waites KB,Talkington DF.Myeoplasma pneumoniaeand its role as a human pathogen[J].Clin Mierobiol Bey,):697-728.
  [18] Tanaka H,Narita &M,Teramoto &S,et al.Role of interleukin一18 and T-helper type 1 cytokin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ycoplaa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dulta[J].Chest,):.
  [19] 邹映雪,鲁继荣,纪树萍,等.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干扰素弘白细胞介素-γ的检测[J].天津医药,):25—27.
  [20] 孙伟,扈翠杰.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28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112~113.
  [21] 刘玉英,邢燕飞,车方君,等.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813.
  [22] 梁爱芳.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心肌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原医刊,).
  [23] HassanHT.Ajoene(natural garlic compound):a new antileukaemiaagentfor AMLtherapy.Leuk Res,):667-671.
  [24] Davis SR.An overview oftheantifungal propertiesof allicin and its breakdownproducts-the possibility of a safe and effective antifungal prophylactic.Mycoses,):95-100.
  [25] Herman-Antosiewicz A,Singh SV.Checkpoint kinase-1 regulates diallyl trisulfide—induced &mitotic arrest in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s.JBiolChem,):528.
  [26] Xiao D,Singh SV.-Diallyl trisulfide,a constituent of processed garlic,inactivates Akt to trigger mitochondrial translocation of BAD andcaspase—mediated apoptosis in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s.Carcinogenesis,):533-540.
  [27] 桂军.二烯丙基三硫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株MH.S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0):680-一682.
  [28] Tattelman E.Health effects of garlic.Am Fam Physician,):103-106.
  [29] Kyo E,Uda N,Kasuga S,et a1.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aged garlic extract.J Nutr,:S.
  [30] 马晓春,王辰,方强,等.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706~71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摘要】:对于软件开发项目来说,质量管理对开发成败的至关重要。当前存在许多质量管理标准和模型。有代表的质量标准体系有ISO9000系列标准、CMM/CMMI标准体系等,还包括质量度量模型、全面质量管理、质量风险管理等模型。本文拟对近年来相关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一、前言
  二、国外软件开发项目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一)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1、ISO9000系列标准
  2、CMM/CMMI标准体系
  3、ISO/IEC15504(SPICE)
  4、Six Sigma(六西格玛)
  (二)质量管理度量模型
  1、Boehm模型
  3、ISO/ IEC 9126 模型
  2、McCall 模型
  3、ISO/ IEC 9126 模型
  4、FURPS 模型
  (三)全面质量管理模型
  1、PDCA
  2、RUP
  3、QFD
  三、我国软件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研究现状和趋势
  四、总结
  .......
  一、前言
  质量是软件开发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很多项目和产品的开发的失败并非由于技术原因,而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而造成的,不当和低效率的质量管理成为制约软件开发的瓶颈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软件开发的质量管理标准并严格执行具有重要意义。“提高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蕴藏在产品质量之中”,做好质量管理对企业而言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软件作为信息时代社会交往和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其质量对消费者和社会来说无疑也是重要的。我国软件开发企业长期存在着需求分析不明确、软件开发工作不规范、软件质量指标许多尚未量化、机构不完整,职责不分明等问题,质量管理存在较大问题。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软件质量年度报告》是20余年首部从软件使用质量以及缺陷分析角度,基于对20000余款软件产品和近2000款信息系统的测评得出的质量报告。报告指出国产软件业存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行业规范与标准,行业应用软件缺少行业规范与标准,电信、电力、交通行业等应用软件的用户满意度须改进等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借助世界上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和完善制度.....
  二、国外软件开发项目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软件开发的质量控制问题受到关注。一些重要的国际标准在这一时期被制定出台,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相继建立专门的协会、研究中心或实验室。软件质量管理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软件质量标准体系,是指建立系列的软件管理办法,进而建立长期、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包括如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知识等。 应用最广泛的是是IS09001系列标准和CMM系列标准。此外还有ISO15504(SPICE),ISO/IEC12207,Six Sigma、TL9000等。另一方面是软件质量管理度量模型,是将质量标准贯彻并评价的体系。应用叫广泛的模型有Boehm、McCall、ISO/IEC9126、FURPS、CUPRIMDSO等。质量标准与质量度量模型是紧密相关的,质量管理模型建立在相关的标准之上。此外,质量管理体系在当前形成了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等理念引导下的新的管理模式。
  .......
  .......
  四、总结
  当前,面对软件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大量问题和科技化、信息化、实战化的竞争模式。质量管理体系也需要发展与完善。总体说来,特别是对我国企业来说,亟待需要的是能够覆盖更多的领域,融合其他领域知识,强调管理和技术的融合,注重量化管理的质量管理,有待于借鉴上述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并结合我国软件行业发展进一步改善企业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唐琳、李云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探析》,《电力信息化》2006年第11期。
  电子产业信息网:.cn/a//919.shtml最后访问日期:
  Kitchenham, B.A, Dyba, T, Jorgensen,M. Evidence - based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 C ].26 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 CSE, 1.
  Roger.S.Pressman著,黄柏素、梅宏译,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
  陈煜、王勇《提高软件可靠性的策略》,《电子科技》2010年第 23卷第 9期
  Press.R.S.《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45~58页
  李娟《基于QFD的软件质量保证模型研究》,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5~18页。
  王青《基于 ISO9000 的软件质量保证模型》,载《软件学报》2011年第12期.
  毛明志、詹瑾、黄春贤《软件质量管理综述》,《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第9期。
  蔡希尧《软件质量的度量问题》,载《计算机工程与工程》1996年第1期。
  Ivar Jacobson,Grady Booch,James Rumbaugh《统一软件开发过程》周伯生、冯学民、樊东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Quality system——Model fo r quality assurance in design, development, production,installation and servicing . ( in Chinese)
  易水寒《六西格玛在软件质量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工程专业硕士论文。
  周洁《软件质量控制在GDMS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工程硕士论文。
  谭燕齐《基于电子政务管理系统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工程硕士论文。
  刘云峰《金保工程软件开发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参见李怀璋、王青《基于ISO9000和CMM的软件质量管理系统的研究》,载《计算机应用和软件》2002年第2期。
  丛莉《基于RUP的软件质量度量模型的应用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工程硕士论文。
  徐芳《XXX公司软件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吉林大学管理学2012年硕士论文。
综述论文怎么写
  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二、综述的书写格式
  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不同。科技论文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信性,特别强调阳性结果。而综述要写出主题(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详细情报资料,不仅要指出发展背景和工作意义,而且还应有作者的评论性意见,指出研究成败的原因;不仅要指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争论焦点,而且还应指出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处女领域:不仅要介绍主题的研究动态与最新进展,而且还应在评述的基础上,预测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因此,综述的书写格式比较多样化,除了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这四部分与一般科技论文相同)以外,一般还包括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其中前三部分系综述的正文,后一部分是撰写综述的基础。
  1。前言:与一般科技论文一样,前言又称引言,是将读者导人论文主题的部分,主要叙述综述的目的和作用,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和定义,简述所选择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状、争论焦点、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还可限定综述的范围.使读者对综述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部分约200~300字。
  2.主体部分:综述主体部分的篇幅范围特别大,短者5000字左右,长者可达几万字,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同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根据主体部分的内容多寡分成几个大部分,每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部分的区分标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论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包括历史发展、现状评述和发展前景预测三方面的内容。
  (1)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简述该主题的来龙去脉,发展概况及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2)现状评述:重点是论述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并作出理论解释,亮明作者的观点;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指出可能的发展趋势。
  (3)发展前景预测:通过纵横对比,肯定该主题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示研究的捷径。
  3.总结部分:总结部分又称为结论、小结或结语。书写总结时,可以根据主体部分的论述,提出几条语言简明、含义确切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对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作出扼要的概括,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于篇幅较小的综述,可以不单独列出总结,仅在主体各部分内容论述完后,用几句话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
  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综述的原始素材.也是综述的基础,因此,拥有并列出足够的参考文献显得格外重要。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作者的劳动及表明引用的资料有其科学依据以外,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深入探讨该主题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
  三、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综述的写作步骤。
  (1)选题:综述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选择的专题或领域:应是近年来进展甚快、内容新颖、知识尚未普及而研究报告积累甚多的主题;或研究结论不一致有争论的主题或是新发现和新技术在我国有应用价值的主题。
  ②选题与作者的关系:应选择与作者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交叉的边缘学科的主题;或是作者即将进行探索与研究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关系不大,但乐于探索的主题;或是科学情报工作者作为研究成果的主题。
  ③题目要具体、明确,范围不宜过大.切忌无的放矢,泛泛而谈。
  ④选题必须有所创新,具有实用价值。
  (2)搜集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因而,要求搜集的文献越多、越全越好。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文摘、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也可以采用微机联网检索等先进的查阅文献方法。
  (3)阅读和整理文献:阅读文献是写好综述的重要步骤。因此,在阅读文献时,必须领会文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做好“读书笔记”,并制作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所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摘录文献精髓,为撰写综述积累最佳的原始素材。阅读文献、制作卡片的过程,实际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献精髓的过程。制作的卡片和笔记便于加工处理.可以按综述的主题要求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和条理化。最终对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写出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
  (4)撰写成文:撰写综述之前,应先拟定写作大纲,然后写出初稿,待“创作热”冷却后进行修改。
  2.撰写综述的注意事项。
  (1)综述内容应是前人未曾写过的。如已有人发表过类似综述,一般不宜重复,更不能以他人综述之内容作为自己综述的素材。
  (2)对于某些新知识领域、新技术,写作时可以追溯该主题的发展过程,适当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以便读者理解。对于人所共知或知之甚多的主题,应只写其新进展、新动向、新发展,不重复别人已综述过的前一阶段的研究状况。
  (3)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研究报告,必须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阉割或歪曲前人的观点。
  (4)综述的撰写者必须对所写主题的基础知识、历史与发展过程、最新进展全面了解,或者作者本身也从事该主题的研究工作,是该主题的“专家”,否则容易出大错、闹笑话。
  (5)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就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中文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
  (6)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出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专著列为参考文献。
医学综述论文范文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在临床医学当中,大夫的主要事情便是对就诊者的康健状态或疾病作出准确的评价和诊断,其条件是大夫获取生物信息的科学水平和容量巨细,从信息量的角度来说,一幅图像所包罗的信息远比数据、曲线所含的信息越发富厚,并且越发直观,不但可以展示出人体内部某一特定部位或层面的剖解布局,并且还可以提供人体脏器的功效信息,这越发有利于大夫快速且准确的对病人的病情举行诊断,因而对付医学成像的研究具有紧张的实用代价。
  下面将介绍现今使用的几种医学成像手段,分析各自的局限性,并对微波热声层析成像进行简单的阐述。
  1.1.1 常用的医学检测手段
  1.1.1.1 X 射线成像
  X 射线是在 1895 年发现的一种电磁波,其波长很短,对于临床医学成像领域而言,具有以下特点[1]:
  (1)穿透性,能够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体,在穿透相应媒质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吸收和衰减,X 射线对于人体不同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这也是利用 X 射线进行成像的基础。如骨骼密度大,对 X 射线吸收强,成像后为白色,皮肤、肌肉、体液、内脏等软组织为中等密度,成像后为灰白色,脂肪、气体等密度低,对 X 射线吸收少,为黑色;
  (2)荧光特性,荧光物质受到 X 射线激发后能够产生可见荧光,该特性是利用 X 射线进行透视的基础;
  (3)感光特性,用 X 射线照射涂有溴化银的胶片后会感光进而显影,这是 X射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作用,X 射线通过任何物体后被吸收都可产生电离作用,电离程度正比于物体对 X 射线的吸收程度;
  (5)生物效应,人体经 X 射线照射后,X 射线将会与体内物质相互作用,令人体细胞结构发生生理或生物学改变,此即为 X 射线的生物效应。
  ............................................
  1.2 微波热声成像领域的理论及实验成果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成像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微波热声成像方向取得了大量的理论及实验成果,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图像重建算法、图像失真的矫正算法方面,在实验上,建立了多种实验系统,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活体动物实验以及人体器官的成像实验,本节将先后针对国内外在热声成像的算法、实验系统和应用方面近年来取得的部分成果进行阐述。
  1.2.1 理论算法成果
  微波热声层析成像最早的研究始于 1977 年,J. C. Lin 研究小组发现了这一现象,并建立了由电磁波激励产生超声波的理论模型[3]。而后,于 1984 年由 T. C. Guo研究小组对脉冲微波产生超声信号的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获得微波热声层析成像的通用理论公式[4]。G. J. Diebold 于 1990 年给出了各种模型下的超声信号的解析解[5],至此微波热声层析成像基本理论基础已经建立,这为此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微波热声层析成像在理论上也有了更多的研究成果。目前,美国德克萨斯 A&M 大学的 Lihong V. Wang 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该领域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该小组于 2001 年将合成孔径法引入到微波热声成像领域,在该方法中不同位置探测得到的热声信号通过采用延迟叠加算法重建得到样品对微波的吸收图像[6]。而后于 2002 年先后给出了平面域[7]、柱面域[8]的精确频域重建法、球面域的时域重建法[9],于 2003 年又进一步分析了各种空间域内的时域重建法[10],并进一步通过仿真结果证实了算法的性能,以上的算法也成为了热声成像领域的经典算法。2005 年提出半时间图像重建(Half-Time ImageReconstruction)算法,该方法可以减小图像畸变,降低由样品的声非均匀特性产生的伪迹的影响[11]。2007 至 2008 年,在热声层析领域应用了自适应鲁棒技术(Adaptive and Robust Techniques—ART),通过包容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来缓解热声成像中的幅度和相位失真的问题,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证实了 ART 的这一特性[12-14]。2013 年该小组针对颅脑热声层析提出了两种不同方法[15],即基尔霍夫偏移(Kirchhoff migration—KM)和逆时偏移(Reverse-time Migration—RTM),且相较而言 RTM 可以降噪并提高图像质量。
  ..........................................
  第二章 微波热声成像的理论
  2.1 电磁波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与吸收
  在电磁波谱中,紫外和亚波长紫外具有高光子能量,这将使生物分子产生电离,因此不宜应用到生物医学成像中,此外在射频段,照射生物组织的电磁波频率越低,生物组织的吸收将会随之降低,进而产生的声信号减弱,这将造成最终探测结果的信噪比随之降低。所以在生物医学成像中,激励源通常选择射频、微波、可见光以及近红外波段的电磁波。电磁波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另一方面就是电磁波在组织中的传播,可以由穿透深度来表示,其定义为有效衰减系数的倒数。射频、微波、可见光照射到样品上将会具有不同的穿透深度,这也决定了各自的应用领域。
  生物组织的射频特性与其电特性相关,在生物组织内部有大量的表现为电偶极子特性的无机离子、阴阳离子和一些分子,如水、一些氨基酸、蛋白质等。影响生物组织对射频能量吸收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离子导电性和极性分子(水和蛋白质)的能级振动。组织的吸收由其分子结构决定,同时也依赖于电磁波的频率。在射频和微波波段,组织中微弱的离子导电性或水含量的升高将会令组织的吸收明显增大。相对于正常组织而言,癌变组织中血液和蛋白质含量更高,这使得癌变组织的离子电导率和水含量都明显偏高,其主要原因是在快速生长的肿瘤中血管密集。
  .................................
  2.2 生物组织的超声特性
  2.2.1 超声的反射与透射
  当超声传输到两中媒质的交界面时,需要满足的边界条件是:(1)在交界面的两边总的声压是等值的;(2)质点入和出交界面的速度等值。由图 2-2 可见[63]:式中 , ,i r tP P P 依次为入射声波、反射声波和透射声波的声压瞬时值; , ,i r tv v v 依次为界面的质点在入射、反射和透射方向的速度瞬时值。
  式(2-7)和式(2-8)分别为正向投射的声压强反射率和透射率,2 1R & Z Z是两介质界面的特征阻抗比。
  超声强度 I 可以表示为2PI C,为介质的平均密度,C 为声波在空气或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由Z=pC可以证明,在两介质界面超声强度 I 的反射率Ir &和透射率It &分别是[63]:
  当两种介质的特性阻抗 Z1, Z2相差很大时,例如,R&&1,则 4It & &R。若 R&&1,则。
  表 2-1 给出了纵波声波垂直投射于两种生物物质界平面上的强度反射率,用比全反射低的分贝数表示[63]。例如,水和脂肪界面的强度反射较全反射低 29dB,水和肌肉界面上的强度反射较全反射低 23 dB,故水和肌肉界面反射较水和脂肪界面的反射率大。
  ...............................
  第三章 图像重建算法 ...................................30-45
  3.1 延迟叠加算法 ............................30-31
  3.2 时间反转重建算法 .............................31-33
  3.3 基于有限元的图像重建法 ...................33-37
  3.4 三种算法成像特点的对比分析......................... 37-40
  3.5 基于遗传算法的图像重建法................ 40-43
  3.6 本章小结 ...................................43-45
  第四章 微波热声成像系统及实验
  本章首先将主要介绍微波频率为 3GHz 的旋转扫描式热声层析成像系统,包括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参数,以及实验的基本流程,进而分析系统的成像特性,并通过实验的方法分析成像的影响因素,然后在对系统各方面性能具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离体生物组织成像实验和活体动物实验,同时为进一步说明微波热声成像的特点,将成像结果同光声成像进行对比分析。
  4.1 实验系统描述
  系统的原理图和实物图分别如图 4-1 和图 4-2 所示,我们采用频率为 3GHz、脉冲宽度为 0.75us、峰值功率可设置为 70kW、80kW、90kW 的脉冲微波源(由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国营七八四厂)设计制作的)作为激励源,在波导末端通过一个喇叭天线(114*144mm2角锥喇叭)将微波耦合到样品上从而产生热声波。实验中照射到样品表面的微波功率密度小于 10mW/cm2,这比(IEEE StdC95.1 , 2005)规定的 3GHz 安全辐照功率为 20mW/cm2的值要小,这就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和可以临床应用的前提。用中心频率在 2.25MHz 的超声换能器可以获得大约 1mm 的空间分辨率。实验中将超声换能器和吸收体同时浸于装满变压器油的水槽中来实现微波传输和超声信号的耦合,利用旋转电机(卓立汉光 RSA100,分辨率 0.00125°)控制超声传感器(中心频率 2.25MHz)以天线的中心线为轴旋转,当旋转的步进角取为 2°时,旋转一周可以采集到 180 组数据。采集到的热声信号首先被前置放大器放大,然后由数据采集卡将该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存储在计算机中(由 Labview 程序控制)。就系统目前的运转情况来看,进行一次 180组数据的采集需要大概 3 分钟(如果将单一传感器更换为阵列传感器将大大缩短数据采集的用时)。
  .........................................
  近年来在医学成像领域,许多专家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新型成像方法的探索上,而微波热声成像就是其中的一种。传统的医学成像方法都具有各自的局限性,比如说 X 射线成像技术有电离辐射,不适合频繁使用或一次性大量照射,核磁共振成像方法费用较高、速度慢,而且对于装有心脏起搏器或植入有铁磁性物质的患者不能使用,超声成像对于声阻抗差异不大的组织成像效果不佳,且不适合对胃肠道、骨骼等进行成像,而放射性核素成像分辨率又较低,且费用也较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而相对与这些传统的成像方法来说,微波热声成像结合了微波的高对比度和超声的高分辨率,且具有深层成像能力,因而在乳腺癌早期检测、脑血管成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针对微波热声成像的系统搭建、图像重建算法和实验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如下:
  a) 从三个方面对微波热声成像的过程进行了论述,即电磁波在组织样品中的传播、超声波在组织中的传输与衰减以及热声信号产生的具体过程。
  b) 先后介绍了延迟叠加算法、时间反转算法和有限元图像重建算法的理论和实现方法,并通过对同组实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来比较这三种算法的成像结果,分析了三种算法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在定性试验中延迟叠加算法更为简便、快捷、实用,而三种算法中有限元法能够实现定量的图像重建。
  c) 基于具有较强的并行性和鲁棒性的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图像重建法,给出了其实现的具体过程,并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了该算法的性能。
  d) 在详细介绍了 3GHz 微波热声成像系统的具体结构和参数,以及实验的具体流程,并以实验的手段对微波热声成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主要包括成像深度、样品尺寸、扫描步长、扫描范围、样品中含盐量对成像结果的影响。
  e) 为了更加贴近于临床应用,我们首先对离体的人体乳腺癌组织进行成像实验,后又对体内含有肿瘤的活体裸鼠先后进行光声成像和热声成像检测,并进一步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成像结果。
  ......................................
  参考文献(略)
护理综述论文范文
  1.1学生课前准备
  经过自在组合的方式,由10~12名学生组成1个小组,推选小组长和记载员。请求每个小组课后要经过预习教材、查阅材料、互相讨论等办法完成每个问题的自学过程,最后总结出在搜集材料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什么疑惑或感兴味的问题,在PBL课堂上提出。选择的章节是外科护理学中乳房肿瘤护理,采用PBL教学法。教学施行过程中以“乳房肿瘤患者的护理”教学内容为例,共计4学时,每学时50min。
  1.2教案设计
  PBL教学法的精华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员备课中,首先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请求,查阅相关文献和材料等,精心设计2个连续的案例,并分离案例提出4~8个问题,如第1幕:“患者女,40岁,洗澡时不测发现左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个肿块,左乳头有少量溢液,来院就诊。”提出问题:①患者可能呈现的疾病都有哪些?②招致相关疾病的病因都有哪些?③为了明白诊断,可做哪些辅助检查?④简述各相关疾病的治疗准绳是什么?第2幕:患者住院,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单发小肿块,无触痛,较硬,活动度差,与四周组织界线不分明,部分皮肤有“酒窝征”现象,乳房外侧呈现橘皮样改动。
  辅助检查:乳房B超显现肿块大小为1cm×0.5cm,肿块四周血液循环丰厚,左侧腋窝有2个散在的肿大淋巴结,大小约为0.7cm×0.5cm。乳房钼靶X线摄片提示左侧乳房外上象限有1cm×0.5cm肿块,内有细小钙化点。诊断为乳腺癌,手术治疗病理报告为浸润性小叶癌,低分化。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酮受体(PgR)阳性,其他体魄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正常。提出问题:①患者曾经呈现的转移状况?②患者的临床分期是什么?③简述本病例的治疗准绳有哪些?④术前发现患者经常哭泣、缄默寡言,你应该如何处理?⑤术后第1天患者说呼吸有些艰难,检查发现患肢末端发凉、轻度瘀血,请问是什么状况,如何处置?术后第3天,患者患侧上肢水肿,应如何护理?⑥术后第4天,患者下床活动,请问如何维护患肢?⑦手术后患者如何做功用锻炼?⑧出院时如何对该患者做安康教育?
  1.3课前发动
  在第1次PBL课程开端前1周,应用理论课课堂的10min时间召开学生全领会议,下发第1幕材料(在第1次PBL课程完毕时下发第2幕材料),同时就案例停止扼要阐明,包括大致讨论的范围,触及到的主要学问要点。
  1.4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不拘泥于方式,学生们在组长的组织下,对问题逐一停止发言和讨论以至争辩,最终得出结论。教员在此过程中主要是一个倾听者和引领者,及时纠正偏向和把控课堂节拍,保证完成教学内容。最后10min教员对重点和学生答复含糊的问题作出小结,同时请学生们谈谈对本次PBL课程的感受。课后小组以书面的方式总结所学到的学问和重点提交教师。
  2次PBL课程完毕后,每个小组写总结报告,谈谈对本次PBL教学的心得领会。
  2.1影响要素
  2.1.1教师要素
  首先,教师应该熟习教学大纲及学生的才能状况,这样才干有目的的提出问题,编写出适宜的病例,这是做好PBL教学的根底。另外,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对师资有很高的请求,请求教员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纯熟控制,还应当扎实控制相关学科学问,并要具备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才能、灵敏运用学问的才能、紧密的逻辑思想才能和良好的组织管理才能,要擅长调动学生积极性,具有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拍等技巧。
  2.1.2学生要素
  PBL教学能否胜利施行,很大水平上取决于学生的态度。首先,组长的组织才能、义务心和带头作用十分关键,小组能否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效果如何和组长的遴选及担任水平有很大关系。其次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和主动参与性,在PBL教学过程中需求每个学生的主动配合,从课前准备材料开端,就要分离大纲、病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材料,并积极动脑考虑,归结和总结出本人的见解,课堂上积极发言与其他学生交流沟通、协作得出最佳结论。但是,一些学生多年来受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对传统教育形式构成一定依赖性,缺乏主动学习的才能和意愿、也缺乏独立剖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才能,还有局部学生只满足于期末获取好的“分数”而不在意所获取的学问含量,只是把从网络上查到的相关材料打印下来,在课堂上不明其意的读读,课前基本没有先动脑考虑,只是被动性地完成教员交给的任务而已,从表1中我们看到有51.04%的学生以为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他们的学习担负。因而,学生也应从本身动身,完成角色转换,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2.2 PBL教学的意义
  PBL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学全过程中,学生必需担负起自主学习的义务,课前主动查阅材料,搜集信息,在查阅的过程中,让学消费生一系列相关的连串问题,开掘他们的求知愿望,从而加强了学习兴味,让学生有更开阔的思想。同时要对材料停止归结和总结,在众多材料中挑选出对问题有用的局部,去伪存真,这不只培育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而且,也锻炼了其文献检索、查阅材料及归结总结、综合了解的才能。
  PBL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停止讨论,学生之间即独立又协作地停止学习,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不只要表达本人的观念,还要倾听别人观念,从中务实质疑和剖析推理,在讨论和剖析过程中,逐渐培育了学生的独立考虑才能、评判性思想才能及剖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才能。小组成员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观念、发言、担任不同的角色和职能,与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处理问题的计划,共同达成学习目的,培育了学生的沟通表达才能、组织谐和才能和团队协作才能。
  PBL教学过程中,教员为完成教学目的需求精心备课,除了要吃透教材内容、精确把握重点、难点,还必需对学问停止高度提炼,打破学科界线停止引申,这请求教员必需不时学习新学问、新技艺,拓展学问面。另外,在教学施行过程中,教员与学生停止直接思想碰撞、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学相长。同时,教员在引导学生的讨论和争辩过程中,将“师徒式”教学转变为“朋友式”教学,促进了师生关系。
  虽然PBL教学有着众多优点,但在教学理论中也不能机械性地用PBL教学完整替代课堂讲授,必需依据专业和教学内容的特性停止取舍,使其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机分离,才干发挥其真正价值和作用。综上所述,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处在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气氛中,自主地、积极地各抒己见,充沛表达本人的观念,同时取得来自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进步了本身的才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具有严重意义。
  参考文献(略)
01 综述论文范文
02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03 综述论文怎么写
04 医学综述论文范文
05 护理综述论文范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的文章

 

随机推荐